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市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卷(II)卷_第1页
昆明市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卷(II)卷_第2页
昆明市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卷(II)卷_第3页
昆明市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卷(II)卷_第4页
昆明市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卷(II)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昆明市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卷(II)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选择题 (共6题;共12分)1. (2分) (2017高三滕州月考) 下列词语中,画线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 结束(sh) 恐吓(h)青蒿素(ho)流水淙淙(cng)B . 扒窃(p)怫然(f)炮羊肉(bo)叱咤风云(ch)C . 轻佻(tio) 赧然(nn)闷葫芦(mn)模棱两可(lng)D . 纰漏(p)摈弃(bng)文件夹(ji)喁喁私语(y)2. (2分) (2016高一下扶余期中)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 放诞无礼悚然潦倒间或一伦青冢黄昏B . 砯崖转石峥嵘谪居敛声摈气纨袴

2、膏梁C . 腮凝新荔崔嵬惘然扪参历井地崩山催D . 群山万壑咨嗟苌弘鸡豚狗彘眉间若蹙3. (2分)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他是一个心地善良的人,但性格懦弱、谨小慎微,做起事来总是 ,从来不敢越雷也一步。当今世界科技突飞猛进,我们更要勇于开拓,不断进取,如果 ,就会落后甚至被时代潮流所淘汰。想让中国传统戏曲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决不能满足于现状, ,唯有创新才是弘扬戏曲文化的康庄大道A . 故步自封墨守成规抱残守缺B . 墨守成规故步自封抱残守缺C . 抱残守缺故步自封墨守成规D . 墨守成规抱残守缺故步自封4. (2分)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 高速

3、磁悬浮列车运行时与轨道完全不接触,它没有轮子和传动机构,列车的悬浮、导向、驱动和制动都靠的是利用电磁力来实现的。B . 江西代表团的代表经过一天的热烈讨论,一套要坚持科学发展观、强化执法为民理念的议案终于产生,表达了广大人民的心声。C . 很长一段时间,经济效益滑坡一直困扰着这个有五百多万职工的企业,谁也提不出使企业走出困境的灵丹妙药。D .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经济较薄弱的西部地区能否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对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有着重大影响。5. (2分) (2017高二下应县期中) 下列各句中,所引诗词不符合语境的一项是( ) A . 这部作品的可贵在于底蕴的深厚,在于思

4、想的争鸣,在于审美的价值,“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读者不妨通过阅读来一起欣赏、探寻。B .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一个人只有不断汲取新的知识,才能心澄如镜,视野开阔,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与谦逊的心态。C . 近年来,常有一些所谓的公共知识分子,采用断章取义的伎俩,写文章奚落、诋毁鲁迅先生,真是“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D . 老一辈虽然离开了岗位,但“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他们依然关心着年轻一代,关注着自己奉献毕生的事业。6. (2分) 下列词语中加线字的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 . 魔术 羁縻 麾下 摩肩击毂 靡日不思B . 妈祖 蚂蚁 码头 骂骂咧咧 暴虎冯

5、河C . 怠慢 轮胎 骀荡 贻笑大方 心旷神怡D . 福祉 跂望 评骘 不蔓不枝 恬不知耻二、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25分)7. (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拯救世界上最美的语言朱竞从历史来看,在过去的一百年中,汉语和汉语写作饱经磨难,作家白先勇总结现代汉语的命运时说:“百年中文,内忧外患。”其外,有西方语言的冲击,现代汉语严重欧化;其内,则是母语的自信心和自觉意识不断衰微,中文成为追逐现代化过程中不断遭到修葺的对象。没有一种语言像中文那样,在这一百多年来经历了如此重大的变革。从晚清效仿日本明治维新的“言文一致”运动开始,汉语经历了“五四”白话文运动,推行世界语、汉字的拉丁化、语

6、言大众化和解放后的繁体字简化方案,80年代的电脑化挑战等。面对民族性生存危机和现代化召唤,渴望融入世界的中国知识分子甚至喊出了“汉字不灭,中国必亡”的过激口号。作家王蒙也曾呼吁全球华人保卫汉语,展开一场保卫战。王蒙先生针对的主要是由于英语、拉丁文在国内的普遍使用,使得中华母语遭受到前所未有的伤害。这是出现了汉语危机的事实。现在看来,危机已不仅仅来自外语的威胁,祸起萧墙更让人忧心忡忡。我们自身的放纵和苟且是一种妥协,甚至是一种投降,使得汉语文化的被颠覆来得更直接、更容易。很多作家对汉语也不够尊重,作品中充满着一些污秽、暴力的语言,传播着没有道德的内容,对青少年的成长有着极大的危害性,损害了汉语写

7、作的尊严,也就失去了文学本身的价值和意义。当代中国作家几乎都走在一个介乎“欧化”的中文与被中文化的带翻译腔的“西文”之间的“中间道路”上。创作界如此,而批评和理论界也难以超拔。一百多年来,我们的学术话语“西化”色彩浓重,从概念、范畴到理论命题,都很少使用传统古典文论的东西,出现了“失语”的症状。出现了“失语”,还有一个原因,我们不能回避,那就是“文革”语言的影响,“大批判语言”“样板语言”形成了千篇一律的套话,新时期以来,许多作家为抵抗这种模式化语言的束缚,主动选择了“西化”的表达方式,从而加速了汉语传统的断裂。在历史与现实、“内忧”与“外患”的多重夹击中,汉语如何延续其传统的血脉,创造新的辉

8、煌,这是摆在当代中国人面前的一个急迫的问题。我们能否意识到汉语“是世界上最美丽的语言”?每个人都有责任保护那曾经被庄子、屈原、李白、杜甫、苏轼、曹雪芹、鲁迅骄傲地向世界展示过的,延续着几千年中华文化命脉的,最切近我们心灵的母语呢?汉语危机还来自“全民学英语”热潮的冲击。一位学者曾经作过一项统计,在“社会文化”网点下的120多个讨论本国文化的小组中,放弃本国文字而使用英文的国家中以中国为最的。一个以对外汉语教学及汉语研究为主要内容的联网讨论组,本来应该是使用汉语的好场所,然而多年来也一直是以英语为工作语言。就连中国人之间的网络通信,也为方便安全而使用英文。汉语危机不仅仅来自“全民学英语”热潮的冲

9、击,网络语言向现实生活的渗透也为原因之一。一位语言学家曾对网络语言发难,称网络语言对汉语是一种污染。一位高级教师曾说,有些同学在作文里时常地冒出个网络上的词语,一些年纪大的老师根本搞不清是什么意思。“对此若不加以引导,学生极有可能养成不规范使用语言文字的坏习惯。”有一条让人非常难忘的新闻的题目是:半数以上的中国人能用普通话交流。我的理解是,汉语交流的障碍率是50%左右。这意味着汉语的魅力和公信力都遭到了破坏,这种破坏是如此地隐蔽,以至于人们会为“半数以上的中国人能用普通话交流”感到高兴和自豪。发人深思的是,目前,当汉语在故乡受到冷落时,全球“汉语热”却在持续升温。世界上有100多个国家的2 3

10、00余所大学开设汉语课程,学习汉语的外国人达3 000万,汉语成为学习人数增长最快的外语。纵然“汉语热”热遍全球,纵然我们的后代都能说一口标准的英语,但在汉语的故乡,在我们每一个中国人身边,倘若“汉语危机”的呼声一直不断,我们又怎能尽展欢颜?(选自汉语的危机,有改动)(1) 联系全文,下列不属于“汉语危机”的事实的两项是( )A . 英语、拉丁文在国内的普遍使用,使得中华母语遭受到前所未有的伤害。B . 全球“汉语热”却在持续升温,学习汉语的外国人达3 000万。C . 许多作家主动选择“西化”的表达方式,出现“失语”的症状。D . 汉语在一百年里经历了重大的变革,解放后推行繁体字简化方案。E

11、 . 有一条让人非常难忘的新闻的题目是:半数以上的中国人能用普通话交流。(2) 根据文章观点,下列措施中不能“拯救世界上最美的语言”的是( )A . 作家的创作应该禁止使用“西化”语言,多用古典化的汉语语言。B . 每个炎黄子孙都要树立和强化保护母语的责任意识。C . 学生作文不应该用网络的专用语言,养成规范使用语言文字的习惯。D . 在日常的沟通交流中,我们应该尽可能使用普通话,降低汉语交流的障碍率。(3) 综观全文,作者认为汉语危机出现的具体原因有哪些?请分点概括。(4) 文章结尾提到,全球的“汉语热”持续升温,作者不惜列举数字和事实说明这个问题,作者的用意是什么?请结合文章观点进行分析。

12、8. (10分) (2017高二上佛山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在慕尼黑的爱因斯坦聂运伟爱因斯坦喜欢寻求远离繁华都市的乡村作为居住地。即便在流亡美国之后,他住在普林斯顿,住房四周也是有一座大花园,住房像绿色海洋中的一个孤岛。人们常以为这是爱因斯坦生性孤癖、不善交际的表现。其实,就文化背景来分析,爱因斯坦父子对慕尼黑郊外纯朴、自然的风景的神往与欣赏趣味,有着浓郁的时代感。在爱国斯坦诞生前100年,德意志民族的文化精神就已为爱因斯坦准备了优良的文化个性基质。毫不夸大地讲,爱因斯坦日后无与伦比的创造性思维正源自于他对生生不息的大自然的感应和醒悟。没有身处原始自然风光中的自由呼吸,人是很难让个

13、性自由伸张、让思维进发出创造火花的。幕尼黑郊外的自然风光在爱因斯坦幼小的心灵中播撒下自由自在、不拘一格的种子,同时,也过早给他带来一种与年龄不相称的“孤独”。但这种“孤独”不是那种人生的痛苦感,而是一种有强烈人格意蕴的自由、创造品性。如此强调独立的个性既催生出爱因斯坦在物理学领域中的创造性思维成果,又让爱因斯坦的生活方式显出许许多多常人眼中的怪癖。1946年,业已67岁的爱因斯坦在自述中依然毫无顾恳地说:“当我还是一个相当早熟的少年的时候,我就已经深切地意识到,大多数人终生无休止地追逐的那些希望和努力是毫无价值的。而且,我不久就发现了这种追连的残酷,这在当年较之今天是更加精心地用伪善和漂亮的字

14、句掩饰着的。每个人只是因为有个胃,就注定要参与这种追逐。而且,由于参与这种追迟,他的胃是有可能得到满足的;但是,一个有思想、有感情的人却不能由此而得到满足。”爱因斯坦只会永远按自己的个性以及自己对生活的理解去评判一切。所以,他并非想鹤立鸡群而显得孤独,而是他从来就无法理解,更无法去效法绝大多数人的生活方式。就像一群人在黑暗中摸索出路时,所有的人朝一个方向前进,而爱因斯坦独自一人走向另一个方向,他坚信自己选择的正确性。信念的坚定使得爱因斯坦从不惧怕孤独的痛苦,他只想以自己的成功告诉人们:看,这才是正确的出路。当然,童年时代的爱因斯坦还不可能向世人解释自己个性的内涵。他独来独往,时常故意躲开小伙伴

15、、同学,即使同亲人在一起,他也只是一个沉默的听众。谁要是破坏了他独处的心境,一向沉静的他会突然爆发出激烈的情绪。不爱和人交往的小爱因斯坦偏喜爱那些需要耐心和坚韧的游戏,比如用薄薄的纸片搭房子,不成功绝不罢休。对于童年的爱因斯坦来说,独主的个性还只是一只“空筐”,它需要充实精神、文化的内涵。第一个装进这只“空筐”的是什么? 是音乐。爱因斯坦三岁时的一天,母亲波林坐在钢琴旁。轻轻地抚弄琴键,优美动听的旋律像游潺溪水,从她的手指下流出。忽然,她觉得背后有人,她回头一看,小爱因斯坦正歪着脑袋,全神贯注地倾听美妙的乐声。年轻的母亲高兴了,她说:“瞧你一本正经的,像个大教授! 哎,亲爱的,怎么不说话呀?

16、”爱因斯坦没有回答,他只有三岁,还无法说清激起心灵感应的音乐到底是什么,他那对亮晶晶的、棕色的大眼睛中却又分明闪烁着快乐的光辉。琴声又响了,是贝多芬的奏鸣曲。小爱因斯坦迈着摇晃的步子,无声地扑向一个新的世界,那里只有美丽、和谐和崇高。不爱说话的小因国斯坦对音乐入迷了,六岁起练习拉小提琴。几年后,爱因斯坦唯一的消遣就是音乐。在母亲的伴同下,他很快就能演奏莫扎特和贝多芬的奏鸣曲了。音乐以它那温柔而深邃的怀抱接纳了爱因斯坦,让他吸吃着人类文化最计甜的乳汁,给他一个安宁的精神家园,也给了他日后作为一代物理学大师的超凡想象力。1931年,爱因斯坦在论科学一文中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

17、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严格地说,想象力是科学研究中的实在因素。”科学和艺术的互补性与统一性。使音乐成为爱因斯坦的“ 第二职业”。(摘自聂运伟爱因斯坦传)【相关链接】爱因斯坦的母亲像大多数犹太女性一样,贤慧能干。她家境优裕,受过良好的教育,文化修养极高,爱好文学,更爱好音乐。小爱因斯坦生病时,父亲交给他一个罗盘玩,发现他对罗盘上的指北针有强烈的好奇心。父亲给他讲清了指北针的原理,还表扬了他善于动脑。以后,不管工作多忙。父亲都挤时间和他玩,搞建筑,造机共同的爱好使得爱因斯坦的父母间的关系非常融洽,给爱因斯坦营造了一个充满温馨和谐的爱之屋。(摘自中外名人家教)

18、(1)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慕尼黑郊外纯朴、自然的风景,令爱因斯坦的个性得到伸张,创遗性思维得到发展。B . 爱因斯坦因为生性比较孤解、不善交际,所以他不喜欢喧嚣的人群,而爱离群索居。C . 爱因斯坦从小就具有足够的耐心和坚制的品格,这为他后来的科学研究奠定了基础。D . 少年爱因斯坦看穿了大多数人终生无休止地追逐的庸俗的追求,他决心不随波逐流。(2)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 A . 爱因斯坦总是从自己的角度去评判周围的一切。从来就无法理解,更无法去效法别人的生活方式。B . 爱因斯坦凡事坚信自己选择的正确性,他以自己的成功

19、告诉人们,他选择的道路才是正确的出路,C . 爱因斯坦童年时期受到音乐的影响,音乐使他具有独立的个性,并使他的精神文化内涵更加充实。D . 第4段通过爱因斯坦倾听母亲弹琴时动作和神态的描写,表现了爱因斯坦对音乐的由衷热爱之情。E . 传记节选主要采用叙、议结合的写法,既叙述了传主事迹,又表达了作者对传主个性特点的肯定。(3) 请结合材料分析爱因斯坦能成为科学巨匠的外在原因。 三、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1分)9. (11分) (2017大同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江谧字令和,济阳考域人也。祖秉之,临海太守,宋世清吏。父徽,尚书都官郎,吴令,为太初所杀。谧系尚方,孝武乎京邑,乃

20、得出。解褐奉朝请,辅国行参军,于湖令,强济称职。宋明帝为南豫州,谧倾身奉之,为帝所亲待。即位,以为骠骑参军。谧转尚书度支郎,俄迁右丞,兼比部郎。泰始四年,江夏王义恭第十五女卒,年十九,未笄。礼官议从成人服,诸王服大功。左丞孙夐重奏:礼记女子十五而笄,郑云应年许嫁者也。其未许嫁者,则二十而笄。射慈云十九犹为殇。礼官违越经典,于礼无据。”博士太常以下结免赎论;谧坐杖督五十,夺劳百日,谧又奏:“夐先不研辨,混同谬议。准以事例,亦宜及咎。”诏“可”。出为建平王景素冠军长史、长沙内史,行湘州事。政治苛刻。僧遵道人与谧情款,随谧莅郡,犯小事,饿系郡狱。僧遵裂三衣食之,既尽而死。为有司所奏,征还。明帝崩,遇

21、赦得免。为正员郎,右军将军。太祖领南兖州,谧为镇军长史、广陵太守,入为游击将军。性流俗,善趋势利。元徽末朝野咸属意建平王景素谧深自委结景素事败仅得免祸苍梧王废后物情尚怀疑惑谧独竭诚归事太祖以本官领尚书左丞。建元三年,为左民尚书。诸皇子出阁用文武主帅,皆以委谧。寻敕曰:“江谧寒士,诚当不得竞等华侪。然甚有才干,堪为委遇,可迁掌吏部。”谧才长刀笔,所在事办。太祖崩,谧称疾不入,众颇疑其怨不豫顾命也。世祖即位,谧又不迁官,以此怨望。时世祖不豫,谧诣豫章王嶷请间曰:“至尊非起疾,东宫又非才,公今欲作何计?”世祖知之,出谧为征虏将军、镇北长史、南东海太守。未发,上使御史中丞沈冲奏谧前后罪,诏赐死,时年五

22、十二。南齐书列传十二(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 元徽末/朝野咸属意/建平王景素谧深自委结/景素事败/仅得免祸/苍梧王废后/物情尚怀疑惑/谧独竭诚归事太祖/以本官领尚书左丞/B . 元徽末/朝野咸属意建平王景素/谧深自委结/景素事败/仅得免祸/苍梧王废后/物情尚怀/疑惑谧独竭诚/归事太祖/以本官领尚书左丞/C . 元徽末/朝野咸属意建平王景素/谧深自委结/景素事败/仅得免祸/苍梧王废后/物情尚怀疑惑/谧独竭诚归事太祖/以本官领尚书左丞/D . 元徽末/朝野咸属意/建平王景素谧深自委结/景素事败/仅得免祸/苍梧王废后/物情尚怀/疑惑谧独竭诚/归事太祖/以本官领尚

23、书左丞/(2) 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解褐即脱去官服,解除职务。上古时期所谓“布”是指麻织品或葛织品,用麻葛织品做成的布衣,也叫“褐”,这里代指官服。B . 礼记是战国至秦汉年间儒家学者解释说明经书仪礼的文章选集,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与周礼仪礼合称“三礼”。C . 大功这里指服丧九个月穿的丧服。古代丧服分为五种,分别为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为不同的亲属服丧要穿相应的丧服。D . 东宫在古代一般指太子居地,因位于皇宫东部而得名,亦借指太子。诗经有“东宫之妹,邢侯之姨”的诗句,说明至少在东周时,东宫就借指太子了。(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

24、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江谧作辅国行参军和于湖令时,尽职尽责。宋明帝当初担任南豫州刺史时,江谧倾力侍奉,被明帝当作亲信看待,后明帝即位,让江谧担任骤骑参军。B . 当时左丞孙夐上奏指出礼官提议的错误后,江谧因罪过受到惩罚,便又上奏指出孙夐附和错误议论,当追究其责任,使得孙夐也受到惩罚。C . 江谧秉性鄙俗,善于逢迎。他曾巴结建平王景素,后又归附太祖,诸皇子离开朝廷到自己 的封地做藩王时用文武主帅的事,都委派江谧料理。D . 江谧长于文案,办事能力强。太祖驾崩,江谧谎称有病不上朝,大家很怀疑他抱怨未能受太祖临终托付。世祖即位,得知此事,对他心怀不满,下令赐死。(4) 把文中画横线的

25、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僧遵道人与谧情款,随谧莅郡,犯小事,饿系郡狱。江谧寒士,诚当不得竞等华侪。然甚有才干,堪为委遇,可迁掌吏部。四、 默写 (共1题;共8分)10. (8分) (2016高二上晋江期中)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归去来兮辞中“_ , _”两句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即精神上的傲岸与物质居所的狭小之间的对比。滕王阁序中着力表现水光山色的色彩变幻,在色彩的浓淡对比中突出秋日景物的特征,被前人誉为“写尽九月之景”的两句是:_ , _。李密在陈情表中提出“_ , _”的请求,乌鸦反哺的比喻生动形象地表达出其奉养祖母的拳拳之心,感动了提倡以“孝”治理天下的晋武帝。庄子逍遥游中,强调对于自己

26、所认定的就要坚持,不理会世人的称誉或非难的两句是“_ , _。五、 诗歌鉴赏 (共1题;共7分)11. (7分) (2019高一下汶上期末)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各题。 秋风(其二)杜甫秋风淅淅吹我衣,东流之外西日微。天清小城捣练急,石古细路行人稀。不知明月为谁好,早晚孤帆他夜归。会将白发倚庭树,故园池台今是非。(1)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诗的第一句直陈题目,写秋风的声响,又以“我衣”二字代人入境,让人似感身上寒意,为全诗奠定基调。B . 第二句为诗人远望所见,逝水滚滚东流,残日西堕,光线微弱,让人顿生暮年如是、桑榆晚景的感伤。C . 第三、四两句写秋风起天气清,风中传来声声急促的戍军练兵之声,山高路窄,小径少人行,四周一片寥落。D . 诗的前四句重在写景,诗人身上所感到的,眼中所见到的,耳中所听到的,天地四方,暮景处处,寒冷凄绝。(2) 有人说,诗歌的后四句诗人抒发思归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