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区域产业结构分析_第1页
9、区域产业结构分析_第2页
9、区域产业结构分析_第3页
9、区域产业结构分析_第4页
9、区域产业结构分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区域产业结构分析 区域产业结构评价准则 一个区域的产业结构的选择以及对已有的产业结构的评价,要以区域的综合区情及国 家的经济大势为依据。在多种因素综合限定的边界内进行选择。区域产业结构的选择的合 理性如何,要通过以下几方面来考察。 1、以形成的产业结构同区域的资源结构是否相适应,能否发挥区域的资源优势。即在 区域各种经济发展要素中,供给比较充分、价格比较便宜的生产要素(既区域具有比较优 势的资源)是否优先、重点开发利用其相对应的产业和产品是否得到优先、重点发展。 2、区域产业系统的功能,能不能承担起全国地域分工的重要任务,即对全国产业结构 的优化与协调能否作出自己独特的贡献。这一点集中表现在区域主导产业部门是否形成, 其发展的规模是否适度。 3、区内产业间的关联度如何,特别是主导产业和非主导产业之间的关系如何,是否协 调一方面,主导产业的产业优势能否辐射区域的相关产业,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另一方面, 相关产业又是否与主导产业的发展相配合,从而是整个区域经济系统高效率地运转。 4、区域经济结构的转换力和应变能力如何。即能否充分吸收、消化外来因素,有效地 将外来因素或外部投入转换为输出,形成强大的扩张、输出能力;能否在外部环境发生重 大变化情况下,通过组织机制的调节,消除干扰造成的不协调状态;能否在系统结构保持 相对稳定有序的同时,创造条件向更高层次的优化方向发展。 5、结构性效益的高低。如果一个地区的经济效益较好,并且这个较好的效益是由其产 业结构带来的,那么这个产业结构就是合理的;反之,如果一个地区的经济效益不好,而 且这个较差的经济效益是由其产业结构带来的,那么,这个产业结构就是不合理的,需要 调整。 区域产业结构评价指标 1、产业结构效率 以工业结构为代表,其公式为: 工业结构效率= pELini1 式中,L i 为第 i 个工业行业的产值,E 为区域工业总产值,p i 第 i 个工业行业的资金 利税率,P 为区域各工业行业的平均资金利税率。 此值小于 0,表示结构恶化; 此值大于 0,表示结构超优; 此值与前一时期的某一时点相比,此值上升,表示结构效益提高,反之降低。 2、结构影响指数 假定以资金利税率作为计算经济效益的基础指标,则结构影响指数为: G= oijijiji qp/ 式中, 表示 j 区域各工业部门的资金利税率;ji 表示 j 区域各工业部门的资金占 j 区域工业资金总额的比重q 表示对比区域(如全国)各相应工业部门的资金占占对比oi 2 区域工业资金总额的比重。 G1,说明 j 区域工业结构素质较高,使其整体效益高于对比区域; G1,说明 j 区域工业结构素质较差,影响到区域总体效益不如对比区域。 3、效益超越系数 用于衡量区域产业结构素质。 效益超越系数= 产 比值大于 1,说明结构素质较好,结构性效益较大;小于 1,则相反。 4、偏离份额分析法 以一定时期内全国国民生存总值(评价一、二、三次产业结构) 、或工农业总产值 (评价农、轻、重结构) 、或工业总产值(评价工业结构)的年增长率为基准,分别测算区 域按照全国平均增长率可能形成的假定份额,进而将这一假定份额同区域实际增长额进行 比较,分析区域国民经济总产值增长相对于全国平均水平的偏离状况。这种偏离,主要是 由区域产业结构因素和区位因素形成的。 第一,区域份额因素,以全国总产出年增长率为基准,当假定区域按此增长率增长时 所应达到的增长水平。 第二,产业结构偏离因素,反映区域产业结构类型对区域增长的影响。 第三,区位偏离因素,反映了区域的区位条件或竞争能力对区域增长的影响。 用公式表示: Gj=Nj+Pj+Dj N =( ) jotEjejo P =j jo tniijot e)()(1 D =ejt niijotE1)( (P+D) =P +Djj 式中,G j 为 j 区域计算期内总产值的增长总量, Nj 为 j 区域份额偏离分量, Pj 为 j 区域结构偏离分量, Dj 为 j 区域区位偏离分量, (P+D) J 为 j 区域总偏离量, ej 为 j 区域总产值, E 为全国总产值, i 为第 i 个行业(I=1,2,n) , o 为基期(年) ,t 为末期(年) 。 Pi 值为正,表明结构素质较好,促进总量增长较快;相反,P i 值为负,则说明结构 素质差,影响总量增长慢。 3 结构合理化及其作用机制 区域产业结构的合理化,本质上就是正确地选择区域的主导产业,合理确定其发展速 度;以主导产业为核心,协调主导产业与其他非主导产业的关系,建立起以主导产业为核 心的、协调运转的区域经济系统。 对外突出区域的优势,提高与外区的经济互补性,对内提高区内产业间的关联度,形 成良性的经济内循环。 区域产业结构合理化内容 包括两方面: 1、选准并优先发展主导产业。 主导产业一经确定,就要在投入和政策上保证它得到优先重点发展,使之超前启动, 强化其两大功能,使之有效地承担起全国地域分工的任务,并增强其带动经济发展的辐射 力。 2、协调好主导产业与非主导产业之间的关系。 关联产业在发展上应与主导产业尽可能成龙配套,在建设时间上要尽可能同主导 产业相衔接,在建设规模上,要尽可能与主导产业相适应,区域关联产业的类型应随主导 产业的不同而不同。 支柱产业在产业发展机方向上,主要是提高其产业素质,提高生产设备的技术档 次,为稳定和扩展区域经济总量作出贡献。 基础性产业中消费趋向性产业、广布产业、及在空间上不能转移的产业这三部分产业, 应积极创造条件,争取在区内达到平衡,其他基础性产业,有条件的就积极发展,不具备 条件或自己生产经营效益太低的,就可以通过区际交换,区际协作,求得相对平衡。 在产业关系处理上,要防止两种倾向,即:各个产业全面推进,平衡发展,部门自成 体系,自给自足;或者把主导产业的生产链条都摔在区外使主导产业与区域经济相分离。 概括起来,区域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就是要优先重点发展主导产业;配套发展关联产 业,特别是前向关联产业,尽可能延长产品链条;提高支柱产业素质,保持、巩固其已有 的支柱作用;积极发展需要就地平衡的基础性产业,特别是其中的“瓶颈产业” ,克服其对 区域经济的制约作用;扶持潜导产业。 区域产业结构合理化的作用机制 1、自组织机制。就是市场机制,其中又主要是价格机制的作用,这种机制能够使产 业结构自行调整,由不协调趋于协调; 2、宏观调节机制。是指政府在宏观上为协调区域产业结构所作的间接干预,例如一 切宏观经济杠杆、产业政策等,这种机制可以为市场机制创造良好的宏观环境,也可以对 产业结构在宏观上直接调整。 两者的关系: 由于市场发育不可能尽善尽美,市场机制作用本身也有弊端,而政府的政策、手段又 不能代替经济运行过程,所以,二者中任何单独一个都不可能有效地优化区域产业结构, 必须使它们密切地结合在一起,互扬长处,互补短处,共同完成区域产业结构合理化的任 务。 主导产业的选择 根据主导产业的特点、功能,区域主导产业的选择必须坚持以下四条原则或依据: 1、具有较大的市场潜力; 反映产业市场潜力的“市场占有率”用公式表示: 4 市场占有率= 额全 国 同 产 业 人 均 年 销 售 额区 域 某 产 业 人 均 年 销 售全 国 同 产 业 年 销 售 额区 域 某 产 业 年 销 售 额 2、具有较强的产业相对优势; 反映产业相对优势度的“比较劳动生产率” 用公式表示: 比较劳动生产率= 区 域 国 民 收 入 总 额区 域 某 产 业 国 民 收 入 区 域 劳 动 力 总 数区 域 某 产 业 的 劳 动 力 3、具有较大的产业规模; 反映产业规模的“专门化率” 用公式表示: 专门化率= 全 国 全 部 产 业 净 产 值区 域 全 部 产 业 净 产 值全 国 同 产 业 净 产 值区 域 某 产 业 净 产 值 4、具有较强的产业关联性。 反映产业关联程度的“产业综合波及效果系数” 用投入产出列逆矩阵系数 表来计算: 产业综合波及效果系数= 产 业 感 应 度 系 数产 业 影 响 力 系 数 21 其中:影响力系数=该产业纵列逆矩阵系数的算术平均值 / 全部产业纵列逆矩阵系数的算术平均值 感应度系数=该产业横行逆矩阵系数的算术平均值 / 全部产业横行逆矩阵系数的算术平均值 上述四个指标计算出来后,再用加权平均法汇总成一个综合指标,一般上述指标权重 分别取 0.2,0.25,0.35,0.2。最后,依据各行业的综合指标大小排序,其中居前列的几个 产业,就可作为区域主导产业的侯选者。最后的主导产业的确定,要根据区域资源的综合 优势度、经济发展的总水平、已有的产业结构的层次、高生产率上升率、高产业创新能力、 高需求弹性、各侯选产业的类型来确定。 区域产业结构演进理论 区域产业结构演进理论旨在解释区域产业结构变化的方向、方式和途径。 几种较有影响和实际应用价值的理论: 1、佩蒂克拉克定理 由威廉佩蒂(William Petty)与科林克拉克(C.G.Clark)提出。 该理论指出,随着经济发展,人均国民收入水平相应提高,于是,劳动力就开始从第 一产业向第二产业转移。当人均国民收入水平进一步提高时,劳动力就会向第三产业转移。 结果,社会劳动力在产业之间的分布状况是,第一产业劳动力减少,第二和第三产业劳动 力增加。原因在于,在经济发展中各产业之间存在着收入相对差异,而劳动力总是倾向于 流向高收入的产业。 根据这个理论,我们可以进一步推导出,一个区域的人均国民收入水平越高,那么农 业劳动力在全部劳动力中所占的比重就越小, 而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劳动力比重就越大; 反之亦然。 2、库兹涅茨法则 库兹涅茨(Simon Kuznets )在佩蒂- 克拉克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的。 基本内容如下: 5 第一,随着时间的推移,农业部门的国民收入在整个国民收入中的比重和农业劳动力 在全部劳动力中的比重均处于不断下降之中。 第二,工业部门的国民收入在整个国民收入中的比重大体是上升的,但是,工业部门 劳动力在全部劳动力中的比重则大体不变或略有上升。 第三,服务部门劳动力在全部劳动力中的比重基本上都是上升的。然而,它的国民收 入在整个国民收入中的比重却不一定与劳动力的比重一样同步上升,综合地看,大体不变 或略有上升。 库兹涅茨认为,引起产业结构发生变化的原因是各产业部门在经济发展中所出现的相 对国民收入的差异。对大多数国家而言,第一产业的相对国民收入(国民收入的相对比重/ 劳动力的相对比重)都低于 1,第二与第三产业的相对国民收入大于 1。第二产业国民收入 的相对比重呈普遍的上升趋势,而其劳动力的相对比重的变化则因不同国家工业化的水平 不同而存在差异,但综合起来看变化不大。一般情况下,第三产业的相对国民收入呈下降 趋势,但其劳动力的相对比重却是上升的。 3、霍夫曼定理 霍夫曼 ( W. G. Hoffmann )在 1931 年提出。用工业结构方面的时间序列资料,重 点分析制造业中消费资料工业和资本资料工业的比例关系,它揭示了一个国家或区域的工 业化进程中工业结构演变规律。这个比例被称之为“霍夫曼系数” 。霍夫曼定理的核心思想 就是在工业化的进程中,霍夫曼系数呈下降趋势。 霍夫曼系数=消费资料工业的净产值 / 资本资料工业的净产值 在工业化的第一阶段,消费资料工业的生产在制造业中占主导地位,资本资料工业不 发达,此时,霍夫曼系数为 5( 1) ; 在工业化的第二阶段,资本资料工业发展速度比消费资料工业快,但在规模上仍比消 费资料工业小得多,这时霍夫曼系数为 2.5( 1) ; 在工业化的第三阶段,消费资料工业和资本资料工业的规模大体相当,这时霍夫曼系 数为 1( 0.5) ; 在工业化的第三阶段,资本资料工业的规模超过消费资料工业的规模。 4、雁行形态说 日本经济学家赤松于 1950 年提出的,他认为,在产业发展方面,后进国家的产业赶 超先进国家时,产业结构变化呈现出雁行形态,即,后进国家的产业发展是按“进口 国内生产出口”的模式相继交替发展。这样一个产业结构变化过程在图形上很象三只 大雁在飞翔,故称之为“雁行形态说” 。 产业发展的雁行形态具体表现为: 第一只雁是外国产品大量进口引起的进口浪潮,第二只雁是进口刺激国内市场引发的 国内生产浪潮,第三只雁是国内生产发展所促进的出口浪潮。 这个模式有两个变形: 一个是产业发展的次序一般是从消费资料产业到生产资料产业,从农业到轻工业,进 而到重工业的不断高级化过程; 另一个是消费资料产业的产品不断从粗制品向精制品转化,生产资料产业的产品不断 从生产生活用的生产资料向生产生产用的生产资料转化,最终就使产业结构趋向多样化和 高级化。 5、产品周期理论 弗能于 60 年代提出,主要用于解释国际投资的空间变化。 6 弗能把产品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新产品阶段、成熟产品阶段和标准化产品阶段。 在新产品阶段,需要较高的科技水平以保证新产品开发,需要良好的通讯条件及较 高的消费水平。因此新产品的发明和生产出现在主要发达国家的中心城市。随着市场需求 的增加,生产在主要工业国增长的同时,也开始在其它发达国家进行。但生产仍集中于主 要工业国,产品通过出口供应它国市场。 在成熟阶段,产品的设计和生产已经实现部分标准化,无须进行较大的变化。使得 用已有的技术从事长期的生产成为可能。企业开始关注成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