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医学检查指标的解读_第1页
常用医学检查指标的解读_第2页
常用医学检查指标的解读_第3页
常用医学检查指标的解读_第4页
常用医学检查指标的解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常用医学检查指标的解读,目录,第一节 血常规检查,血液的作用: 输送营养、氧气、抗体、激素和排泄废物、调节水分、体温、渗透压、酸碱度等。一般成人的血液占体重的 8%9%,总量为 50006000ml,血液的 pH 为 7.357.45,比重为 1.0501.060。 血液成分可分为两大部分: 血浆(无形成分,去细胞后的液体部分,占血液总量的 55%60%;包括 91%92%的水分,以及 10%左右的蛋 白质、葡萄糖、无机盐、酶、激素等。) 细胞(有形成分,主要包括红细胞、白细胞、粒细胞、淋巴细胞、血小板等。) 血液检查(血常规检查)的内容通常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红蛋白及血小板等血液有形成分

2、的检查。,第一节 血常规检查,一、红细胞计数(RBC )-单位体积里的红细胞数量 (一)简述 红细胞是血液中数量最多的有形成分(1/2),是呼吸载体,能携带和释放氧气至全身各个组织,并运输二氧化碳,维持血液酸碱平衡,并具有免疫黏附作用。免疫黏附作用可增强吞噬性白细胞对微生物的吞噬作用,消除抗原抗体复合物的作用,防止复合物在易感区域形成可能有害的沉淀物。 正常参考区间 女性(3.55.0)1012 L 男性(4.05.5)1012 L(略高于女性) 儿童(4.25.2)1012 L(下限略高于成年女性) 新生儿(6.07.0) 1012 L(明显高于成年男性和女性)。,第一节 血常规检查,一、红

3、细胞计数(RBC ) (二)临床意义(病理变化) 1.红细胞/血红蛋白增多 (1)相对性增多:连续性呕吐、反复腹泻、排汗过多、休克、多汗、大面积烧伤,由于大量失水,血浆量减少,血液浓缩,使血液中的各种成分浓度相应增多,仅为一种暂时的现象。 (2)绝对性增多 病理代偿性和继发性增多,常继发于慢性肺心病、肺气肿、高山病和肿瘤(肾癌、肾上腺肿瘤)患者(肾癌细胞可产生促红细胞生成素,促进红细胞生成)(病理性缺氧及肾癌) 真性红细胞增多,为原因不明的慢性骨髓功能亢进,红细胞计数可达(7.012.0)1012 L,第一节 血常规检查,一、红细胞计数(RBC ) (二)临床意义(病理变化) 2.红细胞/血红

4、蛋白减少 (1)造血物质缺乏(缺乏合成材料) 由营养不良或吸收不良引起,如慢性胃肠道疾病、酗酒、偏食等,引起铁、叶酸等造血物质不足,或蛋白质、 铜、维生素 C、维生素 B12 不足均可致贫血。 (2)骨髓造血功能低下(合成功能差) 原发性或由药物、放射等多种理化因素所致的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癌症骨转移(白细胞、癌细胞的大量 繁殖,影响红细胞的生成)等,可抑制正常造血功能。,第一节 血常规检查,一、红细胞计数(RBC ) (二)临床意义(病理变化) 2.红细胞减少 (3)红细胞破坏或丢失过多(合成功能正常,但破坏或丢失太多)如先天失血或后天获得性溶血性贫血、急慢性失血性贫血、出血等。 (4)

5、继发性贫血(慢性炎症等) 如各种炎症(如慢性萎缩性胃炎)、结缔组织病(红斑狼疮、风湿)、内分泌病。,第一节 血常规检查,一、红细胞计数(RBC ) (二)临床意义(生理变化) 1、年龄 2、时间 上午7点出现高峰 3、采血部位 静脉血比毛细血管血结果低10%-15% 4、精神因素 5、气压 高原红 6、献血 7、妊娠,第一节 血常规检查,二、血红蛋白(Hb) (一)简述 血红蛋白常被称为“血色素”,是组成红细胞的主要成分,承担着机体向器官、组织运输氧气和运出二氧化碳的功能。其增减的临床意义基本上与红细胞增减的意义相同,但血红蛋白能更好地反映贫血的程度。(诊断贫血的标准:血红蛋白、红细胞、红细胞

6、压积三项指标之一中的任何一项低于同龄、同性别正常值参考范围的低限,但血红蛋白作为诊断指标的应用最为广泛。),第一节 血常规检查,二、血红蛋白(Hb) (一)简述 参考范围:(记忆方法同红细胞) 女性:110150gL 男性:120160gL(上下限都比女性高 20) 儿童:l20140gL(下限略高于成年女性) 新生儿:180190gL(显著高于成年男性和女性),第一节 血常规检查,二、血红蛋白(Hb) (二)临床意义 贫血按严重程度可分为:极重度贫血Hb 1;在急性或轻型肝炎时 ,血清 ALT 升高幅度大于 AST,(ASTALT)1;(即 ASTALT 比值越高,肝脏病变越慢性化),第四节

7、 肝功能检查,二、血清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 GOP (二) 临床意义(与 ALT 基本同;以慢性肝炎、肝硬化最明显) (2)心肌梗死 心梗时 AST 活力最高,在发病后 68 小时 AST 开始上升,l824 小时后达高峰。但单纯心绞痛时,AST 正常 。 (3)其他疾病 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皮肌炎、肺栓塞、肾炎、胸膜炎、急性胰腺炎、钩端螺旋体病、肌肉挫伤、坏疽、溶血性疾病。 (4)用药 服用有肝毒性的药物时,具体与 ALT 类同,第四节 肝功能检查,三、血清 - - 谷氨酰转移酶( GGT,T -GT ) (一)简述 是将肽或其他化合物的-谷氨酰基转移至某些谷氨酰受体上的酶。-GT 主

8、要存在于血清及除肌肉外的所有组织中,如肾、胰、肝、大肠、心肌组织中,其中以肾脏最高。 参考范围: 速率法 男性 50UL 女性 30UL,第四节 肝功能检查,三、血清 - - 谷氨酰转移酶( GGT) (二)临床意义(技巧性归纳记忆) (升高可见于除肌肉组织外所有组织疾病,尤其是肝胆疾病、胰腺疾病/二苯乙醇可使之升高) GGT 升高见于: (1)肝胆疾病 肝内或肝后胆管梗阻者血清GGT上升最高,可达正常水平的 530 倍, GGT 对阻塞性黄疸性胆管炎、胆囊炎的敏感性高于碱性磷酸酶,原发性或继发性肝炎患者的GGT水平也高,且较其他肝脏酶类上升显著;传染性肝炎 、脂肪肝、药物中毒者的GGT中度升

9、高,一般为正常参考值的 25 倍;酒精性肝硬化、大多数嗜酒者GGT值可升高。慢性肝炎、肝硬化GGT持续升高,提示病情不稳定或有恶化趋势;而逐渐下降,则提示肝内病变向非活动区域移行。原发性肝癌时,血清GGT活性显著升高。,第四节 肝功能检查,三、血清 - - 谷氨酰转移酶( GGT) (二)临床意义 GGT 升高见于: (2)胰腺疾病 急、慢性胰腺炎,胰腺肿瘤可达参考上限的 515 倍。囊纤维化(胰纤维性囊肿瘤)伴有肝并发症时GGT值可升高。 (3)其他疾病 脂肪肝、心肌梗死、前列腺肿瘤。 (4)用药(二苯乙醇) 抗惊厥药苯妥英钠、镇静药苯巴比妥或乙醇常致GGT 升高。,第四节 肝功能检查,四、

10、血清碱性磷酸酶( ALP ) (一)简述 碱性磷酸酶广泛存在于人体组织和体液中,其中以骨、肝、乳腺、小肠、肾脏的浓度较高。 参考范围: 速率法 女性 :l12 岁500U;大于 l5 岁 40150UL 男性: l12 岁500UL;12l5 岁750UL;大于 25 岁 40150UL,第四节 肝功能检查,四、血清碱性磷酸酶( ALP ) (二)临床意义(技巧性归纳记忆) (骨骼、肝脏含量高,升高见于肝胆疾病、骨骼疾病/他汀类药物可使之升高。) 碱性磷酸酶增高可见于: (1)肝胆疾病 阻塞性黄疸、胆道梗阻、结石、胰腺头癌、急性或慢性黄疽性肝炎、肝癌、肝外阻塞。 (2)骨骼疾病 骨损伤、骨疾病

11、、变形性骨炎症(Paget 病),使成骨细胞内有高度的 ALP 释放人血,如纤维骨炎、骨折恢复期 、 佝偻病、骨软化症、成骨不全等,因为 ALP 生成亢进,血清 ALP 或活性升高。,第四节 肝功能检查,四、血清碱性磷酸酶( ALP ) (二)临床意义(技巧性归纳记忆) 碱性磷酸酶增高可见于: (3)用药 HMGCoA 还原酶抑制剂(他汀类血脂调节药)的不良反应,可导致 ALP 升高。,第四节 肝功能检查,五、血清总蛋白( TP )、白蛋白(A )和球蛋白(G ) (一)简述(了解即可,记住 A/G=1.52.5) 血清总蛋白、-球蛋白、-球蛋白均由肝脏细胞合成,总蛋白为白蛋白和球蛋白之和。血

12、浆蛋白具有维持正常的血浆胶体渗透压、运输、机体免疫、凝血和抗凝血及营养等生理功能。 当肝脏受损时,血浆蛋白减少,在炎症性肝细胞破坏和抗原性改变时,可刺激免疫系统致一球蛋白比例增高,此刻总蛋白量变化不大,但白蛋白和球蛋白比值(AG)会变小,甚至发生倒置。为了反映肝脏功能的实际情况,在做血清总蛋白测定的同时,尚需要测定AG 比值,其结果以 g/L 表示。,第四节 肝功能检查,五、血清总蛋白( TP )、白蛋白(A )和球蛋白(G ) (一)简述(了解即可,记住 A/G=1.52.5) 参考范围: 总蛋白(TP):双缩脲法新生儿 4670g/L;成人 6080gL 白蛋白(A):溴甲酚氯法_新生儿

13、2844gL;成人 3555g/L 球蛋白(G): 2030gL AG 比值 l.52.5:1,第四节 肝功能检查,五、血清总蛋白( TP )、白蛋白(A )和球蛋白(G ) (二)临床意义 1.血清总蛋白 (1)血清总蛋白增高 各种原因脱水所致的血液浓缩:如呕吐、腹泻、休克、高热、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等。 血清蛋白合成增加:如多发性骨髓瘤、巨球蛋白血症等。,第四节 肝功能检查,五、血清总蛋白( TP )、白蛋白(A )和球蛋白(G ) (二)临床意义 1.血清总蛋白 (2)血清总蛋白降低 各种原因引起的血清蛋白质丢失和摄入不足:营养不良、消化吸收不良。 血清水分增加,血液被稀释:可导致总蛋白浓

14、度相对减少,如水钠潴留或静脉应用过多的低渗溶液。 疾病:患有多种慢性消耗性疾病,如结核、肿瘤、急性大出血、严重烧伤、甲亢、慢性肾脏病变、肾病综合 征、胸腹腔积液、肝功能障碍、蛋白质合成障碍。,第四节 肝功能检查,五、血清总蛋白( TP )、白蛋白(A )和球蛋白(G ) (二)临床意义 2.白蛋白(维持渗透压和营养状况,反应肝功能受损) 在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机体营养方面均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1)白蛋白浓度降低 营养不良:摄入不足、消化吸收不良。 消耗增加:多种慢性疾病,如结核、恶性肿瘤、甲亢; 丢失过多:如急性大出血、严重烧伤、慢性肾脏病变。 合成障碍:主要是肝功能障碍,若持续低于 30

15、g/L,则提示有慢性肝炎或肝硬化。 (2)白蛋白浓度增高 见于严重失水而致的血浆浓缩。,第四节 肝功能检查,五、血清总蛋白( TP )、白蛋白(A )和球蛋白(G ) (二)临床意义 3.球蛋白 球蛋白是多种蛋白质的混合物,包括-球蛋白、-球蛋白、-球蛋白等,参与机体免疫功能。球蛋白增高主要以-球蛋白增高为主。 (1)球蛋白增高 (炎症、感染/自身免疫病/骨髓瘤、淋巴瘤) 炎症或慢性感染性疾病:如结核、疟疾、黑热病、麻风病、血吸虫病、肝炎、亚急性心内膜炎。 自身免疫性疾病:风湿热、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肝硬化。 骨髓瘤和淋巴瘤(瘤细胞分泌大量单一的球蛋白,这种球蛋白没有正常的免疫功能)、原

16、发性巨球蛋白血症 。,第四节 肝功能检查,五、血清总蛋白( TP )、白蛋白(A )和球蛋白(G ) (二)临床意义 3.球蛋白 (2)血清球蛋白浓度降低 (肾上腺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 主要是合成减少,可见于: 生理性减少:出生后至 3 岁。 免疫功能抑制:如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 低-球蛋白血症。,第四节 肝功能检查,五、血清总蛋白( TP )、白蛋白(A )和球蛋白(G ) 总结白蛋白(A)和球蛋白(G): 白蛋白维持渗透压和营养状况,反应肝功能受损;营养不良、消耗过多、丢失过多、合成障碍均可使之降低。 球蛋白参与机体免疫,增高见于炎症感染/自身免疫病/骨髓瘤、淋巴瘤;降低见于

17、长期应用肾上腺皮质 激素和免疫抑制剂。 慢性肝炎、肝硬化、肝实质性损害、肾病综合征时,AG 减小,常小于 1;急性肝炎早期,AG 正常。,第五节 肾功能检查,肾脏的功能主要是分泌和排泄尿液、废物、毒物和药物;调节和维持体液容量和成分(水分和渗透压、电解质 、酸碱度);维持机体内环境(血压、内分泌)的平衡 一、血清尿素氮(BUN ) (一)正常值参考范围 尿素是人体蛋白质的代谢产物。血清中的尿素氮主要是经肾小球滤过而随尿液排出体外。因此通过测定尿素氮 ,可了解肾小球的滤过功能。 参考范围:速率法 成人:3.27.1mmolL(记住) 婴儿、儿童:1.86.5mmolL(略低于成人),第五节 肾功

18、能检查,一、血清尿素氮(BUN ) (二)临床意义 1.血清尿素氮增高 (1)肾脏疾病 慢性肾炎、严重的肾盂肾炎等。肾功能轻度受损时,尿素氮检测值可无变化。当此值高于正常时,说明有效肾单位的 60%70%已受损害。因此,尿素氮测定不能作为肾病早期肾功能不全的测定指标,但对肾衰竭,尤其是氮质血症的诊断有特殊的价值。 (2)泌尿系统疾病(肾后性氮质血症) 泌尿道结石、肿瘤、前列腺增生、前列腺疾病使尿路梗阻等引起尿量显著减少或尿闭时,也可造成血清尿素氮检测值增高。,第五节 肾功能检查,一、血清尿素氮(BUN ) (二)临床意义 1.血清尿素氮增高 (3)其他(肾前性氮质血症) 脱水、高蛋白饮食、蛋白

19、质分解代谢增高、水肿、腹水、胆道手术后、上消化道出血、妊娠后期妇女、磷、砷等化学中毒等,心输出量减少或继发于失血或其他原因所致的肾脏灌注下降均会引起 BUN 升高。,第五节 肾功能检查,一、血清尿素氮(BUN ) (二)临床意义 2.血清尿素氮降低 急性肝萎缩、中毒性肝炎、类脂质肾病等。,第五节 肾功能检查,二、血肌酐(Cr ) (一)正常值参考范围 肌酐是体内肌酸代谢的最终产物(肌肉代谢产物)。 血肌酐基本不受饮食、高分子代谢等肾外因素的影响。在外源性肌酐摄入量稳定,体内肌酐生成量恒定的情况下,其浓度取决于肾小球滤过功能。因此,血肌酐浓度可在一定程度上准确反映肾小球滤过功能的损害程度。当肾实

20、质受到损害时,肾小球的滤过率就会降低,血肌酐浓度就会上升。 正常值范围: 酶法 男性:59104molL 女性:4584molL 儿童:0-7天5397molL 1周-1月2762molL 1月-1岁1835molL 1岁-16岁1862molL,第五节 肾功能检查,二、血肌酐(Cr ) (二)临床意义 血肌酐增高见于: (1)肾脏疾病(各种类型肾病:肾小球滤过功能下降) 急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硬化、多囊肾、肾移植后的排斥反应等,尤其是慢性肾炎者,Cr 越高,预后越差。 (2)其他 休克、心力衰竭、肢端肥大症、巨人症、失血、脱水、剧烈活动。 仅当肾小球滤过功能下降到正常人的 30%50%时,血中

21、肌酐数值才明显上升。因此,在早期或轻度损害时,血中肌酐浓度可以表现为正常。血肌酐和尿素氮同时测定更有意义,如两者同时增高,表示肾功能已受到严重的损害,第六节 其他常用血生化检查,一、淀粉酶( AMY ) (一)简述 淀粉酶主要由胰腺分泌,在体内的主要作用是水解淀粉,生成葡萄糖、麦芽糖、寡糖和糊精。 淀粉酶分子量较小,可从肾小管滤过直接排出,当形成巨淀粉酶后因分子量大,所以不能从肾脏排出,导致血液中的淀粉酶活性升高,而尿中的淀粉酶活性低于正常。 参考范围:速率法 血清 80220UL,第六节 其他常用血生化检查,一、淀粉酶( AMY ) (二)临床意义 1.淀粉酶增高(急性胰腺炎等胰腺疾病) 血

22、清淀粉酶活性测定主要用于急性胰腺炎的诊断。血清淀粉酶升高尚可见于急性腮腺炎、胰腺脓肿、胰腺损伤 、胰腺肿瘤引起的胰腺导管阻塞、肾功能不全、肺癌、卵巢癌、腮腺损伤、胆囊炎、消化性溃疡穿孔、肠梗阻、腹膜炎、急性阑尾炎、异位妊娠破裂、创伤性休克、大手术后、酮症酸中毒、肾移植后、肺炎、急性酒精中毒等。,第六节 其他常用血生化检查,一、淀粉酶( AMY ) (二)临床意义 2.淀粉酶降低 肝癌、肝硬化、糖尿病等。 淀粉酶、血清脂肪酶、胰凝乳蛋白酶的联合测定可提高对急性胰腺炎诊断的特异性和准确性。同时测定淀粉酶清除率及肌酐清除率并计算其比值也可提高对急性胰腺炎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第六节 其他常用血生化

23、检查,二、肌酸激酶(CK) (一)简述 在体内主要存在于骨骼肌、脑和心肌组织中,为诊断骨骼肌和心肌疾病最敏感的指标,其增高与骨骼肌、心肌受损的程度基本-致,尤其作为急性心肌梗死的早期诊断指标 参考范围:动态法 男性 25200UL 女性 25170UL,第六节 其他常用血生化检查,二、肌酸激酶(CK) (二)临床意义 1.肌酸激酶增高 (1)心肌梗死 心肌梗死(心肌缺血、心内膜下心肌梗死)、病毒性心肌炎。 (2)各种肌肉疾病 进行性肌肉营养不良发作期、各种肌肉损伤、挤压综合征、多发性肌炎、手术后、剧烈运动或反复肌内注射。,第六节 其他常用血生化检查,二、肌酸激酶(CK) (二)临床意义 1.肌

24、酸激酶增高 (3)脑血管疾病 脑梗死、急性脑外伤、酒精中毒、惊厥、癫痫、甲状腺功能减退等。 (4)服用羟甲戊二酰辅酶 A 还原酶抑制剂(他汀类药),或和贝丁酸类药联合应用可增加发生肌病的危险,表现为 CPK 升高。,第六节 其他常用血生化检查,二、肌酸激酶(CK) (二)临床意义 1.肌酸激酶增高 (5)CK-MB升高为急性心肌梗死的重要指标 CK-BB升高为脑部疾病的重要指标 CK-MM升高为骨骼肌损伤的重要指标 2.磷酸激酶降低 见于肝硬化等。,第六节 其他常用血生化检查,三、血尿酸 (一)简述 尿酸为体内核酸中嘌呤代谢的终末产物,98%被肾小管重吸收和排泄,如发生肾小球滤过功能受损,可致

25、血尿酸水平升高,另外在正常生理情况下,嘌呤的合成与分解处于相对平衡状态,尿酸的生成与排泄也较恒定。但当体内核酸大量分解(白血病、恶性肿瘤等)或食入高嘌呤食物时,引起血尿酸水平升高。 参考范围:155428molL 酶法 男性 180440molL 女性 120320molL,第六节 其他常用血生化检查,三、血尿酸 (二)临床意义 1.血尿酸增高 (1)疾病 痛风、高尿酸血症、急慢性肾炎、肾结核、肾积水、紫癜、多发性骨髓炎、重症肝炎等。 (2)核蛋白代谢增强 如粒细胞性白血病、骨髓细胞增生不良、溶血性贫血、恶性贫血、红细胞增多症、甲状腺功能亢进、一氧化碳 中毒、牛皮癣等。,第六节 其他常用血生化

26、检查,三、血尿酸 (二)临床意义 1.血尿酸增高 (3)生理性 食用高嘌呤食物、木糖醇摄入过多、剧烈运动、禁食。1.血尿酸增高 (4)药源性 三氯甲烷、四氯化碳、铅中毒; 服用非甾体抗炎药:阿司匹林、贝诺酯; 利尿剂:氢氯噻嗪、甲氯噻嗪、贝美噻嗪、苄噻嗪、阿佐塞米、托拉塞米、依他尼酸;,第六节 其他常用血生化检查,三、血尿酸 (二)临床意义 1.血尿酸增高 (4)药源性 抗高血压药:利血平、喷布洛尔、替米沙坦、氯沙坦、二氮嗪;胰岛素; 免疫抑制剂:环孢素、巯嘌呤、吗替麦考酚酯、他克莫司、西罗莫司; 抗结核药:吡嗪酰胺、乙胺丁醇; 维生素(维生素 C、B1)等,因减少尿酸排泄而引起高尿酸血症。,

27、第六节 其他常用血生化检查,三、血尿酸 (二)临床意义 2.血尿酸减少 (1)疾病 恶性贫血、范科尼综合征。 (2)饮食 高糖、高脂肪饮食。,第六节 其他常用血生化检查,四、血糖( GLU ) (一)简述 血糖是指血液中葡萄糖的浓度,来源是食物中的淀粉、肌内肌糖原、牛奶乳糖、蔗糖和麦芽糖等,经消化吸收而生成葡萄糖。大部分储存于肝脏和肌肉内,供应生命活动的能量。正常情况下,在胰岛素、胰高血糖素等激素的参与下,糖的合成、分解与代谢处于动态而平衡状态,血糖保持相对稳定。临床通过监测空腹、餐后血糖数值的变化来诊断疾病,掌握糖尿病的病情和治疗效果。,第六节 其他常用血生化检查,四、血糖( GLU ) (

28、一)简述 参考范围:邻甲苯胺法 空腹血糖 成人 3.96.1 mmoLL(70110mgdl) 儿童 3.35.5 mmoLL(60100mgdl)(略低) 餐后 2 小时血糖 7.8mmoLL(140mgdl),第六节 其他常用血生化检查,四、血糖( GLU ) (二)临床意义 1.血糖增高 (1)胰岛素功能低下 胰岛素分泌不足的糖尿病、高血糖。 (2)导致血糖升高的激素分泌增多 嗜铬细胞瘤、肾上腺素皮质功能亢进(库欣综合征)、腺垂体功能亢进(肢端肥大症)、甲状腺功能亢进、巨人症、胰高血糖素瘤等。,第六节 其他常用血生化检查,四、血糖( GLU ) (二)临床意义 1.血糖增高 (3)其他疾

29、病(应激性增高) 颅内压增高、颅内出血、重症脑炎、颅脑外伤、妊娠呕吐、脱水、全身麻醉、情绪紧张。 (4)用药 服用一些影响糖代谢的药物,可引起一过性的血糖升高,如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泼尼松、泼尼松龙、甲泼尼松 、去炎松、氢化可的松、地塞米松)可调节糖代谢,在中长程应用时可出现多种代谢异常,包括高血糖;,第六节 其他常用血生化检查,四、血糖( GLU ) (二)临床意义 1.血糖增高 (4)用药 甲状腺激素(左甲状腺素钠、碘塞罗宁钠)可使胰岛素水平下降; 利尿剂(呋塞米、依他尼酸、氢氯噻嗪)可抑制胰岛素释放 ,使糖耐量降低,血糖升高或尿糖阳性; 加替沙星可致严重或致死性低血糖或高血糖;,第六节 其

30、他常用血生化检查,四、血糖( GLU ) (二)临床意义 1.血糖增高 (4)用药 抗精神病药(氯氮平、奥氮平、喹硫平、阿立哌唑、利培酮、齐拉西酮、氯丙嗪、奋乃进、三氟拉嗪等)可引起葡萄糖调节功能异常,包括诱发糖尿病、加重原有糖尿病和导致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第六节 其他常用血生化检查,四、血糖( GLU ) (二)临床意义 2.血糖降低 (1)胰岛素分泌过多 胰岛素细胞瘤。 (2)导致血糖升高的激素分泌减退 肾上腺素皮质功能减退(爱迪生病)、腺垂体功能减退、甲状腺功能减退等。 (3)其他病症 长期营养不良、肝癌、重症肝炎、糖原积累病、酒精中毒、妊娠、饥饿、剧烈运动等。,第六节 其他常用血生化检

31、查,四、血糖( GLU ) (二)临床意义 2.血糖降低 (4)用药 用磺酰脲类促胰岛素分泌药过量,或服用单胺氧化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受体阻断剂、奥曲肽等药联合应用。,第六节 其他常用血生化检查,五、糖化血红蛋白(c HbAIc Ghb ) (一)简述 糖化血红蛋白为葡萄糖与血红蛋白的结合物,且结合后不再解离,并持续于红细胞的生命周期(120天)中,因此,测定糖化血红蛋白和血红蛋白的百分率,能客观的反映测定前 3月内的平均血糖水平,不但用于糖尿病的诊断,且用于糖尿病用药的疗效观察和用药监测。 参考范围:竞争免疫比浊法 4.8%-6.0%,第六节 其他常用血生化检查,五、糖化血红蛋

32、白(c HbAIc Ghb ) (二)临床意义 1.糖化血红蛋白增高 见于糖尿病、高血糖。 2.糖化血红蛋白降低 见于贫血、红细胞更新率增加等。,第六节 其他常用血生化检查,五、糖化血红蛋白(c HbAIc Ghb ) (一)简述,第六节 其他常用血生化检查,六、总胆固醇(TC ) (一)简述 人体内含胆固醇约 140g, 其中 25%分布于脑和神经组织中,胆固醇主要在体内合成,人体每日合成 12g。此外 ,尚有由食物中吸收的胆固醇,吸收率达食物中总胆固醇的 13。肝脏是合成、储藏和供给胆固醇的主要器官。 参考范围: 5.2mmolL,第六节 其他常用血生化检查,六、总胆固醇(TC ) (二)

33、临床意义 1.胆固醇升高 (1)动脉硬化及高脂血症 粥样硬化斑块、动脉硬化、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及高脂血症等。 (2)用药 服用避孕药、甲状腺激素、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抗精神病药(如氯氮平)可影响胆固醇水平。,第六节 其他常用血生化检查,六、总胆固醇(TC ) (二)临床意义(选择性记忆重点) 1.胆固醇升高 (2)其他疾病 肾病综合征、慢性肾炎肾病期、类脂性肾病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减退、胆道梗阻、饮酒过量、急性失血及家族 性高胆固醇血症。糖尿病特别是并发糖尿病昏迷时,几乎都有总胆固醇升高。胆总管阻塞时,总胆固醇增高且伴有 黄疸,但胆固醇酯与总胆固醇的比值仍正常。,第六节 其他常用血生化检查,

34、六、总胆固醇(TC ) (二)临床意义(选择性记忆重点) 2.胆固醇降低 (1)疾病 甲状腺功能亢进、严重肝衰竭、溶血性贫血、感染和营养不良、严重的肝脏疾病、急性肝坏死、肝硬化时,血清总胆固醇降低,胆固醇酯与总胆固醇的比值也降低。 (2)贫血 如再生障碍性贫血、溶血性贫血、缺铁性贫血等,因骨髓及红细胞合成胆固醇的功能受到影响,血清总胆固醇降低。,第六节 其他常用血生化检查,七、三酰甘油(甘油三酯, TG ) (一)简述 是人体贮存能量的形式,主要在肝脏合成;此外,人体的小肠黏膜在类脂吸收后也合成大量的三酰甘油。三酰甘油大约占总脂的 25%,为乳糜微粒和极低密度脂蛋白的主要成分,并直接参与胆固醇

35、和胆固醇酯的合成。在正常情况下,人的三酰甘油水平保持在正常值范围内,伴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增高。 参考范围:一点终点法 0.561.70mmolL,第六节 其他常用血生化检查,七、三酰甘油(甘油三酯, TG ) (二)临床意义 1.血清三酰甘油增高 (1)动脉硬化及高脂血症 动脉粥样硬化、原发性高脂血症、家族性高三酰甘油血症。 (2)其他疾病 胰腺炎、肝胆疾病(脂肪肝、胆汁淤积)、阻塞性黄疸、皮质增多症、肥胖、糖尿病、糖原累积症、严重贫血 、肾病综合征、甲状腺功能减退等疾病都有三酰甘油升高的现象。,第六节 其他常用血生化检查,七、三酰甘油(甘油三酯, TG ) (二)临床意义 1.血清三酰甘油增

36、高 (3)生理性 食用高脂肪食品等也可造成三酰甘油升高;大量饮酒可使三酰甘油出现假性升高。 (4)用药 应用雌激素、甲状腺激素、避孕药可出现三酰甘油升高。,第六节 其他常用血生化检查,七、三酰甘油(甘油三酯, TG ) (二)临床意义 2.血清三酰甘油减少 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旁腺功能亢进、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肝功能严重障碍等。,第六节 其他常用血生化检查,八、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ch ) 血脂(胆固醇、甘油三酯、磷脂等)在血液中与载脂蛋白结合成复合物脂蛋白。根据密度不同,脂蛋白可分为:乳糜微粒(CM)、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低密度脂蛋白(LDL)和高密度脂蛋白(HDL)。,第

37、六节 其他常用血生化检查,七、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c ) (一)简述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是在血浆中由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VLDL-c)转变而来的,是运输胆固醇到肝外组织的 主要运载工具。LDL-c的含量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以及病变程度相关,被认为是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致病因子。 参考范围:两点终点法 2.1-3.1mmolL,第六节 其他常用血生化检查,七、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ch ) (二)临床意义 1.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增多 主要是胆固醇增高可伴有 TG 增高,临床表现为a 型或b 型高脂蛋白血症,常见于饮食中含有胆固醇和饱和脂肪酸、低甲状腺素血症、肾病综合征、慢性肾衰

38、竭、肝脏疾病、糖尿病、血卟啉症、神经性厌食、妊娠等。,第六节 其他常用血生化检查,七、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ch ) (二)临床意义 2.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 见于营养不良、甲亢、慢性贫血、肠吸收不良、骨髓瘤、严重肝脏疾病、高甲状腺素血症、急性心肌梗死等,临床常与其他 TC、TG 、VLDL-ch、HDL-ch 等脂蛋白参数综合分析,第六节 其他常用血生化检查,八、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c ) (一)简述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主要在肝脏合成,是一种抗动脉粥样硬化的脂蛋白,可将胆固醇从肝外组织转运到肝脏进行代谢,由胆汁排出体外。其在限制动脉壁胆固醇的积存速度和促进胆固醇的清除上起

39、着一定的积极作用,HDL-c水平与动脉硬化和冠心病的发生和发展呈负相关。 参考范围:直接遮蔽法 1.21.65mmolL,第六节 其他常用血生化检查,八、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c ) (二)临床意义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 (1)生理性 吸烟、肥胖、严重营养不良,静脉内高营养治疗及应激反应后。 (2)动脉硬化及高脂血症 脑血管病、冠心病、高脂肪蛋白血症型和型。 (3)其他疾病 重症肝硬化、重症肝炎、糖尿病、肾病综合征、慢性肾功能不全、创伤、心肌梗死、甲状腺功能异常、尿毒症 。,第七节 乙型肝炎血清免疫学检查,第七节 乙型肝炎血清免疫学检查,一、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 HBsAg )

40、(一)简述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俗称“澳抗”,为乙型肝炎病毒(HBV)表面的一种糖蛋白。是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最早期(1-2 个月)血清里出现的一种特异性血清标记物,可维持数周至数年,甚至终生,HBsAg 可从多种乙型肝炎者的体液和分泌物(血液、精液、乳汁、阴道分泌物)中测出 参考范围:ELISA 法或化学发光法阴性(正常人阴性),第七节 乙型肝炎血清免疫学检查,一、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 HBsAg ) (二)表面抗原阳性的临床意义 (1)病毒感染早期(急性肝炎潜伏期):可以持续 1-2 个月,已经感染病毒,但尚未发病、出现病症。 (2)提示慢性肝炎活动期:肝硬化或原发性肝癌。 (3)无乙肝症状患者的病毒携带:患者携带病毒,但肝功能已经恢复正常,或从未出现过乙肝症状,但表面抗原持续阳性。,第七节 乙型肝炎血清免疫学检查,二、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抗 -HBs 、 HBsAb ) (一)简述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是人体针对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产生的中和抗体,为一种保护性抗体,表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