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高中历史选修一,GaoZhongLiShixuanxiu 1,第三单元,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北魏孝文帝改革,【1】改革迫在眉睫,魏 蜀 吴,西晋,东晋,十六国,北朝,南朝,东汉,隋,东汉后的政权更替情况,公元301至460年,匈奴、鲜卑、羯、氐、羌等民族建立了前凉、后凉、南凉、西凉、北凉、前燕、后燕、南燕、北燕、前秦、后秦、西秦、前赵、后赵、成汉、胡夏等十六个政权,此外当时还有仇池、代国、高句丽、冉魏、西燕、吐谷浑、西蜀和翟魏等政权并存或更替,因此历史上的“十六国”时期并不止十六个国家。,北魏帝王世系表:,道武帝:拓跋珪,魏先世曾建代国,376年为前秦苻坚所灭。386年拓跋珪重建代国,同年改国
2、号为魏。,明元帝:拓跋嗣,太武帝:拓跋焘,献文帝:拓跋弘,孝文帝:拓跋宏(元宏),北魏统一黄河流域。,一、北魏崛起并统一黄河流域;,二、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后面临严重的统治危机,社会改革迫在眉睫;,三、冯太后临朝听政,并培养孝文帝学习汉族先进文化。,孝文帝改革的历史背景,族 源:东北(大兴安岭一带); 魏晋时:拓跋部游牧于山西内蒙古一带; 东晋时:前秦瓦解,北方再次分裂; 386年:建立北魏 398年:迁都平城,399年拓跋珪称帝,(1)鲜卑族的崛起,北魏崛起并统一黄河流域,改革的措施: 分土定居; 计口授田,劝课农桑; 仿汉制设官; 延揽人才,重用汉儒,完备国家机构; 兴办太学,吸收汉族先进文化
3、。,(2)拓跋珪(道武帝)的改革,(1)鲜卑族的崛起,北魏崛起并统一黄河流域,参照汉族统治方式,“计口授田”,“计口授田”,是拓跋氏在孝文帝之前实行了一百多年的一种制度,带有氏族公社制度的残存,如“先贫后富”的土地分配原则。后来制定均田法的时候,“计口授田”精神很大幅度地被吸收进去了。 从史料中看,从道武帝拓跋珪开始统治的时候起,就有屯田和“计口授田”。当时,拓跋氏正从游牧的原始社会末期向定居跃进,“离散诸部,分土定居,不听迁徙。其君长大人,皆同编户”。“计口授田”带“民屯”性质,劳动者包括俘虏来的“山东六州民吏”与“徒何、高丽杂夷”以及“百工技巧”,安排在平城附近的畿内之地。以此为基地,逐渐
4、向更辽远的一条农垦线上扩展。这些劳动者身上带有强制性,很像是国家的军事隶农。国家不仅给他们分配土地,还给农具和耕牛,这些耕牛很大可能是对蠕蠕的战争中掠夺过来的。,改革的措施:,(2)拓跋珪(道武帝)的改革,(1)鲜卑族的崛起,北魏崛起并统一黄河流域,参照汉族统治方式,改革的历史意义:,拓拔部由畜牧为主的游牧生活转向农耕为主的定居生活; 完备了国家机构,为孝文帝改革奠定基础。,(2)拓跋珪(道武帝)的改革,(1)鲜卑族的崛起,北魏崛起并统一黄河流域,(3)拓跋焘(太武帝)统一北方,431年灭胡夏,436年灭北燕,439年灭北凉,影响: 结束西晋以来的北方分裂割据; 创造了稳定的环境,促进了生产发
5、展; 促进了各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融合。,北魏太武帝与南朝交战,战书上写道:“吾今所遣斗兵,尽非我国人。城东北是丁零与胡,南是氐羌。设使丁零死,正可减常山赵郡贼;胡死减并州贼;氐羌死减关中贼。”这不能说明 A、北魏统治者实行民族歧视政策 B、黄河流域当时处于分裂状态 C、北魏统治范围内民族众多 D、中国正处于政局大分裂时期,主张:夷夏有别,少数民族应远离中原。 理由:儒家的传统观念;夷夏风俗习性不同;可以减轻对中原的危害。,豪右所占夺豪强兼并土地; 民多荫附自耕农破产,脱离政府控制; 皆无官役政府赋税得不到保障; 倍于公赋阶级矛盾激化; 岁饥民流农民流亡,农业劳动力流失;,社会改革迫在眉睫,
6、统一黄河流域后,北魏面临的统治危机:,阶级矛盾、民族矛盾人民起义,社会动荡,北魏解决统治危机的改革思路:,2、取消民族歧视和压迫政策;,3、协调与缓和社会矛盾。,1、弥补政治制度的欠缺;,改变基层的宗主督护制统治方式 调整混乱的赋税制度,1、孝文帝即位: 471年,拓跋宏通过禅让即位(5岁) 2、冯太后(汉族)临朝听政 (1)推动北魏学习汉族先进文化 (2)督促孝文帝学习儒家经典 3、孝文帝精通汉文化,4、孝文帝认识到改革的必要性,冯太后与孝文帝,高中历史选修一,GaoZhongLiShixuanxiu 1,第三单元,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北魏孝文帝改革,【2】孝文帝改革的措施,改革初期由冯太后
7、主持,创建新制; 措施:,冯太后的改革措施,俸禄制,俸禄制,即将官吏划分等级,发给薪资,经历了秩石制和品级制两大阶段。秩石制源于秦国,秦汉成为定制,一直延续到魏晋南北朝,前后推行约千年。三国时曹魏官分九品,与秩石并行。北魏太和八年,颁行俸禄制,按官员品级发给俸禄,规定百官在俸禄之外贪赃满绢一匹者,即处死刑。俸禄制历北齐至隋、唐统一,推行于全国,一直沿袭至清末。,以整顿吏治,改革初期由冯太后主持,创建新制; 措施:,均田制,冯太后的改革措施,俸禄制,“诸男夫十五以上受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奴婢依良。丁牛一头,受田三十亩,限四牛。所受之田率倍之,三易之田再倍之,以供耕作、及还受之盈缩。” 太和九
8、年均田令,确定土地所有权和占田权,均田制,均田,即王朝将无主土地按人口数分给小农耕作,农民向政府交纳租税,并承担一定的徭役和兵役。土地为国有制,耕作一定年限后归其所有。 均田制始于孝文帝太和九年的均田令,至唐前期一直是政府的基本土地制度。唐中叶以后,人口增加,土地兼并日益严重,杨炎建议实行两税法,均田制被废止。 在均田制推行的时代,地主土地私有制度并未消失,而是被纳入了均田制内。私地在不变动所有权前提下,也按均田令规定进行了登记,充抵应受额。 均田制推行的关键,在于土地的“还受”:“诸民年及课则受田,老免及身没则还田,奴婢牛随有无以还受”。农民所受之田大多不准买卖,年老身死后,还田给官府。但“
9、诸桑田不在还受之限”,另外宅田也可以买卖。,规定:受田数量男女有别;鼓励垦荒;按级别给官僚分配公田;允许人民有条件迁移。,作用:有利于增加国家财政收入; 有利于社会秩序稳定。,改革初期由冯太后主持,创建新制; 措施:,三长制,五家一邻、五邻一里、五里一党;三长负责检查户口、征收租调、征发兵役徭役。三长直属州郡,原荫附于豪强的荫户也成为国家的编户,这就增加了国家直接控制的自耕农数量,有利于政府收入和农业发展。,冯太后的改革措施,抑制地方豪强、加强基层管理,北魏初期,宗族坞堡林立。政府利用“宗主”来管理基层。宗主控制下的包荫户多数没有户籍,只为宗主的私家人口,国家不得征调。,改革初期由冯太后主持,
10、创建新制; 措施:,租调制,冯太后的改革措施,北魏的租调制上承户调制,下启隋唐的租庸调制。规定受田的农民承担定额租调,一夫一妇每年纳粟二石、调帛或布一匹。丁男还要负担一定的徭役。,与均田制配套的税收制度,曹魏和西晋实施户调制,按户征收绢布,以实物代替钱币来缴税,改变了汉代征收“算赋”和“口赋”的做法。从“按人头”到“按户”,意味着国家对个人的直接统治变得弛缓了。,特点:户调数额有所提高;对贫弱农户和少数民族有所照顾;政策执行上具有一定的灵活性。,保护耕织结合的小农,促进经济发展;减少税种,有利于减轻剥削;照顾贫弱户和少数民族,有利于缓和矛盾;有利于限制土地兼并;增加政府收入、增强国家实力。,改
11、革后期由孝文帝主持,加速汉化; 措施:,孝文帝的改革措施,迁都洛阳,借口“南伐”,493495年迁都,保守势力强大,阻挠汉化; 粮食供应困难; 受北方柔然的威胁; 偏居塞上,经略中原困难。,洛阳:,东周、东汉、曹魏、西晋的都城,黄河流域政治文化中心。周围农业发达,能提供充足粮食。,平城:,(北魏孝文帝)“初谋南迁,恐众心恋旧,乃示为大举,因以协定群情。外谋南伐,其实迁也。旧人怀土,多所不愿,内惧南征,无敢言者,于是定都洛阳”。上述材料说明的问题,不包括,A. 孝文帝对迁都的困难估计不足 B. 北魏王朝的保守势力很强 C. 孝文帝借南伐之令行迁都之实 D. 南伐与迁都都有阻力,北魏拓跋澄在回答孝
12、文帝议迁都之事时,说:“伊洛中区,均天下所据,陛下制御华夏,辑平九服,苍生闻此,应当大庆。”材料表明北魏迁都洛阳的根本目的是 A、解决平城粮食供应困难 B、革除阻碍改革的保守势力 C、防止北方柔然的骚扰 D、加强对中原地区的统治,作用:减少改革阻力,为彻底移风易俗创造条件。 原因:北魏风俗落后,迫切需要改革;孝文帝仰慕汉族文化,改革热情高。,改革后期由孝文帝主持,加速汉化; 措施:,孝文帝的改革措施,迁都洛阳,改胡服为汉服,要求30岁以下朝臣讲汉话,将鲜卑姓改为汉姓,按门第选才,汉族以父祖所任官职高低分为甲乙丙丁四等;鲜卑族以皇室门第最高,其次穆陆贺刘楼于嵇尉八姓;其他是一般世族。,“睿(原姓
13、步六孤、名贺六浑)始十余岁,袭爵抚军大将军、平原王。娶东徐州刺史博陵崔鉴女,鉴谓所亲云:平原王才度不恶,但恨其姓名殊为重复。”对此历史资料解读正确的是 A、鲜卑族的姓名是文化落后的表现 B、汉族地主崔鉴有民族歧视的观念 C、拓跋宏尚未推行改用汉姓的措施 D、北魏的贵族与王侯都是鲜卑族人,特点:以诏令强制推行;以族定姓;改用汉族单姓;按姓氏划定政治等级。,改革后期由孝文帝主持,加速汉化;,孝文帝的改革措施,迁都洛阳,改胡服为汉服,要求30岁以下朝臣讲汉话,将鲜卑姓改为汉姓,按门第选才,提倡鲜卑人与汉人通婚 迁到洛阳的鲜卑人以洛阳为原籍,促进鲜卑对汉文化的认同,争取汉族地主对政权的支持,推动北魏向
14、汉族统治模式转化。,庙号改革是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公元398年,拓跋珪迁都平城,仿中原传统制度设立太庙,早先草原部落联盟时代的首领以“太祖”“高祖”等庙号受到祭祀,他们的子孙被封为王公,享有政治军事特权,成为北魏政权的统治支柱。孝文帝下令改革庙号,宣称按“宗有功、祖有德”的原则,推最先实现在中原进行统治的拓跋珪为太祖,不再为拓跋珪以前的祖先设庙祭拜。因太祖拓跋珪以后只有五位皇帝去世,为了不违“天子七庙”这一儒家礼制,孝文帝甚至前无古人地在太庙中为自己虚设一庙。庙号改定后,孝文帝下令,“非太祖子孙”及异姓封王、公、侯、伯者,皆降一等。 据吕思勉魏晋南北朝史,正光(521年)以前,时惟全
15、盛。户口之数比夫晋之太康,倍而已矣。,(正光后)四方多事,加以水旱,国有不足,预折天下六年租调而征之。百姓怨苦,民不堪命。 魏书,有人认为,北魏的衰落根源于孝文帝“深慕华风,锐意模仿改革崇尚文治之风,消灭雄武之风”。另有史家认为“孝文帝的汉化不值得肯定,抛弃了他们民族原来的特长,他的文化路线是一条加速北魏国家和拓跋民族衰亡的路线。”请选择其中的一种观点加以评述。,高中历史选修一,GaoZhongLiShixuanxiu 1,第三单元,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北魏孝文帝改革,【3】改革的效果,1、农业:,2、畜牧业:,品种、饲养、繁殖、兽医经验。,生产工具得到改进;耕作技术提高;兴修水利;垦荒;种植
16、经济作物。,3、手工业:,丝织达魏晋以来最高水平;制瓷业有很大发展,青瓷出现。,4、商业:,洛阳市场货源充足,交易活跃,商人实力雄厚;对外贸易长足发展。,孝文帝改革的经济效果,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洛阳,北魏的洛阳,城内有大市、小市、四通市,总称“洛阳三市”。市内有钟鼓,开市、散市都以击鼓为号。市内设有专门管理贸易和税收的官吏。全城居民中有上万户来自各地的商人,其中包括来自远方异国的商人。北魏的许多贵族高官显宦也都经商。,大市,小市,四通市,特点:北魏洛阳宫城在北方;市与坊偏南部。,成因:受旧都平城布局影响;为方便水运交通;为市场交易便利。,1、尊儒崇经,兴办学校,2、恢复汉族礼乐制度,3、仿汉族官制、定律令、废酷刑,孝文帝改革的政治效果,统治模式的汉化,自晋宋以来,号洛阳为荒土,此中谓长江以北,尽是夷狄。昨至洛阳,始知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礼仪富盛,人物殷富。所谓帝京翼翼,四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度软件许可合同:标的为企业安全防护系统授权
- 2024年度模板工程综合服务合同
- 2024年度原材料供应商采购合同
- 2024版办公设备租赁合同
- 2024年度软件开发与共享合同
- 2024年度房屋租赁合同条件
- 2024年购物中心物业买卖合同
- 2024年度租赁融资协议
- 2024年度销售代理合同:某公司委托产业园销售产品
- 2024版自动驾驶辅助车牌识别技术许可合同
- 苏武传改编剧本精编版
- 生产现场综合管理检查考核评分表(共6页)
- 冬季安全教育主题班会PPT课件
- 海口市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中安科修编稿)
- dmx512灯光控制台说明书
- 学习的最高境界叫巅峰学习状态
- 3211 城市公交企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指南
- 行政管理 外文翻译 外文文献 英文文献 全球媒体和政治:跨国沟通制度和公民文化
- 北京市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实施细则
- 议论文段落写作——茹清平
- (完整版)驾驶员违章违规处罚办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