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突破教案:实用类文本阅读_第1页
2010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突破教案:实用类文本阅读_第2页
2010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突破教案:实用类文本阅读_第3页
2010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突破教案:实用类文本阅读_第4页
2010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突破教案:实用类文本阅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0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突破十八教案:实用类文本阅 读 阅读评价中外实用类文本。了解访谈、调查报告:新闻、传记、社科论文等实用类的 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准确解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分析思想内容、构成要 素和语言特色,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功用,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 这一考点要注意“筛选并整合文章的信息” ,也要以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 现手法”为突破口,今年是体现新课程改革后的第一年高考,而这题又是新课程理念表现 突出的一题目,所以备考时特别要以“鉴赏评价”和“探究”中的六个考点为主攻方向。 2009 年新课程考试大纲在“实用类文本阅读”部分提出:阅读评价中外实用类文本。 了解访谈、调查报告、新闻、传记、社科论文等实用类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准确解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分析思想内容、构成要素和语言特色,评价文本产生的 社会功用,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 这里的“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是以前考纲所没有的要求,接下来对 本考点提出具体要求: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的深层意蕴。探讨文本反映的人 生价值和时代精神。探究文本中的疑点和难点,提出自己的见解。 从这单列的三条中我们可以看出,所谓“探究” ,就是有“我”有“思”的解读。探究, 在词典里的解释是:探索追寻。它作为一种专门的题型,出现的时间不长,我们对它的解 题规律了解不够。但相信只要我们掌握了它的一般出题规律,加以适当的训练,就一定能 做好探究题。 2009 年普通高校招生全国统一语文考试大纲对“实用类文本阅读”提出的三个层 级九点要求,第一个层级是“分析综合” ,三点要求分别是:1、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2、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3、分析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 现手法。 一、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 (一)课标考点解读 “阅读新闻类作品,能迅速、准确地捕捉基本信息” “阅读人物传记,了解传主的 人生轨迹,分析影响传主成长的各种因素;能把握基本事实,了解具有典型意义的事 件细节”这些是普通高中新课程标准对阅读新闻、传记的基本要求之一。而 2009 年全 国高考大纲和课改地区对“实用类文本”的阅读都共同的把这一阅读要求概括为“筛选并 整合文中信息” 。 所谓“文中信息”除了“文本所表达的思想、观点和感情”之外,还包 括文本当中能够满足某个“专题”的特定内容。这些信息都掺杂在文本的其他文字信息之 中,这就需要我们能够迅速的删汰无效信息准确的把有效的信息提取出来,这就是“筛选” 。 筛选出来的信息往往是零乱的,甚至是零碎的,这就需要我们对这些信息进行必要的加工 处理,使之完整化、条理化,这就是整合。筛选整合信息时,要充分尊重文本事实,必须 完全排除我们自己主观因素的干扰,不以自己个人平素所获的知识取代文本事实,更不以 自己个人的是非为是非,筛选整合出来的信息相对于文本本身来说,必须是“原生态”的。 尊重文本,应该是我们筛选整合信息时必须信守的原则。 “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是深入阅 读的基础,不管是欣赏还是探究,都必须以这一点为前提。在阅读层级上,属于 C 级。 (二)解题方法指津 考查这个能力点的时候,多是以填充题,列举题的形式出现的。比如在阅读人物传记 的时候,要求我们以简洁的语言概括人物性格、叙述人物成长历程或填表或制年 谱解决这类题,有很多的时候只需要文本局部的内容,就可以解决,但要解决得好, 不出差错,我们还是必须依据以下的一些步骤进行。 1、整体阅读,通盘把握。面对一个文本,不管出题人需要我们筛选什么样的信息,我 们都必须通读全文,对文本作整体认知,明晓它写什么人,叙什么事, 分几个部分,作者 的写作意图基本倾向是怎样的也就是必须摸清文本呈现的一些最基本的事实情况。而 有很多的时候,一些很重要的信息就处在文本不大起眼的地方,如果走马观花,或自作聪 明,贪图省事,不对文本作通盘的阅读审视,是很容易造成信息筛选时的疏漏的。比如 2007 年广东省语文高考卷实用文本阅读题的第 19 题问:“统观这篇访谈,采访者所提的 问题可以归纳为哪几个方面?”题目里的“统观”就提醒我们必须对全文作整体的阅读,通 篇阅读之后,才能准确判断采访者所提问题到底属于哪一个方面。 2、明确目的,探寻勾取。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再看题目要求,然后我们带着这个具 体的阅读目标,对文本进行再次阅读。再次阅读时,由于我们有了首次阅读的基础,就可 以大胆的作出删汰的阅读处理,把注意力有意识的投放到与题目紧密相关的那些文字上去。 阅读时可以用铅笔在相关的文字上做一些标记,把需要提取的有关文字圈出来。比如 2007 年同样的广东卷的第 20 题问“傅雷曾对傅聪说:“做人,才做艺术家。 ”从全文看,傅聪 认为艺术家应该怎样做人?” 本题考虽是查考生对被采访者主要观点的评价能力,但这个 评价必须建立在筛选和整合信息的基础之上。我们根据“应该怎样做人”这个目的,去原 文中进行寻找,把与此话题有关的文字用铅笔勾画出来,这个过程就是“探寻勾取” 。 3、根据要求,整理呈现。需要提取的信息点圈定之后,我们就该对这些信息进行必要 的技术处理了。该分解的要分解、该合并的要合并、该概括的要概括,语句不完整的要添 加完整,前后没有条理的要使之条理化,有些从文本中提取出来的语词表义前明确的,要 使之明确化。该比如文中说“他是一个憨厚朴实而又勤快的人” ,这里实质上就涉及到人物 性格特征的三个方面,答题时我们就要善于将这句话里的信息一分为三。然后,根据题目 的呈现要求把自己筛选出来的信息呈现出来。同样广东卷的第 20 题,在把相关的文字信息 勾画圈点出来之后,是不能把那些词语或语句原封不动的照搬过来,必须对原生态的文本 语言作一些调整、删削加工,而后分条把它列举出来: (1)要有“大爱之心” ,要有对精神境界的追求,甘愿一辈子不计成败地献身。 (2)要善于学习,不断的自我提升“师今人,师古人,师造化” 。 (3)特别需要具有勇气,永远表里如一。 (4)要有“赤子之心” ,真诚第一。 (5)要有真正的个性和创造性。 二、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思想 (一)课标考点解读 “能从选择材料、提炼意旨、构思谋篇、遣词造句等角度加以分析” “阅读新闻、 通讯作品并能辨析所读文本语言表达方面的特色。 ”2009 年的高考语文考试大纲把新 课标的这个要求概括为“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思想”的考试要求。所 谓语言特色,即文本呈现出来的语言个性,是叙述性的还是描写性的,是平实的还是绚丽 的,是严肃的还是诙谐幽默的,是深奥艰涩的还是平易晓畅的,包括运用了什么样的修辞 手段等等,都属于语言特色的范畴。文章的结构,则是指对文章材料的组织形态,一般说 来传记类文本多用顺叙,而新闻类中的通讯则如同一般记叙文一样,对材料的组织比较灵 活,因此其结构形式也就较为多样。把握文章结构,有利于理清文章思路,从整体上感知 文本内容。概括中心思想,即提取文章的灵魂,它里面往往包含文章的主要内容、精神实 质以及作者的主要倾向,有时还包括作品可能产生的社会影响等。这在阅读能力层级里, 是 C 级。 (二)解题方法指津 分析文章语言,把握文章结构,这两点在考查时大多以简析题的形式出现,应对这类 题,大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辨明文体,注意个性。就语言特色而论,一般说来说来,简明是新闻类文本的语言 的基本特点,通俗是传记类文本语言的基本特色。但其类别不同,语言的风格特点的表现 也常常各有不同。如,自传采用第一人称,语言或自然亲切或幽默调侃,通常以记叙为主, 兼有描写抒情。他传采用第三人称,语言或朴实自然或文采斐然。所以,分析传记语言, 我们首先当辨明传记的类别。而新闻类里的消息、通讯与访谈的语言风格的个性差异也很 明显。 2、有引有析,述评结合。在分析文本语言的时候,最忌空洞概括,要从文本中举出典 型例句,然后对这些例句进行理性的分析评价。这样不仅可以集中笔墨深入分析,更可以 做到有理有据,避免空洞浮泛。不过选择的例句必须是“典型例句” ,就是最能体现整个文 本主要语言特征的语句,只有抓住了这样的语句进行分析,才能保证做到窥一斑以见全豹。 3、明晓一般,具体分析。文章的结构就是指文章各部分的搭配与排列,实用文体自有 其结构的一般特点,比如消息一般写法都采用“倒金字塔”式。即先说结果,再说重要事 实,最后说次要内容。特殊写法也可采用金字塔式、悬念式、并列式等。而传记则多采用 依据人物活动的时间先后组织材料的结构方式。但具体的文本其内在的结构还是有它们各 自的特点的,这就需要我们学会具体分析。分析文章结构的通行方法是,对文章进行归类 切割,然后考察这些相对独立的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最后根据它们的结构特点选择一个名 词把它概括出来,什么并列式的、对比式、递进式、螺旋式、封闭式、双线错出式等等。 除此而外,我们往往还要分析这种结构对实现作者的写作意图,凸现文本中心的积极作用。 4、通读全文,抓住关键。对文章中心思想的概括有的只需要一句话,有的却需要把文 章呈现出来的主要内容、这个内容里的蕴含、作者的态度意图以及可能有的社会影响都要 概括出来。到底怎么做,这一是由文本本身决定的,另一方面是由题目要求决定的。我们 要善于相机行事。不管是哪一种形式的概括,我们都必须首先通读全文,然后抓住文章里 的那些关键性的词、语、句,这些词、语、句在通讯与传记里多属于议论性的,我们平时 遇到的也多是些篇幅较小的文本,这些文章里关键性的词语或句子多出现在文章的开头、 结尾,还有一些就是在文章的过渡处。对那些很少有议论语句的文本,我们则需抓住那些 对关键性事件进行叙述的段落,进行分析探寻,关键性事情必然承载着文章的主要意思也 必然反映着作者的主要意图。有的时候,文章的题目里也透露这作品主旨的天机。总之, 文章的一些敏感部位,常常明摆着或隐含着文章的中心思想,我们只有抓住了这些,才能 准确的概括出文章的中心思想。 三、分析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一)课标考点解读 “知道传记作品与其他文学作品的区别,认识传记作品的基本特性及功用。 ”“阅 读新闻、通讯作品,了解其社会功用、基本要求、体裁特点和构成要素。 ”了解认、识实用 类文本的“文体特征和表达方法”这是“新课标”的要求,而 2009 年的语文试纲对实 用类文本却提出了“分析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的阅读要求。由“认识” 、 “了解”到能够“分析” ,显然阅读要求提高了。不过要求能够分析的是那些“基本”的特 征和“主要”的表现手法,这里的“基本特征”应该包含着这样的两个层面:一是作为传 记、通讯区别于其他文体的特征,另一个是具体的文本所具有的富有个性的特征;而“主 要表现手法”是指具体的文本所采用的诸多表现手法中最突出的一种或几种。这属于对文 本形式的方面的阅读阅读要求,在阅读层级上属于 C 级。 (二)解题方法指津 这类内容的考查多是以简答题的形式出现,而且这种题目虽然有明确的规定性,但也 会给我们留下很大的自主选择作答的空间。解决这类题目,可以从这样的几个方面去考虑: 像 2007 年山东高考的 19 题、20 题,大致属于这一类的题型。19 题“文章开头两段属于新 闻文体基本构成中的哪个部分?请结合本文分析其作用。 ”属于考查文本基本特征类的。20 题“文章用较长篇幅介绍了奥蒂参加比赛的背景材料,这样写有什么作用?”则属于考察 表现手法类的。这两道题相对说来都比较简单,都只需要作一些浅层次的分析就可以了。 还用不到以下所介绍的解决方法。 1、一般具体结合。这主要是针对对文体基本特征的分析而言的。不管是传记,还是通 讯它们都具有区别于其他文体的文体特征,对于传记、通讯来说这是一般性特征,在对实 用类文体进行分析的时候,必须注意到这样的特征,比如传记它的基本特征是真实性、概 括性和文学性。我们在面对一个具体的文本的时候就应该从作者是如何保证和突出了它的 真实性的,是如何保证了它的凝练性的和高度的概括性的,是如何在保证了它的真实性的 基础上增强了它的可读性的。这是我们对文体基本特征进行分析的思路之一。另外,作为 具体的实用类文本,它自身可能会有有别于其他同类文体的个性特征在,这个特征是“这 一个”文本所具有的, 这就是所谓的“具体” ,我们在对文本的一般性特征进行分析的同 时,也应该注意到这种富有个性的“具体”的特征。这个解题思想同样适用于通讯。 2、侧重一点突破。这主要是针对对文本的主要表现手法的分析而言的。所谓表现手法, 就是作者用来实现其写作意图表现其中心思想,再现或表现生活的一切手段,我们对表现 手法的审视角度不同,所获得的认识也有可能不一样。不过任何一个文本都不可能只单纯 的依靠哪一种表现手法就能够完成,它必然有主要的表现手法,也有次要的表现手法。而 主要的表现手法有时也不是一个,这时我们应该重点抓住其中的一个进行深入的细致的分 析。这样我们分析的注意力易于集中,笔墨也不易于分散。这种题目最忌蜻蜓点水浮光掠 影,处处都说到,却没有一处说得彻底。至于其他主要的表现手法,我们不妨采用略写的 处理方法,一笔带过,这样既可以保证答题的全面,又可以使答案变得丰实,而且还可以 有效地保证我们的答题时间。 3、尊重自我感觉。无论是分析文本的文体特征,还是分析文章的表现手法,我们都不 可能在短时间内做到面面俱到,我们都必须学会选择重点作答点,这个点固然应该是文本 体现得最突出、最充分的,另一方面也应该是我们自己最有感觉的那个点,只有自己最有 感觉的,才是自己认识最充分的。我们必须充分利用好题目提供给我们的自主选择空间, 尊重自我感觉,只有把文本体现得最充分的与自我感觉最良好的那个点选出来进行分析, 才能保证自己的分析充分到位。 4、注意效果解读。不论是分析文体特征,还是分析表现手法的运用,都不能仅仅停留 在辨别认知的层面上,都必须懂得去对它们作“效果”分析。对“效果”的分析不外乎从 这样的两个方面去考虑:一是从表达者的表达这个方面去考虑,看他采用这样做对他的表 达会带来怎样的方便;一是从阅读者这个方面考虑,看他这样做可以对读者的阅读产生什 么样的积极的效果。其实对实用类文本来说,其文体特征与表现手法有时就是紧紧地连在 一起的。如传记的文学性特征与传记作者采用的传写方法是分不开的,但不管怎么样,离 开了“效果”去分析文体特征或表现手法,是很容易流于浮泛空洞的。 第二个层级是“鉴赏评价” ,三个要求分别是:1、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 2、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响。3、对文本的某种特色作深度的思考和判断。 一、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 (一)课标考点解读 2009 年全国语文考纲要求考生阅读实用类文本的时候,能够“评价文本的主 要观点和基本倾向” 。这实质上是对“新课标”一下两点阅读要求的提炼和概括“阅读 新闻就所涉及的事件和观点,独立地、负责任地作出自己的评判。 ”“阅读古今中外的 人物传记、回忆录、悼词、墓志铭等纪实类作品,能把握基本事实,了解具有典型意义的 事件细节,理解作者对传主及有关事实所作的评价,能分辨事实与观点之间的关系,并形 成有一定深度的思考和判断。 ”无论是对文本“主要观点”还是“基本倾向”的评价,都必 须做到“独立”和“负责任” ,并且要努力做到具有“一定深度的思考和判断” 。 “独立地” 、 “自己的”就是要有自己的见解,不一味因袭他人成说,不人云亦云;“负责任”就是一 要尊重文本事实,二要有正确的是非观和浓厚的社会责任感,所有言论不违法不背离社会 公德;“有一定深度”指能够上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进行认识解读。在阅读层级中,这属 于级。 (二)解题方法指津 对这个方面的考查,大多是以阐述题,小论述题的形式出现。这种题具有较为浓厚的 厚的主观色彩。要解决好这类题,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考虑: 1、准确判断。对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必须作出客观周全的判断,不可以偏概全, 不可主次颠倒,不可主观臆断。文本的主要观点是隐藏在文本采用的材料之中的,基本倾 向是隐含在作者对材料的处理和评说之中的,对文本材料的解读、对作者材料处理与评议 的分析是我们获取文本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认识的必由之路。离开了对文本的主要观点和 基本倾向的准确判断,就失去了对其进行“负责任”的评价的基础。如 2007 年广东高考语 文卷的第二十一题, “根据傅聪的观点,演奏家如何才能使伟大作曲家的作品不断地发 展 , 不断复活、再生、演变? ”解决这道题我们首先,要能够根据文本探明“傅聪的 观点”是什么,当然,这道题相对说来比较好找,因为是访谈,傅聪对自己的观点表达得 较为鲜明。 2、独立思考。在对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有了正确的认识之后,再参照自己平素 对真、善、美的评判标准,对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进行评判,同时结合自己的人生 经历和生活积累进行分析,这样就很容易形成具有个性色彩的评价。离开了自身的体悟与 感知,离开了自己的思想情感的,是不会有“独立”的判断的。同样上面提到的广东 2007 年高考的 21 题,这道题只是要求我们引用文本材料来阐述“怎样才能” ,需要独立思 考的成分较少,所以相对说来比较容易。 3、尊重公德,尊重事实。我们要求对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作出“独立”的评价, 这个“独立”的也就是具有个性色彩的,但在强调个性评价的同时,我们绝对不可以纯粹 从自身的兴趣爱好出发,对文本的观点倾向进行是非褒贬。在强调个性化评价是必须以尊 重人类的共同情感社会公德为前提的。其次,我们的评价判断是必须建立在对文本本 身充分认知的基础之上,如果这两点不能保证,就不能做到“负责任的作出自己的评判” 。 要达到这种要求的题目(包括下一条)已经不仅仅是局限在评价的范围内了,已经含有较 为浓厚的探究性成分。目前还没有遇到具有这种要求类型的题。 4、拓展思路,追求深刻。对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的判断与评价,还要学会广泛 联系以拓展自己的评判思路,我们可以把它与一些自己掌握的一些理论知识联系起来思考, 比如矛盾对立转化规律、一分为二的思想方法、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理论、存在决定意 识的理论、历史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理论等等。另外,我们还可以运用知人论世的思想方 法,把文本观点和其倾向的形成放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下去加以考察,从而对其作出客观的 历史性的评价。还可以把文本的观点和倾向与我们的社会现实或未来的发展方向结合起来, 作出动态的现实主义的批判。这样就可以使自己的评价具有“一定深度”了。 二、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响 (一)课标考点解读 “认识传记作品的基本特性及功用。阅读人物传记认识传主的历史作用,正确评 价其功过得失;能体验传主的内心感情世界,从中获得有益的人生启示。 ”“阅读新闻、通 讯(包括特写、报告文学等)作品,了解其社会功用”2009 年高考语文大纲对 “新课标”的这些阅读要求作了“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响”的表述,不过“新课 标”说的是“认识” “了解” ,而考纲却是要求能够“评价” , 考纲要求显然高于 “新课标” 。所谓“功用”就是传记或通讯等实用文本在过去、现在以至将来的社会上产生 过的、正在产生的或将会产生的作用。而“历史作用”则多指曾经发生过的作用。 “从中获 得的有益的人生启示” ,则是从阅读者个体方面谈文本的现实意义。所谓“价值”指的是文 本的积极作用,而“影响”则既有积极的也包括消极的,具有两面性。总之,这是要求我 们能够把文本放在更其广泛的空间里去进行考察评判,在能力层级上,为 D 级。 (二)解题方法指津 对这种能力通常是以论述题的形式进行考查,实质上就是要求考生作一篇缩微的论文。 这里主要谈对传记评价,能够解决好传记的这类问题,对通讯等新闻的相近问题的解决也 就迎刃而解了。解决这类题目,我们必须注意处理好以下几个环节: 1、正确解读文本,辨清传主传者立场。一部传记记包括传主的个性立场,又含有传者 的态度立场,两者有时可能是同一的,有时可能是相异的,这两种立场共同构成了一部传 记的全部。而传记存在的社会价值与产生的社会影响,使由这两个方面共同形成的。不过, 当传者的情感态度与传主的情感态度不能一致的时候,我们对传记存在的价值与产生的影 响的分析就应该分别加以考察,这个时候我们就不能囫囵吞枣,将两者混同起来一概而论。 即使在传者与传主的情感态度相当一致的时候,我们也应该看到他们彼此在社会上存在的 价值或产生的影响也不是完全相同的。 2、联系社会现实,上下纵横立体考察。在对传记本身的情感态度有了客观的认识之后, 就必须把传主与传者的立场态度放到社会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去进行考察,不仅要看到传记 在过去的价值,还应该看到传记在今天乃至将来可能有的价值。在看到它的积极作用的同 时还要能够看到传记可能存在着的负面效应。一般说来对传主我们要把他放在他成长的具 体环境去加以考察,而对传者我们则需要把他放在他作传的历史时代中去衡量,去看他对 传主材料的取舍加工评价判断。一般说来,我们可以从“存史” 、 “资政” 、 “教化”这样的 三个方面对一部传记的价值或影响进行评价。如果真的能够做到从过去、现在、将来,存 史、资政、教化,积极与消极等各个方面对一部传记进行考察,应该说就已经很全面到位 达到了“立体”考察评价的要求了。 3、提出自己观点,进行合理规范阐述。在获得以上认识的基础上,还必须对这些认识 进行综合提炼整合,从而提出自己的观点,提出的观点必须明确。之后,必须援引文本里 的事实、细节对传主与传者的立场态度进行有条理的解读,然后再把这些解读的结论与自 己所能联系到的历史史实(包括现实的)结合起来进行分析,从而实现对自己的观点的证 明。最后做一个小小的综合性的结语,再次表明自己的观点。也就是我们不仅要努力做到 言之有物,还要努力做到言之成理。要注意的是,一部传记存在的社会价值和产生的社会 影响,应该是多方面的,有主有次,我们的分析评价一定要从主舍次。当我们发现一部传 记的价值或影响要好几个方面都很重要时,也要学会详其一而略其余,企图在一个评价短 文里解决好所有问题,这是不明智,也是不可能的。 三、对文本的某种特色作深度的思考和判断 (一)课标考点解读 2009 年高考语文考纲要求考生能够“对文本的某种特色作深度的思考和判断” , “某种特色”就是不确定的特色,只要是属于文本的特色都可以。 “新课标”要求“能把握 基本事实,了解具有典型意义的事件细节,理解作者对传主及有关事实所作的评价,能分 辨事实与观点之间的关系,并形成有一定深度的思考和判断。 ” “能从选择材料、提炼意 旨、构思谋篇、遣词造句等角度加以分析,对不同作品的优劣高下作出评判。 ”这里的任何 一个方面,只要它有特色都可以作为我们思考判断的对象。在这里“思考”与“判断”不 是两分的,关键在“深度”这两个字上,所谓“深度”就是要深入的非一般性的分析,对 某种特色要能在肯定其积极的一面的同时,也能准确地看到它的不足的一面。这在能力层 级上,属于 D 级。 (二)解题方法指津 这属于对学生的探究能力的一种考查,这大多是以自主性开放性的论述题的形式进行 考查。解决这类题,必须注意处理好以下的几个环节: 1、选定目标。所谓“选定目标” ,就是在通览文本的基础上,选择一个思考、判断的 对象。这个对象必须确实是属于该文本的特色之一,同时要保证这个被选定的对象自己对 它确实是很有感觉的。它可能是材料的选择,可能是主题的提炼,可能是谋篇布局,可能 是遣词造句 2、确认特色。你选定的一点是不是该文本的特色,不是你说是就是,说不是就不是的, 我们还必须结合文本对自己所选定的“某一点”进行必要的分析阐述,让人信服你选定的 的确是该文本的特色所在。这是必不可少的步骤。 3、深度思考。所谓“深度”思考的形成,可以从这样的几个方面来实现:一把文本的 某种特色与文本的其他方面联系起来考察,文章的各个方面和部分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相辅 相成的,这一特色必然会对其他特色的形成带来影响。另一点就是学会借助于一些文艺学、 哲学、社会学或心理学等方面的理论,帮助自己进行思考。再一点就是在看到其积极的一 面的同时也能看到它可能存在的不足。这样就可以说是有“一定深度”了。 第三个层级是“探究” ,三点要求分别是:1、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的深层意 蕴。2、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3、探究文本中的终点和难点,提出自己的 见解。 一、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的深层意蕴 (一)课标考点解读 “发展独立阅读能力。对阅读材料能作出自己的分析判断,努力从不同的角度和 层面进行阐发”这是“新课标”对“阅读与鉴赏”的一般要求,2007 年高考的语文 考纲则把“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的深层意蕴”作为对实用文本的一个阅读要 求。所谓“意蕴”就是文本的情、意、趣、味等内涵。 “不同的角度发掘” ,就是要求我们 采取不同视角对文本作多侧面的考察;“不同的层面发掘” ,就是要求我们对文本能够作出 深浅度不同的认知解读。在阅读能力层级上,属于 F 级。 (二)解题方法指津 这种能力的考查,也多是以论述题,阐述题的形式进行。解决这类题,只要能够处理 好以下两个问题,其他就比较容易解决了: 1、善于选择审视角度。同样的一部书,不同领域的读者所获得的认识和启发是彼此不 同的,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彼此的审视角度不同。比如对一部传记,我们完全可以从社会的 角度、政治的角度、教育的角度、个体人格成长与形成的角度来发掘其深层的意蕴。这就 需要我们学会根据文本本身的内容多方位的联系,选择那些与文本关联较紧密的方面,作 为考察视点。我们确定审视角度的一个比较好的办法,就是可以假设自己具有多重身份, 然后分别以各种不同的身份对文本进行审视,这样就比较容易实现从不同的角度对文本进 行发掘。如:2007 年的宁夏高考的第 17 题,问“和朱自清见面,叶圣陶为什么会感到 格外高兴?他们谈心时为什么能达到随意之极致?请简要分析。 ”这就是一道要求 “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的深层意蕴”的题,不过这道题的看起来好像有两个审视 的对象,但我们必须看到题目中尽管作了两次提问,而这两个问题的实质是相同的,所以, 我们完全可把两个问题合并在一起,一并考察。这道题好的审视角度不需要我们自己去选 定,我们只要把握住文本刻画人物的不同角度,然后就顺着文本提供的现成的角度进行考 察探析就行了。 2、善于进行层面切割。一般说来,对一个文本我们可以对它作字面上的解读,这是浅 层面的。可以联系自己的个人生活经历和体验进行解读,这就可以获得一些具有个性化的 理解,相对来说这就深了一层。可以联系文本产生的时代,对文本进行解读考查,看它具 有怎样的历史意义。这还不够,我们还可以联系现实的生活实际,对文本进行考查,看它 具有怎样的现实意义。除此而外,我们还可以把文本里呈现出来的人或事抽象化、符号化, 这样就可能获得具有更宽广的普遍适用的一般性意义。这样,我们就可以实现“从不同的 层面发掘文本意蕴”的目的。再如宁夏 2007 年高考语文试卷的第 16 题,问“叶圣陶指导 儿女们写作有什么特点?他对儿女们的作文又是从哪些方面评议的?请结合原文概括回答。 ”这道题两个问题,实质上就是深浅不同的两个层面的问题。第一个问题较浅,只要把一 些信息提取整合一下就可以了。而第二问,如果是写作经验比较丰富的或对写作基本理论 比较熟悉的,解答起来或许要容易点,而如果对写作经验积累较少又缺乏写作知识的人来 说,就只能靠对文本材料的分析来制作答案了,我们就要善于把第一问的答案,切割成两 块,然后再提炼概括,这样就可以得到答案了。 3、善于有序呈现结果。角度与层面应该属于两个不同的维度,当它们彼此不发生交叉 的时候,我们就分别进行表述。而且不管是对“不同的角度发掘”的呈现,还是对“不同 的层面发掘”的呈现,都要善于由浅近到纵深这样的次序排列,而且在每一条的最前面, 都尽可能的运用一句纲领性的语句做一个提示。这样就可以保证自己的陈述条理清楚,次 序井然了。另外,要注意的是不论是选择不同角度,还是确定不同层面,最好都选定三个, 不要多,也不要少,这样既可以充分的满足“不同的”要求,又可以节省时间和笔墨,关 键是可以不让自己太为难。同样上文提到的宁夏高考的题和题:我们则可以分别 作以下面形式作答: 17 题:有着几十年亲似手足的友情。有着共同的兴趣和爱好。互相鼓励和帮助。 /随兴之所至,无话不说。没有功利目的,无所顾忌。心领神会,肝胆相照。 16 题:认真讲解,时或热烈讨论。不加约束,任其自由发挥。重视评议,培养 写作习惯。善于启发,诱导深入思考。 /仔细考查作文的表达形式。详细询问作文 的思想内容。 这里采用了分条列举的呈现形式,这种形式条理清楚。尤其适合涉及点较多的主观题。 二、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 (一)课标考点解读 2009 年高考语文考纲的“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 ,实质上是对 “新课标”里“在阅读与鉴赏活动中,不断地充实精神生活,完善自我人格,提升人生境 界,加深对个人与社会、自然、国家关系的思考和认识。 ”“阅读人物传记,了解传主的人 生轨迹,分析影响传主成长的各种因素;认识传主的历史作用,正确评价其功过得失;能 体验传主的内心感情世界,从中获得有益的人生启示。 ”等教学要求的提炼和概括。 “文本 反映的人生价值”应该包括传主本身体现出来的人生价值和传者的情感态度所反映出来的 人生价值。而“文本反映出来的时代精神”则是指文本体现出来的它产生的那个时代的精 神风貌,另一方面也包括文本本身与现在社会的精神之间的相通之处。前者属于历史性的, 后者则是属于现实性的。这是属于对学生探究能力的要求,在能力层级上,属于 F 级。 (二)解题方法指津 这是对学生探究能力的考查,这种考查大多采用的是阐述题或论述题。解决这种题, 我们应该注意以下的几个问题: 1、善于捕捉主要材料。无论是探讨文本所反映的仍生价值,还是探讨文本反映的时代 精神,都必须从文本的材料出发,我们要善于抓住最能反映传主或传者精神实质的那些材 料进行分析,只有抓住了这些主要的材料所作的分析探讨才具有典型性和说服力,万不可 以在无关紧要的枝节性的材料上大做文章。依赖枝节性材料所作出来的结论,是不能代表 文本的主体意识的,因此也是偏颇的。比如 2007 年山东高考的第 22 题,就属于这种类型 的题目。 “作者在文章结尾说:她的世界百米冠军梦虽然没有实现,但在世人心中,奥蒂 人口学不英雄!请结合奥林匹克精神,谈谈你的认识。 ”这实质是在要求对文本反映出来 的一种人生态度与时代精神的思考。 2、善于分析提炼概括。这里的分析提炼概括有两个方面,一是在捕捉到文本的主要材 料之后,要善于对占有的材料进行细密周到的分析,对其中蕴含着的人生价值和体现出来 的时代精神进行发掘整理。另一方面是指要善于对“时代精神”进行分析提炼,不管是文 本产生的那个时代,还是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都是纷纭而复杂的, “时代精神”到底是什 么,要善于在纷纭复杂的事实中概括抽象出来,如果不能准确地提炼出“时代精神”就不 可能完成对文本所反映的“时代精神”的探究,因为离开了对历史或现实的所“时代精神” 的正确认知,对文本进行这方面的探究时就没有合适的参照对象,自然就很难获得正确的 探讨结论。对山东高考 22 题思考之后可以作出这样的概括:“重要的是参与,不是胜利 “是奥林匹克精神的核心之一,奥蒂的”悲剧命运“令人叹息,她屡败屡战,不向厄运斧 头的坚毅与执着,完美地诠释了奥林匹克精神。失败者未必不是英雄,奥蒂虽败犹荣。 ” 3、善于做个性化解读。既然是探究,其探究结论也应该是富有个性色彩的。我们说一 切要从文本的材料出发,要从社会存在的事实出发,但这绝对不是要我们做材料或社会存 在的奴隶,我们要学会用自己的眼睛去审视问题,用自己的脑袋去思考问题,用自己的语 言去表述问题。有这样的一句话,叫做“新闻天天发生,视角有所不同” ,就是说同样的材 料,因为我们采用不同的审视角度,不同的分析方法,就有可能得出完全不同的结论来。 所以,做这类探究性的思考题,就更需要具有个性色彩。对 07 年山东高考的 22 题就像上 面那样的回答,还是不够的,还必须谈谈“你的认识” ,这除了一般的对文本的解读而外, 还应该有答题者自己个人的独特体悟或感受,这样才能满足题目要求。 三、探究文本的疑点和难点,提出自己的见解 (一)课标考点解读 2009 年高考语文考纲把探究性学习作为考试要求明确的题了出来,要求学生能够 “探究文本的疑点和难点,提出自己的见解” 。 “探究”就是探讨穷究的意思, “疑点和难点” 则是探究的对象。所谓“疑点” 、 “难点”主要是指客观存在的读者普遍认为的弄不清楚的 地方和不容易弄清楚的地方。 “提出自己的见解”有这样的两层含义,一提出的见解具有独 创性,不因袭他人成说;二提出的见解不要求就是最终的科学结论,只要言之成理,能够 自圆其说就可以。这是对“新课标” “学习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发展想像能力、思辨 能力和批判能力。 ”“能从选择材料、提炼意旨、构思谋篇、遣词造句等角度加以分析,对 不同作品的优劣高下作出评判”等阅读要求的提炼概括。在能力层级里,属于 F 级。 (二)解题方法指津 对这种能力的考查大多是采用论述题或小论文的形式,解决这类题, 注意处理好这样 的几个环节: 1、亮出探究对象。所谓标明探究对象,就是一开始就必须告诉人们你准备就哪一个问 题进行探究,这个问题可能是题目规定的,也可以是探究者自己确定的。不管是哪一种情 形,我们都必须大致介绍这个将要探究的问题存有什么样的“疑”或有什么样的“难” 。让 读者对我们探究的问题本身有一个大致的认识,也为下一步的探究作铺垫。像 2007 年山东 高考语文卷的第 21 题,问“怎样理解在这片静默之中,奥蒂转身,面无表情地朝起点慢 慢地一步一步走着这句话在文中的含意?”这道题表面上是考对文中语句含义的理 解,实质上考的是对文本疑难点的探究。表面上只是一句话,但要求我们解读的“点”却 有好几处,如:观众的“静默” 、奥蒂的“面无表情” “朝起点慢慢地一步一步走着” , 都有着比较丰富的内涵。这就使需要我们能够确认的探究对象。 2、表明探究意义。在亮出探究的对象之后,必须用简洁的语言表明对该问题进行探究 的意义,彰明探究的价值所在。这一般是在小论文的写作中才需要。 3、提出探究设想。上面的两个环节处理好之后,紧接着就该提出自己对该问题的大致 看法,并且应该以极其简练的语言说明自己探究的路径和凭据。同样是 2007 年山东高考的 21 题,在探究对象确定之后,我们应该如何去探究呢?我们应该知道对同样的问题,我们 完全可做出不完全相同的解答。这就需要我们作出探究设想,有了设想就有了探究的路子。 比如“面无表情”可以理解为奥蒂已经明白这次有将重演既往失败,也可以说表现了奥迪 的坚毅。而“慢慢地一步一步走着”可以理解为“奥蒂一步一个坎坷,一步一个艰辛”的 形象诠释,也可以理解为“奥蒂尽管已经明白自己将再一次面临着失败,但她依然回到起 跑点重新再来” ,这一历史性的也是最富有象征意味的行为,很好的诠释了坚毅顽强,重在 参与的“奥运精神” 。 4、展示探究过程。这是整个探究过程的主体部分,在这个部分要努力的调动出自己平 素的知识储存,并尽最大的可能从多个角度多个层面与当前探究的问题建立起这样或那样 的联系,而后依照由表及里、由浅到深的顺序分条逐层的展示出对探究对象进行认识的过 程, (有时也可以采用有主到次的排列顺序) ,在这个展示中让自己见解的正确性或合理性 得到证明。最后还必须要有一个简练的结语,再一次申明自己的见解或认识。这一要求在 论述题,尤其在小论文的写作中需要体现。一般情况下到第三步也就可以了。 根据考纲的要求,我们分类整理了新闻、访谈、传记、调查报告阅读的资类,供同学 们参考。 I 新闻类文本阅读 一、掌握新闻文体的相关知识 (一)新闻的文体特征 1、新闻定义:新闻是对新近已经发生和正在发生、或者早已发生却是新近发现的有价 值的事实的及时报道。 2、新闻分类:新闻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的包括消息、通讯、特写、电视新闻等 体裁;狭义的专指消息。 3、文体特点: (1)基本特点:迅速及时、内容真实、语言简明。 (2)最主要的特点:“用事实讲话” 。 (3)基本结构: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 标题、导语、主体是消息必不可 少的,背景和结语有时则蕴涵在主体里面,结语有时可省略。 标题:要求准确、凝练、新颖、醒目。形式有单行标题,多行标题。 多行标题引题(引标):交待形势,烘托气氛,说明背景等。 正题(主标):对一则消息内容的高度概括。 副题(副标):往往是重要事实,结果的提要。 导语:消息的第一句话或第一段话以凝练简明的语言,概述新闻的主要内容或事实, 鲜明地揭示新闻的中心。写法常见的有叙述式、描写式、评论式、提问式、结论式等。 主体:对导语内容进行展开和补充,是消息的躯干。按事情发生发展的先后顺序安 排层次,按事物之间的逻辑关系安排层次。 结语:消息的最后一句话或一段话,有的消息,事实说清楚了,就不需要结尾。它 可对全文内容作概括性小结;可用带有启发激励性的语言作结;可对发展趋势作预测;可 提出值得深思的问题。 4、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二)消息文体知识 1、消息:是用概括性的叙述方式,简明扼要的文字,迅速及时地报道国内外具有新闻 价值的新近发生的事实的一种新闻文体。 2、消息的特点:(1)真真实准确,有根有据,用事实说话。 (2)新内容 要新,新人新事,从新角度说话。 (3)活生动活泼,鲜明生动,用形象说话。 (4) 短篇幅短小,中心一个,用重点说话。 3、消息的结构:标题,导语,主体,结语。 4、消息的要素:消息(也叫新闻或报道)有五要素,又称“五个 w”,即:“何时” (when) 、 “何地” (where) 、 “何人” (who) 、 “何事” (what) 、 “何故” (why) 。这五个“w” 与记叙文的五要素是完全一致的,即: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 5、消息的写法:一般写法都采用“倒金字塔”式。即先说结果,再说重要事实,最后 说次要内容。特殊写法也可采用金字塔式,悬念式,并列式等。 二、解读新闻文本的几点方法 新闻是属于记叙文的一种类型,包含了记叙文的基本特点,解读时我们可以借鉴记叙 文的阅读方法,但又不能照搬全套。因此,根据新闻特点我们在复习时可采用如下的六个 步骤: 1、看标题信息,揣摩新闻类型; 2、抓记叙要素,了解大致内容; 3、理行文线索,分清段落层次; 4、辨叙述方式,领会布局特点; 5、挖中心主旨,理解文本意义; 6、析表现手法,以供鉴赏探究。 按照这六个步骤进行阅读,一般就能逐步达到全面掌握阅读一篇新闻的目的。下面, 对这种阅读方法分析介绍: 第一步 “看标题信息” ,类似作文审题;而“摩揣记叙类型” ,则是指阅读的审题目标 要比作文单一。即通过对题意的揣摩,要能辨出该文的记叙对象,是人物新闻还是事件新 闻,是消息还是通迅。 第二步“抓记叙要素” ,这是由文体特点决定的。因为新闻的内容,无论哪种类型,一 般都离不开人物、时间、地点和事情的起因、发展、结果这六个要素。 第三步“理行文线索” ,即领悟文章的脉络、顺序,目的是理清作者的行文思路,借此 可准确地划分全文的段落层次。针对考纲当中 C 层级的分析综合“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 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的考点。 第四步“辨叙述方式” ,即辨析文本主要采用的叙述方式,消息一般都是采用“倒金字 塔”式,这跟一般的记叙文不同。而通迅的叙述方式就比较灵活多变,有顺叙、倒叙,中 间或许还会有插叙、补叙等叙述方法。这就要求我们阅读时要特别关注了。 第五步“挖中心主旨” ,目的是针对考纲当中 D 层级的鉴赏评价“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 和基本倾向” 、 “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响”和 F 层级的探究“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 价值和时代精神”这几个考点。 第六步“析表现手法” ,是从写作特点方面分析新闻的基本要求,目的是针对考纲当中 C 层级的分析综合“分析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D 层级的鉴赏评价“对文 本的某种特色作深度的思考和判断”和 F 层级的探究“ 对文本的某种特色作深度的思考和 判断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的深层意蕴”这些考点。一般可以从叙述、描写、抒情、 议论等表达方式,烘托、借景抒情、等文学手段,锤词炼句及比喻、拟人等种种修辞方法 几个角度去考虑。但由于新闻往往运用多种表现手法,而考试时的阅读时间十分有限,因 此一般宜结合新闻对象,抓其中最主要、最突出的来分析。 【答题方法】 针对新闻内容,结合生活实际,简明阐述自己的看法。这是一种全新样式的开放度极 大的命题样式。一般又附带字数要求(其实即便没有字数限制,出于时间和篇幅所限,考 生既不可能也不需要写出长篇大论) ,答题时许多考生往往无所适从。如何突破这一难题呢? 1综合权衡,稳妥立论 一般来说,这类开放性的考题,命题人并不限定论点的唯一性。只要不涉及是非性论 题,考生一般可以自由表述自己的观点,即你既可以赞成也可以反对,既可以肯定褒扬某 种做法也可以指出其不足。需要说明的是,简述答题不同于作文,无需标新立异,从应试 的角度来说,我们更应该综合权衡,稳妥立论。在保证立论正确的前提下,应尽能的选择 易于表述、利于自己把握的观点,省时高效。以广东新结构试题的典型样题为例(题见 “典型题例” ) ,命题要求就“泰尔瓦塔村刚刚受到海啸的重创之后急需救援,这时到灾区 对孩子们进行心理辅导合适不合适”谈谈看法。理论上讲,无论是认为合适还是认为不合 适都是可以的,但结合报道内容,显然选择认为合适的观点更为稳妥,也易于从选文找寻 论据,利于表述。 2回读原文,精选论据 明确观点之后需要作简明扼要的论述。应回读原文,从原文中精心挑选有力的论据用 以支撑自己的观点。这一点非常重要。仍以广东新结构试题的典型样题为例(题见“典型 题例” ) ,我们确立这种做法是合适的为观点,就应积极回读原文,从心理辅导的针对性、 做法及预期效果等角度精选关键句,作为有力的论据。 3简要论述,联系实际 适当扼要引用原文关键句作为论据,还要作精要的论述,以证明观点的正确。有的时 候,还要联系实际适度分析,以使论证更为有力。以“知识按钮”版块所引报道为例,如 果命题设计针对“患病男扔东西,有人竟喊怎么不扔钱”这一现象谈谈看法,我们当然要 批评这种漠视生命的卑劣行径。在论述时还可适度联系生活实际,稍作举例,比如见人落 水施救先谈价钱,路遇已经临产的孕妇,怕弄脏座椅,出租车扬长而去等。可以更好的支 撑自己的论点。 4精要作结,回扣论点。 最后要用一句话作精要概述,回扣论点作结。句式参考样式:因此;基于此,我 们认为;简而言之, II 访谈类文本阅读 【文体特点】 “访谈”的概念:如果因为某个人、事件、特定问题去访问专家或知情者,请他们对提出的 问题进行解答,运用谈话纪实的方式进行报道的文章。这里要注意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