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淋巴细胞活化_第1页
B淋巴细胞活化_第2页
B淋巴细胞活化_第3页
B淋巴细胞活化_第4页
B淋巴细胞活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六章 免疫细胞,本章要求及重点 1、掌握T细胞表面分子和T细胞亚群。 2、掌握B细胞的表面分子和B细胞亚群。 3、熟悉NK细胞的特征及功能,单核-巨噬细胞的表面标志及主要功能。 4、了解免疫细胞的种类及功能。,免疫细胞(immune cells):淋巴细胞、抗原提呈细胞、其它免疫细胞,免疫细胞(Immune cells),免疫活性细胞 (Immune competent cell,ICC),泛指所有参与免疫反应的细胞及其前身,包括造血干细胞、淋巴细胞、单核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和粒细胞等。,能够接受抗原刺激、产生特异性的活化、增殖、分化并形成效应产物的淋巴细胞。,免疫细胞的起源与分化,红细胞

2、血小板 肥大细胞 中性粒细胞 巨噬细胞 树突状细胞 浆细胞 T细胞 NK细胞,免疫细胞的组成,免疫活性细胞T、B淋巴细胞 抗原提呈细胞树突状细胞、巨噬细胞、 B淋巴细胞 其他免疫细胞NK细胞 粒细胞(嗜中性、嗜酸性、嗜碱性) 肥大细胞 红细胞?血小板?血管内皮细胞? 造血干细胞,1. 免疫活性细胞 免疫活性细胞 (Immune competent Cells, ICC)是承担免疫功能的基本单位,具有抗原识别受体及有关受体,能接受抗原刺激而发生特异性免疫应答,也称抗原特异性淋巴细胞。它们依分化成熟场所的不同,可区分为两类:由胸腺分化的称T细胞,在骨髓(或鸟类腔上囊)分化的称B细胞。,免疫活性细胞

3、发育过程中的 阳性选择和阴性选择 阳性选择:原免疫细胞在初级免疫器官内分化为前免疫细胞或幼稚免疫细胞,仅部分可识别结合个体信号的细胞被诱导进一步增殖分化并形成具完整特异性抗原受体的多克隆分化细胞,其他未被选择的细胞则较快进入程序性自毁(凋亡)。 阴性选择:分化的免疫活性细胞遇到阴性选择,一部分细胞因特异性结合自身抗原发生了程序性自毁或失能,其他则可被称为处女型免疫细胞,进入外周免疫细胞库定位发挥有关功能:它们具多种受体,可经克隆活化发生免疫应答,或经刺激发生转化,并具某些归巢粘附分子。,二、淋巴细胞,(一)T淋巴细胞 (二)B淋巴细胞 (三)NK细胞,(一)T淋巴细胞 1、 T细胞的表面标志

4、2、 T细胞的分化发育 3、T细胞的功能与亚群,1、T细胞的表面标志(surfacemarker),T细胞表面抗原受体 T细胞表面抗原,(1)T细胞表面抗原受体(surface antigen accepter),1)T细胞抗原受体(T cell antigen receptor,TCR) 2)细胞因子受体(CKR) 3)病毒受体 4)丝裂原受体,T细胞抗原受体(T cell antigen receptor,TCR) :是T细胞特异性识别抗原的受体,也是T细胞特有的表面标志,有、 4种肽链,分为TCR 和TCR 两种类型 TCR-CD3复合物:是T细胞抗原受体(TCR)与一组CD3分子以非共

5、价键结合而形成的复合物,是T细胞识别抗原和转导信号的主要单位。,T细胞抗原受体(TCR-CD3)结构示意图,ITAM (immunoreceptor tyrosine-based activatory motif),ITAM是免疫受体酪氨酸抑制基序的英文缩写,其基本功能是:TCR与抗原结合后,导致ITAM中所含的酪氨酸被磷酸化后, 活化相关激酶,从而将识别信号转入T细胞内。,ITAM,(2)T细胞表面抗原(surface antigen),1)MHC抗原:参与T细胞对抗原肽的识别与应答过程。 2)白细胞分化抗原:是不同谱系白细胞在正常分化、成熟的不同阶段及活化过程中出现或消失的细胞表面标志。

6、3)粘附分子,分化群(cluster of differentiation,CD):以单克隆抗体鉴定为主的方法,将来自不同实验室的单克隆抗体(McAb)所识别的同一白细胞分化抗原。 参与T细胞识别与分化的CD分子主要有CD3、CD4、 CD8、CD2、 CD28、CD152等。,CD3分子,是T细胞的重要分子,有、 5种肽链;CD3分子的主要功能是转导TCR特异性识别抗原所产生的活化信号,促进T细胞活化。,CD4和 CD8分子,CD4和CD8分子是T细胞重要的表面标志。在外周血和淋巴器官中, CD4+T细胞主要为辅助T细胞(Th),而CD8+T细胞主要是细胞毒T细胞(Tc);二者都是TCR-C

7、D3复合物识别抗原的辅助受体,此外,还参与T细胞在胸腺内的发育成熟及分化。,CD28分子胞浆区可与多种信号分子相连,能转导T细胞活化的辅助信号,也称协同刺激信号或第二信号。,CD28分子,TCR,CD4,CD28,CD4+T细胞的TCR及协同刺激受体,TCR,CD8,CD28,CD8+T细胞的TCR及协同刺激受体,2、T细胞的分化发育,阳性选择,赋予 T 细胞接受 抗原提呈的能力,前细胞(临时受体及有关受体) -胸腺细胞(配体或信号,胸腺激素?)作用细胞表达CD4和CD8分子,并在增殖中进行TCR(主要为链)基因重排表达,由链与链以及CD3和CD4(或CD8)组合为复合受体出现于膜表面,从而形

8、成多克隆的幼稚性细胞(CD4+,CD8+双阳细胞)。 *双阳细胞的复合受体能够与胸腺基质细胞的MHC-2(配合CD4)或MHC-1(配合CD8)进行低亲合度结合(可能有超抗原样内源性因子参与)并接受阳性协同信号(?)被选择性存活增殖(阳性选择) 并完成TCR分化和CD$或CD8细胞歧化,此阳性选择使其T细胞分化为重多克隆的处女型T4细胞(CD4+,CD8-单阳细胞)或T8细胞(CD4-,CD8+单阳细胞),阴性选择,清除识别自身 抗原的 T 细胞,*分化后的T细胞中如与阳性协同刺激信号缺如或有阴性协同信号(?)的个体细胞MHC或MHC+自我抗原高亲合度结合,则失活或删除(阴性选择),双阴性期,

9、双阳性期,单阳性期,CD4+细胞,CD8+细胞,细胞在胸腺内的发育,T,逃避了阴性选择残余的细胞则离开胸腺,进入外周免疫细胞库由于主要是识别非己抗原的处女型T4和T8细胞,加之细胞发育中的阳性选择增殖与个体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MHC )诱导相联系,也就演化出了自体免疫耐受和MHC分子制约现象。 在外周血及组织中也可偶见CD4+CD8+双阳性T细胞,可能系逸出的幼稚性T细胞。,3、T细胞的功能与亚群,T细胞功能,免疫应答的启动者 免疫应答的协调者 细胞免疫效应的执行者,T细胞的类型与亚群,CD4阳性亚群与CD8阳性亚群 辅助性T细胞(Th)与细胞毒性T细胞(Tc) 型T细胞与型T细胞,Th1

10、Th2 产生的细胞因子 IL-2 + IL-4 + IL-5 + IL-10 + IFN- + TNF- + 增殖所需细胞因子 IL-2 IL-2/IL-4 辅助作用 形成IgG促进DTH 形成IgE/IgA 抑制作用 Th2 Th1,(二)B 淋巴细胞,1、B细胞的分化发育 2、B细胞的表面标志 3、B细胞的功能与亚群,1、B细胞的分化发育,干细胞 早原B 晚原B 前B 未成熟B 成熟B 重链 胚系基因 D-J重排 V-DJ重排 重排完成 轻链 胚系基因 胚系基因 胚系基因 V-J重排 重排完成 SmIg 缺如 缺如 缺如 链 IgM IgM/IgD,B细胞在骨髓内的发育,骨髓基质细胞,未成

11、熟B细胞,自身抗原,成熟B细胞,抗原,浆细胞,(1)B细胞表面受体 1)B细胞抗原受体(BCR):是 嵌入细胞膜内脂分子中的表面膜免疫球蛋白(mIg),是B细胞的特征性表面标志。BCR的功能是特异性识别不同抗原分子,使B细胞活化并分化为浆细胞,进而产生不同特异性的抗体,发挥体液免疫功能。,2、B细胞表面标志,BCRIg、,Ig,Ig,Ig,Ig,SmIg,MHC分子,CD80(B7),CD40,B细胞,B细胞膜上与T细胞相互作用的分子,细胞尚有一些功能性受体,比较重要的: 2)抗体受体(如Fc R2、Fc R2 )介导免疫调节、抗体转类 3)补体受体(如CR1C3b的受体,C1qR )介导B细

12、胞活化 4)丝裂原受体接受美洲商陆 PWM等的刺激 5)细胞因子受体与对应 细胞因子结合,(2)B细胞表面抗原(surface antigen),1)MHC抗原:增强B细胞与T细胞的黏附作用,促进B细胞活化,参与B细胞处理和提呈抗原。 2)CD抗原:参与B细胞的活化、增殖和分化,在B细胞分化发育的不同阶段,CD抗原的表达不完全相同。主要有CD19、CD20、CD21、CD40、CD80等。,(3)B细胞亚群及功能,B 细胞功能,形成抗体产生细胞 提呈抗原 参与免疫调节,B1 B2 膜分子类型 SmIgM + + SmIgD (+) + CD5 + CD23 + 产生抗体类型 IgM、IgG3

13、+ + IgG1 (+) + IgG2 (+) +/+ T细胞依赖 + 发生亲和力成熟 +,正常人体组织中各系淋巴细胞的比例 - 胸腺 胸导管 外周血 淋巴结脾脏 集合结 骨髓 -,- * 其中TCR类细胞约占95,TCR类细胞约占5。,3、自然杀伤细胞 (natural killer,NK),起源:骨髓干细胞淋巴干细胞T、NK前体细胞NK细胞 形态学特征:大颗粒淋巴细胞(LGL) 膜分子:CD2、CD16、CD56、CD69、CD94、CD158 生物学作用及机制:自然杀伤过程、ADCC杀伤过程,“自然”杀伤,ADCC作用,第三节 抗原提呈细胞,1、树突状细胞 2、单核-巨噬细胞与 3、B

14、细胞,抗原提呈细胞 (antigen- presenting cells,APC),定义:一个功能性细胞群体,参与的各种细胞具有摄取、 加工抗原的能力,都可表达 MHC I、II类分子,并 籍此向T细胞提呈加工处理 后的抗原肽。 分类: 1、专职APC(professional APC) B细胞、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 2、非专职APC(non-professional APC) 上皮细胞、内皮细胞、间质细胞,专职APC 非专职APC MHC II类分子 组成性表达 诱导性表达 CD40 + CD80/CD86 + CD1 + 细胞种类 B细胞 上皮细胞 巨噬细胞 内皮细胞 树突状细胞 间质细胞

15、,专职APC与非专职APC的比较,起源:骨髓干细胞髓样干细胞粒、单前体细胞树突状细胞 淋巴干细胞T前体细胞树突状细胞 膜分子:MHC I、II类分子、CD1、CD4、CD40、CD80、CD86 并具FcR2、CR2等受体 生物学作用: 加工、提呈抗原 诱导T细胞分化、成熟 促进T细胞活化,树突状细胞,树突状细胞经循环系统分布到除脑以外的各脏器。 存在于非淋巴器官中的树突状细胞一般处于巨噬功能状态,可摄取、加工抗原,随后移至淋巴结、脾脏的T细胞区,具表达高水平协同刺激信号能力,是抗原运载并使循环的静态T细胞活化的重要APC。其缺损可出现移植物不被排斥的现象。,单核巨噬细胞,起源:骨髓干细胞髓样

16、干细胞粒、单前体细胞单核细胞 巨噬细胞 膜分子:MHC I、II类分子、Fc受体、补体受体 生物学作用: 吞噬、杀伤作用: 抗原提呈作用: 合成、分泌多种免疫分子作用:,单核-巨噬细胞成员 - 所在组织、脏器 名称 - 骨髓 前单核和单核细胞(Promonocyte and Monocyte) 血液 单核细胞(Monocyte) 实体组织 定居巨噬细胞/组织细胞(Resident Macrophage/ Histocyte) 肝脏 枯否氏细胞(Kupffer cell) 骨 破骨细胞(Osteoclast) 滑膜组织 A型滑膜细胞(Type A synovial cell) 中枢神经系统 小胶质细胞(Microglia) 肉芽肿组织 上皮样细胞/多核巨细胞(Epithelioid cell/ Multinucleated giant cell) 皮肤 郎罕细胞(Langerhans cell) -,B细胞 巨噬细胞 树突状细胞 抗原摄入 Ig 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