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法概论》第十五章:财政法_第1页
《经济法概论》第十五章:财政法_第2页
《经济法概论》第十五章:财政法_第3页
《经济法概论》第十五章:财政法_第4页
《经济法概论》第十五章:财政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十五章:财政法,财政与财政法概述 预算法 国债法 政府采购法 转移支付法,第一节:财政与财政法概述,财政的一般原理 财政法概述,一、财政的一般原理,1 财政的基本概念 财政是国家为了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利无偿地参与部分社会产品和国民收入的分配、再分配活动。理解财政的涵义需要明确以下几点:,一、财政的一般原理,财政是以国家为主体的凭借政治权利进行的分配活动 财政分配的对象是社会产品和国民收入 财政的目的是满足国家职能的需要,一、财政的一般原理,2 财政的基本特征 国家主体性 无偿性和非营利性 强制性 永续性和量入为出性,一、财政的一般原理,3 财政的基本职能 资源配置职能 收入分配职能 稳定

2、经济职能,二、财政法概述,1 财政法的概念 财政法是调整在国家或政府为了满足社会公共需求而取得、使用和管理资财的过程中发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二、财政法概述,2 财政法的调整对象 财政法的调整对象是指在国家取得、使用和管理资财的过程中发生的社会关系,即在财政收入、财政支出和财政管理过程中发生的社会关系,简称为财政关系。 一般认为,财政法所调整的财政关系包括以下几方面: 财政管理体制关系 财政收支管理关系 财政活动程序关系,二、财政法概述,3 财政法的地位 有人认为,财政法是与经济法,行政法等相并列的第二层次的部门法 有人认为,财政与行政法和经济法具有从属关系,是与金融法、环境法相并列

3、的第三层次部门法 有人认为,财政法是经济法的重要法律部门,二、财政法概述,4 财政法的基本原则 财政法治原则 财政透明原则 财政民主原则 财政安全原则 财政效益原则,二、财政法概述,5 财政法的体系 财政法的体系是指财政法的各类法律规范所组成的协调统一的整体。财政法体系的具体构成可以进一步划分为: 财政管理体制法 预算法 财政收入法 财政支出法 财政特别法,第二节:预算法,预算 预算法概述 预算管理职权 预算收支范围 预算管理程序 对预算、决算的监督 违反预算,一、预算,1 预算的概念 预算也称国家或政府预算,是指按法定程序编制、审批的国家各级人民政府和实行预算管理的各部门、各单位在一个会计年

4、度里的财务收支计划。它是国家财政活动的重要内容,是国家筹集和分配资源以及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在形式上,国家预算体现为将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分门别类列入特定的表格。实质上,它反映了国家预算的编制、审批、执行和决算、监督等一系列活动,反映了政府活动的范围、方向和政策目标,一、预算,2 预算的特征 预算以财政年度为计划期。 预算以财政收支一览表为基本内容。即预算是依法定标准将财政收支项目分类列入特定表格。其中,财政收入反映着国家支配的财力规模和来源,财政支出反映着国家财力分配使用的方向和构成,财政支出对比反映着国家财力的平衡状况。 预算以立法文件为表现形式。,一、预算,3 预算的类别 单式预算和复

5、式预算 绩效预算和规划一项目预算 增量预算和零基预算,二、预算法概述,1 预算法的概念 预算法是调整国家在进行预算资金的筹集、分配、管理和监督过程中所发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二、预算法概述,2 预算法的调整对象预算关系 预算管理体制关系,即在各级国家机关之间以及中央与地方政府之间在预算管理方面因职权划分所产生的社会关系 预算关系,即在筹集、分配、管理和监督预算资金的过程中发生的预算实体关系和程序关系。,三、预算管理职权,1 各级权力机关的预算管理职权 全国人大 审查权,审查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及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 批准权,批准中央预算和中央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 变更撤消权,改变

6、或撤消全国人大常委关于预算、决算的不适当的决议,三、预算管理职权,全国人大常委会的预算管理职权 审批权,全国人大常委有权审查和批准中央预算的调整方案和中央决算; 撤消权,全国人大常委有权撤消国务院制定的同宪法、法律相抵触的关于预算、决算的行政法规、决定和命令以及省级人大及其常委制定的同宪法、法律和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关于预算、决算的地方性法规和决议,三、预算管理职权,地方各级人大的预算管理职权 审查权,地方各级人大有权审查本级总预算和本级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 批准权,地方各级人大有权批准本级预算和本级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 变更撤消权,地方各级人大有权改变或撤消本级人大常委会关于预算、决算的不适当的

7、决议;撤消本级政府关于预算;决算的不适当的决定和命令,三、预算管理职权,县级以上各级人大常委的管理职权 监督权,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大常委会有权监督本级总预算的执行; 审批权,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大常委会有权审查和批准本级预算的调整方案以及本级政府决算; 撤消权,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大常委会有权撤消本级政府和下一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关于预算、决算的不适当的决定、命令和决议。,三、预算管理职权,2 各级人民政府的预算管理职权 县级以上政府的预算管理职权 编制权,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有权编制本级预算的调整方案;报告权,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有权向本级人大作关于本级总预算草案的报告,将下一级政府报送备案的预算汇

8、总后报本级人大常委会备案,向本级人大、本级人大常委会报告本级总预算的执行情况;,三、预算管理职权,执行权,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有权组织本级总预算的执行;决定权,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有权决定本级预算预备费用的动用; 监督权,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有权监督本级政府各部门和下级政府的预算执行; 变更撤消权,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有权改变或者撤消本级政府各部门和下级政府关于预算、决策的不适当的决定和命令。,三、预算管理职权,乡级政府的预算职权 编制权,即编制本级预算、决策草案和本级预算调整方案; 报告权,即向本级人大报告本级预算草案和本级预算执行情况; 执行权,即组织本级预算的执行; 决定权,即决定本级预

9、算预备费用的动用。,三、预算管理职权,3 各级财政部门的预算管理职权 编制权,即具体编制本级预算、决策草案和本级预算的调整方案; 执行权,即具体组织本级总预算的执行; 提案权,即提出本级预算预备费用动用方案; 报告权,即定期向本级政府和上一级政府财政部门报告本级总预算的执行情况。,三、预算管理职权,4 各部门、各单位的预算管理职权 各部门负责编制本部门预算、决算草案,组织和监督本部门预算的执行,定期向本级政府财政部门报告预算的执行情况。各单位负责编制本单位的预算、决算草案,按照国家规定及时地足额地上缴预算收入、合理安排预算支出,并接受国家有关部门的监督检查,四、预算收支范围,1 预算收入 预算

10、收入的概念 预算收入是指在预算年度内,按照法定的形式和程序,有计划地筹集和取得的由国家支配的资金。,四、预算收支范围,预算收入的项目 税收收入 国有资产收益 专项收入 其他收入,包括规费收入、罚没收入及国有土地使用权有偿使用收入等,四、预算收支范围,预算收入的分类 中央收入 ,包括中央本级收入和地方按照规定向中央上解的收入 地方收入,包括地方本级收入和中央按照规定返还或补助地方的收入; 中央地方共享收入,即按照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中央预算和地方预算对同一税种,按照一定划分标准或者比例分享的收入。,四、预算收支范围,2 预算支出 预算支出是指在预算年度内,按照法定的形式和程序,通过财政分配手段,

11、对筹集和取得的预算收入进行有计划的再分配。包括中央预算支出和地方预算支出。,四、预算收支范围,中央预算支出是按照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由中央财政承担并列入中央预算的支出,包括中央本级支出和中央返还或者补助地方的支出; 地方预算支出是按照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由地方财政承担并列入地方预算的支出,包括地方本级支出和地方按照规定上解中央的支出。,四、预算收支范围,3 专用基金管理 专用基金项目一般也称政府性基金收入,包括在预算内列收列支和在预算之外的根据特定需要由国务院批准或者经国务院授权由财政部门批准设置征收的,各部门自行保管或由财政管理的有专项用途的各种基金。,五、预算管理程序,预算编制 预算的审批

12、 预算的执行和调整 决算的编制 决算的审批,六、对预算与决算的监督,预算法规定,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对中央和地方预算、决算进行监督。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大常委会对本级和下级政府预算、决算进行监督。乡、民族乡、镇人民代表大会对本级预算、决算进行监督。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县级以上人大常委会有权就预算、决算中的重大事项或者特定问题组织调查,以上各级人大常委会举行会议时,人大代表或常委会组成人员,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就预算、决算中的有关问题提出询问或质询,受询问或质询的有关政府或财政部门必须及时给予答复。,六、对预算与决算的监督,各级政府应当在每一预算年度内至少两次向本级人大或者人大常委会作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

13、。各级政府监督下级政府的预算执行,下级政府应当定期向上一级政府报告预算执行情况。各级政府财政部门负责监督、检查本级各部门及其所属各单位预算的执行情况。各级政府审计部门对本级各部门、各单位和下级政府的预算执行、决算实行审计监督。,七、违反预算法的法律责任,擅自变更预算的责任。各级政府未经批准,擅自进行预算调整的,对负有直接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责任人员追究行政责任 擅自动用国库库款的法律责任。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擅自动用国库库款或者擅自以其他方式支配已入库的库款的,由政府财政部门责令退还或者追回国库库款,并由上级机关对负有直接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行政处分,七、违反预算法的法律责任,

14、违法进行预算支出的法律责任。隐瞒预算收入或者将不应当在预算的支出的款项转为预算内支出的,由上一级政府或本级政府财政部门责令纠正,并由上级机关给予直接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行政处分。,第三节:国债法,国债的概述 国债法概述 中国国债立法的发展 国债法律制度,一、国债的概述,1 国债的概念 国债也称国家公债,是国家为了实现其职能而以国家信用为基础所举借的债务。它是国家筹集财政收入,弥补财政赤字和进行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一、国债的概述,2 国债的特征 自愿性 有偿性 灵活性 流动性 调控性 最高的荣誉度和安全性,一、国债的概述,3 国债的功能 弥补财政赤字 筹集资金 宏观调控 4 国债的分

15、类 按举借债务方式的不同,国债可分为国家债券和国家借款,一、国债的概述,按发行方式的不同,国债可分为自由国债和强制国债 按偿还期限的不同,国债可分为短、中、长期国债。 按使用用途的不同,国债可分为赤字国债、建设国债和特种国债 按流通性的不同,国债可分为上市国债和不上市国债,二、国债法概述,1 国债法的概念 国债法,是调整国债的发行、使用、偿还和管理过程中发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它是财政法的重要部门法。,二、国债法概述,2 国债法的调整对象 国债的调整对象是在国债的发行、使用、偿还和管理过程中发生的社会关系,简称国债关系。具体包括 国债发行关系,即因国债发行而发生的国家与其他相对应的

16、权利主体之间的社会关系,属基础性关系;,二、国债法概述,国债使用关系,即在国家使用国债的过程中发生的社会关系以及国债的权利主体在国债交易活动中发生的社会关系; 国债偿还关系,即在国家偿还国债本息的过程中发生的社会关系; 国债管理关系,即国家在对国债进行管理的过程中发生的调控、管理关系。,三、中国国债立法的发展,1949年12月2日在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上通过了关于发行人民胜利公债的决定,这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个国债立法文件。,三、中国国债立法的发展,1953年,我国开始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进入计划经济的时期。在当时国家财力相当薄弱的情况下,进行大规模经济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这就加剧了

17、财政收支的矛盾,在此情况下,中央政府在1953年12月制定了1954年国家经济建设公债条例,此后全国人大常委会联续颁布了五个国家经济建设公债条例。,三、中国国债立法的发展,1981年,我国改革开放开始,为了支持经济体制改革,确保当时预算收支平衡,国务院决定发行国库券和借用地方财力来弥补预算赤字。同年1月16日国务院颁布了国库券条例,确定国债的发行对象主要是国有企事业单位。此后,在每年国库券发行之前,国务院要发布该年度的国库券条例,三、中国国债立法的发展,1992年3月18日国务院发布的国库券条例以调整国债关系的基本法规形式出现,该法对于国库券发行、转让问题只作了原则规定,以保持国债立法的完整性

18、。此后,国务院和有关主管部门发布了一系列国债方面的立法,三、中国国债立法的发展,目前 ,有关部门正在积极起草我国的国债法,全国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也建议将国债法列入十届人大立法规划之中,这有望对国债活动给予稳定的明确规范。,四、国债法律制度,1 国债的发行 国债的发行是指国债的售出或被认购的过程。国家发行国债,一般都要对发行的条件和发行的办法事先予以公布。发行的条件一般包括国债种类、发行对象、数额、发行价格、利率、付息方式和流动性等内容。国家确定每年需要发行的债券种类、数额和期限后,由财政部代表中央政府发行。,四、国债法律制度,国债的发行方式 公募法,即直接发行法,是指由政府部门直接自行发行国债

19、,向社会各界推销,以取得资金的方法,通常采用公募招标投标的方式进行; 采购法,即间接发行方法,是指府与金融机构协商国债发行条件,先由金融机构将国债全部承购,再由金融机构向社会转售,以取得资金的方法; 出售法,即销售发行法,是指政府委托证券经纪人在证券交易所出售国债以取得资金的方法。,四、国债法律制度,2 国债的使用 国债的使用包括政府对国债资金的使用和国债债权人对其债券权利的行使两方面。 政府对国债资金的使用主要是弥补财政赤字、国家重点工程建设和特定的用途。随着我国国债交易市场的日益开放、活跃以及交易方式的多样化,国债已被中央银行所利用并成为贯彻货币政策、调控经济的重要手段。 国债债权人对其权

20、利的运用,主要是在证券的转让、抵押等方面。,四、国债法律制度,3 国债的偿还 国家依法律规定或约定,对到期国债还本付息的行为。偿还国债本息的资金来源可以是预算盈余,专门的偿债基金或预算拨款,也可以借新债还旧债。在偿还的方法上,可以是直接由政府或其委托的金融机构进行偿还,也可通过市场收购来偿还,还可通过抽签等方法偿还。,四、国债法律制度,4 国债管理 国债管理是指国家运用经济、行政和法律手段对国债的规模、结构和利率等方面进行宏观调控。国债管理通常又可分为国债的规模管理和国债的结构管理。 国债的规模是指国家负债的总量。一般可用年度国债发行额、国债累积发行额、国债余额等绝对指标和国债依存度、国债负担

21、率、国债偿债率等相对指标来反映,四、国债法律制度,国债的结构管理,主要包括期限结构、利率结构、投资者结构和市场结构等方面的管理。另外,为了加强对外债的统计监测,我国还实行外债登记管理,这方面主要体现在我国对资本项目外汇的管理制度之中,四、国债法律制度,5 国债转让。 对于国债有一个基本规定,就是债券发行后,只有在偿还期满后才能要求发行主体清偿,或按规定的赎回条件清偿。在国债到期前,持有者不能要求债务人清偿自己所持有的债权。如果持有者由于种种原因,在到期前需要资金时,只可以在证券市场上向第三者转让,转让完成后,债券的所有权也随之转移。,第四节:政府采购法,政府采购概述 政府采购法概述 政府采购法

22、的主要内容,一、政府采购概述,1 政府采购的概念 政府采购又称公共采购,是指各级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团体组织,使用财政性资金采购依法制定的集中采购目录以内的或者采购限额标准以上的货物、工程和服务的行为。简言之,它是政府为了实现政府职能和公共利益的需要而购买商品和服务的行为,一、政府采购概述,2 政府采购的特征 采购主体特定性 资金来源的财政 政府采购的非盈利性 采购过程的公平性、公开性和规范性 采购活动的政策性,二、政府采购法概述,1 政府采购法的概念 政府采购法是指调整政府采购过程中形成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它通过对政府采购行为的规制,促进各级国家机关有效行使职能、加强财政支出管理、充

23、分发挥财政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宏观调控作用。,二、政府采购法概述,2 政府采购法的调整对象 政府采购法的调整对象,就是在政府采购活动中所产生的社会关系,即政府采购关系。政府采购合同关系,即在政府采购活动中在采购人、委托采购代理机构和供应商之间产生的合同关系。政府采购监督管理关系,即指各级政府的财政部门及其他有关部门在对政府采购活动和集中采购机构的监督检查过程中所产生的监督关系。,二、政府采购法概述,3 政府采购法的基本原则 公平竞争原则 公开、公正、透明原则 诚实信用原则 利于实现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目标原则,三、政府采购法的主要内容,1 政府采购活动的当事人 采购人。他是指使用财政性资金采购依法制

24、定的集中采购目录以内或者采购限额标准以上的货物、工程和服务的各级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团体组织。他们是政府采购的需方,在政府采购中居于主导地位。,三、政府采购法的主要内容,供应商。他是指向采购人提供货物、工程或者服务的法人、其他组织或者自然人。供应商的主要权利是指按照政府采购法和采购人的要求,进行政府采购竞争,平等地获得政府采购合同。其义务为诚实地参与政府采购,并在获得政府采购后全面履行采购合同。,三、政府采购法的主要内容,采购代理机构。他是指国家设立或认可的从事政府采购代理业务的机构。在政府采购活动中,采购代理机构接受采购人的委托,以采购人的名义代为进行政府采购活动。通常包括集中采购代理机构和

25、其他采购代理机构。其中集中采购代理机构是设区的市、自治州以上政府根据本级政府采购项目组织集中采购的需要设立的,专门从事政府集中采购目录以内项目采购代理活动的非盈利性事业法人。而一般采购代理机构则需要通过监管部门的资格认定才能参与采购代理活动。,三、政府采购法的主要内容,2 政府采购的方式 公开招标方式,是指政府采购人(招标人)或其委托的代理机构以招标公告的方式,邀请不特定的供应商(投标人)参加投标,按规定程序评标和选定供应商(中标人)并与之签订政府采购合同的一种方式。 邀请招标方式,也称选择性招标,是指招标人不刊登招标公告,直接邀请一定数量(一般为五个以上)的特定供应商参加投标并按规定程序确定

26、中标人的一种招标方式。,三、政府采购法的主要内容,竞争性谈判方式,它是指采购人直接邀请三家以上的供应商就采购事宜进行谈判确定最终供应商的一种采购方式。 单一来源采购方式,是指只有唯一潜在供应商,采购人不得不从该供应商处取得自己所需要的货物、工程或服务的采购 询价采购方式,指采购人向有关供应商发出询价通知书,让其报价,从中选择最符合采购要求的供应商的一种采购方式。,三、政府采购法的主要内容,3 政府采购合同 政府采购合同的概念 政府采购合同是指采购人因政府采购行为而与供应商之间在平等、自愿的基础上,依法签订的明确双方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政府采购合同是采购双方据以履行合同义务,享受相应权利的法律

27、文件,三、政府采购法的主要内容,政府采购合同的特征 政府采购合同一方当事人必须是行政机关或其他行政主体。政府采购合同规定的是行政机关或其他行政主体与供应商之间的关系。行政机关或其他行政主体是政府采购合同的发起人;,三、政府采购法的主要内容,政府采购合同以维护公共利益、实施国家行政管理任务为目的。国家可以通过政府采购行为,实现其调整产业结构、扩大就业、增加社会公共福利、保障社会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行政管理目标;,三、政府采购法的主要内容,政府采购合同贯彻行政优益权原则。行政优益权是指行政机关享有优先处分的权利。行政机关在行政合同履行过程中享有监督权。根据维护公共利益的需要,在情势变更时双方当事人应当变更、中止或终止合同。行政机关还享有对供应商违约行为的制裁权。,三、政府采购法的主要内容,4 政府采购的监督管理 各级政府的财政部门应当加强对政府及集中采购机构采购活动的监督检查,政府采购法规定的政府采购监督管理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