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王府老北京四合院菊儿胡同_第1页
恭王府老北京四合院菊儿胡同_第2页
恭王府老北京四合院菊儿胡同_第3页
恭王府老北京四合院菊儿胡同_第4页
恭王府老北京四合院菊儿胡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恭王府“一座恭王府,半部清朝史 ” 恭王府的历史地位王府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连接宫廷文化和平民文化的桥梁,位于北京西城区前海西街的恭王府、是中国现存王府中保存最完整的清代王府,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代表着中国的王府文化。恭王府概况恭王府作为清朝亲王的府邸,其建筑布局规整、工艺精良、楼阁交错,充分体现了皇室辉煌富贵的风范和民间清致素雅的风韵。恭王府由府邸和花园两部分组成,南北长约 330米,东西宽 180余米, 占地面积约 61120平方米,其中府邸占地 32260平方米,花园占地28860平方米。 恭王府的更迭 乾隆四十一年,即 1776年和珅开始在这东依前海,背靠后海的位置修建他的豪华宅第,时称 “ 和第 ” 。 嘉庆四年,嘉庆褫夺了和珅军机大臣、九门提督两职,抄了其家,而宅子本身,则如愿归 “ 爱豪宅不爱江山 ” 的胞弟庆僖亲王永璘所有。 咸丰元年,即 1851年,清末重要政治人物恭亲王奕成为这所宅子的第三代主人,改名恭王府,恭王府之名由此沿用至今 民国初年,这座王府被恭亲王的孙子溥伟以 40万块大洋卖给教会,后由辅仁大学用 108根金条赎回,并用作女生学堂。新中国成立以后,王府曾被公安部宿舍、风机厂、音乐学院等多家单位使用过。 恭王府的 “风水 ” 史书曰: “月牙河绕宅如龙蟠,西山远望如虎踞 ” 北京据说有两条龙脉,一是土龙,即故宫的龙脉;二是水龙,指后海和北海一线,而恭王府正好在后海和北海之间的连接线上,即龙脉上,因此风水非常的好。古人以水为财,在恭王府内 “处处见水 ”,最大的湖心亭的水,是从玉泉湖引进来的,而且只内入不外流,因此更符合风水学敛财的说法 。 恭王府格局 恭王府是我国保存最为完整的王府建筑群,分为府邸和花园两部分 王府占地约 3.1万平方米,分为中、东、西、三路建筑,由严格的 由南自北 轴线贯穿着的、多进四合院落组成。府邸不仅宽大,而且建筑也是最高规制。明显的标志是门脸和房屋数量。亲王府有门脸五间,正殿七间,后殿五间,后寝七间,左右有配殿。低于亲王等级的王公府邸决不能多于这些数字。房屋的形式、屋瓦的颜色也是不能逾制的。恭王府的中、东、西三路各有三个院落,其中每一路的后两个院子是人们要游览的主要区域。 恭王府内部构造中路:最主要的建筑是银安殿和嘉乐堂,殿堂屋顶采用绿琉璃瓦 东路:前院正房名为多福轩,东路的后进院落正房名为 “乐道堂 ”,是当年恭亲王奕欣的起居处。西路:四合院落较为小巧精致,主体建筑为葆光室和锡晋斋。精品之作当属高大气派的锡晋斋,大厅内有雕饰精美的楠木隔段,为和珅仿紫禁城宁寿宫式样 府邸最深处横有一座两层的后罩楼,东西长达 156米,后墙共开 88扇窗户,内有 108间房,俗称 “ 99间半 ” ,取道教 “ 届满即盈 ” 之意。 恭王府主要建筑银安殿 俗呼银銮殿,恭王府最主要的建筑。作为王府的正殿,只有逢重大事件、重要节日时方打开,起到礼仪的作用。民国初年,由于不慎失火,大殿连同东西配殿一并焚毁,现银安殿院落为复建。 嘉乐堂 和珅时期之建筑。目前仍悬挂 “ 嘉乐堂 ” 匾额一方。该匾疑是乾隆帝赐给和珅的,但匾额无署款,无钤记,故无由证实,但和珅留有 嘉乐堂诗集 ,说明是和珅之室名。在恭亲王时期,嘉乐堂主要作为王府的祭祀场所,内供有祖先、诸诸神等的牌位,以萨满教仪式为主 恭王府主要建筑花园名为 “朗润园或萃锦园 ”,俗称恭王府花园,园内布局、设计具有较高的艺术水平。造园模仿皇宫内的宁寿宫。全园以 “山 ”字型假山拱抱,东、南、西面均堆土累石为山,中路又以房山石堆砌洞壑,手法颇高。山顶平台,成为全园最高点。居高临下,可观全园景色。 恭王府的福字文化 清代皇帝,在每年春节都要亲笔御书大 福 字 , 赏赐给有功的王公大臣,以表示天子对臣下的恩宠。恭王府中 ” 福 ” 字碑藏在花园的假山内,这座假山是用糯米浆砌筑成的,非常坚固,山上置两口缸,缸底有管子通到假山上,通过往缸中灌水的办法来增加院中的湿度。假山下有一幽静的 “ 洞天 ” ,称秘云洞,洞的正中有一康熙皇帝为其祖母孝庄皇后祝寿写的 “ 福 ” 字碑,刻有 “ 康熙御笔 ” 之宝印。碑高 1米左右,长 80厘米左右,贯穿整座假山。福字碑寓意福照全园,因为康熙留存人世的题字极少,所以福字碑倍显珍贵。据说当年嘉庆查抄和珅府时,想把这个福字移到皇宫,但是由于和珅设计巧妙,动福就动龙脉,这是皇帝最忌讳的,大怒之下,下令将假山封死,从此,康熙墨宝福字在所有的史书中消失了。直到建国初,周总理在一次接见外宾之后在花园无意中发现假山上面石头的形状象龙头,按说龙头下必有国宝,于是马上打电话给郭老(郭沫若),打开被封的洞门,发现了福字碑,经过文物部门的考证,确认其为康熙当年写给孝庄太后的福字,而盖在福字中央刻着 “ 康熙御笔之宝 ” 的大印已成为当今世上所留的唯一一个完整的康熙大印印章。 恭王府建筑特点一、 规格最高,可与宫殿建筑比美: 恭王府几座主要厅堂的内檐装修不仅是多宝格、隔断,还可举出仙楼、神殿带毗卢帽的祭灶等装修也与宫廷中别无二制。并有室内假山水池,装修成室内小园林,更是别出心裁。 二、 数量较多,形式多样: 从样式雷图中可以看到当年有内檐装修的建筑多达二十余处,而且具有多种类型,如太师壁、宝座床、碧纱橱、祭灶、万字炕、几腿罩、落地罩、炕罩、真假门、仙楼、书阁、多宝格、顺山炕、前、后檐炕等。 三、 界划灵活,空间丰富: 恭王府内各厅堂的空间根据使用功能划分,格局多样,其主要厅堂既有肃穆、庄严的开敞式大空间,又有私密性的小空间,既有对称式的,也有非对称式的,还有可以灵活组合的。有的适合接待高级宾客,有的用于萨满教的祭祀活动,有的适合起居生活,有的作为寝息,不同的空间需求各得其所。 四、 做工精细,技巧高超: 从恭王府的装修遗留物件中可知皆使用硬木,用材异常讲究,加工的木料可以作出细小的截面,雕刻花纹起伏精确,而且使用圆形或曲线拼出各种华格,只有在精细的加工之基础上才能完成,施工难度之大,令人叹为观止。 遗憾的是恭王府的原有内檐装修,绝大部分已经无存,今天通过研究王府文化,要进一步将其发掘出来,结合今后的王府博物馆展示要求,再现当年辉煌。 游览路线恭王府最好春秋时节游玩,满园翠绿茵茵,长亭若隐若现。 【 景点门票 】 70元 (包括门票,专业讲解员,参观开放的景点及展厅,观看王府大戏楼,并在戏楼内欣赏北京传统节目演出、品尝王府盖碗茶和小吃)。如果只是参观恭王府,只需要 40元。学生: 20元 /人。) 【 开放时间 】 8:3017:00 游览线路一 :大门入园 后罩楼 龙王庙 西洋门 独乐峰 蝠池 安善堂 流杯亭 垂花门 明道斋(展室) 大戏楼 绿天小隐 福字碑 澄怀撷秀 秋水山房 榆关 出园 游览线路二 :大门入园 后罩楼 西洋门 独乐峰 安善堂 流杯亭 垂花门 竹子院 明道斋(展室) 牡丹院 大戏楼 蝠厅(茶艺) 邀月台 滴翠岩 秘云洞(福字碑) 澄怀撷秀 湖心亭 妙香亭 榆关 龙王庙 出园 游览线路三 :大门入园 后罩楼 西洋门 独乐峰 蝠池 安善堂 福字碑 绿天小隐 蝠厅(茶艺) 大戏楼 荷花院 竹子院 明道斋(展室) 垂花门 艺蔬圃 流杯亭 妙香亭 榆关 渡鹊桥 澄怀撷秀 湖心亭 出园 老北京四合院“天棚鱼缸石榴树,先生肥狗胖丫头 ”老北京四合院的起源自元代正式建都北京,大规模规划建设都城时起,四合院就与北京的宫殿、衙署、街区、坊巷和胡同同时出现了。据元末熊梦祥所著 析津志 载: “ 大街制,自南以至于北谓之经,自东至西谓之纬。大街二十四步阔,三百八十四火巷,二十九街通。 ” 这里所谓 “ 街通 ” 即我们今日所称胡同,胡同与胡同之间是供臣民建造住宅的地皮。 当时,元世祖忽必烈 “ 诏旧城居民之过京城老,以赀高(有钱人)及居职(在朝廷供职)者为先,乃定制以地八亩为一分 ” ,分给迁京之官贾营建住宅,北京传统四合院住宅大规模形成即由此开始 。老北京四合院的组成正房( 北,长辈 )厢房( 长东次西 )耳房倒座( 南 , 客、仆 )后罩房( 女儿 )廊( 连接各房 )垂花门( 分隔里外院 ,卷棚做法 “勾连搭 ” )大门老北京四合院的规模 小四合院:一般为北房 3间,普通居民住所 中四合院:一般为北房 5间, 3正 2耳,普通 居民住所 大四合院: “ 大宅门 ” ,多个四合院向纵深相连而成,府邸或官衙用房老北京四合院特点 首先,北京四合院的中心庭院从平面上看基本为一个正方形 其次,北京四合院的东、西、南、北四个方向的房方向的房屋各自独立 : 连接这些房屋的只是转角处的游廊老北京四合院属砖木结构建筑。木制部分:房架(柱、梁、 檩、椽等)门窗隔扇砖部分: 墙 用磨砖、碎砖垒墙屋瓦部分:大多用青板瓦,正反互扣,檐前装滴水,或者不铺瓦,全用青灰抹顶,称 “ 灰棚 ” 。装饰: 垂花门是最华丽的装饰门北京四合院讲究绿化,院内种树种花,确是花木扶疏,幽雅宜人。老北京爱种的花有丁香、海棠、榆叶梅、山桃花等等,树多是枣树、槐树。花草除栽种外,还可盆栽、水养。盆栽花木最常见的是石榴树、夹竹桃、金桂、银桂、杜鹃、栀子等等,种石榴取石榴 “ 多子 ” 之兆。至于阶前花圃中的草茉莉、凤仙花、牵牛花、扁豆花,更是四合院的家常美景了。清代有句俗语形容四合院内的生活: “ 天棚、鱼缸、石榴树、先生、肥狗、胖丫头 ” ,可以说是四合院生活比较典型的写照 。 老北京四合院实例清代经典府宅四合院:孚王府、恭王府、崇礼宅、张之洞宅、纪昀宅等 近现代文化名人故居的四合院:鲁迅故居、老舍故居、齐白石故居、梅兰芳故居等 菊儿胡同探昨日繁华,访旧城遗话何谓胡同胡同,也叫 “ 里弄 ” 、 “ 巷 ” ,是指城镇或乡村里主要街道之间的、比较小的街道,一直通向居民区的内部。它是沟通当地交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根据道路通达情况,胡同分为死胡同和活胡同。前者只有一个开口,末端深入居民区,并且在其内部中断;而后者则沟通两条或者更多的主干街道。胡同,是北京的一大特色。 菊儿胡同易名始末菊儿胡同,明称局儿胡同。清乾隆时称桔儿胡同。桔,两音。一读 “ 洁 ” ;一读 “ 橘 ” 。桔是橘的俗写。清末又谐音作菊儿胡同。菊儿胡同,1965年改称交道口南大街, “ 文革 ” 中一度称大跃进路八条。后恢复今名。菊儿胡同地理位置菊儿胡同位于北京东城区西北部,东起交道口南大街,西至南锣鼓巷,南邻后圆恩寺胡同,北与寿比胡同相通,属交道口街道办事处管辖。全长438米,宽 6米,沥青路面。现胡同北侧大部分已拆建成楼房四合院。 菊儿胡同更迭 菊儿胡同三号,五号,七号是清光绪 大臣荣禄的宅邸。三号是祠堂,五号是住宅,七号是花园。荣禄后迁至东厂胡同。七号做过阿富汗大使馆。四十一号原为寺庙。据传,寺里的开山和尚是皇帝的替僧。 菊儿胡同新建的房子因为建筑的特色曾经获奖 , 几年来渐渐聚集了一大批喜欢北京或者初到北京的外国人。 上世纪 80年代,这条普通的胡同被列为北京危旧房改造项目 ,北京选择了吴良镛。菊儿胡同,至此有了重生的可能,并成为北京旧城改造的标志。 200多户居民居住在这条 438米的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