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贵州省高二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选择题 (共1题;共6分)1. (6分) (2018高二上盘锦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梁实秋在他的清华八年一文中,曾有过这样的描述:园里谈不到什么景致,不过非常整洁,绿草如荫,校舍十分简朴,但是_。工字厅后面是荷花池,池畔松柏参天,厅后匾额上的“水木清华”四字确是_。又有长联一副,颇为精彩:槛外山光,历春夏秋冬,万千变幻,都非凡境;窗中云影,任东西南北,去来澹荡,洵是仙居。我在这个地方不知( )。西园榛莽未除,一片芦蒿,登高西望,圆明园的断垣残石历历可见,俯仰苍茫,别饶野趣。土山的背后,缓缓地流动着一条小河,两岸微风
2、拂柳,又是一方胜境。这一带景色宜人,是同学们常来读书游憩而_的去处清华园中的荷花池,后因朱自清先生的一篇荷塘月色,更是_,招致莘莘学子的钦羡,使人不免心生神往,希冀也能漫步在这荷花池畔,沐朝霞,送夕阳,书声与清风相应和,度过终生都值得回味的一段读书时光。(1)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 一干二净当之无愧依依不舍如雷贯耳B . 一尘不染无可厚非依依不舍振聋发聩C . 一干二净无可厚非流连忘返振聋发聩D . 一尘不染当之无愧流连忘返如雷贯耳(2)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消耗了不知多少黄昏B . 不知消磨了多少黄昏C . 不知多少黄
3、昏消耗了D . 黄昏不知消磨了多少(3)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在书声与清风里,度过终生都值得回味的一段读书时光。B . 书声与清风相迎合,终生度过一段都值得回味的读书时光。C . 书声与清风相应和,度过一段终生都值得回味的读书时光。D . 在书声与清风里,终生度过一段都值得回味的读书时光。二、 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27分)2. (6分) (2019高一下牡丹江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春秋时期,我国思想家已明确提出以人为本的观点。西方在文艺复兴之后也倡导以人为本,但西方近代的人本主义更多强调以个人为本;中华文化和中华价值观不主张以个人为本
4、,而是强调以群体为本,强调群体在价值上高于个人。在中华文化和中华价值观看来,个体不能离群索居,一定要在群体之中生存生活,其道德修为也要在社群生活中增进。超出个体的最基本社群单位是家庭,扩大而为家族、社区以及各级行政范畴,如乡、县、府、省,直至国家。中华文化和中华价值观特别重视家庭价值,而家庭是个体向社会发展的第一个社群层级。中华文化和中华价值观强调个人价值不能高于社群价值,强调个人与群体的交融、个人对群体的义务,强调社群整体利益的重要性。我国古代思想家没有抽象地讨论社群,而是用“家”“国”“社稷”“天下”等概念具体表达社群的意义和价值;“能群”“保家”“报国”等众多提法都明确体现社群安宁、和谐
5、、繁荣的重要性,凸显个人对社群和社会的义务,强调社群和社会对个人的优先性和重要性。在表现形式上,对社群和社会优先的强调还通过“公私”的对立而得以体现:个人是私,家庭是公;家庭是私,国家是公;社群的公、国家社稷的公是更大的公,最大的公是天下的公道公平公益,故说“天下为公”。总之,中华文化和中华价值观是在一个向社群开放的、连续的同心圆结构中展现的,即个人家庭国家世界自然,从内向外不断拓展,从而包含多个向度,确认个体对不同层级的社群所负有的责任和义务。论语讲“四海之内皆兄弟”,礼记提出“以天下为一家”。如果说家庭关系是中国人的基本关系,则我国古人早就把家的概念、家的关系扩大、扩充了。现代西方自由主义
6、道德的中心原则是个人权利优先,主张人人有权根据自己的价值观从事活动,认为以一种共同的善的观念要求所有公民是违背基本个人自由的。而中华文化和中华价值观强调社会共同的善、社会责任、有助于公益的美德。社群与个人、责任与权利是不同的伦理学概念,反映不同的伦理学立场,适用于不同的价值领域。在当代社会,我们应坚持中华文化和中华价值观以社群和责任为中心的立场,在赞同自由、人权的同时,毫不含糊地申明不赞成个人优先的立场。(摘编自陈来充分认识中华独特价值观从中西比较看,有删改)(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西方在文艺复兴以后倡导以人为本,其实质是以个人为本,强调个人权利优先于
7、群体。B . 中华价值观中的以人为本,就是以个人所代表的群体为本,强调群体的价值高于个人。C . 天下的公道,公平,公益是最大的公,中华文化强调了它对于个人,家庭、国家的优先性。D . 中华文化也主张人人有权根据自己的价值观从事活动,但更强调其对于社群的责任。(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首尾两段都把中西方的价值观进行了对比,强调了中方“群体在价值上高于个人”的观点。B . 文章以论语和礼记中的话,证明了古代思想家的观点:个体对社群负有责任和义务。C . 文章分析了个人、家庭、国家、天下的关系,阐述了中华文化和中华价值观中,社群价值要高于个人价值的原因。D .
8、 文章写中华价值观的内容多,写西方价值观的内容少,是由其突出中华价值观的目的决定的。(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如果一个人离群索居,不在群体之中生存生活,则其道德修为很难增进,当然也很难履行对社群和社会的义务。B . “家、国、社稷、天下”是我国古代思想家的“社群”概念,而“能群、保家、报国”则体现了个人对社群和社会的义务。C . 本文之所以对中国人的家庭关系用“基本关系”一词来确定,是因为家庭是个体向社会发展的第一个社群层级。D . 现代西方自由主义道德的中心原则是个人权利优先,所以西方人不强调社会共同的善,不主张个体要对社会负责任。3. (9分) (2019
9、高一上徐汇期末)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红楼梦的情节波澜(节选)吴功正红楼梦是一座富丽堂皇、精工细巧的艺术大厦,我们看到了缔构者的匠心。红楼梦是一条天造地设的江流,我们看到了它的波澜。红楼梦以日常的生活作为艺术的表现对象,现实主义地描写了生活的全部复杂内容。它没有金鼓大作的场面、兵血交飞的情景,它和传奇式的作品分道扬镳,以独特的形式安排情节,而又注重于在日常生活的描写中,体现生活的波涛发展。江河东流,时见湍急夺路,时见缓缓流淌,时见静练平展,时见波涛起伏,这是自然的运动规律。社会生活的运动规律也是如此。曹雪芹正是掌握和运用了这一规律,来设计情节的波澜。日常的生活描写,使红楼梦能广泛深入地反映社
10、会的面貌,这是它的长处。但是,也有它的短处,如果不精心安排,没有情节的波澜、漩涡,就势必会平淡寡味,无法吸引人。曹雪芹善于在平淡生活中掀波澜,使红楼梦的情节获得了独特性。红楼梦中的情节高潮是经过作者充分组织和准备,形成起来的。这种铺垫,既具有必然性,又很富有层次感。我们不妨以“不肖种种大承笞挞”(第三十三回)为例,作些分析说明。高潮的形成有必然性。对于荣国府的封建家长来说,贾宝玉是不可或失的命根子,是延荣续贵的唯一希望:为挽狂澜于既倒,支撑残厦于将倾,贾府的统治者在贾宝玉刚生下后就为他铺设了一条仕途经济的青云大道。早在第九回,贾政就给私塾馆的教师爷话:“只是先把四书一齐讲明背熟,是最要紧的。”
11、但是,贾宝玉硬是唱反调。无心于仕途之间,绝意于经济之途。史湘云劝他:“该常会这些为官作宦的,谈谈讲讲些经济的学问。”宝玉听了,如针刺耳,大为反感:“姑娘请别的姐妹屋里坐坐,我这里仔细肮脏了你经济学问的人。”矛盾双方的这些言和行都发生在三十三回前,作为伏笔深深地埋藏着。一方强令其邀名取禄,一方偏不就范,双方冲突不已,矛盾的激化也就势在必然。这就为三十三回的高潮提供了充分准备。当经过大大小小的火力侦察和互相摩擦后,对立的矛盾就必然会激化到诉诸武力。这样的高潮的形成就思想意义上讲,有社会必然性;就故事发展的角度看,有情节必然性。高潮的组织有层次感。云是雨的征兆,从乌云一片到黑云翻滚到电劈雷轰直到大雨
12、滂沱,很有层次,文学作品也是同理。金钏儿投井,雨春临门,是高潮的导因;忠顺王府索人是高潮的诱因;贾环的飞短流长,造谣中伤是高潮的直接发因。由远及近,脉络清晰,一步紧接一步,层深迭进,一环衔接一环,丝丝入扣,把情节逐步推向高潮,进入非如此即不可的境地。再从贾政对贾宝玉的神色变化看也很有层次。初见时“原本无气”,平波展镜;但看到贾宝玉垂头耷耳,神色遑遽,“应对不如往日”,语失伦次“倒生了三分气”,微澜起波;偏巧这时忠顺王府和贾府的关系并不那么妙,不速之客来天外,跑到门上找戏子,而且那王府堂官很不客气,使得贾政“又惊又气”“目瞪口歪”,浪头逐涌起来了;这时又碰上贾环的告状,构陷之词,中伤之言,犹如冰
13、上添霜,火上加油,在贾宝玉的“大逆不道”上又增上“大逆不道”,贾政的神色变成“面如金纸”“眼都红了”。此时此刻,此情此境,怒火冲开脑门简直要掀掉房顶,于是一声断喝,一阵板子如雨点似地落了,矛盾激化了,高潮形成了。这样的高潮起伏隐显,脉络分明,渐次而又迭进地推发上去。倘若没有这些层次,贾政一开始见到贾宝玉,沉下脸来,捋起袖子就打,就于事不存,无理缺据了。 。当贾宝玉被喝禁在边厅上时,他料到挨打是事在必然,连忙托人给贾母、王夫人报信。倘若贾母闻声赶到,电闪雷鸣也就顷刻风息浪平,高潮也就形成不了。高明的曹雪芹为了让叛逆与卫道的矛盾激化成必然,就利用偶然性的事件来触发。一是整天转前绕后,陪伴左右,又机
14、灵又贴身的小厮焙茗,偏偏这时不见影踪,倘若他在这里的话,早就一溜烟到里面报告去了。二是正当贾宝玉如坐针毡,无人可找之际,恰巧遇到个老妈子,这该有人报信了,可是,这老妈子偏偏是个聋子,把“要紧”听成“跳井”,将“小厮”说成“小事”,把贾宝玉急得如热锅蚂蚁。这都是偶然性的事件,但是这种偶然性又发挥了很大的作用。马克思在致路库格曼中说:“如果偶然性不起任何作用的话,那么世界历史就会带有非常神秘的性质。这些偶然性本身自然纳入总的发展过程中,并且为其他偶然性所补偿。但是,发展的加速和延缓在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这些偶然性的。”红楼梦在这方面也留给我们深刻的启示。(1) “分道扬镳”在文中具体指_。 (2)
15、第段从不同角度阐释了红楼梦情节设计的特征,请就此进行分析说明。 (3) 联系上下文,在第段画线处填入恰当的句子。 (4) 下面对本文的分析最准确的一项是( ) A . 开篇以比喻叹红楼梦结构精巧,情节自然生动,以先声夺人之势奠定全文基调。B . 文章分析红楼梦第三十三回,意在说明曹雪芹长于在平淡生活中掀波澜的写法。C . 第段开头以自然现象类比,说明文学作品的高潮由隐到显,渐次迭进,势在必然。D . 文末引用马克思的话,证明红楼梦的成功在于:情节安排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5) 概括第段画线部分评析的思路。 4. (12分) (2019高一上嘉兴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可是,我真
16、爱北平。这个爱几乎是想说而说不出的。我爱我的母亲,怎样爱?我说不出。在我想做一件事讨她老人家喜欢的时候,我独自微微地笑着;在我想到她的健康而不放心的时候,我欲落泪。言语是不够表现我的心情的,只有独自微笑或落泪才足以把内心表达出来。我爱北平也近乎这个。夸奖这个古城的某一点是容易的,可是那就把北平看得太小了。我所爱的北平不是枝枝节节的一些什么,而是整个儿与我的心灵相黏合的一段历史,一大块地方,多少风景名胜,从雨后什刹海的蜻蜓一直到我梦里的玉泉山的塔影,都积凑到一块,每一细小的事件中有个我,我的每一思念中有个北平,只是说不出而已。伦敦、巴黎、罗马与堪司坦丁堡,曾被称为欧洲的四大“历史的都城”。我知道
17、一些伦敦的情形,巴黎与罗马只是到过而已,堪司坦丁堡根本没有去过。就伦敦、巴黎、罗马来说,巴黎更近似北平,不过,假使让我“家住巴黎”,我一定会和没有家一样地感到寂苦。巴黎,据我看,还太热闹。虽然那里也有空旷静寂的地方,可是又未免太旷,不像北平那样既复杂而又有个边际,使我能摸着那长着红酸枣的老城墙!面向着积水滩,背后是城墙,坐在石上看水中的小蝌蚪或苇叶上的嫩蜻蜓,我可以快乐地坐一天,心中完全安适,无所求也无可怕,像小儿安睡在摇篮里。是的,北平也有热闹的地方,但是它和太极拳相似,动中有静。巴黎有许多地方使人疲乏,所以咖啡与酒是必要的,以便刺激;在北平,有温和的香片茶就够了。虽说巴黎的布置比伦敦、罗马
18、匀调得多,可是比起北平来还差点儿。北平在人为之中显出自然,既不挤得慌,又不太僻静,连最小的胡同里的房子也有院子与树,最空旷的地方也离买卖街与住宅区不远。北平的好处不在处处设备得完全,而在它处处有空儿,可以使人自由地喘气;不在有许多美丽的建筑,而在建筑的四围都有空闲的地方,使它们成为美景。每一个城楼,每一个牌楼,都可以从老远就看见。况且在街上还可以看见北山与西山呢!好学的、爱古物的人们自然喜欢北平,因为这里书多古物多。我不好学,也没钱买古物,但我却喜爱北平的花多菜多果子多。花草是种费钱的玩艺,可是北平的“草花儿”很便宜,而且家家有院子,可以花不多的钱而种一院子花。墙上的牵牛,墙根的靠山竹与草茉莉
19、,省钱省事而且会招来翩翩的蝴蝶。至于青菜、白菜、扁豆、毛豆角、黄瓜、菠菜等等,大多数是直接由城外担来送到家门口的。雨后,韭菜叶上还往往带着雨时溅起的泥点。青菜摊子上的红红绿绿几乎有诗一般的美丽。果子有不少是从西山与北山来的,西山的沙果、海棠,北山的黑枣、柿子,进了城还带着一层白霜儿,美国包着纸的橘子遇到北平带霜儿的玉李,还不愧杀!是的,北平是个都城,而能有好多自己产生的花、菜、水果,这就使人更接近了自然。从它里面说,没有像伦敦的那些成天冒烟的工厂;从外面说,它紧连着园林、菜圃与农村。采菊东篱下,在这里,确是可以悠然见南山的。像我这样的一个贫寒的人,或许只有在北平才能享受一点清福吧。好,不再说了
20、吧,要落泪了。真想念北平呀!(选自老舍想北平)(1) 选文第段中划线的“摇篮”与文中的北平有何相似之处? (2) 赏析画线的句子。 (3) 选文第段在结构和内容上有什么作用? 三、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1分)5. (11分) (2019高二上县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卢柔字子刚。少孤,为叔母所养,抚视甚于其子。柔尽心温清,亦同己亲。宗族叹重之。性聪敏,好学,未弱冠,解属文。司徒、临淮王或见而器之,以女妻焉。及魏孝武与齐神武有隙,诏贺拔胜出牧荆州,柔谓因此可著功绩,遂从胜之荆州。以柔为大行台郎中,掌书记。军中机务,柔多预之。及胜为太保,以柔为掾,加冠军将军。孝武后召胜引兵
21、赴洛,胜以问柔,曰:“高欢托晋阳之甲,意实难知。公宜席卷赴都,与决胜负,存没以之,此忠之上策也。若北阻鲁阳,南并旧楚,东连衮、豫,西接关中,带甲十万,观衅而动,亦中策也。举三荆之地,通款梁国,可以身免,功名去矣,策之下者。”胜轻柔年少笑而不应及孝武西迁东魏遣侯景袭穰胜败遂南奔梁柔亦从之胜频表梁求归武帝览表嘉其辞彩。既知柔所制,因遣舍人劳问,并遗缣锦。后与胜俱还,行至襄阳,齐神武惧胜西入,遣侯景以轻骑邀之。胜及柔惧,乃弃船山行。赢粮冒险,经数百里。时属秋霖,士卒冻馁,死者太半。至丰阳界,柔迷失道,独宿僵木之下,寒雨衣湿,殆至于死。大统二年,至长安。封容城县男,邑二百户。太祖重其才,引为行台郎中,
22、加平东将军,除从事中郎,与苏绰对掌机密。时沙苑之后,大军屡捷,汝、颍之间,多举义来附。书翰往反,日百余牒。柔随机报答,皆合事宜。进爵为子,增邑三百户,除中书舍人。迁司农少卿,转郎,兼著作,撰起居注。后拜黄门侍郎。文帝知其贫,解衣赐之。魏废帝元年,加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散骑常侍、中书监。孝闵帝践阼 , 拜小内史,迁内史大夫,进位开府。卒于位。所作诗颂碑铭檄表启行于世者数十篇。(选自周书卢柔传)(1) 下列对文中划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胜轻柔年少/笑而不应/及孝武西迁东魏/遣侯景袭穰/胜败/遂南奔梁/柔亦从之/ 胜频表梁/求归武帝/览表/嘉其辞彩/B . 胜轻柔年少/笑而不应
23、/及孝武西迁/东魏遣侯景袭穰/胜败/遂南奔梁/柔亦从之/ 胜频表梁求归/武帝览表/嘉其辞彩/C . 胜轻柔/年少笑而不应/及孝武西迁/东魏遣侯景袭穰胜/败/遂南奔梁/柔亦从之/ 胜频表梁/求归武帝/览表/嘉其辞彩/D . 胜轻柔/年少笑而不应/及孝武西迁东魏/遣侯景袭穰胜/败/遂南奔梁/柔亦从之/ 胜频表/梁求归/武帝览表/嘉其辞彩/(2) 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邑,又称食邑,是古代君主赏赐给臣子的封地,以此地的租税作为其俸禄。B . 牒,有时指我国古代官府的文书,如“牒文”;有时指官方颁发的为证明某事的文件,如“度牒”。C . 起居注,是我国古代对
24、帝王言行的记录,多由专人负责,是撰修国史的基本材料之一。D . 中国古代帝王把冬至日祭祀天地当成一项非常重要的政治活动,此即“践阼”。(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卢柔文笔出众。他不到二十岁时就懂得写文章,替贺拔胜写的奏表得到武帝的赞美,他有几十篇诗颂碑铭檄表启流传世间。B . 卢柔为人孝顺。他幼年被叔母收养,虽然叔母待他严苛,但他仍将叔母视为自己的母亲,尽心孝顺,因此被宗族看重。C . 卢柔善于出谋划策。他在贺拔胜手下时,参与很多军事要务,后来又给贺拔胜提供了对付高欢的上、中、下三种策略。D . 卢柔忠于职守。他冒险跟随大军艰难行军,后来迷失道路险些被
25、冻死。在沙苑之战后,他每天处理百余件文书。(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及魏孝武与齐神武有隙,诏贺拔胜出牧荆州,柔谓因此可著功绩,遂从胜之荆州。赢粮冒险,经数百里。时属秋霖,士卒冻馁,死者太半。四、 诗歌鉴赏 (共1题;共7分)6. (7分) (2019高一下南宁期末)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满庭芳夏日溧水无想山作周邦彦风老莺雏,雨肥梅子,午阴嘉树清圆。地卑山近,衣润费炉烟。人静鸟鸢自乐,小桥外、新绿溅溅。凭阑久,黄芦苦竹,拟泛九江船。年年,如社燕 , 飘流瀚海,来寄修椽。且莫思身外,长近尊前。憔悴江南倦客,不堪听、急管繁弦。歌筵畔,先安簟枕,容我醉时眠。【注释】此词
26、乃作者被外放任溧水县令期间在无想山消夏时所作。溅溅:流水声。社燕:即燕子,春社时飞来,秋社时飞走。尊,通“樽”,酒杯。(1)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乌鸢乐、溪水喧,作者笔下的景物蕴含活力,呈现出清新、自然、美好之态。B . “黄芦苦竹,拟泛九江船”是说遍地黄芦苦竹,自己像遭贬的白居易泛舟九江边。C . “且莫思身外,长近尊前”有暂时抛开个人荣辱,向酒杯中找寻寄托的意味。D . “歌筵畔”三句写在弦歌与美酒中意欲醉眠,表现出渴望归隐、寄情山水的愿望。(2) 这首词的下片和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的下片都写了“燕”,请分析“燕”在这两首词中分别运用的表现手法及
27、抒发的感情。 五、 情景默写 (共1题;共3分)7. (3分) (2019高一上连城期中)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沁园春长沙表现了对当时大官僚大军阀蔑视的诗句是“_”。 (2) 马作的卢飞快, _。(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3) 渔家傲秋思中渲染古代西北边地秋景的悲凉奇异的诗句是:“_,_”。 (4) 晏殊浣溪沙一词中构成“新”与“旧”对比的词句是:“_,_”。 (5) 龚自珍的己亥杂诗中写诗人辞官之后的离愁别绪的诗句是:“_,_”。 六、 语言表达 (共2题;共6分)8. (1分) 在下面一段文字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北京中电华大电子设计有限责任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年四川自贡汇东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5年贵州钟山扶贫旅游文化投资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沈阳中考政治试题及答案
- 复习计划合理分配2025年税务师试题及答案
- 互助交流2024年西医临床试题及答案
- 深入理解乡村全科助理医师专业知识的重要性试题及答案
- 科学选材的复习策略分享试题及答案
- 2024年西医临床知识综合试题及答案
- 心理咨询师考试沟通模式试题及答案
- 设备销售合同三方协议(2025年)
- 电力主要负责人讲安全课
- 安恒可信数据空间建设方案 2024
- 2025届高考作文复习:二元及多元思辨审题立意 课件
- 机器搬迁合同范例
- 追觅科技28题在线测试
- 2024北京重点校初二(下)期中语文汇编:基础知识综合
- 小学语文中国诗词飞花令集锦
- 湖北省襄阳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含答案)
- NC63全产品培训课件-合同管理
- 2024年中信银行唐山分行招聘管理单位遴选500模拟题附带答案详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