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毕业设计(论文)设计(论文)题目关于健全我国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思考姓 名: 武阳学 号: 200900620750学 院: 商学院专 业: 金融学年 级 2009 级指导教师: 吴佩林- 1 -目 录中英文摘要及关键词 .- 1 -一、健全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迫切性 .- 2 -(一)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快,传统养老保障功能弱化 .- 2 -(二)新农保实施过程中遇到障碍 .- 2 -(三)农村养老问题亟待解决 .- 3 -二、我国农村养老保险发展现状 .- 3 -(一)农村养老保险发展现状 .- 3 -(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试点工作 .- 4 -三、新农保与传统养老模式的比较 .- 4 -(一)传统养老保障模式分析 .- 4 -(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特征 .- 5 -(三)新农保与传统农村养老模式的比较分析 .- 5 -四、新农保在实施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 .- 6 -(一)新农保在各地方的实践 .- 6 -(二)新农保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 7 -五、健全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对策分析 .- 8 -参考文献 .- 10 -谢 辞 .- 11 - 1 -摘 要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是国家保障全体农民老年基本生活的制度,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和经济发展,老年人口逐渐增加,农村中外出打工人员增多、家庭结构核心化使家庭养老功能逐渐弱化,农村养老问题成为影响我国现代化进程的重大问题。本文通过对新农保制度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健全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关 键 词人口老龄化;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健全;对策AbstractRural social endowment insurance system is the system to ensure the farmers senior life in China. With the increase of aging population in China, the aging of the population will become more and more serious. The causes such as family structure change and the rural migrant workers increasing lead the traditional family endowment function to gradually weakness. The problem of raising the rural old-ages has become a major problem which is affecting the process of our modernization. This article will make some suggestions about the rural endowment insurance system through analyzing the problems in the process when it was carried out.Key wordsPopulation aging; The new rural endowment insurance system; - 2 -Perfect; Countermeasures- 3 -关于健全我国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思考我国自 1980 年以来, 60 周岁以上的老年人每年以 3%的速度增长。根据我国 2010 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统计数据显示,60 周岁及以上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 13.26%,比 2000 年人口普查上升 2.93 个百分点,其中 65 周岁及以上人口占8.87%,比 2000 年上升 1.91 个百分点。其中仅有四成老年人口分布在城市,其余都在农村,农村老年人口明显高于城镇。我国人口老龄化这一问题面临严酷考验,并且随着经济不断发展和农村人口转化为城镇人口越来越快,大量农村有着较强劳动能力的人口流向城市,导致农村老年人口占比增加的趋势更加明显,农村人口更加趋向于老龄化。农村老年人口的增加,使农村养老问题难以解决,我们需要认识到在农村的老年人赡养问题解决的迫切性。而且农村中外出寻找工作机会的人员增多、家庭结构变化等导致传统的农村养老保障功能弱化。2009 年 9 月,国务院就农村养老问题颁布了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进行改革,并以此确立了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基本框架。然而其在实施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遇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本文主要就是针对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与传统养老保障模式所具有的特殊之处与区别以及在实施过程中遇到各种问题进行探究分析,对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提出有用的改进方向,使这项真正对老百姓有利的政策得到推广。一、健全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迫切性我国自实行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以来,平均生育水平逐渐降低,老年人增长率大于新生儿出生率,人口趋向于老龄化,老年人养老问题凸显出来。我国经济发展,大量农村开始城镇化,使农村老年人口高于城镇,农村养老问题亟待解决,健全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具有迫切性,其主要表现在:(一)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快,传统养老保障功能弱化1. 通过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可以看出人口老龄化趋势进程加快,农村更是高于城镇,农村养老问题显得尤为突出。根据 2000 年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发布的报告,农村老年人口为 8550 多万人,占全国老年人口总数的 65.8%,老龄化程度农村比城镇高 1.24 个百分点。到 2011 年,我国 65 周岁以上的有 12280 多万人,占总人口的 9.1%,比上年增长 0.2 个百分点。由此可知,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将会越来越严重,农村老年人口抚养比仅为 12.3%,农村养老问题极为突出。2. 我国传统养老保障模式在现阶段实施过程中不同程度地碰到了障碍,传统养老保障功能不能适应社会发展。传统养老保障方式主要有家庭养老、土地养老、社区养老,其中由于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流入城市、家庭规模逐渐缩小、传统养老观念受到冲击等原因导致家庭养老功能弱化;人多地少、土地经营风险大等导致土地养老保障功能被削弱;社区养老主要包括农村低保和“五保户”供养,但由于其供养经费要依靠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且难以落实使得其仅在少数农村地区存在。- 4 -(二)新农保实施过程中遇到障碍1. 我国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从 1986 年开始探索,直到 1991 年开始进行试点工作,并逐步推行。到 2006 年底,全国已有 31 个省、市、自治区的1900 多个县不同程度的开展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但仅有 5000 多万农民参保,仅占农村人口的 10.3%。由此可见,我国多年来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进行的实践和改革仍旧没有达到真正意义上的惠农。2. 我国从 2009 年 9 月对农村养老保险制度进行改革,并进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试点工作,在养老基金的筹资、管理和发放等方面进行了调整。这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新农保参保人数较少和养老基金保值增值的问题,但是在新农保的推行过程中仍然存在一系列如农民参保意识不强、筹资渠道狭窄、基金保值增值难等问题。(三)农村养老问题亟待解决1. 从农业经济到二元经济,再到现代经济是每个国家进行现代化的必经阶段。而我国由于传统原因,在农业经济向二元经济转变的过程中,出现了城乡二元结构过于严重、贫富差距过大的问题,这种现状是由我国正在进行的社会经济改革所造成的,健全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在一定程度上,既是应对农村老龄化高峰的需要又是解决贫富差距过大、加强公平的重要举措。2. “三农”问题已成为影响我国经济发展和现代化进程的重大问题。解决农村养老问题正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之一,这不仅对于党和政府实现公平分配和增大农民利益的目标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合理调整我国利益关系格局具有促进作用。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推进和我国经济的发展,这一问题的解决变得更加重要和迫切,健全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势在必行。二、我国农村养老保险发展现状农村养老问题是我国“三农”问题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已成为影响我国现代化进程的重大问题。而传统家庭养老功能的弱化,以及土地养老保障功能的削弱和社区养老的地区化,使农村老年人安享晚年难以实现,对于如何保障农村老人基本生活需求成为解决该问题的关键。为解决农村养老问题,我国对农村养老保险制度进行了不断的实践和改革,并取得了初步的成果。(一)农村养老保险发展现状1. 绝大多数农村老人对社会养老保险不信任,主要依靠子女对其进行赡养。而我国自古以来“养儿防老”的传统观念也使家庭养老成为农村的主要养老方式,即使在经济水平较高的地区,也普遍依靠家庭养老。而农业自给自足的特性使农村生活消费水平低于城镇,这种长期的低消费和传统的勤俭生活使得农民对养老保险的需求较低。但由于农村青壮年人口减少、家庭结构核心化使家庭养老趋于高龄期赡养,给农村家庭带来了巨大的经济负担。2. 农民对于社会养老保险在认识上存在误区。由于已经习惯于依赖传统的土地保障方式,大部分农民认为依靠土地和家庭保障足以满足自己老年的基本生活,没有必要再购买养老保险。土地收入其实在农民的收入中所占比例非常小,而且由于我国社会主义的特性,农民不可能像国外一样把土地卖掉进行养老,所以在现阶段只依靠土地和家庭对养老进行保障已经行不通了。- 5 -3. 农村养老保险体系没有形成。我国近六成以上的老年人口分布在农村,老有所养是每一个农民的深切期望,这也是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主要目标。但单纯的依靠土地和家庭来养老不仅给农民家庭带来很大的经济负担,也不利于农村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得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得以推行,但是并未形成养老保险体系。4. 养老基金在筹集与管理方面存在问题。随着农村向城镇转变,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等诸多因素,虽然农民有足够的资金支付一定的保险费,但是有些农民不能接受较高的保险费。另外,农民缴纳的保险基金,由于缺乏相应人才而导致管理不善,引起了养老保险养不了老,保不了险的情况。而且有些乡村干部利用职权为自己或其亲人谋私利,使得国家保障农民权益的政策成为这些人谋私的工具,严重影响了养老保险的正常运行和群众参保积极性。(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试点工作统计数据显示,自我国开始实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到 2008 年,已有28 个省、市、自治区的 1600 多个县(区) 开展了农村养老保险试点工作,共有6000 多万农村居民参加了养老保险,积累基金 60 多亿元。自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进行改革之后,各地区按照指导意见开始建立新农保体系。截止到 2011 年,经国务院批准开展新农保试点地区包括 31 个省、市、自治区,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共有 32643.5 万人,其中达到领取待遇年龄的参保人数有 8291.8 万人,积累基金 1069.7 亿元。新农保虽然得到很大程度上的推行,参保人数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但是所建立的养老保险体系并不完善,并不能对全国农村实行全覆盖。而且其在运行过程中发现了很多问题,新农保的参保率已经进入一个瓶颈,继续推行也不能使参保人数得到更大程度的增加,所以健全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迫切程度日益体现出来。三、新农保与传统养老模式的比较传统养老保障模式与新农保在实施过程和遵循的原则上具有根本性的不同,传统养老保障是建立在道德底线上的一种养老方式,是人们道德上的体现。而农村养老保险模式是一种建立在国家政策上的养老保险制度。在现今的社会经济发展阶段下,传统养老保障模式已不能合理解决农村养老问题,新农保的健全适应了社会的发展和需求。(一)传统养老保障模式分析农村传统的养老方式主要包括家庭养老、土地养老、社区养老三种,其中社区养老保障是在农村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时进行的新尝试。家庭养老模式:自古以来,我们中华民族就秉承“百善孝为先”的思想,经过千年来的积淀,儿女赡养父母已成为每个中华儿女的潜意识。在大部分农村地区养儿防老的观念根深蒂固,农村老人也不希望离开自己的儿女,而是希望被自己的儿女所供养。而且我国广大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也不具备实施其他养老模式的基本条件,其在提供精神慰藉方面的无可替代性使之仍是目前农村养老的主要方式。土地养老模式:是指仍有劳动力的农村老人通过参与土地劳动来获得收入,- 6 -并依靠这部分土地收入来维持基本生活。农业经济作为我国重要的经济支柱,土地也成为广大农民赖以生存的基础,而且在现有的生产力水平和消费水平条件下,土地足以维持他们最基本的生存,这对于农民来说也是最稳定的养老方式。但随着农村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使农村可耕用土地减少,土地保障功能被削弱。社区养老模式:社区养老是指拥有经济实力较雄厚的农村经济组织的农村集体,参照城镇养老保险的做法,给农村老年人发放养老金。但由于这种模式往往受该地区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其可实施性不高。且我国各地区农村经济发展具有很大差异,这种方式得不到大范围的推广。(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特征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是国家为了保障全体农民老年基本生活而退出的一项重要惠农政策,坚持“保证基本养老、扩大覆盖范围、弹性缴费、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在基金的筹集和管理方面进行了创新改革,所以又被称为“新农保”。与传统养老保障模式相比,其主要特征有:1. 实行个人弹性缴费,即所有参保农民均需缴纳一定的保险费,费用一般为 100500 元五个档次,按年缴费。各地方政府可以根据本地农村经济实际发展状况,合理调整缴费档次及金额,国家依据农村人均收入增长情况对缴费金额进行适时调整。2. 采用集体补助,即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农村集体应对参保人缴费给予一定的补助,补助标准须由村委会根据本村实际情况召开村民会议进行民主投票来决定。同时呼吁社会各阶层,及社会公益组织和社会慈善企业家为农民养老保险基金提供资助。3. 政府对参保农民给予补贴,即对于符合国家规定领取条件的老年人,给予基础养老金。由于东部地区较发达,给予 50%的补助,中西部地区较为落后贫穷,给予全额补助。中央规定各地方政府应当给予参保农民最低 30 元/人/ 年的补贴,具体实施办法由当地政府确定,针对农村重度残疾人等缴费困难群体实行代缴部分或全部保险费的政策。4. 采用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支付方式,即由新农保基金由基础养老金账户和个人缴费账户组成,其中国家财政保证全额支付基础养老金,个人养老金账户根据个人缴费档次确定。目前,中央根据国家财政规定基础养老金为 55 元/人/月,保持城乡一致。5. 对基金进行独立管理与监管。根据指导意见,将新农保基金纳入社会保障基金财政专户,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单独记账、分别核算,各项养老金待遇均从新农保基金中列支。为确保基金运营安全,要求财政、监察、审计部门严格实施监督,严禁挤占挪用。在试点地区内,村委会每年要公示参保人缴费和待遇领取人名单,以便接受群众监督。(三)新农保与传统农村养老模式的比较分析新农保与传统养老保障模式具有本质性的区别,新农保是一种以法律制度和国家政策为基础的社会保障方式,通过农民自主缴费积累养老基金,并进行管理使之得到增值,用来保障老人的基本生活。而传统养老保障方式则是以血缘亲情、土地和社会关系为纽带来保障其老年基本生活的一种方式,由人们的伦理道德观念来保证其实施,具有不稳定性。二者的主要区别是:- 7 -1. 新农保与传统农村养老模式所遵循的原则不同。新农保在坚持“保证基本养老、扩大覆盖范围、弹性缴费、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上来实现农村老人的基本生活保障,并由法律制度作为其强有力后盾。传统养老保障模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也能起到保障其基本生活的作用,但是并没有统一的原则和明确的目标,只能依靠人们自身的道德品性来保证其实施,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2. 二者筹资方式具有根本性不同。新农保筹资模式主要采用个人缴费、集体补助加政府补贴三者相结合,各地方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个人缴费设置不同的缴费档次,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村集体和地方政府分别给予集体补助和补贴。而传统的养老保障模式无需缴费,也没有固定的养老基金,主要受传统家庭伦理道德约束,这也是造成传统养老保障具有不确定性的主要原因。3. 对于解决农村养老问题,新农保比传统养老保障模式具有优越性。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农村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农村可耕用土地减少和家庭结构的变化使传统的养老保障模式已经不能应对农村养老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反而会影响农村社会的稳定和发展。而新农保针对我国特殊的农村养老问题,提出了由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相结合的养老金支付方式,能够对农村老人的基本生活需求做到双重保障,同时国家也会根据经济发展和物价水平变动适时对其进行调整,真正使农村居民老有所养。四、新农保在实施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我国致力于建立城乡一体化的新农保模式,但是由于国土面积较大,各地农村存在很大的地区差异。新农保的实行只能是由中央确定基本原则和主要政策,各地方政府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实施与当地的经济水平及农民的承受能力相适应的政策。坚持政府主导与农民自愿的结合,实现新农保覆盖全国范围。所以,在新农保制度试点的过程中出现了不同的具有地方特色的制度模式。2010 年,国务院又批准通过了一批新农保试点地区,要求其试点覆盖面扩大到全国 23的县( 市、区) 。本文选取了北京、青岛、宝鸡、苏州、六安这六个比较典型的地区养老模式进行分析,通过对各种模式的优劣势进行比较分析,发现问题并以此对新农保进行完善。(一)新农保在各地方的实践1. 北京:新农保政策规定男子在 1660 周岁、女子在 1655 周岁的具有北京户籍的农民即可参保。60 周岁以上且没有任何社会保障的老人,可以得到200 元/人/月的福利养老金,其中该资金由市、县两级承担。个人按年缴费,最高标准为上年度城镇居民人均收入的 30,最低标准为上年度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 9。基础养老金实行 280 元/人/月的标准,由县级财政负担这部分资金。优势:通过政府财政补贴的方式设立基础养老金,根据不同人群的需求实行相应的弹性缴费制度。劣势:必须有相应的经济基础和制度基础为支撑,不具有大范围推广性。 2. 青岛:年满 18 周岁具有青岛户籍的居民均可参保,参保农民缴费基数为各区(市)上年度农民人均纯收入,并按各区(市)划分若干缴费档次并确定上 数据来源:北京网 /xnb/n214066898.shtml- 8 -限和下限,保险费由个人、村集体和区、街道财政共同承担。其中个人缴费和村集体补助费全部记入个人帐户,而基层政府财政补助用于建立统筹基金。坚持个人、集体、政府三者共担保险费的原则,实行财政补助和兜底,按月及时发放基础养老金和个人帐户养老金。优势:覆盖面较广,分步骤、分层次、有差别的实施新农保,从制度上保证了其可行性、可持续性。劣势:政府财政压力较大,在一些制度上的实施缺乏具体规定。 3. 宝鸡:未参加被征地农民社会养老保险的 18 周岁及以上的人可参保,以农村居民所在区(县) 上年度农民人均纯收入为缴费基数,在 530的区间内变动费率。养老金待遇中的养老补贴,市、县财政各承担 50,农村养老保险基金的管理采取县级统筹。60 周岁及以上的老人可领取 60 元/人/ 月的养老金,并适时进行调整,已参保的 60 周岁以上的老人的家人参保不用缴费即可领取每月至少 60 元的养老金。优势:制度设计比较合理,捆绑式缴费政策有效的促进了农民缴费的积极性和可持续性。同时建立了待遇调整机制和个人缴费弹性标准,满足了各个层次农民的缴费需求。 劣势:政府财政压力较大,基金管理的统筹层次较低。4. 苏州:将以从事农业生产经营为主的农村劳动力纳入农村养老保险体系,同时建立社会养老补贴制度。在发放个人账户养老金时参照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办法,基本养老保险费采取个人缴费、财政补贴和集体补助三者相结合的办法进行筹集,在筹集中坚持的原则是以支定收。在政府主导的“一个体系、两种办法”的方针下,建立结合个人账户和基础养老金的模式。优势:结合实际,通过对参保人进行分类,实行两种养老保险方式,基本实现了城乡一致。 劣势:该模式面临巨大的财政压力,而且养老基金的低效率运营也使得该制度模式的可持续性面临巨大挑战。5. 六安:安徽六安市从 2006 年开始对以往农村养老保险制度进行改革,并探索粮食换保障的养老保险制度模式,即允许农民直接以粮食、经济作物等大宗农产品充当保费,国家用粮食风险基金等支出农业资金对缴纳保费农民进行直接补贴,以“国家补一点,农民交一点”的方式进行筹集资金。优势:缴费方式灵活,可选择性强,在基金筹措和缴费方式上实现了多元化,提供了便捷。劣势:政府行为在理论上的合理性有待探讨。 (二)新农保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1. 新农保政策宣传不到位,吸引力不足。农民了解新农保的渠道主要为政府的广播宣传或者村干部的简单介绍,以及在投保过程中通过工作人员进行简单的了解,而有些工作人员本身对于新农保政策也不了解。村民对新农保的不理解以及传统的农村生活习惯,导致其认为新农保是政府在欺骗老百姓,对养老保险几乎不抱任何期望。新农保吸引力不仅没有增大,反而大大下降,新农数据来源:中国劳动咨询网 /show/126201.html 杨军.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发展模式研究以陕西省宝鸡市为例J.西部财会,2009(9):52-55. 刘昌平,殷宝明,谢婷.中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研究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40-42. 数据来源:六安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网 /si/show.asp?news_id=132- 9 -保的推行工作难以为继。2. 农村养老保险法律体系不健全,新农保缺乏法律保障。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作为社会保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其实施过程中,应当有完善的法律做指导。我国自开始实行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以来,只有 1992 年推行的一部县级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本方案(试行)和 2009 年颁布的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这两部文件来对农村养老保险制度进行指导和保障,而且这两部文件在一定程度上并不是法律,新农保缺乏完善的法律法规从根本上来保证其实施。3. 政府缺乏足够的责任感。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具有公共产品的属性,新农保更是典型的公共物品,不可能由市场来提供,其消费上的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决定了其只能由政府提供。要使农民的养老权益得到有效的保障,政府就要承担起提供农村养老保险的责任和义务。由于受财政、税收政策和部分官员对此重视程度不够等因素的影响,在制度设计公平性原则、养老基金来源、立法责任、监督责任等方面出现了政府责任缺位。4. 养老基金筹资渠道狭窄,筹资机制待完善。新农保的筹资机制是以个人缴费为主,集体补助为辅,财政补贴三方共担。但在实际筹资过程中,对于个人缴费,虽然其可以选择不同的档次,但是仍有许多农民无法接受这种缴费制度,缴费方式单一;大多数农村的集体财产几乎为零或者仅有少数土地资产,导致村集体无力或不愿对新农保进行补助,村民得不到集体的任何补贴;财政补贴,主要包括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补贴,其中由于很多地方政府财政拮据,而无力或不愿对养老保险进行补贴。这就造成了新农保在筹资过程中实际上就只是个人缴费,筹资渠道狭窄,筹资机制不能有效运行。5. 养老基金账户的运营与管理缺乏创新。虽然新农保在很多方面进行了改进,但在养老基金账户的运营与管理方面仍然采用原先的基金管理模式,缺乏创新,不能有效的使养老基金得到保值增值。首先,投资工具限于购买国债和存入银行,过于单一,易受利率下调、通货膨胀等影响。其次,基金管理易受当地行政干涉,养老基金不能专款专用,擅自挪用、贪污等现象时有发生,严重影响投保人的利益,养老到不到保障。最后,基金的管理运营缺乏相应的投资人才和有效的风险规避机制。五、健全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对策分析(一)拓展新农保的宣传渠道,增强其吸引力农民受传统文化影响严重,且限于自身文化程度导致其对国家关于新农保的政策不能完全了解,从而影响其参保积极性。因此,各级政府部门要拓展新农保的宣传渠道,而不要仅仅局限于政府或者村委会的广播宣传,可以从电视媒体、报刊杂志以及由专业的人员下乡就新农保对广大农民进行宣讲,提高农民对新农保的了解程度和认同感,使新农保这项重大惠农政策真正的深入人心。从而增强其吸引力,提高农民的参保积极性,真正达到“老有所保、老有所养”的目的。(二)建立和健全农村养老保险的法律体系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在全国各地进行试点推广过程中发现,法律或行政法规的缺失在新农保的推行过程中产生了巨大的阻碍作用,因此必须加快农村- 10 -养老保险的立法工作。有关政府部门应尽快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法律体系,为新农保的全面推行提供法律保障。同时,各级地方政府在依照法律规定实施新农保政策时,要根据各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地方性行政法规,以法制形式更好的保障农民的养老保障得以实现。通过相关法律的设立来确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在法律上的地位和作用,为新农保的大力推行提供强有力的保障。(三)强化政府责任,推进新农保试点工作新农保作为一项具有公共产品性质的重大政策,理应由政府进行提供和引导。但在新农保的试点工作中,政府责任缺位的现象比较严重,不利于新农保的推行以及对农民养老权益的保障。因此,首先应当明确和强化政府责任,坚持政府对新农保的主导地位,加大对新农保的扶持力度;其次,可将新农保的落实工作与政府官员政绩相挂钩,以避免擅自挪用养老基金和贪污现象的发生,同时还能加强政府官员对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重视程度;最后,明确中央和地方政府的具体责任,避免出现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互相推诿的现象发生。(四)扩大筹资渠道,完善筹资机制合理解决养老保险基金的筹资渠道问题对于建立新农保制度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农保基金能否筹到足够的资金是保障农民养老权益的关键。因此应当大力创新农保基金筹资方式,扩大筹资渠道。在筹资过程中,遇到农民无法缴纳足够的保险费时,可以借鉴安徽六安市以粮食等大宗农产品缴纳保费,这种方式对于扩展缴费方式具有重要借鉴意义。对于农保基金的筹集,可以通过发行农村社会保险债券或者采用“养老保险证质押”模式等扩大农保基金来源。同时深入探索类似粮食换保障的筹资方式,国家应加大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事业在经济上和政策上的补助和扶持,号召社会各界对农保基金进行资助。(五)加强基金账户管理,提高统筹管理层次农保基金对于农民能否得到足够的养老金具有重要意义,提高对养老基金的运营管理是保障农民养老权益重要举措。因此为确保基金保值增值,首先要加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割席分坐、管宁割席、割席断交-【2022年暑假预习】云名著《世说新语》之“德行”卷
- 冀教版九年级上册24.3 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教学设计
- 六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 习作 写作品梗概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
- 今天天气怎么样(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苏教版科学二年级上册
- 全国河大版(三起)小学信息技术第二册第1单元第1课《独一无二的变化-图片处理(1)》教学设计
- 2024中国航信校园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安全标准化基础管理培训教程
- 2024中国移动北京公司社会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项目安全总监安全生产责任制及履职清单
- 冬季八防专项安全培训
- 高校课堂教学创新大赛一等奖课件:混合教学模式创新实践
- 人教版(2024)七年级下册英语期中复习:Unit1~4+期中共5套学情调研检测试卷(含答案)
- 提升供应商质量管理的方案
- 《房颤诊治指南解读》课件
- 中考化学主题复习(重庆)专题4综合实验的探究
- 2008年高考数学试卷(文)(全国卷Ⅱ)(解析卷)
- 专题01 富强与创新【考情透视+框架梳理+考点突破+题型归纳】道德与法治上学期期末高效复习资料
- 人力资源管理软件采购协议
- 2024年中国储能产业研究报告
- 2025年南京市事业单位招聘708人历年管理单位笔试遴选500模拟题附带答案详解
- 2024-2030年国家甲级资质:中国生物质能源融资商业计划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