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8例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测结果分析_第1页
368例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测结果分析_第2页
368例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测结果分析_第3页
368例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测结果分析_第4页
368例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测结果分析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368 例西藏高原地区患者 24 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结果分析 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驻成都办事处医院:贺斌 吕志民 周瑶 葛卫红 李洪卫 冯家祯 杜微 刘兰晰 吴勇 【摘要】目的 探讨 24 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对西藏高原地区患者心律失常、心肌缺血的诊断价 值,了解高原环境对高原地区患者心电图改变的影响。方法 选择 368 例于 2010 年 1 月至 2013 年 3 月从西藏高原来到我院内科住院和门诊治疗及健康体检的世居和移居西藏的患者,以及曾 经在西藏工作退休后定居在成都的世居和移居西藏患者进行了 24 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结果 368 例 24 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结果统计分析显示,24 小时最大心率在 202 次/分,常常发生在 白天活动、情绪激动等情况时;24 小时最小心率在 31 次/分,多发生在深夜安静休息时;共检 出各种心律失常 366 例,占 99.5%,其中房性早搏 306 例,居第一位,占 83.61%;其次是室性 早搏,共检出 193 例,占 52.73%;房性心动过速检出 74 例,占 20.22%,居第三位;窦性心动 过缓检出 51 例,占 13.93%,居第四位。 ST-T 改变检出 209 例,检出率为 56.79%,均为无症状 性心肌缺血。结论 24 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对检出和评价患者的心律失常具有独特的作用,并 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对心律失常可以作出准确的定性和定量诊断,对患者的病情判断、评价 预后及治疗选择提供重要依据,从而有效控制和防止心肌梗死和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同时对 心肌缺血的检出率也很高,具有对心肌缺血定位的独特功能,能够全面准确地反映患者在不同 状态下的心肌供血情况,特别是对无痛性心肌缺血的诊断起着独特的作用。 【关键词】高原 24 小时动态心电图 心律失常 心肌缺血。 动态心电图是指连续记录 24 小时或更长时间的心电图。它具有自动检测、分析、多画面呈 显并显示打印状态的功能,能够非常准确地记录患者整个佩戴期间心脏电活动的全过程,能够 24 小时记录患者各类心律失常的发作,自觉症状与心律失常的关系,以及自主神经系统对自发 心律失常的影响,能够准确地反应患者在工作、休息、三餐、散步、服药或情绪激动前后心电活 动的变化 。现在已经成为临床广泛应用于心血管疾病诊断的方法之一。为了解高原环境对高原 地区患者心电图改变的影响,我们统计分析了 368 例西藏高原地区患者 24 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 结果,现将本组资料分析如下: 1、资料分析 1.1、病例资料 选择于 2010 年 1 月至 2013 年 3 月从西藏高原来到我院内科住院和门诊治疗及健康体检的 世居和移居西藏的患者,以及曾经在西藏工作退休后定居在成都的世居和移居西藏患者 368 例 进行了 24 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其中男性 214 例(占 58.15%) ,女性 154 例(占 41.85%) ;汉 族 133 例(占 36.14%) ,藏族 235 例(占 63.86%) ;各种心血管疾病患者 221 例,占 60.05%, 其中高血压患者 183 例(占 49.73%) ,冠心病患者 24 例(占 6.52%) ,多血症患者 11 例(占 1.66%) ,其它心血管病患者 3 例(占 0.45%) ;健康体检者 147 例(占 39.95%) 。年龄在 16-91 岁,平均年龄 55.130.72 岁。 1.2、检测方法 检查采用美国产 Model BI9000 型动态心电图记录仪,肢体导联与加压肢体导联均固定于体 表相应的部位,胸导联与常规心电图位置相同,让患者佩戴 24 小时并详细记录 24 小时活动情 况及不适症状及出现的时间,缓解方式和持续时间。 1.3、诊断标准 24 小时动态心电图诊断标准以 1995 年版现代动态心电图诊断学作为诊断标准。 1.4、统计学处理:各种心律失常和 ST-T 改变的检出率以百分数计算。 2、结果 本组资料 368 例 24 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结果统计分析显示,24 小时最大心率在 202 次/分, 常发生在白天活动、情绪激动等情况时;24 小时最小心率在 31 次/分,多发生在深夜安静休息 时;本组资料共检出各种心律失常 366 例,占 99.5%,高于国内资料报道的 87.8%。其中检出 房性早搏 306 例,居第一位,占 83.61%;其次是室性早搏,共检出 193 例,占 52.73%;房性心 动过速检出 74 例,占 20.22%,居第三位;窦性心动过缓检出 51 例,占 13.93%,居第四位, ;一 度房室传导阻滞 26 例,占 7.10%,窦性停搏 12 例,占 3.28%,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 6 例,占 1.64%,心房纤颤 5 例,占 1.37%,二度一型房室传导阻滞 4 例,占 1.09%,室性心动过速 4 例, 占 1.09%,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和交结性逸搏各 3 例,占 0.82%,二度二型房室传导阻滞、完 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和窦性心动过速各 2 例,各占 0.55%,窦房阻滞、预激综合征、交结性早搏 和心室颤动各 1 例,各占 0.27%。ST-T 改变检出 209 例,检出率为 56.79%,均为无症状性心肌 缺血。 3、讨论 动态心电图监测能够有效地反映出患者的心电图变化,监测过程安全无创,并能准确计算 出各种心律失常的频度,为临床医生评估患者的病情预后,从而提供治疗措施,预防猝死和改善 病情具有重要临床意义。24 小时动态心电图在一天之内可以获取约 10 万个心动周期的心电活动 信息,提高了患者临床心电图资料的全面性,从而提高了心律失常,心肌缺血等心脏疾病的检出 率特别是对短暂性、阵发性心律失常,一过性心肌缺血,无痛性心肌缺血的捕捉有其独特之处 。 本资料研究表明房性早搏的检出率占各种心律失常的首位,检出率 83.61%,其原因可能与 本资料患者大部分为各种心血管疾病患者,由于基础心血管病变的影响,使患者心房肌纤维 电生理发生改变。世居和移居西藏高原由于长期受缺氧环境的影响,使心肌细胞电生理发生 改变,异位起搏点兴奋性增高,局部传导功能障碍和儿茶酚胺分泌过多,心肌耗氧量增加;另 外,在高原缺氧环境下,由于呼吸加深加快,使肺泡壁扩张及体静脉回流血量增加对右心房的 扩张作用等兴奋交感神经,同时由于机体内动脉氧饱和度下降,可以刺激颈动脉化学感受器, 反射性引起心房肌的兴奋,导致房性早搏的发生。本资料中老年患者占据很大比例,随着年 龄的增大,存在心肌病变基础,与遂渐表现出心肌仟维化、退行性病变,心房压力和容量增大, 心肌电位不稳定,房性异位起搏点自律性增高有关 4、5 。因此,房性早搏成了比较常见的心 律失常类型。室性早搏可以发生于各种年龄的心血管疾病患者,随着年龄的增长开始向各类心 脏病集中,在功能方面室性早搏可能是无害的,在病理方面,室性早搏可以导致血流动力学的 改变,严重时甚至造成心力衰竭和猝死。偶发的单元性早搏可能无临床意义,频发的多源性室 性早搏可以导致心搏出量显著下降而出现心悸,头晕、胸闷等症状。特别是恶性心律失常,是 发生心源性猝死的独立危险因子。一些高危室性早搏可发生于冠心病、心力衰竭、高血压病、 心瓣膜病变、高原性心脏病、心肌病和先天性心脏病等等,对这类患者进行 24 小时动态心电 图监测,可对患者的病情和预后进行有价值的预测。 24小时动态心电图具有对心肌缺血的独特功能,能够全面准确地反应患者在不同情况下心肌 缺血情况,特别对无痛性心肌缺血的诊断有着独特的作用。心肌缺血极易发展为心肌梗死或心源 性猝死。动态心电图是临床最常用的一种检测方法,对于无症状心肌缺血诊断率高,并且使用方 便。动态心电图用于无症状心肌缺血的诊断标准:对应导联ST段下斜型或水平型下降幅度不小 于01mV(J点后80ms)或原有ST段压低者再次出现压低且幅度不小于01mv持续时间大于 30s下移ST可恢复正常水平;持续时间不小于lmin;两次发作的间隔时间不小于 lrain6 。在监测过程中主要观察心肌缺血性ST段的压低频率;ST段压低是否合并临床胸痛等 临床症状;心肌缺血性ST段压低的昼夜发作规律。本资料共检测出209例ST-T改变的患者,检出 率为56.79%,均为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有的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在心动过速时发生,也有在心动过 缓时发生,大部分发作是在患者清醒时或轻微活动后发生。原因是由于心率加快或冠状动脉舒缩 的改变,以及活动后儿茶酚胺激素分泌增加,血小板凝聚作用,心肌耗氧量增加所致。心动过缓 时的发生,是由于迷走神经张力增高,心动过缓,心输出量下降,交感神经兴奋性降低,周围血 管扩张,回心血流量减少,血流缓慢,冠状动脉供血不足所致 7 。动态心电图除了监测心电活 动的节律变化外,也可以检测短暂的ST改变,弥补了常规心电图只能记录静息状态下的心电活动 而难以发现短暂的、突发的心肌缺血的不足,提高了心肌缺血特别是提高了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 检出率。所以,动态心电图监测是临床上诊断心肌缺血的重要方法之一。 总之,24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对检出和评价患者的心律失常具有独特的作用,并具有重要的 临床意义。对心律失常可以作出准确的定性和定量诊断,对患者的病情判断、评价预后及治疗选 择上,可提供重要依据,从而有效控制和防止心肌梗死和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同时对心肌缺血 的检出率也很高,它常规导联心电图相一致,具有对心肌缺血定位的独特功能,能够全面准确地 反映患者在不同状态下的心肌供血情况,特别是对无痛性心肌缺血的诊断起着独特的作用。目前 已经成为心血管病无创检测的重要手段广泛应用于临床。 参考文献 1郭继鸿,张萍。动态心电图学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3:1. 2史雪梅,黄晓翠,赵艳晶。动态心电图监测心律失常的临床分析。牡丹江医学院学报。 2010,30:3:47-48。 3刘小芳。动态心电图在心律失常患者监测中的应用。医技与临床。2011:15.841-842. 4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主编。实用高原医学。拉萨:西藏人民出版社,1983,第一版。 5史翠英,560例老年人动态心电图观察。现代医院。201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