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召公谏厉王弭谤,国语,.,国语是我国第一部国别体史书,记述了从西周稼王二年(前990年)起到东周贞定王十六年(前453年)止的538年间周、鲁、晋、齐、郑、楚、吴、越八国的有关史实,写作意图是“求多闻善败以鉴诫也”。(国语楚语下),与左传具有同样的史料价值,是战国时期的学者依据春秋时期各国史料整理编辑而成的。国语所记前后事件大都不相连属,且偏重记述人物言论,往往通过言论反映事实,以人物之间的对话刻画人物形象。其中有许多“妙语玮辞,聚读之而心惊,潜玩之而味永”(经义考),有一定的文学价值。,国语简介1,.,和左传相比,从史学角度看,它比左传多出两百多年,有些史实是左传没有的;从文学角度看,它
2、的文字简明质朴,不及左传精炼蕴藉,叙事情节一般也无波澜起伏,不及左传婉转多姿。但它善于记言,有些谏对之辞写得十分出色。,国语简介2,.,本文选自国语周语上,标题是后加的。 召公又作“邵公”,姓姬,名虎,谥号穆公,是周厉王的卿士。 厉王,即周厉王,名胡,是西周有名的暴君。他对外用兵失败,对内进行“专利”:把本属各级领主共有的山林川泽之利收归王室所有。 公元前841年,终于爆发了国人暴动,围王宫,袭厉王,厉王出逃。 这篇文章写的就是这件事,其中主要记述了召公的谏言,是召公对于“厉王阻止人民公开批评”的进谏。谏言说理透彻,且具有民主因素。,召公谏厉王弥谤解题,.,读课文理解文意分析课文,厉王虐,国人
3、谤王。召公告王曰:“民不堪命矣。”王怒,得卫巫,使监谤者。以告,则杀之。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 王喜,告召公曰:“吾能弭谤矣,乃不敢言!” 召公曰:“是障之也。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故天子听政,使公卿至于列士献诗,瞽献曲,史献书,师箴,瞍赋,矇诵,百工谏,庶人传语,近臣尽规,亲戚补察,瞽史教诲,耆艾修之:而後王斟酌焉,是以事行而不悖。民之有口,犹土之有山川也,财用于是乎出;犹其原隰衍沃也,衣食于是乎生;口之宣言也,善败于是乎兴。行善而备败,所以阜财用衣食者也。夫民虑之于心而宣之于口,成而行之,胡可壅也?若壅其口,其与能几何?” 王
4、弗听,于是国人莫敢出言。三年,乃流王于彘。,.,1、厉王虐,国人谤王,召公告王曰:“民不堪命矣!” 5 译文:周厉王暴虐无道,老百姓都批评他的暴政。召公告诉厉王说:“人民忍受不了您的的暴政了!”,残暴,公开议论或批评,不能忍受,都城中的人民,.,2、王怒,得卫巫,使监谤者。以告,则杀之。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 译文: 厉王大怒,找到卫国的一个巫师,派其监视议论的人。巫师把他监视到议论的人报告给厉王,厉王就杀掉那些议论的人。老百姓都不敢说话了,在路上遇见,也只是以眼神示意。 以上是第一段,写周厉王闻谤而怒,弭谤的方法是监而杀人。寥寥几笔,便写出王虐民怨的状况。,监视,用眼神示意,名词用作动词。,
5、.,7问题1:从文中可以看出厉王是个怎样的人?作者怎样表现的?,暴虐、凶残、昏庸,愚蠢,专横,一副蠢人说蠢话的自鸣得意之像,问题2:厉王“以杀止谤”的做法,使得国家 处于一种怎样的情势之下?,君民对立。矛盾一触即发。,.,3、王喜,告召公曰:“吾能弭谤矣,乃不敢言。” 译文: 厉王高兴了,告诉召公说:“我能够制止老百姓的指责议论了,他们再也不敢说什么了。” 这是第二段,写厉王以弭谤而喜。,消除止住,.,决堤,堵塞,4、召公曰:“是障之也。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 译文: 召公说:“这是阻塞人们的言论啊。堵住人民的嘴,比堵塞河流更严重
6、。河流壅塞崩溃泛滥,伤害人一定很多,人民也是这样。因此,治水的人要挖开水道,使它畅通流淌;管理人民的人也应引导他们,使他们畅所欲言。,堵住,比严重,开通水道,引导,疏通,.,有瞳仁而看不见东西者,眼里没瞳仁的盲人,少师,5、故天子听政,使公卿至于列士献诗;瞽献曲;史献书;师箴;瞍赋;矇诵;百工谏;庶人传语;近臣尽规;亲戚补察;瞽史教诲;耆艾修之;而后王斟酌焉,是以事行而不悖。,有瞳仁的人,但睁不开眼的人,六十岁谓耆 ,五十岁谓艾,不合情理,.,译文: 所以天子处理政事时,让公卿以至列士进献讽谕诗,让盲乐师进献乐曲;让史官进献史籍;让少师进献劝谏的箴言;让无眸子的盲人吟咏,让有眸子的盲人诵读;让
7、文武百官进谏,让平民百姓把他们的话传上来;让近臣尽力规劝,让王室成员弥补天子的过失,监察朝政;盲乐师和史官以乐歌、史籍之言教诲天子;让国内元老将这些意见加以归纳整理,然后由天子斟酌处理。这样做事就不至于违背情理。,.,低平的土地,有河流灌溉的土地,6、民之有口,犹土之有山川也,财用于是乎出;犹其原隰衍沃也,衣食于是乎生;口之宣言也,善败于是乎兴。行善而备败,其所以阜财用衣食者也。 译文: “人民有口,就像土地上有山水,财务用度都从这里出产;又如土地上有高原、洼地、低平之地、水浇之田,衣服、食物也从这里出产。人民用嘴发表意见,政事的好坏由此而体现出来了,推行好的防止坏的,就能使财用、衣食增多起来
8、。,低湿的地方,增加,.,7、夫民虑之于心而宣之于口,成而行之,胡可壅也?若壅其口,其与能几何?” 译文: 老百姓在心里考虑好了,用语言表达出来,朝廷认为行得通就照着实行,怎么能加以堵塞呢?如果堵住了老百姓的嘴,能帮助你维持多久呢?” 以上是第三段,写召公谏弭谤,从正反两面反复阐明不可“防民之口”,谏辞恳切有力,.,问题3:召公要向厉王说明一个什么道理?,“为民者宣之使言”。,问题4:为什么民言不可“壅”而必须“宣”?,“防川”,喻1,“防民之口”,说明,民言不可堵,壅川的后果,“川壅而溃,伤人必多”,其与能几何 压迫、残害,使人民不服,喻2,壅民言的后果,.,问题5:“宣之使言”的具体措施有
9、哪些?,公卿列士献诗,史献书(读) 瞽献曲,师箴,瞍赋,矇诵(听),百工谏,庶人传语,近臣尽规, 亲戚补察 ,瞽史教诲,耆艾修之,使,王“斟酌”采用意见,事行而不悖,意见,效果,.,问题6:召公是怎样说出“宣之使言”的好处 的呢?,土之有“山川” “原隰衍沃”,民之有“口”,赖以生存的“财用”“衣食”,国家政事的善败好坏,产出,说出,喻3,行善而备败,其所以阜财用衣食者也,有关国家生存死亡,治乱兴衰,.,8、王不听,于是国人莫敢出言。三年,乃流王于彘。 译文: 厉王不听,于是国人不敢再发表言论。三年后,就把厉王流放到了彘地。 第四段,写弭谤的结果,“流王于彘”,完全应验了召公的谏言。,流放,晋
10、地,今山西霍县内,.,(1)用语简练,一字千金。 本文偏重记言,善于用精彩的对话来描述事件,阐明主旨。用字极为简练,可谓一字千金。 (2)比喻生动形象。 形象的比喻,使人加深对抽象概念的理解,使深奥的道理变得直观、生动。 (3)详略得当。 课文主要写召公的两次进谏,但详略不一。详者不嫌其繁,略者不显其简,恰到好处。,艺术特色,.,本文劝谏艺术,(一)比喻精辟:,1、本体 喻体 防民之口 防川,2、本体 喻体 民有口 土地有山川、原隰衍沃 能言 出产财用、衣食 兴善败 行善备败,.,川壅而溃,伤人必多-宣之使言,事行不悖 (堵言危险-不堵富强) (反面-正面),(二) 对比鲜明:,.,课堂讨论,
11、本文的观点对后世有怎样的影响?在当今社会有怎样的现实意义?,召公劝谏失败的原因何在?,.,周厉王是我国历史上一个有名的暴君。他拒谏的原因来自于他的暴虐凶残、刚愎自用。他不仅认识不到危机,反而沾沾自喜,表现了他的残忍和昏庸。这段历史,却是为了警告后来的统治阶级(特别是最高统治者),应该多看看自己身上的缺点,多听听底层社会的意见,天下才能长治久安。这就是文章真正的命意(主题)所在。,.,课文分析小结,这是一篇记事简练、说理充分的记事散文。 前两段写周厉王闻谤而怒,监而杀人,并以弭谤而喜。这是故事的前因,也是全文事件的开端。第三段记召公的谏词。谏词首先一针见血指出厉王弭谤“是障之也”,正确的方法是“
12、宣之使言”;紧接着论述“宣之使言”的具体措施:作为天子应广泛听取公卿、列士、瞽、史、箴、瞍、矇、百工、庶人、近臣、亲戚的建言,这样才能行事不悖,行善备败;最后指出民口(批评、议论)是堵不住的,如果堵了民口那就没有帮助你的人了。谏词从正面逐层深入论证“宣之使言”的重要性,也就从反面论证了“弭谤”的危害性虽然不着一句加以论说弭谤的危害性。这是事件的经过。最后一段写厉王拒谏弭谤而被流放,是事件的结果。 本文详略得当、重点突出,较好地体现出国语于言则详、于事则略而又略而不漏的特点,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特别是召公的谏词,较好地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和类比、对比等论证手法,不仅使语言生动形象,而且使谏词
13、具有令人置信的说服力。可叹的是,周厉王一点也听不进去,这就更有力地塑造和突现出厉王暴虐和昏庸的形象。这是本文构思之精妙所在,也是本文主旨之所在。,.,召公谏厉王弥谤重点提示,一、国语是我国第一部国别体史书,写作意图是“求多闻善败以鉴诫也”,所记前后事件大都不相连属,偏重记述人物言论,通过言论反映事实,以人物之间的对话刻画人物形象。 二、重点字、词、句(见下) 三、在结构上是谏因、谏言、谏果的三段式。首尾叙事,中间记言,事略言详,记言为主,体现了国语的一般特点。 四、召公的谏词,前后都是比喻。前一个比喻,说明“防民之口”的害处;后一个比喻,说明“宣之于口”的好处。 五、具体训练(见下),.,(1
14、)厉王:周夷王之子,名胡,前878至前842在位,共三十七年。(2)国人:居住在国都里的人,这里指平民百姓。(3)邵公:名虎,周王朝卿士,谥穆公。邵,一作召。(4)命:指周厉王苛虐的政令。(5)卫巫:卫国的巫者。巫,以装神弄鬼为职业的人。(6)弭(m):消除。(7)障:堵塞。(8)为川者:治水的人。(9)宣:疏导。(10)天子:古代帝王的称谓。(11)公卿:指执政大臣。古代有三公九卿之称。尚书周官:“立太师、太傅、太保,兹惟三公。”九卿指少师、少傅、少保、冢宰、司徒、宗伯、司马、司寇、司空。列士:古代官员有上士、中士、下士之分,统称列士。位在大夫之下。诗:指有讽谏意义的诗篇。(12)瞽(g):
15、盲人。因古代乐官多由盲人担任,故也称乐官为瞽。(13)史:史官。书:指史籍。(14)师:少师,乐官。箴:一种具有规戒性的文辞。(15)瞍(su):没有眼珠的盲人。赋:有节奏地诵读。(16)曚(mng):有眼珠的盲人。瞍曚均指乐师。(17)百工:周朝职官名。指掌管营建制造事务的官员。(18)庶人:平民。(19)亲戚:指君王的内外亲属。(20)耆(q)艾:年六十叫耆,年五十叫艾。这里指年长的师傅。修:整理修饰。(21)悖(bi):违背道理。(22)原隰(x):平原和低湿之地。衍沃:指平坦肥沃的良田。左传襄公二十五年“井衍沃”。疏:“衍沃并是平美之地。衍是高平而美者,沃是低平而美者,二者并是良田。”
16、(23)兴:兴起、表露之意。(24)阜:丰盛。(25)夫(f):发语词,无义。(26)与:语助词,无义。一说为“偕从”之意,句谓老百姓跟从你的能有多少?亦通。(27)国人:“国”下原无“人”字,据别本补。(28)三年:周厉王于公元前842年被国人放逐到彘,据此邵公谏厉王事当在公元前845年。(29)乃 流王于彘(zh):把国王放逐到彘地去。乃:终于,副词。流:流放,放逐。于:到,介词。.于是:从,从这里。彘:地名,在今山西省霍县境内。1(30) 谤:议论;指责。(31)甚:严重。(32)于是:从这里,.,27重点训练,1为加黑字加注音。 厉王虐,国人谤王( ) 史献书,师箴( ) 犹其有原隰衍
17、沃也( ) 所以阜财用衣食者也( ) 2划线处标点正确的一项是( ) A王怒,得卫巫,使监谤者。以告,则杀之。 B王怒得卫,巫使监谤者。以告,则杀之。 C王怒,得卫巫使,监谤者以告,则杀之。 D王怒得卫巫使监,谤者,以告则杀之。 3解释下列词语有误的一项( ) A事行而不悖 其中“悖”是相反、抵触之意。 B吾能弭谤矣 其中“弭”意为阻止、消除。 C阜财用衣食 其中“阜”意为使增多。 D其与能几何 其中“与”是和,同的意思。 4下列句中加粗字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口之宣言也,善败于是乎兴 B其所以阜财用、衣食者也 C近臣尽规,亲戚补察 D而后王斟酌焉,.,28重点训练,5下列叙述
18、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周厉王残暴凶狠,采用高压政策来镇压百姓的批评指责。 B召公通过形象生动的比喻,劝说厉王要广开言路,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C周厉王拒绝召公的谏言,引起百姓的强烈反抗,在周厉王三年,厉王被百姓推翻,流放到彘。 D厉王被流放到彘的结局,有力地说明了召公谏言的正确和重要。 6下面的翻译无误的一项是( ) A厉王虐,国人谤王。 译为:周厉王非常暴虐,国民都讽刺、挖苦他。 B为川者决之使导。 译为:治理河流的人挖掘水道使水疏导。 C史献书,师箴。 译为:史官进献史书、典籍,当老师的进劝诫、规劝的言论。 D民之有口也,犹土之有山川也,财用于是乎出。 译为:老百姓有嘴,就好比大地上会有山川一样,财用就出来了。,.,29重点训练,7把下列两句译成现代汉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供应金融链合同样本
- 企业服务招租合同范例
- 保洁合同样本微博
- 会场租用合同样本
- 公园电梯维修合同标准文本
- 2025个人借款合同书
- 2025企业采购销售合同范本
- 2025安全栅栏施工合同
- 学术出版物版权使用合同(2篇)
- 2024调酒师培训核心内容试题及答案
- 《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下《我们爱和平》课件
- 卫生法(教学讲解课件)
- 高三冲刺100天励志主题班会课件
- 全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申请书
- 德能勤绩廉个人总结的
- 中层干部岗位竞聘报名表格评分表格评分标准
- 思想道德与法治课件:第六章 第一节 社会主义法律的特征和运行
- 有限空间作业及应急物资清单
- 《个人信息保护法》解读
- 新疆高速公路建设工程季节性施工方案
- 新版(七步法案例)PFMEA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