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文化比较:第一讲_概说.ppt_第1页
中西方文化比较:第一讲_概说.ppt_第2页
中西方文化比较:第一讲_概说.ppt_第3页
中西方文化比较:第一讲_概说.ppt_第4页
中西方文化比较:第一讲_概说.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西方文化比较,山东建筑大学艺术学院 邓相超,第一讲 文化概说 一、什么是文化 爱德华泰勒原始文化:神话、哲学、宗教、语言、艺术和习俗的发展研究:“文化是一个综合体,其中包括知识、信仰、艺术、法律、道德、习俗,以及作为社会成员的人所掌握的其它能力和形成的习惯。”,广义: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中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文明的总和。 狭义:文化是指在一定物质资料生产方式基础上精神财富的总和。,现代汉语词典文化是:“(1)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特指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2)考古学用语,指同一个历史时期的不依分布地点为转移的遗迹、遗物的综合

2、体。同样的工具、用具,同样的制造技术等,是同一种文化的特征,如仰韶文化、龙山文化。(3)指运用文字的能力及一般知识。”,美国社会学家戴维波普诺的定义:“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或一群人共同具有的符号、价值观及其规范,以及它们的物质形式。”,二、 文化的三个组成部分 符号 价值观 规范,1.符号是文化的基础 符号是指能有意义地表达事物的信息,信息是事物的状态或对事物状态的描述。符号是文化的基础,是文化的表达形式。,如语言符号,艺术符号,数字符号,科学符号等等。 其中,语言文字和数字符号是最基本的符号。,2.价值观是文化的的核心 价值观是判断孰是孰非,孰重孰轻的标准体系。价值观是文化的核心,是文化

3、的最高境界。 当今人类最高价值观:自由、平等、正义;真、善、美。,价值观虽各具特色,但有先进落后之分。文化的先进与落后,主要是价值观的先进与落后。如自由与专制,平等与特权,正义与邪恶,真与假,善与恶,美与丑。,当今世界,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与欠发达国家,其根本差别就在于文化的差别,在于价值观的差别:人本位、君本位与神本位的差别。,3.规范是文化的重要内容 规范是衡量行为和思想的准则,是价值观的具体体现,是文化的重要内容。 规范对人的思想和行为具有约束力量。 规范包括制度规范、道德规范、习惯规范。,习惯规范约束力比较弱; 道德规范约束力比较强,违背了要受到舆论的谴责; 制度规范则是由国家制定的法

4、律,违背了要受到法律的制裁。,作为文化,价值观首先要体现在一个国家的制度之中,或凝固在一个国家的制度之中。 如人本位的价值观,体现在制度中,就是民主政治制度和市场经济制度。 而“百代皆行秦政制”,秦始皇的专制制度,充分体现了“君本位”的价值观。,一个国家的制度,是文化,是价值观的体现。反过来,某种制度又巩固着某种价值观。制度规范虽各具特色,但显然有先进与落后之分。体制改革,就是革掉落后的制度,创造或引进先进的制度。,三、文化的层次和结构 关于文化的层次和结构,有以下几种观点: (1)两分说: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 (2)三层次说:物质,制度,精神;,(3)四层次说:物质,制度,风俗习惯(行为),

5、思想与价值(精神); (4)六大子系统:物质,社会关系,精神,艺术,语言符号,风俗习惯。 现代文化学界基本采用四层次说。,1.物质文化 物质文化是人类所从事的物质产品创造活动及其劳动产品的总和。 物质文化的特征是具有可感性,即它是有形的,具有物态实体的文化事物,是文化创造的基础和表现。 从文化的结构层次看,物质文化处于文化结构的表层。,2.制度文化 制度文化是人在社会实践和人际交往中,为了处理和解决各种社会矛盾,调整人与人的社会关系而建立的各种社会规范、准则、条例的总和,是人创造的符合人生存的社会环境,以及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规范和准则,包括政治制度,济济制度,婚姻制度,家族制度,法律制度,宗教社

6、团以及教育、艺术组织等。 制度文化处于文化结构的中层。,3.精神文化 精神文化:价值观念,审美情趣,思维方式的总和。 精神文化处于文化结构的深层。 精神文化的特征是抽象性和相对独立性,是以观念形态呈现的文化现象。 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物质文化相互制约,相互作用,并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转化。,4.行为文化 行为文化:约定俗成的习惯和定势,是以民风民俗形态出现,见于日常生活之中,具有鲜明民族性和地域性的行为模式。 需要说明的是,文化的各个层次之间是一个有机整体,互相影响,互相制约,互为表里,不能割裂。 只是为了考察文化提供不同的切入点,才分层论析。,四、文化的特征与类型 (一)文化的特征 1.同一性

7、2.时代性 3.民族性 4.地域性,(二)文化的类型 汤因比历史研究:“人类历史上产生过21个文化类型:西方、拜占庭、俄罗斯、伊朗、阿拉伯、印度、远东、希腊、叙利亚、古代印度、古代中国、朝鲜日本、米诺斯、苏美尔、赫梯、巴比仑、埃及、安第斯、墨西哥、于丹加、马雅文明。”,季羡林认为:人类有史以来,总共形成了四大文化圈:古希腊、罗马一直到近代欧美的文化圈,从古锡伯来起一直到伊斯兰国家的闪族文化圈,印度文化圈和中国文化圈。,梁漱溟把文化分三大类型: 西方文化 印度文化 中文化,五、中西方文化比较研究回顾 (一)严复 (18531921),原名 宗光,字又陵,后改名复, 字几道,福建侯官人。 1877

8、年到1879年,被公派 到英国留学,1912年严复 被任命为北大校长,体现 了严复在当时思想界和学 术界的令人信服的显赫地位。 此时严复的中西文化比较观 走向成熟。,严复最先明确地认识到中西文化的根本差异是“自由不自由异耳”。 严复在论世变之亟中指出: “尝谓中西事理,其最不同而断乎不可合者,莫大于中之人好古而忽今,西之人力今以胜古; 中之人以一治一乱、一盛一衰为天行人事之自然,西之人以日进无疆,既盛不可复衰,既治不可复乱,为学术政化之极则。”,“中国最重三纲,而西人首明平等; 中国亲亲,而西人尚贤; 中国以孝治天下,而西人以公治天下; 中国尊主,而西人隆民; 中国贵一道而同风,而西人喜党居而

9、州处; 中国多忌讳,而西人众讥评。 其于财用也,中国重节流,而西人重开源; 中国追淳朴,而西人求欢虞。 其接物也,中国美谦虚,而西人务发舒; 中国尚节文,而西人乐简易。 其于为学也,中国夸多识,而西人尊新知。”,(二)李大钊 字守常,河北乐亭人, 生于1889年10月29日。 1907年考入天津北洋法政 专门学校学习政治经济。 1913年冬,东渡日本, 考入东京早稻田大学。 1916年李大钊回国后, 积极参与新文化运动。,1918年李在东西文明根本之异点文中指出:“东西文明有根本不同之点,即东洋文明主静,西洋文明主动是也。 一为自然的,一为人为也; 一为安息的,一为战争的; 一为消极的,一为积

10、极的; 一为依赖的,一为独立的; 一为苟安的,一为突进的; 一为因袭的,一为创造的; 一为保守的,一为进步的;,一为直觉的,一为理智的; 一为空想的,一为体验的; 一为艺术的,一为科学的; 一为精神的,一为物质的; 一为灵的,一为肉的; 一为向天的,一为立地的; 一为自然支配人间的,一为人间征服自然的。 东方之道德在个性灭却之维持,西方之道德在个性解放之运动。”,(三)陈独秀 陈独秀(18791942), 字仲甫,安徽怀宁(今属 安庆市)人。新文化运动的 倡导者之一,中国共产党 的创始人之一。,陈 独 秀,新 青 年,在陈独秀那里,“中”与“西”、“新”与“旧”之间被划了一道鸿沟。他认为,西方

11、文化之“新” 和中国文化之“旧”,是水火不相容的。,1. 战争本位与安息本位 西方文化:战争本位;好战健斗 e.g.多宗教战争,政治战争,商业战争 e.g.英国,德国等大国因战而称霸,比利时,塞尔维亚等小国因战而抗外敌等 西方民族性“恶侮辱,宁斗死”,中国文化:安息本位;中国文化好安息 e.g.儒:不尚力争;道:使民不争;佛:去杀 (依唐君毅先生所说,中国人爱好和平,在学术思想上多重融和会通;而中国历史上亦无西方那样大规模的宗教战争.) 中国民族性“恶斗死,宁忍辱”,2. 个人本位与家庭本位 西方文化:个人本位:西方文化自古至今都是彻底的个人主义,拥护个人的自由权利和幸福。 其所讲的思想言论上

12、的自由,法律上的人人平等,以及宪法上的保障人权等等,都体现这种个人主义精神; 即使西方人讲国家利益,社会利益,表面上与个人主义相冲突,但实际上仍是以巩固个人利益为目的。 .,中国文化:家庭本位:中国社会为宗法社会,以家庭为本位,个人无权利。 家庭方面讲孝,实质是家人听命於家长;国家方面讲忠,实质是国民听命於君主。 这种社会的缺点为:损坏个人独立自尊的人格;窒碍个人意志的自由;剥夺个人法律上平等的权利;养成依赖性并减低个人的生产力。,3. 法治,实利本位与情感,虚文本位 西方文化:法治,实利本位 西方文化重法治、实利,国家、社会及家庭无不如此。不但商业上对法律的信任多於对人的信任;甚至亲戚、家人

13、及夫妇等关系,亦以法律为基础。 e.g.“父子昆季之间,称贷责偿,锱铢必较,违之者不惜诉诸法律;亲戚交游,更无以感情违法损利之事。”,e.g.“西俗成家之子,恒离亲而别居,绝经济之关系;所谓吾之家庭(My family)者,必其独立生活也;否则必曰吾父之家(My fathers family);用语严别,误必遗讥。” 西方表面上有刻薄寡恩之嫌,但结果却形成每个人的独立的人格,不相侵害,是“以小人始,以君子终”。,中国文化:情感,虚文本位:中国文化重情感,虚文,人与人关系以情感为基础。 e.g.“交游称贷,视为当然,其偿也无期,其质也无物,惟以感情为条件.社会经济,因以大乱。”,e.g.“亲养其

14、子,复育其孙;以五递进,又各纳妇,一门之内,人口近百矣;况夫累代同居,传为佳话。虚文炫世,其害滋多!男妇群君,内多诟谇;依赖成性,生产日微;貌为家庭和乐,实则黑幕潜张,而生机日促耳。昆季之间,率为共产,倘不相养,必为世讥。事畜之外,兼及昆季。至简之家,恒有八口。一人之力,曷以肩兹因此被养之昆季习为游惰,遗害於家庭及社会者亦不少。” 中国表面上风俗淳厚,但实际上却造成人的依赖性,减低生产力。,陈独秀新青年发刊词“敬告青年”的宗旨: (一)自主的而非奴隶的; (二)进步的而非保守的; (三)进取的而非退隐的; (四)世界的而非锁国的; (五)实利的而非虚文的; (六)科学的而非想象的。,(四)胡适

15、 胡适原名嗣穈,学名洪骍, 参加“庚款”留学考试时改名 胡适,字适之。1891年2月 17日生于上海大东门外, 实为安徽绩溪人。1962年 2月24日于(台湾)中央研究 院院长任上逝世,享年72。,胡 适,胡 适,1919年胡发表新思潮的意义提出: “研究问题, 输入学理, 整理国故, 再造文明。”,这里“再造文明”就是中国文化走向未来的路向。 他认为,在中国要“再造文明”: 首先要造成一种心理,这种心理就是“要肯认错,要大彻大悟地承认我们自己百不如人”; 其次则要“死心塌地的去学人家。”,1916年8月,胡适首次提出著名的“文学革命八条件”: 不用典 不用陈套语 不讲对仗 不避俗字俗语 须讲

16、求文法 不作无病呻吟 不摹仿古人 须言之有物,(五)鲁迅(18811936),鲁 迅,鲁 迅 与 家 人,在鲁迅的观念中,西方文化是一种异质文化,一方面和中国文化不一样,但又有独立的价值。 他认为尽管西方文化是随着帝国主义的枪炮打进来的,它对中国文化的发展还是有益的。因为它提供了一种异质文化,就有了比较。由此而得出了一个重要结论:“欲扬宗邦之真大,首在审己。亦必知人,比较既周,爰生自觉”。,在鲁迅看来,中国人对待自己文化最大的盲目性,就在于那个中华中心主义。什么叫中华中心主义?就是认为我们传统文化有一种至善至美性,达到了顶端、极境。鲁迅认为这种至善至美性,是虚妄的,是一种盲目性。“打破盲目性,

17、增加自觉性”,这是鲁迅接受外来文化的非常重要的一个观念。,(六)梁漱溟(18931988) 原名焕鼎,字寿铭,后以漱溟行世。生于北京,祖籍广西桂林,顺天中学堂毕业,其后皆自学。中国现代思想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现代新儒家的早期代表人物之一。 1916年上海的东方杂志上连载了梁漱溟撰写的一篇文章究元决疑论,文章以近世西洋学说阐述印度佛家理论,这篇文章发表后很快便引起蔡元培的高度重视,蔡元培与当时的文科学长陈独秀商议决定聘请梁漱溟(24岁 )来校任教。,梁 漱 溟,梁漱溟东西文化及其哲学认为: 西方文化“是以意欲向前要求为其根本精神的” 印度文化“是以意欲反身向后要求为其根本精神的” 中国文化“

18、是以意欲自为调和持中为其根本精神的”。,他认为这三种文化系统代表了人类文化发展循序而进的三个阶段,并得出结论说:西方文化的路已经走到了尽头,紧接着“便是中国文化复兴成为世界文化的时代。” 他比较的对象是以西方、中国和印度为代表的三大文化。 由于意欲各异,所以产生人生三大问题:人与自然、人与他人、人与宇宙间的因果法则,其间意欲具有一种方向性,因此又衍生三个路向:向前面要求、调和持中、反身向后面要求。,我们可以列表的方式把握住这个方向性: 西方文化 中国文化 印度文化 文化分期:第一期 第二期 第三期 关注问题:人与自然 人与他人 人与宇宙因果法则 意欲方向:向前面要求 调和持中 反身向后面要求,梁漱溟承认中西文化有别,但并不认为中国文化比西方落后,因为中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