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六单元 第三课回顾历史关注社会走向未来第一课时内容点析大禹治水是中国古代流传很广的传说故事,一般将此事作为大禹重要的英雄事迹之一进行讲述。而教材选取本案例的目的是以人们耳熟能详的传说导入正文,以此来说明进入文明时代的人类已经由最初的恐惧自然,转变到认识自然、合理地改造自然上。这是人类文明的巨大进步。专题探究:述说黄河的故事内容点析1.图6-9既勾勒出黄河的流经区域,又展示了流域内主要的早期人类和文化遗迹,它与文字内容结合,说明黄河流域不仅是中国早期文明的发源地,也是中国历史上直到南宋以前的经济发达地区。通过示意图,可让学生体会黄河流域对中华文明发源与勃兴的重要意义。2.根据历史文献资料、口头
2、传说和文物考古资料等,可知自人类社会诞生后,我们的祖先就生活在黄河流域,并在这片沃土上创造了灿烂辉煌的中华文明。教材从王朝的建立与更替、文化的发展、建筑的奇迹和城市的兴起等方面列举实例,说明黄河孕育博大深厚文明的历程。3.图6-10选自宋代画家张择端绘制的风俗画清明上河图画卷。清明上河图以精致的工笔,描绘了北宋后期,宋徽宗时代都城东京(又称汴京,今河南开封)郊区和城内汴河两岸的建筑和民生,以及清明时节当地的自然风光。全图分为三个段落,东京郊野的春光、繁忙的汴河码头和热闹的市区街道。教材中选用的是第三部分,即反映市民生活的热闹街道场景,用以说明历史上黄河流域城市的繁荣。4.公元前221年,秦始皇
3、统一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专制国家。当时秦的都城在咸阳,即今天陕西咸阳市以东。它位于黄河的支流渭水北岸,水陆交通都很方便。秦始皇先后在渭水南北两岸修建咸阳宫、阿房宫和上林苑等宫殿;此外,在打退匈奴,收复失地后,又在黄河流域附近设置郡县,并从内地移民到这里戍守和垦荒;这些,都使黄河流域的环境状况发生了很大改变。此后,历朝历代对黄河流域也多是破坏性的开发,曾经“翠柏荫峰”“杂树交荫”的黄河流域渐渐失去往日的辉煌。5.黄土高原植被主要经历了三次大的破坏。第一次大破坏发生在秦、西汉时期,第二次发生在唐、宋时期,第三次大破坏发生在明、清时期。每一次都是屯垦移民,砍伐森林,伐薪烧炭。黄土高原
4、区重要的原始森林区完全消失,鄂尔多斯高原的草原沙化,失去森林植被的涵养,黄河一天天暴虐起来,而与黄河水患的搏斗,成了中原大地上生死存亡的头等大事。6.自古以来,黄河下游河道就以迁徙频繁著称。从公元前6021938年间,黄河平均三年出现两次决口,大的改道26次,也就是说每百年左右有一次大的改道。图6-12中所示的“禹河故道”是黄河的原始河道。由于黄河改道次数较多,教材选取了河道迁徙十分明显的西汉、南宋、明清几个历史时期制成示意图。通过不同颜色的比较,可让学生清楚地看到历史上黄河河道的变迁过程,它同时与上面提到的黄土高原植被的破坏有密切联系。7.黄河流域成为华夏文明的摇篮,是因为黄土地温暖湿润,草
5、木繁茂,土地肥沃,利于耕种。但是,黄土地土质疏松,天旱时质地坚硬,遇到雨水很容易分散崩解,抗蚀能力降低,因此植被一旦破坏,水土流失就极其严重。图6-13呈现出一幅失去植被保护,而被流水切割成千沟万壑的黄土高原面貌。8.黄河断流是黄河发展史上面临的一个新问题。综观黄河断流的原因,虽然是自然与人为因素叠加所致,但其中人为因素是最主要的。人口剧增、开发不当、利用率低、浪费严重、水资源缺乏统一管理等,各种因素相互作用,造成了黄河断流。图6-14是根据黄河水文监测站河南利津站的数据绘制的从1972年黄河第一次出现断流,到1997年黄河断流天数最长的26年来断流统计图。从图中不难看出黄河断流已经愈演愈烈。
6、活动目的本节主要探讨人与自然的关系。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探讨有很多方式,如何选择一个最佳的视点,让学生在懂得相关道理后,能够从探究活动中深刻体会这种复杂的关系呢?为此,活动以学生熟悉的中华文明的摇篮黄河为例,通过黄河文明的演进与黄河流域环境的变迁两条线索,展示了人类活动与环境变迁之间的关系。材料先从黄河对中华文明的贡献和它的现状入手,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黄河流域的环境如此恶劣,但是为什么人们还把它称为母亲河?它有着怎样的历史呢?又是如何成为今天的这种状况呢?接下来,材料按照历史发展的时间顺序,依次描述了自古以来黄河流域的环境状况和文明成就,让学生切实感受到自古以来人与自然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影响
7、的密切关系。而伴随着文明的进步,黄河流域自然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特别是现在,黄河流域各方面的发展都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在较为完整的叙述之后,教材设计了几个问题,让学生在阅读之后有所感悟,有所行动。即让学生通过最为熟悉的母亲河的变迁入手,意识到人类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学会以历史的、辩证的眼光探讨人与自然之间的复杂关系,并积极行动起来,促进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实施建议导入建议建议一:复习导入根据七年级上册学过的如画的梯田,教师可展示梯田景观图片,提出问题:“人们为什么都赞誉哈尼人的梯田呢?”(因为它体现了人与大自然的和谐关系。)然后进一步指出:“哈尼人在漫长的社会实践中探寻出了一种面对自然所应该遵循
8、的原则和态度。这正是哈尼族梯田文化蕴涵的精神实质:感激自然、顺应自然、善待自然。本课我们将专门探讨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问题。”由此导入新课。建议二:提问导入教师可以先播放中华历史五千年的主题歌:“一把黄土塑成千万个你我”,听完后引导学生回忆八年级“得天独厚的大河文明”相关内容,然后提问学生:“早期人类文明大都发源于大河流域的原因有哪些?”(如水源充足,地势平坦、土地相对肥沃,利于农作物的生长,能满足人们生存的基本需要。)“反映了人类文明的进步与自然之间怎样的关系?”由此导入新课。课前准备:虽然学生们对黄河的变迁有一定的了解,但对于具体的演变历史,大部分学生尚不熟悉。因此,建议教师提前收集与黄河历
9、史及其环境变迁有关的文字资料、图片或影视纪录片,如黄河流域的早期文明成就、主要的传说故事、著名的城市和艺术发展等。教师也可布置学生提前查找自己感兴趣的有关黄河的故事,在课上与其他同学分享。由于本探究活动综合性较强,要求学生结合相关的史地知识,有一定的难度,建议教师先让学生把握活动材料的内容,知道本节课要开展的活动及目的。接下来,教师与学生一起,结合文字内容,分析、理解相关示意图、统计图和插图表达的意思。最后,师生共同探讨、解答活动中提出的问题。1.对文明的发祥与勃兴之地的教学建议首先,可展示黄河流域早期人类文明遗迹的图片,加深学生对文明发祥地的认识。除了课本所说的黄河文明的结晶之外,还可让学生
10、举出其他文明的例子,进一步加深对文明的勃兴之地的认识。2.对植被的消褪与文明的演进的教学建议指导学生阅读材料,引导他们讨论:“黄河流域的植被为什么会消褪?”然后,结合图6-12、图6-13和相关的投影片资料,让学生了解历史上黄河河道的变迁情况和黄土高原植被经历的三次大破坏。最后,教师可请学生对黄河流域植被消褪的原因进行归纳,使其认识到:人为因素是造成这一后果的主要原因。然后提出问题:“我们应该怎样改善黄河流域的环境呢?”由此转入下一目。3.对让黄河不再哭泣的教学建议教师可直接提出以下问题。 黄河为什么会断流?断流带来了哪些后果?(鼓励学生根据收集的材料回答,并让学生认识到人为因素是最主要原因。) 现在有哪些保护黄河的活动?你有没有积极行动起来?最后,师生一起讨论教材给出的思考题。【活动答案】 这是一个开放性的问题,主要是让学生根据教材中提供的资料、图片,以及教师的补充和自己的了解进行回答。回答时主要围绕黄河流域的地理特征展开。 主要是在教材内容的基础上,让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企业上市居间合同范本
- 2025年沈阳货运资格证考试中心
- 农资货物销售合同范本
- 出售桌球桌子合同范本
- 全手机购销合同范本
- 劳动解约合同范本
- 划线施工合同范例
- 《第一单元 参考活动1 唱响团歌》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苏少版八年级上册
- 内墙翻新粉刷合同范本
- 3人合伙养殖合同范本
- 一年级下册口算题卡大全(50套直接打印版)
- 一年级下册写字表练字帖
- 2024PowerTitan系列运维指导储能系统运维指导
- 2024年成都温江兴蓉西城市运营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冲刺题(带答案解析)
- 申请劳动仲裁申请书8篇
- 2024年互联网行业人才发展趋势报告-猎聘大数据研究院-202405
- 成品出货检验培训课件
- 审计报告中无所有者权益变动表书面声明
- 5人小品《聚宝盆银行》台词
- SJG 148-2024 桥梁结构健康监测技术标准
- 《计算机网络(第8版)》 课件 第5、6章 运输层、应用层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