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性能测试国标_第1页
电池性能测试国标_第2页
电池性能测试国标_第3页
电池性能测试国标_第4页
电池性能测试国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测量单位“v”( volt )伏特( v),电压单位“a”( ampere)安培( a),电流单位“ah”( ampere-hour )安培 - 小时( ah),容量单位 “ ”( ohm)欧姆( ),电阻单位“m ”( milliohm )毫欧姆( m ),电阻单位“”( degree celsius)摄氏度() ,温度单位“mm”( millimetre)毫米( mm),长度单位“s”( second)秒( s),时间单位“w”( power)功率 (w),功率单位一、单体电池试验1.1外观在良好的光线条件下,用目测法检查单体蓄电池的外观。1.2极性用电压表检测单体电池极性。1.3外形尺寸

2、和质量用量具和衡器测量单体电池的外形尺寸及质量。1.4单体电池充电室温下,单体电池先以1i 1( )电流放电至企业技术条件中规定的放电终止电压,搁置1h(或企业a提供的不大于 1h 的搁置时间 ) ,然后按企业提供的充电方法进行充电,对于锂离子电池, 以 1i 1(a)电流恒流充电至企业技术条件中规定的充电终止电压时转恒压充电,至充电电流降至0.05i 1 (a)时停止充电,充电后搁置1h( 或企业提供的不高于1h 的搁置时间 )1.5室温放电容量按照如下步骤测试室温放电容量:1)单体电池按1.4 方法充电;2)室温下,电池以1i 1(a)电流放电,直到放电至企业技术条件中规定的放电终止电压;

3、3)计量方式容量(以ah计),计算放电比能量(以wh/kg 计);4)重复1) -3 )5 次,当连续3 次试验结果的极差小于额定容量的3%,可提前结束试验,去最后 3 次试验结果平均值。放电容量不低于额定容量, 并且不超过额定容量的110%,同时所有测试对象初始容量极差不大于初始容量平均值的7%。1.6 室温倍率放电容量1.6.1 能量型1.6.1.1室温倍率放电性能测试按照如下步骤进行:1)电池按 1.4 方法充电;2 )室温下,电池以 3i 1 (a)电流放电,直至达到放电终止电压;3 )计量放电容量(以 ah 计),其放电容量应不低于初始容量的 90%。1.6.1.2比功率测试按照如下

4、步骤进行:1 )电池按 1.4 方法充电;)室温下,电池以i 1( )电流放电30min后以企业规定的最大放电电流放电,然后再21a10s静置 30min, 再以企业规定的最大充电电流充电10s;3)采用 10s 充放电的放电能量除以10s 充放电时间的方法,计算10s 充放电的平均比功率(以 w/kg 计),其放电容量应不低于初始容量的90%。1.6.2功率型1.6.2.1倍率放电性能测试按照如下步骤进行:1)电池按 1.4 方法充电;2)室温下,电池以8i 1(a)(最大电流不超过400a)电流放电,直至达到放电终止电压;3)计量放电容量(以ah计),其放电容量应不低于初始容量的80%。1

5、.6.2.2比功率测试按照如下步骤进行:1)电池按 1.4 方法方法充电;2)室温下,电池以1i 1(a)电流放电 30min 后以企业规定的最大放电电流放电10s,然后再静置 30min,再以企业规定的最大充电电流充电10s;3)采用 10s 充放电的放电能量除以10s 充放电时间的方法, 计算 10s 充放电的平均比功率 (以w/kg 计),其放电容量应不低于初始容量的80%。1.7 室温倍率充电性能1)室温下,电池以1i 1(a)电流放电至终止电压,静置1h;2)室温下,电池以2i 1(a)电流充电,直至达到充电终止电压,或达到企业规定的充电终止条件,并且总充电时间不超过30min,静置

6、 1h;3)室温下,电池以1i 1(a)电流放电至终止电压;4)计算放电容量(以ah计),其放电容量应不低于初始容量的80%。1.8低温放电容量低温放电容量试验按照如下步骤进行:1)电池按 1.4 方法充电;2)电池在 -20 2下搁置 24h;3) 电池在 -20 2下,以 1 i 1(a)电流放电至电压达到企业提供的放电终止电压(该电压值不低于室温放电终止电压的 80%);4 )计量放电容量(以ah计),其放电容量不低于初始容量的70%。1.9 高温放电容量高温放电容量试验按照如下步骤进行:1) 电池按 1.4 方法充电;2) 电池在 55 2下搁置 5h;3) 电池在 55 2下,以 1

7、i 1 (a)电流放电至室温放电终止电压;4) 计量放电容量(以ah计),其放电容量应不低于初始容量的90%。1.10荷电保持及容量恢复能力1.10.1室温荷电保持与容量恢复能力室温荷电保持与容量恢复能力试验按照如下步骤进行:1)电池按 1.4 方法充电;2)电池在室温下储存28d;3) 室温下,电池以 1i 1( a)电流放电至终止电压;4 )计量荷电保持容量(以 ah计);5 )电池再按 1.4 方法充电;6 )室温下,电池以 1i 1( a)电流放电至终止电压;7 )计量恢复容量(以 ah 计)。容量保持率不低于初始容量的85%,容量恢复率不低于初始容量的90%。1.11 高温荷电保持与

8、容量恢复能力高温荷电保持与容量恢复能力试验按照如下步骤进行:1)电池按 1.4 方法充电;2 )电池在 55 2下储存 7d;3 )电池在室温下搁置 5h 后,以 i 1(a)电流放电至放电终止电压;4 )计量荷电保持容量(以 ah 计)5)电池再按 1.4 方法充电;6)室温下,电池以 1i 1( a)电流放电至终止电压;7)计算恢复容量(以 ah 计)。容量保持率不低于初始容量的 85%,容量恢复率不低于初始容量的 90%。1.12储存储存试验按照如下步骤进行:1)电池按 1.4 方法充电;2)电池室温下,以1i 1( a)电流放电 30min;3)电池在 45 2下储存 28d;4)电池

9、室温下搁置5h;5)电池按 1.4 方法充电;6)室温下,以 1i 1(a)电流放电至终止电压;7)计量放电容量(以ah 计),其容量恢复应不低于初始容量的90%。1.13 循环寿命按照如下步骤标准循环寿命:1)以 1i 1(a)放电至企业规定的放电终止条件;2)搁置不低于 30min 或企业规定的放电终止条件;3)按照 1.4 方法充电;4)搁置不低于 30min 或企业规定的搁置条件;5)以 1i 1(a)放电至企业规定的放电终止条件,记录放电容量;6)按照 1)-5 )连续循环 500 次,若放电容量高于初始容量的90%,则终止试验;若容量低于初始容量的90%,则继续循环 500 次;7

10、)计量室温放电容量和放电能量。1.14 耐振动性电池按 1.4 方法充电;1) 将电池紧固到振动试验台上,按下述条件进行线性扫频振动试验:放电电流: 1/3 i 1( a);振动方向:上下单振动;振动频率: 10hz-55hz;最大加速度: 30m/s2;扫频循环: 10 次;振动时间: 3h。3)振动试验过程中,观察有无异常现象出现。不允许出现放电电流蜕变、电压异常、电池壳变形、电解液溢出等,并保持连接可靠、结构完好。2. 安全性能no.参数标准测试条件1) 单体电芯按 1.4 方法充电;不起火,不2.1过充试验爆炸不起火,不2.2针刺试验爆炸不起火,不2.3挤压试验爆炸2) 以 1 i 1

11、(a)电流恒流充电至电压达到企业技术条件中规定的充电终止电压的 1.5 倍或充电时间达 1h 后停止充电;3) 观察 1h。按 gb/t 31485-2015 标准充电后,将电池放入通风厨中,用 5mm-8mm的耐高温钢针以 255mm/s的速度,从垂直于电池极板的方向贯穿 ( 钢针停留在电池中 ) ,观察 1h。1) 单体蓄电池按 1.4 方法充电;2) 按下列条件进行试验:挤压方向:垂直于蓄电池极板方向施压 (参考图 1 所示);挤压板形式:半径 75mm的半圆柱体的长度( l)大于被挤压电池的尺寸;挤压速度:( 51)mm/s;挤压程度:电压达到 0v或变形量达到 30%或挤压力达到20

12、0kn后停止挤压。3)观察 1h。1)按 gb/t 31485-2015 标准充电;2)将单体蓄电池放入温度箱,温度箱按照5/min 的速率由室2.4热冲击试验不起火,不温升至 130 2,并保持此温度 30min 后停止加热;爆炸3)观察 1h。1)按 1.4 方法充电;2.5短路试验不起火,不2) 将单体蓄电池正、负极经外部短路10min,外部线路电阻应小爆炸于 5m;3)观察 1h。不起火,不1)按 1.4 方法充电;2)单体蓄电池正负端子向下从 1.5m 高度处自由跌落到水泥地面2.6跌落试验爆炸,不漏上;液3)观察 1h。不起火,不1)单体电芯按 1.4方法充电;2)将单体蓄电池放入

13、低气压箱中, 调节试验箱中气压为 11.6kpa,2.7低气压试验爆炸,不漏温度为室温,静置6h;液3)观察 1h。不起火,不1)按 gb/t 31485-2015 标准充电;2)单体蓄电池以 1i1 ( )电流放电90min;2.8过放试验爆炸 , 不漏a3)观察 1h。液1)按 gb/t 31485-2015 标准充电;2)将单体蓄电池浸入3.5% nacl 溶液 ( 质量分数 , 模拟常温下的海2.9海水 浸泡试不起火,不水成分 ) 中 2 h ;验爆炸3) 水深应完全没过单体蓄电池;4)观察 1h。1) 单体电芯按 1.4 方法充电;2) 将单体蓄电池放入温度箱中, 温度箱温度按照表 1 和图 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