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城市内涝.ppt_第1页
3:城市内涝.ppt_第2页
3:城市内涝.ppt_第3页
3:城市内涝.ppt_第4页
3:城市内涝.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第三部分 城市暴雨内涝灾害的成因和对策,2,暴雨频发,城市内涝严重,3,问题的成因,1、极端气候导致暴雨强度增加。 2、城市硬化面积(屋面、铺砌路面等)增加。 3、排水系统建设滞后,排水管渠、泵站能力不足。 4、雨污合流导致新问题,管道淤塞加剧,人为堰堵排口,清通维护不及时。,4,问题的成因,5、城市河道过度追求大水面、高水位, 闸坝增加,内水外排不畅。 6、排水理念、设计方式陈旧,部分地区尤其是老城区建设标准偏低。 7、职责不落实,应急预案不完善,管理协调问题突出。,5,主要对策措施,一、转变观念,完善系统 雨水流量取决于三个因素,暴雨强度、汇水面积和径流系数,应遵循其内在规律,采取综合

2、措施,而不仅仅是加大管径,提高瞬时排水能力。 要转变单一排水的传统理念,从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各个环节,确立科学系统的解决方案。,6,1、重视城市排涝。从城市运行安全、民生保障的高度,以及兼顾城市面源治理的角度,重新认识雨水排放的重要性,加大排水系统投入,扭转“重地上,轻地下”的城市建设倾向。汛前加大管网清淤疏捞,强化维护。 2、优化管网布局。结合道路建设,确定合理的汇水面积,适当提高管网密度,提高排水标准。 3、推进雨污分流。结合城区改造和道路建设,加快雨污分流管道建设和改造。减少雨水管道淤积,确保排水通畅,同时提高污水处理效率。 4、加强雨水利用。推进绿色建筑、生态小区建设,推广雨水存蓄、

3、雨水利用系统应用,从源头减少雨水排放量。,7,5、强化雨水渗蓄。加大渗水路面和下凹式绿地建设比例,发挥对雨水的下渗、截流、滞蓄作用。我国城市绿地比例已超过33%,而绿地的径流系数仅是硬化地面的1/6,适当改变雨水排放路径,可以大幅减少短时的雨水流量。,渗透铺装,滞留设施与渗透铺装,8,下凹式绿地,绿色屋顶,9,7、改进设计方式。转变单一“快排”的传统思路,适当考虑上游地区缓排的效应,减少排水系统的冲击负荷,避免低洼地区的短时涝灾。,植被浅沟和缓冲带,10,8、实行流量控制。排向低洼地区的雨水超过其排水管网设计流量造成内涝,流量控制器滞洪原理,内涝成因示意图,11,蓄水设施+流量控制 上游排水井

4、旋流滞缓装置,12,主要对策措施,二、加强指导,规范管理 1、完善标准 住房城乡建设部先后出台了室外排水设计规范建筑与小区雨水利用规范城市蓝线管理办法等数十项标准和法规。目前必须加强实施贯彻力度,强化考核和检查。同时,将结合新的情况和要求,研究修订相关的标准规范,合理提高排水标准。 2、强化指导 要把保障城市排水安全作为规划、建设、管理的重要内容,建立科学生态的排水理念,完善城市雨水排涝竖向规划设计,从系统的层面,优化排水体系,采取综合措施,全面提高应对暴雨灾害的能力。,13,二、加强指导,规范管理,3、强化制度 延伸排水许可管理。逐步把雨水接管纳入排水许可范围,小区开发、新区建设要限制雨水径流系数,促进源头雨水减量和滞蓄。强化节水审核管理,把雨水利用作为节水环保“三同时”的内容。 4、完善机构 明确主管部门职责,建立专门的排水管理机构,在人员编制等方面给予保障。 5、加强立法 国家排水条例力争今年出台,各地也应加快建章立制。,14,主要对策措施,三、加强协调,加大投入 加强与水利、气象、环保等部门的协调,完善应急预案和预警预报制度,及时优化调度,最大程度的减少灾害损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