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8课 中华文化的勃兴(一)导学案(新人教版)_第1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8课 中华文化的勃兴(一)导学案(新人教版)_第2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8课 中华文化的勃兴(一)导学案(新人教版)_第3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8课 中华文化的勃兴(一)导学案(新人教版)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8课 中华文化的勃兴(一)【课标要求】知道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等字体,知道汉字的演变。【学习目标】1.商朝甲骨文、中国古代历法和诗人屈原。2.通过观察图片,总结甲骨文、金文、大篆的演变趋势,培养观察、想象和概括能力。 3.通过学习,了解我国劳动人民在古代就创造了辉煌的文明,培养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激发学习兴趣,培养严谨的治学态度;通过学习“诗人屈原”,进行道德情操教育。 【学习重点】甲骨文、商朝历法和诗人屈原【学习难点】甲骨文的字型结构、古代历法和离骚的艺术成就【学习过程】本课的内容设计为二部分:第一部分文字的演变;第二部分古代的科技、文学、医学、音乐;一、文字的演变1.阅读教材,熟

2、悉文字的演变过程特别是商朝甲骨文的书写材料及字型结构2.观察下列“马”字的演变: (1)图中的几种文字,分别产生于什么时期?(2)甲骨文与金文的书写材料有什么不同?从图中可以看出,金文比甲骨文有何进步之处?二、古代的科技、文学、医学和音乐1.阅读教材,找出古代科技、文学、医学和音乐方面的成就。2.人物漫谈 (1)图一人物生活于哪一时期?他在医学方面取得了怎样的成就?(2)图2人物的代表作是什么?在世界上享有怎样的地位?3.材料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上述材料反映了作者怎样的品格? 【自主建构】【直击中考】1(2014

3、年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文字的出现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之一。今天的汉字最早源于( )A甲骨文 B金文 C大篆 D小篆2(2014年江苏省盐城市)文字是承载历史的符号,通过“甲骨卜辞”可以了解到A夏朝的历史 B.商朝的历史 C.秦朝的历史 D.汉朝的历史3.(2014年辽宁省鞍山市)郭沫若说:“一片甲骨惊天下”主要因为甲骨文是A.商代文字 B.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C.字母文字的起源D.目前我国发现的最早的比较成熟文字4(2014年山东省滨州市)历史文物是后人了解历史的第一手资料。通过右图所示文物,我们可以了解哪一时期的历史?A夏朝 B商朝 C秦朝 D西汉5(2014年山东省泰安市)屈原的名句

4、是A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B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C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D三人行,必有我师焉6.(2014年湖南省娄底市)每到农历五月初五的端午节,我国南方许多地方都要举行划龙舟、吃粽子的活动,这是为了纪念我国古代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这位诗人是A屈原 B李白 C杜甫 D白居易【课后反思】第8课 中华文化的勃兴(一)参考答案学习过程一、文字的演变1.见课本2.(1)甲骨文产生于商朝,金文产生于商周时期,大篆产生于西周晚期。(2)甲骨文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金文铸刻在青铜器上。金文比甲骨文规范。二、古代的科技、文学、医学和音乐1.见课本2.(1)春秋战国之际。总结出望、闻、问、切“四诊法”。(2)离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