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沁阳市第一中学2013-2014学年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第2课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_第1页
河南省沁阳市第一中学2013-2014学年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第2课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_第2页
河南省沁阳市第一中学2013-2014学年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第2课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河南省沁阳市第一中学2013-2014学年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第2课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史料阅读】1、 秦始皇 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秦王朝的开国皇帝,秦庄襄王之子,汉族(原称华夏族),出生于赵国国都邯郸(今河北省邯郸市)。 秦始皇“祖籍”甘肃 (甘肃礼县大堡子山发现的古墓群被专家一致认定为秦始皇祖先的第一陵园西垂陵园;礼县也被认定是中国古代重要史书史记所记载的秦人发祥地“西犬丘”所在地。至此,考古学和先秦历史学上的两大千古谜团终于大白于世)。公元前247年,秦王政13岁时即王位。1公元前238年,秦始皇22岁时,在故都雍城举行了国君成人加冕仪式,开始“亲

2、理朝政”。自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221年,先后灭韩、赵、魏、楚、燕、齐六国,39岁时完成了灭六国之大业,建立起一个以汉族为主体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强大国家秦朝,定都咸阳。公元前210年,秦始皇东巡途中驾崩于沙丘(今河北省邢台市)。秦始皇认为自己的功劳胜过之前的三皇五帝,与大臣议定的尊号改为“皇帝”。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使用“皇帝”称号的君主,自称“始皇帝”,但却二世而亡。秦始皇对中国和世界的历史均产生了深远而重大的影响,被明代思想家李贽誉为“千古一帝”。其确立的一系列的制度,被历代沿用两千余年。正是因为他,中国的朝代才有了最初的模式,政治、经济、文化、思想,都渐趋完善。2、秦国的战略决策秦始

3、皇十三岁(前246年)登上王位,始称元年。二十二岁(前238年)亲政,镇压了长信侯嫪毐的叛乱;次年(前237年),又免去吕不韦丞相之职,在国内清除了妨碍自己专政的障碍,在对外战争上,仍继续执行昭王时定下的远交近攻战略。但依据形势的发展,用李斯之谋,加速了消灭六国的战争进程。此前,是以蚕食渐进的方法逐渐扩大疆土。李斯认为:“以秦国之强足以灭诸侯,成帝业为天下一统,此万世之一时也。今怠而不急就,诸侯复强,相聚约纵,虽有黄帝之贤,不能并也”(史记李斯列传)。秦王政采纳其言,决心改蚕食渐进为急进速歼,积极准备进攻六国。为防止六国联合抗秦,以保证远交近攻战略的顺利实施,秦王政除继续以“连横”破坏“合纵”

4、外,又用尉缭之谋,以贿买、用间等手段,分化瓦解六国。尉缭建议“大王毋爱财物,赂其豪臣,以乱其谋,不过亡三十万金,则诸侯可尽”(史记秦始皇本纪)。秦遂派出大批能言善辩之士,携带重金,去各国游说诸侯、大臣,以离间其君臣上下,破坏六国之间的关系,阻止其再度联合,加强政治、外交攻势。在战争指导上,秦王政继承昭王时范睢“必亲中国(指中原中心地区的韩、魏)而以为天下枢,以威楚赵”(战国策秦策三)的基本思想,并吸取李斯“先取韩以恐他国”(史记秦始皇本纪)的建议,采用中央突破,由近及远,逐个歼灭的战略方针,决定以地处东西中轴线上的韩国为主攻方向,控制中央枢纽地带,以断六国合纵之脊,使六国不能相互策应、支援,尔

5、后再进攻两翼;先破赵、燕,再灭楚、魏,最后灭亡齐国。3、秦灭六国的战争经过 秦王政为了灭韩时不受赵、楚的干扰采取了“先威楚赵”的积极措施。十一年(前236年),乘赵军进攻燕国,赵国内部空虚之机,发兵攻赵,攻占了阏与(今山西和顺)、撩阳(今山西左权)、邺(今河北磁县南邺镇)和安阳(今河北安阳西南)等9城。十二年(前235年),又以助魏国为名,调四郡之兵与魏军联合攻楚,给楚以一定打击,以解除北进时可能来自南方的威胁。十三年(前234年),秦王政亲至河南(今河南洛阳西)祝祭,了解各国动向及关东秦军状况。认为赵国虽迭受打击,国力已大力削弱,但尚众之强,秦灭韩时,仍有助韩可能,决定继续打击赵国。秦军再度

6、攻赵平阳(今河北磁县东南)、武城(磁县西南),大败赵军,斩首10万,杀死赵将扈辄。但当秦军继续攻赵时,于十四年(前233年)在肥、十五年(前232年)在番吾,连续遭到赵国名将李牧的反击,均告失败(参见肥之战、番吾之战)。赵军亦损失惨重,实力已尽,再无组织进攻能力,仅能退守邯郸自保。 十七年(前230年),秦军经两年休整后,秦王政派内史腾率军攻韩,一举攻破韩都郑(今河南新郑,参见秦灭韩之战),韩国灭亡。灭韩以后,秦国便集中力量攻赵。十八年(前229年),秦军乘赵国遭旱灾之机,兵分两路,由南、北合击邯郸。十九年(前228年),大败赵军,占领邯郸,俘赵王,赵国破。赵公子嘉逃代(今河北蔚县东北),收残

7、部自立为代王(参见秦灭赵之战)。 破赵后,秦王政亲至邯郸,了解军情,观察形势,令王翦率军进屯中山故地,准备下一步进攻燕国。燕太子丹派荆轲赴秦,以献督亢(今河北易、涿地区)地图及秦逃将樊于期首级之名刺杀秦王政,幻想造成秦国混乱,以解灭亡之危。荆柯行刺未遂,被杀。秦王政增兵中山,命王翦和将军辛胜攻燕,于易水之西大败燕军及协助燕军防守易水的代军。二十一年(前226年),攻破燕都蓟城(今北京城西南),燕王喜带兵退走辽东(今辽宁辽阳)。此时,燕、代军主力已受重创,远逃边境地区,已对秦军构不成威胁。秦军便集中力量南向对付楚、魏两国。秦在进攻燕、代的同时,派王贲率领秦军进攻楚国北部(今河南南部),占领10余

8、城,保障了进军魏都的侧背安全。遂即于二十二年(前225年),以胜楚之军进攻魏国,包围了魏都大梁(今河南开封),决黄河、大沟之水灌城。三月,大梁城坏,魏王假投降,魏亡(参见秦灭魏之战)。秦在灭魏同时,派李信、蒙武攻楚。在城父遭楚军突袭,大败。二十三年(前224年),秦派老将王翦及蒙武率60万大军再度攻楚。于二十四年(前223年),攻破楚都寿春(今安徽寿县西南),虏获楚王负刍,灭亡了楚国(参见秦灭楚之战)。灭楚之后,秦派王贲进击燕赵残部。二十五年(前222年),擒燕王喜,回军又俘赵代王嘉。燕赵彻底灭亡(参见秦灭燕之战)。 攻灭了赵、韩、燕、楚、魏五国以后,秦将进攻矛头转向齐国。齐王建不战而降(参见

9、秦灭齐之战),秦军入齐都临淄(今山东淄博临淄北)齐亡。4、秦朝建立的封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政治制度的历史根源、基本内容、特点和意义 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概念包括专制主义和中央集权两个概念,两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专制主义是指皇帝位终身制与皇位的世袭制。即帝王一旦登基便终身为帝。皇帝个人专断独裁,集国家最高权利于一身,封建皇帝从决策到行使立法、行政、司法权,都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中央集权是指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是针对地方分权而言。其特点是地方政府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上没有独立性,必须严格服从中央政府的命令受制于中央政府。历史根源:a经济根源:春秋末年,随着井田制的瓦解,产生了封建剥削方式。

10、由于封建的自然经济具有分散性,要求有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权,维护国家的统一和社会安定,以保护小农经济的生产与再生产,封建地主阶级也需要一个强有力的政权保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镇压农民的反抗。因此,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出现是由封建经济基础决定的。b社会根源:战国时期,奴隶制度进一步崩溃,封建制逐渐形成。为巩固封建国家的统治,需要建立中央集权制度,同时长期的分裂割据,也需要中央集权来巩固统一。c.思想根源,战国时期法家思想的代表人物韩非子,从理论上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的主张,形成了一套系统的中央集权理论,由于这种主张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在战国时期得到发展,被秦国所采纳,到秦朝开创了这

11、一制度。也就是说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反映了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键。内容:包括至高无上的皇帝制度、中央集权的三公制度和地方机构的郡县制度。特点:皇帝通过直接任免中央和地方的官吏而掌握了人事大权。这相对战国以前的分封诸侯制度来说能更有效地行使统治权,具有很大的进步性。意义:对秦朝的影响: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对祖国疆域的初步奠定和中华民族的形成,都起了重要作用;有利于封建经济的发展;建立了地主阶级对广大劳动人民的专制统治,秦的暴政造成人民处境的恶化。对后世的影响: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专制统治的政治制度具有很大的开创性,它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加强与

12、完善。5、了解中国古代延续了2000多年的中央集权制度对中国社会的影响。积极:在封建社会上升时期(秦汉宋元),积极作用是主流-表现在:维护国家统一,促进社会稳定,抵御外来侵略,组建水利工程,发展社会经济,防止分裂割据,加强民族交流等方面。消极:在封建社会后期(明清),消极因素突出,尤其是对明清资本主义萌芽的阻碍,危害尤甚-表现在:钳制思想文化、特务统治的腐败、兵役徭役的无度等,严重阻碍社会进步和发展。【课程标准】1.知道始皇帝的来历;了解秦朝的“三公”制度。2.知道郡县制建立的史实。3.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学习重难点】重点:秦朝中央集权权制度的形成难点:秦朝创建中央集权制

13、度的作用和影响【知识结构】【考点概括梳理】一、从诸侯争霸至秦朝统一1统一的背景:(1)西周末年,王室_,西部少数民族来犯,周幽王被杀,西周灭亡。公元_,周平王东迁_,史称_。(2)春秋时,_大权旁落,宗法制、_遭到破坏。各诸侯国为了控制更多的_和人民,相互间进行战争。2统一条件:(1)诸侯国为了富国强兵,开始对本国的 和 ,力图通过 。(2)春秋战国群雄割据,给社会经济、人民生活带来巨大的灾难, 。(3)秦国经过 ,政治、经济、军事实力日益增强。(4)秦王嬴政的 。3统一的过程:先后灭掉了_、_、_、_、_、_。4统一的标志:公元 年 ,秦王嬴政完成了统一,定都 。5.统一的意义:结束了长期的

14、诸侯_,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_王朝。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1皇帝制度的建立:(1)确立:初并天下后,秦王认为自己德高三皇、功过五帝,以_定作自己的尊号,自称“_”。同时秦王总揽一切大权,中央和地方的主要官员,由_任免。军队的调动以_为凭据,并由_控制、发给。(2)认识:秦始皇首创的_,一方面以_显示了权力的不可转移,另一方面以_显示了地位的不可僭越。2中央官制的建立:(1)三公九卿制:秦始皇在_官制的基础上,建立了一套以_为中心的比较完备的中央政权组织。在中央,设置_,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设置_, 执掌君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并负责监察百官。设_,负责全国军务。丞相之下

15、设诸卿,分掌国家各项具体事务。(2)特点及作用:秦朝中央的主要官职,在地位、职责、权力方面相互配合,彼此牵制,军政大权操纵于_手中。但对军政大事的决策,一般先进行_,最后由皇帝裁决,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_下重大事情的决策失误。3、地方建立郡县制:(1)实施:秦统一后,采纳了_的建议,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把全国划分为_郡,由中央政府直辖,郡下设县。郡的长官是_,县的长官称县令或县长,都由_直接任命。(2)作用和意义:秦朝通过郡县制,实现了对_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秦朝形成的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加强和完善。三、中央集权制的影响奠定了中国两千

16、多年 ,为历代王朝所沿用。【互动探究】材料一 始皇帝幸梁山宫,从山上见丞相车骑众,弗善也。中人或告丞相,丞相后损车骑。始皇怒曰:“此中人泄吾语。”案问莫服。当是时,诏捕诸时在旁者,皆杀之。自是后莫知行之所在。 西汉司马迁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秦始皇为什么对丞相车骑的多少如此在意?这则小故事反映了什么问题? 材料二 丞相绾等言:“诸候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镇之。请立诸子,唯上幸许。”始皇下其议于群臣,群臣皆以为然。延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讎,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旨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

17、赋税重赏之,甚足易制。开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候不便。”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迁尉议是。2、 王绾与李斯争论的焦点是什么?秦始皇采纳了谁的建议?他采取“求其宁息”的措施是什么?有何意义?3、 表格比较郡县制和分封制分封制郡县制时代与中央政府的关系划分标准影响材料三 提起长城,人们就会情不自禁的赞叹这伟大古老的中华文化。在2000多年的漫长岁月中,万里长城犹如一条巨龙。在地球上留下了叹为观止的人工建筑遗存。它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文化内涵,凝聚着古代中国劳动人民的勤劳、勇敢和智慧。 如今,长城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

18、据史书记载,秦始皇修筑长城历时5年,运用了约30万的劳动力,这个数字相当于当时全国男劳动力的十分之一。其中。绝大多数死于着沉重的徭役。“生男慎勿举,生女哺用脯.不见长城下,尸骸相支柱!”这首吟咏长城的秦朝民歌,揭示了秦始皇的暴政。唐朝人柳宗元分析秦朝骤亡的原因时,认为是“咎在人怨”。4、想一想,人们对长城的看法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反差?你怎么看秦修长城?【当堂训练】1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中提出,中国历史的社会政治型态发展可分为封建(注:指分封制)帝制与民治这三大阶段。从封建转帝制的第一次转型,发生予商鞅与秦皇汉武之间,历时约三百年。不属于这一历史时期转型特征的是a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型 b分裂割据

19、向统一王朝转型c青铜文明向铁器文明转型 d由公天下至家天下2如图所示钱币中,能够反映由诸侯割据到统一的时代变迁,并极大地巩固了国家统一的是3王夫之在评论某制度时,认为该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合古今上下皆安之。”该制度是a分封制 b郡县制c行省制 d科举制4法国著名学者雷奈格鲁塞的东方的文明写道“秦代在历史上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周时已有的中国的力量,由它一个最有生气的成分聚合、集中起来,提高到权力的顶峰。”符合上述观点的是a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形成 b实现了国家统一c君主专制制度进一步加强 d创立三公九卿制5、右图中秦代砖文为“海内皆臣,岁登成熟,道毋饥人”。其中“海内皆臣”一句反映的历史信息主

20、要是a 法律严苛,覆盖全国b疆土辽阔,臣民众多c国家一统,集权于皇帝d水陆交通发达,便于统治6、 明末清初有思想家认为郡县之弊在迁转太速,封建之弊在世守不易。据此,对郡县制和分封制的理解正确的是 a郡县制不利于地方发展 b分封制易造成地方割据 c二者均有弊无利 d二者均易形成皇权专制7、 秦灭六国后,嬴政自称“赖宗庙之灵”,进而又采用邹衍“五德之运”的学说,利用天人感应论,“以为周得火德,秦代周,从所不胜,为水德”。这反映出 a礼乐制度被进一步强化利用 b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 c全体官僚都是皇帝的臣仆 d神权被皇权进一步利用8、秦灭楚后,在湘江流域设立长沙郡。秦代长沙郡以今长沙地区为中心,涵盖了湖南大部分地区。该郡a在原有分封的基础上设置 b下辖若干县、乡、里c郡守由皇帝任命,定期向丞相述职 d县令由郡守任命,定期向皇帝述职9汉书曰:“自周衰,官失而百职乱,战国并争,各变异。秦并天下,建皇帝之号,立百官之职。”又曰:“秦遂并兼四海,以为周制微弱,终为诸侯所丧,故不立尺土之封,分天下为郡县”。这两则材科最能说明的是a秦朝开始设立国家元首 b秦朝开始在地方实行郡县制c中央集权制在当时是全新的制度 d秦最终完成了中华民族的大一统101975年,考古工作者在湖北省云梦睡虎地发掘了一座秦墓。据考证,该墓主人生前曾担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