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工电子学期末复习题下篇_第1页
电工电子学期末复习题下篇_第2页
电工电子学期末复习题下篇_第3页
电工电子学期末复习题下篇_第4页
电工电子学期末复习题下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电工电子学期末复习题(下篇)本复习题使用说明:复习题内容是按照知识点编写的非按章节编写请同学们阅读时注意!第大部分:下篇一、客观题(选择题)单项选择题部分:在下列各题中,将唯一正确的答案代码填入括号内(一) 、二极管三极管1、 17、电路如图所示,二极管 D 、D 为理想元件,则在电路中() 。12(a) D 起箝位 作用,D 起隔离作用2(b) D 起隔离作用,D 起箝位作用1(c) D 、D 均起箝位作用 (d) D 、D 均起隔离作用2 12D1D2 R0V2V 12VuO2、 45、电路如图所示,二极管 D1,D 2,D 3 均为理想元件,则输出电压 uO() 。(a) 0V (b) 6V (c) 18V0VD2136686kuO+-3、 51、电路如图所示,二极管 D1,D 2 均为理想元件,则电压 uAO=() 。(a) 12V (b) 0V (c) 15V3k15V2uAOD12+-+- +-4、 33、电路如图所示,二极管为理想元件,u i=6sin t V,U=3V,当 t = 瞬间,输出2电压 uO 等于() 。(a) 0 V (b) 6 V (c) 3 Vui RUDuO+-+-+-5、 35、电路如图所示,D 为理想二极管, = 6sin t V,则输出电压的最大值 uOM = () 。i(a) 6 V (b) 3 V (c) 3 VU3Vui RuO+-+-+-6、 37、电路如图所示,二极管 D 为理想元件,当输入信号 =12sin tV 时,输出电压的ui最大值为() 。(a) 12 V (b) -6 V (c) 0 V (d) 6 V 10k6uiDuO+-+-+ -7、 49、电路如图所示,D 1,D 2 均为理想二极管,当输入电压 6V 时,则 uO=() 。ui(a) 6V (b) 3V (c) ui R16V23VD1 uOui+-+-+-8、 53、电路如图所示,D 1,D 2 均为理想二极管,设 U1 =10 V,u i = 40 sin tV, 则输出电压 uO 应为( )。(a) 最大值为 40V,最小值为 0V (b) 最大值为 40V,最小值为+10V(c) 最大值为 10V,最小值为40V (d)最大值为 10V,最小值为 0VR12U1ui uOD1D2+-+-+-9、 55、电路如图所示,若忽略二极管 D 的正向压降和正向电阻,则输出电压 uO 为() 。(a) +12V (b) +6V (c) +2V6V210kui uOD2+-+- +- +- 10、57、电路如图所示,D 为硅二极管,根据所给出的电路参数判断该管为( )。(a) 正偏(b) 反偏(c) 零偏1210k0k15kD15k11、 71、晶体管处于截止状态时,集电结和发射结的偏置情况为() 。(a) 发射结反偏,集电结正偏 (b)发射结、集电结均反偏(c) 发射结、集电结均正偏 (d) 发射结正偏,集电结反偏12、 73、已知某晶体管处于放大状态,测得其三个极的电位分别为 6V、9V 和 6.3V,则6V 所对应的电极为() 。(a) 发射极(b)集电极(c) 基极13、 77、当晶体管的集电极电流 IC 超过其最大允许值 ICM 时,其后果为() 。(a) 晶体管一定损坏(b) 不一定损坏、但 要下降(c) 不一定损坏、但 要升高14、 87、在计算低频小功率晶体管输入电阻 rbe 时,有三位同学用了三种方法,而且计算结果差别很大,请指出正确的表达式是() 。(a) rbe = (b) rbe = (c) rbe = 300 UIBEUICEB26mVABI15、 89、所谓晶体管输出特性曲线中的线性区域是指() 。(a) 放大区(b) 饱和区(c) 截止区16、 91、如果接在电路中某晶体管的基极与发射极短路,则() 。(a) 管子深度饱和(b) 管子截止(c) 管子工作在放大状态17、 93、根据图中已标出各晶体管电极的电位,判断处于饱和状态的晶体管是() 。2V.42.63V1240V60.3(a)(b)(c)18、 95、工作在饱和状态的 PNP 型晶体管,其三个极的电位应为 () 。(a) VE VB,V C VB,V E VC(b) VE VB,V CVC(c) VB VE,V BVC19、 97、某工作在放大状态的晶体管,测出其三个极 X,Y,Z 的电位分别为:V X = 9V,V Y = 3.8V,V Z = 4V,则() 。(a) X 为基极, Y 为集电极,Z 为发射极(b) X 为发射极,Y 为基极, Z 为集电极(c) X 为集电极,Z 为基极,Y 为发射极20、 99、电路如图所示,晶体管处于() 。(a) 饱和状态(b) 放大状态(c) 截止状态T12VREC21、 101、电路如图所示,静态时晶体管处于 () 。(a) 饱和状态 (b) 放大状态 (c) 截止状态T12VRBC22、 103 电路如图所示,晶体管 UBE = 0.7 V , = 50,则晶体管工作在() 。(a) 放大区(b) 饱和区(c) 截止区3k6k1123V1223、 105、某电路如图所示,晶体管集电极接有电阻 RC,根据图中的数据判断该管处在 ( )。(a) 截止状态(b) 放大状态(c) 饱和状态15VRC15(二) 、分立元件基本放大电路1、 1、如图示放大电路中接线有错误的元件是() 。( a) RL ( b) RB (c)C1 (d)C2+T- RBLuoUC图+C12ui+-+-2、 4、下列电路中能实现交流放大的是图( )。+ + + + + +UCuo UCUCUC()a()b(c) (d)+-+-+-+-+-+-+-+-ui i uououioui+ + +3、 7、电路如图所示,设晶体管工作在放大状态,欲使静态电流 IC 减小,则应( 。(a) 保持 UCC, RB 一定,减小 RC(b) 保持 UCC,R C 一定,增大 RB(c)保持 RB,R C 一定,增大 UCC+12C+-+-uoui4、 10、 放 大 电 路 如 图 所 示 , 已 知 : RB 240 k ,R C 3 k ,晶 体 管 40,U CC 12V, 现 该 电 路 中 的 三 极 管 损 坏 , 换 上 一 个 80 的 新 管子 , 若 要 保 持 原 来 的 静 态 电 流 IC 不 变 且 忽 略 UBE, 应 把 RB 调 整 为 ( ) 。(a) 480 k (b) 120 k (c) 700 k (d) 240 k+C2RBC1+-ui+uoUC5、 16、 固 定 偏 置 放 大 电 路 中 , 晶 体 管 的 50,若 将 该 管 调 换 为 =80的 另 外 一 个 晶 体 管 , 则 该 电 路 中 晶 体 管 集 电 极 电 流 IC 将 ( ) 。(a)增 加 (b)减 少 (c)基 本 不 变6、 22、 电 路 如 图 所 示 , 若 晶 体 管 的 发 射 结 被 烧 坏 而 形 成 开 路 , 那 么 集 电 极 电 位UC 应 等 于 ( )。(a) 6 V (b) 0 V (c) 0.6 V (d) 5.3 V+6VT+RBEC12C+-+-ui uo7、 25、 某 固 定 偏 置 单 管 放 大 电 路 的 静 态 工 作 点 Q 如 下 图 所 示 ,若 将 直流 电 源 UCC 适 当 降 低 , 则 Q 点 将 移 至 ( ) 。(a) Q (b) Q (c)Q/mA/VQQ QQ UCEICO8、 28、 在 画 放 大 电 路 的 交 流 通 路 时 常 将 耦 合 电 容 视 作 短 路 , 直 流 电 源 也 视 为短 路 , 这 种 处 理 方 法 是 ( )。(a)正 确 的 (b)不 正 确 的(c) 耦 合 电 容 视 为 短 路 是 正 确 的 , 直 流 电 源 视 为 短 路 则 不 正 确 。9、 31、 单 管 共 射 交 流 放 大 电 路 如 下 图 所 示 , 该 电 路 的 输 出 电 压 与 输uo入 电 压 ,的 相 位 ( )。ui(a)相同 (b)相反 (c)相差 2+ TC12RCBUC+-ui+-uo+10、 34、 某 一 固 定 偏 置 NPN 管 共 射 放 大 电 路 如 图 1 所 示 , 其 输 入 和 输 出电 压 波 形 如 图 2 所 示 , 造 成 这 种 失 真 的 原 因 是 ( ) 。(a)管 子 的 值 太 小 (b)电 路 电 源 电 压 太 高UC(c)偏 置 电 阻 太 小 (d)偏 置 电 阻 太 大RBRB+ CUC+ uoui tt图1 图2O+-o+-ui11、 46、 放 大 电 路 如 图 所 示 , 其 输 入 电 阻 的 正 确 表 达 式 是 ( ) 。ri(a) +(rbe+(1+ )RE)/RB (b) ( /RB)/rbe+(1+ )(RE/RL)SS(c) RB/rbe+(1+ )RE (d) RB/(rbe+(1+ )(RE/RL)+ +RELC12BBSuUCi+-+-uo12、 55、 在 单 管 放 大 电 路 中 , 引 入 电 流 负 反 馈 , 放 大 电 路 的 输 出 电 阻 将 ( )。(a) 减 小 (b) 增 加 (c) 不 变13、 61、 两 极 共 射 极 交 流 放 大 电 路 , 由 后 极 至 前 极 引 入 串 联 电 压 负 反 馈 后 起 到的 作 用 是 ( )。(a) 提 高 输 入 电 阻 , 稳 定 输 出 电 压(b) 减 小 输 入 电 阻 , 稳 定 输 出 电 流(c) 提 高 输 入 电 阻 , 稳 定 输 出 电 流14、 67、 两 级 阻 容 耦 合 放 大 电 路 中 , 若 改 变 第 一 级 静 态 基 极 电 流 IB1 则 ()。(a) 第 二 级 的 基 极 电 流 随 之 而 改 变IB2(b) 第 二 级 的 静 态 值 ( , , )均 不 改 变CUE2(c) 第 二 级 的 静 态 电 流 不 改 变 , 但 要 改 变2IC15、 70、 某 两 级 阻 容 耦 合 共 射 放 大 电 路 ,不 接 第 二 级 时 第 一 级 的 电 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