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国防动员法讲义,军事科学院 张 羽,2,2010年2月26日下午 人民大会堂 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以157票赞成,1票反对,1票弃权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动员法。,3,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 第二十五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动员法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于年月日通过,现予公布,自年月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胡锦涛 年月日,4,立法意义 立法过程 体例特点 主要突破 存在缺陷,研究的主要问题,5,一、立法意义,6,一、立法意义,(一) 新中国国防动员法制建设的奠基礼 1新中国长期缺少国防动员基本法。 旧中国第一部国家总
2、动员法,1937年起草,当年获立法院通过,1942年颁布实施。 2国防动员的法律地位得到进一步确立。 宪法(1954年、1975年、1978、1982年)、国防法(1997年)、国防动员法(2010年)。 第三条 国家加强国防动员建设,建立健全与国防安全需要相适应、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与突发事件应急机制相衔接的国防动员体系,增强国防动员能力。 3国防动员法律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国家层面国防动员法制框架:宪法、国防法、国防动员法(国防动员法实施办法、军事征用法、国防勤务法等),7,一、立法意义,(二)战争状态下无法可依的历史宣告终结 第一条 为了加强国防建设,完善国防动员制度,保障国防动员工作
3、的顺利进行,维护国家的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1宪法关于战争状态和动员的规定。 1954年宪法,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决定战争和和平问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如果遇到国家遭受武装侵犯或者必须履行国际间共同防止侵略条约的情况,决定战争状态的宣布,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决定全国总动员或局部动员;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宣布战争状态,发布动员令。1975年宪法,取消1954年宪法关于战争状态和动员的规定。 1978年宪法,恢复1954年宪法关于战争状态的规定,没有对动员做出规定。1982年宪法全面恢复1954年宪法关于战争状态的各项规定。,8,
4、一、立法意义,(二)战争状态下无法可依的历史宣告终结 2非常状态战争状态和紧急状态。 宪法是关于国家权力的分配、行使与公民权利保障的规定,涉及到正常状态和非常状态(正常管理和危机管理)。 2004年3月,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宪法修正案,确定两种非常状态战争状态和紧急状态。 宪法对于非常状态的规定是总体性、原则性的,需要通过立法建立国家危机管理制度(非常状态法宪法相关法,非常时期小宪法,雨天法)。,9,一、立法意义,(二)战争状态下无法可依的历史宣告终结 2紧急状态突发事件应对法(2007年)。 2003年11月,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和上海市法制办受国务院法制办委托起草紧急状态法建议稿。 2
5、003年12月,十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将紧急状态法列入立法规划。 2003年12月22日,中共中央提交的修宪建议中,提出“紧急状态”宪法条款。 2004年3月,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宪法修正案,将“戒严”修改为“紧急状态”。 2004年4月,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和上海市法制办,分别完成紧急状态法建议稿。 2005年3月,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紧急状态法草案,此后改为突发事件应对法。 2006年6月24日 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一审突发事件应对法草案。 2007年6月25日 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二审突发事件应对法草案。 2007年8月30日 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三
6、审通过了突发事件应对法。 2007年11月1日,突发事件应对法施行。,10,一、立法意义,(二)战争状态下无法可依的历史宣告终结 3战争状态国防动员法(2010年)。 第八条 国家的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遭受威胁时,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依照宪法和有关法律的规定,决定全国总动员或者局部动员。国家主席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决定,发布动员令。 遇有战争或军事危机,国家的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遭受威胁时,决定和实施国防动员动员。国防动员实施后,国家进入动员状态乃至战争状态。 国防动员法侧重规范战时国防动员实施的法律,涉及到保障武装力量作战、维护社会生产、生活秩序和消除战争灾害等
7、战时国家管理的主要活动。,11,一、立法意义,1979年3月4日,我军攻克北方重镇谅山。3月5日,我政府宣布撤军。 国会常务委员会公报 1979年3月5日,在国会常务委员会主席长征的主持下,国会常务委员会举行特别会议。参加会议的有:政府会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的代表。 在中国扩张霸权主义者疯狂进行侵略我国的战争的形势下,根据政府会议的建议,国会常务委员会决定在全国总动员,以战胜中国侵略军,保卫祖国的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 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国会常务委员会决定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国会常务委员会根据1959年宪法第二十三条,面对中国扩张霸权主义者对我国的侵略战争,为了保卫越南社会主义祖国,
8、在救国抗战中夺取全胜,按照政府会议的建议,特此决定: 一、在全国总动员。一切法定适龄公民,都要按政府会议的计划加入各种武装力量。动用一切必要的人力、物力、财力,以保证救国抗战的需要。 二、政府会议有具体的计划和措施,以实施这次总动员。 越南国会常务委员会主席长征 1979年3月5日于河内 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主席令 根据1979年宪法第六十三条,根据国会常务委员会一九七九年三月五日决定,现布此令:在全国总动员,以保卫越南社会主义祖国,彻底战胜中国扩张霸权主义者的侵略战争。 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主席孙德胜 1979年3月5日,1979年3月4日,我军攻克越南北方重镇谅山。3月5日,我政府宣布撤军。
9、国会常务委员会公报 1979年3月5日,在国会常务委员会主席长征的主持下,国会常务委员会举行特别会议。参加会议的有:政府会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的代表。 在中国扩张霸权主义者疯狂进行侵略我国的战争的形势下,根据政府会议的建议,国会常务委员会决定在全国总动员,以战胜中国侵略军,保卫祖国的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 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国会常务委员会决定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国会常务委员会根据1959年宪法第二十三条,面对中国扩张霸权主义者对我国的侵略战争,为了保卫越南社会主义祖国,在救国抗战中夺取全胜,按照政府会议的建议,特此决定: 一、在全国总动员。一切法定适龄公民,都要按政府会议的计划加入各
10、种武装力量。动用一切必要的人力、物力、财力,以保证救国抗战的需要。 二、政府会议有具体的计划和措施,以实施这次总动员。 越南国会常务委员会主席长征 1979年3月5日于河内 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主席令 根据1959年宪法第六十三条,根据国会常务委员会1979年3月5日决定,现布此令:在全国总动员,以保卫越南社会主义祖国,彻底战胜中国扩张霸权主义者的侵略战争。 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主席孙德胜 1979年3月5日,12,一、立法意义,(三)对国防动员建设的有力推动 1国防动员组织体制的进一步加强。 2国防动员社会环境的进一步改善。 3国防动员整体建设的进一步加强。,13,二、立法过程,14,二、立法过
11、程,(一)战争动员条例时期(1980年1987年) 1酝酿阶段(1980年至1984年) 1980年针对大规模全面战争的战争动员准备再次提上国防和军队建设日程。 当年,军委主持制定战时物资消耗标准;国家计委、总参、总后和国防工办在关于军品动员座谈会情况的报告中,提出制定国家战时工业动员法。五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有11名代表提出议案:成立研究和拟制由平时转入战时的方案和计划的组织机构。这项被列为第661号的议案,是人大代表第一次国防动员立法建议。 1982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动员工作条例起草工作全面展开。 1984 年6月28日,国家计委、国家经委、总参、总后向国务院、中央军委上报了关于起草国家
12、战争动员法的请示,提出国家战争动员准备工作是带有全局性的问题,若平时不进行必要的准备,临战时再抓来不及。同时,若只搞国家战时工业动员法等单项法或分阶段立法,不利于在统一要求下搞好战争动员准备工作,建议起草国家战争动员法。,15,二、立法过程,(一)战争动员条例时期(19801987年) 2起草阶段(19841987年)。 1984年7月,国务院、中央军委批准,由国家计委、经委、总参、总后有关部门参加起草国家战争动员条例。 1985年2月,由国家计委牵头,成立了国家战争动员条例起草领导小组和办公室。 1987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动员法送审稿制定完成。送审稿未获国务院有关领导批准。主要理由
13、:对外开放初期,不宜公开战备立法;国防动员缺少统管机构,在立法上存在技术障碍。第一次国防动员法立法中止。 3审议阶段。未进入人大常委会审议程序。,16,二、立法过程,(二)国防动员法时期(19942010年) 1酝酿阶段(19941998年)。 1994年11月,在国家计委国防司的建议和积极推动下,国家国防动员委员会成立。到1995年底,各军区和绝大部分省、市、县的国防动员委员会相继成立。 1998年12月,党中央转发了中共全国人大常委会党组关于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的请示的通知,将国防动员法正式列入九届全国人大常委员立法计划。中央明确,国防动员法由国务院、中央军委研究起草,成熟时提请全国
14、人大审议。,17,二、立法过程,(二)国防动员法时期(19942010年) 2起草阶段(19982005年)。 2000年8月,国家国防动员委员会正式批准成立国防动员法起草领导小组和起草办公室。国家经济动员办公室主任、国动委综合办公室副主任陈德第任起草办公室副主任。 2001年1月16日,国防动员法起草领导小组召开第一次全体会议。同年12月8日,起草办公室完成国防动员法征求意见稿的起草工作。,18,二、立法过程,(二)国防动员法时期(19942010年) 2起草阶段(19982005年)。 2001年1月9日,国防动员法起草办公室对国防动员法征求意见稿进行了认真的研究,决定暂不上报“128稿”
15、,调整人员,修改框架,重新起草。2002年3月13日,钱副总长、王仲禹秘书长批准了起草办公室的意见,决定:在原主任、副主任的基础上,增加三个副主任,由人民武装动员办公室副主任赵久成具体负责下一阶段国防动员法的起草、修改和上报工作 。 2004年6月,起草工作全面完成。经过一年多的征求意见和修改,2005年底,国防动员法送审稿报请中央军委和国务院。,19,二、立法过程,(二)国防动员法时期(19942010年) 3审议阶段(2006年至2010年)。 2006年到2008年协调各有关方面。 2008年8月,经中央军委批准后,报国务院。2008年12月24日,由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
16、原则通过,决定由国务院、中央军委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 2009年4月24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一审。 2009年12月22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二审。 2010年2月22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三审。 2010年2月26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表决通过。,20,二、立法过程,1980年至2010年,国防动员法从动意到通过历时30年。实际立法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1984年至1987年,1998年至2010年,共15年时间。两个酝酿阶段(4+4)共8年,中间的停顿阶段1987年至1994年共7年。日本国家总动员法从1918年5月设立总动员调查
17、研究机构军需局到1938年3月通过。法国总动员法从1921年起草到1938年通过。 和平时期社会缺少非常状态立法的紧迫性。 国防动员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偏移。 这一时期国防动员的理论和实践相对滞后。,21,三、体例特点,22,1987年送审稿 第一章 总则 第二章 国防动员机构 第三章 动员计划 第四章 武装力量动员 第五章 工业动员 第六章 农业动员 第七章 交通通信动员 第八章 物资储备与动员 第九章 财政金融动员 第十章 科学技术与教育动员 第十一章 医药卫生力量动员 第十二章 人民防空 第十三章 战时勤务 第十四章 政治动员 第十五章 局部军事冲突动员 第十六章 奖励与惩罚 第十七章
18、 附则,三、体例特点,23,2002年128稿 第一章 总则 第二章 国防动员机构与职责 第三章 武装力量动员 第四章 经济力量动员 第五章 社会力量动员 第六章 政治力量动员 第七章 国防动员经费与资产 第八章 惩罚与奖励 第九章 附则,三、体例特点,24,2003年方案一 第一章 总则 第二章 动员组织体制 第三章 动员等级与动员令的发布 第四章 动员范围和对象 第五章 平时准备 第六章 战时动员 第七章 复员 第八章 动员经费 第九章 法律责任 第十章 附则,三、体例特点,25,2003年方案二 第一章 总则 第二章 动员组织体制 第三章 动员准备 第四章 政治动员 第五章 军事动员 第
19、六章 经济动员 第七章 民防(群众性防卫)动员 第八章 复员 第九章 法律责任 第十章 附则,三、体例特点,26,2003年方案三 第一章 总则 第二章 机构与职责 第三章 政治动员 第四章 人民武装动员 第五章 国民经济动员 第六章 交通运输、邮电通信动员 第七章 人民防空动员 第八章 动员经费 第九章 法律责任 第十章 附则,三、体例特点,27,2005年送审稿 第一章 总则 第二章 机构与职责 第三章 计划与潜力统计调查 第四章 经济与社会发展建设项目的国防要求 第五章 兵员储备与征召 第六章 物资储备与调用 第七章 军品生产能力储备与转扩产 第八章 战争灾害的预防和救助 第九章 公民和
20、组织的国防勤务 第十一章 民用资源征用 第十二章 管制措施 第十三章 政治动员 第十四章 法律责任 第十五章 附则,三、体例特点,28,2010年公布稿 第一章 总则 第二章 组织领导机构及其职权 第三章 国防动员计划、实施预案与潜力统计调查 第四章 与国防密切相关的建设项目和重要产品 第五章 预备役人员的储备与征召 第六章 战略物资储备与调用 第七章 军品科研、生产与维修保障 第八章 战争灾害的预防与救助 第九章 国防勤务 第十章 民用资源征用与补偿 第十一章 宣传教育 第十二章 特别措施 第十三章 法律责任 第十四章 附则,三、体例特点,29,三、体例特点,2010年公布稿的主要特点 (一
21、)按主要工作项和动员项列章建制 1国防动员计划、实施预案 2国防动员潜力统计调查 3经济建设项目贯彻国防要求 4预备役人员的储备与征召 5战略物资储备与调用 6军品科研、生产与维修保障 7战争灾害的预防与救助 8国防勤务 9民用资源征用与补偿 10宣传教育 11特别措施,30,三、体例特点,(二)蕴含准备、实施、复员三阶段 1准备 第三章 国防动员计划、实施预案与潜力统计调查 第四章 与国防密切相关的建设项目和重要产品 2准备、实施 第十一章 宣传教育 3准备、实施、复员 第五章 预备役人员的储备与征召 第六章 战略物资储备与调用 第七章 军品科研、生产与维修保障 第八章 战争灾害的预防与救助
22、 第九章 国防勤务 实施 第十章 民用资源征用与补偿 第十二章 特别措施,31,三、体例特点,(三)从普遍适用到特殊适用再到普遍适用 1普遍适用 第一章 总则 第二章 组织领导机构及其职权 第三章 国防动员计划、实施预案与潜力统计调查 第四章 与国防密切相关的建设项目和重要产品 2特殊适用 第五章 预备役人员的储备与征召 第六章 战略物资储备与调用 第七章 军品科研、生产与维修保障 3普遍适用 第八章 战争灾害的预防与救助 第九章 国防勤务 第十章 民用资源征用与补偿 第十一章 宣传教育 第十二章 特别措施 第十三章 法律责任,32,四、主要突破,33,(一)方针政策上的突破 (二)实施决策组
23、织机制上的突破 (三)国动委职权上的突破 (四)政府国防动员职能上的突破 (五)制约公权力上的突破 (六)国防动员活动范围的突破 (七)社会组织国防动员责任义务的突破,四、主要突破,34,四、主要突破,(一)方针政策上的突破 第三条 国家加强国防动员建设,建立健全与国防安全需要相适应、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与突发事件应急机制相衔接的国防动员体系,增强国防动员能力。 第四条 国防动员坚持平战结合、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方针,遵循统一领导、全民参与、长期准备、重点建设、统筹兼顾、有序高效的原则。 第十六条二款 国防动员实施预案与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应当在指挥、力量使用、信息和保障等方面相互衔接。 第
24、十八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国防动员的相关内容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军队有关部门应当将国防动员实施预案纳入战备计划,35,四、主要突破,(一)方针政策上的突破 经费保障政策(第六条)。 鼓励及奖励政策(第七条)。 政策扶持政策(第二十五条转扩产准备)。 损失补偿政策(第四十一条转扩产、第五十三条预备役人员补贴、第五十八条征用损失) 惩处政策(第十三章法律责任),36,四、主要突破,(二)国防动员实施决策组织机制上的突破 第九条 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共同领导全国的国防动员工作,制定国防动员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法规,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提出实施全国总动员或者局部动员的议案,根据全国
25、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决定和国家主席发布的动员令,组织国防动员的实施。 国家的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遭受直接威胁必须立即采取应对措施时,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可以根据应急处置的需要,采取本法规定的必要的国防动员措施,同时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报告。,37,四、主要突破,(二)国防动员实施决策组织机制上的突破1正常情况下国防动员实施的决策组织。,38,四、主要突破,(二)国防动员实施决策组织机制上的突破 2异常情况下的国防动员实施,39,四、主要突破,(三)国动委职权上的突破第十二条 国家国防动员委员会在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的领导下负责组织、指导、协调全国的国防动员工作;按照规定的
26、权限和程序议定的事项,由国务院和中央军事委员会的有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分工组织实施。军区国防动员委员会、县级以上地方各级国防动员委员会负责组织、指导、协调本区域的国防动员工作。,40,四、主要突破,(四)政府国防动员职能上的突破 国防动员法27条规定涉及各级地方人民政府 (不包括国务院、政府部门) 第一章 总则 第五条 第二章 组织领导机构及其职权 第十条、第十一条、第十二条 第三章 国防动员计划、实施预案与潜力统计调查 第十八条、第十九条 第四章 与国防密切相关的建设项目和重要产品 第二十五条 第五章 预备役人员的储备与征召 第二十八条、第三十条、第三十二条 第七章 军品科研、生产与维修保障
27、第四十条 第八章 战争灾害预防与救助 第四十三条、第四十六条、第四十七条 第九章 国防勤务 第四十八条、第四十九条、第五十二条、第五十三条 第十章 民用资源征用与补偿 第五十四条、第五十五条、第五十七条、第五十八条 第十一章 宣传教育 第六十条、第六十二条 第十二章 特别措施 第六十四条 第十三章 法律责任 第六十八条、第六十九条,41,四、主要突破,(五)制约公权力上的突破第十条 国家决定实施国防动员后,(地方人民政府)应当根据上级下达的国防动员任务,组织本行政区域国防动员的实施。第十四条 国家的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遭受的威胁消除后,应当按照决定实施国防动员的权限和程序解除国防动员的实
28、施措施。第五十五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对被征用的民用资源予以登记,向被征用人出具凭证。第六十五条 组织实施特别措施的机关应当在规定的权限、区域和时限内实施措施。第六十六条 采取特别措施不再必要时,应当及时终止。,42,四、主要突破,(六)国防动员活动范围的突破第八章 战争灾害的预防与救助第四十二条 国家实行战争灾害的预防与救助制度,保护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保障国防动员潜力和持续动员能力。第四十三条 国家建立军事、经济、社会目标和首脑机关分级防护制度。分级防护标准由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规定。第九章 国防勤务第四十八条 国家决定实施国防动员后,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根据国防动员实施的需要,可以动
29、员符合本法规定条件的公民和组织担负国防勤务。本法所称国防勤务,是指支援保障军队作战、承担预防与救助战争灾害以及协助维护社会秩序的任务。,43,四、主要突破,(七)社会组织及企业事业单位国防动员责任义务的突破 国防动员法20条规定涉及企业在国防动员中的责任义务 第一章 总则 第五条 第四章 与国防密切相关的建设项目和重要产品 第二十三条、第二十四条 第五章 预备役人员的储备与征召 第二十八条、第三十一条 第六章 战略物资储备与调用 第三十四条 第七章 军品科研、生产与维修保障 第三十九条、第四十一条 第八章 战争灾害预防与救助 第四十四条、第四十六条、第四十七条 第九章 国防勤务 第五十条、第五十一条、第五十三条 第十章 民用资源征用与补偿 第五十五条、第五十七条 第十一章 宣传教育 第六十一条、第六十二条 第十二章 特别措施 第六十三条 第十三章 法律责任 第六十九条,44,五、存在缺陷,45,五、存在缺陷,(一)组织上的缺陷 1战时最高领导机构预设问题没有解决。 2执行机构弱化的问题没有得到解决。 补充规定:县以上各级人民政府编设综合性国防动员行政管理机构,主管本级国防动员的综合、计划和协调工作,以及本法的行政执法工作,同时作为本级国防动员委员会的办事机构,承办国防动员委员会交办的事务。 3社会组织纳入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关于调酒师考试的流行饮品新趋势-试题及答案
- 2002专业设计合同范例
- 公司订立合同样本作用
- 个人兼职会计劳务合同样本
- 亚铝型材订单合同样本
- 修补房子合同标准文本
- 2025企业内部股权转让合同争议
- 简单抵押的合同范本
- 2025至2030年中国单轴自动裁切机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单相多功能电能表检定装置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代办转学合同范例
- 高中主题班会 高一下学期《自律自主自觉-成就更好的自己》主题班会教案
- 猎头公司简介介绍
- 2025年ACR痛风管理指南
- 智能建筑 停车场管理系统安装及验收规范
- 2025年开封大学单招职业倾向性测试题库附答案
- GB/T 45233-2025化工园区安全风险评估导则
- 广东省汕头市2025年普通高考第一次模拟考试生物学试题(含答案)
- AIGC赋能常微分方程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
- 2025年山东济南铁路局招聘510人历年高频重点模拟试卷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福建省南平市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