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我国居民人均收入翻番之可行性_第1页
2020年我国居民人均收入翻番之可行性_第2页
2020年我国居民人均收入翻番之可行性_第3页
2020年我国居民人均收入翻番之可行性_第4页
2020年我国居民人均收入翻番之可行性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20年我国居民人均收入翻番之可行性经济改革 2020年我国居民人均收入翻番之可行性 口 潘文轩 内容摘要 经济增长和国民收入分配结构变化是居民人均收入增长的两大直接决定因素。长期以来,我国 居民人均收入增长过于依赖经济高速增长;但在国民收入分配环节,居民利益是受损的。随着经济增速的 放缓,提高居民收入比重已经成为实现 2020年我国人均收入翻番 目标的必要条件。居民收入增长模式需要 从原先过于依赖快速 “做大蛋糕”拉动,转向 “做大蛋糕”与 “分好蛋糕”双轮驱动。促进经济增长和提 高居民收入比重之间存在一些矛盾。为了协调好两者关系,应将居民增收重点放在扩大居民部门增加值、 合理提高劳动者报

2、酬、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等方面。这有助于促进经济增长和提高居民收入比重,是实现 居民人均收入翻番 目标的有效途径。 关 键 词 居民人均收入翻番 居民收入比重 国民收入分配结构 经济增长 2020年 作 者 潘文轩,中共上海市委党校上海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副教授、博士后。(上海 200233) 基金项目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 “完善结构性减税政策与促进税收负担合理化问题研究”(12CJY098)、 中国经济改革研究基金会招标项目 “收入再分配政策的国际比较研究”(2016Z005) 中共十八大报告提出了 “两个翻番” 目标,即到 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 比 2010年翻

3、一番。国内生产总值翻番 目标曾在往届党的 全国代表大会上多次提出 ,但将居民人均收入翻番 目 标写入党代会报告 ,在历史上尚属首次。居民人均收 入翻番计划,体现了中央践行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 让人民群众更好地分享发展成果的治国理念;是对民众 追求幸福感的有力回应,也是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建立扩大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的必然要求。1 由于收 入水平直接关乎个人的福祉与发展,因此人均收入翻 番也是广大人 民群众实现 “中国梦”的重要途径。在 确定了居民人均收入翻番目标后 ,最重要的任务就是 寻求一条能够成功实现该 目标的合理路径。而要寻找 到这样一条路径,深入理解居民人均收入增长的直接 决定因素

4、、科学把握居 民人均收入翻番的实现条件是 前提。综观研究居民人均收入翻番的现有文献,主要 集中于探讨人均收入翻番的可能性 】、影响因素 】、对 策措施 等,而对该 目标实现条件的关注相对较少。 为 了弥补这一研究的薄弱环节,笔者拟从分析居民人 均收入增长的直接决定因素人手,深入讨论 2020年居 民人均收入比20l0年翻一番的可能性与条件 ,在此基 础上进一步探讨实现居民人均收入翻番 目标的合理路 径和具体措施。 撩圣-s 毒 20168 居民人均收入增长的直接决定因素: 理论与经验事实分析 研究居民人均收入翻番问题,首先要弄明白哪些因素 、会对居民人均收入翻番产生直接的决定性影响,即理解居

5、民人均收入增长的直接决定因素。 (一 )理论分析和学界观点综述 从宏观面上来看,个人收入总量主要受到国民经济 总体水平与国家分配政策两大因素的影响;而对于人均 收入,除了这两个因素外 ,还要考虑人 口规模的影响。 我们通过数学推导来说明以上三个因素对居民人均收入 水平及其增长率的具体影响形式。假设有某个年度 t, 该年度的居民人均收入为Y 居民可支配总收人为 y,、 国民总收人为 yf、居民部门收入占国民总收入比重 (简 称 “居民收入比重”)为 总人 口为 f。那么,居民 人均收入水 =等= (硝23?);居民人 均收入增长率 yh, ayh,=专 + 1, dSh,一 1 aN,,即 :

6、兰+ 一盟。由此可以得到如下结论:居民人均收 Yh, Sh 入水平与国民总收入和居民收人比重成正比,而与总人口 93 场均衡水平。尽管偏低的劳动力价格能刺激企业投资和短 期经济增长,但会抑制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因此,以牺 牲劳动者工资收人为代价取得的价格优势,是难以承担起 实现收入倍增计划重任的。 ”其次,“过度重化工业化模 式”也不利于提高居民收入比重。跨人新世纪后,我国工 业化进入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出现了工业结构重新向重化 工业化方向转变的趋势,重化工业化成为推动经济高速增 长的主要动力。尽管重化工业化是进人工业化中后期所不 可逾越的阶段,但近年来我国的重化工业化出现了过度倾 向 ” 。过

7、度重化工业化迅速提高了资本密集程度,削弱 了就业效应,而同期的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导致国民 收入初次分配过于向资本倾斜,劳动者报酬比重趋于下 降。如果今后我国延续 “低劳动力成本战略”与 “过度 重化工业化模式”,或许可以继续保持数年高速增长状 态,但必将以牺牲劳动者福利为代价,这种路径是不可 取的。另外要指出的是,无论是 “低劳动力成本战略” 还是 “过度重化工业化模式”,即使短期内能通过经济高 增长带动居民收入保持一定水平的增长,但从长期看也 不具有可持续性。因为此类经济增长模式将以进一步扭 曲经济结构、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这显然违背 “在发 展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明显增强的基础上”实

8、现 两个翻番的要求。 其二,如果居民收入比重上升速度过快或提升举措不 当,也可能有损经济效率,从而给经济增长带来负面影 响。首先,经济中存在一个能够最大限度促进经济增长的 最优居民收入份额,居民收入份额过高,将会影响企业投 资的积极性和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1 当前,我国劳动 密集型企业、低附加值企业、中小微民营企业的利润普遍 较薄,如果工资上涨过快或过度提高企业社会保险缴费水 平,很可能给这些企业带来难以承受的成本压力。其次, 提升居民收入比重的举措不当也会削弱经济增长动力。笔 者将提高居民收入比重的举措分为 “生产型”和 “分配 型”两种。“生产型”举措如增加就业岗位,指能同时增 加国民收

9、入和居民收入的举措;而 “分配型”举措如提高 失业救济金,指单纯通过部门间收入转移来增加居民收入 的举措。两者的区别在于前者能创造出新的财富,而后者 仅是财富存量的转移 。如果过多依靠 “分配型”举措来 提升居民收入比重,很可能损害经济效率,降低经济增长 水平。因此,在将提高居民收入比重作为今后国民收入分 配结构调整方向的同时,要注意尽量避免和减少它对经济 增长的不利影响。 综合以上两点,未来几年我们要追求的应当是经济适 度平稳增长和居民收入比重稳步提高的 “双赢”局面,它 能够较好地缓和 “做大蛋糕”与 “分好蛋糕”间的矛盾与 冲突 ,是实现 2020年我国居民人均收入翻番目标的最佳 选择。

10、 经济改革 (二 )“双赢”导向下实现我国居民人均收入翻番的对 策措施 1居民可支配收入构成公式的政策启示 实现 2020年我国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合 理路径,是坚持经济适度平稳增长与居民收入比重稳步提 高的 “双赢”导向,在此基础上构建居民收入增长的双轮 驱动模式。那么,在现实经济实践中,如何才能做到这 一 点呢?我们不妨从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构成公式来寻找 对策。 居民可支配收入 =居民部门增加值 +劳动者报酬净 额 一生产税净额 +财产净收入 一收人税和社会保险缴 款 +社会保险福利、社会补助及其他经常转移。 各类收入 (或税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不同。 其中,扩大居民部门增加

11、值能同等数量地增加居民收入 和国民收入,是促进经济增长和提高居民收人比重的最 佳契合点;在劳动和资本要素价格合理的情况下,增加 劳动者报酬和居民财产收入,也能较好实现促进经济增 长和提高居民收入比重的 “双赢”;削减居民税费负担或 增加对居民的各类转移支付,主要表现为政府和企业部 门向居民部门的单方面财富转移,存量调整的特征比较 明显,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相对较小甚至产生负面影 响。此外,各类收入的规模大小也有较大差异。从收入 结构看,劳动者报酬净额和部门增加值占居民收入比重 很高,而财产净收入比重较低 。因此,综合考虑各类收 人 (或税费支出)的规模大小以及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两 大因素,笔者认

12、为应将提高居民部门增加值、增加劳动 者报酬作为促进居民收入增长的重中之重;财产性收入 尽管目前规模较小,但有很大提升空间与潜力,也可以 作为增收重点;至于减税增支 政策 的运用,则要审慎 、 适度并突出针对性。 2具体对策措施建议 扩大居民部门增加值的措施有:一是通过创新农业经 营体制,加快农业科技进步,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促进 农民经营性收入增长。二是在行政审批、税收、信贷、信 息服务等方面,优化个体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着力增加 城乡个体经营者收入。 增加劳动者报酬的措施有:一是通过加强财政教育 投人、企业在职培训和劳动者 自身学习,不断提升劳动 者的人力资本水平,提高劳动者报酬比重。二是以

13、新型 城镇化为契机,继续有序推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并 建立健全城市农民工工资保障机制。三是有针对性地减 轻中小微企业的税费负担,给企业腾出加薪空间,促进 “化税为薪”。四是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提高经济增长 的就业弹性。 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的措施有:一是加强对居民合法 财产的保护,从根本上保障居民取得财产性收入的权益。 经济改革 二是完善现代金融体系,大力发展多层次的资本市场 ,丰 富居民可投资的金融产品种类,拓宽财产性收入渠道。三 是切实保障农民对农村土地享有的使用权、收益权、流转 权,创造条件让农民从土地的保值增值中获得更多的财产 性收入。 削减居民税费负担的措施有:一是逐步建立综合与分

14、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确定综合所得项目的生计扣除 标准时,要充分考虑抚养费、赡养费、教育支出、医疗支 出、房贷利息等因素。二是略微下调劳动者的社会保险缴 费率,适当减轻劳动者的社会保险缴费负担,并加大国企 分红用于充实社会保险基金的比例。 增加对居民转移支付的措施有:一是按照 “低水平、 广覆盖”的原则,建立和健全社会保险体系。二是在继续 完善传统的物价补贴 、贫困补助的同时,积极探索购买节 能产品补贴、文化消费补贴等有助于扩大消费的新型补贴 形式。 在当前经济增长减速的形势下,以往推动居民收入增 长的模式快速 “做大蛋糕”但相对忽视 “分好蛋糕”, 是难以继续在新世纪第二个十年中复制的。提

15、高居民收入 比重已经成为实现 2020年我国居民人均收入翻番 目标的 必要条件。在协调好经济增长与国民收入分配关系的基础 上,构建 “做大蛋糕”与 “分好蛋糕”双轮驱动的居民收 人增长新模式,是实现经济总量和居民人均收入双翻番目 标的关键 。 当然,居民人均收入倍增是一项系统工程。处理好经 济增长与国民收入分配间的关系只是其中的任务之一。除 此之外,优化人口规模和结构、稳定物价水平、缩小居民 内部收入差距等也是应有之举。 注释: 1987年,党的十三大报告提 出 “到 20世纪 80年代 末,实现 国民生产总值 比 1980年翻一番 ,解决人 民的温 饱 问题 ,到 20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再

16、翻一番,人民生 活达到小康水平”;1997年,党的十五大报告提 出 “到 21 世纪的第一个十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 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宽裕”;2002年,党的十六大报告 提出 “国内生产总值到 2020牟比 2000年翻两番,基本实 现现代化”。 经济增长一般指 GDP增长,但根据居民人均收入公 式,直接 决定居民人均收入 的是 国 民总收入 而非 GDP, 所以本文中的经济增长指国民总收入增长。当然,国民总 收入增长与 GDP增长的差距通常很小。 2010年,我 国国民总收入为 3997595亿元,人 口为 134091万人。根据 2010年资金流量表计算,当前我国居

17、民收入比重为 604,从而得到 2010年居民人均收入为 l8007o4元 (按 2010年价格计算)。 98 2011年和 2012年的国民总收入增长率数据来 自于 中国统计年鉴 (2013),由于没有 2013年国民总收入增 长率公开数据,所 以假设其等 于当年的GDP增长率 (77)。 2010年的居民收入比重为604,所以,只要测算出 的下限高于该数值,就要提高居民收入比重。 居民部门增加值主要包括农民从事农业生产形成的增 加值,以及城乡个体经营者创造的增加值。 居民缴纳的收入税就是个人所得税。 以2011年为例,居民可支配总收入为2857726亿元, 其中,劳动者报酬净额为 1420

18、383亿元,部门增加值为 1329414亿元财产净收入为 105236亿元。 减税包括削减居民的生产税、个人所得税和社会保险 缴款负担;增支包括增加社会保险支出、社会补助支出及 其他对居民的转移支付。 参考文献: 【1】改革杂志社专题研究部 居民收入倍增的学术论争及 其当下情境 改革,2012(11) 2李红霞、陈均明 我国人均收入 l0年翻番的直觉模糊 数方法研究 华东经济管理,2016(4) 【3彭屹松、伍中信 湖南城乡居民人均收入翻番的影响 因素与对策研究基于20002013年湖南省城 乡居民 人均收入增长的OLS分析 湖南社会科学,2015(1) 【4刘树成 实现居民人均收入翻番的难度与对策分析 宏观经济研究2013(3) 【5】白景明居民人均收入倍增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价格 理论与 实践 ,2013(5) 6刘尚希 居民收入倍增主脉:重构国家、企业、居民 关系改革,2012(11):12-18 7刘国光:把分好 “蛋糕”摆在更加重要的地位 董事 会 ,2012(10) 8】 欧 阳 煌 收 入 倍 增:从 愿 景 到 路 径 财 政 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