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心得)之重视阅读 走进文本——有效备课_第1页
语文(心得)之重视阅读 走进文本——有效备课_第2页
语文(心得)之重视阅读 走进文本——有效备课_第3页
语文(心得)之重视阅读 走进文本——有效备课_第4页
语文(心得)之重视阅读 走进文本——有效备课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语文论文之重视阅读 走进文本有效备课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教学中应注意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有效进行,即实现有效教学,而有效教学的前提是有效备课。韩教授在讲座中提到有效备课总结语是:先学后导三段涵,课前二周师生备,问题生成目标清,学生唱戏师搭台。我现在就自己在教学实践中备课时注重阅读,走进文本的做法做一个简单的阐述。有效备课应贯彻主体性原则, 首先,要把学生作为真正的教学主体,以他们的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因此,在课程内容的选择上,要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打破书本知识和学生生活世界的界限,注重开发和利用学生生活经

2、验及学习经验中的教育资源;在教学方式的选择上,在关注学生的生存方式,构建民主、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在教学的组织形式上,要关注学生的心理世界和独有文化,要增加师生之间以及生生之间的多维互动交往,打破单一的班集体的教学组织形式,构建不同的、多向互动的教学组织形式,如小组学习、合作学习、个体学习等,使教学充满生命活力。 其次,教师要转变角色,要从知识的权威转变为与学生平等合作中的首席;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自主性学习活动的设计者、引导者、组织者和促进者。再次,就是转变教学策略,要由重知识传授转向重学生发展,由重“教”转变为重“学”,由重结果转变为重过程,真正落实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下面是

3、我在设计可爱的草塘教案中的几个教学 片断:片断一(自由选择内容)师: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入手去学习可爱的草塘这篇文章呢?我想先听听同学们的意见。生:可以从题目入手;可以从重点段入手;可以从重点句入手;可以从重点词入手;可以从问题入手。师:假如从重点句入手的话那你认为可以选择哪些重点句呢?我想听听同学们的意见。生:“这草塘真美啊”;“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到饭锅里”;“我生怕弄坏了这幅美好的画卷”。师:在这些重点句子中,你最喜欢哪一句呢?生:我最喜欢“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到饭锅里”。师:喜欢这句话的同学请举手(多数同学举手)师:尊重同学们的选择,今天我们就从同学们最喜欢的上个具有汉语特色的俗语入

4、手去学习课文,可以吗?片断二(自由选择学习方式)师:还可以从哪些方面去理解这句俗语呢?同学们可以联系过去的学习经验谈一点学习建议吗?生:可以联系具体的词句去理解;可以运用课前收集的资料去理解;可以分组讨论自己不懂的问题。师:这些方法都很好,为了让同学们更深入地学习,老师也给大家推荐一些方法:你可以当导游,讲一讲最感兴趣的一件趣事,你可以选择最喜欢的几处“对话”读一读。经过这样的设计,学生被积极调动起来了。有效备课的根本理念,就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它既包括全体学生的发展,又包括每个学生的知识、技能、情感、价值观等方面的全面发展,以及个性的充分发展。学生的发展是一个生命整体的成长发展,这个发

5、展既有内在的和谐性,又有外在能力的多样性,以及身心发展的统一性,因此,要用主体的发展观来备课。要注意挖掘隐含在课程和课程实施中的智力和非智力资源,并合理、有机地实施教学,使之成为促进学生发展的物质文化和精神食粮。例如落花生一课中,“从落花生身上你得到了什么启示”一问,很容易产生理解定式:“默默无闻,无私奉献”,其实这是个很富有弹性的问题,学生根据自己的认识和体验,可以从不同角度做出阐述。因此这个问题可以生成多个结论:有的学生从教材原意出发,认为应该做一个埋头苦干,默默无闻的人;有的学生则结合现代社会的价值观认为应当善于展示自己,否则连一份合适自己的工作都难于找到;还有的学生来个折中,认为既要埋

6、头苦干,同时又能要像苹果,桃子,石榴那样敢于展示自己。备课时我注重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因此学生有了个性化体验后,我便能胸有成竹地引导学生共同讨论哪些理解最合理。但重要的不是结论,而是过程。由于我面对的是小学生,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的个体阅读有读、说、画、写、划、背、唱、演等多项活动参与,即使是读,也有朗读、默读、跳读、扫读等多种形式。作为教师不能以大众化的模式去要求学生,只要他们处于内心与文字的交流状态,就应支持他们的阅读方式。在鼓励学生自由选择个性化阅读方式的同时,我们也应积极营造合作探究的阅读氛围。这是我在备课时着重注意的阅读环节。模式之一:“问题探读解疑”模式(1) 教师研读,预设问

7、题。如在蛇与庄稼这篇说明文的教学中,学生通读课文后,提出一个问题:“课文是怎样运用具体材料来说明事物之间的联系是否有规律的呢?”这种设问抓住了阅读内容的关键,使问题击中要害,且针对了教学目标及知识的逻辑关系。(2) 激励探读,自主解疑。学生研究教师提出的问题时,运用填空、完善表格、简笔画示意图等形式来说明庄稼歉收和丰收的原因,学生在独立练习中理解了蛇与庄稼之间的复杂联系,以及猫和苜蓿的关系。“问题探读解疑”模式的运用,有利于学生从“自主”着眼,从“创新”入手,从“延伸”着力。模式之二:“自读自悟陶冶”模式雷雨这篇课文,句子简洁明白。对于雷雨这种自然现象,学生都有生活体验,像这样的课文完全可以让

8、学生自读、自悟。在雷雨教学中,学生初读可以了解到雷雨来得快去得急的特点,细读学生可能会质疑:雷雨前、中、后的景象变化非常大,作者喜欢吗?带着问题,学生可以到字里行间去寻找答案,从而体会到作者对雷雨的喜爱之情,学生的性情也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选取一个“突破点”来品读,既有利于培养学生语感,也可以提高课堂效益。如本课7、8自然段读来琅琅上口,可以品朗读,体会作者用词的精炼和句子的简洁明白,学生在品读中兴奋起来,可以借机即兴续写,激发学生的丰富想象和表达的欲望。从以上的例子,我们中以看出,“自读自悟陶冶模式”可以采用:初读顺字词细读起疑问研读解困惑赏读陶性情品读悟语感的程序来实施。模式之三:“品读赏析体验”模式寻隐者不遇是一首问答诗,诗人采用了寓问于答的手法,把寻访不遇的焦急心情描绘得淋漓尽致、情真意切,白描无华,以白云比隐者的高洁,以苍松喻隐者的风骨,写寻访不遇,愈衬出钦慕高仰。设计这首诗的教学环节时,一是“品读解其意”。这首诗看似浅显易懂,但仔细品味,却曲折多姿,一波三折道出了寻访“隐者”无法得遇,可以得遇,难以相遇3种情况。简短的3行诗,句句出新,耐人寻问。二是“赏析知壮美”。这首诗,作者没有写寻访者不遇的失望心情,而是用极其朴素、自然的文字,从侧面描绘了隐者隐居的山林之幽深、壮美。从诗本身的语言文字出发,通过合理想象来揭示诗的画面及艺术形象。“品读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