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二章 环境污染与微生物引起食品腐败变质,第一节 食品腐败变质的鉴别 第二节 环境污染及其控制 第三节 微生物引起食品变质的条件 (一)微生物 (二)食品的基质特性 (三)食品的外界环境条件 第四节 各类食品的腐败变质,一 食品腐败变质 食品受到外界有害因素的污染以后,食品原有色、香、味和营养成分发生了从量变到质变的变化,结果使食品的质量降低或完全不能食用,这个过程称为食品腐败变质。 由于习惯的原因常常把食品腐败变质称为食品变质,实际上食品腐败仅是食品变质的一个方面。 造成食品变质的原因较多,有物理的、化学的,也有生物的。,常见概念,引起食品腐败变质的主要因素,微生物,啮齿动物,昆虫/寄生虫,
2、食品腐败变质,温度,水分,光照,氧化,酶类,二 腐败 由微生物引起蛋白质类食品的变质。 食物 + 分解Pr的微生物 AA + 胺 + 硫化氢等 三 发酵 由微生物引起糖类物质的变质。 碳水化合物 + 分解糖类的微生物 有机酸 + 酒精 + 气体,四 酸败 由微生物引起脂肪类物质发生的变质,脂肪发生变质的特征是产生酸和刺激性的“油哈”气味。 脂肪食物 + 解脂微生物 脂肪酸 + 甘油及其它产物 注:脂肪发生变质主要是由于化学作用所引起的,但许多研究证明与微生物有密切的关系。,第一节 食品腐败变质的鉴定 食品受到微生物污染后,容易发生变质。那么如何鉴别食品的腐败变质?一般是从感官、物理、化学和微生
3、物等四个方面来鉴定其是否适合规定指标。 一 感官鉴定 食品因微生物污染而引起变质以后,必然会从食品的性状上反映出来,而性状变化到一定程度,就会被人们的有所察觉。因此,感官鉴定最为敏感可靠,也是一项评定食品卫生质量的重要指标。 感官指标包括色泽、气味、口味和组织状态。,1. 色泽 食品在加工前后,本身均呈现一定色泽,如果有微生物繁殖引起变质时,色泽就会发生改变。微生物产生的色素有的在菌体细胞内,有的分泌到细胞外。另外,因微生物代谢产物的作用促使食品发生化学变化也可引起食品色泽的变化。如肉及肉制品的色变;腊肠的褪色或绿变。 当然,由于微生物种类不同,食品的性质不同和作用时间不一致,在食品上出现的变
4、色性状也有所差异。如有片状的、斑点状的,全部或局部等各种情况。,2. 气味 食品本身有一定气味,正常动、植物原料及其制品因微生物繁殖而产生变质时,人们的嗅觉就能敏感地察觉到有不正常气味产生。如NH3、三甲胺、乙酸、H2S、乙硫醇等就具有腐败臭味。当然,食品中产生的腐败臭味,通常不是单一的,而是多种臭味混合而成的。尽管如此,有时也能分辩出比较突出的不良气味,如霉味臭、酯臭等。 水果变坏产生的芳香味人们嗅觉上习惯不认为是臭味,故评定食品质量不是以香、臭味来划分,而是应该按照正常气味与异常气味来评定。,3. 口味 变质食品可引起口味上的变化,而在口味中比较容易分辩的是酸味的产生。此外,还有苦味及其它
5、异味。如消毒乳由于某些假单孢菌的作用产生苦味;蛋白质被大肠杆菌、小球菌等微生物作用后也会产生苦味。变质食品可产生多种不正常的气味,这是许多化合物在味觉器官上的反应,一般称其为异味。 当然,口味的评定从卫生角度看是不符合卫生要求的,而且各人评定结果意见分歧较大,只能作大概的比较。为此,口味的评定应借助仪器来测试。,4. 组织状态 固体食品变质时,微生物酶可使组织细胞破坏,造成细胞内容物的外溢,这样食品的性状即出现变形软化,有时也可出现发粘等现象。 液态食品变质后常出现浑浊沉淀,表面出现浮膜,变稠等现象,有时还会出现产气等现象。,二 化学鉴定 微生物的代谢可引起食品化学组成的变化,并产生多种腐败性
6、产物,故直接测定这些腐败产物就可作为判断其质量的依据。 如AA、Pr含量高的鱼、虾、贝及肉类等食品,在需氧性败坏时,常用测定挥发性盐基氮的含量多少来作为评定的一项化学指标。一般在低温有氧条件下,鱼类挥发性盐基氮的量达到30mg/100g时,即认为是变质的标志。 而对于含氮量少而含碳水化合物丰富的食品,在缺氧条件下,食品腐败则常测定有机酸的含量作为指标。,三 pH值或酸碱度的测定 食品中pH值的变化,一方面可由微生物的作用或食品原料本身酶的消化作用产酸而使食品中pH值下降;另一方面也可以由微生物的作用所产生的氨而促使pH值上升。 如牲畜屠宰后,肌肉中因碳水化合物产生消化作用,结果造成乳酸和磷酸在
7、肌肉中积累以致引起pH值下降,其后因腐败微生物繁殖,肌肉被分解造成氨积累,又促使pH上升,故借助于pH值测定可评价食品变质的程度。,四 微生物检验 对食品进行微生物测定,不仅可以反映食品被微生物污染的程度,是否变质以及食品的一般卫生状况,同时也是判定食品卫生质量的一项重要依据。,第二节 环境污染及其控制,一、食品污染 根据食品中污染的途径,可分为两大类: 内源性污染:凡是动植物体在生活过程中,由于本身带有的微生物而造成的食品污染。 外源性污染:食品原料在收获、加工、运输、贮藏、销售过程中使食品发生的污染。,二、食品污染的来源 (一) 空气 (二)土壤 (三) 水 (四) 人及动物携带 (五)
8、加工机械设备 (六) 包装材料 (七) 原料及辅料,1、大气污染的影响,空气中某些污染物的数量超过了大气本身净化能力,对人体、植物产生不良影响时的大气状况,称为大气污染。,大气污染物种类繁多。据有关资料表明,已被人们注意的能对人体及动、植物产生危害的大气污染物种类100多种。 在我国对农业生产影响较大的污染物有二氧化硫(SO2)、氮氧化物(NOx)、总悬浮物(TSP)及氟化物等。,2、水体污染的影响,食品生产中所涉及的水体主要包括地面水(河流等)、地下水和降水。 由于工业及人类活动排放的污染物进入河流、湖泊、海洋或地下水等水体,使水和水体底泥的物理、化学性质、生物群落组成发生变化,从而降低水体
9、的利用价值的现象,称为水体污染。,本世纪五六十年代,日本富山县神通川和水俣镇发现了“痛痛病”和“水俣病”,人们从而确认了水中重金属污染可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并对人类造成严重的危害。 随着社会工农业的发展,工业废水和城市污水污染,以及矿山和冶金工业的重金属污染,使河流、湖泊、甚至海洋水质急剧下降,水生生物多样性减少,物种灭绝,江河、湖泊、近海等水源污染是导致食品不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也对经济发展和人类身心健康构成严重威胁。,目前,在我国1200条河流中,850条江河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130多个湖泊和近海区域却不同程度地存在富营养化问题,处于富营养状态下的湖泊有51个,藻类污染日益突出,我国海域的
10、“赤潮”也不断发生。利用这样的水源生产的水产品常会受到化学品和藻类毒素的污染。 在工业污染物中尤以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和重金属污染最为严重,将危害到人民身体健康,也威胁到我国水产品的贸易经济。重金属污染是近年来渔业环境污染的公害之一,且形势十分严峻。,主要污染物质包括悬浮物、有机物、营养物、细菌及重金属等几类。 食品生产中,主要的污染因子有汞、镉、铬、砷、COD、BOD5、氯化物、氰化物、氟化物等。 同时加工用水还包括细菌、大肠杆菌。,3、土壤污染的影响,土壤对环境污染物具有一定的调控能力,调控的机制是土壤对污染物的吸附、解析、固定及分解等作用,称为净化。 当污染物过量进入土壤,使植物
11、和微生物受到危害的同时,使产品中的污染物含量超过食品卫生标准时,就称该土壤受到污染。,重金属不能被微生物降解,而在土壤中残留、富集,被作物吸收,表现出毒害效应。作物受重金属污染,其生长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产量下降。 资料表明,向土壤投加浓度为0.0003%0.001%的汞后,冬小麦明显减产,而小麦籽粒中汞含量会迅速增加。 农药施用不当也会造成土壤污染。,三、控制食品污染的措施 食品污染是导致食品腐败变质的重要原因,生产中必须采取综合措施,才能有效地控制食品的污染。,垃圾的无害化管理 加强环境管理 粪便的无害化管理 污水的无害化管理 食品运输卫生和贮藏卫生 加强食品生产 食品生产卫生 的卫生管
12、理 个人卫生 食品生产用水卫生,表现以下几方面,为了人类的健康保护我们的环境,第三节 微生物引起食品变质的条件 食品一经微生物污染后,是否必然会导致腐败变质,变质的性质和程度如何,是受多方面因素影响的。这既要看是否具备了微生物生长繁殖的条件,又要看食品本身的组成成分和性质如何?具体从以下3个方面来分析: 微生物 食品的基质条件 食品的外界环境条件,一 微生物 在食品发生腐败变质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是微生物。如果某一食品经过彻底灭菌或过滤除菌,则食品长期保藏也不会发生腐败。反之,如果某一食品污染了微生物,一旦条件适宜,就会引起变质。故微生物的污染是导致食品发生变质的主要根源。 能引起食品变质的
13、微生物种类很多,主要有细菌、酵母菌和霉菌。一般情况下细菌比酵母菌占优势。,1. 分解蛋白质的微生物 细 菌:分解力强的包括有芽孢杆菌属、假单孢菌属、变形杆菌属、梭状芽孢杆菌属。 分解力弱的包括有小球菌属、葡萄球菌属、八叠球菌属、 无色杆菌属、产碱杆菌属、赛氏杆菌属、肠细菌属、埃希氏杆菌属。 酵母菌:大多酵母菌对蛋白质分解能力极微弱。 霉 菌:许多霉菌都具有分解蛋白质的能力。与细菌相比, 霉菌更能利用天然蛋白质。如青霉属、曲霉属、根霉属、毛霉属、木霉属中的许多种。,2. 分解碳水化合物的微生物 细 菌:能强烈分解淀粉的细菌仅是少数。主要是芽孢杆菌属的细菌,如枯草芽孢杆菌、蜡状芽孢杆菌和马铃薯芽孢
14、杆菌。其次是梭状芽孢杆菌属,如淀粉梭状芽孢杆菌。 能分解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的细菌仅少数菌株。 能分解果胶质的细菌有欧氏植病杆菌属(胡萝卜软腐病欧氏杆菌)、芽孢杆菌属(环状芽孢杆菌、多粘芽孢杆菌)和梭状芽孢杆菌属。 绝大多数细菌都具有分解单糖或双糖的能力,某些细菌能利用有机酸和醇类,特别是利用单糖的能力极为普遍。,酵母菌: 绝大多数酵母菌不能使淀粉分解。但少数特殊的酵母菌能分解多糖,个别酵母能分解果胶如脆壁酵母。,霉 菌:大多数霉菌都有利用简单碳水化合物的能力。能分解纤维素的霉菌较少。纤维素分解力最强的是木霉属中的绿色木霉。其次曲霉中的黑曲霉、土曲霉、烟曲霉以及青霉中的黄青霉、淡黄青霉等也具有分解
15、纤维素的能力。 分解果胶质的霉菌中,活力最强的有黑曲霉、米曲霉、灰绿青霉。其次是蜡叶芽枝霉、大毛霉等。 青霉属、曲霉属、毛霉属和镰刀霉属中的许多种都具有利用某些简单有机酸或醇类的能力。,3. 分解脂肪的微生物 细 菌:脂肪分解菌是指能产生脂肪酶,使脂肪分解为脂肪酸和甘油的细菌。一般来说,有强烈分解蛋白质能力的需氧菌中的大多数细菌,同时也就是脂肪分解菌。 细菌中具有分解脂肪的细菌并不多,主要有假单孢菌属、黄杆菌属、无色杆菌属、产碱杆菌属、赛氏杆菌属、小球菌属、葡萄球菌属和芽孢杆菌属。,酵母菌:能分解脂肪的酵母菌不多,常见的有解脂假丝酵母。 霉 菌:能分解脂肪的霉菌比细菌多的多。常见的有黄曲霉、黑
16、曲霉、烟曲霉、灰绿青霉、脂解毛霉、白地霉和芽枝霉等。,1. 食品的营养组成 食品除了含有一定的水分外,主要是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碳化合物、维生素和无机盐等营养成分,而这些成分又都是微生物生长的良好培养基,所以食品一旦被微生物污染,微生物就很容易在其上生长,从而导致食品变质。,食品基质特性,当然,不同的微生物分解各种营养成分的能力是不同的,有的能迅速分解蛋白质,有的能分解碳水化合物,有的分解脂肪的能力较强等。这些差异主要是决定于微生物所具有的酶的种类。 当食品中营养成分和微生物所具有酶的底物一致时,微生物就能分解这类食品。,2. 食品的氢离子浓度 食品中氢离子浓度对微生物的生命活动有很大影响
17、。氢离子浓度可影响了细胞正常物质代谢活动。 在一定的氢离子浓度下,微生物的酶系统才能发挥最大的催化作用,如果氢离子浓度改变,酶的催化就会减弱或消失,必然影响到微生物正常代谢。,各种食品都具有一定的氢离子浓度,动植物食品原料的pH几乎都在7以下,有的可低到2-3。 根据食品pH值不同,一般将食品分为酸性食品和非酸性食品。, 酸性食品和非酸性食品 非酸性食品:pH值在4.5以上者称为非酸性食品。 酸性食品: pH值在4.5以下者称为酸性食品。 从食品原料及其制品来看,大多数的蔬菜,乳、肉等动物性食品都属于非酸性食品,而所有的水果都属于酸性食品。 由于食品的pH值不同,故引起食品腐败变质的微生物类群
18、也就呈现一定的特殊性。, 微生物生长与食品中pH值的关系 不同种类的微生物都有自己最适生长的pH值范围。大多数细菌最适生长pH值是7.0左右,所以多数非酸性食品适宜各种细菌生长,因而食品的pH值越偏酸性,可以生长的细菌种类就越少,即使细菌能生长,其生长能力也弱。 当食品pH值在5.5以下时,一般腐败细菌基本上被抑制,只有少数细菌,如大肠杆菌和一些耐酸细菌(LAB)仍能继续生长。但在酸性食品中,酵母菌和霉菌可以生长。,食品的酸度不同,引起食品腐败变质的微生物的类群也不同。 除此,微生物在食品中生长也能导致食品的pH值改变。如某些微生物分解食品中的糖类产酸,结果引起食品的pH值下降,某些微生物分解
19、Pr产碱,结果导致食品的pH值出现上升趋势。,一般情况下,如果糖和蛋白质同时存在时,微生物首先利用糖,对蛋白质的分解就明显减少,这使pH值趋向酸性转化;若糖不足而蛋白质含量丰富时,就会出现较多的Pr被利用而分解,引起pH值向碱性方向转化,当pH值转化到一定限度时,又会对微生物的生长产生抑制作用,微生物的生长就停止了,这样食品中酸碱的积累就不再继续进行。 在含有糖和蛋白质的食品中,经常见到的现象是:首先是pH值下降,而后出现上升。,一些腐败细菌生长初期,首先分解的也是糖,当糖被利用而降低到一定程度时,接着就出现了蛋白质被强烈分解,使碱性物质积累,造成pH值上升,这种现象在液体食品中特别明显。 在
20、发酵食品制造过程中也可以见到有这种类似的现象,这是在几种微生物同时存在时所引起的。,如在制备腌菜时,初期由于LAB利用菜液中的糖分而产酸,pH值就逐渐下降,直至有大量的酸积累到一定程度时,由于酸度过高,LAB生长即被抑制。可是一些真菌因具有耐酸的特性,它们并能利用酸性物质而获得生长的机会,这样又造成了pH值逐渐上升。 当pH值接近中性时,若原来加入的盐分不足和在其它条件的影响下,还可以出现一些腐败细菌的生长繁殖,最后的结果造成pH值显著向碱性转化。,表 1 各种微生物生长的最适pH值及pH范围 微生 物 种 类 最低pH值 最适pH值 最高pH值 细菌、放线菌 5.0 7.08.0 10.0
21、酵 母 菌 2.5 3.86.0 8.0 霉 菌 1.5 3.06.0 10.0,3. 食品的水分 食品有固体状、半固体状和液体状。它们不论是原料、半成品或成品,都含有一定量的水分,食品中的水分总是以结合水和游离水两种状态存在。 微生物在食品上生长繁殖,除需要一定的营养物质外,还必须有足够的水分,微生物能利用的水分是游离水。,游离水是一个很好的溶剂,能使食品中的一些物质如糖、盐、AA等溶解。而有些水溶性物质也只有经过微生物酶的转化作用后,才能被微生物吸收。有些不溶性物质,也必须通过微生物酶作用使其转变成小分子的可溶性物质后,才能被微生物吸收。 以上说明微生物必须在有游离水存在状况下,才能进行一
22、系列代谢活动,也就是说微生物必须在含有营养物质的水溶液中才能进行生长繁殖。,另一方面,微生物新陈代谢过程中要不断地向外界排出代谢产物,这种排泄也必须以水作为溶剂,所以游离水的存在是微生物生长所必需的物质之一。故降低食品的水分含量,可以作为控制微生物生长的一项衡量指标(标准)。 一般来说,含水分多的食品,微生物容易生长,含水分少的食品,微生物则不易生长。那么食品中含有的水分减少到怎样的程度,微生物就不能生长呢?,从细菌本身来看,有些食品的含水量为60%时,细菌就不能生长,而有些食品的含水量则必须降至40%时,细菌才不能生长。这是什么原因呢? 这是因为在含有60%水分的食品中,有较多的可溶性物质被
23、溶解在水中,这样势必就会有较多的水分被可溶性物质夺去,微生物可利用的水分因此而减少; 而在40%水分的食品中,虽然水含量较低,可是可溶性物质也较少,因此微生物可利用的水分降低不多。,上述二种不同食品按照重量百分率来计算所含水分量有明显差别,但实际上能被微生物利用的水分浓度却是一致的 正是由于这样的原因,以重量百分率来表示食品中水分含量,并不能确切地反映食品中能被微生物利用的实际含水量,为此采用了水分活性(Aw)值来表示。, 水分活性值(Aw) Aw值即是食品在密闭容器内的水蒸汽压与在相同温度下的纯水蒸汽压的比值。 Aw = P / P0 其中P0表示纯水的水蒸汽压,P表示食品的水蒸汽压。 Aw
24、值为 0 - 1之间, 不同类型微生物的生长对水分活性值的要求 各种不同类型微生物都有生长适宜的水分活性范围,即使是同一类型的微生物,在不同条件下生长发育所需要的最低水分活性值也有差异。 以细菌、酵母菌、霉菌三大类微生物来比较。 细菌 酵母菌 霉菌 细菌生长的水分活性值 除了嗜盐性细菌的最低Aw在0.75以下外,绝大多数的细菌要求 Aw 在 0.94以上。,酵母菌生长的水分活性值 酵母菌生长所需水分要比细菌低一些,但比霉菌要高一些,除了耐渗透压酵母菌外,一般酵母菌生长的最低Aw 范围在 0.94 - 0.88。 霉菌生长的水分活性值 霉菌与细菌和酵母菌相比,能在较低的 Aw范围内生长。一般在
25、0.64的Aw下,任何霉菌均不能生长。但在Aw值为0.65时,有少数霉菌尚能生长,故称其为干性霉菌。, 适宜微生物生长的Aw值的可变性 一般情况下微生物生长的Aw值范围非常严格,但在某些因素的影响下,如温度值、营养成分、O2及抑制剂等都可使微生物生长的最适Aw值有所变动。 如霉菌处于最适生长温度时,霉菌孢子发育的最低Aw值可比非适宜度低。 兼性厌氧的金黄色球菌在无氧环境下生长的最低Aw = 0.90,而在有氧环境中可降至0.86。, 微生物生长对食品中水分的影响 微生物在食品中生长繁殖,由于微生物的呼吸作用产生热量,因此可促进水分蒸发,从而使食品的水分不断减少。 当然也有些微生物在其代谢过程中
26、会产生水分,这些水分有的是食品组成成分中的结合水转变而来的,如枯草芽孢杆菌对淀粉发生分解作用时,即有水分释放出来,假如产生的水分量 蒸发量,就会使食品的Aw值上升,食品中Aw值变化了,能在食品中活动的微生物种类也会有所变化。,表2 食品中重要微生物类群生长的最低Aw值范围 类 群 最低Aw值范围 类 群 最低Aw 大多数细菌 0.990.94 嗜盐性细菌 0.75 大多数酵母 0.940.88 耐渗透压酵母菌 0.60 大多数霉菌 0.940.73 干性霉菌 0.65,表3 食品中细菌生长的最低Aw 蕈状芽孢杆菌 0.99 产气肠细菌 0.945 肉毒杆菌(发芽) 0.98 蜡状芽孢杆菌 0.
27、94 假单孢菌属 0.97 粪链球菌 0.94 蜡状芽孢杆菌(发芽) 0.97 肉毒杆菌 0.93 无色杆菌属 0.96 八叠球菌 0.9150.930 大肠杆菌 0.960.935 玫瑰色小球菌 0.905 枯草芽孢杆菌 0.95 金黄色葡萄球菌(厌氧)0.90 纽波特沙门氏菌 0.945 金黄色葡萄球菌(需氧)0.86 肉 毒 杆 菌 0.95 嗜盐菌 0.75,表4 食品中酵母生长的最低Aw值 产朊圆酵母 0.94 啤酒酵母 0.895 产朊假丝酵母 0.94 红酵母属 0.89 裂殖酵母属 0.93 内孢霉属 0.835 面包酵母 0.905 异形魏立氏酵母 0.83 醭酵母属 0.9
28、0 鲁氏酵母 0.600.61,表 5 食品中霉菌生长的最低Aw(孢子发芽) 根 霉 属 0.940.92 白 曲 霉 0.75 葡萄孢属 0.93 灰绿曲霉 0.750.73 毛 霉 属 0.930.92 薛氏曲霉 0.65 乳粉孢霉 0.895 匍匐曲霉 0.65 黑 曲 霉 0.890.88 赤 曲 霉 0.65 青 霉 属 0.830.80 安氏曲霉 0.65 黄 曲 霉 0.80,4. 食品的渗透压 不同类群微生物对渗透压的适应性 多数微生物在低渗透压食品中能够生长,在高渗透压食品中,各种微生物的适应情况是不一样的。 一般来说,多数霉菌和少数酵母菌能耐受较高渗透压。它们在高渗环境中,
29、不但不会死亡,而且有些还能生长繁殖;绝大多数细菌不能在较高渗透压的食品中生长,但能在其中生存一个时期。 当然,在高渗透压食品中生存时间的长短,取决于不同的菌种。细菌中虽有少数菌种能适应较高的渗透压,但其耐受力远远不如霉菌和酵母菌。, 引起食品变质的耐盐细菌和耐糖细菌 在食品中形成不同渗透压的物质,主要是食盐和糖,不同微生物耐受食盐和糖的程度不一样。 高度耐盐细菌 它们最适宜在含有20-30%食盐浓度的食品中生长。这些细菌都能产生类胡萝卜素,所以菌落大都具有色素,如杆菌中的盐杆菌,球菌中的小球菌属等。,中度耐盐细菌 最适宜在含有5-10%食盐浓度食品中生长,如假单孢菌属、弧菌属、无色杆菌属、八叠
30、球菌属、芽孢杆菌属和小球菌属,其中最突出的是盐脱氮微球菌和腌肉弧菌。 低度耐盐细菌 最适宜在含2-5%食盐浓度食品中生长,如假单孢菌属、无色杆菌属、黄杆菌属和弧菌属中的一些菌种。,高度、中度和低度三种不同的耐盐细菌,一般生长繁殖速度都比较慢,世代时间在几小时,甚至十几个小时之久,只有低度耐盐细菌中的溶血性弧菌繁殖速度较快。 耐糖细菌 能在高度含糖食品中生长的细菌称为耐糖细菌,如肠膜明串珠菌等。,(3) 引起高渗透压食品变质的酵母菌 耐高糖的酵母菌有鲁氏酵母、蜂蜜酵母菌、异常汉逊氏酵母等,常常会引起高浓度糖分的糖浆、果酱、浓缩果汁等食品变质。 (4) 引起高渗透压食品变质的霉菌 如灰绿曲霉、葡萄曲霉、咖啡色串孢霉、乳卵孢霉及芽枝霉属和青霉属等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含连带责任保证人借款合同
- 企业外包服务合同样本
- 糖尿病教学教案
- 辐射台使用过程中突发意外情况的应急预案及流程
- 供热公司清运合同样本
- 悬浮式拼装运动地板施工方案
- 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教案
- 初中物理教学经验介绍
- 中日双语外贸合同样本
- 中山办公家具购销合同标准文本
- 2025年四川省成都市青白江区招聘50人历年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年浙江嘉兴市众业供电服务限公司招聘38人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课件】第12课+理想与典范-古希腊与古罗马美术+课件高中美术人教版(2019)美术鉴赏
- 建筑行业安全隐患举报奖励机制
- 公司事故隐患内部报告奖励机制
- Unit10 How to stay safe 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教科版(广州)英语五年下册
- 家禽委托屠宰合同协议书
- 小学生诗词大赛练习资料
- 铝板幕墙监理细则
- 全过程工程咨询管理服务方案投标方案(技术方案)
- 光储电站储能系统调试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