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卡尔巴甫洛维奇布留洛夫(1799-1852年),布留洛夫是俄国19世纪上半期学院派的代表大师。卡尔巴甫洛维奇布留洛夫出生在彼得堡,父亲是画家兼装饰雕刻家,在他10岁时就被送进彼得堡美术学院幼儿班学画。尔后升入美术学院师从于叶戈洛夫和伊凡诺夫,很快掌握了学院派的素描技法。1822年赴意大利学习,意大利古代艺术和文艺复兴时期大师们的光辉成就影响了他一生的创作活动。但他并不满足于对大师作品的模仿,他说过,我不需要跟着流派走,那样就如同阿谀奉承一样。他一直在探索自己的新画风。布留洛夫在创作中追求理想化的美,并力求使其接近古典美的标准。但他摆脱了古典主义中那种枯涩的背景和僵化死板的色调,而追求明亮的阳光
2、和清新空气的表现。布留洛夫1827年赴庞贝古城遗址考察,于1833年完成了名作庞贝的末日,为他和俄国赢得了声誉。1836年他载誉回到了阔别十多年的彼得堡,立刻被皇家美术学院聘为教授,从此他不得不接受官方和教会的订件,但他仍坚持自己的艺术主张和创作方法,普希金说过:“布留洛夫不能做沙皇尼古拉的仆人。”布留洛夫回国后创作上的成就,主要表现在肖像画上。他的整个创作思想和方法是矛盾着的,他的历史画和宗教画多为古典主义学院派式的,而世俗的肖像画又有罗可可样式特征,但在他优秀的肖像画中又是现实主义的。甚至被A佐托夫称之为:“达到现实主义绘画的顶点,并给俄罗斯艺术指出前途。”可见他在19世纪上半期俄罗斯绘画
3、中的地位和意义。普希金说他的庞贝的末日是“俄罗斯画坛的初日”。可谓一代宗师。,作品赏析: 画家布留洛夫 1848年49岁时画了 这幅自画像。画中 的布留洛夫憔悴不 堪,一副重病刚愈 的模样,但神情自 若,心地坦荡,特 别表现出一种深沉 的崇高感。笔触中 流露出潇洒豪放的 浪漫气质。,画作名称: 庞贝的末日,作品简介:,庞贝的末日完成于1833年,1834年在意大利米兰展出时轰动了整个社会,尔后赴巴黎震动画坛,最后回到彼得堡,表明俄罗斯美术的凯旋。普希金说它是“俄罗斯画坛的初日”,果戈里庄严宣称它是世界性的创作,创作的思想“属于我们世纪的最完善的趣味”。布留洛夫的这幅作品,没有主角,所有人物都是
4、历史的参加者,所有登场人都强烈地感觉到不可避免的历史变迁和震荡。 1827年布留洛夫随建筑考古队赴庞贝遗址考察,这是一座在公元79年维苏威火山爆发时被吞没的罗马古城。布留洛夫站在这自然的废墟上,脑海中浮现出处于动荡的俄罗斯祖国。于是诞生了创作这幅画的构思从真实的自然事件中去描绘历史变迁事件中人们经历的灾难和心态。,画家意在通过对“末日”这种惊心动魄的主题的描绘,揭示了人们在祸害降临时所表现出的人性和崇高的道德品质互相帮助和关怀。这幅画的立意正如赫尔岑所说是:“非常自然地在俄罗斯画家的心灵中成长起来的。”画家从古典主义创作方法出发,吸收现实主义因素:虚构的场面、理想化的人物造型和矫揉造作的人物组
5、合。画家将这一切自然地安排在一个真实可信的环境之中。画中描绘了火山爆发的瞬间,天崩地裂,火山灰夹着岩浆如倾盆大雨一般从天而降,宏伟的建筑即将溃崩,雕像将从屋顶倾落,丧魂落魄的人群忙于逃命,背景的火山喷发着闪电般的狰狞火焰,吞食着周围的一切。这充满动势的构图、强烈的明暗光色对比、人物的痉挛性的动作、他们惊恐的神态及绝望的表情,都加强了画中的悲剧性效果。画家表面上画的是庞贝末日,实际上暗示着自己祖国俄罗斯历史变迁,为了表明这不是历史上的悲剧,而是俄国社会现实,他有意将自己的形象画在左面亮区一组人物当中,头上顶着油画箱的年轻人正是画家自己,表明祖国的社会动荡正是画家亲身经历的事件。,作品赏析: 这是
6、一幅立足于学院派又吸收了洛 可可画风的肖像画。画家基本上沿用 意大利传统风格,以风俗画样式来描 绘人物肖像,探求运用人物所处的环 境来烘托画中人物的性格与生活风尚。 他的这种独特创造在俄国被称作为“布 留洛夫式”。 画中人装腔作势地骑在烈马背上, 看上去是位弱不禁风的贵族小姐,身 着拖曳的不适合骑马的长裙,静态的 形象与奔跑急止的烈马形成动静的对 比。构图采用平衡布势。画中主体肖 像画得极为细腻,衣裙头饰表现极富 质感,色彩配置华丽典雅。据说紧随 奔马的小狗是有意加上去的,在小狗 的项圈下挂着一个标牌,上面写着“莎 莫依洛”,标志这幅画的所有者。这幅 肖像画的是乔凡尼娜和阿玛契里亚帕 契尼。画
7、家是受朱理亚莎莫依洛娃伯 爵夫人的委托而作。 1893年转赠给巴维尔米哈依洛维奇 特列恰科夫收藏。,画作名称: 骑马的女子风格: 古典主义,画作名称:土耳其妇女,画作名称:晚会归来,伊里亚.叶菲莫维奇.列宾(18441930),列宾是十九世纪后期伟大的俄罗斯批判现实主义绘画大师。列宾在充分观察和深刻理解生活的基础上,以其丰富、鲜明的艺术语言创作了大量的历史画、肖像画,他的画作如此之多、展示当时俄罗斯社会生活如此广阔和全面,是任何一个画家都无法与之比拟的。 1844年,列宾出生在乌克兰哈尔科夫省的楚古耶夫镇。其父是一个屯垦军军官。全家人在屯垦地辛勤劳作,童年的列宾亲身体会到了生活的贫困和艰难,他
8、也不只一次亲眼目睹了囚犯如何被驱赶着由此经过,这些印象成为他日后创作的素材。但列宾的绘画才能是受到了在画坊当学陡的表哥的影响。表哥时常给他带回一些纸张、颜料、画笔,耳濡目染,列宾逐渐对绘画着了迷。 列宾也是一位出色的肖像画家,他把肖像画称作最有现实意义的绘画体裁。他为同时代的名人作了一系列出色的肖像。,列宾在改革后的皇家美 术学院任教14年,为俄国 绘画学派培养了一代后起 之秀。列宾在晚年,曾以 自传体的形式写了回忆录 抚今追昔用生动的文 笔写下了自己童年和青年 时代的经历,回忆了他和 艺术家们的交往,以及他 主要作品的创作经过,还 附有他对当时欧洲绘画的 评论及书信10余篇。这本 读物对了解
9、19世纪后期俄 国的艺术概况,很有参考 价值。,画作名称:伏尔加河上的纤夫,创作年代:1870-1873年 伏尔加河上的纤夫所描绘的焦黄的河岸、空蒙的天空、只显露一点蓝色的河水,以及那几个迈着沉重脚步、挣扎在生存边缘的纤夫,影响了几代中国人的美术想象。 伏尔加河上的纤夫是列宾的代表作,也是他的成名作。在这幅画的构图上,列宾利用了沙滩的地形和河湾的转折,使十一个纤夫犹如一组雕像,被塑造在一座黄色的、高起的底座上,使这幅画具有宏伟深远的张力,画中的背景运用的颜色昏暗迷蒙,空间空旷奇特,给人以惆怅、孤独、无助之感,切实深入到纤夫的心灵深处,亦是画家心境的真实写照,这对画旨的体现,情感的的烘托起了极大
10、的作用。在画面上画家又对伏尔加河的景色进行了巧妙的布局,以狭长的横幅展现这群纤夫的行列。伏尔加河畔阳光酷烈,沙滩荒芜、近景只有埋在沙里的几只破筐作点缀。景色十分凄寂。一队穿着破烂的 纤夫在拉着货船,步履是那样地沉重,似乎可以听到压抑低沉的“伏尔加船夫曲”的回声。 因此本画的构图、线条、笔力等绘画技巧都是相当成功的。,作品简介:,被烈日炙烤的焦黄的河岸上,一队蓬首垢面、衣衫褴褛的纤夫拖着沉重的脚步拉着货船,在酷日下精疲力竭的向前挣扎。他们中有老有少,个个都衣着破烂、面容憔悴。领头的是一位胡须斑白的老者,眼睛深陷,坚毅的面孔透出饱经风霜的智慧,但愁苦的表情仍然显示了他对于艰苦生活的无奈。 1873
11、年,评论家斯塔索夫在一份杂志上对这幅画及其作者是这样评价的:“列宾是同果戈理一样的现实主义者,而且也同他一样具有深刻的民族性。他以勇敢、以我们无可比拟的勇敢一头扎进人民的生活,人民的利益,人民的伤心的现实的最深处就画的布局和表现而论,列宾是出色的、强有力的艺术家和思想家”。的确,这幅油画无论从思想性上还是从技巧上都可称得上是70年代批判现实主义艺术的高峰。,画作名称:意外归来,在意外归来 的初稿中,那个 革命知识分子是 位女性流放犯。 列宾后来按照生 活的真实定稿时, 改画成一个饱受 折磨的中年男子, 他满脸胡须、形 容憔悴,消瘦的 身躯还穿着没及 时更换的囚服。,这幅俄国写实主义大师列宾在1
12、9世纪后期创作的描绘流放者突然回家场景时的意外归来可以说是家喻户晓。这幅油画就象是一部小说向人们讲述一个革命者被流放后经受了怎样的痛苦,家人是多么的悲伤,以及流放者不期至后他和家人是多么的意外、兴奋。 这是画家创作鼎盛时期的一幅作品。画家塑造了一个在沙皇专制统治下遭受迫害的革命知识分子的形象。经过长期流放和苦役,革命者突然归来。画家的绘画天赋在该作品中得到了集中的体现。画面上每个人物都栩栩如生:一袭黑衣的老妇人刚从坐着的椅子中站起来,转向“归来者”,似乎要扑过去拥抱,又抬不动脚步;桌边坐着的两个孩子,稍大的男孩儿欣喜地抬起头注视着,嘴巴吃惊地半张着,好像要喊出声来;较小的孩子有些胆怯地把目光从
13、读着的书本移向“陌生人”;再看归来的“流放者”,个子高高的,面容瘦削、满脸胡须,身穿褪色的肥大的大衣,脚上是沉重的沾满泥土的靴子,他是经历了长途跋涉才得于与亲人相见,他的姿态有些犹豫,甚至有些不自信,似乎在这久违的家中他觉得自己像个外人,但他的神态却透出坚毅、勇敢。,作品简介:,画作名称:1901年俄罗斯国会,画作名称:伊凡雷帝杀子,画作名称:托尔斯泰在耕地,画作名称:秋日芬芳(女儿画像),瓦伦丁亚历山德罗维奇谢洛夫(1865-1911),瓦伦丁亚历山德罗维奇谢洛夫是俄国十九世纪末期的现实主义画家。他处于世纪之交,才华横溢,富有激情,在艺术上承前启后,在俄国绘画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他的初期创作
14、活动,正值巡回展览画派进入极盛时期的八十年代,列宾(伊里亚.叶菲莫维奇.列宾)和苏里可夫对青年谢洛夫有过巨大的影响。他后来也被巡回画派接纳为会员。 谢洛夫出生于彼得堡的一个艺术之家,父亲是位著名的作曲家和音乐批评家,从小就受到良好的艺术教育。九岁时跟列宾学画,以后考入皇家美术学院,得到名师契斯恰可夫素描学派的严格训练。 处于1905年革命风暴到来之前的残酷时代,谢洛夫没有从事主题性的巨幅创作,而把精力主要放在肖像画领域。他为高尔基、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李姆斯基一科萨柯夫等进步艺术家画过肖像;也留下了诸如教会检察长巴别达诺斯切夫、金钱大王格尔叶马、国家杜马主席穆拉姆采夫、工业巨头马拉卓夫等等俄国革
15、命前整整一代“当代英雄”们的肖像。留下了那个时代的生动的写照。,画作名称:少女和桃子,作品介绍: 少女和桃子是谢洛 夫早年的肖像画代表作,也 是使他列入第一流画家行列 的成名作,那一年,他才22 岁。这幅画画的对象是马蒙 托夫的女儿薇拉,画家虽然 运用的是传统的艺术语言, 但在构图与色彩上都有所创 新。室内柔和的阳光被明净 的色彩所渲染,空间感与人 物十分调和。人物姿态、神 情非常自然,她斜视着,显 得文静。光线采用侧逆光, 从背后和右面照射过来,但 不强烈。色彩透明,鲜艳明 快,但不俗不也不眩目。笔 触灵动,没有拘谨板滞之病。 背景用笔简省,疏朗而又典 雅。总体上新意迭出,表现 了少女的青春
16、活力。因此它 虽然是幅具体的人物肖像, 但已超出了一般肖像画的范 围。,弗鲁别利 (18561910),生于鄂木斯克一个军事法官之家。后随父亲到了彼得堡。曾在彼得堡大学的法律系学习,由于对美术的爱好,毕业后便接着投考皇家美术学院。1884年前往乌克兰,协助修建基里洛夫教堂。1884年11月,又接受了绘制教堂内几个主要画面的任务。为此,他特地去意大利威尼斯的圣马可教堂参观,宗教壁画的磅礴气势,开阔了他的视野,从此致力于对壁画的研究。他在这段时间创作的圣母子、哀悼基督、天使们等画幅中,可以看出他在绘画技法上的进展和意境创造的成功。 1891年春天,弗鲁别利被邀参加.莱蒙托夫逝世50周年的纪念活动,
17、他为文学大师的文集作了数十幅插图,其中包括天魔的肖像、会见等俄国插图艺术中上乘的作品。,1902年,艺术上的挫折和爱子的去世,使弗鲁别利进了精神病院。在1906年以前,他的病时好时坏,其间他画过自画像。1906年弗鲁别利病情恶化,双目失明,被极端的痛苦折磨了4年,直到去世。 弗鲁别利的创作,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俄罗斯年轻一代画家的思考和追求。他已不满足巡回展览画派的成就,他对正在兴起的俄国艺术世界组织有较多的兴趣。但他没有成为某个艺术派别的追随者,他走着自己的路。可是他始终也没有找到汲取力量源泉的钥匙,因而无法排除个人的苦闷和压抑。,画作名称:坐着的天魔,作品介绍: 天魔是写天使反抗上帝的神话故事:因天使刚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产学研协议合同标准文本
- 公司扣留员工合同标准文本
- 京东招商合作合同样本
- 代订酒店服务合同样本
- 住户房租租赁合同标准文本
- 供需方合同标准文本
- 主体泥工合同样本
- 公证买房合同样本
- 公共维修基金合同样本
- 会展项目合作合同样本
- 航天模型的设计、制作与比赛课件
- 高考倒计时60天课件
- 幼儿园绘本故事:《十二生肖》 课件
- (完整版)人教版小学3-6年级英语单词表-可直接打印
- 机电安装总进度计划横道图
- 起重吊装作业安全综合验收记录表
- 园林绿化工程监理实施细则(完整版)
- 梦想(英语演讲稿)PPT幻灯片课件(PPT 12页)
- 中国联通员工绩效管理实施计划方案
- 法院刑事审判庭速裁庭廉政风险防控责任清单
- IEC60335-1(中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