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防火、防汛、防雷安全教育.ppt_第1页
小学防火、防汛、防雷安全教育.ppt_第2页
小学防火、防汛、防雷安全教育.ppt_第3页
小学防火、防汛、防雷安全教育.ppt_第4页
小学防火、防汛、防雷安全教育.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防火、防汛、防雷安全教育,2015年3月16日,*,认识火灾:火灾的危害,火灾处置:报警的方法,学习认知:认识消防标志,自我保护:火场逃生的方法,课堂互动:我来考考你,*,1,火灾的危害,*,火灾的危害,我们美丽幸福的家园,*,火灾的危害,一旦发生火灾!,*,火灾的危害,100,200,500,1000,800,火场温度会在短时间内迅猛上升,报警一定要快哦。,火灾有哪些危害,Text in here,高温,缺氧,中毒 虚脱 窒息,*,2,报警的方法,*,如何报警,100,200,500,1000,800,看到火灾发生,怎么办?,119报警!,*,火灾的危害,大家来学报警歌 火警电话119,生命

2、安全好朋友 说清地址和号码,说明火势大和小 我到路口引个路,防止叔叔走错路 人民消防为人民,救火分文都不要,*,3,认识消防标志,*,认识消防标志,*,认识消防标志,*,4,火场逃生的方法,*,火场逃生方法,以下方法适合各个年龄层次的朋友,希望大家牢记要点。,*,火场逃生方法,迅速撤离法:当进入公共场所时,要留意其墙上、顶棚上、门上、转弯处设置的“太平门”、“紧急出口”、“安全通道”等疏散指示标志,一旦发生火灾, 按疏散指示标志方向迅速撤离。,*,火场逃生方法,低身前进法:由于火灾发生时烟气大多聚集在上部空间,因此在逃生过程中应尽量将身体贴近地面匍匐或弯腰前进。,*,火场逃生方法,毛巾捂鼻法:

3、火场上的烟气温度高、毒性大,吸入后很容易引起呼吸系统灼伤或人体中毒。疏散中应用浸湿的毛巾、口罩等捂住口鼻,以起到降温及过滤的作用。,*,火场逃生方法,厚物护身法:确定逃生路线后,可用浸湿的棉被或毛毯、棉大衣盖在身上,以最快的速度钻过火场并冲到安全区域。不能用塑料或化纤等类物品来保护身体, 否则会适得其反。,*,火场逃生方法,以下方法需要在大人的陪护下进行,请勿单独尝试或模仿。如遇火灾,同学们可以提醒大人还可以用以下方法逃生。,*,火场逃生方法,跳板转移法:可以在阳台上、窗台、屋顶平台等处用木板、木桩、竹竿等有承受力的物体,搭至相邻单元或相邻建筑,以此作为跳板转移到相对安全的区域。,*,火场逃生

4、方法,管线下滑法:当建筑物外墙或阳台边上有落水管、电线杆、避雷针引线等竖直管线时,可借助其下滑至地面,同时应注意一次下滑时人数不宜过多,以防止逃 生途中因管线损坏而致人坠落。,*,火场逃生方法,结绳自救法:家中有绳索的(或将床单、被罩、窗帘等撕成条,拧成麻花状),可直接将其一端拴在门、窗或重物上,沿另一端爬下。逃生过程中,脚要成绞状夹紧绳子,双手交替往下爬,并尽量用手套、毛巾将手保护好。,*,火场逃生方法,器械逃生法:有条件的家庭可以利用平时准备的家用缓降器等专用救生设备逃生。,*,火场逃生方法,信号求救法:在等待救援的过程中,应通过大声呼救、挥动布条、敲击金属物品、投掷软物品等方式引起救援人

5、员的注意;夜间可用手电筒、应急灯等能发光的物品发出信号。,*,火场逃生方法,空间避难法:暂时无法向外疏散时,可选择卫生间、厨房等空间小且有水源和新鲜空气的地方暂时避难。将毛巾等棉织物塞进门缝阻挡烟气,并泼水降温,等待救援。在消防队员到来后,应用大声呼喊、挥舞鲜艳物体或打手电、吹哨子等方式求救,吸引救援人员的注意。,*,5,我来考考你,*,禁止吸烟,禁止烟火,*,小心可燃物,当心爆炸,*,大门标志,疏散通道,*,收钱,不收钱,主要内容,第一部分 洪灾及洪灾原因 第二部分 雷电及其危害 第三部分 防雷防汛知识,32,第一部分 洪灾及洪灾原因,一、洪灾的定义 洪涝灾害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是因大雨、

6、暴雨引起的水过多或过于集中,所形成的诸如水道急流、山洪暴发、河水泛滥、淹没农田、毁坏环境与各种设施等灾害现象。,三、城市洪灾(内涝)形成的原因,一到夏天,很多城市发生严重的洪涝灾害,原因有以下几点: 1:天气原因。夏天多暴雨等恶劣天气。 2:城市雨水比农村多。城市的“雨岛效应”(城市温度高,上升气流多,雨水多),城区的年降雨量比农村地区高5%到10%。 3:城市地表覆盖多是隔水层,不透水。雨水多了后排不掉。,34,三、城市洪灾(内涝)形成的原因,4:城市排水系统不够完善。虽然有下水道,但是“国外的下水道可以跑汽车”(不信,去看美国大片),我们的下水道只能藏老鼠。地上21世纪,地下上世纪50年代

7、。城市规划建设重地上,重看得到的,重面子,轻地下,轻基础,轻底子。 5:地势原因。城市地势低,外来洪水容易入侵。城市往往建设在地势地平的地方,导致外来水量多,自然排水不易。 6:城市预防及应对灾害能力不足,机械排水能力不足。,日本与中国下水道对比,灾害性天气种类与标准,37,1、热带气旋:按其中心附近的最大风力,沿用国内现行规定分为四种: (1)热带低压:中心附近的最大风力小于8级(风速小于17.2米/秒); (2)热带风暴:中心附近的最大风力达8-9级(风速17.2米/秒24.4米/秒); (3)强热带风暴:中心附近的最大风力达1011级(风速24.532.6米/秒); (4)台风:中心附近

8、的最大风力12级或以上(风速32.7米/秒以上)。 2、大风:指非热带气旋侵袭所造成的平均风力达6级(风速10.813.8米/秒)或以上的强风。 3、暴雨:指24小时内降水总量达到50毫米或以上的降水;国家标准分为:暴雨(50.099.9毫米),大暴雨(100.0249.9毫米)和特大暴雨(大雨或等于250毫米)三级。,降水强度等级划分标准,38,暴雨危害,5月11日5:48,山东省再生能源公司黄岛生产加工点因青岛暴雨积水导致挡土墙倒塌,压倒职工居住板房,造成18人死亡,3人受伤。,工厂防洪物质,十字锹、二锤、铁锹 防洪沙、防洪沙袋,工厂防洪物质,水泵 警戒线,第二部分 雷电及其危害,雷电是伴

9、有闪电和雷鸣的一种雄伟壮观而又有点令人生畏的放电现象(电闪雷鸣)。雷电一般产生于对流发展旺盛的积雨云中,因此常伴有强烈的阵风和暴雨,有时还伴有冰雹和龙卷风。雷电是最严重的十种自然灾害之一。,一、雷电,二、雷电的分类,直接雷击 雷云与大地之间的放电称为直击雷。巨大的雷电流直接击到地面的物体上,会使地面的物体烧焦或破坏,可直接引起雷击火灾。 感应雷击 也可称作雷电感应或感应过电压,分为静电感应和电磁感应两种。 球形雷击 由特殊气体形成一种特殊雷电现象。它是直径约为20cm到10m的“火球”,能在地面上滚动,可从门、窗或烟囱进入室内,俗称“地滚雷”。球形雷对油库危害很大,但只在少数山区和海滨地区才发

10、生。,能钻烟囱可致人于死,富有神秘色彩的球形闪电,三、闪电的威力,每时每刻世界各地大约正有1800个雷电交作在进行中。它们每秒钟约发出600次闪电,其中有100次袭击地球。 闪电的温度,从摄氏一万七千度至二万八千度不等,也就是等于太阳表面温度的35倍。闪电的极度高热使沿途空气剧烈膨胀。空气移动迅速,因此形成波浪并发出声音。 闪电的的平均电流是3万安培,最大电流可达30万安培。闪电的电压很高,约为1亿至10亿伏特。一个中等强度雷暴的功率可达一千万瓦,相当于一座小型核电站的输出功率。,四、雷电危害及原理,电性质的 破坏,热效应的 破坏,机械性质的 破坏,静电效应与电磁 效应的破坏,当雷击时,雷电所

11、产生的高达数万到数百万伏的冲击电压,足以烧毁电力系统的发电机、变压器、断路器等电气线路和设备,引起绝缘击穿而发生短路,并导致可燃物、易燃物和易爆物发生着火或爆炸。,是指数十千安至数百千安的雷电流通过导体时,会在极短时间内将电能转化为大量的热能的现象。此时在雷击点处产生的热能高达500-2000J,此能量足以融化50-200立方米的钢。这种能量可使金属导线融化并形成钢花飞溅,并使易燃、易爆物发生火灾或爆炸。,由于巨大雷电流通过被击物时,在电流的作用下,使被击物内部缝隙中的水分急剧被蒸发为大量的气体,其中气体急剧的膨胀,导致被击物破坏或爆裂;此外,同方向的电流或电流在拐弯处的电磁推力,也有很强的破坏作用;雷击时的气流也有一定的破坏作用。,同电性质的破坏。,防雷装置上高电 压对建筑物的反 击作用,当防雷装置接收雷击时,在接闪器、引下线和接地体上都有很高的电位,如果防雷装置与建筑物内外电气设备、电气线路或其他金属管道相距很近,他们之间就会产生放电,这种现象称为反击。反击可能引起电气设备绝缘破坏,金属管道被烧穿,甚至会造成易燃、易爆物的火灾或爆炸。,“麦田怪圈”之谜有新解,据俄罗斯研究人员表示,麦田的麦秆之所以弯曲伏倒,完全是因为雷击引起的微波放射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