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诗词鉴赏.pptx_第1页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pptx_第2页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pptx_第3页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pptx_第4页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ppt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古诗词鉴赏专题,【高考要考什么(考纲要求)】 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2、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高考考了什么】 体裁:五绝3,七绝7,五律4,七律1,宋词4, 元曲1; 题材:写景5,思乡4,咏怀4,咏史2,送别1, 登临1,咏物1; 内容:主旨,情感,意境,诗眼,意象,语言, 体裁,章法,风格; 手法:动静,虚实,对比,衬托,用典,直接 胸臆,情景交融。,【高考诗词有何特点】 1、诗的体裁为五、七言格律诗,词、曲则为 小令(其他可考性不大); 2、多为名家名篇,名篇中往往有名句(太偏、 太怪者可考性不大); 3、有较高的思想、认识、审美价值; 4、艺术技巧

2、均为常见技巧,大都是其他文学 作品所共有的而学生在学习中又接触过的 技巧。,【知识整合】 一、把握诗歌鉴赏的八个切入点 1、从题目切入 古诗的题目很讲究,它往往能揭示诗歌写作的时间、地点、对象、事件、主旨等,是我们解读诗歌的重要切入点。从题目切入,可以帮助我们迅速准确地理解诗歌。,如2002年高考全国卷诗歌鉴赏题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题中的“闻笛”不可忽视。全篇四句,前三句全用来写笛声,这笛声把读者引到一个美妙的音乐世界,其中“暗飞声”、“满洛城”写出了笛声的韵味,“闻折柳”则写出了笛声的内涵,末句“故园情”写出了“闻笛”的感

3、受。抓住题中“闻笛”,笛声“折柳”的内涵也便迎刃而解了。,又如2003年高考全国卷诗歌鉴赏题 过香积寺 王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题中的“过”与孟浩然过故人庄的“过”相同,意谓“访问”“探望”。诗题的显性的信息就是探访著名香积寺院。诗中描写的重点就是在深山密林中的所见所闻,最后流露出的“安禅制毒龙”的佛学情感也是由探访而来的。,其他诸如: 约客,题目交待了事件背景,让我们能够在约客未到的特定情景中去感悟诗人的失落和孤寂。 月夜忆舍弟,题目既交待了时间(月夜),又表明了情感(忆),再加上特殊的人物关系(舍弟),让我们

4、在未读诗句时,就已经明白了诗歌的情感主旨思念。,例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后面问题。 寻陆鸿渐不遇 皎然 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 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月斜。 (1)请简要分析“欲去问西家”中诗人“欲去”的原因是什么?“欲去”还“问”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2)诗中的陆鸿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作品是从哪两个方面刻画这一形象的?,诗人“欲去”是因为探访陆鸿渐没有遇见。“欲去”还“问”这一细节体现了诗人既有些茫然,又眷恋不舍的情感。,诗中陆鸿渐是一个寄情山水、不以尘事为念的高人逸士形象。作品一是通过前四句对幽僻、高雅的隐居之地的景物描写,间接

5、地表现了陆鸿渐的高洁不俗。二是通过最后两句西邻对陆鸿渐行踪的叙述,侧面烘托了陆鸿渐的潇洒疏放。,例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后面问题。 塞上听吹笛 高适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注】梅花:系乐曲梅花落。 (1)按题材分类,古代诗歌有山水诗、田园诗、送别诗、咏史诗等,这首诗属于 。 (2)“风吹一夜满关山”意思是 。 (3)三四两句诗写的是实景,还是虚景?请作简要分析。,边塞诗,参考答案: (2)说风传笛声,一夜之间就像落梅的花片,落满关塞山川。(这与李白春夜洛城闻笛中的“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两句意思相近。) (3)三、四两句写的是虚景,

6、三句中的“梅花”即乐曲梅花落,“梅花何处落”是将“梅花落”三字拆开,嵌入“何处”二字,意思是何处吹奏梅花落,语带双关,仿佛风吹的不是笛声而是落梅的花片,四处飘散,一夜香满关山。,2、从注释切入 命题者在试题中作注释,或注释词语,降低难度。如2004年高考全国卷之四: 江城子 五代欧阳炯 晚日金陵岸草平,落霞明,水无情。六代繁华,暗逐逝波声。空有姑苏台上月,如西子镜照江城。 【注】姑苏台:吴王夫差与宠妃西施长夜作乐之地,原址在苏州市西南姑苏山上。 这首词明写眼前实景,暗寓历史沧桑。词中“水无情”“空有姑苏台上月”两句含有深意,试结合全诗加以赏析。,参考答案: “水无情”明写落日余辉中金陵城外长江

7、浩荡东去的景色,暗指六朝帝王被历史无情地淘汰,他们荒淫豪奢的生活一去不复返。“空有”明写六朝繁华已去,只剩月亮高挂,暗寓警示后人不要重蹈覆辙之意。,2004年高考天津卷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听蜀僧浚弹琴 李白 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 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客心洗流水,余响入霜钟。 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注】 绿绮:古代名琴。 流水:借用“高山流水”典故。 霜钟:山海经中山经载,丰山有九钟,霜降而鸣。 (1)诗的第二联中“一挥手”和“万壑松”分别表现了什么? (2)结合全诗谈谈你对第四联“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的理解。,答案: (1)“一挥手”写蜀僧弹琴的姿态(动作、

8、技艺)。 “万壑松”写出了琴声的音乐效果。 (“一挥手”正面写蜀僧弹琴的动作,“万壑松”则用比喻形象地写出了音乐那种震撼人心的效果。“一挥手”的洒脱与“万壑松”的气势对比,写出了蜀僧高超的琴艺。) (2) 写出了曲终时的景色。 写出了作者沉醉于琴声之中的状态,侧面描写了琴声的魅力。 (作者陶醉在蜀僧的琴声中,不知不觉碧山已笼罩在一片暮色之中。这两句景物描写暗示出时间的推移,从侧面写出了琴声的魅力。),3、从意象切入 意象,是诗中熔铸了作者思想情感的事物。简单的说,意象就是意中之象,是客观物象经过诗人的感情活动而创造出来的独特形象,是一种富于更多的主观色彩、迥异于生活原态而能为人所感知的具体艺术

9、形象。 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 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断肠人在天涯”等就是意象。,意象是诗歌写作的焦点,是诗歌艺术的精灵。有意象就有诗味,无意象就无诗味。因此诗歌的写作既忌有意无象,也忌有象无意。如: “天才与勤奋作伴 成功与刻苦相连 不要期待幸运 也不要坐等明天 听天由命,是懒惰者的信条 把握人生,是勤奋者的箴言。” 这样的诗,只是一般哲理的直白,缺乏比喻象征,忽视形象,不讲意象,因而就像“骄傲使人落后,虚心使人进步”一类的小格言一样,作为格言尚可,作为

10、诗实在不行。 高尔基说得好:“真正的诗,即使略带哲学性,总是以专讲道理的东西为羞耻。”,例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日偶成 程颢 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 时人不识余心乐,将酒偷闲学少年。 (1)这首诗开头两句描画了一幅春景图。请用两字短语概括诗中描绘的景物。 (2)试从内容主旨角度评析这首诗。,淡云、轻风、丽日、红花、绿柳、碧水。,这首诗描绘了风和日丽的春天景色。一、二句写景:白云、春风、丽日、红花、绿柳、碧水,上下辉映,生机盎然。三、四句抒发春日郊游的愉快心情。“偷闲学少年”,平淡之中寓深意,表达了诗人怡然自得之情。,例2、2004年高考辽宁卷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

11、回答问题。 蝶恋花 苏轼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1)“绿水人家绕”中的“绕”字,有的版本写作“晓”。你认为哪个字更恰当?为什么? (2)俞陛云在宋词选释中对这首词的上阕作过这样的整体评价:“絮飞花落,每易伤春,此独作旷达语。”你同意他的看法吗?为什么?请结合词的内容简要赏析。,答案: (1)答案有两种: “绕”字好:因为它切实具体地描绘出了绿水环抱人家的场景,生动形象,具有动态美。 “晓”字好:因为它既点明了时间,又渲染了早晨清新的氛围,能够使读者有更自由、更广阔的想象空

12、间。,(2)答案有两种: 同意。起句“花褪残红青杏小”,虽写了花之凋零,却又写了青杏新生,显示出生机与活力;二、三句则又移向更广阔的空间,燕子轻飞,给画面带来盎然生气,而绿水绕人家也饶有情趣,这样一来,人的心情也自然随之敞阔;末句虽言萋萋芳草,却以“天涯”起笔,意境开阔。总之,词的上片虽写“絮飞花落”的暮春之景,却处处可见旷达之语。 不同意。起句写花之凋零,青杏酸涩,为整首词投下了悲凉的阴影;二、三句写燕子翻飞,绿水人家绕,虽富情趣,也不乏暖意,但却是以乐景衬哀情;四句说柳絮飘飞,著一“又”字,则又表明词人之看絮飞花落,非止一次,伤春之感、惜春之情自然流露出;“芳草”在古诗词中常用来写愁情,此

13、处亦然,“天涯何处无芳草”即言愁情无限。因此,这首词中对“絮飞花落”等景物的描写,依然浸透着伤春之情,并非旷达之语。,4、从语言切入 首先是巧用试题信息,利用储备,读懂诗词。古人创作诗词特别重视语言的锤炼,不少诗歌都因为一个或几个字词运用精当而使整首诗生动耐读而意兴盎然。如2001年春季全国题: 鸟鸣涧 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诗人用花落、山空、月出、鸟鸣这些动态的描写,来反衬出春山月夜阒无人声的幽寂。 B、第四句中诗人用“时”来修饰“鸣”,从听觉上给人动静的对比,起了更生动的烘托作用。 C、全诗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淡雅而意境幽

14、远的春山月夜图,真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D、全诗语言清新自然,不堆砌典故,但却细致地表现出自然界光色和音响的变化。,A,例2、2004年高考全国卷之二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木兰花 宋祁 东城渐觉风光好, 縠皱波纹迎客棹。 绿杨烟外晓寒轻, 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 肯爱千金轻一笑。 为君持酒劝斜阳, 且向花间留晚照。 【注】縠皱:绉纱,此处比喻水的波纹。 这首词的上半阕是如何描写春色的?试对此进行分。对词中“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你认为写得好不好?为什么?,参考答案: 春天景色有层次感:首先看到了东风乍起,春波绿木,波面生纹,如细绉纱縠;然后是杨柳初醒,嫩黄浅

15、碧,遥望一片轻烟薄雾;再望去杏花怒放,如喷火蒸霞。春的风光正是这样一层层展开,故用了“渐觉”一语。 作者用一“闹”字,不仅使人觉得杏花绽放得热烈,甚至还使人联想到花丛中蜂蝶飞舞,春鸟和鸣,把一派春意盎然、生气蓬勃的景色表现得淋漓尽致。,5、从题材切入 古诗常见的题材有: 思乡 隐逸 咏史 幽怨 游子 从军 边塞 登临 爱情 忧国 建功 感遇等等。 同一题材的诗歌,表达的情感通常具有同一性,并且具有相对的稳定性。鉴赏时,抓住题材切入,便不会离谱背弦。,6、从“情语”切入 这里的“情语”是指直抒胸臆的词句,是诗中点睛之笔。把握了这些词句,便可触摸到作者的情感脉搏,找到理解诗歌、进入诗人情感世界的切

16、入点。如2002年全国卷题(见上) 再如: 双调水仙子咏江南 张养浩 一江烟水照晴岚,两岸人家接画檐。菱荷丛一段秋光淡。看沙鸥舞再三,卷香风十里珠帘。画船儿天边至,酒旗儿风外飐。爱杀江南。 1、“两岸人家接画檐” 这一句写出了江南 的特点。 2、这首小令以描写客观景物为主, 、 、 、 这些景物都带有江南水乡风光的特点,而且又景中含情,美好的景致中寄托着作者 的心境和 的感情。,人口稠密,繁华富庶,两岸 菱荷,沙鸥 画船,恬静舒适,对江南的喜爱,又如: 白云泉 白居易 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 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 这首诗所用的主要表现手法是什么?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17、,主要运用象征手法,写景喻志,以云水的逍遥自在喻恬淡的胸怀与闲适的心情心情;以泉水激起的波浪象征社会风浪,反映了诗人随遇而安、出世归隐的思想。,7、从细节切入 优秀的诗歌,总是以个别反映一般,以局部反映整体。这里的“个别”、“局部”便是具有典型意义的细节,透视过这个独具特点的个性,便可以挖掘诗中蕴含着的情感。如2000年全国卷题约客(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至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闲敲棋子”这一细节,写诗人枯坐敲棋,独静无聊,与前文构成鲜明对比,表现了诗人落寞失望、焦躁怅惘的心绪。 再如2004年全国卷题秋思(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

18、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王安石评论张籍诗歌的风格是:“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试析张籍此诗写了生活中哪个“寻常”的细节?表达了他什么样的情感?,参考答案: 诗中作者写了这样一个细节:家书将要发出时,又觉得有话要说,故“又开封”。作者客居洛阳见秋风起,从而引起对家乡亲人无限的深切思念,所以又打开信封补写。,8、从背景切入 白居易说过:“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任何文章都是特定社会背景下的产物,都打上了一定的时代的印记。因此,欣赏古代诗歌不能不联系那个特定时代的社会背景、文化背景。命题者在编制试题时,往往会对一些影响诗歌内容理解的背景作简略注释。从“背景”入手,便于感受那个时代的风云变化,容易体会诗歌中的内容、主旨。,例1、阅读陆游的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鹊桥仙夜闻杜鹃 茅檐人静,蓬窗灯昏,春晓连江风雨,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日夜常啼杜鹃,催成清泪,惊残孤梦,又拣深枝飞去。故山犹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 【注】 宋孝宗乾道八年(1172)初,陆游在郑(今陕西省)做四川宣抚使王炎的幕僚,积极参加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