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ppt_第1页
课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ppt_第2页
课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ppt_第3页
课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ppt_第4页
课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范蠡辅佐越王勾践灭吴复仇后,颇为自得地说,我为越国献了七条计策,越王只用五条就获得了成功。往后,我想把这些策略用到治家上。他放弃官职,来到货物集散交易中心之地陶(今山东的定陶或肥城),经营商业,改名朱公。范蠡经商取得了巨大成功,被称为陶朱公。后世商人尊他为祖师。,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情况如何?有何特点? 有哪些影响其发展的因素?,本课第一目“商业的发展”,介绍了自原始商业的兴起到明清时期商业的概况及各个时期的商业基本特点,重点是各个历史时期的商业特点。第二目“城市的繁荣”,讲城市的兴起及其功能的变化。先秦时期的城市主要是政治中心、军事重镇。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商业的发展,城市经济功能大为增

2、强。第三目“重农抑商”,讲历代奉行的基本经济政策重农抑商政策,这一政策产生的原因、影响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之一。贯穿本课的线索是:商业的发展,推动城市、对外贸易的发展;从长远看,历代统治者的重农抑商政策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进步。,因果关系和并列关系。,一、商业的发展 1原始社会末期,随着_的出现、_的发展,逐渐产生了原始商业。 2商朝时期,_和最早的_已经产生。 3周朝实行“_”政策。 4春秋战国时期,_逐渐取代_成为商人的主体,形成了许多著名的_。,5隋唐时期,_和_,密切了南北方的经济往来,商业贸易蓬勃发展起来。_以及_和波斯商人来往经商频繁,_和_都呈现出空前繁荣的景象。 6明清时期

3、,_经济占据主要地位,农产品大量进入市场。_作物普遍种植。_在流通中广泛使用,便利了_和_的集聚。明清时期区域性的商人群体实力雄厚,形成_、_、_、_等大商帮。,二、城市的繁荣 1自周秦到唐朝,我国的城市功能主要是_、_,商业贸易和市场的规模不大。 2宋代,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_界限不复存在,形成_市。_和_,也被允许置市贸易。出现了_、_、_等。城市的_功能大大增强,呈现出繁荣景象。 3唐宋时期,我国重要的外贸港口有_、_、_、_、_、_,各港口城市“_”云集。 4明清时期,在工商业发达地区和交通要冲,兴起了一大批工商业市镇,尤以_地区为盛。,三、重农抑商 1原因:商业的不稳定性及商人流动性

4、大等特点,与强调_、_的思想发生矛盾,因此,战国时期,_思想崛起。 2演革 (1)秦国_变法时期明确以农业为“本业”,商业为“末业”,重征商税。 (2)_“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并严禁商人_。,(3)_以来,重农抑商政策有了某种松动。_的鼓励以及_政策的实行,使商人地位得以提高。 (4)明清时期,对商业发展并不采取_政策,还经常以各种方式对商人进行盘剥。 3明清时期抑商政策的影响:并不能完全遏制_的发展,但确实阻碍了_的成长,成为导致中国被甩在_之后的一个重要原因。,答案: 一、1.剩余产品社会分工2.职业商人货币3.工商食官4.私商官商都会5.政治上的统一大运河的开通西域阿

5、拉伯陆上海上丝绸之路6.货币经济白银商品贸易商业资本徽商晋商闽商宁绍商人 二、1.政治中心军事重镇2.坊市街城郭乡村夜市晓市草市经济3.广州泉州明州 杭州扬州登州蕃客4.江南,三、1.耕战加强中央集权重农抑商2.商鞅汉高祖购置土地中唐 朝廷对海外贸易官商分利 鼓励3.民间商品经济新经济因素世界工业文明潮流,1关于中国古代的商业发展 (1)商业产生的根源和商业发展的原因。 原始社会末期,剩余产品逐渐出现,社会分工发展,原始农业和手工业分离,氏族成员把剩余产品进行物物交换,这就是原始商业的产生。剩余产品的出现和社会分工的发展都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因此商业产生的根源在于生产力的发展。 商业发展的原因

6、在于:稳定的政治局面;农业、手工业的发展;政府开放开明的政策;内外交通的便利;自然经济影响弱等。,(2)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三个阶段。 产生和初步发展:先秦时期是我国商业产生和初步发展时期。 曲折和发展高峰:经历了魏晋南北朝的曲折后,隋唐、宋元的商业接连形成发展的高峰。 发展的新阶段:明清时期,在农业、手工业发达的基础上,商品经济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出现了许多新的特点。,(3)中国古代商业的地位。 在封建社会的不同时期,商品经济对封建制度和封建统治起着不同的作用,具体可分为三个阶段:封建社会初期,商品经济发展促进封建地主阶级的形成和封建统治的加强。封建社会中期,商品经济发展,有利于封建政权的巩

7、固,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如隋、唐、北宋的都城洛阳、长安、开封都是当时的商业中心。商业税收在国家财政收入中的比重逐步增大。封建社会后期,商品经济的发展对封建制度起了瓦解作用。 但是,在生产力不够发达的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自给自足经济占主导地位的封建社会 ,商品经济始终不居主导地位。,2中国古代城市与城镇发展中的两个阶段 城市是商业活动的主要场所,它的繁荣与否代表了商业发展的水平。 (1)严格限制阶段(从周至唐):城市是组合词,早期的“市”是商业活动的场所,是依赖于“城”而存在的。即经济中心依赖于政治中心而存在。市一般处于城的特定地段,与民居分开,商业交易的时间、地点等均受官府控制,甚至商业繁荣的

8、唐朝也是实行严格的“城市分置”,在长安城设置固定的东市、西市作为贸易场所,定时启闭。,(2)放松限制阶段(宋至明清):放松限制从宋朝开始。城市界限被拆除,市分散于城中,更便于居民生活所需,原先不设市的乡村也可以贸易。除了地点的限制取消之外,时间、经营范围的限制也逐渐放松了,如出现了夜市、晓市、鱼市等,城市的经济功能大大增强。而到了明清,由于商业活动的发达,涌现出一大批工商业市镇,如棉织业中心松江、丝织业中心苏州等,即经济中心不再依赖于政治中心而独立存在。,3中国古代对外贸易发展的特点 (1)先以陆路贸易为主,后以海路贸易为主。 (2)官方贸易不以营利为主要目的,而着力加强友好往来。不管是陆路还

9、是海路,带去的都是我国最精美的工艺品、丝绸和瓷器,虽然畅销,但有不少是相赠送的,返航时不仅带回货物,而且常常有外国使臣搭船来中国访问。 (3)外贸伴随着文化交流。西亚不少商人带来了西方宗教,中国科技也相继西传。 (4)外贸促进了民族融合。不少波斯人、阿拉伯人在我国定居,长期与中国人相处,互通婚姻,逐渐融合,在元朝时形成了新的民族回族。,4重农抑商政策 (1)重农抑商政策在战国时期兴起的原因 原因:战国时期是我国封建生产关系的确立时期。封建经济以农业为主,自给自足是其主要特点,为了保证农业发展所需的稳定,政治上逐渐确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而商业的不稳定性和商人的流动性,与农耕经济和政治集权的需

10、要相矛盾,发展商业也会减少农业发展所需的劳动力等。因此,封建统治者从一开始就推行重农抑商的政策,这实际上是出于保护封建地主经济、巩固封建专制统治的需要。,(2)表现:一是贬低商人的社会地位,称“重本抑末”;二是限制商人经营范围,盐铁官营,管制粮食买卖;三是对商业征收重税。,(3)如何评价重农抑商政策 评价重农抑商政策,要注意它的历史阶段性。在封建社会前期,它的实行对于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巩固新兴地主政权,起了积极作用。但是随着农业、手工业的发展,产品的流通和交易又是必然的,而抑商政策阻碍了产品的流通,妨碍了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到明清时期,重农抑商政策的消极作用成了主要方面。明清统治者把商业和农业

11、对立起来,采取各种措施,极力压抑和束缚资本主义发展。这些做法,违反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导致国家落后,也就失去了最初的积极作用,使中国社会陷于长期停滞的困境。同时,重农抑商政策,往往限制了社会经济的平衡发展,导致经济结构过于单一。,它虽然不能完全遏制民间商品经济的发展,但确实严重阻碍了新经济因素的成长,成为导致中国被远远甩在世界工业文明潮流之后的一个重要原因。,【例1】(2008山东9)下图为北宋末年东京(今开封)示意图,其中设置了两处错误,它们是 (),AB C D 【解析】本题利用地图主要考查考生对北宋、元朝和明清时期的社会经济状况的掌握能力。北宋时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城市内出现了瓦子和夜

12、市,元朝开始进入彩瓷生产时期,明清时期出现了区域性商人群体徽商等。故D项符合题意。 【答案】D,【例2】(2009辽宁、宁夏27)据东京梦华录等记载,宋代都城多见“当街列床凳,堆垛冰雪”出售凉食和专向客商出租铺席宅舍等现象。这反映了() A生活习俗改变 B经商方式不受限制 C官府鼓励经商 D城市商业功能增强 【解析】由材料“当街列床凳,堆垛冰雪”反映出都城商业的兴盛而不是生活习俗,排除A项;C项表述不正确;B项经商方式的变化反映的也是商业功能的增强,故选D项。 【答案】D,一、选择题 1(2010新课标)明代洪武至弘治年间(13681505)徽州祁门土地买卖契约情况表,上表反映了 A宝钞在民间

13、的信用降低 B社会经济大幅度衰退 C生活资料均可作为支付手段 D白银始终是主要流通货币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图表信息的能力,通过纵向比较表中信息可知,宝钞的使用由多到消失,这体现了宝钞在民间的信用降低,故选A项。B项既不符和材料,又不符和史实;C项扩大了信息的内涵;白银的使用是一个由少至多的过程,排除D项。,2东京梦华录记载:“茶坊每五更点灯,博易买卖衣服、图画之类,至晓即散,谓之鬼市子(早市)”。这种现象的普遍出现始于 () A两汉时期 B隋唐时期 C两宋时期 D明清时期 【答案】C 【解析】材料描述的主要现象是晓市(早市),它普遍出现于两宋时期。,3古书记载,南宋杭州城

14、“自大内和宁门外,新路南北,早间珠玉珍异及花果时新、海鲜、野味、奇器、天下所无者,悉集于此,以致朝天门、清河坊、官巷食物店铺,人烟浩穰。其夜市扑卖奇巧器皿、百色物件,与日间无异。”这反映了当时该城() A商业活动只在白天进行 B商业活动受时间和空间限制较小 C售卖的商品种类单一 D售卖的商品主要满足皇室需要 【答案】B 【解析】综合材料中的信息依据史论结合的原则可知B项符合。,4明太祖说:“使农不废耕,女不废织,厚本抑末”。 这里的“末”是指 () A农业 B畜牧业 C工商业 D交通业 【答案】C 【解析】考查对“重农抑商”政策的理解,古代以农为本,以商为末。,5(2009浙江文综15)某生分

15、析下表,得出了四项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 北宋赋税结构变化表,农业税的消长反映农业生产削弱的趋向 非农业税的增长反映工商业的发展 政府财政收入越来越倚仗于非农业税 重农抑商政策已经不再实施 A B C D,【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表格材料的能力。农业税的“消”有可能是农业生产削弱引起的,也有可能是税率降低引起的,说法错误。我国古代自商鞅变法到清朝,长期实行重农抑商政策,说法不符合史实。宋代随着商业外贸的发展,非农业税不断增长,符合题意。由表格中非农业税所占比例可知,非农业税已经成为政府财政的主要来源,符合题意。,二、非选择题 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自春秋战国至唐代,国家和政府设

16、市于都邑之中,市处于城中特定位置,以墙垣围住并与民居隔开,设有市师、肆师、质人等分掌市内各项事务。唐六典记载:“凡市,以日中击鼓三百声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韩国磐中国古代的市和市井市肆,材料二宋神宗时,开封已有户20万城内店铺林立,各地的货物云集于此。处处都有商铺、邸店、酒楼、质库(即后来的当铺),以及各种手工作坊。晚间有夜市至三更,到五更又再开张。“耍闹去处,通晓不绝”。 中国古代史,材料三草市是民间“自为聚落”、私相贸易的集市,宋代在商品经济发达和交通方便的地方出现各种集市,如“山市、河市、庙市”等,解决了农民“买食用盐茶农具”问题。“民计每岁种食之外,余米尽以贸易”(

17、叶适水心文集),明州农民,同时“为工、为匠、为镊、为负贩”。草市镇内小儿学、义塾、镇学的兴办日益增多,有的镇市还建立了书院。傅宗文宋代的草市镇 材料四明清时期,在工商业发达地区和交通要冲,兴起了一大批以经济功能为主的中小工商业市镇,尤以江南地区为盛。这些市镇商业繁荣、人口密集,有的多达数万人。 中国古代史,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春秋战国至唐代“市”的特点。 【答案】特点:“市”为政府所设置;设在都邑之中特定位置;设置官吏管理;交易有时间限制。 (2)根据材料二,分析宋代的“市”与前代相比发生了什么变化。 【答案】变化:突破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3)比较材料一、三,指出“草市”与“市

18、”的区别。 【答案】区别:“市”设在都邑中,“草市”在交通便利的农村;“市”为政府所设置,“草市”为民间兴起的集市。 (4)“市”的发展、“草市”的兴起和商业市镇的繁荣说明了什么? 【答案】商品经济不断发展,并且逐步向农村扩展。,1工商食官 商代和西周的商业主要控制在官府手里,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奴隶主政权,役使商业奴隶从事商品买卖、贩运等活动,商业经营收入归奴隶主官府所有。商代的文献记载尚不清楚。国语晋语明确指出西周实行官商制度。商代和西周除了实行官商制度外,不少奴隶主贵族还直接经营商业。,盛行于西周时代的“工商食官”格局,在春秋时期逐渐残破。在春秋时代的中后期,由于奴隶制残余的逐步削弱,独立经营的私营工商业者大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