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网络语言对汉语规范的负面影响 》_第1页
《论网络语言对汉语规范的负面影响 》_第2页
《论网络语言对汉语规范的负面影响 》_第3页
《论网络语言对汉语规范的负面影响 》_第4页
《论网络语言对汉语规范的负面影响 》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 要 当前网络语言的使用者大多为青少年(尤其是我们的中学生),由于他们对于 网络语言的负面影响没有免疫力,当网络语言走进校园被带入学习生活,这势必 会影响到中学语文教学。本文正是针对滥用网络语言的情况,着重剖析网络语言 在中学生语言表达中的表现、对中学生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切实可行的 对策,以期丰富网络语言研究的内容,更深入地把握网络语言的本质,并提出 了规范汉语的可行性措施 。 关键词:网络语言 特点 中学生 影响 对策 2 目 录 一、网络语言概论-4 二、网络语言的特点-4 三、网络语言在中学生口头及书面表达中的表现-5 四、网络语言对中学生的影响-6 五、应当采取的对策-7 结语-9 参考文献-10 宜顺论文网 www.13L 3 一、网络语言概论 语言是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形成而产生的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语言与社会的 关系,美国学者 W Bright 非常明确地称其为“共生关系“。网络语言就是语言世 界里伴随网络的诞生而出现的新生成员。网络语言,顾名思义,就是在网络上出 现并使用的语言。目前,对网络语言的说法大致分两种:一种是与网络或者计 算机有关的专业术语,如系统、硬盘、软盘、CPU 等;另一种是网民之间用于日 常交际的常用词语,如大虾、粉丝、菜鸟等 1。后一种网络语言从其本质上来说 其实就是现代汉语的一种社会变异,是伴随网民这一特殊群体的出现,为了加强 沟通而创造出来的特殊社会语现象,它目前是人们争论的焦点,也是本文浅议的 重点。 网络语言在十多年的发展过程中,逐渐扩大自身影响,不再局限于特定的 虚拟网络世界,而是波及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在此,我们特别关注网络语 言对中学生的影响,也算是以一斑而窥全豹吧。 二、网络语言的特点 网络语言是一种特有的社会现象和文化现象,实质上是语言的一种变异。把 握网络语言的特点,积极引导中学生规范使用汉语言,适度处理好网络语言和中 学生书面和口语语言之间的关系,都是十分重要的。 创新性-创新性是网络语言最突出的特点。“新“,主要突显在网络词汇的新 颖。与传统书面语言相比,网络语言让使用者少了束缚,多了自由。网络语言使 用者思维可以自由驰骋、天马行空,因而所创造出的网络词语往往具有奇思妙想、 一语惊人等特点。 语言中最活跃的因素是词汇,它常常敏感地反映了社会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变 化“。“词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生活和社会历史的发展,我们通过对语言词 汇的分析研究可以看出社会历史发展的轨迹。“我们生活的社会在每一个历史时 期都会产生出特定的语言,相应都会带来部分新的词汇。如:“灌水“原指向容器 中注水,在网络中则表示在网上发表内容空洞的长篇大论;“驴友“是对户外运动 爱好者的称呼;“粉丝“是指网上的崇拜者;? “大虾“指网络高手、大侠;“偶“指我。 构成网络新词的词汇大多是语言中固有的,它们利用各种修辞手法,例如比喻、 谐音、拟人等手法来构成新词。 不过网络语言中也有许多牵强附会、生搬硬套、机械随意甚至令人费解、 莫名其妙的现象,恰恰这些怪怪的东西与青少年求新标异、追求时髦与前卫的心 理相吻合,他们很快就学会并沉浸在网络中乐此不疲。 简便性-传统语言需要通过一个字一个字来表达意思,而网络语言则可以突 1 李铁范.网络语言研究综述.语文学刊(高教版) ,2005.9. 4 破传统语言规范的限制,一般来说网络语言的表达用字十分简洁。笔者在前面提 到过网络语言往往只需要几个英文字母、阿拉伯数字进行排列组合就可以组成 一句话。如字母词:“GG“(哥哥)、“讓“(妹妹)、“PMP“(拍马屁)。这些都是网民 用最简洁的“形“来缩短相互之间信息交际的宝贵时间,而且在一定的语境中,会 给使用者带来一种愉悦,具有刺激性。在寸秒寸金的网上,青少年为了提高传播 速度,减少对话的延迟脱节,在使用网络过程中追求的就是时效,所以就出现了能 简则省,因此像数字简写:“7456“(气死我了),拼音简写:“PL 羅“(漂亮妹妹),字 母简写:“BF“(男朋友)等在网络上俯拾即是。 形象性-网络语言的表达具有很强的形象性,如把网民称为“网虫“(networm), 是指那些整天泡在网上,沉迷网络的人。由此,后来就把初级网民叫“爬虫“,高级 网民叫“飞虫“,经验丰富的网民叫“飞鸟“(原指在天空中飞翔的小鸟),与“菜鸟“ 相对,菜鸟指的是没有多少经验的初级网民;“菌男“、“霉女“是指相貌很丑的男 女,与现实生活中的“俊男“、“美女“相对应。因“菌“霉“能让人马上联想到生活 中过期、腐败、变质的食物,因此也使这两个词在网络语言里有了颇浓的讽剌意 味。 在网络中,网民们还充分利用键盘上各种各样的符号,创制了许多极为生动 又风趣幽默的表情和动作的图形,来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与网友分享。 如:“:-)“表示笑脸、“:-(“代表不幸、“是醉了,有些网络词语就借用了动 物名称,“大虾“是“大侠“,“斑竹“是“版主“用这种谐音的方法又出现了动物的谐 称“版猪“,常见的还有“鸡“(计算机)、“鼠“(鼠标)、“赛羊“(赛扬 CPU)、“屁兔 “(奔腾 11)。更有意思的如:Zzzz表示在睡觉了 (猪一般给人的形象就是贪 吃憨睡,猪的拼音首写字母是 Z),使得网上好象是到了动物世界,使网络语更言 显风趣幽默。 上述这些特点使得其中个别网络词汇经过网民长期使用,已被吸纳到现代汉 语词汇中,成为当前基础汉语的一部分,比如“上传“、“在线“等都成为主流媒体 常用词汇,在中央电视台等重要媒体上经常使用。由此可见网络语言在某种程度 上丰富了现代汉语的词汇、增加了现代汉语的表现手段。但我们应该注意到网 络语言对中学生的影响有积极面的同时,也有消极的一面。 三、网络语言在中学生口头及书面表达中的表现 当下,伴随着网络成长起来的中学生,无疑是网络主力军的一部分,长期 处于网络氛围中,自然耳濡目染,不仅在口语中,而且在 QQ 聊天、博客以及作 文中自觉不自觉地大量使用网络语言。此外,网络语言中的谐音、省略、混杂 等方式使他们的规范表达受到影响,不仅出现了不合乎语法的句子,而且出现 大量错别字,以及一些匪夷所思的句子阐述 2。 现在的中小学生无论在口语还是书面语中动辄出现“晕” 、 “有没有搞错” 、 “哇噻” 、 “酷” 、 “囧” 、 “没劲” 、 “雷” 、 “恐龙” 、 “PK”、 “BT(变态) ”、 2 杨振坤.网络语言对语文教学的影响及其对策.语文教学研究,2007.3. 宜顺论文网 www.13L 5 “4242(是啊是啊) ”等网络语言,同时还出现了不够规范的网络用语,包括以 下几个方面:一是非语法化,比如“很受伤” 、 “好拒绝” ;二是中外夹杂,比如 “很 men”、 “咱俩 PK”等;三是牵强附会,比如把“恋爱”说成“兼容” 、 “谈 恋爱”说成是“启动程序” 、 “热恋”说成是“超级链接”等;四是趋于粗俗, 称老师为“主管” ,称班主任为“老班” ,称班长为“领班”等。 我们在报纸杂志以及网络上搜集到曾出现在学生作文本上、聊天室以及论 坛里大量使用网络语言的例子,比如:我只是一只菜鸟,一晃三年,已是初三 的大虾了。在我的主页上找不到“欢乐” 。铺天盖地的练习,折腾得我毫无办法。 我真想趴在桌上 Zzzz或给自己设置防火墙,让练习远离我。真羡慕初一的 菜鸟,他们可以在操场某个聊天室,畅谈自己。7456又如:这个小狗浑身 都是泥巴,身上有几处已经掉光了毛,头上长着脓疮,真是可爱(可爱就是可 怜又没人爱的意思)啊! 四、网络语言对中学生的影响 如今上网的人数不仅越来越多,而且年龄也越来越小,有些上幼儿园的小 孩电脑玩得头头是道。年龄在 12 岁至 18 岁的中学生,无疑也成了网络的主力 军,他们思维活跃,富于创造,喜欢标新立异,善于接受新鲜事物。幽默诙谐、 风趣生动的网络语言正成为他们的“新宠” ,并迅速传播流行起来。毋庸置疑, 网络语言新颖活泼、风趣幽默,能够达到特定的表达效果,符合青少年求新求 异的特定心理,就有同学曾说,网络语言非常有趣,在网上不用那么“一本正 经”地交流,是他们在紧张学习生活中自我解压、尽情宣泄的一种方式 3。 于是,不少中小学生张口闭口都是“哇塞、给力、OUT、PK”之类的网络词 语,而且在写作文时对网络语言也是信手拈来,于是,汉字、数字、符号、外 文、火星文等相互夹杂的网络语言大量出现在作文里。由于知识面相对狭窄, 驾驭母语能力较差,辨别能力不强,是非判断模糊,过度地受到网络语言的影 响,可能会对他们的口语,特别是写作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 首先,作文中出现大量的错别字,不规范的网络用语经常超出它们的使用 范围。在 QQ 聊天过程中,人们经常不会注意或介意错别字的使用,我们在网络交 谈中经常会发现一些夹带方言和错别字一起冒出来,如你逮饭了?(解释:你吃饭 了?)结果使很多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难辨真假字,经常会在日常的生活学习中使用,常 常会弄得家长老师一头雾水。输入汉字时,许多中学生都采用拼音输入法,汉 字只有四百多个音节,很大程度上依赖声调区别读音,他们经常不会刻意去选 择正确字形,也有一些中学生普通话不好,经常受到方言音的干扰,导致不能 输入正确字形,还有个别青少年,为了别具一格、与众不同,有意采用错别字。 在网络聊天室、BBS 论坛上,错别字已成家常便饭,没有人大惊小怪,也没有 去认真纠正。中小学生热衷和追捧网 络语言,对其中的错别字也不加纠正,于 3 于根元.网络语言概说.中国经济出版社,2001. 6 是“酱紫(这样子)、我(偶) 、美女(霉女) 、神马(什么) ”等经常出现在作文 中。 厦门大学中文系教授、语言专家李如龙对网络语言的使用感到担忧,他说, 网络语言对汉语是一种污染,是小群体为了团体交流方便,根据自己的爱好编造 出来的,这是一个不健康的苗头 4。经常在网上使用这种语言(姑且称之为一类语 言吧),便会不自觉地把它带入日常交流,甚至是作品中来,这无疑是对汉语的一 种站污。如果不加以制止,必将影响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影响到学生人文 素质的提高。 其次,作文中常出现词义变异的词语,让不熟悉网络语言的人匪夷所思。 网络语言除了新造词外,通常利用英文字母、符号、数字等相互组合,以此表 达特定的意思。比如“反对”叫“拍” , “惭愧”叫“汗” , “3X”表示 “thanks(谢谢) ”, “讨厌”表示“讨人喜欢,百看不厌”等。此外,诸如 “hold 不住” 、 “我汗” 、 “我走先”等不符合汉语语法规则的短句也不断出现在 学生的作文中,使得学生关于词类的概念模糊,语法意识淡漠。久而久之,句 法成分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多余、语序不当等病句,在作文中屡见不鲜。 五、应当采取的对策 网络有其存在的特定价值,我们不可能将中学生与网络隔离开来,自然也 就无法避免网络语言在他们口语及书面语表达中的运用。问题关键不在“堵” 而在“疏” ,那么,针对网络语言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中学生口语和作文中,我们 应该采取什么样的对策呢? 首先,引导中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语言观。不能认为网络语言是对汉语的 一种污染,将其视为洪水猛兽,也不应一味褒奖网络语言,任何时候都允许其 畅行无阻,而应该客观公正地看待网络语言对中学生的影响 5。在有关电脑网络 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适时提示网络的负面影响,帮助中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 观、网络观,提高他们明辨是非的能力。另外,要强化中学生的法制观念与文 明意识,营造和谐的网络语言氛围。 为加强网络文明建设,营造绿色网络语言环境。推广应用“使用文明网络语 言“教育。营造氛围,引导青少年树立科学的语言观,通过疏堵结合,创新载体,让 青少年网民使用标准、健康、文明的网络语言,教育引导他们吸纳严谨规范的汉 语知识,提高语言“免疫力“,自觉抵制不健康的网络语言。 网络就像一把双刃剑,有利亦有弊。坚决抵制网络语言在中学生口语及书 面语中的出现,恐怕是不现实的,但对出现在作文中的那些变异词语、汉字与 数字的混用、不符合语法规则的病句等现象视而不见也是不负责任的,问题的 关键是要引导中学生正确运用网络语言。 其次,提高中学生甄别、筛选网络语言的能力。在当下经济社会飞速发展 4 赵新波.网络语言, 语文教师应如何应对.语文建设,2006.11. 5 张墨飞,张蕾.浅谈网络语言对当代青年学生的影响.语文建设,2010.11. 宜顺论文网 www.13L 7 的时代,信息变得越来越重要,如何甄别、筛选有价值的信息,是中学生必备 的能力之一。很难想象,学生若长期沉浸于“另类语文“的“嬉皮文化“当中,除了 会助长学生一些低俗的“幽默“夕卜,还能给青少年带来什么呢?另外,中学生的语 言本应展现出朝气蓬勃、清纯健康的文风,如果一味模仿网络语言的新颖奇特, 潜心于网络文学的煽情与发泄,对网络语言低俗性认识不够,长此以往,他们的语 言将变得或愤世嫉俗、不满现实,或脱离现实。青少年处于打汉语言基础的时候,如 果他们对规范汉语言还没有很好地掌握,而一味地追求网络语言的新奇,再缺乏 必要的辨别是非能力,使很多汉语言过多地被网络“格式化“在青少年头脑中,并 形成思维定势,影响他们一生。要想正确、规范地运用网络语言,必须牢固树立 规范的汉语意识,养成良好的语言表达习惯,有节制、有选择地运用网络语言。 中学生不应该以追求网络词语来显示自己的前卫时尚,流于模仿,失去个性。 再次,提倡个性写作。中小学生写作文不仅要有真情实感,更要体现出个 性创造的魅力。如果为了赶时尚,盲目地在作文中模仿、混用网络语言,只能 是东 施效颦,失去自我。引导中学生不盲从不逐流,理解真正的雅与俗,本着 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的原则,从对网络语言的生搬硬套及模仿中摆脱出来,倡 导我写我心,写出生活中的真善美,写出自己的个性特点,写出青年人的朝气 和活力,远离所谓的“网络时尚情结” 6。 教育者适当以网络为载体营造语言运用环境,培养学生在网络交流与写作中 使用规范语言和发展语言创新能力。例如,中学语文老师可利用学生对网络的兴 趣,引导他们在网上论坛中进行交流、辩论,这样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7; 甚至引导学生在网络上写作,教师则以跟帖的形式来批改,及时矫正不规范的语 法、文字现象,这些举措只要能取得良好的语文教学效果都是值得运用的。可以 适当创设语用环境,培养学生在网络语言使用中发展语言创新能力。他们的举措 是值得教师们借鉴的。 最后,培养良好的语言表达习惯。老师和父母可以用一些有益于身心健康 的活动来转移孩子的注意力,适时组织集体活动,多亲近大自然,减少不必要 的上网时间;让中学生多读些经典著作,从中汲取传统文化的精华;举办一些 诗文朗诵比赛,让他们在传统美文的熏陶下,养成良好的语言文字表达习惯; 还可以根据年龄特点推荐一些他们喜欢的读物,如儿童文学刊物、名家漫画等, 以拓展他们的视野。通过各种适当的途径,帮助他们形成讲普通话、写规范汉 字的良好习惯。继而分清运用网络语言的环境,例如在日常学习、作业、考试 中,一定要准确、规范地使用语言文字,而在日记或者聊天过程中,可以恰当 运用富于表现力的网络语言。 出现在网络世界里,逐步运用于现实生活中,冲击并影响了传统语言的网 络语言,合理与否,还有待时间的检验。随着社会的发展,网络语言也会与日 6 闫妍.网络词语的认知分析D,黑龙江大学硕士论文,2008 年 7 侯士旺.网络语言与中学语文教学J.安徽文学,2009 (4) 8 俱增,唯有本着科学理性的态度,研究、运用、吸收网络语言,取其精华去其 糟粕,才能充分发挥网络语言的魅力。 结语: 汉语言不仅是我们日常生活重要的交际工具,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