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高考语文二模试卷A卷_第1页
陕西省高考语文二模试卷A卷_第2页
陕西省高考语文二模试卷A卷_第3页
陕西省高考语文二模试卷A卷_第4页
陕西省高考语文二模试卷A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陕西省高考语文二模试卷A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31分)1. (6分) (2017湘西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史上三次大规模人口南迁对南方地区的影响及其意义刘铮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原人民为避战乱开始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人口南迁的历程,北方人民的南迁为南方农业生产增加了大批劳动力,特别是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产工具,他们同南方的汉族人民及山越等少数人民共同兴修水利,开垦出大片良田,水稻栽培技术有所提高,小麦开始推广,牛耕得到普及。隋唐五代这一时期,南方经济继续发展,“安史之乱”后伴随着第二次人口南迁,南方农业、手工业、商业、对外贸易都呈现出前所未

2、有的发展势头,史称“天下大计,仰于东南”。两宋时期,南方经济呈现出繁荣的景象,在“靖康之乱”后,随着第三次的人口南迁的高峰出现,南方的粮食产量、农业技术、手工业技术与规模、商业贸易、城镇数量都超过了北方,江浙一带已经成为全国粮仓地带和最大的纺织中心和商业中心,同时经济重心南移的历史进程也终于完成。北方人口南迁者绝大多数为劳动人民,他们来自封建经济文化高度发达的黄河流域,拥有比较先进的生产技术和丰富的劳动经验。从吕氏春秋、四民月令等文献资料中可以清楚看到,自战国秦汉至两宋时期,黄河流域的生产技术水平已经达到相当的高度。相比之下,同一时期的长江中下游平原及以南地区则要落后得多,北方人口南迁将黄河流

3、域的先进生产技术与工具带到长江流域,必然推动这一地区的农业与手工业生产。有些南方地区开始实行区种法,并开始采取轮作复种制。这些进步虽不能完全归功于北方移民,但是北方移民所起的突出作用,是应该得到充分肯定的。北方人口的大量南迁给南方地区带来了大量的劳动力。在南迁过程中,能够顺利到达南方地区并且能生存下来的,多为一些青壮年,他们能够承受一路南迁的颠簸与艰辛,同时他们也是廉价的劳动力。当时南方的士族地主阶级具有从事土地开发的强烈冲动,他们迫切要求开发江南,建立强大的经济基础,以增强南方的军事力量。北方南迁人民来到南方地区后,两手空空,一无所有,而政府无法解决他们的生计问题,所以士族有需要劳动力来开发

4、山川泽林的积极性,南迁人民有需要解决生计问题的积极性,在这两个积极性的推动下,终于使南方地区的面貌焕然一新。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三次大规模的人口南迁和其所带来的中国经济重心的南移过程,是南方地区逐步开发、发展的历程,它改变了黄河流域“一枝独秀”的历史现象,使南方摆脱了“荆榛遍野,刀耕火种”的原始状态,经济得到飞跃发展,进而后来居上,成为全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对中国经济的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经济重心的南移也带动了全国经济的发展,中原地区先进的生产技术向南传播,进而向边疆地区渗透,使各地经济的发展趋于平衡,并且南方经济的发展也拉动了北方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全国经济的整体发展。而且,人口的南迁促进了我国古

5、代的民族融合,使各族人民交错杂居,接触频繁,甚至互通婚姻,大大促进了民族融合。(摘编自中“国国学网”作者同题文章,略有删改)(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三次大规模人口南迁不是人们的主动行为,而是战争、动乱等原因被迫进行的。B . 从北方迁往南方的人员都是地位低下的劳动人民,而具有一定权力的官员没有迁移到陌生的南方。C . 从北方迁到南方,路途遥远,需要承受一路南迁的颠簸与艰辛,因此,老人和小孩子能顺利到达南方的很少。D . 原先,北方地区的经济要比南方地区的经济更发达,但随着三次大规模人口南迁,南方地区的经济超过了北方地区。(2) 下列理解和分析

6、,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 随着南方地区的开发、发展,南方逐渐改变了“荆榛遍野,刀耕火种”的原始状态,经济后来居上,打破了黄河流域“一枝独秀”的经济格局。B . 面对一无所有的大量南迁人员,南方当地政府无力解决他们的生计问题,此时,南方士族地主阶级刚好迫切需要劳动力。C . 一直以来,黄河流域的生产技术水平比长江中下游平原及以南地区要发达得多,这一点,吕氏春秋等文献资料中有明确的记载。D . 中原地区先进的生产技术随着人口南迁而向南传播,再向边疆地区渗透,拉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为各地经济的发展趋于平衡作了贡献。(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魏晋南北朝时期人

7、口南迁后,南方的农业生产有所发展;隋唐五代时期人口南迁后,南方的农业、手工业、商业等都有了较大发展。B . 古代历史上的三次人口南迁带来的不仅是南方经济的崛起,也使我国古代各民族之间频繁互通,从而促进了民族大融合。C . 南方士族地主阶级具有开发江南的积极性和北方南迁人民有需要解决生计问题的积极性,促进了南方地区的经济发展。D . 虽然在经济重心南移前南方地区的劳动经验等与北方劳动人民的相比要逊色很多,但是前者有些技术比后者先进。2. (10分) (2018高一上佛山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曾国藩传朱东安曾国藩从小就有很高的志向,无论读书还是做事,都有一股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倔劲,

8、这与他父亲的教导有关。其父曾麟书自知天分有限,没有什么秘诀可以传授给儿子,可从几十年的经历中,他悟出一条真理:“有志者事竞成!”为此,曾国藩青少年时代在父亲的严格要求下,刻苦读书,百折不挠。一天,曾国藩在家背书,可有一篇文章就是背不下来。这时有个贼正潜伏在他的屋檐下,准备等他背完睡觉后动手行窃。可曾国潘国一直背不下来,就不去睡觉。贼等不及了,跳起来大怒道:“你这个笨蛋,背了这么多遍还背不下来,我都听会了!”说完,那个贼果然背诵一遍,然后扬长而去。还有一回,曾国藩和妹妹一起跟着父亲外出。父亲看到路边有棵“狗尾草”,马上出了一句上联:“狗尾草!”妹妹马上回答:“鸡冠花。”一会儿,他们经过一座桥,父

9、亲又随口出一句上联:“观风桥。”兄妹俩都没有对出。三天后,曾国藩突然跑去对父亲说:“听月楼。”父亲一听,对儿子的执著大加赞赏。为激励自己,曾国藩还给自己取了个号:涤生。他在日记中是这样解释的:涤者,取涤其旧染之污也;生者,取明袁了凡之言: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以后种种,譬如今日生也。“涤生”就是“见善思齐,有过则改”的意思,可见曾国藩时刻不忘自己的远大志向。后来他的父亲把他送到涟滨书院和岳麓书院学习。在名师的指点和自己的刻苦努力下,曾国藩在学业上实飞猛进。1834年,曾国藩24岁,参加乡试中第三十六名举人。这年冬天,曾国藩独自北上京城,参加次年春天的礼部会试,结果名落孙山。然而,进取不止的曾国

10、藩依然高唱着“匣里龙泉吟不住,问予何日斫蛟鼍”!1836年参加恩科会试,曾国藩还是没有被录取,但他没有灰心,他相信自己还年轻,仍有机会。放榜后,曾国藩收拾行装,搭乘运河的粮船南返。会试虽然落榜,却使这个生长在深山的“寒门”士子大开眼界。他决定利用这次回家的机会,做一次江南游,实现“行万里路,读万卷书”的宏愿。这时曾国藩身边的盘缠已经所剩无几。路过睢宁时,遇到了知县易作梅,也是湘乡人,他与曾国藩的祖父、父亲非常熟悉,与曾国藩也相识。在交谈中得知曾国藩会试未中,但从其家教以及言谈举止中,易知县看出这位老乡是个非凡之人,前程无量。当曾国藩开口向易和县借钱做路费时,易作梅慷慨应允,借给曾国藩一百两银子

11、,临别还给了他几两散银。经过金陵时,曾国藩看见一部精刻的二十三史,爱不释手。一同价格,曾国藩大吃一惊,恰好与他身边所有的钱相当。但他还是下定决心,一定要把这部书买下来。曾国藩心中暗自盘算:好在金陵到湘乡全是水路,船票既已交钱定好,沿途就不再游玩了,省吃俭用,所费也很有限。这时已是初夏,随身所带的皮袍冬衣也穿不着了,干脆送去当了,勉强还可凑足回家的盘缠。于是曾国藩把一时不穿的衣物,全部送进了当铺,毅然把那部心爱的二十三史买了回来。回家以后,父亲曾麟书得知他当了衣服借了账,花了上百两银子买回一堆书,非但没有责备,反而鼓励他说:“尔借钱买书,吾不惜为汝弥缝,但能悉心读之,斯不负耳。”望着慈样的父亲,

12、曾国藩暗暗立下誓言:“嗣后每日点十页,间断就是不孝。”功夫不负有心人。1838年,曾国藩终于得中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至此,曾国藩走完了自己的科举之路,实现了“学而优则仕”的志向。这位远居山村,出身寒素的偏强小伙子,从此由“田舍郎”一跃而进入了“天子堂”,实现了少年时代就立下的远大志向。此时的他感觉前途无限,便产生了一定要做一个屏藩国家的重臣的志向,他把自己的名字由“子城”改为“国藩”。就是“为国藩篱”的意思。从取号到改名,少年时代的理想又升华了。(节选自曾国藩传)(1)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曾麟节天分有限,科举之路走得并不顺利,他把希望寄托在儿子身上

13、,严格要求曾国藩,希望他刻苦读书,百折不挠。B . 曾国藩给自己取号“涤生”,希望自己如明代的袁了凡所说的那样,涤洗过去种种不足,做一个重生后的全新的自己。C . 曾国藩第二次参加会试依然落榜,在他南返经过金陵时,看见一部精刻的二十三史,非常喜欢,就借钱把它买了下来。D . 曾国藩把名字由“子城”改为“国藩”,希望成为一个屏藩国家的重臣,“治国齐家平天下”的儒家出世理想扑面而来。(2)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 A . 曾国藩从小就有很高的志向,无论读书还是做事,都有一股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倔劲,这与他父亲的教导有关。B . 父亲出了一句上联:“狗尾草!”妹妹马上对:“

14、鸡冠花。”曾国藩三天后才对了出来,说明他文才大不如妹妹。C . 曾国藩第一次参加礼部会试,名落孙山后高唱着“匣里龙泉吟不住,问予何日斫蛟鼍”!由此可以看出他很自傲。D . 易作梅与曾国藩在睢宁一见如故,易知县看出曾国藩是个非凡之人,就借给他百两银子,并送了几两碎银。(3) 文章在刻画传主形象时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结合文本谈谈侧面描写在文中的运用。 3. (15分) (2017高一下江苏开学考)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问题。马道士汪曾祺马道士是一个有点特别的道士,和一般道士不一样。他随时穿着道装。我们那里当道士只是一种职业,除了到人家诵经,才穿了法衣,高方巾、绣了八卦的“鹤氅”,平常都只是穿了和平

15、常人一样的衣衫,走在街上和生意买卖人没有什么两样。马道士的道装也有点特别,不是很宽大、很长,我们那里说人衣服宽长不合体,常说“像个道袍”,而是短才过胫。斜领、白布袜、青布鞋。尤其特别的是他头上的那顶道冠。这顶道冠是个上面略宽,下面略窄,前面稍高,后面稍矮的一个马蹄状的圆筒,黑缎子的。冠顶留出一个圆洞,露出梳得溜光的发髻。这种道冠不知道叫什么冠。全城只有马道士一个人戴这种冠,我在别处也没有见过。马道士头发很黑,胡子也很黑,双目炯炯,说话声音洪亮,中等身材,但很结实。他不参加一般道士的活动,不到人家家念经,不接引亡魂过升仙桥,不“散花”(道士做法事,到晚上,各执琉璃荷花灯一盏,迂迴穿插,跑出舞蹈队

16、形,谓之“散花”),更不搞画符捉妖。他是个独来独往的道士。他无家无室(一般道士是娶妻生子的),一个人住在炼阳观。炼阳观是个相当大的道观,前面的大殿里也有太上老君,值日功曹的塑像,也有人来求签、掷珓马道士概不过问,他一个人住在最后面的吕祖楼里。吕祖楼是一个孤零零的很小的楼,没有围墙,楼北即“阴城”,是一片无主的荒坟,住在这里真是“与鬼为邻”。马道士在楼上读道书,读医书,很少下楼。他靠什么生活呢?他懂医道,有时有人找他看病,送他一点钱他开的方子都是一般的药,并没有什么仙丹之类。他开了一小片地,种了一畦萝卜,一畦青菜,够他吃的了。有时他也出观上街,买几升米,买一点油盐酱醋。吕祖楼四周有二三十棵梅花,

17、都是红梅,不知是原来就有,还是马道士种的。春天,梅花开得极好,但是没有什么人来看花,很多人甚至不知道炼阳观吕祖楼下有梅花,我们那里梅花甚少,顶多有人家在庭院里种一两棵,像这样二三十棵长了一圈的地方,没有。马道士在梅花丛中的小楼上读道书,读医书。我从小就觉得马道士属于道教里的一个什么特殊的支派,和混饭吃的俗道士不同。他是从哪里来的呢?前几年我回家乡一趟,想看看炼阳观,但早就没有了。吕祖楼、梅花,当然也没有了。马道士早就“羽化”了。(1) 赏析画线一段文字的写法和作用。 (2) 如果用一个字来概括马道士这一人物形象,你会选择哪个字?请具体说出你的理由。 (3) 文章结尾说马道士早就“羽化”了,是什

18、么意思?你认为作者刻画马道士这一人物有什么用意。 二、 古代诗文阅读 (共3题;共27分)4. (11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宗元少聪警绝众,尤精西汉诗骚。下笔构思,与古为侔。精裁密致,璨若珠贝。当时流辈咸推之。登进士第,应举宏辞,授校书郎、蓝田尉。贞元十九年,为监察御史。顺宗即位,王叔文、韦执谊用事 , 尤奇待宗元。与监察吕温密引禁中,与之图事。转尚书礼部外郎。叔文欲大用之,会居位不久,叔文败,与同辈七人俱贬。宗元为邵州刺史,在道,再贬为永州司马。即罹窜逐,涉履蛮瘴,崎岖堙厄,蕴骚人之郁悼,写情叙事,动必以文。为骚文十数篇,览之者为之凄恻。元和十年,例移为柳州刺史。时郎州司马

19、刘禹锡得播州刺史,制书下,宗元谓所亲曰:“禹锡有母年高,今为郡蛮方,西南绝域,往复万里,如何与母偕行。如母子异方,便为永诀。吾于禹锡为执友,胡忍见其若是?”即草奏章,请以柳州授禹锡,自往播。会裴度亦奏其事,禹锡终易连州。柳州土俗,以男女质钱,过期则没入钱主,宗元革其乡法。已以没者,仍出私钱赎之,归其父母。江岭间为进士者,不远千里皆随宗元师法;凡经其门,必为名士。著述之盛,名动于时,时号柳州云。有文集四十卷。元和十四年十月五日卒,时年四十七。观察使裴行立为营护其丧及妻子还于京师,时人义之。(选自旧唐书柳宗元传,有删改)(1) 对下列句子中画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下笔构思,与古

20、为侔 侔:等同、相等。B . 即罹窜逐,涉履蛮瘴罹:遭到。C . 王叔文、韦执谊用事用事:使用的事情。D . 尤精西汉诗骚诗骚:诗经和离骚。(2) 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说明柳宗元为朋友着想及体恤百姓的一组是( )禹锡有母年高凡经其门,必为名士当时流辈咸推之蕴骚人之郁悼仍出私钱赎之请以柳州授禹锡A . B . C . D .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长江至岭南之间,想考进士的人,不远千里都来跟着柳宗元学习,结果那些人都出了名。B . 王叔文想重用柳宗元,但正赶上皇帝居位不久,王叔文的想法没有实现。C . 政治上,柳宗元没有显示出他的才能来,

21、可他在文学上的才华却得到了世人的称赞。D . 柳宗元是个非常重义气的人,当得知朋友要远贬时,他挺身而出,毫不犹豫地想替朋友减轻点痛苦。(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写情叙事,动必以文。吾于禹锡执友,胡忍见其若是?5. (10分) (2017高一下怀远期中)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小题。越中览古李白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1) 诗的一,二两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怎样的情感?(2) 这是唐代大诗人李白的一首最有代表性的怀古诗之一。请从表现手法的角度对本诗作简单赏析。6. (6分) (2019高二上广州期末)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

22、分。 (1) 杜甫在登高中,以“_,_”两句,道出了自身之苦和国恨之悲,表达了忧国伤时的情怀。 (2) 白居易观刈麦中的“_,_”两句,直接抒发了诗人面对丰收年却出现悲惨景象的自疚自愧之情,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3) 苏轼赤壁赋一文中,“_,_”两句,表达了自然与人类没有穷尽、永恒不变的哲理。 三、 语言文字运用 (共5题;共12分)7. (2分) (2017高一下池州期末)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 . 这里的瀑布群,盛水期飞流直下,如天马奔腾,惊天动地;枯水期清流潺潺,飞短流长 , 声韵清脆,宛如轻音乐协奏曲,美不胜收。B . 参加本届西湖博览会的各省代

23、表浏览了新西湖后赞叹道:“西湖山水果然名不虚传,秀色可餐 , 真是人间天堂啊。”C . 中国最强音节目一推出,就受到各方诟病。有人认为,简单地模仿电视台同类节目并不一定会产生好的效果,鹅行鸭步只会丢掉自己的长处。D . 2013年2月25日上午,第八十五届奥斯卡金像奖颁奖典礼在洛杉矶杜比剧院落幕,李安凭借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再次获得最佳导演的称号,全场沸腾,人言啧啧 , 李安再次被媒体关注。8. (2分) (2016桂林模拟)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 近10年来新加坡成为中国留学生选择出国深造的热门之地,毕业之后也选择留在新加坡,成为中新友好交往的民间使者B . 随着政府投入的加大

24、,使中国的健康养老产业发展必将迎来更快的增长期,各市场主体的竞争和合作必将进一步深化C . 如何科学地看待当前中国部分制造企业经营困难的现象,并找到解决这些困难的方法,是有关各方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D . 由于售价低廉,药企微利甚至无利,缺乏生产积极性不高,导致不少低价药从市场上消失,消费者再难买到以前常用的廉价好药9. (2分) (2017高三上滕州月考) 把下列句子排列成语意连贯、与上下文衔接恰当的一段话,最恰当的是( )为什么一定要让孩子阅读?因为阅读才是人生的方舟。_。这是另一种意义上的“不死”。一旦具备了从阅读中汲取精神养料的能力即不论出现了多少危难痛苦,甚至险象环生我把阅读比喻为“人生的方舟”便使人站高一步,不会被生活的河流所淹没而是意谓人生途中的狭路相逢并没有那种生死攸关的意味A . B . C . D . 10. (3分) (2016新课标卷)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气候是一种复杂的自然现象,不仅决定着土壤、植被类型的形成,改变着地表形态,_。人们的生活、生产、建设无不需要考虑气候的影响。气候已成为一种自然资源,供人类充分利用,为人类造福。但是,_,有时会带来某些灾害。所以,人们会利用一些方法,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