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 层 色 谱ppt课件.ppt_第1页
薄 层 色 谱ppt课件.ppt_第2页
薄 层 色 谱ppt课件.ppt_第3页
薄 层 色 谱ppt课件.ppt_第4页
薄 层 色 谱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薄 层 色 谱,1,实验原理,利用混合物中各组份的物理化学性质的差别,在层析过程中,在不相溶的两个相中分布的不同,达到分离目的。 两个相:一个是涂布在薄层板上的吸附剂,叫固定相(吸附剂最常用的是氧化铝和硅胶) ,另一个是在展开过程中流过固定相的展开剂(有机溶剂),叫流动相。,2,由于吸附剂对混合物中不同物质的吸附力不同,对极性大的物质吸附力强,对极性小的物质吸附力弱。因此当溶剂流过时,不同物质在吸附剂和溶剂之间发生连续不断地吸附、解吸附、再吸附、再解吸附。 易被吸附的物质相对移动较慢,在薄层板上移动的距离就小;反之,较难被吸附的物质相对移动较快一些,在薄层板上移动的距离则大。 经过一段时间的展

2、开,混合物中各组份在薄层板上连续不断地进行吸附和解吸附过程,从而使各组份移动的速度产生差异,不同物质就被彼此被分开,最后形成互相分离的斑点。,3,薄层色谱法优点 1. 展开时间短; 2. 分离能力强,斑点集中; 3. 灵敏度高,几至几十微克的物质即可被检出; 4.显色方便,可直接喷洒腐蚀性的显色剂 5.所用仪器简单,操作方便,可以普及; 6.薄层板价格低廉,一块板可同时检测多个样品; 7.色谱直观性强。,4,薄层色谱法的应用 1. 用于药品和制剂的质量控制及杂质检查 2. 控制化学反应进程,反应副产物的检查 及中间体的分析 3. 探索柱色谱的分离条件 4. 精制和制备纯品的药物 5. 临床和生

3、化检验 6. 毒物分析 7.中药成分分析和含量测定 8.中药材品种真伪检查及其代用品寻找 9.其它微量鉴定和分析,5,反式偶氮苯在光照下吸收紫外光形成活化分子。活化分子失去过量的能量返回顺式或反式基态,得到顺式和反式异构体。 反式偶氮苯的偶极矩为0,顺式偶氮苯的偶极矩为3.0D,利用两者极性不同把它们分离。 经过薄层层析后,没有经过光照的偶氮苯在薄层板上只有一个斑点,而经过光照的偶氮苯有两个斑点。,顺、反偶氮苯异构体进行分离、分析,6,在薄板上混合物的各个组分上升的高度与展开剂上升的前沿之比称为该化合物的比移值,用Rf表示。,比移值,7,实验装置,8,薄层板的制备与活化 将1.5g硅胶G在搅拌

4、下加入到盛有5ml去离子水的小烧杯中,调成有粘稠度的浆料(5-10min)立即倒在玻璃板上,用手指夹住两边,沿水平方向轻轻振荡,使浆状物表面光滑且均匀地附在载玻片上,水平放置。用同样的方法再制一块。要求薄层板的厚度为0.25mm。 将薄层板于室温下在水平台上晾干,置于105-110 烘箱中活化30分钟,贮于干燥器中冷却备用。,实验步骤,9,2.点样,在薄板一端1cm处用笔轻轻画一横线作为起点线,用内径为1mm,管口平整的毛细管垂直点在起点线上。注意动作要轻,毛细管口不要碰到吸附剂。 如果溶液过稀,一次点样后样品量过少,可在前一次点样干燥后,在原处再点。点样的直径不要超过2mm。因为斑点过大,会

5、造成拖尾、扩散,影响分离效果。 如果需要点多个样,点之间距离不小于11.5cm。,10,薄层色谱的展开是在密闭容器中进行的。 将展开剂(6mL环己烷和2mL苯的混合物)倒入层析缸中,待层析缸中充满溶剂蒸气后,将点好样的层析板放入缸中展开。 点样的位置必须在展开剂液面之上。当展开剂展开至距顶端0.51cm时,取出层析板用铅笔画出溶剂前沿位置,晾干。,3.展开,11,常用的显色手段:紫外灯,显色剂如碘、硫酸等,4.计算Rf,12,实验结果,13,4.划线点样:在活化好的板上离底部约1cm的地方轻轻的划一条线,用毛细管在线上点一个已知样和一个未知样,样品圈不能大于2mm. 5.将点好样的板放入层析缸

6、,展开,在展开剂离顶部1cm 的时刻取出,用铅笔画出前沿的位置,并划出斑点的位置。 6.在另一块板上重复一次实验。 7.计算顺反偶氮苯的的比移值,并确定哪个斑点是顺式偶氮苯。,14,注意事项,1层析缸不要洗,废液要倒入废液缸 2薄板要放平。 3注意观察展开剂的位置,作好标记。,15,A.会使点样里的组份分不开 B.可能会淹没所划出来的细线,从而溶解所 点的样 C.展开剂会挥发出来 D.展开剂与硅胶G发生反应,1. 展开剂如果过多,会有何后果?( B ),16,A.所点的试样的样点的圈太大 B.铺的薄板不均匀 C.薄板放的不平衡 D.薄板老化时间不够,2.如果斑点出现拖尾现象,这可能是什么原因?,A,17,3.若分离极性很小的物质,最好采用哪种展开剂?,A.环己烷 B.四氯化碳 C.丙酮 D.乙酸,D,18,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