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与社会保障问题研究_第1页
就业与社会保障问题研究_第2页
就业与社会保障问题研究_第3页
就业与社会保障问题研究_第4页
就业与社会保障问题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毕业论文(设计) 题目 就业与社会保障问题研究 院系 专业 学号 考生姓名 陈 浩 2014 年 6 月 2 就业与社会保障问题研究 陈浩 内容提要: 近年来,随着经济不断发展,社会不断进步,竞争愈发激烈以及大量毕业生涌入社会, 中国人口多,底子薄,就业压力和社会能够提供的岗位之间,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都是 一个突出矛盾。本论文从制度与实践关系的角度探讨就业和社会保障问题。论文认为,目 前国家在针对失业现状采取的就业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推进的速度是很快的,但从目前的 情况看仍然存在许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在针对就业和社会保障需求的复杂性、动态性 等特征进行系统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 关键词: 就业;社会保障制度;失业;制度实践 3 目 录 引言(4) 一、就业与社会保障的概念(5) (一) 就业的概念(5) (二) 社会保障的概念(5) 二、就业与社会保障的关系(5) 三、当前就业和社会保障存在的问题及矛盾(6) (一) 市场体系机制不健全导致劳动力资源配置效率不高.(6) (二) 政府促进就业的制度不健全政策不配套运作效率不高.(7) (三) 失地失业农民再就业和社会保障问题堪忧.(7) (四) 政府投入社会保障和就业的财力人力不足.(7) (五) 统筹城乡就业和社会保障的制度体系机制尚未健全.(7) 四、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对就业的影响(8) (一) 社会保障覆盖面(8) (二) 社会保障水平(8) (三) 二者对就业的影响(9) 五、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面临的形势 (9) 六、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的重点(10) 七、促进我国社会保障和就业良性互动的政策性建议(10) (一) 实行积极的就业政策,千方百计扩大就业(10) (二) 改革社会保障制度,建立“低水平、广覆盖”的社会保障体系(10) 八、对欧洲社会保障制度的借鉴.(11) (一) 社会保障是必须的和适度的(11) (二) 建立统一的社会保障制度对实现劳动力的自由流动意义重大.(11) (三) 社会保障政策应注重向提高劳动力素质的专业技术培训倾斜.(11) 结 语(12) 参考文献(13) 4 就业与社会保障问题研究 引言 就业和社会保障是关系我国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两大问题。随着我国产业结构的调 整,城镇化、工业化进程不断加快,我国政府面临巨大的就业压力:不仅要解决大量新增 的城镇劳动力的就业,还要考虑大量下岗职工再就业以及农村劳动力向非农领域大规模转 移的问题。我国原有的就业模式已经无法为如此庞大的劳动力规模提供就业岗位,农民工 这样的新就业群体出现,灵活就业、自主创业等多种就业形式应用而生。非公有制经济已 成为解决我国就业的主要渠道,但是与此同时关于下岗职工、农民工以及灵活就业人员的 社会保障的呼声日益高涨,就业与社会保障成为我国当前乃至长时期的双重压力。 对我国当前来说,无论是促进就业还是完善社会保障制度都是刻不容缓的、需要作出 创新的经济和社会领域,就业和社会保障制度实际上是难以分割的社会政策的整体,是促 进社会经济协调、稳定发展这个总体问题的两个方面。促进就业的发展应该是经济发展的 内在要求,也必将有利于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符合社会发展的社会保障体系,应该成为 促进就业发展的内在条件和制度保证。把握好两者关系,是解决我国就业与社会保障压力 的重要途径。 失业问题是我国所面临的最严峻挑战之一。在应对这个挑战的过程中,政府的战略选 择经历了一个重要的转变。从最初实行再就业工程,在世纪之交的几年中逐渐过度到,采 取“再就业”和“失业社会保障”双管齐下的方针,来应对严重的失业问题。因此,促进 就业和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是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两个影响深远的重要目标,两者之 间有着紧密的内在联系。 5 一、就业与社会保障的概念 (一) 就业的概念 国际劳动局对就业的定义为一定年龄阶段内人们所从事的为获取报酬或为赚取利润所 进行的活动。我国对就业的定义为: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参加某种社会劳动并取得劳动报 酬或经营收入的经济活动。在传统的经济学上,以是否获得收入为基准而区分就业与余暇。 正是从这个角度出发,家庭主妇从事家务劳动被认定为不是就业,而保姆所从事的基本相 同的劳动却因其与收入直接联系在一起,被认为定就业。同理,无报酬的公益劳动或义务 劳动也不属于就业。相对应的,失业是指在规定的劳动年龄内、具有劳动能力、在调查期 内无业并以某种方式寻求工作的现象。一般对失业的认定条件为“有劳动力” 、 “有就业要 求”和“目前没有工作”3 个条件的同时具备。 (二) 社会保障的概念 “社会保障”译自英文中的“Social security” ,其涵义在不同国家的立法中往往不尽 相同,一般是指国家为了保障社会安全和经济发展而依法建立的,在公民由于年老、疾病、 伤残、失业、灾害、战争等原因使生活发生困难的情况下,由国家和社会通过国民收入分 配,提供物质帮助,以维持公民一定生活水平或质量的制度。从定义可见,社会保障的权 利主体就是生活发生困难的公民,即这部分(通常是少数)比另一部分(通常是多数)在经济、 文化、体能、智能、处境等方面处于一种相对不利的地位的群体,即社会中的贫困群体。 所以,社会保障法制定和实施要以其权利主体为出发点,充分考察其权利主体实际情况, 符合其权利主体的实际,反映其利益 1。 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框架主要包括三个层次:一是直接面向贫困或低收入阶层的 各种社会救助制度,包括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制度、乡村扶贫 政策、灾害救济、城乡福利院以及其他社会救助措施(如医疗救助、教育费减免、房租减免 等),这一层次社会保障制度的出发点是解除因各种原因陷入生活困境难以脱困者的生活危 机;二是面向劳动者的各项社会保险制度,包括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 工伤保险、生育保险等,这一层次社会保障制度的出发点是在解除劳动者后顾之忧的同时, 促使其免于沦为社会弱势群体;三是各种社会福利制度,如老年人福利、残疾人福利等, 目的在于不断改善和提高服务对象的生活质量 2。此外,还有一个正在发展中的补充保障 系统,如企业年金、补充医疗保险、互助保障、慈善事业等。 二、就业与社会保障的关系 目前我国正处于失业最高峰时期,从 20 世纪 90 年代中期至今,我国下岗失业的总人 数一直有增无减,特别是随着并轨工作的逐步推进,城镇登记失业人数急剧攀升,在应对 当前现状时,有必要理清就业和社会保障的根本关系,这对于解决失业问题有着非常必要 的意义。就业与社会保障分属不同的范畴,就业主要属于经济发展的范畴。充分就业是各 国宏观经济追求的目标,就业状况也成为经济发展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正如经济发展需 要与社会发展要相协调,促进就业同样也需要与社会保障发展相协调。在就业压力较大时, 首先要积极扩大就业,并通过适度的社会保障来促进就业,社会保障改革与发展至少应以 6 不妨碍就业为前提;而在就业压力相对较小、就业比较充分的情况下,则应该加快社会保 障制度建设,根据经济发展状况扩大社会保障的范围、适当提高保障水平 3。就业和社会 保障之间千丝万缕,是相互影响、辩证统一的关 系。其中,就业起主导作用,社会保障对 就业具有反作用。 (一)就业对社会保障起主导作用 1、从社会保障的起源来看,社会保障是大规模就业的产物;从社会保障的基金来源来看, 所有的社会保障资金都来自劳动者就业所创造的价值。社会保障水平的高低,社会保障的 制度赡养率,甚至社会保障在未来的存亡也取决于劳动者就业水平,与此同时也为减轻贫 困问题并确保社会救济的有效性创造了条件。 2、就业是提高社会保障水平的根本条件,动者创造价值的前提条件是劳动者实现就业,使 生产资料和生产要素相结合才能创造价值。所创造的价值越大,用于进行社会再分配的资 源也就越充足。 (二)社会保障对就业具有反作用 1、社会保障对劳动力的保护作业从宏观的层面上来看,社会保障是收入分配制度的重要 组成部分。社会保障制度在全国范围内可以一定程度上调节经济发达地区和贫困地区之间 的收入差距,以及各阶层社会成员之间的贫富悬殊,缓解两极分化,削弱社会的对立情绪, 维护政局稳定;从微观层面上来看社会保障制度的强制性原则,给劳动者提供了基本保障 的法律保证。在我国,合法的劳动合同必须包含社会保障内容,否则合同无效。 2、社会保障是劳动力成本的第一部分,社会保障资金在经济过程中总是表现为劳动成本的 一部分。社会保障水平对就业的影响是劳动力成本对劳动力需求的影响。劳动力成本的提 高必然带来就业需求的下降,而社会保障实际是企业的劳动力并非是工资性成本,社会保 障水平过高也必然带来就业水平的下降。 3、社会保障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之一:体现在社会保障支出水平的影响力上。众所周知,社 会保障具有刚性,一旦上升很难下调。如果社会保障水平超过国民经济发展速度,就会导 致财政问题;社会保障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之二:能够聚集大量资本,有利于促进国家的资 本市场的形成。社会保障资金可以用于投资,从而可以增加投资需求,促进经济增长和就 业的增加。 三、当前就业和社会保障存在的问题及矛盾 (一) 市场体系机制不健全导致劳动力资源配置效率不高 一是市场机制作用的人群和领域受限。由于计划经济体制等历史原因及其惯性作用, 导致国有企业、事业单位、政府机关等单位和垄断行业的用人、市场化配置程度较低,市 场调节就业的人群十分有限。劳动力市场配置的主要是一些低端初级人才、新增劳动力和 农民工,经理市场、专业人才市场建设滞后。 二是市场机制不健全作用力度有限。劳动力市场因信息不对称,市场体制不能统一运 行,存在分割状态。作为劳动力市场价格的工资,不能完全体现劳动力价值和劳动供求关 7 系;非公经济的社会保障等政策福利优势比公有制经济部门少,导致非公经济主体在市场竞 争、吸引人才方面处于劣势。劳动合同形式主义成分较大,存在订立不公平合同、欺诈性 合同与违反合同等问题。 (二) 政府促进就业的制度不健全政策不配套运作效率不高 促进就业的配套政策滞后和不完善。 例如促进特困人群就业的扶持性政策缺乏延续性。 另外,失业保险除保障失业人员的基本生活外,促进再就业的功能发挥不够。就业培训中 引导性培训多、技能培训少,导致求职人员的知识技能与用工单位岗位需求差距大。技能 培训是就业培训的重点,但培训时间短,多为 1 至 2 个月,职业培训后达不到用人单位的 技能要求,导致求职者的技能和愿望与岗位的技能要求差距较大,用工双方都不满意,用 工不稳定。尤其是农村转移输出培训人员,有的输出不满两个月就返乡,造成公共资源浪 费 4。 (三) 失地失业农民再就业和社会保障问题堪忧 失地农民养老保险政策出台滞后、不完善、遗留问题多。 由于失地农民的养老保险政 策滞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失地人员,都没有社会养老保险,现在缴费难度大,绝大多 数无力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劳动年龄内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处境更加艰难,面临解决就业 和社会保障的双重问题。他们除了要维持自身的生存外,还担负着赡养老人、扶养子女的 家庭重任。 (四)政府投入社会保障和就业的财力人力不足 虽然财政用于社会保障和就业的经费逐年增加但仍然不足,地方财政负担较重。比较 财政用于社会保障和就业的支出比例,可以看出投入力度偏小。加拿大为 39%,日本为 37%,澳大利亚为 35%;2005 年我国只有 11%左右,且这 11%的投入基本用于城镇居民基本医 疗保险;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快与工作人员少和工作经费投入不足的矛盾突出 5。 (五)统筹城乡就业和社会保障的制度体系机制尚未健全 社会保险覆盖面小、保障水平低,城镇养老保险尚未实现全覆盖;农业人口基本养老保 险制度尚未健全;进城务工人员基本未享受城镇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被征地农民身份转 换进入城镇后养老等未能得到有效保障。具体问题如下: 1.是社会保险制度机制不健全运作效率低 由于社会保障机制在全国各省市不统一、城乡不统筹、运作不规范、地区间难转接。 社会保险项目更多的是由地方政府统筹,受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财政管理体制和财力 制约。因此带有很强的地域性、差异性、探索性、多变性和多样性特征,从而导致社会保 险制度设置在不同地区、城乡和行业之间和不同经济单位之间不公平不公正;社会保障机制 运转也不规范、不统一、难转续,高成本低效率。社会保险的统筹层次和缴费标准基数不 同,重复要求和重复统计的成本高。五大保险中同一险种的统筹范围和缴费的工资基数存 8 在省市、区三级和多个标准,导致相同险种的缴费工资基数因统筹层次和人群身份不同而 不同。计算社会保险缴费基数不统一,核定缴费难以在一个部门或窗口完成不但增加工作 成本和管理成本,也给前来办事的单位和群众带来不便。 2.是社会保障统筹层次低、保障水平低 社会保障实行地方统筹和属地管理,使社会保障在区域内封闭运转,统筹层次低;社会 保险缴费条件和比例在不同地区、不同人群之间不同,导致参加保险人员跨统筹地李怀军 等:完善我国当前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的初浅思考区或人群身份难以转接,限制了流动就业 人群参保和享受保险待遇。例如,农村居民在城镇就业或流动就业后,保险无法相互转移, 会造成购买多个保险,因达不到缴费年限而到退休年龄拿不到养老金,城乡社会保障差别 明显。 三是劳动社会保障工作平台基础建设薄弱、服务体系网络不完善。社区服务站工作人员和 经费投入不足,仍有相当部分社区在办公场地、窗口设置、人员配备等方面存在不足。全 区尚未建立统一、快捷的职业介绍信息网络,无法实现各个公益职业介绍机构相互间的资 源信息共享,从而未能充分发挥出公共职业介绍在就业安置方面的重要作用。社会保障管 理机制运作缺乏资源整合和配套机制。同属于社会保障局的医保系统、社保系统、就业系 统各是一个管理网络,五大保险各执一端,社会保障系统内部的管理网络和政策不统一, 缺乏内部资源整合和协调沟通机制。 四、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对就业的影响 (一) 社会保障覆盖面 我国的社会保障覆盖面过窄,很多社会成员无法享受社会保障。社会保障应当覆盖全 体社会成员,才能体现其公平性和共济性。目前社会保障还没有统一的覆盖范同,三项社 会保险项目覆盖的范同均有不同,其中最大的覆盖范同基本医疗保险也仅局限于国有企业、 城镇各类企业、事业职工。社会团体专职人员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其他城镇非单位从业 人员和广大农村从业人员及失业人员和非从业人员都不在制度规定的覆盖范围内。从制度 执行状况看,国有企业执行得相对较好。其他所有制企业尤其是私营或“三资”企业则执 行得很差,社会保险制度执行面实际参加礼会保险人员占应该参加社会保险的人员的比例 很低。由上述情况推算,我国同前因各种原因还没有被社会保障制度覆盖的人群规模很大, 粗略估计仅在城镇大约也有 2 亿多入,其中包括机关事业单位职工。乡镇企业、三资企业、 私营企业等雇员,城镇个体经济从业人员,进城农民工等。这些人员未参保的原因不同; 像机关事业单位职工,过去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社会保障权益,其余的人过去从没有进过社 会保障大门,但他们的未来预期更不确定。有些人比如农民工更是长期被排斥在社会保障 之外。 (二) 社会保障水平 社会保障水平是指一定时期内一国或地区社会成员享受社会保障的高低程度。它是社 会保障制度的关键要素,也是体现社会保障程度的指标。社会保障水平是一个量与质相统 一的概念,从量上看社会保障水平有高、低之分,具体衡量方法是社会保障支出总额占 圈内生产总值的百分比。从质上说,社会保障水平有适度、不适度之分,具体测定标准是 9 要求社会保障支出与国家生产力发展水平以及各方面的承受力相适应。社会保障水平的 “适度” ,一方面就是保持社会保障的“需求”和“供给”在适度水平上的平衡发展;另一 方面社会保障水平存在着与经济发展水平相互匹配的问题。 我国社会保障水平存在两方面的问题: (1)社会保障总体水平落后于经济发展水平。西方发达国家社会保障支出占 GDP 比重 大约 20左右,而目前我困社会保障支出占 GDP 的比重 2004 年为 289、2005 年 29、2006 年为 31。不到 5。出现此类情况有两种可能,一种可能是因为我们的 财力还小能支撑起强大的社会保障制度,另一种可能足我们财力足够保证,但由于我们在 认识和政策支持方面出了偏差而引起投入不足 6。 (2)我国享受社会保障水平的相差较大,这种差异主要与被保障者就业有关。 计划经济体制下,中国的社会保障是典型的就业保障一体化,提供社会保障的主体为单位。 劳动者一旦进入单位,就可以享受到终身就、业、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这就使中国社会 保障具有典型的多元化特征:首先,由于社会保障提供的主体为单位,就使那些不可能进 入单位也不可能享受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譬如除了少量的救济之外,农村的农民基本上 是被排斥在正式社会保障之外的。其次,依据不同单位情况的不同,所提供的各种社会保 障和福利的水平也有较大差异。 (三) 二者对就业的影响 总体来讲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特点是覆盖面较窄,保障水平低并且水平差异较大,这 种社会保障制度对我国就业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影响我国劳动力的流动。由于收入和保障的 巨大差别,国有部门会有极强的吸引力,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力会自动流入该部门, 从而使该部门劳动力价格趋于下降,直到与其他部门接近。在计划经济下,这一情况是不 可能出现的。由于国有部门劳动力成本高,政府能提供的就业机会有限,在这种情况下, 政府不但有必要而且有町能限制和瓜抑对该部门的劳动力需求。这样,国有经济部门的工 作愈发成为一种稀缺资源,对其他经济部门的雇员,尤其是农民是可望而不可求的东两。 这一制度同化了中国城乡一元经济结构。对国有经济就业的高度保护, “铁饭碗”养成了一 代又一代“贵族工人”劳动效率低下。在国有企事业单位就业,享受政府在住房、医疗、 失业保险等方面的一系列社会保障。而在非国有经济部门就业,没有稳定的社会保障。 五、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面临的形势 (一)就业压力剧增受国际经济环境变化影响严重,工业经济运行形势严峻。经济增长 受阻,不仅对就业的拉动减少,而且,企业的停产、关闭,无疑会导致部分员工失业。 (二)劳动力结构失衡从人才统计、失地农民统计、三次产业从业人员结构、所有制从 业人员结构看,劳动力结构失衡严重失地农民,初中以下文盲、半文盲和小学文化的占了 全部失地人口的 46%。失地人员的文化普遍偏低,技能单一。这些体现出劳动者的文化和 技能结构失衡。三次产业的价值结构与从业人员结构和所有制的价值结构与就业结构失衡。 从 2005 至 2015 年,三次产业从业人员结构及其预测来看,第三产业从业人员大于第一第 二产业就业人数总和,呈增长趋势 7。 10 六、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的重点 (一)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建立健全有效的激励机制,最大限度地调动人才的创业积极性 , 推动城乡一体化人才开发工程,引导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创业和自谋职业;进一步加强 和改进留学人员创业园区建设工作,为留学人员回国工作提供发展空间。实施人才资助工 程。政府对高新技术项目持有人创业,可根据项目的高新技术含量、所处行业水平、投资 额度大小,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 (二)帮扶重点人群就业工程促进具有竞争优势的人群就业,帮扶和安置弱势人群就业, 建立巩固就业、预防失业的制度和机制 七、促进我国社会保障和就业良性互动的政策性建议 (一) 实行积极的就业政策,千方百计扩大就业 这里涉及到经济发展战略的选择问题、经济增长优先或就业优先。我国所拥有的资源 禀赋和所处的阶段所决定了我国应该确立就业优先战略,大力发展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经 济,鼓励多种形式就业。 (1)改革考核地方官员的指标体系,确保其在战略思想上变“经济增长优先”模式为 “就业优先”模式。看今年的经济形势好不好,首先应该看今年新增了多少就业人员。考 察一个官员是否尽职,首先应该考察当地的就业情况和收入情况。我们现在应该很快建立 一套很好的就业统计,作为衡量地方政绩的标准。 (2)要大力发展中小企业。只有中小企业可以用较小的投资成本创造多的就业机会。 (3)要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国际经验表明,劳动密集型产业伴随着经济发展的全 部过程,逐步由占主导地位阶段向非主导地位阶段过渡。 (4)要培育公平完善的劳动力市场。应该建立统一公平的劳动力市场,打破 劳动力市场的认为分割,为城乡劳动力公平竞争创造有利的环境 8。 (二) 改革社会保障制度,建立“低水平、广覆盖”的社会保障体系 (1)提高社会保障的统筹层次,实现劳动力的自由流动。目前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 业保险等只在地市级统筹,提高统筹层次至省级甚至全国后,可以有效地处理社会保障权 益的连续性和可转移性。这样,就有助于加大基金调剂功能,消除劳动力跨地区跨行业跨 企业流动的障碍。 (2)有针对性地完善非正规就业方式的社会保障机制。一是农民工的社会保障问题。二是 城镇灵活就业人员的社会保障问题。 (3)合理确定各项保险的待遇水平。 “低水平”是指我们的各项社会保障的支付水平不能 脱离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不能超越当前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4)要改革社会保障待遇的计发方式。在失业保险方面,一要缩短保险金支付时间。同时 改革失业金标准,建立待遇递减机制,随着失业时间增加适当减少失业金的发放,这样有 助于激励人们尽早就业。在养老保险方面,适时延长法定退休年龄,加大退休弹性幅度, 形成对提前退休的利益约束和对延长退休的激励。在最低生活保障上,要严格救济标准, 11 同时参照劳动收入和财产收入:对于有劳动能力的,发放低保要以其参加一些公益性的劳 动为前提。 (5)要切实减轻公司负担,一是为满足不同群体的不同需求,减少基本保险制度的调整 难度,应加快推进建立多层次社会保障制度。应加快立法,完善有关的政策法规,培育和 完善资本市场,加强对基金运作监管,以推动我国多层次社会保险体系建设。只有这样才 能减少我国基本社会保险制度调整的阻碍, 缓解我国基本保险制度的收支危机 9。 二是 采取切实措施,扩大失业社会保障的覆盖面。在体制方面,解决社会排斥的问题。在妥善 处理新旧体制衔接中出现的问题,增加财政投入,保证下岗失业人员顺利进入社会保障体 系。将有关的并轨政策延伸到集体企业职工,消除由所有制身份造成的社会排斥。 八、对欧洲社会保障制度的借鉴 欧洲的社会保障制度已经建立了很长的时问,其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而是经历了 多次的调整与改革,在其发展过程中积累了很多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 训。这些经验教训对各项制度均处于转型时期的中国有相当重大的启示意义。中 国人口众多,经济还处于发展阶段,构建得当的社会保障制度和解决就业直接影 响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和谐社会的建设。结合欧盟社会保障制度对就业的效应来看,对中国 的启示如下: (一)社会保障是必须的和适度的 市场经济和社会保障密切相关,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是发展市场经济的必要条件。市 场经济以效率优先,这使市场经济的欧洲国家经济高速发展,但竞争必然会导致一部分人 失败,如果对从竞争中落败的人不予考虑就会带来社会的不稳定,因此社会保障是必须的。 从解决就业的角度看,社会保障有利于为失业者提供再次就业的缓冲期,而且现在的社会 保障对再就业培训的资金投入是越来越多,这对失业者提高自身竞争力是有积极意义的。 虽然社会保障对解决就业是必须的,但是社会保障必须适度。欧盟国家就由于过度福利化 产生了很多的问题,现在正在积极调整社会保障政策。社会保障应该是适度的,供给不足 容易引发社会问题,供给过度也会导致政府财政不堪重负,加重纳税人的负担,打击劳动 积极性 10。 (二)建立统一的社会保障制度对实现劳动力的自由流动意义重大 市场经济要求资本、生产要素和劳动力的自由流动,在这三种要素流动顺畅的情况下, 市场经济机制才能有效运转。统一的社会保障制度能够较好地促进劳动力的自由流动。欧 盟国家分散的社会保障体系严重影响了劳动力的自由流动,和美国劳动力流动的自由度相 比,欧盟远远不及美国。众多经济学家指出:分散的社会保障制度有可能导致欧盟的崩溃。 90 年代后,欧盟采取了很多改革措施协调各成员国的社会保障度,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果。 因此,我国也应建立统一的社会保障制度。中国存在巨大的地区差别,这也产生了各地区 社会保障制度的差异。社会保障的不同会影响劳动力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