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素分析与词典释义_第1页
义素分析与词典释义_第2页
义素分析与词典释义_第3页
义素分析与词典释义_第4页
义素分析与词典释义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义素分析法与词典释义 李智 (河北师范大学文学院, 河北 石家庄 050016) 摘 要 释义作为词典的灵魂,一直是评价词典编纂质量的标准。词典释义迫切需要语义 学的研究成果作指导。 “义素分析法”以其对词义微观结构分析的有效性,为更加科学、精 准的词典释义提供了理论依据。但义素切分角度的随意性和数量的无限性,使学界对这一 理论多有质疑,因此在词典释义这一应用领域中, “义素分析法”的价值并未得以充分显现。 以词义系统为依托,在一个维度上、有层次的穷尽性切分,是这一理论应用到词典释义上 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 义素分析 释义 适用范围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 Sememe Analysis and Explanation in a Dictionary Li Zhi ( College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Hebei Normal University, Shijiazhuang, Hebei 050016, China) Abstract: Explanation in a dictionary occupies a central place in a dictionary, and it is correct or not is a standard that the compilation of a dictionary is evaluated according to. The compilation of a dictionary urgently need be guided by results of research in the semantic field. Sememe analysis is effective to resolve the microcosmic structure in semantic. It can make explanation more scientific and accurate. Randomness in point of view and infinity in amount weaken the value that the theory is used to the explanation. It can be settled by analysis hierarchy process in lexical system. Key words : sememe analysis explanation in a dictionary application scope 一、引言 词典学的建立,是以词典编纂的实践为基础的。随着辞书评论的深入和词典编纂经验 的积累,词典编纂学,尤其是其核心部分释义的研究,迫切需要语义学、词汇学的研 收稿日期: 作者简介:李智(1979-) ,女,汉族,河北秦皇岛人,北京师范大学 04 级博士,河北师范大学教师,研 究方向:训诂学与词汇学。 2 究成果做指导。当代语义学与传统语义学相比,更为注重词汇语义的体系性研究,并从更 加微观的角度出发,探索词义构成成分及其分析方法。这不但为词典释义提供了新的视角, 而且对两个研究领域成果的沟通,提出了一系列原则和方法问题。本文从当代语义学提出 的“词义微观结构”的角度,就目前学界对“义素分析法” 提出的质疑义素切分角度 的随意性和数量的无限性,对已有的评述进行分析,针对其局限,尝试进行“以词义系统 为依托,在一个维度上、有层次的穷尽性切分” ,并对其在词典释义这一应用领域的适用范 围和程度进行理论阐释和实例分析。 二、 对义素分析理论的评述和发展 “义素”又被称为“语义特征” “语义成分” , “是语义系统中最小的单位,是语义的基 本要素” 1(p.129) 。20 世纪 40 年代,丹麦语言学家叶姆斯列夫主张把音位区别特征的分析 法用于描述词义,提出了“义素分析法” ,其后美国人类学家将义素分析的方法运用到亲属 词的研究方面。60 年代初,由于和生成语法相结合,义素分析法受到重视。 “(义素分析 法)侧重于研究语义自身的构成。它通过对不同的义位的对比找出义位所包含的义素,这 种研究方法的本质是结构主义语言学的对比原则。 ”2(p.285) 语言作为一种特殊的符号,区别律是其产生、发展的制约性原则 3(p.7) 。符号存在的 价值和使用中的经济性,决定了每个符号都具有不同于其他符号负载的意义。在语义的层 级网络中,义素分析法深入到词义的内部结构,将义位分析成更小的意义成分,找出各个 义位在相互联系中的区别性特征,显示出了每个义位与周边义位的关系。可以说这种方法 切合语言作为符号的本质属性,因此对词义的分析更为科学,一经引入便推动了词义学的 发展。蒋绍愚先生在古汉语词汇纲要中 4(p.74) ,首次将义素分析法运用到解释传统语 义学中词义的“扩大、缩小、转移”等问题,使笼统的语义阐释得到了更为细致的说明。 特别是对“转移”的界定,明确指出是由于“中心义素”的变化,从而使义位转入另一个 语义场,对这一从逻辑学角度借鉴来的分类标准作出了语义学意义上的解释。 很多学者在介绍这一方法时,也指出义素分析法在词义分析方面存在着局限,例如最 小语义场难以确定、适用范围有限、不能凭借构词语素的分析提取复合词的义素等。尤其 是义素分析角度的主观性和义素数目的不确定性,一直是最具争议性的问题。由于分析者 已有的知识结构不同,对同一事物的认识角度不同,因而对反映该事物的语义特征的提取 也会因人而异。即一个词的义位含有多少个义素,含有哪些义素是很难取得共识的。 义素分析法是从微观方面来研究词义的,但与从宏观方面认识词义的语义场理论密不 可分。语义场(semantic field)是指义位形成的互相规定、互相制约、互相作用的系统, 确定语义场就是划定比较的范围。学者们对于可以称之为语义场的语义关系进行了分类研 究,尽管分出的类型还不全面,对于某些语义关系是否可以看作一种结构组织还有分歧, 但在小范围内的、可以确定的语义场中操作,可以避免在较大范围的语义场中忽略掉某些 义素,减少在不具有语义制约的关系中分析出的冗余义素。并且,随着义位分析的得以进 行,可以进一步调整最小语义场的成员,保证分析的对象在语义对立和互补关系上没有空 位。 随之而来的就是义素分析角度的确定和义素分解的有限性问题。蒋绍愚先生指出“构 3 成一个义位的诸义素之间不是任意地、无规则地堆积在一起的,义素之间也有层次结构” 5(p.47) ,根据义素在词义结构中的地位不同,可分为“中心义素”和“限定义素”。那 么多个限定义素之间是否也有层次关系呢?语义场作为一个语义系统,必须确保元素的有 限性、元素关系的层级性。在语义场中,元素关系的层级性主要体现在区别性义素的数量 和层次上。我们试对蒋先生所举的“水域”这一义场中的成员 1,进行层次性的义素分析: 水 域 人 工 自 然 灌溉 守城 源 头 由其他水流汇聚而成 停 聚 流 动 停 聚 流 动 地下 山间 面积大 面积小 流量大 流量小 无水草 有水草 沟 池 渊 泉 涧 海 湖 泽 川 溪 词义的聚合使我们看到每个处于系统中的成员,都是在其周边成员的制约关系中存在 的。从上面表格中对义素的提取可以看出,有些词的义素层级比较多,将这些义素加和在 一起就表现为多元分析,但每一层次都是在一个维度上的二元分析。尽管这种义素分析法 所得到的结果,也表现为某个构成成分或者存在,或者不存在,但这种构成成分的分析不 是一次性的,而是有层次的。并且义素提取的层级性,保证了义素数量的有限性。我们可 以看到,这些提取出的义素不是对每个词义都有区别作用,或者说,词义结构没有必要用 语义场中分出的所有义素进行描述。贾彦德先生也指出,汉语为了交际的便利,在语义场 成员的划分中存在“二值倾向(two-valued orientation) ”, “不但把外部世界中二元的,而 且把一些多元的甚至是无限的事物,都用二元语义场反映出来。 ”6(p.152) 这种“一分为二” 的分类观念,是中国古代十分成熟的哲学观念,在中国传统训诂学中早已体现出来。王宁 先生通过对说文义界的整理,提出了词义结构“一分为二”的分析方式,确立了三种 不同作用的义素,并对义界的原则进行了阐释 7,这些都对义素分析法的改进具有方法论 性质的指导意义。当然“一分为二”的分析法,也是有适用范围的。例如,对于顺序义场 的划分,就是一个维度上划分出多个并列的成员。 三、对词典释义的适用范围 黄建华先生在总结目前语义学家分析义素常用的三个办法时,对利用各家词典现有的 释义进行义素分析提出了质疑。但他也指出将义素分析法运用到释义中去, “是很值得语言 学家和词典编者为之努力的” 8(p.112) 。苏宝荣先生对义素分析和词典释义的关系进行了 细致的阐释,他认为将词典释义作为义素分析的基础, “不能不说有点儿倒果为因的意味。 1蒋先生对“川、溪、沟、海、湖、池”作了两个层次的义素分析,即“是否具有流动性”和“面积大小” , 对补充的“渊、泉、溪、泽”只是在“同义义场”中做了区分,而这些词放在一起构成了包括“分类义场” 和“同义义场”在内的更大的义场。 4 因为进行词义分析的目的,主要在于为辞书的准确释义提供基础,对于目前已经比较准确 释义的词义,我们对其进行词义分析的现实意义是不大的;而对大量尚未释义或释义不确 的词义,我们又如何以词典的释义为基础呢?”他进一步指出,自然语言的存在不是 以词典释义为基础的,而是以音、义结合的词(概念及其特征)以及由它组成的话语(句 子)为基本形态的。 “词义的任何特征都是在组合和聚合关系中体现的。 ”9(p194) 这段论 述,也客观地指出了义素分析要在组合和聚合两种关系中进行。 下面一组词是在梅家驹等先生编著的同义词词林中选取的 10,本文仅就理性意义 进行分析,试对义素分析是如何在组合和聚合关系中得以实现,做一举例说明,并将义素 分析的结果和词典释义进行对比,来看一下义素分析在词典释义中起到了什么作用。对 “掏、抠、剜、挖、刨、掘”进行词义结构分析的结果,如下图: 从物体 A中取出物体 B的手部动作 物体 A表面开口 物体 A表面密合 物体 A内部 空间大 物体 A内部 空间小 动作方向: 旋转型 动作方向: 直线型 动作所出的 角度:双向 性 动作所出的角度:单向性 用 工 具 向 外 徒 手 向 内 用 徒 工 具 手 均向内 用 工 具 向 外 掏 抠 剜 挖 刨 掘 现代汉语词典 11对这几个词的释义分列如下: 1、掏:用手或工具伸进物体的口,把东西弄出来。 2、抠:用手指或细小的东西从里面往外挖。 3、剜:(用刀子等)挖。 4、挖:用工具或手从物体的表面向里用力,取出其一部分或其中包藏的东西。 5、刨:使用镐、锄头等向下向里用力。 6、掘:刨;挖。 从释义方式来看,2、3 是定义式释义,1、4、5 是描述式释义,6 是对释释义。可以 看出现汉对同义词的释义,尽量减少同义对释,避免因同义词之间词义的差异而带来 的释义不确。在上面的图表可以看出,使几个词具有同义关系的中心义素为“从物体 A中 取出物体 B的手部动作” 。 “掏、抠”的义素分析中,并未出现“凭借物”这一语义特征, 因为这一特征已经涵盖在中心义素中,即取出物体的手部动作只有“徒手”和“使用工具” 两种可能。经过对现代汉语语料库的检索 1,并结合现汉的语例,我们可以看出,二 者的区别在于物体 A表面“开口度”的大小。与“掏”相组合的表示“物体 A”的词有 1 取自北京大学汉语语言学研究中心()网上提供的语料库。 5 “耳朵、口袋、腰包”等;与“抠”相组合的表示“物体 A”的词有“石缝、缝隙”等, 并且当出现物体 B时,物体 B通常是嵌入物体 A之中。从“抠”的引申义“不必要的深究; 向一个狭窄的方面探求”来看, “物体 A内部空间小”的确制约着“抠”的词义发展方向, 如“抠字眼儿、死抠书本儿”等。所以现汉用“物体的口”和“用手指或细小的东西” 分别揭示“掏” 、 “抠”区别于其他词的词义特点,是准确的。 “剜”的词义解释中只是指出了所用的工具,而通过义素分析提取的词义特点是“动 作方向呈旋转型” 。检索“剜”的组合对象,也很难看出动作的具体状态,但我们可以通过 同源词的聚合看出“剜”这一动作的形象特点:说文刀部:“剜,削也。从刀宛聲。 ”12“剜”的声符具有示源功能, 说文宀部:“宛,屈草自覆也。 ”左传成公十 四年:“婉而成章” 。杜预注:“婉,曲也。 ”“碗”的命名理据也是取自碗口的圆曲形。 旋转和线条的屈曲义相通。因此,通过同源词的聚合也可以确定词义特点。 “挖”的释义和我们在表格中提取的义素相比,在“动作所出的角度”上存在差异。 这大概是因为“动作所出的角度”会因“凭借物”的不同而不同,如果加上这一项,要分 别与使用的不同工具相搭配,在表述上可能会显得罗嗦。 “刨”的释义和我们的分析基本吻 合。 现汉用“刨” “挖”两个词分别和“掘”对释,通过语料的检索可以看出,由“掘” 构成的复合词多为“发掘” “挖掘” “掘进” ,搭配的对象包括“井、土、坟墓、文物”等。 我们把“掘”换入“刨”出现的语境,如“刨土” “刨坑” “刨白薯” , “掘白薯”在数据库 的检索中仅出现一例,即便是和“土” “坑”搭配,两个动作的形象特点也是不一样的。对 于“掘”意义特点的提取,我们可以从训诂材料中求得一些线索:说文手部:“搰, 掘也。 ”段注:“夫谚曰:狐埋之而狐搰之,是以无成功 。韦注:搰,发也 。 ”玄应 音义:“掘,谓以物发地也。 ”慧琳音义:“掘谓以插发地。 ”13段玉裁注“发”云: “引申为凡作起之称。 ”14训释词“发”的词义有“向上”的特点,因此, “掘”和“发” 又都可以训释为“扬” 。郑玄注礼记云:“发,犹扬也。 ”集韵:“掘,扬也。 ”“掘” 本来只有“除去覆盖物,使隐藏的物体显露出来”的意义,后由于和“阙”经常通假 1, 逐渐获得了“阙”的意义,即“打通物体、使物体内部有空间” 。因此在组成双音词的时候, 会根据其不同意义特点形成“发掘” “掘进”等词。由此可见, “刨”和“掘”所表示的动 作在所出的角度上相反。因此,用“刨”来对释“掘”是不准确的。 四、小结 义素是在语义场中切分出的有区别作用的成分,它可以用来分析义位之间的不同和联 系,但不具有元语言的性质,不能承担全面阐释词义的任务。分析出的义素加和在一起, 缺少了语言当中的综合性、模糊性、灵活性,因此,释义不能简单地写成义素的分析表, 否则反倒会阻碍人们对词义的认识。但是,义素分析法为语义特征的提取提供了新的理论 基础,有助于减少释义的任意性,使其做得更加简练、准确,并能加强相关词的释义联系, 1段注“掘”字下云:“凡字书、韵书谓掘亦作阙者,似是而非也。 左传 阙地及泉 、 阙地下冰而床 焉 。 国语 阙为深沟,通于商鲁之闲 。韦云:阙,穿也。 凡云阙者,皆谓空之,与掘义别。 ” 6 进而归纳出优化的释义模式。任何一种理论都有其适用的范围和使用的条件,在不同的领 域适用的程度和使用的原则也不一样。不能因为“义素分析法”的局限而对其予以否定。 正如蒋绍愚先生所说:“义素分析法毕竟是词义研究方面的一种突破。 ”15(p.24) 词典编纂 的目的的确在于使人们根据各自已有知识去寻求不同程度的帮助,但作为词典编纂者应该 避免词典编纂的随意性,才能保证在词义系统性的基础上,显示出释义的系统性。词典学 需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