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涛一画论思想溯源_第1页
石涛一画论思想溯源_第2页
石涛一画论思想溯源_第3页
石涛一画论思想溯源_第4页
石涛一画论思想溯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 石涛一画论思想溯源 【摘 要】清初僧人石涛在画 语录中提出“ 一画论” ,充分反映出佛、 道、儒的哲理美学思想,在禅学思想的 影响下,他的画风独树一帜,笔墨恣肆 纵横,超凡脱俗,不拘一格,意境苍莽 奇特,他提出“ 搜尽奇峰打草稿 ”、 “笔墨 当随时代”、 “我自用我法”的见解,对中 国画的发展产生了十分深远的影响。 中国论文网 /5/view-5388686.htm 【关键词】石涛;一画论;溯源 石涛云:“ 太古无法,太朴不散, 太朴一散而法立矣,法于何立,立于一 画。一画者,众有之本,万象之根;见 用于神,藏用于人,而世人不知,所以 一画之法,乃自我立。立一画之法者,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2 盖以无法生有法,以有法贯众法也。 ” 石涛提出的“ 一画论 ”,取自佛教 的“佛性即一 ”、 “不二之法”、 “一真法界” , “佛性”即“本心自性”, “一画” 即对其隐称, 识自本心见自本性即是觉悟,悟道,即 洞明意识之根源, “ 画论 ”即以本心从 事绘画之法。玉琳通曾问本月: “一 字不加画,何字?” 本月答曰: “文彩已 彰。 ”赵州亦云: “如空中书字,虽然不 成,而文彩已彰。 ”当“ 一”字只是在概念 上存在而并还没有出现形象的时候,它 应该是什么字呢? 回答是:既然概念 先于形象而存在,那么即使形象没有出 现,也已经是文彩彰显了。 石涛深受佛教的熏陶,以佛法指 导绘画当然是很自然的事情,从画语 录中充益的大量佛学用语和参禅语句 以及石涛大量传世作品中,不难看出石 涛积极入世的精神。他把本心自性作为 人生和艺术创作的出发点。石涛“一画 论”的提出,是以佛法贯通画法的具体 运用,是以身作则的实践活动和理论总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3 结。 石涛所提出的“ 一画论 ”,受到尊 师的影响,并运用到绘画之中。所谓 “一画”并不是指的一幅作品,按禅理来 解释,应该是明心见性。因为一切法理 不离心法,心能生万法。 法华经云: “一法藏万法,万法藏于一法,万法即 一法,一法通万法,万法在一法中”。 所谓“一”指的是心, “一画”就是“心画” , 石涛提出“一画论 ”中的“”指的就是人 心。人若能达到明心见性,即可达到 “一”,其万法就在其中。石涛根据 “一 法藏万法,万法藏于一法”的辩证关系, 在画语录中引出了“ 一画者众有之 本,万象之根” 的结论。 石涛云:“ 画之理,笔之法,不 过天地之质与饰也,山川脱胎于予也, 子脱胎于山川也。搜尽奇峰打草稿,山 川与予神遇而迹化也.所以终归之于大涤 也”。绘画的道理,用笔的方法,皆与 宇宙的真理有关。质与饰的本质也都包 含着天地之道理。 “山川脱胎于予也,予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4 脱胎于山川也, ”是以佛学的理论阐明心 与境的关系。山川即是境,予即是“我 心”,脱即是 “缘起”。因此“山川脱胎于 予”是境中有心, “予脱胎于山川 ”则为心 中有境。所谓“ 山川与予神遇而迹化 ”是 “一画”的神来之笔,即彻见本性之心, 而达到心境交融的意境,方可终归于大 涤,也就是归于“ 一心” ,终将客境化为 禅之意境。石涛所用的“ 大 ”是指得到大 我之意,所用的“ 涤” 字是 “洗”之含义。 石涛以“涤”代“心”正是用字玄妙之处, 即以此字表示一个经过洗涤,除掉妄念 的无我之心。而“ 搜尽奇峰打草稿 ”,同 样是以心之能缘生境之所缘,或由境之 所缘生心之能缘,而产生的对心与境的 深层次的认识,否则就不可能见到石涛 所指的哪些是真正的心境相依的奇峰。 石涛的“ 一画论” 与道家老庄的思 想也极为相似,受其影响甚远。老子云: “天下之物生于有,有生于无。道生一, 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庄子云: “泰初有无,无忧无名,一之所起,有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5 一而未形”。老子所说的 “道”和庄子所 说的“泰初”,与石涛所说的 “太古”、 “太 朴”可视为大同小异。而老子所说的“ 一” 与石涛的“一 ”都指的是“心法”。 “一画” 是 从无到有、以一治万的根本,是万物产 生的必经之路。从“ 太朴”到“万物”的过 程中, “一画”起到了“立法”的作用,而庄 子所谓的“有一而未形 ”,也是一种抽象 的涵义,而由此衍生的“ 万物 ”则是对这 一抽象涵义的具体化。 庄子云:“ 昔之得一者,天得一 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 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 。道家讲求 “天 人合一”,石涛的观点与其类似。所谓 “一画”,其实是“天人合一”的产物。 “一 画”是万物产生、存在和变化的根本法 则,也是作为审美创造的法则。但是具 体到每一实物,万物亦有自己的具体法 则,审美创造活动自然也有自己的法则。 “一画”是这些具体法则的根本。石涛云: “立一画之法者,盖以无法生有法,以 有法贯众法也” 。 “一画落纸,众理随之;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6 一理才具,众理付之。审一画之来去, 达众理之范围。因受一画之理而应 诸万方,所以毫无悖谬” 。 “一画”在万物 由“太朴”到“万物”的过程中起到一种“立 法”的作用。万物的具体审美法则,即 为“众法”、 “众理”,掌握了“一画” 这一 “众法”、 “众理”的根本的审美法则,就可 以成功驾驭万物的具体法则,从而“应 诸万方”使“众理随之”、 “达众理之范围”, 做到“用无不神,而法无不贯也;理无 不入,而态无不尽也” 。 “一画论 ”也可追溯到儒家孔子的 “吾道一以贯之 ”,孔子云: “一理分为 万事,万事归于一理。有入世者,有出 世者。参乎!吾道一以贯之,以一理贯 穿万事,则万事皆有其理”。石涛云: “盖以无法生有法,以有法贯众法也” 。 儒家学说是以“ 仁” 为思想的伦理哲学。 在其经典著作论语中,孔子及弟子 多次论及“仁 ”的内涵,这里所谓 “吾道” 即指仁道, “一以贯之 ”者即是贯穿一切, 所以儒家以“ 仁” 论人生,宇宙人生不可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7 或分。宇宙和世界乃是人生的活动。所 以世界的进化,全基于志士仁人的努力 创造。所以有“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 息”之语。可知宇宙人生均当“ 一以贯之” ,才能达到人生创造中无人而不自得的 圆满境界,在儒家眼里, “一” 不是单一 的数字,不是个体的人或物,而是一个 过程,一个仁的精神贯穿万事万物中的 过程。陆游云:“ 无端凿破乾坤秘,祸 起羲皇一画时” ;王微云: “以一管之笔, 拟太虚之体” ;“ 郝经云: “万象生笔端, 一画生太极” 。祖先伏羲在观察天地自 然时,创造的第一个字就是一,一画开 天,开天辟地,开创了中国文字。石涛 “一画论”中“以无法生有法,以有法贯 众法”的思想,明显可以看出受儒家哲 理思想的影响。 石涛融会贯通佛、道、儒三家的 哲理,创造性地将传统文化思想用之于 中国画艺术理论,阐明画学诞生与“一 画论”的成立,这是极为精微透彻的论 证。 “一画论”不是“世外立法”,而是“浅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8 近功夫”。 “此一画收尽鸿蒙之外,即亿 万万笔墨,未有不始于此而终于此,惟 听人之握取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