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范文3篇_第1页
语文教案范文3篇_第2页
语文教案范文3篇_第3页
语文教案范文3篇_第4页
语文教案范文3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语文教案范文3篇 语文教案范文3篇 引导语: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精心的语文教案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1学会7个生字,认识1种笔画和1个偏旁。 2会认7个字。 3正确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1学会7个生字,认识1种笔画“斜钩”和1个偏旁“月”字旁。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1“我”的书写。 2了解的特点。 抽读学过字的卡片:在 月 有 伞 1教师出示谜语让学生猜。 谜底: 2在什么情况下会出现呢?在你的什么方向呢?有什么特点?想知道吗?今天我们就学习第4课板书课题,看看书中的小朋友的有什么特

2、点? 1出示第一幅图 提问:图上画的都有什么?他在干什么呢? 2出示第二幅图 提问:这幅图和刚才第一幅图哪儿不一样? 过渡语:到底有什么特点呢?我们一起读读课文内容。 1学生借助汉语拼音自由小声读课文,注意把每个字的音读准确。 2学生再次读课文,要求在课文中画出生字和会认的字,把生字和会认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3同桌同学轮流读课文,相互正音。 4抽读生字和会认字卡片。 1自己读全文,标出有几个自然段?(2个) 2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结合第一幅图,读第一自然段。 想想:在小朋友的什么地方?这是为什么呢?板书:前 后 (2)在什么情况下在前,在后呢?小组同学结合问题进行讨论。 (3)请学生

3、回答。(当太阳在小朋友前上方时,在小朋友的身后,)结合学生回答引导学生看第一幅图。 (4)那么什么情况下在前边呢?(当太阳在小朋友后上方时,在小朋友的前边)可以让学生动笔画出小朋友、太阳、的位置。 (5)请大家再读课文,说说课文中把比作什么? (6)指导朗读,读出欢快、活泼的语气。 学生自由读,读出语气。 (7)学生试背一背。 3学习第二自然段 (1)照学习第一段的方法学习这段。 提出问题:在小朋友的什么地方?结合图说一说?在什么情况下在左,什么情况下在右? (2)学生结合两个问题思考。 (3)四个同学一起讨论。 (4)请学生汇报学习情况。板书:左 右 (5)学生用学习第一段朗读的方法,练习朗

4、读第二自然段,读出欢快、活泼的语气。 (6)试着背诵第二段。 4朗读全文,说说有什么特点? 5练习背诵全文。 自由背。 同桌互背。 指名背诵。 1抽读生字卡片:个、右、友、朋、左、后、我。 2把生字卡片贴在黑板上做猜字游戏,巩固字音。 3学习新笔画和新偏旁。 4识记字形 (1)自己自学 读准字音 记笔顺 想想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字形? (2)读读生字卡片的词语,了解字意。 5小组同学合作学习,有问题共同学习,比比谁说得最好。一会儿请他在全班讲一讲。 6学生当小老师进行讲解。讲得不准时,下面学生可以纠正,也可做补充。 个:上下结构,共3笔。可以用学过的人字头来记,下面加上一个“竖”就是“个”字。组词

5、:个人、一个、几个 右、左、友:三个字可以放在一起来记。前两笔却都是横、撇,“右”字下边是口,“左”字下边工,“友”字下边是又。组词:左右,朋友。 师问:我们学过“有”字,(出示卡片),今天我们又学习了“友”字,怎样区别这两个字。“右和石”又怎样区别呢?学生通过比较掌握同音字和形近字。 后:独体字。用数笔画方法记。组词:后面,前后 我:独体字,用数笔画方法记住字形,小老师带着学生书空笔顺2遍。组词:我们。 朋:合体字,由两个“月”组成的,左边的叫“月字旁”。组词:朋友。 7指导书写 (1)学生按69页第2题的红色笔画描红,一边描一边记住每一笔在田格中的位置。 (2)仔细观察生字的重点笔画位置,

6、观察后在书上的田格中把每个生字试着写一遍。 (3)重点指导“我”字。 电脑出示带田格的“我”字,让全班学生一起观察。学生边观察边说位置,教师边板书。教师强调第二笔在左半格横中线上起笔,稍微向上斜一点。第五笔斜钩在上半格竖中线上起笔,要比左边的“撇”高,收笔比左边竖钩的“钩”的“钩”低一些。第六笔“撇”在上边横收笔处开始写,撇到竖中线位置,最后一笔比“撇”高,比“斜钩”起笔低。 学生练习仿写。教师巡视,个别辅导,同时纠正学生的写字姿势和执笔方法。 在实物投影上展示评议。 (4)写其它几个字 让学生说说重点笔画的位置, “个”字第一笔“撇”在上半格中间起笔,撇尖稍过横中线,而第二笔捺脚在横中线上,

7、最后一笔竖写在竖中线上。 “右、友、左”这三个字比较观察。“右”的第一笔横长,而“友”和“左”字的第一笔“横”跟“右”字的“横”比稍短一些。 “朋”字,注意两个“月”字大小差不多,里边的第二个横写在横中线上,两个横摆放得比较匀称。 “后”字注意中间的“横”稍微长一点,下边的“口”字与“横”同宽,“横折”的横写在横中线上。 学生在书上田格中把这6个字写一遍。 展示评改。 1在生字本上写生字作业 ,每字3遍。 2练习背诵全文。 3课后练习3,说说在你座位的前面、后面、左面 、右面都是谁。 附:板书 1.理解“熟能生巧”的道理。 2.积累文言词汇,理解词义、句义。 3.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与传神。

8、重点难点 1.重点: (1)理解“熟能生巧”的道理。 (2)积累文言词汇,理解词义、句义。 2.难点: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与传神。 教学时间: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板块一:作者介绍 由学生介绍课文作者相关情况。 板块二:点拨方法 引导学生读单元提示:让学生自己发现学习文言文的主要学习方法为积累字词与朗读。 板块三:字词学习 1.教师选定字词检测演板,让学生注音: 咨 矜 圃 睨 矢 颔 杓 2.学生浏览全文,找出难以理解的字词,共同解决: 学生提出的字词有: 以 尔 之 尝 善 自矜 家圃 释 发矢 但 忿然 轻 乃 置 覆 因 徐 沥 惟 遣 3.学生齐读全文 板块四:节奏划分 1.学

9、生演板,为下列句子划分节奏: 陈康肃公尧咨 | 善射 徐 | 以杓酌油 | 沥之 教师点拨规律: 主谓之间(某人或某物干什么或是什么);修饰语之间(徐:慢慢,起修饰作用,故也要划)意思不同类的,也要划分 2.学生试给课文划分节奏 3.学生再齐读全文。 板块五:学生译文 学生自由举手,试译全文。有两个学生举手发言,各译一段完成了全文的翻译。 学生分组分段竞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复述课文:请同学们发挥大胆的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来讲述这则小故事,力争生动形象。 1.想一想,课文写了哪两件相关的小事? 康肃公发矢,十中八九,以此自矜;卖油翁沥油,钱眼不湿,惟手熟尔 很好,这一副对联,差不多就把

10、人物、事件、结果,甚至心理都点到了大家再想一想,对自己的技巧,这两人的自我感觉如何?主要体现在这一副对联的哪个句子上? 以此自矜,惟手熟尔 2.刚才我们主要看了这两位对自己手艺的感觉。现在我们换一个角度,看看这两人对对方的态度如何? (都有一点瞧不起对方的意思你看,陈康肃公说:“尔亦知射乎?”,卖油翁说:“惟手熟尔”) 3.把范围缩小一点:两人对对方的态度主要体现在哪四个词语上?大家能不能找出来?(学生找了“立”、“睨之”、“不去”、“颔之”、“问”、“忿然”、“笑”、“遣之”等,教师一一板书) 找最集中的四个字,你会选哪四个呢 睨 颔 忿 笑(教师擦去黑板上其它几个词语) 1.我们就抓住这四

11、个关键词,我们先来看“睨之”这一细节可见卖油翁当时的心理活动怎么样?只要言之成理,尽量想出不同的答案,可以卖油翁的口吻表达来说 (a.看那小子脸有自得之色,手艺究竟怎么样啊? b.看他那副不可一世的样子,本领不会好到哪里去 c.射箭的技巧和我倒油的技巧也一样的,我倒要看看他的本领有多高) 2.同学们都变成卖油翁了都能够透过“睨”这一眼神,看到卖油翁的内心了如果说“睨之”表示一种观望心理,那么“颔之”这一动作又表示怎样的心理活动呢?也尽量想出不同的答案,也可以模仿卖油翁的口吻讲 (a.“颔之”是点头赞许的意思吧,也许卖油翁想:呵!箭术真的不错啊! b.要注意,是“微颔”,不是使劲点头,是微微点了

12、几下头应该这样想:嗯,马马虎虎,还行 c.这个点头说不定是悟出了某种道理,譬如,练多了,手法就熟了,这就是熟能生巧啊,老头我卖油也是这个理啊) 3.很有道理可见卖油翁对陈尧咨的态度是从观望到有限的肯定那么,陈尧咨对卖油翁的态度前后有了怎样的变化呢?从那几个句子表现出来?其潜台词可能是什么? (a汝亦知射乎?你也懂射箭吗?潜台词就是你根本不懂! b吾射不亦精乎?翻译起来就是我的箭术不是很精湛吗?潜台词就是,我箭术那可是相当的精湛! c尔安敢轻吾射?你怎么敢轻视我的箭术呢?你真是有眼不识泰山啊!) 4.同学们演绎起自高自大的人,真是栩栩如生!只见卖油翁不慌不忙,徐以勺酌油沥之在事实面前,康肃公态度

13、有了变化,“笑而遣之”,这种“笑”意味着什么?是什么样的笑呢? (a.歉疚的笑对不起,错怪你老了 b.真是熟能生巧啊,我不够谦虚真是惭愧的笑 c.这可能是自嘲之笑吧嘿,和这个糟老头较什么劲啊 d.不以为然的笑,譬如,好了好了,你以为沥油可以跟我射箭比啊 e.不要把陈尧咨想象得这么差吧,他可能是心悦诚服的笑呢否则也不会送走他) 推荐三位同学表演,两人分别扮作陈尧咨和卖油翁,一人读白。 表演后点评,着重评议表情、动作、语气、语调等,表扬处理较恰当的,点评有所欠缺的 1.思考讨论:故事中只有两个人物:陈尧咨和卖油翁。我们干脆把题目卖油翁改成陈尧咨和卖油翁,行吗? (不行。事端是卖油翁引起的,他如果不

14、“释担而立”,不露出轻视的表情,陈尧咨就不会发问;又是由他解决的以酌油技术平息了陈尧咨的愤怒情绪。卖油翁的酌油表演,明显技高一筹,作者是详写;陈尧咨的射技,作者以“发矢十中八九”一笔带过,是略写。再者,卖油翁身怀绝技,谦虚沉着;陈尧咨却因“善射”而自我炫耀,趾高气扬。我们读这篇文章必须紧紧把握这一点:卖油翁在事件发展的全过程中起了主导作用。) 2.陈尧咨和卖油翁都算得是身怀绝技,你认为他们成功的经验是什么? 陈尧咨“发矢十中八九”,卖油翁酌油“自钱孔入,而钱不湿”,究其根由,全在熟能生巧。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和各种技能(如唱歌、画画、体育、手工等)也是如此,只有多实践,多训练,才能熟练,熟练了才能

15、“生巧”。 有了本领,取得了成绩,不应自傲,因为山外有山,天外有天。卖油翁的一番表演,一句“惟手熟尔”的感慨,不仅教育了陈尧咨,也教育了我们对待学习,对待任何事情,只有精益求精,不断努力,才能取得更大的进步;如果固步自封,自矜不前,将被世人耻笑。 通过这个小故事,你能受到什么启发呢? 1、学完本文后,选取一个角度,由人及己,联系实际,写一篇读后感。 2、以“从此以后,陈尧咨”开头,充分发挥想象,写一篇200字左右的短文。 1借助词典,联系上下文,理解“座无虚席、惊羡、歉疚、惊心动魄、陶醉”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体会文章蕴含的哲理,懂得不论遇到多少艰难曲折也不要退缩,只要

16、坚持下去就能获得成功的道理。 4学习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相结合的写作方法。 1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给学生推荐赵丽宏的作品三峡船夫曲雨中学步雨中的鸽子等。 2搜集并阅读其他面对失败,勇敢坚强战而胜之的故事。 1教师谈话:学习第三课桃花心木,我们知道林清玄是个善于观察生活的人,他看种树的人给桃花心木浇水,悟出了人的成长的道理。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也会偶然遇到一些人和一些事,从这些偶遇的人和事中,有心人也能得到启示,悟出一些人生的哲理。今天,就让我们去看一场杂技表演,去认识一位顶碗少年。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介绍作者:赵丽宏,1951出生,著名的诗人、散文家,上海人。发现和表现社会生活和自然的

17、美,是赵丽宏散文创作的主旋律,他的作品感情真挚细腻,文风清丽典雅,被誉为“捕捉生活色彩和芬芳的诗”。代表作有三峡船夫曲、雨中、学步、雨中的鸽子等。 4指生自读阅读提示,明确学习要求。 1学生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自己喜欢的句子画下来,多读几遍。 2指生逐段朗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一场杂技表演中,一位少年表演顶碗时,头顶上的碗两次失误掉了下来,少年不气馁,第三次顶碗终于获得了成功。) 3指生朗读自己标画下来的喜欢的句子,谈感受。 1猜问激趣:老师在备课时,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可是始终没有找到满意的答案,你们想知道老师思考的是一个什么问题吗?请同学们猜一猜。(学生猜问

18、,教师及时引导) 2教师根据学生猜问题的情况,提出自己一直思考的问题:顶碗少年的表演精彩吗?他表演成功了吗? 3教师引导学生分成两方:一方认为顶碗少年的表演很精彩,很成功;一方则认为则顶碗少年的表演不够精彩,不很成功。 4分组学习:同组内观点不一致的同学先进行辩论,同组内观点一致的同学互相交流,归纳总结自己的观点。教师及时参与学生讨论,给予指导。 5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展开辩论,教师及时推波助澜,激化矛盾,引领学生对自己的观点进行深入思考。 具体观点归纳如下: 精彩之一第一次顶碗时:“在轻松优雅的乐曲声里,只见他头上顶着高高的一叠金边红花白瓷碗,柔软而又自然地舒展着肢体,做出各种各样令人惊羡的动

19、作,忽而卧倒,忽而跃起碗,在他的头顶摇摇晃晃,却总是不掉下来。”“他骑在另一位演员身上,两个人一会儿站起,一会儿躺下,一会儿用各种姿态转动着身躯。” 精彩之二第二次顶碗时:“少年很沉着,不慌不忙地重复着刚才的动作,依然是那么轻松优美到最后关头了,又是两个人叠在一起,又是一个接一个艰难的转身”。 精彩之三第三次顶碗时:”这真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拼搏!当那叠碗又剧烈地晃动起来时,少年轻轻抖了一下脑袋,终于把碗稳住了。” 成功尽管顶碗少年前两次的表演失败了,可是他没有被失败吓倒,第三次表演获得了成功。从“全场响起了暴风雨般的掌声”,可以感受到,观众也认为少年的表演是精彩的,成功的。 认为顶碗少年的表演不

20、够精彩,不很成功的: 少年前两次的顶碗表演时,由于没有把握好平衡,头顶上的碗两次掉下来摔碎了“在一个大幅度转身的刹那间,那一大叠碗突然从头上掉了下来!”;“那一叠碗却仿佛故意捣乱,突然跳起摇摆舞来。少年急忙摆动脑袋保持平衡,可是来不及了。碗,又掉了下来。” 从观众的反应看出“观众中有人在大声地喊:行了,不要再来了,演下一个节目吧!好多人附和着喊起来。”观众对少年表演中出现的两次失误不满意。真正精彩、成功的表演,应该是一次就成功,而不应该是第三次。 从少年表演失误后的表现看出来第一次:“顶碗的少年歉疚地微笑着,不失风度地向观众鞠了一躬。”第二次:“台上,顶碗少年呆呆地站着,脸上全是汗珠,他有些不知所措了。”“少年镇静下来,手捧着新碗,又深深地向观众们鞠了一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