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史纲要第二讲(用 ).ppt_第1页
近代史纲要第二讲(用 ).ppt_第2页
近代史纲要第二讲(用 ).ppt_第3页
近代史纲要第二讲(用 ).ppt_第4页
近代史纲要第二讲(用 ).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二讲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本章讲授内容,一、农民的反抗 二、地主阶级的自救 三、资产阶级的改良,太平天国军营,一、农民的反抗,(一)旧式农民起义的顶峰太平天国起义,起义基本过程,1851.1.11,金田起义;9月,永安建制。 1853.1,克武昌,3.19克南京,.3.29天王入城,建都。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1856.9,天京内讧。 1864.7.19,天京陷落,失败。,1.太平天国起义的意义:,撼动了清政府统治的根基(历时之长、影响之广); 旧式农民战争的顶峰(以纲领的形式系统地表达了农民的愿望); 冲击了孔子和儒家经典的正统权威,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 打击了外国侵略者

2、,开启了农民战争反帝国反封建斗争的新时代; 探索了中国未来的出路。,纲领性文件:天朝田亩制度(颁布于1853年冬) 土地制度 平均分配土地:“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分田办法,按人口计算,不论男女。理想的人间天国是“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也”。 各户都必需从事副业生产,“凡天下树墙下以桑,凡妇蚕绩缝衣裳。凡天下每家五母鸡,二母彘”。收成、收入统归国库,支出也由国库统一分配。,资政新篇(1859年洪仁玕提出) : 以风风之:移风易俗,革除恶习,如缠足、溺婴、佛教神鬼的迷信活动等,提倡办医院、礼拜堂、学馆。 以法法之:吸取一些外国的科学技术,采用一些西方的改

3、革措施。在政治上,主张“上下情通”;在科学技术上,主张办铁路、火轮船,办邮政,报纸,鼓励民办机器制造业和开采矿藏等;在商业上,主张办银行(允许民办),发行纸币。 以刑刑之:健全司法制度。主张“善待轻犯”,“罪人不杀”,让他们“修街渠道路”,准其“改过自新”。,资政新篇中值得注意的问题有几点: 首先,他的思想中倾向于资本主义主张的,主要还是关于发展生产力及举办社会事业方面。 其次,关于“禁朋党之弊”思想。 第三,反映了对外国资本主义列强侵华野心的警惕性非常不够。 第四,资政新篇通篇未涉及农民问题和土地问题,不能说不是严重的缺点。 最大贡献:对中国的出路进行了探索。,2.太平天国失败原因分析: A

4、、从主观上看:第一,农民阶级不是新的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他们无法克服小生产者所固有的阶级局限性,因而无法从根本上提出完整的正确的政治纲领和社会改革方案。无法制止和克服领导集团自身腐败现象的滋长,也无法长期保持领导集团的团结,削弱了太平天国的向心力和战斗力。 1853年的天京变乱太平天国由盛到衰的 转折点。第二,太平天国是以宗教来组织发动群众的,但是拜上帝教不是科学的思想理论,它不仅不能正确指导战争,而且给农民战争带来了危害。洪秀全陷入宗教迷雾。第三,太平天国也没能正确对待儒学(传统文化核心),得不到知识分子的支持。第四,太平天国不能把西方国家的侵略者与人民群众区别开来,对西方侵略者还缺乏

5、理性的认识(把政治与宗教等同)。B、从客观上看:中外反动势力勾结起来,联合镇压太平天国。,(二)义和团起义:,起义过程简述 1898年有“教案”发生 1900年6月进北京,太后招安,攻打使馆。 8月八国联军进京,太后出逃。八国联军入侵.MPG 1901年9月辛丑条约签字辛丑条约.mpeg(内容见下页)太后对条约的反应。 起义“水平下降”(组织、行动、纲领)?原因分析. 起义意义何在? (留学生、孙中山、瓦德西语),辛丑条约共12款,另有19个附件,主要内容有:,1赔款。中国赔款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年息4厘,本息共计98亿两,以海关税、常关税和盐税作担保。 2划定使馆区。将北京东交民巷划

6、定为使馆区,成为“国中之国”。在区内中国人不得居住,各国可派兵驻守。 3拆炮台、驻军队。拆除大沽及有碍北京至海通道的所有炮台,帝国主义列强可在自山海关至北京沿铁路的12个地方驻扎军队。 4永远禁止中国人成立或加入任何“与诸国仇敌”的组织,违者处死。各省官员必须保证外国人的安全,否则立予革职,永不录用。凡发生反帝斗争的地方,停止文武各等考试5年。 5对德、日“谢罪”。清政府分派亲王、大臣赴德、日两国表示“惋惜之意”,在德国公使克林德被杀之处建立牌坊。 6惩治附合过义和团的官员。从中央到地方被监禁、流放、处死的官员共百多人。 7设立外务部。将总理衙门改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首,成为清政府与列强交涉的

7、专门机构。,义和团团牌,义和天心同保大清 扫除洋孽神助民兵 二毛教匪胆破魂惊 为国安良众志成城 严拿奸细谁敢徇情 焚巢毁穴休想偷生 神攻鬼灭人叩天成 皇恩嘉义召入神京,(三) 历史教训:,1、农民是反封建的主力,能给予封建统治以沉重打击;农民也是反帝斗争的主力,能遏制帝国主义的侵略野心.农民可歌可泣的斗争为民族的独立,人民的解放作除了巨大贡献. 2、农民的小生产者的阶级局限使他们不可能彻底推翻封建制度,也不可能引导反帝斗争取得彻底胜利。 结论: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农民具有伟大的革命潜力。但它自身不能担负起反帝反封建取得胜利的重任,单纯的农民战争不可能完成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重任。

8、,洋务运动包括三方面: 1.兴办近代企业(军工、民用); 2.建立新式海陆军; 3.办新式学堂和派遣留学生。,二、地主阶级的自救洋务运动(19世纪六十年代起),兴办近代军用工业: 先后办过规模不同的兵工厂有24个,重要的有沪(上海的江南制造总局)、宁(南京的金陵机器局)、闽(福州的马尾船政局)、津(天津的天津机器局)四局和张之洞在湖北汉阳办的湖北枪炮厂汉阳铁厂。,兴办民用工业: 经营轮、电、矿、纺四个部门。企业的资金大部由政府筹集,也吸收一部分商股,主要由政府派官员管理,有官办、官督商办、官商合办、商办几种形式。,刘步蟾,派遣幼童留学,洋务派只注重西法练兵和办企业,而不去改变落后的政治制度,只

9、是在封建制度的母体上,嫁接西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枝芽,其结果只能是“新其貌,而不新其心”。,洋务运动的性质、作用、失败原因、教训,(1)洋务运动的性质洋务运动是清朝封建统治阶级中的洋务派为了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而实行的一场自救改革运动,既具有进步性,也具有落后保守性。 (2)洋务运动的作用 第一,办学堂、派留学生、编译西学书籍等,给当时中国带来了新知识,打开了人们的眼界。 第二,开办洋务企业,学习外国先进技术,促进了社会风气的改变,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洋务运动的性质、作用、失败原因、教训,(3)洋务运动的失败的原因第一,洋务运动具有封建性。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洋

10、务派企图在不改变中国固有的制度与道德的前提下,以吸取西方近代生产技术为手段,来达到维护和巩固中国封建统治的目的,这就严重限制了洋务运动的发展。第二,洋务运动对外国具有依赖性。西方列强依据种种特权,从政治经济等各方面加紧对中国的侵略控制,他们并不希望中国真正富强起来,而洋务派处处依赖外国,企图以此来达到自强求富的目的,无异与虎谋皮。第三,洋务企业的管理具有腐朽性。洋务企业虽然具有一定的资本主义性质,但其管理確是封建式的,企业内部充斥着营私舞弊、贪污中饱、挥霍浪费等腐败现象。(4)洋务运动失败的教训:地主阶级发起的洋务运动不能担负起中国近代化的历史重任。,三、资产阶级的维新运动 (一)维新运动兴起

11、的原因和进程 维新运动作为一次具有相当规模的政治运动的兴起,是甲午战败的强烈刺激下的产物。 吴玉章在回忆录中描述当时的心情:“这真是空前未有的亡国条约!它使全中国都为之震动。从前我国还只是被西方大国打败过,现在竟被东方的小国打败了,而且失败的那样惨,条约又订得那样苛,这是多么大的耻辱啊!”,百日维新(1898年6月11日9月20日,103天)期间共颁布了二三百件变法上谕,主要内容有以下几方面: 经济方面:设立农工商局,保护和奖励农工商业;设立农会;各省设商务局;设铁路矿务总局,改革财政。 政治方面:准许创办报纸和上书言事,给予一定程度的言论、出版、结社的自由。 军事方面:裁撤绿营,各省军队改练

12、洋操,使用洋枪,并统一制度。筹设武备学堂。 文教方面:改革科举制度,废八股,改试策论,广设学堂,创办京师在大学堂,提倡西学,选派学生出国留学。,维新派与守旧派论战的主要问题:,第一,要不要变法。 第二,要不要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 第三,要不要废除八股、改科举和兴西学,(二)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第一,戊戌维新运动是一次爱国救亡运动。维新派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高举救亡图存的旗帜,要求通过变法,发展资本主义,使中国走向富强之路。维新派的政治实践和思想理论,不仅贯穿着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而且推动了中华民族的觉醒。 第二,戊戌维新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革运动。 第三,戊戌维新运动更是

13、一场思想启蒙运动。 戊戌维新运动不仅在思想启蒙和文化教育方面开创了新的局面,而且在社会风习方面也提出了许多新的主张。,(三)戊戌维新运动失败的原因,戊戌维新运动的失败,主要是由于维新派自身的局限和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强大的守旧势力的反对。维新派本身的局限性突出表现在: 首先,不敢否定封建主义。他们在政治上不敢根本否定封建君主制度,在经济上,虽然要求发展资本主义,却未触及封建主义的经济基础封建土地所有制。 其次,对帝国主义报有幻想。他们大声疾呼救亡图存,却又幻想西方列强能帮助自己变法维新,结果是处处碰壁。 再次,惧怕人民群众。维新派的活动基本上局限于官僚士大夫和知识分子的小圈子。他们不但脱离人民群众,而且惧怕甚至仇视人民群众,因此,运动未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四)戊戌维新运动失败的教训,戊戌维新运动的失败不仅暴露了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同时,也说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企图通过统治着自上而下的改良道路,是根本行不通的。要想争取国家的独立、民主、富强,必须用革命的手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