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之表达方式_第1页
诗歌鉴赏之表达方式_第2页
诗歌鉴赏之表达方式_第3页
诗歌鉴赏之表达方式_第4页
诗歌鉴赏之表达方式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诗歌鉴赏之表达方式,高考专题复习,诗词中主要运用记叙、议论、描写、 抒情四种表达方式。,记叙:就是记述人物的经历或事情的发生、发展、变化的过程。议论:就是对人和事物的好坏、是非、价值、特点、作用等所表示的意见。描写:就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环境所作的具体描绘和刻画。抒情:就是表达作者强烈的爱憎、好恶、喜怒等主观感情。,判断下列诗句所用的表达方式闺中少妇不曾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王昌龄闺怨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孟浩然宿建德江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元稹菊花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记叙),(描写),(议论),(抒情),描写,用形象性的语言,对人物、事物、 景物、环境、和场面做具体描绘和刻画。描写方式: 正侧结合、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白描等,抒情方式:,(1)直抒胸臆,从军行 王昌龄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2)间接抒情,a.借景抒情或情景交融喜景衬喜情,哀景衬哀情喜景衬哀情b.托物言志C.借事抒情,鉴赏诗歌有关表达方式的答题步骤:,指出运用这些技巧或手法所表现出来的思想感情或传达的旨趣。,要明确指出运用的表达方式所表现出来的技巧或手法。,要结合相关诗句阐释技巧或手法是如何运用的。,主要用了反衬手法(步骤一)。 天未放亮,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反衬夜色之暗;“草虫鸣”反衬出环境的寂静(步骤二)。 两处反衬都突出了诗人出行之早,心中由飘泊引起的孤独寂寞。(步骤三)。,早行 陈与义 露侵驼褐晓寒轻, 星斗阑干分外明。 寂寞小桥和梦过, 稻田深处草虫鸣。 分析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登幽州台 陈子昂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 。这首诗运用了怎样的抒情方式?答:运用直抒胸臆的表达方式。先代的圣君,我见也没见到,后代的明主,要等到什么时候?想到宇宙无限渺远,我深感人生短暂,独自凭吊,我涕泪纵横凄恻悲愁!表现了诗人怀才不遇、寂寞无聊的情绪 。,闺怨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这首诗运用了怎样的抒情方式?答案:运用触景生情的艺术手法。闺阁中的少妇,从来不知忧愁;春来细心打扮,独自登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新绿,心里难受;呵,悔不该叫夫君去觅取封侯 。,测效果练习 1.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田 家聂夷中父耕原上田,子山下荒。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仓。本诗表现“田家”的悲苦命运,却没有一句议论和抒情的句子,诗歌是怎样表现这一主题的?请作简要回答。参考答案:本诗运用白描手法,寥寥数语勾勒出父子辛勤耕耘劳作、官家筑仓虎视以待的画面,表现了封建统治者残酷剥削、压榨农民的深刻主题。,7.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滁 州 西 涧韦应物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这首诗在情与景的关系上有何特色?试略作分析。参考答案:这首诗运用了寓情于景的手法。诗人独爱自甘寂寞的涧边幽草,无意居高媚时的黄鹂。郊野渡口一派水急舟横的悠闲景象,流露出诗人恬淡的心情以及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奈而忧伤的情怀。,8. 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问题。秋 兴 八 首(其一) 杜甫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前人评此诗后两联“触景伤情”,你认为这样的说法有道理吗?参考答案:说本诗后两联是“触景伤情”,有道理。这里的“丛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