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技术进步与农业可持续发展_第1页
农业技术进步与农业可持续发展_第2页
农业技术进步与农业可持续发展_第3页
农业技术进步与农业可持续发展_第4页
农业技术进步与农业可持续发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农业技术进步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包晓斌1. 农业技术进步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需求传统农业技术是在经历了刀耕火种的原始掠夺式经营之后,随着人口增加,可供开垦的土地的减少而发展起来的,诸如精耕细作和农用灌溉技术等,它维持了中国几千年的农业文明,发展到今天,仍然在发挥巨大的作用(在部分地区也还存在刀耕火种,毁林开荒的现象),这都证明了传统农业技术是建立在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和充分认识农业发展规律基础上经过上千年的经验积累,形成的一整套方法。因此,我们应该对传统技术的精华部分加以保留和提炼,对各种间作套种,多熟制种植,轮作复种及其相应的适用条件进行总结,进一步提高其生产效率。此外还要注重土地用养结合,鼓励施用有

2、机肥, 特别是开发原有的充分利用自然界中各类相生相克的生态关系进行物质、 能量多层次利用及防治病虫害的农业生产模式,因地制宜地发展各种农业生态工程。我国传统农业技术中有机农业的思想经过许多年的实践,具有初步的生态合理性。例如立体种养技术,其内涵是根据物种结构、空间结构、时间结构、 食物链结构和加工链结构的变化调整农业技术。 这类技术的推广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农户从中获得的经济效益以及局部生态环境的改善,但更有待于从政策上加以引导,以及配套措施的实施。国内外实践证明,国家农业技术路线选择正确与否将直接影响农业技术进步和农业生产的增长。中国应选择要以生物技术、有机技术为导向;把重点放在土地生产率的提高

3、上,这既符合中国经济和资源条件,又与世界农业发展趋势相吻合。继承和发展中国农业传统技术中的优秀成份,坚持生物技术与有机技术为导向的农业技术路线。传统农业技术中的优秀成份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当今世界上推崇的生态农业技术,是这些传统技术和思想的发展。精耕细作、用地养地、 生物防害、 生态种养等技术都是现代有机农业所重视的,应成为中国现代农业技术体系的重要部分。在吸取现代农业、自然农业优缺点及成败教训的基础上,可持续农业思潮既强调粮食安全与发展农村经济,又强调保护资源环境,实现生产、经济、生态三个持续性的统一;既强调发展当前的农业,而又不破坏资源环境,兼顾当前与长远,促进农业与农村的可持续发展

4、。有机农业和传统的作物轮作制在可持续的未来可能会发挥显著的作用,但这些过去的技术并非是实现可持续性的关键。农业生产实践二十世纪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并满足了社会的需1 / 4要,但是依靠过去的生产方式不可能养活现在庞大的人口。以技术进步为特征的农业生产方式的变化,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事实上,科学和技术与环境并不是对立的。技术的创新和推广应用是由于经济利益的刺激等诱因。现在所面临的许多环境问题并不是科学与技术所引发的结果,而是缺乏相应的政策、制度及管理体系造成的。例如,滴灌是一项节水并减少排水的技术。这项技术适用于那些面临严重缺水、水费昂贵、地力低下的农区。然而, 这项技术的推广使用受到制度环境等因

5、素的制约。 现行的制度鼓励水源丰富的农民使用传统的浪费水的地表灌溉技术,而缺水的农民可能得不到足够的灌溉用水。因此, 要使越来越多的人采用这项节水技术,必须改革水权制度并推行水的交换,让农民可以卖掉多余的水而从节水灌溉中获益。2. 西北地区实现农业技术进步的生态环境管理在我国西北旱作农业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管理应坚持以下方向:第一,农、林、草必须保持一定比例,尤其要注意在维持农业一定水平的前提下,大力发展草业。第二,继续发展天然降水的集水工程技术和节水灌溉技术。第三,继续推广小麦玉米等主要农作物全生育期地膜覆盖栽培, 包括地膜机械覆盖、穴播、节水灌溉、 田间管理等成套技术。第四, 提高复

6、种指数,充分利用水、土、光等农业资源。第五,大力推广固氮作物的间作和倒茬种植,努力提高土地肥力,尤其要推广草木樨的种植,它既有防止水土流失的作用,又有较好的固氮能力。确立旱作农业的指导思想和发展战略,不能只依赖于灌溉农业的发展,而应通过旱作农业技术体系推广来保证旱作农业的持续稳定发展和农业现代化水平的不断提高。首先,加快天然雨水集蓄灌溉步伐。在西北的旱作农业区域大力推广雨水集流工程,特别注意要把雨水集流工程进行延伸和深化,并且要把雨水集流工程和小型水利工程建设相结合。在进行雨水集流工程和小型水利工程的时候,还要注意普及常规节水工程和高效节水示范工程。其次,要坚持旱作农业传统经验与现代技术相结合

7、,不断提高旱作农业的生产率和产出率。从旱作农业的耕作制度的改革来说,它针对干旱农业区域少雨且时空分布不均的特点,将传统耕作技术与现代开发的新技术进行有机结合,促进农作物根系水环境的调节与改善,以减少农作物受干旱威胁的程度,以便最大限度地提高天然雨水资源的利用率,促进旱作农业的高产高效。西北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生态管理的有效性的重要方面就是要努力开发和研究各种生态技术,特别是适合各地气候和自然条件的生态技术,以保持和提高地力和提高水、土、热、光等农业自然资源利用效率为中心。3. 农业技术的可持续性一般地讲, 可持续性是指生态系统受到某种干扰时(这种干扰保持在一定的阈值之内),仍能保持其正常生产率的

8、能力。农业可持续性是指农业运行过程中,既要保持生态的可持续性,2 / 4还要保持农业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一方面,对农业资源的利用率特别是农业自然资源的利用率,应当且必须等于资源的更新率,或者说消耗掉的资源,与再生资源必须基本实现平衡。另一方面,农业可持续性还意味着一个连续的政治意愿和经济发展的目标应对环境质量和自然资源保护负起社会的责任, 遵循各代人之间的平等性和经济的持续性,以确保对世代人的足够供给。也就是说,农业运行过程中必须遵循生态经济学的基本原则才是可行的。农业资源的永续利用和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可持续性是保持人类社会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农业技术的持续性要体现生态合理、经济可行、社会适宜

9、原则。任何技术成果都要经历由创新扩散成熟退化替代再创新的技术周期。为了达到农业技术的可持续性,一是要考虑其生态合理程度, 重点是技术采纳之后对资源、尤其稀缺资源的耗竭以及对生态环境的损失代价,从而采取相应对策,使生态效果处于资源环境阈限之内;二是要考虑其经济可行性,通过估测技术的资源成本、风险代价、投产比等分析某项技术能否确保农户(场)生产足够产品,满足最优化的生产需求目标,并可获得足够劳动报酬;三是要考虑其社会适宜性,分析农户(场)或当地政府及农民对技术的认同和参与意识以及接受能力和推广能力。4. 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措施体系实施可持续发展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任何就农业讲农业或从纯农业技术角度

10、去研究解决问题的做法, 都是不可能达到目的的。以有限的耕地生产足够多的农产品为实际需求,决定了中国的农业必须达到高产、优质、 高效。农业的持续稳定增长和保护人类自身生产和生活资源及环境质量的需要,又决定了中国的农业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中国农业技术进步,一方面要大力引进外国的、适合于中国的现代技术,即通常称之为适用的先进技术, 这会大大加快中国农业技术进步的进程;另一方面也应继承优良传统技术和农民的实践经验, 运用现代科学技术使之日益完善与提高,同时还应更加重视开展中国的农业科学技术研究,创造出适合于中国国情的现代农业技术体系。可持续农业作为一种发展观,意在使人类与自然之间建立一种和谐的关系

11、。这种关系的建立,最终起决定作用的还是先进技术开发与制度创新。因此,必须建立一个有利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措施体系。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措施体系,从产业上看,是指包括农林牧渔的大农业技术体系,应包括产前、产中、产后整个生产销售系统的技术改革;从内容看,应包括生产技术、生产工具、生产条件,以及社会化服务系统的技术改革。根据我国资源、环境、社会和经济等条件,在强调环境保护的同时,提高农产品产量和质量,增加农民收入,推进农村经济发展。因而需要鼓励可持续农业技术的研究和推广应用:一3 / 4是节地技术。如间作套种技术,无土栽培技术和设施农业等;二是节水措施。如渠道防渗技术,田间灌溉技术和田间节水保墒技术等;三是环境保护技术。如优化施肥技术,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的生产与喷施技术,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水土保持技术,清洁生产技术的使用等。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以对农业生态系统的精细设计和合理管理为核心。同时,由于农业生产又是一个经济学过程,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如何在提高资源利用率的前提下,通过适宜的管理获得最佳的效益。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可持续发展措施体系,应从实现高产、优质、高效、低耗的目标出发,实行工业技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