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ZZB 0466-2018 高精度易切削黄铜棒_第1页
T∕ZZB 0466-2018 高精度易切削黄铜棒_第2页
T∕ZZB 0466-2018 高精度易切削黄铜棒_第3页
T∕ZZB 0466-2018 高精度易切削黄铜棒_第4页
T∕ZZB 0466-2018 高精度易切削黄铜棒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CS 77.150.30 H 62 ZZB 浙江制造团体标准 T/ZZB 0466 2018 高精度易 切削黄铜 棒 High precision free-cutting brass rod and bar 2018 - 08 - 24 发布 2018 - 09 - 30 实施 浙 江 省 品 牌 建 设 联 合 会 发布 T/ZZB 04662018 I 前 言 本标准 依据GB/T 1.12009 给 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 由浙江省品牌建设联合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 由宁波市标准化研究院牵头组织制定。 本标准 主要起草单位:宁波长振铜业有限公司。 本标准 参与起草单位: 宁波市标准化研究院、 宁波金田铜业 (集团) 股份有限公司 (排名不分先后) 。 本标准 主要起草人:郭淑梅、宋卡迪、周山山、杨东超、郎滨、王永欢、施利霞、黄腾、郑冰芳。 本标准由宁波市标准化研究院负责解释。 T/ZZB 04662018 1 高精度 易切削 黄铜棒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高精度易切削黄铜棒的术语和定义、 产品分类、 基本要求、 技术要求、 试验方法、 检 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贮存、质量证明书、订货单(或合同)内容和质量承诺。 本标准适用于直径或对边距3 mm 16 mm的圆形、 矩 (方) 形、 六 角形易切削黄铜棒 (以下简称棒材) 。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231.1 金属材料 布 氏硬度试验 第 1 部分: 试 验方法 (GB/T 231.12009, ISO 6506-1 : 2005 , MOD ) GB/T 2828.1 计数抽样检 验程序 第1 部分: 按接收质量限 (AQL ) 检索的逐批检验抽样计划 (GB/T 2828.12012 ,ISO 2859-1 :1999,IDT ) GB/T 4340.1 金属材料 维氏硬度试验 第1 部分 :试验方法(GB/T 4340.12009,ISO 6507-1 : 2005,MOD ) GB/T 5121 ( 所有部分) 铜及铜合金 化学分析方法 GB/T 52312012 加工 铜及铜合金牌号和化学成分 GB/T 8170 数值修约规则与极限数值的表示和判定 GB/T 8888 重有色金属加工产品的包装、标志、运输、贮存和质量证明书 GB/T 10567.2 铜及铜合 金加工材残余应力检验方法 氨熏试 验法 GB/T 26303.2 铜及铜合 金加工材外形尺寸检测方法 第2 部 分:棒、线、型材 GB/T 263062010 易 切削铜合金棒 GB/T 29091 铜及铜合金 牌号和代号表示方法 GB/T 29094 铜及铜合金 状态表示方法 GB/T 345052017 铜 及铜合金材料 室温拉伸 试验方法 YS/T 336 铜、镍及其合金管材和棒材断口检验法 YS/T 482 铜及铜合金分析方法 光 电发射光谱法 YS/T 668 铜及铜合金理化检测取样方法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与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T/ZZB 04662018 2 高精度 high precision 与现行GB/T 263062010 的高精级比较, 棒材直径 (或对边距) 精度提高25以上 , 直度提高33 以上。 4 产品分类 4.1 产品的代号、牌号、状态、规格应符合表 1 的 规定。 表1 棒材的代号、牌号、状态、规格 代号 牌号 状态 直径(或对边距)/mm 长度/mm C36000 HPb62-3 H02 H04 316 直径(或对边距)39 15003000 直径(或对边距)916 20004000 T38100 HPb59-1 H02 H04 T38300 HPb59-3 H02 H04 T38310 HPb58-3 H02 H04 CW612N CuZn39Pb2 R360 H070 R410 H100 CW614N CW617N CuZn39Pb3 CuZn40Pb2 R360 H090 R430 H110 C3601 - 1/2H H C3602 - F C3604 - F C3771 - F 4.2 产品标记 a )圆形 b )正方形 c )矩形 d )正六角形 图1 棒材截面形状示意图 T/ZZB 04662018 3 产品截面形状如图1 所示 。 标记按产品名称、 标准编号、 牌号、 状态、 精度等级和规格的顺序表示 。 标记示例如下: 示例1:用HPb58-3 制造 的、状态为H02、高精级、对边距为8 mm 、长度为2500 mm 的方形棒标 记为:易切削黄铜 方形棒T/ZZB 04662018-HPb58-3HO2 高-a82500。 示例2:用HPb59-1 制 造的、状态为H02、高精级、长边为8 mm 、短边为4 mm 、长度为2500 mm 的矩形棒标记为: 易切削黄铜矩形棒T/ZZB 04662018-HPb59-1HO2 高-842500。 示例3:用 HPb62-3 制造的、状态为 H04、高精级、对边距为 8 mm、长度为 3000 mm 的六角形棒标记为:易切削 黄铜六角形棒T/ZZB 04662018-HPb62-3HO4 高-s83000, 示例4:用CW617N 制造 的、状态为H04、高精级、直径为4 mm、长度为3800 mm 的圆棒标记为:易切削黄铜圆 棒 T/ZZB 04662018-CW617NHO4 高-43800。 5 基本要求 5.1 设计 应具备根据客户的特殊要求进行产品技术指标分析的能力,能实现对客户的个性化定制需求。 5.2 过程工艺控制 5.2.1 对切削合金机加工产生的屑料和废杂铜等进行检测、分炼、预处理后回收利用。 5.2.2 具备精炼、铸锭、挤压、拉伸、退火、清洗、拉拔、精整的连续化生产工艺。 5.2.3 采用机械手自动操作搬运、堆垛铸锭。铸锭生产配置 4 级 布袋除尘设备。 5.2.4 使用环保清洗液进行棒材退火后的清洗。 5.2.5 具备产品的全过程数据库和查询系统。 5.3 检验检测能力 5.3.1 具备对原材料的废杂铜放射性、屑料杂质等检测能力。 5.3.2 具备本标准中规定的所有出厂检验项目的检测分析能力。 6 技术要求 6.1 化学成分 化学成分应符合表 2 的 要求。 表2 化学成分 牌号/代号 化学成分(质量分数)/ Cu Pb Fe Sn Ni Zn 其它 HPb62-3 60.063.0 2.53.7 0.35 余量 杂质总和0.85 HPb59-1 57.060.0 0.81.9 0.5 余量 杂质总和1.0 HPb59-3 57.559.5 2.03.0 0.50 余量 杂质总和1.2 HPb58-3 57.559.0 2.53.5 0.5 0.5 余量 Fe+Sn1.0 CW612N 59.060.0 1.62.5 0.3 0.3 0.3 余量 其他杂质0.2 T/ZZB 04662018 4 表 2 化学成分 (续) 牌号/代号 化学成分(质量分数)/ Cu Pb Fe Sn Ni Zn 其它 CW614N 57.059.0 2.53.5 0.3 0.3 0.3 余量 其他杂质0.2 CW617N 57.059.0 1.62.5 0.3 0.3 0.3 余量 其他杂质0.2 C3601 59.061.0 1.83.0 0.30 余量 Fe+Sn0.50 C3602 59.061.0 1.83.0 0.50 余量 Fe+Sn1.0 C3604 57.059.0 1.83.7 0.50 余量 Fe+Sn1.0 C3771 57.061.0 1.02.5 余量 Fe+Sn1.0 注1:其他杂质包括Al、Si、Mn、Cr、Cd、As、Sb等元素。 注2:表中用“ 余量” 表示的元素含量为100减去表中所列元素实测值所得。 6.2 外形尺寸及其允许偏差 6.2.1 棒材直径(或对边距)及其允许偏差应符合表 3 的规定。 表3 棒材的直径(或对边距)及其允许偏差 单位为毫米 公称直径(或对边距) 圆形 正六角形 正方形、矩形 高精I 级 高精II 级 高精I 级 高精II 级 高精I 级 高精II 级 36 0.010 0.015 0.015 0.025 0.025 0.040 612 0.010 0.015 0.015 0.025 0.025 0.040 1216 0.015 0.020 0.025 0.030 0.030 0.050 注:采用单向偏差时,偏差值为表中相应数值的两倍。 6.2.2 棒材的圆度应不大于直径允许偏差的一半。 6.2.3 棒材的定尺或倍尺长度的允许偏差为+5 mm。 6.2.4 棒材的直度应满足表 4 的规定。 表4 棒材的直度 单位为毫米 直径(或对边距) 长度 最大弧深 圆形: 36.35 10003000 1 (在任何1000 mm 长度上) 3000 3 (在任何3000 mm 长度上) 6.3516 10003000 1(在任何1000 mm 长度上) 0.40 (在总长度的任何300 mm 长度上) 3000 4(在任何3000 mm 长度上) 正方形、矩形、正六角形: 36.35 10003000 2.5(在任何1000 mm 长度上) 3000 3.5(在任何3000 mm 长度上) 6.3516 10003000 1.5(在任何1000 mm 长度上) 3000 4(在任何3000 mm 长度上) T/ZZB 04662018 5 6.2.5 切斜 棒材端部应锯切平整, 切口在不使棒材长度超出允许偏差的条件下, 切斜量应不大于棒材直径 (或 对边距)的 2.5 。 6.2.6 圆角半径 正方形、矩形、正六角形棒材横截面的棱角处允许有圆角,其圆角半径应符合表 5 的规定。 表5 正方形、矩形、正六角形棒材的圆角半径 单位为毫米 对边距 圆角半径 36 0.3 612 0.5 1216 1.0 6.2.7 倒角 4 mm- 16 mm 的圆形棒材 端部可倒角,倒角距离和角度,应符合表 6 的 规定,当客户有要求时, 也可按 30或 60倒角 。 表6 圆形棒材的倒角距离和角度 单位为毫米 直径 倒角角度 倒角距离 44.5 45 1 4.55.5 45 11.5 5.57.5 45 12 7.510 45 23 1016 45 24 6.2.8 扭拧度 正方形、矩形、正六角形棒的扭拧度符合表 7 的规定。 表7 扭拧度 对边距/mm 扭拧度/ 任意300 mm 长 度上 全长 36 1 10 610 1 10 1016 1 9 6.3 力学性能 棒材的室温纵向力学性能应符合表 8 的规定。 T/ZZB 04662018 6 表8 棒材的室温纵向力学性能 代号 牌号 状态 直径 (或对边距)/mm 抗拉强度Rm/MPa 断后伸长率/ 硬度 HV 硬度 HBw A100mm A11.3 A 不小于 C36000 HPb62-3 HO2 316 390 - - 12 105 - HO4 490 - - 6 130 - T38300 HPb59-3 H02 316 390 - - 12 105 - H04 490 - - 6 125 - T38100 HPb59-1 HO2 316 420 - - 12 115 - HO4 490 - - 6 125 - T38310 HPb58-3 HO2 316 350 - - 10 105 - HO4 380 - - 8 125 - CW612N CuZn39Pb2 R360 616 360 - 15 20 - - H70 - - - - - 70 R410 316 410 8 10 12 - - H100 - - - - - 100 CW614N CW617N CuZn39Pb3 CuZn40Pb2 R360 616 360 - 15 20 - - H90 - - - - - 90 R430 316 430 6 8 10 - - H110 - - - - - 110 C3601 - 1/2H 3 345 - - - 95 - H 450 - - - 130 - C3602 - F 3 315 - - - 75 - C3604 - F 3 335 - - - 80 - C3771 - F 4 315 - - 15 - - 6.4 断口 棒材断口应致密,无缩尾。直径或对边距不小于 5.0 mm 的 棒材,不允许有超出 YS/T 336 中规定 的 气孔、夹杂和分层等轻微缺陷。直径或对边距小于 5.0 mm 的棒材,其允许缺陷符合表 9 的规 定。 表9 直径或对边距小于 5.0 mm 的棒材允许缺陷 直径或对边距/mm 允许缺陷 缺陷间距离/mm 缺陷直径/mm 个数 3.05.0 0.050.1 2 0.5 6.5 残余应力 棒材应进行残余应力检验,试验结果不应有肉眼可见的裂纹。 6.6 表面质量 棒材表面应光亮、清洁,不允许有影响使用的缺陷。 T/ZZB 04662018 7 6.7 切削性 棒材应进行切削性的检验,棒材的相对切削率()应大于 75(以 美国 C36000 合金的 100 切 削性指数为基准) 。 7 试验方法 7.1 化学成分 棒材的化学成分分析方法按YS/T 482 的规定进行 ,其仲裁分析按GB/T 5121 的规定进 行。 7.2 外形尺寸及其及允许偏差 棒材的外形尺寸、直度、扭拧度应按照GB/T 26303.2 的规定 进行。 7.3 力学性能 棒材的室温拉伸试验按GB/T 345052017的规定 进行,其中非比例试样的试验类型采用R7。 7.4 断口 棒材的断口检验按 YS/T 336 的规定进 行。 7.5 残余应力 棒材的残余应力检验方法按GB/T 10567.2 的规定 进行。 7.6 表面质量 棒材的表面质量应目视检验。 7.7 切削性 棒材切削性检验方法按 GB/T 26306 的 规定进行。 8 检验规则 8.1 检查和验收 8.1.1 棒材应由供方技术监督部门进行检验,保证产品质量符合本标准及订货单(或合同)的规定, 并填写质量证明书。 8.1.2 需方对收到的产品应按本标准及订货单(或合同)的规定进行检验,如检验结果与本标准及订 货单 (或合同) 的规定不符合时, 应以书面形式向供方提出, 由供需双方协商解决。 属于表面质量及尺 寸偏差的异议, 应在收到产品之日起一个月内以书面形式向供方提出, 属于其他性能的异议, 应在收到 产品之日起三个月内提出。如需仲裁,仲裁取样应由供需双方共同进行。 8.2 组批 棒材应成批提交检验, 每批应由同一牌号、 状态、 精度等级和规格的产品组成, 每批重量应不超过 3000 kg。 T/ZZB 04662018 8 8.3 检验项目 8.3.1 出厂检验与型式检验按表 10 的规定 进行。 表10 出厂检验、型式检验项目 序号 项目 出厂检验 型式检验 1 化学成分 2 外形尺寸及其允 许偏差 直径(或对边距) 3 直度 4 扭拧度 5 力学性能 抗拉强度 6 断后伸长率 7 硬度 8 断口 9 残余应力 10 表面质量 11 切削性 注:“”表示检验,“”表示不检验。 8.3.2 每批棒材的出厂检验中,应进行力学性能检验,未在合同中注明时,进行硬度试验。当选择硬 度试验时, 如需方还要求拉伸试验并在合同中注明时, 还应进行拉伸试验, 拉伸试验结果仅供参考; 当 选择拉伸试验时, 如需方还要求硬度试验并在合同中注明时, 还应进行硬度试验, 硬度试验结果仅供参 考。 8.3.3 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应进行型式检验: a) 新产品或老产品转产的试制定型鉴定; b) 客户要求时; c) 产品的工艺有较大改变,有可能影响产品性能时; d) 产品停产超过半年以上,恢复生产时。 8.4 取样 棒材的取样应符合表 11 的规定。 表11 取样 检验项目 取样规定 要求的章条号 试验方法的章条号 化学成分 1 个试样/炉(供方) ;1 个试样/批(需方) 6.1 7.1 外形尺寸 按照 GB/T2828.1 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