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十一章,1,第十一章 外用膏剂,第一节 概 述 第二节 软膏剂 第三节 膏药 第四节 贴膏剂 第五节 糊剂、涂膜剂与搽剂,第十一章,2,学习目标,掌握软膏剂、膏药、橡胶膏剂的含义、特点与制法。 熟悉外用膏剂的透皮吸收机理及影响药物释放、穿透、吸收的因素;凝胶剂、巴布剂、糊剂、涂膜剂及透皮贴剂的含义、特点与制法;软膏剂与膏药基质种类和性质。 了解外用膏剂的质量要求,了解凝胶剂、巴布剂、糊剂、涂膜剂及透皮贴剂基质的种类。,第十一章,3,第一节 概 述,一.外用膏剂的含义、特点与分类 二.外用膏剂的透皮吸收机理 三.影响透皮吸收的因素,第十一章,4,一外用膏剂的含义、特点与分类,1.含义: 采用适
2、宜的基质将药物制成专供外用的半固体或近似固体的一类制剂。(药物油脂性、乳剂型基质或水溶性基质均匀的半固体外用制剂) 2.分类:按基质及形态分为: 软膏剂(ointments) 乳膏、油膏、糊剂、眼膏剂、涂膜剂 硬膏剂(plasters) 膏药(铅硬膏) 以高级脂肪酸铅盐为基质 贴膏剂:橡胶膏剂 以橡胶为主要基质 巴布剂 以亲水性高分子材料为基质 贴剂TDS(TTS) transdermal therapeutic systems(全身治疗作用 ),第十一章,5,3.特点,广泛用于皮肤科与外科; 易涂布或粘贴于皮肤、黏膜或创面上,可保护创面、润滑皮肤或起局部治疗作用; 可以透过皮肤和黏膜起全身治
3、疗作用。,第十一章,6,二外用膏剂的经皮吸收,外用膏剂的经皮吸收指其中的药物通过 皮肤进入血液的过程。 包括释放、穿透及吸收进入血循环三个阶段。 释放:是指药物从基质中脱离出来并扩散到皮肤或黏膜表面。 穿透:是指药物通过表皮进入真皮、皮下组织,对局部组织起治疗作用。 吸收:指药物通过皮肤微循环或黏膜接触后通过血管进入体循环而产生全身作用。,第十一章,7,1.皮肤的构造,1.表皮 可分角质层、透明层、颗粒层、棘层及基底层等。 2.真皮 内有毛细血管、淋巴管、神经、皮脂腺及汗腺等。 3.皮下脂肪组织 血管、淋巴管及汗腺,限速屏障角质层细胞致密交联,成为防止水分蒸发及抵御外来物质进入的屏障。(表皮内
4、无血管,药物在表皮内不吸收 ),药物易通过其中的血管及淋巴管所吸收,第十一章,8,2.经皮吸收途径,第十一章,9,经皮吸收途径,透过完整表皮(砖泥理论):表皮角质层细胞及细胞间隙(主要吸收途径)。 通过毛囊、皮脂腺:毛囊、皮脂腺开口于表皮,进入毛囊口及皮脂腺的药物可通过毛囊壁及皮脂腺到达真皮或皮下组织。 通过汗腺(初期):大分子药物和离子型药物可通过汗腺、毛囊、皮脂腺途径转运,当药物达到平衡后,此作用就很弱。,第十一章,10,药物从基质中释放,通过表皮 (主要途径,慢),通过附属器 (快、少),角质层(限速层),毛囊、皮脂腺、汗腺,细胞内,细胞间隙,透明层、颗粒层、生发层,真皮,毛细血管吸收,
5、第十一章,11,(二)影响透皮吸收的因素,主要影响因素包括药物的理化性质、基质组成、给药部位的特性等: 可用下式说明透皮吸收与因素关系:,式中:K为药物皮肤/基质分配系数;C为溶于基质中的药物浓度;D为药物在皮肤屏障中的扩散系数;A为给药面积;T为有效屏障厚度。,第十一章,12,1.皮肤条件,(1)皮肤的用药部位。 阴囊耳廓后部腹股沟颅顶盖脚背前下肢足底 (2)皮肤破损有利于药物穿透。 吸收速度增大,但刺激性和毒副作用也增加 (3)皮肤的温度和湿度。 温度增加有利于药物吸收;皮肤角质层的水合作用能增加药物吸收,第十一章,13,2.药物性质,既具有一定的油溶性又具有适当水溶性的药物的穿透作用最大
6、。 分配系数愈大,愈有利于吸收,但高度亲油的药物可能聚积在角质层而不被吸收。 分子量愈大,吸收愈慢。,第十一章,14,3.基质性质,(1)基质的类型 O/W型乳剂基质 W / O型乳剂基质 吸水性基质凡士林加羊毛脂动物油脂植物油 烃类基质 水溶性基质释放快,但难吸收 (2)基质对药物的亲合力 适宜。基质对药物的亲和力越大,药物越难以从基质向皮肤转移,不利于吸收。 (3)基质的pH 离子型药物一般不易透过角质层 非离子型药物有较高的渗透性 (4)基质对皮肤的水合作用 油脂性基质W/O型乳剂基质O/W型乳剂基质水溶性基质,第十一章,15,4.附加剂,(1)表面活性剂 增加药物溶解度 增加皮肤的润湿
7、度 改变皮肤屏障的性质 (2)渗透促进剂(penetration enhancers) 二甲基亚砜(DMSO): 促渗透作用较强,有异臭 和刺激性; 氮酮(azone):浓度依赖性,起效慢,但持续时间长 ,氮酮与其他促进剂合用效果更佳。 某些促进剂(多元醇、挥发油)等,第十一章,16,5.其他因素,药物浓度(C) 应用面积(A) 应用次数(n) 接触时间(t) 年龄、性别等,第十一章,17,第二节 软膏剂,一.概述 二.软膏剂常用的基质 三.软膏剂的制备 四.外用凝胶剂 五.眼膏剂 六.软膏剂的质量评价与包装,第十一章,18,一.概述,1.软膏剂(ointments):将药物、中药细粉及其提取
8、物与适宜的基质混合制成的外用半固体制剂。 2.质量要求: 软膏剂应色泽均匀,质地细腻; 具适当黏稠性,易涂布于皮肤或粘膜,无刺激性; 无酸败、异臭等变质现象; 必要时可加入适量防腐剂或抗氧剂;用于创面的软膏应无菌。,第十一章,19,理想的基质,具有适宜的稠度、粘着性和涂展性,无刺激性。 能与药物的水溶液或油溶液互相混合,并能吸收分泌液。 能作为药物的良好载体,有利于药物的释放和吸收。不与药物发生配伍禁忌,久贮稳定。 不妨碍皮肤的正常功能与伤口的愈合。 易洗除,不污染衣服。,第十一章,20,二.软膏剂的基质,(一)油脂性基质 (二)乳剂型基质(creams) (三)水溶性基质 (四)其他基质,第
9、十一章,21,(一)油脂性基质,共同特点: 润滑、无刺激性,保护及软化作用比其他基质强; 吸水性差与分泌液不易混合,很少单独应用; 对药物的释放、穿透性亦较其他基质小; 油腻性较大,不易洗除,且妨碍皮肤的正常功能。 适用于遇水不稳定药物。不宜用于急性且有多量渗出液的皮肤疾病,也不宜用于皮脂分泌过盛引起的诸如脂溢性皮炎、粉刺等病灶,第十一章,22,各类油脂性基质,1.油脂类:动物油、植物油、氢化植物油 易氧化酸败,可加抗氧剂和防腐剂 。 动物油:豚脂 、羊脂、牛脂 植物油:常与熔点较高的蜡类调制成稠度适宜的基质 。 2.类脂类:羊毛脂、蜂蜡、虫白蜡、鲸蜡 有乳化作用,常与油脂类基质合用,可增加油
10、脂性基质的吸水性。 羊毛脂:良好的吸水性 ,有利于药物的渗透 ,羊毛脂因过于粘稠而不宜单用,常与凡士林合用,改善凡士林的吸水性和渗透性。 蜂蜡与鲸蜡 :二者均为弱的W/O型乳化剂,可在O/W型乳剂基质中起增加稳定性的作用。调节软膏的稠度。,第十一章,23,3.烃类:凡士林、固体石蜡、地蜡、液体石蜡 凡士林: 固体石蜡和液体石蜡:调节软膏的稠度 4.硅酮类 润滑作用好,无刺激,疏水性强 对眼有刺激,不宜用作眼膏基质,常与其他油脂性基质合用制成防护性基质,有黄、白两种,后者由前者漂白而得 适用于遇水不稳定的药物,但释药性、穿透性差,仅适用于皮肤表面病变 仅能吸收5%的水,故不适于大量渗出液的患处
11、可加入适量羊毛脂等吸水性较好的成分,增加吸水性,增加其渗透性,第十一章,24,(二)乳剂型基质,共同特点: 易于涂布,油腻性小或无,容易清洗; 基质对水和油均有一定的亲合力,可与创面渗出物或分泌物混合,对皮肤正常功能影响小; 药物释放和穿透较其他基质快; 注意遇水不稳定的药物或分泌物较多的皮肤病不宜用此类基质,可用于亚极性、慢性、无渗出的皮肤疾病和皮肤瘙痒症。,第十一章,25,乳剂型基质分类,可分为:WO型冷霜 OW型似雪花膏 常用乳化剂有:,表面活性剂,离子型,非离子型,阳离子型,阴离子型,第十一章,26,1.O/W型乳化剂,(1)一价皂 一价碱或一价有机碱与脂肪酸生成的新生皂 HLB值为1
12、518 处方 硬脂酸120g,单硬脂酸甘油酯35g,液体石蜡60g,凡士林10g,羊毛脂50g,三乙醇胺4g,尼泊金乙酯1g,蒸馏水加至1000g。 单用硬脂酸为油相制得的乳剂基质润滑作用较小,所以常加入油脂性原料如凡士林、液体石蜡等调节其稠度和涂展性。,缺点:不宜与酸性或强碱性药物配伍,制备用水应为蒸馏水或离子交换水。一价皂为阴离子型乳化剂,忌与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及阳离子型药物如硫酸新霉素等配伍。制成的软膏在PH56以下时不稳定。,第十一章,27,(2) 脂肪醇硫酸酯(钠)类,十二烷基硫酸钠(月桂醇硫酸钠) 与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可形成沉淀而失效。 HLB值40,常用量0.5-2%,常用高级脂肪
13、醇调节HLB值(常用的辅助乳化剂有鲸蜡醇(十六醇)或硬脂醇(十八醇)、单硬脂酸甘油酯、司盘类等(W/O型乳化剂) 处方 鲸蜡醇250g,白凡士林250g,十二烷基硫酸钠10g,甘油120g,尼泊金乙酯1g,蒸馏水加至1000g。,第十一章,28,(3)聚山梨酯(tweens)类,HLB较大,为O/W型乳化剂 对粘膜刺激性小,并能与电解质配合。 能与某些酚类药物作用使乳剂破坏; 与某些防腐剂络合而使之部分失去活性;可适当增加防腐剂用量予以克服。 处方 白凡士林120g,硬脂酸150g,甘油75g,吐温-80 30g,单硬脂酸甘油酯35g,防腐剂适量,蒸馏水加至1000g。,第十一章,29,(4)
14、聚氧乙烯醚的衍生物类,1.平平加O: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类, HLB16.5,非离子型O/W型乳化剂。 与羟基或羧基化合物可形成络合物,使形成的乳剂破坏,故不宜与苯酚、水杨酸等配伍。 2.乳化剂OP: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类,HLB14.5, O/W型乳化剂,与酚羟基类化合物如苯酚、间苯二酚、麝香草酚、水杨酸等可形成络合物,不宜配伍使用。 3.柔软剂SG:硬脂酸聚氧乙烯酯,HLB10 非离子型O/W型乳化剂 。 常与平平加O等混合使用。,第十一章,30,2.W/O型乳化剂,(1)多价皂 二、三价碱与脂肪酸生成的多价皂 HLB值低于6,较一价皂形成的基质更稳定 处方 硬脂酸12.5g,单硬脂酸甘油酯17g
15、,蜂蜡5g,地蜡75g,液状石蜡410g,双硬脂酸铝10g,Ca(OH)21g,白凡士林67.7g,尼泊金乙酯1g,蒸馏水加至1000g。,第十一章,31,(2)脂肪酸山梨坦类(spans),脱水山梨醇脂肪酸酯类 HLB值4.3-8.6之间,W/O型非离子乳化剂 处方: 白凡士林400g,硬脂酸180g,倍半油酸山梨醇酯5g,尼泊金乙酯1g,尼泊金甲酯1g,蒸馏水加至1000g,第十一章,32,(3)蜂蜡、胆甾醇、硬脂醇等,均为弱W/O型乳化剂 处方: 蜂蜡30g,硬脂醇30g,胆甾醇30g,白凡士林加至1000g(亲水凡士林),第十一章,33,(三)水溶性基质,共同特点: 能与水性液体混合,
16、吸收组织渗出液,能吸收组织渗出液,可用于糜烂创面及腔道黏膜; 一般释放药物较快,无油腻性,易涂展和洗涤; 不适用于遇水不稳定的药物 对皮肤和粘膜无刺激性; 需加保湿剂、防腐剂; 润滑作用较差,易失水干涸。,第十一章,34,各类水溶性基质,1.聚乙二醇(PEG) 分子量300-6000,700为液体,2000为固体 性质稳定,吸湿性强,易溶于水,常将不同分子量的聚乙二醇按适当比例混合以得到稠度适宜的基质 2.甘油明胶 甘油10-20%,明胶1-3%,水70-80%。与栓剂中水溶性基质甘油明胶(水10%)的含水量不同。 3.纤维素衍生物类 属于半合成品,常用的有甲基纤维素和羧甲基纤维素钠。需加保湿
17、剂甘油,用量为1015,并需加防腐剂,常用尼泊金乙酯。,第十一章,35,各类水溶性基质,4.卡波姆 加入适量碱性溶液中和后,迅速溶解成高黏度溶液,在PH611有最大的黏度和稠度。 特别适用于脂溢性皮肤病。盐类电解质使卡波普凝胶黏性下降,碱土金属离子及阳离子聚合物等可与之结合成不溶性盐,应避免配伍使用。,第十一章,36,基质的选择,油脂性基质一般不单独使用。为克服其强疏水性,常加入表面活性剂,或制成乳剂型基质。 水溶性基质多用于湿润、糜烂创面,有利于分泌物的排除,也常用于腔道黏膜,常作为防油保护性软膏的基质。 乳剂型基质一般适用于亚急性、慢性、无渗出液的皮损和皮肤瘙痒症,忌用于糜烂、溃疡、水疱和
18、脓泡症。,第十一章,37,三软膏剂的制法,软膏剂的制法可归纳为三种: 研和法 熔合法 乳化法,第十一章,38,软膏基质的净化与灭菌,油脂性基质应先加热熔融,趁热过滤,除去杂质,再加热到150约1h灭菌除去水分(干热灭菌法,适用于不允许湿气穿透的油脂类材料 ),第十一章,39,1.研和法,将药物细粉用等量基质研匀或用适宜液体研磨成糊状,再递加其余基质研匀的方法。 (等量递增法);不易研细的药物,可另加少量液体研成糊状再与基质混匀,如基质为凡士林时可用液体石蜡;水溶性基质可用水或甘油。 适于基质较软,常温下经过研磨即能与药物均匀混合;主药不宜加热者;药物为不溶性及少量制备时。 小量:软膏板,乳钵。
19、 大量:电动研钵。,第十一章,40,2.熔合法(普遍使用):,将基质先加热熔化,再将药物分次逐渐加入,边加边搅拌,直至冷凝的制备方法。 适于基质熔点不同,在常温下不能均匀混合者;主药可溶于基质;药材须用基质加热浸取其有效成分时。 注意:各基质熔化后需不断搅拌至完全冷却,避免不溶性固体药物与基质因密度不同而分层,也不可冷却太快,以防高熔点物质呈块状析出。,第十一章,41,3.乳化法:,制备方法:将处方中的油相组分一起加热至80左右,另将水相组分溶于水中,加热至80左右,两相混合,搅拌至乳化完全并冷凝。 油、水混合方法: 两相同时掺合 适用于连续的或大批量的操作,需要一定的设备; 分散相加到连续相
20、中 适用于含小体积内相的乳剂系统; 连续相加到分散相中适用于大多数乳剂系统,但需强力搅拌,促进乳剂的转型,通过转型可得到更细腻的产品。,以药物原粉或中药稠浸膏入药时,应按研和法操作,即边搅拌边加入制好的基质中。在二相混合搅拌时,一般应朝同一方向不停搅拌,并注意搅拌速度,搅拌速度过快易起泡,过慢或搅拌不充分,会使药物析出或乳化不完全。搅拌至冷凝后就不必再搅拌,以免发生破乳或带入气泡。,第十一章,42,软膏中药物加入的方法,不溶性药物或药材,须粉碎成最细粉(过六号筛(150m以下),眼膏过九号筛(75m以下),与其他基质混匀; 可溶于基质的药物,用基质组分溶解; 1.油溶性药物 2.水溶性药物 中
21、药煎剂、流浸膏等浓缩至糖浆状 ,再与其他基质混匀; 含共熔组分应先共熔,再与冷却至40的基质混合;,第十一章,43,软膏中药物加入的方法,挥发性、易升华、遇热易结块的树脂类药物或热敏性的药物等,在基质冷却至40左右,再加入。 固体浸膏粉可加少量溶剂如水、稀醇等研成糊状,再与基质混匀; 含量少的药物,先用少量溶剂溶解或与适宜的基质或溶剂混匀成糊状,再加至基质混匀。如生物碱盐,先用少量水溶解,与羊毛脂吸收后,与其他基质混匀。,第十一章,44,软膏剂举例,徐长聊软膏 丹皮酚1g,硬脂酸15g,三乙醇胺2g,甘油4g,羊毛脂2g,液体石蜡25ml,蒸馏水加至50ml. 制法:取硬脂酸、羊毛脂、液状石蜡
22、置容器中,水浴上加热熔化,得油相,80保温备用。另取三乙醇胺溶于蒸馏水,加热至80,得水相。将水相缓缓加入油相中,按同一方向不断搅拌至白色细腻膏状。丹皮酚用少量液状石蜡研匀后与基质混匀。 功能主治:抗菌消炎。用于湿疹、荨麻疹、神经性皮炎。,第十一章,45,老鹳草软膏 处方:老鹳草1000g,对羟基苯甲酸乙酯0.3g,羊毛脂50g,凡士林加至1000g。 制法:取老鹳草,加水煎煮两次,每次1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后加一倍量乙醇使沉淀,静置1224小时,滤取上清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2,加对羟基苯甲酸乙酯、羊毛脂与凡士林,混匀即得。 功能主治:除湿解毒,收敛生肌。,第十一章,46,四凝胶
23、剂,含义:药材提取物与适宜的基质制成的、具凝胶特性的半固体或稠厚液体制剂。 水性凝胶基质 卡波姆(carbomer)、纤维素衍生物、明胶、淀粉、西黄芪胶等。 特点:涂布性好,不油腻,易洗除,能吸收组织渗出液,不妨碍皮肤正常功能,黏滞度小,故有利于药物的释放。但润滑性较差,易失水,易霉变,须添加保湿剂和防腐剂,且用量较大。 油性凝胶基质 液体石蜡与聚氧乙烯或脂肪油与胶体硅或铝皂制成。,第十一章,47,2.水凝胶剂的制备,水性凝胶剂的一般制法为: 水溶性药物先溶于部分水或甘油中,必要时加热以加速溶解; 处方中其余成份按基质配制方法制成水性凝胶基质,将药物溶液与水性凝胶基质混合并加水至全量即得; 对
24、于不溶于水的药物,可先用少量水或甘油研细、分散后,再加入基质中搅匀即得。,第十一章,48,卡波姆基质处方 卡波姆940 10G,乙醇50g,甘油50g,聚山梨酯80 2g,尼泊金乙酯1g,氢氧化钠4g,蒸馏水加至1000ml 制法:将卡波姆与聚山梨酯80 及蒸馏水300ml混合;氢氧化钠用水适量溶解后加入上液,搅匀;再将泥泊金乙酯溶于乙醇后逐渐加入搅匀,即得透明凝胶,第十一章,49,纤维素衍生物基质处方 羧甲基纤维素钠60g,甘油150g,三氯叔丁醇 1g,蒸馏水加至1000ml。 制法:取甘油与羧甲基纤维素钠研匀,加入热蒸馏水中,入置数小时后,加三氯叔丁醇水溶液,再加水至1000ml,搅匀即
25、得。,第十一章,50,五眼膏剂,指药物与适宜基质制成供眼用的灭菌软膏剂。 均匀、细腻,易涂布于眼部,对眼部无刺激性,无细菌污染,不得检出致病菌 药材直接加入要粉碎成极细粉,第十一章,51,眼膏剂的制备,眼膏器具与包装材料处理 眼膏剂的基质 眼膏剂的制备,眼膏剂的配制用具及包装材料都要进行灭菌处理。,常用基质由8份黄凡士林、1份羊毛脂和1份液状石蜡混合而成,根据季节与气温不同,可调整液状石蜡的用量,以调节软硬度。,必须采用无菌操作法。当药物不溶于基质时,应将其粉碎成能通过九号筛的极细粉,以减轻对眼睛的刺激性。,第十一章,52,六软膏剂的质量评价,软膏剂应色泽均匀,质地细腻,具适当粘稠性,易涂布于
26、皮肤或粘膜上而不融化,但能软化,无不良刺激,无粗糙感。 (一)药物含量测定 (二)基质质量检查 (三)酸碱度 (四)稳定性 (五)刺激性 (六)药物释放、穿透与吸收,第十一章,53,(一)药物含量测定,主药有效成分明确的软膏应建立含量测定项。 尚不明确的,应严格控制工艺过程,以专属鉴别试验控制质量。,第十一章,54,(二)基质质量检查,1.粘度与稠度 具有牛顿流体流动性质的液体可测定其粘度;非牛顿流体可用插度计测定其稠度。 2.水值:指在规定温度下100g基质能容纳的最大水量(g)。,第十一章,55,(三)酸碱度,检查方法 取样品加适量溶剂振摇,所得溶液遇酚酞或甲基橙不得变色。 乳剂基质要求
27、WO型乳剂基质pH8.5 OW型乳剂基质pH8.3,第十一章,56,(四)稳定性,耐热耐寒试验 分别置于恒温箱(391)、室温(251)及冰箱(51) 离心试验 2500rpm,30min,不分层。,第十一章,57,(五)刺激性,皮肤测定法 家兔 贴敷试验 手臂或大腿内侧 粘膜测定法 家兔眼粘膜,第十一章,58,(六)药物释放、穿透与吸收,1体外实验法 凝胶扩散法 薄膜扩散法 垂直型扩散池模型 如Franz扩散池 封闭型扩散池模型 如Valia-Chien扩散池,第十一章,59,(六)药物释放、穿透与吸收,2体内试验法 体液与组织器官中药物含量的分析 生理反应法 组织检查法,第十一章,60,第
28、三节 膏药,膏药系指药材、食用植物油与红丹(铅丹)或宫粉(铅粉)炼制成膏料,滩涂于裱背材料上制成的供皮肤贴敷的外用制剂。前者称黑膏药,后者称白膏药。 分类(按基质不同) 黑膏药(最常用)食用植物油与红丹炼制而成的产物为基质; 白膏药 食用植物油与宫粉炼制而成的产物为基质; 松香膏药 以松香等为基质。 特点 保护、封闭和治疗作用(外、内治) 膏层较厚,作用持久 使用前必须预热,第十一章,61,一.基质原料的选择与药料的处理,植物油 以麻油为好。植物油的碘值在110161左右,皂化值在186196左右,酸值在1.0611.19之间为宜。 红丹 又称章丹、铅丹、黄丹、东丹、陶丹,主要成分为Pb3O4
29、,含量在95%以上。应为干燥细粉,过五号筛,防聚成颗粒,下丹时沉于锅底,不易与油充分反应 药料的处理 挥发性药物、矿物药、树脂类,先研成细粉,然后摊涂前(温度低于70)与膏药料混匀 ; 贵重药(如麝香等)研成细粉,撒于膏药表面; 所含成分高温易破坏的药材,可选适宜溶剂提取,制成浸膏后再加入膏药中。,第十一章,62,二.黑膏药的制备,1.提取药料 油炸(200220)。药料的提取按其质地有先炸后下之分。最终炸至药料表面呈深褐色,内部焦黄色 2.炼油(关键) 目的:使油脂增稠,提高油脂的粘性,从而达到制膏的要求。 要求:炼至“滴水成珠”。 注意:防“老”、防“嫩”、防着火。 3.下丹成膏:炼成油液
30、中加入红丹,反应生成脂肪酸铅盐的过程 要求:膏不粘手,又稠度适当。 防太嫩、过老。 4.去“火毒” 火毒可能是在高温时氧化分解生成的具刺激性的低分子产物,如醛、酮、脂肪酸等,能溶于水,或有挥发性,故在水中浸泡或久置阴凉处可除去。 5.摊涂药膏 将膏药文火加热熔化 ,中药细粉(挥发性药物、矿物药等),在不超过70温度下加入,混匀,,第十一章,63,三、黑膏药制备过程中有关问题讨论,1.外观乌黑发亮,油润细腻老嫩适宜,摊涂均匀,无红斑,无飞边缺口。 2.贴于皮肤上要有适宜的粘性及不移动位置,对皮肤无刺激性。 3.同种膏药的摊涂量要一致,重量差异不超过。 4.在常温下,二年内不变质,不失去粘性。,四
31、、膏药的质量要求,第十一章,64,四.黑膏药举例,狗皮膏 止痛膏 生川乌150g 生草乌150g 生南星150g 洋金花150g 细 辛50g 松节油15ml 香 油250g 樟 丹120g,第十一章,65,五、白膏药的制备,基质:为食用植物油与宫粉(碱式碳酸铅)炼制成的产物 工艺流程 离火油冷至100再加入宫粉(碱式碳酸铅)黄白色成品 宫粉的用量:比红丹多,其与油的重量比约为1:11.5:1。,第十一章,66,第四节 贴膏剂,贴膏剂是指中药提取物、中药或化学药物与适宜的基质和基材制成的供皮肤贴敷,可产生局部或全身性作用的一类片状外用制剂。 贴膏剂的分类:橡胶膏剂、巴布膏剂和贴剂等 橡胶膏剂:
32、指药物或药材提取物与橡胶为主的基质混匀后,涂布于裱背材料上的贴膏剂 。 特点: (1)橡胶膏剂粘着力强,不预热可直接贴于皮肤。 (2)不污染衣物,携带使用方便。 (3)但膏层较薄,药效维持时间较短。 3、种类:不含药 ;含药,第十一章,67,一橡胶膏剂的组成,裱背材料 漂白细布 膏料层(基质与治疗药物组成,是橡胶膏剂的主要部分) 膏面覆盖物 避免膏片互相黏着及防止挥发性成分的挥散,第十一章,68,二橡胶膏剂的基质组成,1橡胶 主要基质,具有弹性,低传热性,不透气不透水。需用汽油打胶,是橡胶膏剂易产生皮肤刺激性与致敏性的原因之一 2增黏剂 多为树脂类,常用松香。选软化点7075,酸价170175
33、较适宜。 代用品:甘油松香酯、氢化松香、蒎烯材料等(由于天然松香中所含松香酸的氧化,易加速橡胶膏剂膏体的老化) 3软化剂 凡士林、羊毛脂、液体石蜡、植物油等。使生胶软化,增加可塑性,增加胶浆的柔软性和成品的耐寒性,改善胶浆的粘性。 4填充剂 常用氧化锌、锌钡白(立德粉) 氧化锌与松香酸生成松香酸锌盐提高膏料的粘性 ,还能减弱松香酸对皮肤的刺激,氧化锌本身还有缓和的收敛作用。,(挥发油及挥发性药物,也有软化作用),第十一章,69,三、橡胶膏剂的制法,工艺流程:提取药料制备胶浆涂布膏料回收溶剂切割、加衬及包装 (一)溶剂法制备过程 提取药料 针对组方中药味所含成分性质分别进行提取与纯化,减少浸膏量
34、而增加单位面积膏剂的含药量 制备胶浆 (1)压胶 放尽静电才能浸胶 (2)浸胶 适量汽油中,浸泡1824小时 (3)打膏 氧化锌分散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滤过 涂布膏料 回收溶剂 切割、加衬与包装 (二)热压法:网状胶片用处方中的油脂性药物浸泡、溶胀 此法不用汽油,不需回收装置,安全,但成品欠光滑。,第十一章,70,橡胶膏剂举例,伤湿止痛膏 氧化锌橡皮膏(胶布) 天然橡胶24.0 松香27.7 氧化锌29.5 凡士林10.7 液体石蜡1.0 汽油77.0,第十一章,71,橡胶膏剂质量检查,外观 含膏量检查 按1002的含量计算 粘着强度试验 应为815以上 耐热性试验(120,30min) 耐寒
35、性试验(冰箱中,72h),第十一章,72,二.巴布膏剂,巴布膏剂(cataplasmata)指药材提取物、中药或化学药物与适宜的亲水性基质混匀后,涂布于裱背材料上制得的外用剂型。 特点: 载药量大,尤其适于中药浸膏; 与皮肤生物相容性好,透气、耐汗,无致敏、无刺激; 药物释放性能好; 使用方便,不污染衣物,反复帖敷仍能保持原有黏性。,第十一章,73,巴布膏剂的组成,背衬层 基质的载体 ,无纺布、人造棉布 防黏层 起保护膏体的作用,一般选用聚丙烯薄膜、玻璃纸 膏体 黏合剂 天然、半合成或合成的高分子材料,如聚丙烯酸钠、海藻酸钠、明胶、甲基纤维素、聚乙烯醇、聚乙烯毗咯烷酮、聚乙二醇等。 保湿剂 常
36、用聚乙二醇、丙三醇、山梨醇等。其用量决定基质柔韧性和初黏力。 填充剂 微粉硅胶、二氧化钛、高岭土及氧化锌等。 渗透促进剂 氮酮、尿素等 还可根据需要,加入表面活性剂、防腐剂等其他附加剂。,第十一章,74,巴布膏剂的制备,基质,药物,搅匀,膏料,裱背材料,涂布,压合防黏层,巴布膏剂,分割,包装,一般工艺流程,如:芳香巴布剂,第十一章,75,巴布剂制备工艺中注意:,药物前处理与加入方法 药物一般在水溶性高分子黏着剂和其他填充剂、保湿剂及表面活性剂等原料混合匀浆后,温度降至60以下时加入;促渗透剂及芳香挥发性药物一般形成膏体后最后加入。 膏料的搅拌速度与时间 搅拌炼合温度: 一般以50为宜。温度太高
37、,会使膏体黏性下降。 各基质组分的添加顺序 基质原料与生产设备,第十一章,76,基质配方 A相:0.4gAl(OH)3,4gNP700,30ml甘油 B相:0.2g酒石酸,60g纯水 操作 先将Al(OH)3与NP700混匀,再向混合物中慢慢加入甘油并不断搅拌,得到均匀的A相。向酒石酸中加入水,得到均匀的酒石酸的水溶液,为B相。将A相分10次加入B相,每次搅拌1min,得到成型的空白基质。,第十一章,77,骨痛愈巴布剂 聚丙烯酸钠(0.751.5):甘油(1.53):柠檬酸(0.20.38):氢氧化铝(0.040.28):浸膏(1530)的比例为125:2:026:012:091 颈舒巴布剂
38、聚乙烯醇:聚丙烯酸钠:甘油:羧甲基纤维素钠为05:20:10:08,第十一章,78,巴布剂的质量检查,外观 含膏量 赋形性等,第十一章,79,三、贴剂,系指中药提取物或和化学药物与适宜的高分子材料制成的一种薄片状贴膏剂。 特点 无肝脏首过效应,不受胃排空速率等影响,生物利用度高; 使用方便,无疼痛,可随时撤消或中断治疗; 给药剂量准确,吸收面积固定,维持恒定的血药浓度,减少胃肠道副作用 ; 无松香等增黏剂,对皮肤刺激性小; 延长作用时间,减少用药次数。,特别适合治疗慢性病或预防用药物、因半衰期短而需多次给药或首过效应强及对胃肠道刺激性大的药物。,应用有局限性。贴剂适合于药理作用强及剂量小、分子
39、量低于1000、在水和油中适宜溶解度(1mg.ml-1),熔点100,饱和水溶液PH在59之间,分配系数logP微23的药物;制备工艺较复杂 。,第十一章,80,一.透皮贴剂的常用材料,贴剂一般由背衬层、有(或无)控释膜的药物贮库层、黏胶层以及防黏层组成。 膜聚合物与骨架材料 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EVA) 稳定无刺激性,生物相容性好,但耐油性较差 可用热塑法或溶剂法制备膜材 聚氯乙烯(PVC) 热塑性材料,稳定性高,机械性能好 制膜时应加30-70%增塑剂,第十一章,81,一.透皮贴剂的常用材料,膜聚合物与骨架材料 聚丙烯(PP) 结晶度和熔点均高的热塑材料,吸水性差 具有良好的透明性、强度
40、和耐热性 聚乙烯(PE) 优良的耐低温和耐化学腐蚀性能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 机械性能好,耐酸碱和多种有机溶剂,吸水性差 有较高的熔点和玻璃化温度,第十一章,82,一.透皮贴剂的常用材料,压敏胶 是指在轻微压力下即可实现粘贴同时又容易剥离的一类胶黏材料。 压敏胶的作用:保证释药面与皮肤紧密接触(制胶黏层用)、药库及控释作用。 聚异丁烯类压敏胶 无定形线性聚合物,在烃类溶剂中溶解 外观色浅而透明,性能稳定,耐热,耐水 丙烯酸类压敏胶 溶液型:胶层无色透明,涂布、初黏和剥离良好,但黏合力和耐溶剂性较差 乳剂型:对热、紫外线稳定,但耐水湿性差 硅橡胶压敏胶 玻璃化程度低,透气透湿,耐高温及低
41、温,化学稳定性好,第十一章,83,一.透皮贴剂的常用材料,背衬材料 用于支持药库或压敏胶等的薄膜 防黏材料 用于贴剂黏胶层的保护。 所选材料与压敏胶的亲和性小于压敏胶与控释膜的亲和性。 聚乙烯、聚苯乙烯等。 药库材料 可用单一材料,也可用多种材料配成的软膏、水凝胶、溶液等,如卡波姆、PVA等,第十一章,84,二.透皮贴剂的分类及制备,膜控释型 药物释放由控释膜控制。 背衬层;药物贮库;控释膜 ;粘胶层 ;防黏层 黏胶分散型 起控释作用的是空白黏胶剂。 药物直接分散于压敏胶中形成药物贮库,上面覆盖不含药的、有控释作用的黏合材料(即控释压敏胶)。 背衬层、黏胶层、药物贮库、控释黏胶层、防黏层组成 骨架扩散型 含药物的亲水性或疏水性聚合物骨架起控释作用 将药物均匀分散或溶解在聚合物骨架中,制成有一定面积与厚度的药物贮库 微贮库型 膜控释型和骨架控释型的结合体,第十一章,85,透皮贴剂的质量检查,外观 重量差异 含量均匀度 释放度,第十一章,86,第五节 糊剂、涂膜剂与搽剂,一.糊剂 二.涂膜剂 三.搽剂,第十一章,87,一.糊剂,指多量药物细粉与适宜赋形剂制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管理服务合同协议书范本
- 供货商月结协议合同书
- 劳动合同五险合一协议
- 维修厂合伙人协议合同书
- 离职合同协议格式
- 乌兰察布合同协议翻译
- 拆迁合同空白协议
- 直放站合同协议
- 合同专卖协议
- 药房托管合同协议
- 老年友善医疗机构建设培训
- h金融学实验指导手册
- 温州商学院辅导员考试题库
- 赣州明氏宗亲奖学金、助学金基金管理办法
- 隧道管片壁后注浆施工方案
- SNT0262-1993-出口商品运输包装瓦楞纸箱检验规程
-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基层治理研究开题报告7100字(论文)》
- GB/T 20863.1-2021起重机分级第1部分:总则
- 数字电路设计及verilog-hdl实现康磊课后答案
- O-RING密封的选型与设计-1
- 11470国际劳务合作和海外就业第4章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