云南大学网络课程西南民族模拟试题_第1页
云南大学网络课程西南民族模拟试题_第2页
云南大学网络课程西南民族模拟试题_第3页
云南大学网络课程西南民族模拟试题_第4页
云南大学网络课程西南民族模拟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918 年,北京大学歌谣研究会成立,并于 1922 年创办了 周刊。这些学术活 动不仅使民俗学这个新的学术领域在中国得以开辟,而且使中国民俗学作为一 门科学得以产生。 A. 民俗 B. 风俗 C. 艺术 D. 歌谣 2、我国古代不少学者对民俗概念有过诸种解释,较有代表性的有 等等。 A. 孔子 B. 汤姆斯 C. 荀子 D. 老庄 3、西南少数民族的 ,形成“山有多高、水有多高”的壮观景象。 A、刀耕火种 B、 “号地” C、精耕细作 D、梯田稻作 4、生计民俗包含的内容十分丰富,历史也较为悠久,我们把它概括为 和 两个 方面。 A、生产民俗 B、信仰民俗 C、工商民俗 D、饮食民俗 5、 被称作“菌类之王” ,营养价值高,味道鲜美,是名副其实的山珍。 A、仙人掌 B、鱼腥草 C、鸡枞 D、青苔 6、鼓楼是 族人民休息娱乐和集会议事的场所,因置放意义重大的大木鼓而得 名。 A、哈尼 B、侗 C、傣 D、普米 7、传统社会最基本的社会组织形式是: 。 A. 家族 B. 社区组织 C. 社团组织 D. 帮会 8、社团组织民俗的类型可分为: 。 A. 行业社团组织民俗 B. 商会 C. 帮会 D. 民间社交团体组织民俗 9、标志一个人生命中儿童时代的结束并将步入社交活动的人生礼仪应是: 。 A. 出生礼 B. 成年礼 C. 青年礼 D. 社交礼 10、春节的正月初五举行“葛根会”的民族是 。 A、彝族 B、白族 C、壮族 D、布朗族 二、名词解释:(每题 5 分,共 20 分) 1、民俗: 2、游艺民俗: 3、民俗变迁: 4、传承场: 三、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每题 1 分,共 20 分) 1、全球化仅仅意味着一种世界经济体系的蔓延,与文化无关。 ( ) 2、马克思认为,生产方式的变迁促成了生产关系的变迁,经济生产的变迁,带 动了其他社会机构及与其相关的价值,观念、规范准则的变迁。 ( ) 得分 得分 3、水族为什么住木屋是对水族住屋习俗的讲述,属于风俗传说。( ) 4、木面舞是在毛南族最隆重、最盛大的节日哈节期间表演的民间祭祀舞蹈。 ( ) 5、生计民俗是人类生存文化的主体,它主要反映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 ) 6、壮族地区对捕鱼有这样的说法:“七上八下九归塘。 ” ( ) 7、“溜索”是布朗族先民征服山川而发明的交通工具。 ( ) 8、作为学术或学科语词的“民俗”是在英国首先出现的,英国人汤姆斯在 1946 年用“Folk”和“Lore”两个词合成的。 ( ) 9、中国西南自古就是我国民族的聚居地之一,西南地区生活着全国 2/3 以上 的少数民族,具有“族群多、人口密度大”的特点。 ( ) 10、西南少数民族村落社会中的“习惯法”也是实现社会控制的村民自我管理、 自我约束的一种行为规范。 ( ) 11、帮会和行会是一样的,都是以摹拟血缘家族的形式而结成的社团组织。 ( ) 12、少数民族社会中,葬礼仪式中大都有集体歌舞宴饮,是强调安慰亡者亲属, 使其不要过渡悲伤,鼓励生者好好继续生活, ( ) 13、“升和尚”是瑶族男子的成丁礼。 ( ) 14、“库施”是布朗族的年节。 ( ) 15、毛南族的“南瓜节” ,是在农历八月八这天。 ( ) 16、珞巴人的“卧登杜阿哥” ,也叫“学果巴” ,意为庆功节。 ( ) 17、巫术,是指人们企图借助某种神秘的超自然力量,通过一定的仪式对预期 目标施加影响或者控制的活动。 ( ) 18、禁忌是以“不做”达到趋利避害目的,是一类积极的自我保护措施。 ( ) 19、信仰民俗是在特定文化传统中,民间长期流传并广为知晓的一套神灵崇拜 观念及其相应指导产生的一系列行为习惯和仪式制度。 ( ) 20、在田野调查中,只要是忠实于事实本身的记录,可以不征得被访谈者的同 意而由调查者公开发表。 ( ) 四、论述题:(每题 25 分,共 50 分) 1、民俗的主要功能有哪些?请结合相关实例说明。 2、选择你熟悉的一项生产活动,描述其具体的生产过程。 云南大学职业与继续教育学院 *-*学年上学期 网络课堂 西南少数民族民俗期末考试(开卷)试卷 A(参考答案) 满分 100 分 考试时间:120 分钟 任课教师:毛艳 一、 不定项选择题(每题 1 分,共 10 分) 1、 D。2、A.C.D。3、D。4、A C。5、C。6、B。7、A。8、A D。9、 B。10、B。 二、名词解释:(每题 5 分,共 20 分) 1、民俗:即民间风俗,指一个国家或民族中广大民众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 活文化;也就是说民俗是群体内模式化的生活文化。 2、游艺民俗:游戏娱乐民俗是一种以消遣休闲和调节身心健康为主要目的的民 俗活动。 3、民俗变迁:民俗变迁是指民俗事象在其传播和延续的过程中或多或少发生的, 在内容、内涵、性质等方面不同于原来的现象。变迁是民俗的存在常态,既是 民俗的一个重要特征,也是民俗自身发展的一种运动规律。 得分 4、传承场:乃是指民俗生活得以萌生、栖息和发展的系统空间,可具体至特定 的家庭、家庭共同体、村落或村落共同体。其中,传承链是能实现传承场可持 续性存在的主体性因素,是指代际间的民俗主体(如手艺人、歌手等)通过知、 情、意等的纵向相传而建立的关系形态。 三、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每题 1 分,共 20 分) 1、。2、。3、。4、。5、。6、。7、。8、。9、。10、 。 11、。12、。13、。14、。15、。16、。17、。18、。19、 。20、。 四、论述题:(每题 25 分,共 50 分) 1、民俗的功能,指它在社会生活与文化系统中的位置、民俗与其他社会文化因 素之间的关系,以及它所发挥的客观效用。具体说来有:教育和模塑功能、规 范功能、调节功能。比如从吃穿住行到婚丧嫁娶,从社会交际到精神信仰,人 们都在不自觉地遵从着民俗的指令,这就是民俗的规范功能。 2、如基诺族的刀耕火种。刀耕火种是基诺族生计的最大特点,他们的刀耕火种 技术是一套十分复杂的轮作过程,由于刀耕火种受水、肥料、土壤、种子、阳 光、海拔等自然条件的影响十分突出,对自然气候条件的依赖性很强,为了获 得较稳定的收成,基诺族需要积累十分丰富的经验并掌握一套复杂的耕作技术。 其具体过程是:首先是砍树开荒,时间大约在每年二、三月份之间,此时的一 夜春风,白花树满树繁花,漫山遍野的青草都已抽芽发育,砍山烧地的时节已 经来临,基诺族村村寨寨忙碌着,要选吉利的日子;首先由村社长老代表各氏 族或家族成员先砍三天,每天砍地之前都要各栽三塘姜和芋头。据说在女始祖 阿嫫尧白时代就开放种姜和芋头,而且这两样东西还有驱鬼避邪的作用,所以 这种习俗一直延续下来。村寨长老砍地三天后,全寨各家才开始砍地,各家在 砍地之前同样要栽姜和芋头。砍地结束后约半月左右树木被晒干,便进入烧地 阶段。烧地前会沿着地界砍挖出一圈防火线,用以防止火势蔓延。这个过程也 有一整套完备的祭祀仪式。用火烧过的山地俗称火烧地或火山地。烧地后烧出 的灰烬做肥料,不挖不犁即用矛进行点种。撒种前都要由村寨长老先举行祭记 仪式,念祷词,意思是请地神保佑庄稼长得好,请已逝去的父母守卫着庄稼, 不要让鸟雀来吃。播种的顺序是先种棉花,后种稻谷。播种要选吉利的日子, 播种时候男的打洞,女的撒秧。过去一般种了一、两年就丢荒轮歇。几年后, 这些地在亚热带地区的气候条件下,又会长成大树密林,又可以再烧再砍。 1、 “田野调查”的核心涵义是进入到研究对象所生存的 中,观察其原生状态, 从而达到对对象的较深层理解。 2、信仰民俗是在特定文化传统中,民间长期流传并广为知晓的一套神灵崇拜观 念及其相应指导产生的一系列 。 3、巫术,是指人们企图借助某种神秘的 ,通过一定的仪式对预期目标施加影 响或者控制的活动。 4、民间诸神并无确定体系,也无一定的要素规范,有人形,有物状,而人们之 所以对其顶礼膜拜,其心理机制大致缘起于两个观念: 、 。 5、图腾是北美印第安人语“totem”的音译,意为 。 6、一般来说,西南少数民族的年节可分为两类:第一类为 ;第二类为 。 7、泼水节是 族最重大的传统年节。 8、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中的成年礼俗要传达的文化内涵大致都包括:其一, ;其二, ;其三, 。 9、总体来看,服饰民俗一般有五个方面的构成要素:即 、 、 、 、 。 10、社会生活民俗包括: 、 、 。 二、名词解释:(每题 5 分,共 20 分) 1、节日: 2、年节: 3、社会组织民俗: 4、 人生礼俗: 得分 得分 三、问答题:(每题 15 分,共 30 分) 1、酥油茶是哪个少数民族的传统饮食习俗?其制作过程是怎样的? 2、田野调查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四、分析题:(每题 15 分,共 30 分) 1、举例说明民俗的集体的模式性。 2、为什么说西南少数民族服饰是“穿在身上的百科全书”? 云南大学职业与继续教育学院 *-*学年上学期 网络课堂 西南少数民族民俗期末考试(开卷)试卷 B(参考答案) 满分 100 分 考试时间:120 分钟 任课教师:毛艳 一、填空题:(每题 1 分,共 20 分) 1、 自然-社会环境。 2、 行为习惯和仪式制度。 3、 超自然力量。 4、 “万物有灵” 、 “灵魂不灭” 。 5、 “他的亲属” 。 6、为与汉族同节期的春节,既有类似,也有区别;本民族时间体系中的过年。 7、 傣。 8、 标示性成熟;意味着行为独立;要求开始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 9、 质、形、饰、色、画。 10、社会组织民俗、岁时节日民俗、人生礼俗。 二、名词解释:(每题 5 分,共 20 分) 得分 1、节日:带有政治的、经济的、艺术的、宗教的、心理的、自然的等多种因 素的综合性民俗生活事象。 2、年节:作为时间体系运转的起点,在各族民俗生活中普遍存现,具有除旧 布新的意义。 3、社会组织民俗:一定人群在国家政权体制外的自发自主性社会调控方式,人 们凭藉这些约定俗成的习俗惯制来建立并维系群体内的互动关系,开展群体活 动。 4、人的一生中都要经历出生、成年、结婚、死亡,其社会属性通过这些阶段而 确立,为示区别、凸显其不同于日常生活的意义,在每个转折点上都要按照一 定的礼节而举行一定的仪式,此即所谓“人生礼俗” 。 三、问答题:(每题 15 分,共 30 分) 1、酥油茶是藏民平时不可缺少的饮料。它是用酥油(类似黄油,是从牛奶中提 炼出来的)、砖茶和盐制成的。做酥油茶时,需用一个特制的茶桶。藏语称之为 “冬莫” 。茶桶细长,中间有一个上下能活动的木轴,顶端有一木制的活塞,桶 上缀有金、银和铜的装饰品。做茶时,先把茶水煮好,滤去茶叶,把茶水倒进 茶桶中,然后加入少量的盐和酥油,有的还加入一些味精和牛奶。使茶桶略向 胸前倾斜,再用双手将木轴上下冲捣,使水和酥油交融在一起即成。此后,将 打好的酥油菜倒入茶壶内,置于文火之上,随喝随倒。酥油茶不仅有滋补作用, 而且能产生很大的热量,喝后既可御寒,又可防止唇裂,是高寒地区的最佳饮 料。据史书记载,唐朝的文成公主人藏时,带去了内地的茶叶,文成公主又 “使乳变为酪,使酪变为酥油” ,从此才有了酥油茶。 2、文化整体观原则;“主位”与“客位”视角互补原则;田野伦理原则。 四、分析题:(每题 15 分,共 30 分) 1、集体的模式性,指的是民俗具有相对稳定的结构和形式,能够被这种民俗所 流行社区的人们在生活中无数次地重复。比如年年相袭每年的岁时节令,周而 复始,大年初一过春节,正月十五闹元宵,五月初五端午节,八月十五中秋节 等等,这是一种循环模式,年年相袭。 2、所谓服饰习俗,是指人们穿衣戴帽、佩戴各种首饰以及如何打扮自己的身体 风俗习惯。服饰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地理环境和民族之间的交往有着密切联 系。西南少数民族服饰承载的文化内涵,各民族的服饰符号系统与相应的神话、 传说、习俗的解释之间形成了全面的阐释系统,从而使其文化内涵极为丰富, 在此我们重点考察追根忆祖的历史文化内涵及具有象征意义的服饰符号的文化 内涵。任何一个民族服饰的形成与发展,既受该民族特定的生活条件和自然环 境条件的制约,又与该民族特定的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的历史紧密相联。它从 两个不同的视角发挥其阐释性的功能。一方面,服饰的质料、工艺、形制和该 民族的生产技术水准相适应,与该民族生存的自然环境相统一,服饰的变迁与 演变过程,在一定程度上记述着人类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和生活质量的一般情况。 另一方面,在服饰形成和发展的动态历史过程中,由于始终以该民族的历史进 程和审美意象为依凭,所以服装造型与形制、花纹与图案,就历史地沿袭着该 民族不同时期的生活情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