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市xx中学2016—2017年度第二学期高一年级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卷)_第1页
xx市xx中学2016—2017年度第二学期高一年级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卷)_第2页
xx市xx中学2016—2017年度第二学期高一年级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卷)_第3页
xx市xx中学2016—2017年度第二学期高一年级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卷)_第4页
xx市xx中学2016—2017年度第二学期高一年级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一语文 第一页 共十页 高一语文 第二页 共十页 *市*中学 20162017 年度第二学期高一年级 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卷)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 I 卷(阅读题)和第 卷(表达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用 0.5mm 黑色中性笔,将自己的姓名和考生号、试室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交卷时只交答题卡,不交试题,答案写在本试题上无效。 3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第 I 卷(阅读题 共 70 分)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每小题 3 分,共 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以人文教育涵养工匠精神 黄 金 培养大国工匠,源头在一流的工程教育。如今,工科人才的培养,不止一 次听到“局中人 ”直呼“两难”:一头是工科学生的“难” ,难在专业“窄化”、生活“宅 化”。学生抱怨课程多、实验多,疲于应付眼前连绵不绝的苟且,无暇诗和远方, 更难涵养精益求精、沉潜专注的匠心。另一头是工程单位的“难”,慨叹工程领军 后备人才短缺,特别是素养好、领悟力强、科学与基础理论修养扎实、系统视野 开阔、能驾驭宏大复杂工程的“将才” ,更是难求。 为何会出现这供需的“ 两难” ?窃以为是因为工科人才培养的人文土壤、人 文养分还不够,重视了学生掌握技术和工具的“硬知识”,少了些关注学生人格精 神全面成长的“ 软学养” 。 人文教育,以塑造完整健全的“人” 而非单向度、工具化的“匠” 为出发点,涵 育的是人对价值道德的终极关怀,对做事的完美追求,是心灵的沉潜宁静,这和 工匠精神是无比契合的。因此,工科人才的培养,切不可少了人文教育这一环, 还需以人文教育铸匠魂、育匠心、造匠韵。一流的大国工匠,需要把科技创造同 人类社会重大问题紧紧联系在一起,甚至应当立足于人类命运共同体,具备关切 环境、关怀生命的责任心。人文教育中,历史文化、哲学伦理、文学艺术、自然 科学等学科知识的交汇融通,造就其博约相济、以文化人的特点,让学生涵育健 全人格,谙悉工程伦理,明了历史环境,树立高远理想信念和价值观念。 一流的大国工匠,不仅要培育专注技艺、追求卓越之心,更重要的是涵养 赋予产品生命和内涵、在技术中融入巧思和灵魂的能力。从这个意义上讲,想象 力、审美品位也是不可小视的创造力,不少蜚声世界的科学家、工程技术专家, 都曾得益于文学和艺术的滋养,对生命有了更高层次的体认,也让工程技术有了 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久远价值。目前,不少国货正从粗憨、实用阶段转向追求精细、 美感的阶段,对工程人才的工艺审美素质要求更高。人文教育恰恰可以打破专业 壁垒,将人的思考和生命力融入工程技术,赋予中国制造更大的价值。 当前,我国正处在从“ 中国制造” 转向“中国质造”乃至 “中国智造”的转折点。 将人文教育的土壤培得更厚,渠道拓得更宽,内涵挖得更深,才能以世界一流的 工程教育为国家的转型发展输送更多一流的“大国工匠”。 (选自 2016 年 12 月 07 日人民日报 第 5 版,有删改) 1 下列关于“ 人文教育” 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人文教育是以塑造完整健全的“人”为出发点的,是工科人才培养的切不可 少的一环。 B人文教育涵育的是人对价值道德的终极关怀,对做事的完美追求,是心灵 的沉潜宁静。 C人文教育可以打破专业壁垒,在工程技术中融入人的思考和生命力,完成 “中国制造”转向“ 中国质造”乃至“中国智造” 的转折。 D只有将人文教育的土壤培得更厚,渠道拓得更宽,内涵挖得更深,才能以 世界一流的工程教育为国家的转型发展输送更多一流的“大国工匠”。 2下列不属于“ 一流的大国工匠” 应具备的条件的一项是 ( ) (3 分) A一流的大国工匠,要培育专注技艺、追求卓越之心。 B一流的大国工匠,要把历史文化、哲学伦理、文学艺术、自然科学等学科 知识交汇融通,博约相济,以文化人。 C一流的大国工匠,要把科技创造同人类重大问题紧密联系,具备关切环境、 关怀生命的责任心。 D一流的大国工匠,更应涵养赋予产品生命和内涵、在技术中融入巧思和灵 魂的能力。 3下列表述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3 分) A如今,工科人才培养的人文土壤、人文养分还不够,重视了学生掌握技术 和工具的“硬知识 ”,少了些关注学生人格精神全面成长的“软学养” 。 B作者认为,工科人才的培养,出现“两难”:一头是工科学生的“难”,另一 头是工程单位的“ 难” 。 C想象力、审美品位也是不可小视的创造力,蜚声世界的科学家、工程技术 专家,都曾得益于文学和艺术的滋养。 D因为工程人才审美素质的提高,不少国货正从粗憨、实用阶段转向追求精 细、美感的阶段。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江一鹤 张居祥 江一鹤是一代名厨。他早年游历江浙一带,红案白案皆工,尤其是时鲜果 1 高一语文 第一页 共十页 高一语文 第二页 共十页 蔬,在他手中更显奇妙。据说他从杭州一位前辈手里得一古本,日夜揣度,终于 悟得五代名尼梵正的风景拼盘的奥妙,将中国的花式冷盘、雕刻拼盘技艺推向一 个高峰。 高一语文 第三页 共十页 高一语文 第四页 共十页 江一鹤凭这一身绝技,独步苏杭,不想六十岁那年,忽然遁身山城盱眙, 2 打算在此安享晚年。山城名店“金谷园”老板三番五次登门延请,终于说动江一 鹤出任首席大厨,其实只是挂名。金谷园是百年老店,资本雄厚,为了让江一鹤 成为永远的金字招牌,老板特意给他辟个很雅致的小园子。园子在半山坡上,南 面正对淮河。人在园中,晴看帆影,雨看流岚,山石林泉,风景绝佳。可江一鹤 将园子平整成一块一块菜地,不种奇花异卉,只种瓜果蔬菜。春来绿韭铺畦,夏 至豆角满架。深秋时节,硕大的萝卜半截出土,像是正在捉迷藏的调皮小子,探 出头来挑逗玩伴;冬天的大白菜,则在阳光下站成方阵,别有气势。去过园子的 人都说可惜了,好端端的一个花园,被江一鹤弄成了农家菜园子。 江一鹤平时除了偶尔下厨看看徒弟做活,其余时间大多一个人待在小园子 3 里,侍弄他的瓜果蔬菜,有时喝茶听越剧,有时也画画,但从没有人见过他的画。 话说那年盛夏时节,苏浙沪三地书画界人士齐聚盱眙,举行华东书画名家邀 4 请赛。这是五年一度的盛事,虽是民间活动,但因名家云集,所以规格极高。经 过十天的角逐,山城书画名家汪遇农凭着一组都梁十景图的立轴力拔头筹。 汪遇农是康熙年间进士汪元任之后,早年师从齐白石先生的得意弟子李苦禅,下 笔颇有些苦禅的影子,尤其是大写意花鸟、松竹梅兰,鱼鹰龙马等题材的作品更 是意态纵横。但他浪迹江南数年,并无建树,不免怅然。了解他的人都说:汪遇 农学画,用情太深,得苦禅之形,终为苦禅所缚而难得其绘画之精神,可惜了! 汪遇农回到盱眙,终日悠游山水,参悟画意。盱眙古称都梁,佳山秀水, 5 天然一派地上画卷, “都梁十景”更是名闻遐迩。汪遇农日日浸淫其中,如是十年, 竟然跳出师门樊篱,自成一家。那天,汪遇农将十幅都梁十景图立轴往金谷 园展厅一挂,纸上风景,烟霞满室,其他作品顿时失色。 按惯例,大赛闭幕酒宴在金谷园大厅举行。一时间,高朋满座,胜友如云。 6 金奖作品高悬大厅舞台之上,大家酾酒赋诗,飞觞论画。金奖得主汪遇农被簇拥 着,如众星拱月。酒过三巡,正在大家酒酣耳热之际,忽见一个年轻的厨师,手 持一特制竹质砧板,阔步登台,朗声道:“诸位先生,在下金波,躬逢胜饯,得 为各位前辈掌勺,不胜荣幸。家师江一鹤先生为助雅兴,特制果蔬拼盘一道,敬 请汪先生及诸位师友品鉴。 ” 只见竹质一尺见方的砧板上各色果酱打底,随意涂抹,竟然涂出一片湖青 7 山绿、天光云影。然后以芹菜、豆芽、未熟的小蕃茄、黄瓜切片作材料,为树, 为林,为亭,为草甸,为僧舍,为栏槛,拼成一幅绝妙山水画。近水远山,平林 含烟,峰峦叠翠;僧庐野径,人影竹影,浑然天成。以果子酱为墨题款:瑞岩庵 清晓图,汪遇农先生雅正,都梁人江一鹤作。大厅里人声顿寂。 汪遇农更是沉吟不语。 8 良久,转身,长叹!随即,他猛然扯下那十幅都梁十景图当众撕碎, 9 既而面带微笑,长揖不起:“在下学艺不精,见笑了,诸位请回!” 后来,汪遇农不再作画,他拜江一鹤为师,专攻果蔬拼盘,数年苦习,居10 然将地上山水、盘中风景与胸中丘壑融为一体,学会了都梁十景的拼盘。闲时闭 门读书,他对宋代陶谷清异录那段写梵正的文字尤为着迷:“比丘尼梵正, 庖制精巧,用鲈酢、脍脯、醢酱、瓜蔬,黄赤杂色,斗成景物,若坐及二十人, 则人装一景,合成辋川图小样。 ”他晨昏诵读,日夜研习,参照王维田园组诗辋 川集二十首之诗意,拼成二十道经典果蔬拼盘,复原出清异录中的“辋川 小样” 。此外,他还将曾游历过的胜景一一化作盘中风光。真可谓“菜上有山水, 盘中溢歌诗” 。 有人问汪遇农为何不再作画,他总是微微一笑说:“我何曾停止作画?”11 (选自 2015 年 8 月 23 日淮安日报 ,有删改) 4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4 分) A文中比较详细地描写了江一鹤园子里的四季景象,充满田园情趣,既给读 者直观具体的印象,也衬托出江一鹤清新脱俗的人格。 B汪遇农在江南数年,在画艺上并没有取得成就,主要是因为他对李苦禅的 作品并未用心领会,最终难得其神韵。 C金谷园老板依仗雄厚资本,三番五次延请江一鹤出任首席厨师,甚至不惜 为他开辟一个小园子,只因看中他的拼盘技艺,可见老板唯利是图的商人本性。 D文中写汪遇农痴迷于清异录中梵正庖制之法的文字,看似闲笔,实则 是汪遇农一贯潜心画艺的体现,有助于人物形象的刻画。 5作者对江一鹤的直接刻画着墨不多,但人物个性鲜明。请结合相关文字简要分 析其人物形象。 (4 分) 6汪遇农一生钻研画艺,可分为三个阶段,每个阶段的主要心理状态各有不同, 请分别简要说明。 (6 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教授胡适 胡适的教授生涯始于北京大学。1917 年初, 新青年主编陈独秀向北京大 学新任校长蔡元培力荐胡适,同时动员在哥伦比亚大学师从杜威学习哲学的胡适 回国任教。当时正在紧张写作博士论文的胡适,还没等博士学位到手便回国了, 于当手 9 月 10 日到北大就任教授,这时他刚刚二十六周岁。 初到北大任教的胡适,学哲学系讲授“中国古代哲学” 。 “中国哲学史”是 北大的老课了,在胡适之前由陈汉章讲授。陈从伏羲讲起,讲了一年才讲到尚 书的洪范篇。胡适授课却不管以前的课业,他发给学生的中国古代哲学 讲义 ,一反前例。当时读大一哲学系的顾颉刚回忆说,胡适一开头就用诗经 作时代的说明,丢开唐、虞、夏、商直接从周宣王以后讲起。 “这一改把我们一班 高一语文 第三页 共十页 高一语文 第四页 共十页 人充满着三皇、五帝的脑筋骤然作一个重大的打击,骇得一堂中舌挢而不能下。 ” 在他们学 高一语文 第五页 共十页 高一语文 第六页 共十页 生眼里,这简直就是一场“思想造反” ,有几个不安分的学生拉着读大二文学系的 傅斯年,策划“扳倒”老师将这个比他们大不了几岁的年轻的留洋教授赶走。 当时傅斯年在北大已赫赫有名,此前他就曾将教授文心扉龙的教授、章太炎 的门生朱蓬仙成功逐出门外。他将朱的讲义一夜读完,勾出了三十多条错误,将 了他一军。校长蔡元培看了,只得将朱辞退,但傅斯年“鉴定”完胡适的课后, 得出的结论是:这个人书虽然读的不多,但他走的这条路是对的。你们不能闹。 ” 就这样,这件事才得以平息。第二学期,北大恰好也有一门“中国哲学史”的课, 由一位老教授任课,当时冯友兰正在哲学系读三年级,据冯友兰回忆,某次课上, 这位老教授手里挥舞着胡适的讲义,冷嘲热讽地对学生说:“我说胡适不通,果 然就是不通,只看他的讲义的名称,就知道他不通。哲学史本来就是哲学的大纲, 说中国哲学史大纲,岂不成了大纲的大纲了吗?”好在胡适在学生那里基本站稳了 脚跟,加之有校长蔡元培的鼎力相助,他在北大的教授位子也就此坐稳了。 除了在北大任教,胡适还先后担任多所大学的兼职教授,并长期兼任教育 部讲习所兼职讲习,至于胡适在国内外大学的演讲、讲学,那就难以计数了。 胡适课讲得好,这在所有听过他课的学生那里,基本上是公认的。1917 年 考入预科的田炯锦回忆说:“诸师长中,我最喜欢听胡先生的课,他不但有许多 新颖的见解,而且擅长表达。 ”曾就读于北大的朱海涛回忆说:“适之先生在校中 开的课中国文学史是一门极叫座的课。他讲诗经 ,讲诸子,讲楚辞 , 讲汉晋古诗,都用现代的话来说明,逸趣横生,常常弄到哄堂大笑。 ” 胡适讲的课,内容大多比较新颖,他特别注重运用他那套所谓“科学的方 法” ,尤其是杜威的实验主义方法,来分析和解释中国的典籍,有断制,新见迭出。 在教学方法上,胡适推崇研究性教学,在教学中“往往把我不能解决的问题做题 目,叫同学来研究” 。胡适说自己并不喜欢上大课,而更喜欢上小型的研讨课,因 为“班次太大,不能大家互相讨论研究” 。 胡适的日记、笔记中也多有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记载和分析。1931 年 8 月 28 日阅完“中古思想史”试卷后,对 75 位学生按分数排队,排出“皆有希望成才” “尚有几分希望” “中人之资” “绝无希望”的,甚至还依次“卜其人的终身” 。 常有同事向胡适讨教讲课的奥秘,他的回答是:“一小时的课,必须有四 小时至八小时的准备。 ”杨亮功说:“胡先生做学问不苟且,教书也是不苟且的。 ”这也就是胡适自己所说的以“做小学生”的态度去对待教学。对胡适这样一位 “大牌”教授来说,他在教学工作中能够这样“不苟且” ,难得可贵。 (摘编自周川教育家胡适:行动与思想 ) 相关链接: 在北大讲授中国哲学史的同时,胡适以自己博士论文为基础,改写成中 国哲学史大纲讲义,由商务印书馆正式出版该书由时任北大校长蔡元培亲自 作序,是中国学者第一次用近代学术观点和方法整理研究中国哲学史的专著,出 版后即风行海内,3 不年到就再版 7 次,影响空前 (高丹北大开会研讨胡适:他 20 岁一出场便是主 角 ) 在 1916 年他给友人的信中写道:“适以为今日造国之道,首在树人;树人 之道,端在教育胡适近来别无奢望,但求归国后能以一张苦口,一支秃笔,从 事于社会教育,以为百年树人之计,如是而已 ” (肖东发、李云、沈弘风骨:从京师大学堂到老北大 ) 7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3 分) A胡适研究学问,特别强调要有独立的思想,因此他讲课时没有沿袭陈汉章 讲授哲学的方法,这让他的学生很不适应。 B胡适作为一个二十多岁的年轻教授,在北大任教遇到挑战是不言而喻的, 学校哲学系老教授对他的藐视就是其中之一。 C胡适非常重视教育对改变国民的作用,他一生身体力行,不仅在北大任职, 而且还兼职多所大学,并大量演讲、讲学。 D胡适说自己以“做小学生”的态度对待教学,就是从头学起,即杨亮功所说 的“胡先生做学问不苟且,教书也是不苟且的” 。 8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两项是( ) ( ) (4 分) A年轻时的胡适曾立下从事教育事业以救国的志向,这是他后来听从陈独秀 的劝告,匆匆回国到北大就任教授的原因之一。 B胡适授课“骇得一堂中舌挢而不能下”,这与其说是胡适不肯贸然信从古人 带给大家的震惊,不如说是大家对他的敬佩。 C在北大赫赫有名的傅斯年曾成功“扳倒”章太炎的门生朱蓬仙,但是在看过 胡适的讲义后,对胡适治学的方法表示肯定. D 中国哲学史大纲的正式出版和蔡元培亲自为书写序,使胡适在哲学研 究上确立了自信心,这是他在北大站稳脚跟的标志。 E胡适喜欢上小型的研讨课,是因为课堂中学生少,便于老师和学生共同讨 论、展开研究,足见胡适非常重视研究性教学。 9.胡适的课被学生公认“ 讲得好” 。请结合材料,对胡适课“讲得好” 的原因进行分析。 (5 分) 二、古诗文阅读(35 分) (一)文言文阅读(1 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 题。 德佑二年二月十九日,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都督诸路军马。时北兵已迫修 门外,战、守、迁皆不及施。缙绅、大夫、士萃于左丞相府,莫知计所出。会使 辙交驰,北邀当国者相见,众谓予一行为可以纾祸。国事至此,予不得爱身;意北 亦尚可以口舌动也。初,奉使往来,无留北者,予更欲一觇北,归而求救国之策。 高一语文 第五页 共十页 高一语文 第六页 共十页 于是辞相印不拜,翌日,以资政殿学士行。 高一语文 第七页 共十页 高一语文 第八页 共十页 呜呼!予之及于死者,不知其几矣!诋大酋当死;骂逆贼当死;与贵酋处二十日, 争曲直,屡当死;去京口,挟匕首以备不测,几自刭死;经北舰十余里,为巡船 所物色,几从鱼腹死;真州逐之城门外,几彷徨死;如扬州,过瓜洲扬子桥,竟 使遇哨,无不死;扬州城下,进退不由,殆例送死;坐桂公塘土围中,骑数千过 其门,几落贼手死;贾家庄几为巡徼所陵迫死;夜趋高邮,迷失道,几陷死;质 明,避哨竹林中,逻者数十骑,几无所逃死;至高邮,制府檄下,几以捕系死; 行城子河,出入乱尸中,舟与哨相后先,几邂逅死;至海陵,如高沙,常恐无辜 死;道海安、如皋,凡三百里,北与寇往来其间,无日而非可死;至通州,几以 不纳死;以小舟涉鲸波出,无可奈何,而死固付之度外矣。呜呼!死生,昼夜事也。 死而死矣,而境界危恶,层见错出,非人世所堪。痛定思痛,痛何如哉! 10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予除右丞相 除:解除 B予更欲一觇北 觇:侦察,窥视 C诋大酋当死 诋:辱骂 D殆例送死 殆:几乎,差不多。 11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枢密使:宋朝所置掌管军事的最高长官,位与宰相等。 B缙绅:也作“搢绅” ,指古代腰插笏板、垂着衣带的人,即士大夫 C巡徼:原指巡查的士卒、差役。文中指巡行视察,为动词。 D檄:原指晓喻或声讨的文书,这里是指李庭芝追捕文天祥的文书 12对上面的文段内容以及课堂所学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第一段点明了文天祥赴元营谈判之前南宋正面临元军进逼都城临安的情形, 也交代了他只身赴元营的原因。 B第一段中从“予不得爱身”一句中已经能够看出,作者文天祥已有为国捐 躯的决心。 C第二段记叙了文天祥辗转逃往,九死一生的历险经历,凸显了他历经磨难 而始终不渝的爱国精神。 D第二段中一共出现了二十二个“死” ,都是用来描述文天祥北行中所经历 的险恶与磨难的。 13翻译下列句子。 (10 分) (1)会使辙交驰,北邀当国者相见,众谓予一行为可以纾祸。 (2)死而死矣,而境界危恶,层见错出,非人世所堪。痛定思痛,痛何如哉! (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 1415 题。 水调歌头把酒对斜日 杨炎正 把酒对斜日,无语问西风。胭脂何事,都做颜色染芙蓉。放眼暮江千顷,中 有离愁万斛,无处落征鸿。天在阑干角,人倚醉醒中。 千万里,江南北,浙西东。吾生如寄,尚想三径菊花丛。谁是中州豪杰,借 我五湖舟楫,去作钓鱼翁。故国且回首,此意莫匆匆。 【注】杨炎正是一位力主抗金的志士,由于南宋统治者推行投降政策,他 的才能、抱负得不到施展。五湖舟楫:传说范蠡助越灭吴后,弃官归隐,泛舟 于五湖之上。 14下列对词中语句的理解,正确的两项是(5 分) ( ) ( ) A起首两句,轻描淡写愁态,夕阳西斜,词人手持酒杯,临风怀想,突发奇问。 斜日,实写景物,点明时间。 B “胭脂”两句,以哀景衬哀情,写词人问西风:为什么你把所有的胭脂都做了 颜料去染秋荷了,染得它这样红?以此衬托愁怀,颇为沉郁。 C “暮江千顷”句,借景抒情,营造出的朦胧凄迷之意境,烘托了词人的愁绪。 D上片第六句以“万斛”之江水写愁,使用借代手法,将抽象无形之愁写得形象 生动可感,表现愁情之多。 E “尚想三径菊花丛”化用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三径就荒,松菊犹存”的诗意, 寄寓田园之思。 15整首词抒发了词人哪些复杂的情感?请结合诗句分析。 (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5 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5 分) (1) 五人墓碑记中“ , ”两句话,能够揭示文章中心, 表明五人的死意义重大。 (2) 谏太宗十思疏中表示担心意志松懈就想到(做事)要慎始慎终的句子是 “忧懈怠, ”。 (3) 廉颇蔺相如列传中“ , ”两句话,能够通过门客的话 高一语文 第七页 共十页 高一语文 第八页 共十页 点明他们跟随蔺相如做事的原因。 高一语文 第九页 共十页 高一语文 第十页 共十页 第 II 卷 (表达题 共 80 分) 三、语言文字应用(20 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能被括号中的词语替换且不改变句意的一项是(3 分) A与做人一样,李天来对待试验同样一丝不苟。他说:“试验处理获得的数 据是要用来指导生产的,不能有差不多等情况出现。( 谨小慎微) B “人命至重,有贵千金” ,在突发疾病、意外伤害面前,分分秒秒都生死攸 关。救人性命是人的本能,但人们又常常会有心无力。 (束手待毙) C他端坐在自己的座位上,面前铺好一张大红纸,手提毛笔,饱蘸浓墨,笔 走龙蛇,只觉得一股墨香扑鼻,一首七绝便跃然纸上。 (龙飞凤舞) D我国反导技术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还不能与美国的反导技术相提并论。 未来我国的反导系统将部署于国内,用于担负本土防御任务。(同日而语)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 (3 分) A凭借低廉的劳动力成本,孟加拉的成衣业快速发展,吸引了大量知名时装 品牌生产商的高度关注,孟加拉成为仅次于中国的世界第二大服装出口国。 B美韩两国防务部门当日发表联合声明,正式宣布决定在驻韩美军部署“ 萨 德”系统,将影响东北亚安全形势,导致地区安全格局发生重大调整。 C通过参与国家公祭日,我们不仅掌握了千真万确的史实,而且能够培养起 真正热爱和平、守卫和平的认知。 D我国优质医疗资源集中在城市,农村地区相对匮乏,很多患者去城市医院 就医,致使城市大医院人满为患,推高了医疗费用和加重了患者负担。 19把下列句子填在横线上,最恰当的一项是( ) (3 分) 这是都市西部一大片茫无涯际的树林。这是片自然生长的树林。 , , 。脚下那些不知名的杂草牵绊着你的脚踝,杂草中零星地点缀着紫色的白色的碎 花。 斑驳的树叶在阳光下显示出微妙的层次,裹着湿气的轻风飒飒吹来 细长的枝条如鹿角在黄昏透明的空气中悄然兀立,煞是美丽 树叶便矜持地悄然絮言、微语荡漾起来 A B C D 20下面是一位记者对接受采访的某著名作家之子说的一段开场白,其中有 5 处 不得体,请找出并在下面相应的位置进行修改(5 分) 大家知道家父是一位著名的作家,作品广为流传,在文坛小有名气。我在上 中学时候就读过他的不少作品,至今还能背诵其中的段落。您是他老人家的犬子, 能在百忙之中有幸接受我的采访,我对此表示感激。 (1)将 改为 ;(2)将 改为 ;(3)将 改为 ; (4)将 改为 ;(5)将 改为 。 21在下面横线上仿写,要求举出两个以“一”开头的熟语,并对其中蕴涵的情 趣或理趣,作简要的说明。 (6 分) “一”字是汉字中笔画最简单的一个字,也是使用极广的字。在生活中带有 “一”字的熟语,往往言简意赅,形象生动,富有情趣或理趣。比如, “一帆风顺” ,形象地表现出做事非常顺利,毫无阻碍与挫折;再如, ,形象地表 现出 ;再如, ,形象地表现出 。 四、写作(60 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 一片荒无人烟的大漠中有一棵枯死的老树老树的枝头有一个简陋的鸟巢,鸟 巢里有一只鸟儿终日忍饥挨饿,艰难度日。一日,大漠刮起了沙暴,那棵枯树被 连根拔起卷走了。那只可怜的鸟儿为了寻找新的藏身之处,不得不长途飞行,终 于,鸟儿发现了一片绿洲,绿洲上小河潺潺,绿树成荫,甜美的果实缀满枝头。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 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高一语文 第九页 共十页 高一语文 第十页 共十页 *市*中学 20162017 年度第二学期高一年级期中考试(答题卡) 语 文(苏教版) 必须在指定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视为无效。 选择题(27 分)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 分) 4 (4 分) 5. (4 分) 6. (6 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2 分) 7 (3 分) 8. (4 分) 9. (5 分) 二、古诗文阅读(35 分) (一)文言文阅读(1 9 分) 13翻译下列语句(共 10 分) (1). (5 分) (2). (5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 14. (5 分) 15. (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5 分) 16 (1) (2) (3) 三、语言文字应用(20 分) 17.(5 分) (1)将 改为 ; (2)将 改为 ; (3)将 改为 ; (4)将 改为 ; (5)将 改为 。 18.(6 分) 1 2 3 10 11 12 17 18 19 共计 学校 班级 姓名 考生号 密 封 线 内 不 要 答 题 高一语文答题卡 第一页 共两页 高一语文答题卡 第二页 共两页 高一语文答题卡 第一页 共两页 高一语文答题卡 第二页 共两页 *市*中学 20162017 年度第二学期高一年级 期中考试语文试题(答案) 1. C (原文是“ 赋予中国制造更大的价值”,完成“中国制造”转向“中国质造”乃至“ 中国智造” 的转折太绝对了。 ) 2. B (是人文教育的作用 ,对象错位了。 ) 3. A (B 不是作者认为,是 “局中人”直呼“两难”;C 是“不少蜚声世界的科学家、工程技术 专家,都曾得益于文学和艺术的滋养”;D 因果关系不对) 4.【参考答案】选 B 得 4 分,选 C 得 2 分, B 项“主要是因为他对李苦禅的作品并未用心 领会”与原文“用情太深” 相矛盾。 C 项主体部分正确,但“可见老板唯利是图的商人本性”这 一结论过于武断。 5.【参考答案】勤学好思。日夜揣度古本,悟得拼盘奥妙。热爱田园生活。金谷园老 板赠与他小花园,却被他改种蔬菜瓜果。淡泊清雅。平时主要独处园中,听剧画画,不 为俗务所累。臻于化境(技艺精湛) 。能将画艺与拼盘技艺融会贯通,别创一格。 (每点 1 分,如考生有其他合理分析,也可酌情给分) 6.【参考答案】第一阶段:游学江南,师从李苦禅,颇得苦禅神韵,但没有自己的建树。 心理状态是怅然若失。 (2 分)第二阶段:回到盱眙,悠游山水,参悟画意,形成自己的画 风。心理状态是志得意满。 (2 分)第三阶段:不再纸上作画,师从江一鹤苦攻果蔬拼盘, 使画意与拼盘浑然为一。心理状态是自得其乐。 (2 分) 7 D【解析】D 选项“ 就是从头学起 ”,无中生有。 8AE【解析】B 选项“不如说大家对他的敬佩”错,与下文学生“策划 扳倒老师”不符。C 选项“看过胡适的讲义”文中无依据 D 选项“使胡适在哲学上确立了自信心,这是他在北 大站稳脚跟的标志”无中生有。 9胡适的语言表达能力好:讲课语言生动,富有感染力,引人入胜; 胡适注意研究学生:注重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记载和分析,讲课能够心中有学生; 胡适重视备课,注重改进教学内容和方法:他讲的课,内容大多比较新颖,教学中特别 注重培养学生研究问题的能力。答对一点 1 分,两点 3 分,三点 5 分。意思答对即可。 【解析】此类题属于信息筛选。找准答题区间,原文 4-6 段是对胡适课“讲得好” 的分析。 然后对文章内容进行概括分类即可。注意避免要点同类化。 10.A(除:授职,意为除去旧职,授予新职。 ) 11.C(文中“巡徼”名词) 12.D(二十二个“死”中只有十八个是用来表现文天祥十七次非人世所堪的险恶经历) 13.适逢(双方)使者车辆来往频繁,元军邀请主持朝政的人去相见,大家认为我去一趟, 是可以解除祸患的。(会;当国者;纾祸各 1 分,句意 2 分) 死就死吧;可是境地那样危急险恶, (而且)不断地交错出现,真不是人间所能忍受的。痛 苦平定下来以后,再追想当初的痛苦,这是怎样的痛苦啊!(层见错出;堪;何如各 1 分, 句意 2 分) 14.AE(B应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