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病学课件_第1页
流行病学课件_第2页
流行病学课件_第3页
流行病学课件_第4页
流行病学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传染病流行病学 Infectious disease epidemiology 程先进 蚌埠医学院预防医学系 Date 1 我们正处于一场传染性疾病全 球危机的边缘,没有一个国家 可以躲避这场危机 1996年世界卫生报告 Date 2 传染病在历史上曾猖獗流行,给人类生命和 健康造成严重危害,因此早期的流行病学是主要 研究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的规律,并且形成较系 统的理论。 近年来世界上又出现了一些新的传染病,如 军团病、莱姆病、爱滋病、非典等,尤其是爱滋 病的病死率极高,被称为 “20世纪的瘟疫 ”。 艾滋病晚期恶液质 ( 河南省某村艾滋病病人河南省某村艾滋病病人 2003 )* 3 概 述 一、基本概念 传染病 (infection disease): 由传染性病原 体 或其毒性产物所致的疾病。病原体通过感 染的人、动物或储存宿主直接或间接地发 生传播,感染易感者 。 传染病学: 研究病原体侵入人体后,所致 传染病在人体发生、发展、的原因与规律 , 以及不断研究正确的诊断方法和治疗措施 , 促使患者恢复健康,并控制传染病在人群 中的发生的一门临床学科。 Date 4 概 述 传染病流行病学: 研究人群中传染病的发 生、发展和传播规律,探索传染病的临床 识别标志,评价传染病流行的影响因素, 提出预防和控制传染病流行的措施和策略 的科学。 传染病流行病学的作用: 运用流行病学的 调查研究方法,分析传染病的流行特征, 提出病因假设,制定针对病原体、传播途 径和易感者的预防策略和措施,控制疾病 在人群中的流行。 Date 5 概 述 二、研究内容 1、研究人群中传染病的发生、发展和传播规律 2、探索传染病的临床识别标志 3、评价影响传染病流行的因素 4、提出预防和控制传染病流行的措施和策略 三、成就 1、消灭天花 2、消灭脊髓灰质炎指日可待 3、预防和控制其他常见传染病 Date 6 天花病人天花病人 Date 7 脊髓灰质炎病人脊髓灰质炎病人 Date 8 血吸虫病曾得到有效控制血吸虫病曾得到有效控制 Date 9 概 述 四、 有关传染病发现和发明 1546年 ,意大利医生 费拉卡斯托罗 提出 ,疾病可通过健康人直接与患者接触传 播,也可间接传播。 1677年 ,荷兰显微镜专家 虎克 在显微镜 下观测到细菌。 1786年 ,丹麦生物学家 奥托 .弗里德里 希 .米勒 最早著书描写细菌。 1798年 ,英国医生 琴纳 发现接种牛痘, 会对天花产生免疫力。 Date 10 概 述 1867年 ,消毒外科手术开始普及。 1910年 ,德国细菌学家 埃尔利希 发现一 种砷化合物能杀死梅毒螺旋体。 1921年 ,卡介苗问世。 1928年 ,第一种青霉素用于治疗。同年 ,百日咳疫苗诞生。 1932年 ,德国化学家吉 哈德 .多玛克 发 明硫元素化合物能杀死链球菌。 1935年 ,德国生物学家 马克 发现磺胺类 药物的抗菌作用。 Date 11 概 述 1939年 ,美国微生物学家 迪博 发现 抗菌素的抗菌作用。 1944年 ,美国人发明链霉素。 1955年 ,美国微生物学家 索尔克 制 成脊髓灰质炎疫苗。 Date 12 概 述 五、发病率和死亡率变迁 1、全球 人类早期 传染病是导致人类死亡的主要疾病 20世纪末 传染病死因构成比由 19世纪的 50%-60%下降至 10%以下 2、我国 20世纪 50年代初 急性传染病死亡位居死因 第二位 20世纪 70年代 已退出 前十位 死因Date 13 1347-1351年 鼠疫导致 2400万人死亡 Date 14 1998年鼠疫 世界分布 1987年鼠疫 世界分布 Date 15 概 述 六、 传染病流行趋势 (一) 老传染病卷土重来 结核病 鼠疫 白喉 霍乱 疟疾 Date 16 概 述 1、结核病 全球 约 1/3人口感染结核分枝杆菌 每年 200万 新发病例 我国 2000年活动性肺 TB患病率为 367/10万 菌阳患病率为 160/10万 痰涂片阳性患病率为 122/10万 现有活动性肺 TB451万 结核杆菌结核杆菌 Date 17 一九九三年一九九三年 WHO 宣布结核病全球爆发宣布结核病全球爆发Date 18 概 述 2、霍乱 全球 1961年至今报告病例 350万 以上 20世纪 90年代起出现了 O139 我国 疫情反弹 O139爆发 霍霍乱乱 弧弧 菌菌 Date 19 2002 莫 桑 比 克 霍 乱 流 行 1970 霍乱 在孟加拉造成恐慌 Date 20 概 述 3、疟疾 全球 至 1994年有 100个国家受威胁 WHO估计 病例数可能高达 3-5亿 每年死亡 150-300万 我国 2003年 1-6月报告 9206例 病死率 0.27% 法定报告传染病中 报告数 第 九 位 病死率 第 十 位 疟原虫疟原虫 Date 21 概 述 (二)新传染病不断涌现 艾滋病 军团病 SARS 禽流感 ? O157 Date 22 概 述 1、艾滋病 Date 23 概 述 全球 4,000万 AIDS/ HIV 2,180万 人死亡 每年 新感染者 530万 300万 人死亡 我国 感染者约 万 病人约 万 HIV Date 24 2003年年 AIDS/HIV世界分布世界分布 Date 25 儿童儿童 AIDS Date 26 概 述 2、疯牛病 人疯牛病起源于英国 可能与接触或摄入感染有牛海绵状脑病的 牛 肉有关 可能与疯牛病有关的 PRIONS蛋白 Date 27 疯牛病 Date 28 概 述 3、 SARS 全球 由 SARS冠状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系统传染 病 波及 32个 国家和地区 截止 2003年 7月 10日全球共诊断 8437例, 死亡 812例 我国 至 2003年 6月确诊 5327例 死亡 348例Date 29 SARS世界分布 Date 30 我国 SARS疫情统计 Date 31 我国一对新人预防 SARS Date 32 传染过程和流行过程 一、传染过程 (infection process): 传染过程是 指病原体进入宿主机体后,与机体相互作用、相互斗 争的过程。 (一 )、 病原体 能够引起宿主致病的各类微生物 细菌 破伤风 病毒 脊髓灰质炎 立克次体 恙虫热 支原体 非淋菌性尿道炎 衣原体 沙眼 螺旋体 梅毒 霉菌和寄生虫 脚气 血吸虫病 Date 33 破伤风杆菌 脊髓灰质炎病毒 恙 虫 热 立 克 次 体 解 脲 支 原 体 Date 34 苍 白 密 螺 旋 体 沙眼衣原体包涵体 真 菌 血 吸 虫 Date 35 传染过程和流行过程 1、特性 ( 1)、传染力: 引起易感宿主发生感染的能力 ( 2)、致病力: 侵入宿主后引起临床疾病的能力 ( 3)、毒 力: 感染机体后引起严重病变的能力 2、变异性 ( 1)、耐药性变异 结核杆菌 ( 2)、抗原性变异 甲型流感 ( 3)、毒力变异 狂犬病病毒 Date 36 传染过程和流行过程 (二)宿主 1、定义 自然条件下被传染性病原体寄生的人 或其它动物。 2、免疫力 针对某种病原微生物或其毒素产生的特 异性抵抗力,常伴有具特异性活性的抗体 或细胞的参与。 3、免疫反应 非特异性免疫反应、特异性免 疫反应 Date 37 传染过程和流行过程 (三)、感染过程结局 1、由于机体特异性和非特异性的免疫 应答作用,可以把病原体全部消灭或 排出体外。 2、由于机体的防疫功能不足或缺乏, 可以引起临床 症状轻重不一的传染病 病人,隐性感染 (inapparent infection)者或病原携带者。 Date 38 传染过程和流行过程 二、 感染谱: 当机体感染不同病原体后,经过感染过程 ,其感染者轻重程度会表现出很大差异。 1、隐性感染为主: 2、显性感染为主: 传染过程中大多数表现出不 同的临床症状和体征。 3、死亡为主: 大部分感染者以死亡为结局。 Date 39 感染谱 Date 40 感染谱的分类Date 41 冰山现象 HIV隐性感染 -冰山现象 Date 42 传染过程和流行过程 三、流行过程 (epidemic process) 传染病在人群中传播必须具备 传染 源 (source of infection)、 传播途径 (route of transmission)和易感人群 三个基本环节 。 Date 43 传染过程和流行过程 流行过程 (epidemic process)是指病原体从已受 感染者体内排出,经过一定的传播途径,侵入新的 易感者的机体而形成新的感染,并在外界环境的 影响下,不断发生、发展的过程。 因此传染病在人群中传播必须具备条件:传染 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自然因素、社会因素。 Date 44 流行过程的三个环节 Date 45 流行过程的三个环节 传染源传染源 病原体病原体生长繁殖生长繁殖 排出排出 易感者 传播途径传播途径 携带者 患者 获得免疫者 死亡死亡 一、传染病流行图 病人病人 动物动物 Date 46 野鼠 野鼠 蚤 蚤 家鼠 家鼠 蚤 蚤 腺 鼠疫 原发肺 鼠疫 继发肺 鼠疫 鼠疫 - 传播 Date 47 血吸虫感染 虫 卵 毛 蚴 钉 螺 尾蚴浮出水面 门脉系统成虫 胞蚴 Date 48 流行过程的三个环节 二、传染源 (source of infection) 传染源是指体内有病原体发育、繁殖 并能排出病原体的人和动物。包括传染病 病人、病原携带者和受感染的动物。 (一)、 病人 1、特征 ( 1)、病人体内存在大量病原体 ( 2)、病人的症状有利于病原体的排出 Date 49 流行过程的三个环节 2、分期 ( 1)、潜伏期 自病原体侵入机体到最早出现临床 症状的一段时间。 潜伏期长短主要受: 、病原体在机体内繁殖时间有关。 、也受病原体的数量、定位部位及 其到达定位器官的途径等因素影响。 Date 50 流行过程的三个环节 流行病学意义和应用。 、潜伏期的长短可影响疾病的流行特征 。 、根据潜伏期判断患者受染的时间,以 追索传染源和确定传播途径。 、根据潜伏期的长短,确定接触者的留 验、检疫或医学观察期限。 、根据潜伏期确定免疫接种时间。 、根据潜伏期评价某项预防措施效果。 Date 51 流行过程的三个环节 推测暴露时间 、 从中位数的病例的发病日期倒推一个平 均潜伏期,即为同源暴露的近似日期。 、 从第 1例发病日期倒推一最短潜伏期,再 从最后一个病例发病日期倒推一个最长潜 伏期,这两个时点之间即暴露时间。 、 从流行曲线的峰尖时间倒推该病平均潜 伏期即为暴露时间。 Date 52 在一次伤寒同源爆发中估计可能的暴露日期 Date 53 流行过程的三个环节 ( 2)、临床症状期 出现该病特异性症状和体症的时期 。 其传染性最强 、 病原体在此时期繁殖最多。 、 有些症状有利于病原体的排出。 、 排出病原体的途径比较多。 、 需护理,增加了接触机会。 Date 54 流行过程的三个环节 ( 3)、恢复期 临床症状消失,病人进入恢复期。 病人的作为传染源作用的大小主要取决于 、所排出的病原体量的多少。 、有赖于病人的行为特点。 Date 55 流行过程的三个环节 传染期 (communicable period): 传染病患 者 排出病原体的整个时期。 决定传染病病人隔离期限 传染期的长短影响疾病的流行特征 Date 56 流行过程的三个环节 (二)、病原携带者 (carrier)作为传染源 是指没有任何临床症状但能排出病原体的人 。 ( 1)潜伏期病原携带者 (incubatory carrier) 在潜伏期末期即可以排出病原体者 , 这 些人被称为潜伏期病原携带者。 Date 57 流行过程的三个环节 ( 2)恢复期病原携带者(病后病原携带者 convalescent carrier) 在临床症状消失后仍能在一段时间内排出病原 体,这些人称为恢复期病原携带者。 凡病原携带在 3个月以内,称为暂时性 3个月 称为慢性 ( 3)健康病原携带者 (healthy carrier) 整个传染过程均无明显症状但能排出病原体 的人称健康病原携带者。 Date 58 流行过程的三个环节 病原携带者作为传染源的意义大小与排处 病原体的数量、携带时间、携带者的职业、生 活环境、卫生习惯、以及所处环境的卫生水平 、 卫生防疫工作质量都有非常密切的关系。 最主 要取决于: 、携带者的职业 、个人卫生习惯 Date 59 流行过程的三个环节 ( 三)、动物作为传染源 在动物和人之间相互传播的动物病 (人类罹患以动物为传染源的)疾病, 称为人畜共患病。 炭疽病、鼻疽病、猪丹毒 、 布氏杆菌病、结核病、口蹄疫 狂犬病、疯牛病 、钩端螺旋体 病 Date 60 流行过程的三个环节 人畜共患病种类很多,按主要传染源可分 为 三类: 1、以动物为主的人畜共患病 2、以人为主人的畜共患病 3、人畜并重的人畜共患病 动物传染源种类 1、家畜 2、野生哺乳动物 3、鸟类Date 61 乌鸦 美洲狮 传播西尼罗热的动物 Date 62 老鼠老鼠 -鼠疫鼠疫 牛牛 -疯牛病疯牛病 Date 63 SARS的罪魁祸首 :果子狸 ! Date 64 果子狸在动物分类学上属于哺乳纲、食肉目、 灵猫科、果子狸属。主 要分布在热带地区,我国河 北、山西、陕西、江苏、浙江等地也有分布。目前 民间繁殖饲养的数量颇多,但野外族群的现状不明 。根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 ,果子 狸属于保护动物。 深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香港大学于 5月 23日 宣布从 6只果子狸标本中分离到 3株 SARS样病毒,并 对果子狸标本中分离的一株 SARS病毒进行了基因全 序测定,显示该病毒与人类 SARS病毒有 99% 以上的 同源性。该结论一经宣布,立即引起强烈反响,果 子狸顿时成为众矢之的。但与此同时,质疑 “果子狸 就是 SARS元凶 ”的声音也一直没有停息, 世界卫生 组织、中国科学院以及越南卫生部门也并不赞成这 一结论。 Date 65 流行过程的三个环节 三、传播途径 (一)、概念 1、传播机制( mechanism of transmission) 病原体更换宿主的过程,分三个阶段。 ( 1)、病原体自宿主体内排出 ( 2)、病原体停留在外界环境中 ( 3)、病原体侵入新的易感宿主体内 2、传播媒介 病原体从一个传染源经过外界环境而到达 另 一易感个体是借助于外界环境中一定的 物体 而 实现传播病原体的,这些物体称传播媒介。 Date 66 流行过程的三个环节 3、传播途径 (route of transmission) 病原体更换宿主在外界环境下经历的 途径。 Date 67 流行过程的三个环节 (二)、种类 水平传播 (horizontal transmission) : 传染病 在 人群中群体与群体之间,或个人与个人之间的传播 。 Date 68 流行过程的三个环节 1、经空气传播 (airborne infection) ()、 方式 、经飞沫传播 (droplet infection) 流感病毒 Date 69 结核杆菌 炭疽杆菌芽孢 、经飞沫核传播 (droplet nuclei infection) 、经尘埃传播 (dust infection) Date 70 流行过程的三个环节 ()、流行病学特征 、传播广泛,传播途径易实现, 可发生爆发流行 、 未免疫预防人群周期性升高 、冬春季发病率高 、儿童多见 、发病与居住条件及人口密度有 关 Date 71 流行过程的三个环节 、经水传播 (water-borne infection) ()、 方式 、饮用粪便污染的水 沙门氏菌污染饮用水 Date 72 人们接触血吸虫疫水 、接触疫水 流行过程的三个环节 Date 73 流行过程的三个环节 ()、流行病学特征 饮水 、病人分布与供水范围一致,有饮同一水源 史 、 除哺乳婴儿外, 无年龄、性别、职业差异 、若水源经常被污染, 可表现为慢性流行经 过;如一次性严重污染,可出现爆发流行 、 水源停用或净化后,爆发或流行可平息 Date 74 流行过程的三个环节 疫水 、 有接触疫水的历史 、 地区、季节与职业上的差别 、 多见于与疫水接触的人群 、若大量人群在流行区与疫水接触后可呈 爆 发或流行 、对疫水采取措施或加强个人防护后可控 制 病例的发生 3、 经食物传播 (food-borne infection) ()、 方式 、食物本身含有病原体 、食物在不同条件下被污染Date 75 流行过程的三个环节 ()、流行病学特征 、发病者吃过污染的食物,不吃者不发病。 、易形成爆发,累及人数与吃污染食物的人 数 有关。 、停止供应污染食物后,爆发即可以平息。 、 潜伏期较短 以上三种传播途径的共同的流行病学特征 是 爆发流行。 、接触传播 (contact infection) () 方式 、直接接触传播 (direct contact infection) 、 间接接触传播 (indirect contact infection) Date 76 流行过程的三个环节 ()、间接接触传播的流行病学特征 、病例多呈散发 、无明显的季节性 、常多见于个人卫生习惯不良,卫生条件不 佳 者。 、经媒介节肢动物传播 (arthropod-borne infection) ()、 方式 、经节肢动物的机械携带而传播 、经吸血节肢动物传播 Date 77 流行过程的三个环节 外潜伏期 (extrinsic incubation period): 节 肢动物 自吸入病原体至能够感染易感者, 需 经过一段时间,称外潜伏期 ()、流行病学特征 、具有地区性和季节性升高。 、具有明显的职业特点。 、发病年龄有差异,老疫区多集中于儿童。 、无人直接传染人的现象。 Date 78 蚊子传播西尼罗热 Date 79 流行过程的三个环节 经土壤传播 (soil-borne infection) 被污染的途径 : ( 1)、传染源的排泄物或分泌物污染 ( 2)、埋葬因传染病死亡的人、畜尸体 条件 ( 1)、病原体存活力 ( 2)、土壤污染程度 ( 3)、人的接触机会和卫生习惯 Date 80 流行过程的三个环节 医源性传播 (iatrogenic infection )医 疗、预防工作中,由于未严格地执行规 章制度和操作规程而造成的传播。 器械、针头、采血器等 被污染或消毒不严引起 输血、生物制品或 药物受污染引起 Date 81 流行过程的三个环节 垂直传播 (vertical transmission): 在产前 期, 从母亲到其后代之间的传播。 包括: ( 1)、经胎盘传播 ( 2)、上行性传播 ( 3)、分娩引起的传播 Date 82 HIV母婴传播率 全球 15%-25% 我国高流行区 30% Date 83 流行过程的三个环节 9、多途径传播 许多传染病可通过一种以上途径 传播,以哪一种途径传播取决于环 境和病原体的流行病学特征。 如土拉菌病传播 ( 1)、虱子或鹿蝇 ( 2)、兔子和其他动物 ( 3)、吸入含病原体的气溶胶 Date 84 流行过程的三个环节 四、人群易感性 (herd susceptibility) 人群作为一个整体对传染病的易感程度 , 称人群易感性。一般情况下,以人群非免疫 人 口占全部人口百分比表示。 1、影响人群易感性升高的因素 、新生儿的增加 、易感人口的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