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代数基础.ppt_第1页
逻辑代数基础.ppt_第2页
逻辑代数基础.ppt_第3页
逻辑代数基础.ppt_第4页
逻辑代数基础.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一章 逻辑代数基础,学习要点: 逻辑函数的表示 逻辑代数的公式与定理 逻辑函数化简,1.1 概述,1.1.1数字量和模拟量(自学),重点掌握: 1.二进制的表示方法(P2) 在二进制数中,每一位仅有0和1两个可能的数码,所以计数基数为2。低位和相邻高位间的进位关系是“逢二进一”,故称为二进制。 展开式,D=Ki2i,1.1.2数制与码制(自学),2.数制转换 (1)二十转换 (2)十二转换 3.码制 表1.1.1几种常见的BCD代码 重点读熟8421码,余3码, 以及循环码的编写规则。,00 01 11 10,000 001 011 010 110 111 101 100,二位循环码 的编写

2、规则,三位循环码 的编写规则,1.1.3二进制数的正负表示方法,b7b6b5b4b3b2b1b0 以最高位作为符号位,正数为0;负数为1。以下各位为0和1表示数值。 1.原码用上述的方法表示的数码称为原码。 例:(01011001)2=(+89)10 (11011001)2=(-89)10 2.补码正数的补码和它的原码相同; 负数的补码通过将原码的数值逐位求反,然后在最低位上加1得到。,1.2 逻辑代数中的三种运算,逻辑约定(P513): (1)正逻辑关系高电平(H)用逻辑“1”表示 低电平(L)用逻辑“0”表示 (2)负逻辑关系高电平(H)用逻辑“0”表示 低电平(L)用逻辑“1”表示 (3

3、)正负逻辑转换 1)若逻辑变量取反,则该逻辑变量的对应点应加上或消去表示负逻辑极性的小圆圈。,&,A B,F,&,A B,F,2)若一个门的输入、输出端加上(或消去)小圆圈,或输入输出变量同时取反,则“与”符号和“或”符号应相互转换。,&, 1, 1,A B,A B,A B,F,F,F,(1)定义只有决定事物结果的全部条件同时具备时,结果才发生。这种因果关系叫做逻辑与。,(2)模型(图1.2.1(a),1.与,(3)真值表(表1.2.1),A B Y 0 0 0 0 1 0 1 0 0 1 1 1,(4)逻辑符号(P10),&,A B,Y,(5)逻辑方程,Y = A B,(6)波形分析,A,B

4、,Y,A,B,Y,(1)定义在决定事物结果的诸条件中只要有任何一个满足,结果就会发生。这种因果关系叫做逻辑或 。,(2)模型(图1.2.1(b),A,B,Y,2.或,(3)真值表(表1.2.2),A B Y 0 0 0 0 1 1 1 0 1 1 1 1,(4)逻辑符号(P10),A B,Y,(5)逻辑方程,Y = A + B,(6)波形分析,A,B,Y,1,(7)与或关系的相对性 在同一电路中,使用不同的逻辑规定则逻辑功能不同。 若将低电平“0” “1” 高电平“1” “0” 则正逻辑“或” 负逻辑“与”,A B Y 0 0 0 0 1 1 1 0 1 1 1 1,A B Y 1 1 1 1

5、 0 0 0 1 0 0 0 0,(1)定义只要条件具备了,结果便不会发生;而条件不具备时,结果一定发生。这种因果关系叫做逻辑非。,(2)模型(图1.2.1(C),A,Y,R,(3)真值表(表1.2.3),A Y 0 1 1 0,(4)逻辑符号(P10),A,Y,1,(5)逻辑方程,Y = A,3.非,4.其他类型逻辑门,1)逻辑符号(P11),&,A B,Y,2)真值表(表1.2.4),3)逻辑方程,A B Y 0 0 1 0 1 1 1 0 1 1 1 0,Y = A B,4)波形分析,A,B,Y,(1)与非,(2)或非,1)逻辑符号(P11),A B,Y,2)真值表(表1.2.5),3)

6、逻辑方程,A B Y 0 0 1 0 1 0 1 0 0 1 1 0,Y = A + B,4)波形分析,A,B,Y,1,5)与非或非关系的相对性 若将低电平“0” “1” 高电平“1” “0”, 则 正逻辑 负逻辑 “或非” “与非”,A B Y 0 0 1 0 1 0 1 0 0 1 1 0,A B Y 1 1 0 1 0 1 0 1 1 0 0 1,(3)与或非,1)逻辑符号(P11),Y = A B + C D,A B C D,Y,&,1,2)逻辑方程,(4)异或,1)逻辑符号(P11),A B,Y,2)真值表(表1.2.7),A B Y 0 0 0 0 1 1 1 0 1 1 1 0,

7、Y = A B,4)波形分析,A,B,Y,=1,3)逻辑方程,(5)同或,1)逻辑符号(P11),A B,Y,2)真值表(表1.2.8),A B Y 0 0 1 0 1 0 1 0 0 1 1 1,Y = A B = A B = A B + A B = A B + A B,4)波形分析,A,B,Y,=,3)逻辑方程,1.3 基本公式和常用公式,序号1 0A=0 11 1+A=1 2 1A=A 12 0+A=A 3 AA=A 13 A+A=A 4 AA=0 14 A+A=1,序号5 AB=BA 15 A+B=B+A 6 A(BC)=(AB)C 16 A+(B+C)=(A+B)+C 7 A(B+C

8、)=AB+AC 17 A+B C=(A+B)(A+C),1.基本公式 (表1.3.1),证明17式:1)真值表法,2)公式法,序号 8 A B=A+B 18A+B=A B,序号9 A=A 10 1=0;0=1,2.若干常用公式,序号21 A+AB=A,22 A+AB=A+B,23 AB+AB=A,24 A(A+B)=A,25 AB+AC+BC=AB+AC,26 AAB=AB;AAB=A,用公式法证明22式,用公式法证明25式,1.4 基本公理,1.代入定理用一函数代替一组变量,等式不变。,例:Z=ABC=HC=H+C=A+B+C,2.反演定理对于任意一个逻辑式Y,若将其中所有的“.”换成“+”

9、,“+”换成“.”,0换成1,1换成0,原变量换成反变量,反变量换成原变量,则得到的结果就是Y 。,注意运算规则: 1.按括号,乘号, 加号顺序 2.不属单个变量上的反号应保留不变,3.对偶定理 (1)对偶规则对于任意一个逻辑式Y,若将其中所有的“.”换成“+”,“+”换成“.”,0换成1,1换成0,则得到的结果就是Y 。,P = H P = H,同样要注意运算规则: 1.按括号, 2,乘号, 3.加号,(2)对偶定理,表1.3.1中18式与1118式互为对偶式,(2) (AB)C=A(BC) (3) A(BC)=ABAC (4) A1=A A0=A AA=0 AA=1 如果 AB=C 则 A

10、C=B BC=A,满足 (1) AB=BA,4.关于或运算,定义 A B=A B+A B A B=A B+A B,=A,“1”,=A,1.逻辑函数反应输出与输入之间的函数关系 Y=F(A,B,C,.),1.5 逻辑函数及其表示法,2.逻辑函数的表示方法 (1)真值表 填写规则:1)包含全部的变量(N=2n) 2)按二进制编码规则排列,例:举重裁判电路 按正逻辑规定: A,B,C按下“1” 不按“0” 灯亮“1” 灯不亮“0,B,Y,C,A,图1.5.1,A B C Y 0 0 0 0 0 0 1 0 0 1 0 0 0 1 1 0 1 0 0 0 1 0 1 1 1 1 0 1 1 1 1 1

11、,(2)逻辑函数 1)最小项之和 最小项 a定义(P21) b性质(P21) 用最小项写函数的规则 a.找Y=1的项, b.对应Y=1的各项,输入变量为1取变量本身,变量为0取其反,然后取各变量的乘积, c.取以上各乘积之和。,Y(A,B,C)=ABC+A BC+ABC =m (5,6,7) =m mi (i=5,6,7),A B C Y 0 0 0 0 0 0 1 0 0 1 0 0 0 1 1 0 1 0 0 0 1 0 1 1 1 1 0 1 1 1 1 1,2)最大项之积 最大项 a定义(P22) b性质(P22) 用最大项写函数式的规则 a.找Z=0的项; b.对应Z=0的各项,输入

12、变量为0取变量本身,变量为1取其反,然后取各变量的和, c.取以上各和之乘积。,Z(A,B,C)=(A+B+C)(A+B+C) (A+B+C)(A+B+C)(A+B+C) =(0,1,2,3,4)= Mk,A B C Y 0 0 0 0 0 0 1 0 0 1 0 0 0 1 1 0 1 0 0 0 1 0 1 1 1 1 0 1 1 1 1 1,ki,(3)逻辑图,&,Y,A B C,1,要求掌握各种表示方法间的互相转换,真值表,逻辑函数式,逻辑图,(4)卡诺图用几何图形表示逻辑函数(P28),卡诺图,1.6 公式化简法,1.最简形式 (1)表达形式(同一逻辑功能用多种形式的表达式) 1)与

13、或式,Y=AB+AC,2)或与式,Y=(A+C)(A+B),=AA+AB+AC+BC,=(A+C)(A+B),3)或非或非式,Y=A+C+A+B,4)与非与非式,Y=AB AC,=(A+B)(A+C),(2)最简标准,5)与或非式,Y=AB+AC,1)项数最少,Z=A+AB,=A,2)每项中因子最少,Z=A+AB,=A+B,3)级数最少,A,A,2.化简方法 (1)并项法,Z=ABC+AB C,=AB(C+C),=AB,(2)吸收法,Z=AB+ABCD,=AB(1+CD),=AB,(3)消项法,Z=AC+AB+B+C,=AC+AB+B C,=AC+B C,(4)消因子法,Z=A+AB+AC,=

14、A+A(B+C),=A+B+C,Z=AB+AC+BC,=AB+ABC,=AB+C,(5)配项法,Z=AB+AC+BC,=AB+AC+BC+BC,=1,(6)利用对偶定理,Z=(A+C)(A+D)(B+C)(B+D),Z=AC+AD+BC+BD =C(A+B)+D(A+B) =(A+B)(C+D),Z=AB+CD,(7)利用代入定理,Z=(A+B+C)(D+E) (A+B+C+DE),设 H=A+B+C,Z =H(D+E) (H+DE)=(H+DE)(H+DE) =HDE+HDE+DE=DE,(8)利用反演定理,Z=(A+C)(A+D)(B+C)(B+D),Z =AC+AD+BC+BD=(A+B

15、)C+(A+B)D =(A+B)(C+D),Z =Z=AB+CD,1.7 卡诺图化简法,1.卡诺图表示法 (1)构想(P29),N=1,A,A,N=2,A A,B B,N=3,A,B,C,N=4,A,B,C,D,AB,A B,A B,(2)相邻原理,如果两个最小项中除了一个变量不同外,其它的都相同,那么这两个最小项在逻辑位置上具有相邻。,(3)卡诺图的画法 1)变量取值的顺序按循环码排列 2)所对应的方块可用十进制序号标注,N=3,A,BC,0 1,00 01 11 10,0,1,2,3,4,5,6,7,N=4,AB,CD,00 01 11 10,00 01 11 10,0 1 3 2,4 5

16、 7 6,8 9 11 10,11 12 15 14,(4)逻辑方式,真值表与 卡诺图的关系,Y(A,B,C)=ABC+A BC+ABC =m (5,6,7),A B C Y 0 0 0 0 0 0 1 0 0 1 0 0 0 1 1 0 1 0 0 0 1 0 1 1 1 1 0 1 1 1 1 1,A,BC,0 1,00 01 11 10,1 1 1,(5)用卡诺图表示逻辑函数 1)展开成标准型,Y=A B C D+A B D+A C+A B =m1+m4+m6+m8+m9+m10+m11+m14 +m15 =m(1,4,6,8,9,10,11,14,15),AB,CD,00 01 11

17、10,00 01 11 10,1,1 1,1 1 1 1,1 1,2)用观察法,A,B,C,D,2.化简方法 (1)合并最小项的规则 a.合并2项 两个最小项相邻可合并为一项,并消去一个因子。,b.合并4项 四个最小项相邻可合并为一项,并消去两个因子。,A,BC,0 1,00 01 11 10,1,1,1 1,A B C+A B C=A B,A B C+A B C=A C,AB,CD,00 01 11 10,00 01 11 10,1 1 1,1 1 1,1 1 1,1 1 1,CD,B D,BC,c.合并8项,AB,CD,00 01 11 10,00 01 11 10,1 1,1 1,1 1

18、 1 1,1 1 1 1,八个最小项相邻可合并 为一项,并消去三个因子。,B,D,(2)读写函数时不能 多读问题,AB,CD,00 01 11 10,00 01 11 10,1,1,1 1 1,1 1 1,1.8 具有无关项的逻辑函数及其化简,1.概念 (1)约束在分析某些具体的逻辑函数时,经常会遇到这样一种情况,即输入变量的取值不是任意的。对输入变量取值所加的限制称为约束。,例:设电动的正转A=1 反转B=1 停止C=1 那么A,B,C之间的取 值存在有约束,ABC Z 0 0 0 0 0 0 1 1 0 1 0 1 0 1 1 1 0 0 1 1 0 1 1 1 0 1 1 1 ,(3)约束项把这些恒等于0的最小项,(2)约束条件不允许出现的变量组合对应的 最小项等于0来表示,ABC Z 0 0 0 0 0 0 1 1 0 1 0 1 0 1 1 1 0 0 1 1 0 1 1 1 0 1 1 1 ,A B C=0 A B C=0 A B C=0 A B C=0 A B C=0,或,A B C+ABC+ABC+ABC+ABC=0,在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