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轮自平衡小车毕业设计_第1页
两轮自平衡小车毕业设计_第2页
两轮自平衡小车毕业设计_第3页
两轮自平衡小车毕业设计_第4页
两轮自平衡小车毕业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两轮自平衡小车的设计摘要最近这几年来,自平衡电动车的研发与商用获得了快速发展。自平衡车具有 体积小,运动十分灵活,便利,节能等特点。本文提出了一种双轮自平衡小车的设计方案,机械结构采用了双轮双马达驱动;控制主要采用的是反馈调节,为了使车体更好的平衡,使用了PID 调节方式;硬件上采用陀螺仪GY521 MPU-6050来采集车体的旋转角度以及旋转角加速度,同时采用了加速度传感器来间接测量车体旋转角度。采用意法半导体ST公司的低功耗控制器芯片stm32作为主控,采集上述传感器信息进行滤波,分析等操作后进而控制马达的驱动,从而达到反馈调节的闭环,实现小车的自动平衡。系统设计,调试完成后,能够实现各个功能部件之间协调工作,在适度的干扰情形下仍然能够保持平衡。同时,也可以使用手机上的APP通过蓝牙与小车通信控制小车的前进和后退以及转弯。关键词:自平衡小车 陀螺仪传感器 滤波 APP IIDesign of Two-Wheel Self-Balance VehicleAbstractIn the last few years,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commercial self balancing electric vehicle was developed rapidly. Self balancing vehicle has the advantages of small volume, the movement is very flexible, convenient, energy saving etc. This paper presents a two wheeled self balancing robot design, mechanical structure adopts double motor drive; controlled mainly by the feedback regulation, in order to make the balance of the body better, with the PID regulation; hardware using gyroscope GY521 mpu-6050 to collect the rotation angle of the car body and the rotation angle acceleration. At the same time, acceleration sensor to measure indirectly body rotation angle. St, the low power consumption controller STM32 chip used as the main control, collecting the sensor information filtering, analysis backward and control motor drive, so as to achieve close loop feedback regulation, the realization of the car automatic balance. System design, debugging is completed, the coordination between the various functional components can be achieved, in the case of moderate interference can still maintain a balance. At the same time, you can also use the APP on the mobile phone with the car to control the cars forward and backward and turning.Key Words: Self balancing car gyroscope sensor filter APPIII目 录1.绪论 .1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2 自平衡小车的设计要点 .11.2.1 整体构思 .11.2.2 姿态检测系统 .21.2.3 控制算法 .21.3 本文主要研究目标与内容 .21.4 论文章节安排 .32. 系统原理分析 .42.1 控制系统要求分析 .42.2 平衡控制原理分析 .42.3 自平衡小车数学模型 .52.3.1 两轮自平衡小车受力分析 .52.4 PID 控制器设计 .72.4.1 PID 控制器原理 .72.4.2 PID 控制器设计 .83.系统硬件电路设计 .83.1 硬件电路整体框架: .83.2 系统运作流程介绍: .93.3 下面分各个部分进行介绍: .93.3.1 电源供电部分: .93.3.2 主控制器部分: .93.3.3 陀螺仪传感器部分: .113.3.4 马达驱动电路: .123.3.5 测速部分: .123.3.7 蓝牙通信部分:ZK-07 .133.4 本章小结 .144.系统软件设计 .144.1 软件系统总体结构 .144.2 系统初始化过程 .154.2.1 模数转换模块(AD)初始化设置 .154.2.2 通用串行通信 USART 初始化 .154.2.3 光栅法测速模块初始化 .154.3 平衡 PID 控制软件实现 .164.4 两轮自平衡车的运动控制 .175. 总结与展望 .185.1 总结 .185.2 展望 .18参考文献 .19附 录 .20湖北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11.绪论1.1 研究背景与意义随着科技的发展与进步,最近这些年来,移动机器人产业的发展和创新日新月异,人们的生活也越来越离不开各式各样的机器人。小到家里使用的扫地机器人,全自动洗衣机,生产线上的自动点焊机,以及现在炙手可热的无人驾驶汽车。这些都得益于移动机器人机器人的使用领域愈来愈多,以及机器人行业的基础技术也越来越成熟。本文提出的自平衡车就是众多机器人中的一种。由于只有两个轮子,所以体积相对其他移动机器人可以做的很小,能够适应比较狭窄的空间。同时,由于采用双轮驱动,移动起来也十分灵活,甚至可以做到原地旋转。由于其轻便,运动灵活,适应面广,节约能源,环保等种种优点使得它的发展和应用前景非常地广阔。同时在理论研究方面,平衡车,作为一个控制系统,由于重力的存在,自平衡小车原本是不能自主保持站立的,需要依靠对轮的合适的控制来实现车身的平衡。通过马达的驱动来控制车轮的旋转状态,陀螺仪 加速度计等 MEMS 传感器,算法,微控制器以及车体的机械结构装置联动的协调来控制小车的平衡,是一个集合了传感器测量,干扰去除,数据分析,实时处理,行为操作与执行的多个环节的综合控制系统。系统的动态响应要求较高,传感器的数据要进行滤波和分析后才能作为控制信息。因此对自动控制系统要有比较深刻的认识,具有很强的学习探究价值。1.2 自平衡小车的设计要点1.2.1 整体构思平衡车整体设计包括的内容有:车体结构设计,硬件电路设计,软件算法设计和实现。 在小车的结构设计上,应该尽可能的保证车体重心在车体的中央,同时重心尽可能的低,这样能够增加车体本身的本征稳定性,减轻后面系统算法和调试的难度。在小车的硬件设计上,电源必须要能够稳定的输出,并且满足马达驱动对功率的需求。同时,为了后期方便调试,应该留出一些比如电位器以及程序烧录的调试接口,可大大简化后期调试过程和节约大量调试时间。为了后期方便更换器件,将主板设计成了接插口的方式。在小车的软件设计上,主要的难度在于对传感器数据的滤波和融合分析以及 PID 调试上。1.2.2 姿态检测系统双轮自平衡小车通过陀螺仪 GY521 MPU-6050,加速度传感器,stm32 控制器,以及双轮马达驱动构成了闭环控制,而当前姿态检测环节则是反馈源,如同人的眼睛,耳朵等器官,是环境感知的入口。通过陀螺仪 GY521 MPU-6050 可以直接检测到当前车身的角速度以及角加速度;同时由于重力会在小车车身倾斜的角度上产生一个分量,由此借助于加速度传感器测出该分量,从而也就能够间接的得出自平衡小车的车身倾斜角度。湖北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2在陀螺仪传感器和加速度传感器的选用上面,由于是用于动态实时检测,所以对它的实时性的要求比较高。另外,灵敏度和准确性也是比较重要的参考因素。综合考虑下来,本方案陀螺仪传感器 选用的是 MPU-6050,加速度传感器选用的是 虽然有了上述传感器可以用来测出自平衡小车车体的当前姿态,但是由于惯性传感器自身的一些特性,所测的值会受外界环境的温度、震动等影响,继而产生不同程度的误差与噪声。所以需要在采集传感器数据后,在软件中采用一些算法对这些传感器测得的数据进行分析二次处理,同时对陀螺仪传感器和加速度计传感器采集的数据进行融合分析后,再计算出当前小车的姿态,此时的结果将更加准确和稳定。1.2.3 控制算法自平衡小车由于重力原因自身没法保持平衡,需要根据反馈来调整自身的状态达到平衡。控制系统中陀螺仪 GY521 MPU-6050 传感器和加速度传感器,stm32 微控制器,马达驱动构成了闭环的控制系统。加速度传感器,陀螺仪 GY521 MPU-6050 传感器采集当前自平衡小车姿态,微控制器对传感器数据进行滤波和分析,进而控制马达驱动,调整自平衡小车当前姿态。控制算法采用了工业中常用的反馈调节算法:PID。PID 算法在工业控制类的场合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在应用中充分验证了算法的可行性可优越性。1.3 本文主要研究目标与内容本设计设计了一种双轮的自平衡车,在适度的环境不利因素下也能够保持自主站立。同时也能够在 Android 手机端的 App 通过蓝牙控制小车前进,后退,转弯。在设计的过程中探究了陀螺仪传感器和加速度传感器的互补特性,并用融合算法将两者所测数据结合起来进行分析,获得了更为准确的车身姿态。设计具体包括:(1) 车体的机械结构:包括车轮驱动,重心调整,传感器安装,为后期开发提供良好的物理基础;(2) 小车硬件电路:电源必须要能够稳定的输出,并且满足马达驱动对功率的需求。马达的驱动十分重要,它是能够及时调整小车姿态的关键因素;同时,为了后期方便调试,留出了一些比如电位器以及程序烧录的调试接口,可大大简化后期调试过程和节约大量调试时间。为了后期方便更换器件,将主板设计成了接插口的方式。(3) 小车软件算法:通过陀螺仪 GY521 MPU-6050 传感器和加速度传感器检测当前小车姿态数据,微控制器获取传感器数据进行分析,通过 PID 算法得出相应的控制力度,从而调节自平衡小车马达驱动驱动下的小车转速,最终修正当前小车姿态。但是,由于陀螺仪 GY521 MPU-6050 传感器所测的角速度和角加速度以及加速度传感器所测的加速湖北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3度会受环境噪声的影响,角速度只在很短的时间内稳定,而加速度传感器所测数据的白噪声十分严重,因此最好采用两者的互补特性来设计卡尔曼滤波器来算出稳定准确地传感器数据。(4) PID 调节算法:系统分为两路闭环控制:一路是自平衡小车的倾斜角度的闭环控制,用来保持车体平衡;另一路是自平衡小车的速度闭环控制,用来维持车体在一个指定的速度运动。湖北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42. 系统原理分析2.1 控制系统要求分析根据设计目标,自平衡小车能够自主保持平衡,并且能够抵抗一定程度的外部环境的干扰。而且能够在 Android 手机端 App 的控制下,实现向前运动,向后运动,以及转弯等动作。结合系统分析可以知道,维持自平衡小车站立和前后运动的动力都来自于自平衡小车的两个车轮,而车轮是由两个直流马达驱动的。所以,可以将自平衡小车作为一个调控对象,自平衡小车的两个车轮的作为控制系统的控制量。整个系统分为 3 个部分:(1)自平衡小车的站立控制:小车的倾斜角度作为输入参数,通过控制马达的转速来保持小车的自平衡。(2)自平衡小车的速率控制:在能够自主站立的基础上,通过改变自平衡小车的倾斜角度来完成对车体运动速率的调节,其实仍是经过对马达的调控来完成小车车体运动速率的修改。(3)自平衡小车转向调节:通过调节自平衡小车两个车轮的转速,构成差速从而实现小车的转向调节。2.2 平衡控制原理分析维持小车自主站立的直接灵感来自于我们的平时经历。人可以通过控制身体以及手的移动方向和速度,来保持手指尖撑住的直杆屹立不倒。在保持直杆平衡的过程中,人需要完成两个操作:一是人眼可以实时并准确地观测到直杆当前的姿态,二是手指能够根据当前直杆的姿态来迅速调整自身位置和速度。这实际上就是本方案中的平衡车站立闭环负反馈控制。图 2-1 维持直杆站立的负反馈调节系统湖北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5自平衡小车的自主站立也是经过负反馈的调节来完成的,与在指尖维持直杆站立原理基本一致。由于车体只有两个车轮与地面接触,自身稳定能力极差,在重力的作用下极容易倾倒。小车上的放置的陀螺仪 GY521 MPU-6050 传感器和加速度传感器能够对小车的当前姿态进行实时测量,微控制器分析后控制车轮的旋转,抵消倾斜力矩则可以达到维持小车平衡的目的。如图 2-2 所示。图 2-2 通过车轮旋转保持小车平衡2.3 自平衡小车数学模型2.3.1 两轮自平衡小车受力分析为了更好地实现小车的平衡,需要准确地得出小车当前姿态与马达输出之间的数学模型。重力环境下绳索挂着物体可以被抽象成为理想的倒立摆模型,本文中的两轮自平衡车可以被看做为倒立摆模型来进行分析,如图 2-3 所示。lmglm单摆模型一级倒立摆模型图 2-3 倒立摆模型对单摆进行如下的受力分析 如下图所示。湖北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6mgFsinlig图 2-4 单摆受力分析当重物偏离中心的平衡位置后,就会受到重力与线的张力的合作用力,迫使重物回到中心处。这股合力被称为回复力,它的值为:(式 2-sinFmg1)停止的倒立摆受力情况如下,如图 2-5 所示。lmgsin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