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一章 有理数1.1 正数和负数(1)【学习目标】:1、掌握正数和负数概念;2、会区分两种不同意义的量,会用符号表示正数和负数;3、体验数学发展是生活实际的需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重点难点】:正数和负数概念【知识准备】: 小学里学过哪几类数请写出来: 。【自习自疑】:1、阅读课本P1和P2三幅图(重点是三个例子,边阅读边思考)回答下面提出的问题:在生活中,仅有整数和分数够用了吗?有没有比0小的数?如果有,那叫做什么数? 2、正数与负数的产生 (1)、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如:运进5吨与运出3吨;上升7米与下降8米;向东50米与向西47米等都是生活中遇到的具有相反意义的量。请你也举一个具
2、有相反意义量的例子: 。(2)负数的产生同样是生活和生产的需要3、正数和负数的表示方法(1)一般地,我们把上升、运进、零上、收入、前进、高出等规定为正的,而与它相反的量,如:下降、运出、零下、支出、后退、低于等规定为负的。正的量就用小学里学过的数表示,有时也在它前面放上一个“+”(读作正)号,如前面的5、7、50;负的量用小学学过的数前面放上“”(读作负)号来表示,如上面的3、8、47。 (2)阅读P3练习前的内容4、正数、负数的概念1)大于0的数叫做 ,小于0的数叫做 。2)正数是大于0的数,负数是 的数,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自探】:活动一 两个同学为一组,一同学任意说意义相反的两个量
3、,另一个同学用正负数表示.活动二 在 中,正数有 ,负数有 。活动三如果水位升高5m时水位变化记作+5m,那么水位下降3m时水位变化记作 m,水位不升不降时水位变化记作 m。【 自测】: 1. P3第一题到第四题(直接做在课本上)。 2小明的姐姐在银行工作,她把存入3万元记作+3万元,那么支取2万元应记作_,-4万元表示_。3已知下列各数:,3.14,+3065,0,-239;则正数有_;负数有_。4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 )A0既是正数,又是负数BO是最小的正数C0是最大的负数 D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5给出下列各数:-3,0,+5,+3.1,2004,+2010;其中是负数的有 ( )
4、A2个B3个C4个D5个【自结】:正数、负数的概念:(1)大于0的数叫做 ,小于0的数叫做 。(2)正数是大于0的数,负数是 的数,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注意:判断一个数是否为正数,就是看它是不是小学里学过的除零以外的数;判断一个数是否为负数,一是看它前面有没有 号,二是看 号后面的数是不是 数。【总结反思】:1.1正数和负数(2)【学习目标】:1、会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2、通过正、负数学习,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意识;【学习重点】: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学习难点】: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知识准备】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在实际生产和生活中存在着两种不同意义的量
5、,为了区分它们,我们用_ 和_ 来分别表示它们。【自习自疑】:1、“零”为什么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呢? 例如:在温度的表示中,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是两种不同意义的量,通常规定零上温度用正数来表示,零下温度用负数来表示。那么某一天某地的最高温度是零上7,最低温度是零下5时,就应该表示为7和5,这里7和5就分别称为正数和负数.那么当温度是零度时,我们应该怎样表示呢?(表示为0),它是正数还是负数呢?由于零度既不是零上温度也不是零下温度,所以,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2、 归纳:在同一个问题中,分别用正数和负数表示的量具有_的意义 类似的例子很多,如: 水位上升3m,实际表示什么意思呢? 收人增加10
6、%,实际表示什么意思呢? 等等。【自探】:活动一 (1) 一个月内,小明体重增加2kg,小华体重减少1kg,小强体重无变化,写出他们这个月的体重增长值;解:(1)这个月小明体重增长_ ,小华体重增长_ ,小强体重增长_ ;活动二(2) 2001年下列国家的商品进出口总额比上一年的变化情况是:美国减少6.4%, 德国增长1.3%,法国减少2.4%, 英国减少3.5%,意大利增长0.2%, 中国增长7.5%.写出这些国家2001年商品进出口总额的增长率;解: (2)六个国家2001年商品进出口总额的增长率:美国_ 德国_ 法国_ 英国_ 意大利_ 中国_ 活动三(3) 2010年我国全年平均降水量
7、比上年减少24. 2009年比上年增长8. 2008年比上年减少20。用正数和负数表示这三年我国全年平均降水量比上年的增长量。解:【自测】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零是正数不是负数 B.零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C.零既是正数也是负数 D.不是正数的数一定是负数,不是负数的数一定是正数2.向东行进-30米表示的意义是( )A.向东行进30米 B.向东行进-30米C.向西行进30米 D.向西行进-30米3.甲、乙两人同时从A地出发,如果向南走48m,记作+48m,则乙向北走32m,记为 这时甲乙两人相距 m.4.某种药品的说明书上标明保存温度是(202),由此可知在 至 范围内保存才合适。5.如
8、果把一个物体向右移动5m记作移动-5m,那么这个物体又移动+5m是什么意思?这时物体离它两次移动前的位置多远?6.(课本第8页)用正负数表示加工允许误差;问题:直径为30.032mm和直径为29.97的零件是否合格?【自结】1、本节课你有那些收获?2、还有没解决的问题吗?【总结反思】:1.2.1 有理数【学习目标】:1、掌握有理数的概念,会对有理数按一定标准进行分类,培养分类能力;2、了解分类的标准与集合的含义;3、体验分类是数学上常用的处理问题方法;【学习重点】:正确理解有理数的概念【学习难点】:正确理解分类的标准和按照一定标准分类【知识准备】 通过两节课的学习,那么你能写出3个不同类的数吗
9、? 【自习自疑】:1、_、_和_统称为整数;_和_统称为分数;_、_、_、_和_统称为有理数; _和_统称为非负数;_和_统称为非正数;_和_统称为非正整数;_和_统称为非负整数. 所有的正数组成 集合,所有的负数组成 集合 2、下列不是正有理数的是( )A、-3.14 B、0.2 C、 D、33、既是分数又是正数的是( )A、+2 B、- C、0 D、2.3【自探】:活动一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正数、0、负数统称为有理数 B、分数和整数统称为有理数C、正有理数、负有理数统称为有理数 D、以上都不对2、-a一定是( )A、正数 B、负数 C、正数或负数 D、正数或零或负数3、下列说法
10、中,错误的有( )是负分数;1.5不是整数;非负有理数不包括0;整数和分数统称为有理数;0是最小的有理数;-1是最小的负整数。A、1个 B、2个 C、3个 D、4个 活动 二1、把下列各数分别填入相应的大括号内:自然数集合 ;整数集合 ;正分数集合 ;非正数集合 ; 【自测】1、P8练习(做在课本上)2.把下列各数填入它所属于的集合的圈内:15, -, -5, , , 0.1, -5.32, -80, 123, 2.333;正整数集合 负整数集合正分数集合 负分数集合3、简答题:(1)-1和0之间还有负数吗?如有,请列举。(2)-3和-1之间有负整数吗?-2和2之间有哪些整数?(3)有比-1大
11、的负整数吗?有比1小的正整数吗?(4)写出三个大于-105小于-100的有理数。【自结】有理数分类 : 【总结反思】:1.2.2数轴【学习目标】:1、掌握数轴概念,理解数轴上的点和有理数的对应关系;2、会正确地画出数轴,利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3、领会数形结合的重要思想方法;【重点难点】:数轴的概念与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知识准备】:什么是有理数;【自习自疑】:1.观察下面的温度计,读出温度.分别是 C, C, C; 2.在一条东西向的马路上,有一个汽车站,汽车站东3m和7.5m处分别有一棵柳树和一棵杨树,汽车站西3m和4.8m处分别有一棵槐树和一根电线杆,试画图表示这一情境? 东 汽车
12、站【自探】:活动一: 1、由上面的两个问题,你受到了什么启发?能用直线上的点来表示有理数吗?2、自己动手操作,看看可以表示有理数的直线必须满足什么条件?引导归纳:1)、画数轴需要三个条件,即 、 方向和 长度。2)数轴 _活动 二:1.请你画好 一条数轴 2、利用上面的数轴表示下列有理数 1.5, 2, 2, 2.5, , 0;活动三: 写出数轴上点A,B,C,D,E所表示的数:寻找规律:1、观察上面数轴,哪些数在原点的左边,哪些数在原点的右边,由此你有什么发现? 2、每个数到原点的距离是多少?由此你又有什么发现?【自测】1.画出数轴并表示出下列有理数:2.在数轴上表示-4的点位于原点的 边,
13、与原点的距离是 个单位长度。3.比较大小,在横线上填入“”、“”或“=”。 2 0; 0 -3; -5 -2; -2.5 1.5.4、在数轴上,表示数-3,2.6,0,-1的点中,在原点左边的点有 个。5、在数轴上点A表示-4,如果把原点O向正方向移动1个单位,那么在新数轴上点A表示的数是( )A.-5, B.-4 C.-3 D.-26、你觉得数轴上的点表示数的大小与点的位置有什么关系? 【自结】 画数轴需要三个条件是什么?【总结反思】:1.2.3 相反数【学习目标】:1、掌握相反数的意义;2、掌握求一个已知数的相反数;3、体验数形结合思想;【学习重点】:求一个已知数的相反数;【学习难点】:根
14、据相反数的意义化简符号。【知识准备】:数轴的三要素是什么?【自习自疑】:1、 在下面画出一条数轴,在数轴上描出表示5、2、5、+2 这四个数的点。2、观察上图并填空: 数轴上与原点的距离是2的点有 个,这些点表示的数是 ;与原点的距离是5的点有 个,这些点表示的数是 。从上面问题可以看出,一般地,如果a是一个正数,那么数轴上与原点的距离是a的点有两个,即一个表示a,另一个是 ,它们分别在原点的左边和右边。 自学课本第10、11的内容并填空: 像2和2、5和5、3和3这样,只有 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自探】:活动 一:(1) 2.5的相反数是 ,和 是互为相反数, 的相反数是2010;(
15、2) a和 互为相反数,也就是说,a是 的相反数例如a=7时,a=7,即7的相反数是7. a=5时,a=(5),“(5)”读作“5的相反数”,而5的相反数是5,所以, (5)=5你发现了吗,在一个数的前面添上一个“”号,这个数就成了原数的 . 活动二:(1)简化符号:(0.75)= , (68)= ,(0.5 )= , (3.8)= ;(2) 0的相反数是 .活动三:数轴上表示相反数的两个点和原点的距离 。【自测】:1、 P11第1、2、3题2、-(+5)表示 的相反数,即 -(+5)= ; -(-5)表示 的相反数,即 -(-5)= 。3、-2的相反数是 ;的相反数是 ;0的相反数是 。4、
16、化简下列各数:-(-68)= -(+0.75)= -(-)= , -(+3.8)= +(-3)= +(+6)= . 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正数和负数互为相反数 B、任何一个数的相反数都与它本身不相同C、任何一个数都有它的相反数 D、数轴上原点两旁的两个点表示的数互为相反数【自结】1、本节课你有那些收获? 2、还有没解决的问题吗?【总结反思】:1.2.4绝对值(1)【学习目标】:1、理解、掌握绝对值概念.体会绝对值的作用与意义;2、掌握求一个已知数的绝对值的求法3、体验运用直观知识解决数学问题的成功;【重点难点】:绝对值的概念和几何意义【知识准备】 问题:如下图小红和小明从同一处O出发
17、,分别向东、西方向行走10米,他们行走的路线 (填相同或不相同),他们行走的距离(即路程远近) . 【自习自疑】:1、由上问题可以知道,数轴上: 10这个点到原点的距离是 , 10这个点到原点的距离也是 ,到原点的距离等于10的数有 个,它们的关系是一对 。这时我们就说10的绝对值是10,10的绝对值也是10;例如,3.8的绝对值是3.8;17的绝对值是17;6的绝对值是 . 2、练习: (1) 8的绝对值是 , (2) 绝对值等于5的数有 。 (3) 的绝对值是2004,0的绝对值是 。3、一个数的绝对值是指在 上表示这个数的点到 的距离。一般地,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数a的绝对
18、值, 记作:a (符号a读作 a的绝对值。)【自探】:活动 一 : (1)、式子-5.7表示的意义是 。(2)、2的绝对值表示它离开原点的距离是 个单位,记作 ;(3)、24= . 3.1= ,-(+)= ,0= ; .活动 二:思考、交流、归纳求下列各数的绝对值:2 5 -3 -6 0即:2= ,5= ,-3= ,-6= ,0= ; 由绝对值的定义可知: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 ;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 ;0的绝对值是 。用式子表示就是:1) 当a是正数(即a0)时,a= ;2) 当a是负数(即a , b,求a、b的值【自测】1、用“”、“”、“”填空: -7-5 -0.1-0.01 -3.2-(
19、-3.2) -3.34 - -(-)0.025 -3.14 2、若x + 3= 5,则x = 3、绝对值小于3的负整数有 4、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a -a B2a a Ca - Da a【自结】1.在数轴上表示的两个数,右边的数总要 左边的数。2. 正数 0,负数 0,正数大于负数。两个负数比较大小,绝对值大的 ;或者绝对值小的 .【总结反思】:1.3.1有理数的加法(1)【学习目标】:1、理解有理数加法意义,掌握有理数加法法则,会正确进行有理数加法运算;2、会利用有理数加法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学习重点】:有理数加法法则【学习难点】:异号两数相加【知识准备】 已经学过 正有理数及0
20、的加法运算, 然而实际问题中做加法运算的数有可能超出正数范围。例如,足球循环赛中,可以把进球数记为正数,失球数记为负数,它们的和叫做净胜球数。如果,红队进4个球,失2个球;蓝队进1个球,失1个球。于是红队的净胜球数为 4(2),蓝队的净胜球数为 1(1)。这里用到正数和负数的加法。那么,怎样计算4(2)下面我们一起借助数轴来讨论有理数的加法。【自习自疑】:借助数轴来讨论有理数的加法1) 如果规定向东为正,向西为负,那么一个人向东走4米,再向东走2米,两次共向东走了 米,这个问题用算式表示就是: 东2)如果规定向东为正,向西为负,那么一个人向西走2米,再向西走4米,两次共向西走多少米?很明显,两
21、次共向西走了 米。如图所示:这个问题用算式表示就是: . 东3)如果向西走2米,再向东走4米, 那么两次运动后,这个人从起点向东走了 米,写成算式就是 这个问题用数轴表示如下图所示:【自探】 :活动 一:1)利用数轴,求以下情况时这个人两次运动的结果:先向东走3米,再向西走5米,这个人从起点向( )走了( )米;先向东走5米,再向西走5米,这个人从起点向( )走了( )米;先向西走5米,再向东走5米,这个人从起点向( )走了( )米。写出这三种情况运动结果的算式: 2)如果这个人第一秒向东(或向西)走5米,第二秒原地不动,两秒后这个人从起点向东(或向西)运动了 米。写成算式就是 .你能从以上几
22、个算式中发现有理数加法的运算法则吗?有理数加法法则(1)同号的两数相加,取 的符号,并把 相加。(2)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 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 较小的绝对值. 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 ;(3)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 。活动 二: 填空:(口答) (1)(4)+(6)= ; (2)3(8)= ;(4)7(7)= ; (4)(9)1 = ;(5)(6)+0 = ; (6)0+(3) = ; 【自测】1. 课本P18第1、2题2计算:(1)15(22) (2)(13)(8) (3)(0.9)1.51 (4)(3)(9); (5)(4.7)3.9.3判断题:(1)两个负数的和一定
23、是负数;( )(2)绝对值相等的两个数的和等于零;( )(3)若两个有理数相加时的和为负数,这两个有理数一定都是负数;( )(4)若两个有理数相加时的和为正数,这两个有理数一定都是正数。( )【自结】有理数加法法则:【总结反思】:1.3.1有理数的加法(2)【学习目标】:掌握加法运算律并能运用加法运算律简化运算;【重点难点】:灵活运用加法运算律简化运算;【知识准备】 1、想一想,小学里我们学过的加法运算定律有哪些?先说说,再用字母表示写在下面: . 【自探】:活动 一:计算 (1) 30 +(20)= (20)+30=(2) 8 +(5) +(4)= 8 + (5)+(4)=思考:观察上面的式
24、子与计算结果,你有什么发现? 1、自己换几个数字验证一下,还有上面的规律吗2、由上可以知道,小学学习的加法交换律、结合律在有理数范围内同样适应,即: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 .式子表示为 .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 .用式子表示为 .想想看,式子中的字母可以是哪些数? 活动 二例1 计算: (1)16 +(25)+ 24 +(35)(2)(2.48)+(+4.33)+(7.52)+(4.33) 活动 三例2 每袋小麦的标准重量为90千克,10袋小麦称重记录如下:91 91 91.5 89 91.2 91.3 88.7 88.8 91.8 91.110袋小麦总
25、计超过多少千克或不足多少千克?10袋小麦的总重量是多少千克?想一想,你会怎样计算,再把自己的想法与同伴交流一下。【自测】1、课本P20页练习 1、2 2、计算:(1)23(17)6(22) (2)(2)31(3)2(4)(3)(7)+ 11 + 3 +(2); (4) 3绝对值不大于10的整数有 个,它们的和是 .【自结】你会用加法交换律、结合律简化运算了吗?【总结反思】: 1.3.2有理数的减法(1)【学习目标】:1、经历探索有理数减法法则的过程.理解并掌握有理数减法法则;2、会正确进行有理数减法运算;3、体验把减法转化为加法的转化思想;【重点难点】:有理数减法法则和运算【知识准备】某天的气
26、温是2C3C,这一天的温差是多少呢?(温差是最高气温减最低气温,单位:C),显然,这天的温差是: 3-(-2) ;想想看,温差到底是多少呢?即 3-(-2) = ;【自探】:活动一:1、还记得吗,被减数、减数、差之间的关系是:被减数减数= ;差+减数= 。 要计算3-(-2)=?,实际上可用 差+减数=3, 也就是要求:?+(2)=3,所以这个数(差)应该是 ;也就是3-(-2)=5;再看看,3+2= ;所以3-(-2) 3+2;2、用以上方法计算一下,看看上面的结论还成立吗?-1 -(-3)= , -1 + 3= ,所以 -1 -(-3) -1 + 3;0 -(-3)= , 0 + 3= ,
27、所以 0 -(-3) 0 + 3;根据上面的探究,你有什么发现?请写出来 .从而得出:1)有理数减法法则: 2)字母表示: 活动 二1、例题计算:(1) (3)-(-5); (2)07;(3) 7.2-(-4.8); (4)3;请同学们先尝试解决2、课本 P23 1.2【自测】1、填空:(1)(3)_ = 1 (2)_7 = 2 2、计算:(1) (2)0 - 11 (3) (4)(53)16(5)(37)(47) (6)1.3(2.7) (7)(2)(1)3、下列运算中正确的是( )A. B. C. D. 【自结】有理数减法法则:【总结反思】:1.3.2 有理数的减法(2)【学习目标】:1、
28、理解加减法统一成加法运算的意义;2、会将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转化为有理数的加法运算;【重点难点】:有理数加减法统一成加法运算;【知识准备】有理数加法、减法法则【自习自疑】:1、一架飞机作特技表演,起飞后的高度变化如下表:高度的变化上升4.5千米下降3.2千米上升1.1千米下降1.4千米记 作+ 4.5千米- 3.2千米+ 1.1千米- 1.4千米请你 想一想, 算算此时飞机比起飞点高了 千米。2、你是怎么算出来的,方法是:【自探】 :活动一1、现在我们来研究(10)+(+3)(5)(+7),该怎么计算呢?还是先自己独立动动手吧!2、怎么样,计算出来了吗,是怎样计算的,与同伴交流交流 。3、共同
29、归纳:遇到一个式子既有加法,又有减法,第一步应该先把减法转化为 .再把加号和括号记在脑子里,省略不写如:(20)(3)(5)(7) 有加法也有减法=(20)(3)(5)(7) 先把减法转化为加法= 20357 再把加号、括号 记在脑子里,省略不写可以读作:“负20、正3、正5、负7的 ”或者“负20加3加5减7”.活动 二计算:(1) (2)(3) (4) 4.4(4)(2)(2)12.4;【自测】计算: (1)1 4 + 3 - 0.5; (2)-2.4 + 3.5 - 4.6 + 3.5 ;(3)(-7)-(+5)+(-4)-(-10); (4); (5)27 18 +(-7)- 32 (
30、6)【自结】1、会将有理数加、减法统一成加法后的算式,再把 、 记在脑子里,省略不写。2、会有理数 、 法混合运算。【总结反思】:1.4.1有理数的乘法(1)【学习目标】:1、理解有理数的运算法则;能根据有理数乘法运算法则进行有理的简单运算;2、经历探索有理数乘法法则过程,发展观察、归纳、猜想、验证能力;【重点难点】:有理数乘法法则【知识准备】1.有理数加法法则内容是什么?2.计算: (1)2+2+2= (2)(-2)+(-2)+(-2)=3.你能将上面两个算式写成乘法算式吗?【自习自疑】: 1、自学课本28-29页回答下列问题 (1)如果它以每分2cm的速度向右爬行,3分钟后它在什么位置?
31、可以表示为 . (2)如果它以每分2cm的速度向左爬行,3分钟后它在什么位置?可以表示为 .(3) 如果它以每分2cm的速度向右爬行,3分钟前它在什么位置?可以表示为 .(4)如果它以每分2cm的速度向左爬行,3分钟前它在什么位置?可以表示为 .【自探】 :活动一:由上可知:(1) 23 = ; (2)(2)3 = ;(3)(2)(3)= ; (4)(2)(3)= ;(5) 30 =_; (6) -30=_.观察上面的式子, 你有什么发现?能说出有理数乘法法则吗?归纳有理数乘法法则:两数相乘,同号 ,异号 ,并把 相乘。 任何数与0相乘,都得 。2、直接说出下列两数相乘所得积的符号1)5(3)
32、 ; 2)(4)6 ; 3)(7)(9); 4)0.98 ; 活动 二 :1.求下列各数的倒数:(1)3 (2) (3) (4)0.25 (5) (6)2.计算下列各题:(1) (2) (3) (4)(5) (6) (7)活动三: 计算:(1)(3)+ 3 = ; (2)()(-2)= .若a+b=0,则a、b互为 _ 数 , 若ab=1,则a、b互为_数.【自测】1、课本30页练习1.2.3(直接做在课本上)2、填空:(1)-7的倒数是,它的相反数是,它的绝对值是;(2)的倒数是,-2.5的倒数是;(3)倒数等于它本身的有理数是 .3.如果ab0,a+b0,确定a、b的正负。4.对于有理数a
33、、b定义一种运算:a * b = 2a-b,计算(-2)* 3 + 1【自结】 有理数乘法法则:【总结反思】:1.4.1有理数的乘法(2)【学习目标】:1、经历探索多个有理数相乘的符号确定法则;2、会进行有理数的乘法运算;3、通过对问题的探索,培养观察、分析和概括的能力;【学习重点】:多个有理数乘法运算符号的确定;【学习难点】:正确进行多个有理数的乘法运算;【知识准备】: 有理数乘法法则:【自探】 :活动一1、 观察:下列各式的积是正的还是负的?234(5),23(-4)(5),2(-3) (-4)(5),(2) (3) (4) (5);思考:几个不是0的数相乘,积的符号与负因数的个数之间有什
34、么关系?几个不是0的数相乘,负因数的个数是 时,积是正数;负因数的个数是 时,积是负数。活动 二例题3,(P31页)活动 三1.下列各式的积为什么是负的?(1)-23456;(2)2(-3)4(-5)6789(-10).2.下列各式的积为什么是正的?(1)(-2)(-3)4567;(2)-2345(-6)78(-9)(-10)请你思考,多个不是0的数相乘,先做哪一步,再做哪一步?与两个有理数相乘一样,几个不等于0的有理数相乘,要先确定积的_ ,再确定_ 绝对值。你能看出下列式子的结果吗?如果能,理由 7.8(8.1)O (19.6)【自测】 计算: (1)58(7)(0.25); (2) ;(
35、3);(4); (5)(-6)5; (6)(-4)7(-1)(-0.25); (7)2、一个有理数与其相反数的积( )A、符号必定为正 B、符号必定为负 C、一定不大于零 D、一定不小于零【自结】1.几个不是0的数相乘,负因数的个数是 时,积是正数;负因数的个数是 时,积是负数。2.几个数相乘,如果其中有一个因数为0,积等于0;【总结反思】:1.4.1 有理数的乘法(3)【学习目标】:1、熟练有理数的乘法运算并能用乘法运算律简化运算;2、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探究、讨论,主动地进行学习;【学习重点】:正确运用运算律,使运算简化【学习难点】:运用运算律,使运算简化【知识准备】:在小学里学过乘法有哪
36、几个运算律?【自习自疑】:1、请同学们计算并比较它们的结果:(1) (6)5= 5(6)=(2) 3(4)(5)= 3(4)(5) =(3) ()30 = 2、仔细观察上面的式子与结果, 发现在有理数运算律中,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还成立吗?【自探】 :活动 一归纳、总结乘法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 。 即: 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积 . 即: 乘法分配律: 活动 二用两种方法计算 解法一: 解法二:活动 三看谁算得快,算得准(1)(7)() ; (2) 9 18;(3)9(11)+12(9); (4);【自测】1、计算:(1)(85)(25)(4); (2)()15(1);(3)(-4)7(-1)(-0.25); (4)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任何有理数都有倒数 B、互为倒数的两个数的积为1 C、互为倒数的两个数同号 D、1和-1互为负倒数3、已知两个有理数a,b,如果ab0,且a+b0,那么( )A、a0,b0 B、a0,b0 C、a,b异号 D、a,b异号,且负数的绝对值较大4、已知,求的值.5、若互为相反数,互为倒数,的绝对值是1,求的值.【自结】: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总结反思】:1.4.2有理数的除法(1)【学习目标】:1、理解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2、理解倒数概念,会求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