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高三语文第二次诊断性考试试卷D卷_第1页
河北省高三语文第二次诊断性考试试卷D卷_第2页
河北省高三语文第二次诊断性考试试卷D卷_第3页
河北省高三语文第二次诊断性考试试卷D卷_第4页
河北省高三语文第二次诊断性考试试卷D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河北省高三语文第二次诊断性考试试卷D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选择题 (共3题;共6分)1. (2分) (2016成都模拟)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给为官从政设道岗,任凭香风阵阵、金光闪闪,我自;控制好人生航程的重心,任凭风大浪急、泰山压顶都能从容向前。作为最老古法截流传承人,李芝荣地盯着正前方,望着河道里穿梭的挖掘机,望着那两孔正被黄泥堵住的杩槎,心中感慨万千。很多老专家、老学者,更是,潜心学术,心无旁骛,成果丰硕。在这种情况下,谁想投机取巧,反而会受到轻视和否定。A . 目不窥园目不转睛目不斜视B . 目不转睛目不斜视目不窥园C . 目不斜视目不转睛目

2、不窥园D . 目不斜视目不窥园目不转睛。2. (2分) (2019高三上吕梁月考) 下面划线句子存在语病,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新中国成立,我们推行的每一项民生工程,为拼搏者、奋斗者创造人生出彩的时刻的同时,都在改 变群众生活水平 , 也让更多人拥有了改变自身命运的能力。A .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推行的每一项民生工程,为拼搏者、奋斗者创造人生出彩的机会的同时,都在 改变群众生活水平B .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推行的每一项民生工程,都在提升群众生活水平的同时,为拼搏者、奋斗者创 造人生出彩的机会C . 新中国成立,我们推行的每一项民生工程,都在提升群众生活水平的同时,为拼搏者、奋斗者创造人

3、 生出彩的机会D .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推行的每一项民生工程,都在改变群众生活水平的同时,为拼搏者、奋斗者创 造人生出彩的机会3. (2分) (2016高一上承德期中) 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辣,我们都不陌生,很多人无辣不欢甚至吃辣上瘾,这是因为辣椒素等辣味物质刺激舌头、口腔的神经末梢时,会在大脑中形成类似灼烧的感觉,机体就反射性地出现心跳加速、唾液及汗液分泌增多等现象,_ , 内啡肽又促进多巴胺的分泌,多巴胺能在短时间内令人高度兴奋,带来“辣椒素快感”,慢慢地我们吃辣就上瘾了。A . 大脑在这些兴奋性的刺激下把内啡肽释放出来B . 内啡肽因这些兴奋性的刺激而被大

4、脑释放出来C . 这些兴奋性的刺激使大脑释放出内啡肽D . 这些兴奋性的刺激使大脑把内啡肽释放出来二、 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36分)4. (6分) (2019高二下来宾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传统民间艺术,在历史上几乎处于自生自灭的状态,却又极其坦然地与平民百姓相伴共存。从史实去考察,我们的祖先,创造了先民的“本源文化”,然后随着经济、政治的发展而分化为“上层文化”和“民间文化”。民间艺术的共同主题是歌颂生命,歌颂生殖繁衍。这些观念,是由阴阳相交而生万物的古代哲学来的。如甘肃各地出土的葫芦瓶等,即是与葫芦有关的人类繁衍传说的体现,而葫芦又与传说中中华民族的始祖伏羲、女娲

5、有关。伏羲、女娲在民间艺术中是以葫芦中的一对人首蛇身、阴阳合体的形象出现,这与本源艺术的葫芦瓶造型惊人地暗合。随着社会阶级的产生,一部分民间的工匠被吸收去为上层社会服务,参加上层艺术的创造,形成了非民间艺术,即所谓的“上层艺术”。这些非民间艺术品除了在工艺上精益求精外,大部分在内容与造型上,离民间的思想形态不远,而仍具有民间艺术那种朴厚、阳刚的风格。如霍去病墓前的石雕、西汉初期和东汉晚期的一部分画像石刻等。在上层社会的需求下,一部分工匠向专业化发展而成为技师,另一批工匠仍留在民间。但这两类工匠的作品风格已开始有明显的分野。由民间工匠派生出来的百工,渐渐走专业化的道路;作品也由群体制作而变为细致

6、的分工,由此派生出的个性艺术,促成了专业艺术家地位的提高。专业艺术家的诞生,使作者及其作品被列入史册,顾恺之、吴道子、杨惠之等即为代表。中国传统民间艺术的造型,并不考虑表现对象的科学属性;只要能表现作者心中的意念,任何自然界的或外在的客观形象都可加以改造、变形或组合。只要作者认为美,便都合情合理,却不必符合科学之理。民间艺术的意念不是沿袭本源艺术的阴阳哲学、生殖繁衍观念,就是结合民俗习尚的祈福消灾、趋吉辟邪思想。因此,民间艺术所选取的形象,有一部分是从先人传承下来的,诸如鱼、蛙、葫芦、十二生肖等;另一部分是从生活中来,随意念而组合。当然,民间的物质条件和时间都有限,民间艺术不可能像上层艺术那样

7、事事讲求精细。但工多艺熟,以瓷绘为例,经过大量一实践之后,便发展出一个富于韵味、以少胜多的大写意系统。中国民间艺术的色彩,主要是根据华夏民族古老的五行、五色观进行组合配搭的。历代的中国平民百姓,觉得只有强烈的色彩才可以与大自然匹配,与天地协调。往往喜爱对比强烈、鲜艳明亮的颜色。因此,原色是民间艺术的基调,但五行、五色观和民俗的影响更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民间艺人会根据需要去突出某一种颜色,以表达审美和生存功利上的追求。例如喜事的民艺品尚红,丧事的尚白。此外就是个别作者的主观用色,那就更自由、更意念化了。(摘编自杨先让追寻中国民间艺术的源与流)(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8、) A . “上层文化”和“民间文化”虽有一定的区别,但都源自于先民创造的“本源文化”。B . 民间艺术中的伏羲、女娲是一对人首蛇身、阴阳合体的形象,体现了古代哲学的观念。C . 民间艺术不考虑符合科学之理,这直接导致了那些民间工匠难以走专业化的道路。D . 民间艺人在其艺术作品中运用色彩很大程度上受到五行、五色观和民俗的影响。(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章主体部分主要从民间艺术的主题、分化、造型、色彩运用等方面来进行论述。B . 文章在论证民间艺术的分化时,将“上层艺术”和“民间艺术”两方面进行了比较。C . 文章用霍去病墓前石雕的事例论证了上层艺术与民

9、间艺术在内容、造型上的区别。D . 文章在阐述中国民间艺术所选取的形象时,从两个部分进行分类,条理十分清晰。(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中国传统民间艺术在发展过程中虽然出现了分化,但始终与平民百姓相伴共存。B . 由于作品在工艺上精益求精,专业艺术家地位得以提升,从而出现了个性化艺术。C . 受物质条件和时间的限制,民间艺术难以取得像上层艺术那样的巨大的艺术成就。D . 历代的中国平民百姓往往都只喜爱红色与白色这两种对比强烈、鲜艳明亮的颜色。5. (12分) (2018南宁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时光的气味苏沧桑时光有时是一种气味,循着它,一路闻过去,会

10、闻到某一年最让你印象深刻的某一秒。于我,2015年惊心动魄的那一秒,带着桂花的气味。当时,我们在老家玉环楚门的桂花树下摆了张桌子,父亲母亲、姑姑小舅妈小姨妈,还有抽空回来看他们的我,一起喝茶聊天。离母亲七十三岁的生日和重阳节还有三四天。那一秒,桂花树漏下了一缕很亮的阳光,照在母亲左脸颊花白的鬓发间。突然,一颗铜钱大的黑痣映入眼帘!我感到心脏停跳了一秒后,咚咚咚失了节奏。我说,妈!这颗痣什么时候有的?我怎么从来没看到过?!四周静了下来,只有我的声音飘忽着,听起来有点远。母亲说,没事没事,以前有的。怎么这么大?这么黑?去医院看过吗?没有,不用,有点破了,我用孢子粉涂了,过两天就好了。深夜,我百度了

11、一下“黑痣”,恐惧像洪水浸漫了我。难道充溢着桂花香的那一秒,那么美好的一秒,是母亲和我们的分水岭?是我苦乐人生的分界线?我没有任何思想准备,我无法想象没有母亲的家,没有母亲的人生,尽管我快到知天命的年龄。手机相册里,绽放着母亲一个个笑脸。我一幅幅翻看着,心里一直有个声音说,不不不,不会的!那几日,我照常和父母说笑,出去采风,晒照片和视频给他们看。父亲说,拍照没意思,多拍点视频,留着将来看。我说对对对,拍视频,鼻子却酸了起来。这句平常的话,我都听不得了。实在忍不住了,问父亲要不要强拉着母亲去医院检查?父亲说,我们都这把岁数了,哪怕真是那什么,也没关系啦,高寿啦。父亲,我从小最敬畏却最懂我的父亲,

12、早已看穿了我独自沉在谷底的心。他伸出手,把我捞了上来。时光在几天后的另一秒,变成了红薯粉圆子的味道。我下楼来,母亲手里正做着圆子,她歪了歪头,侧过脸给我看,说,你看,掉了!一个淡褐色的疤痕,替代了那颗烙在我心里的黑痣!她说,昨晚洗澡脱衣服不小心扯了一下,扯掉了。我说没事的吧?大概是孢子粉涂多了,看上去那么黑。她似乎从来都没把这事放在心上,她亦没有看出我这几天的恐惧煎熬,因此,她都没想到昨晚就该告诉我的。那一秒,我在心里跪下了感谢老天。接下来的日子,过节似的,姑姑姨妈舅妈和我同学邻居轮番来玩,每天将笑声填满了整个院子。到了我回杭的日子,我说,你们终于可以好好休息了,太累了。母亲说,有什么累的,多

13、开心,巴不得天天这么累!父亲说,你走了,她们也都忙,不会天天来的,家里就冷清了。想起前几日在洋屿岛遇见两位留守海岛的老人家,儿女都在城里过得很好,他们俩自己种花生芝麻和蔬菜,过着世外桃源的生活。母亲常说,我看我们大陆的老人最享福了,你看香港,还有国外,许多那么大年纪的人都还在当服务员、门卫什么的。时光里飘回来一缕白莲花的气味,那是2015年春天某日清晨某一秒的味道,在泰国清迈,我与一场化缘不期而遇。一个姑娘递过一枝散发着清香的白莲花,微笑着示意我。我本能地后退一步,微笑着摇摇手婉拒了。后来,那一秒,一直刻在我心里很久。时光往往会安排一个一闪而过的时机,让你表达你的感恩,让你把感恩付诸行动,比如

14、无关信仰地供奉上一枝白莲花,在心里对天地万物、父母师友说一声谢谢。有时,时光以某种方式警醒你,比如母亲的黑痣,比如白莲花但时光更多时候是无声无息、无色无味的,过去后,便来不及了。(有删改)(1)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标题“时光的气味”新颖别致,气味”一词将无色无味的时光变得可感可知,容易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B . 文章主要写了三种“时光的气味”,脉络分明,一是桂花的气味,二是红薯粉圆子的味道,三是白莲花的气味。C . 本文的语言风格多变,时而清新活泼,时而凝重深沉,但整体上还是浅易明快的,全文洋溢着欢快的情绪。D . 作者发现母亲脸颊上长了一颗

15、黑痣后,先是紧张,接着是心酸,最后如释重负,表达了对母亲健康的挂念。(2) 请简要分析文中画橫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3) 文章的后两段为何特意写到白莲花?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 6. (18分) (2016高二上银川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大师中的大师饶宗颐他与钱钟书并称“北钱南饶”,与季羡林并称“北季南饶”。他是第一位讲述巴黎、日本所藏甲骨文的学者,他首次将敦煌写本文心雕龙公之于世,又是研究敦煌写卷书法的第一人,他是撰写宋、元琴师的首位学者。当今之世,能集经学、佛学、史学、考古、文学、书画、音律、梵语于一身而扬名四海内外,堪称“大师中的大师”者,唯有饶宗颐。饶宗颐学富五车,著作等

16、身。早年以治地方史志为主,中年以后兼治四裔交通及出土文献,壮年由中国史扩大到印度、西亚以至人类文明史的研究,晚年则致力于中国精神史的探求。出版论著50余部、论文400多篇,学问几乎涵盖国学的各个方面,并且都取得显著成就,既能博而又能深。别人做学问大多是从点做起,饶宗颐做学问的方法不同,他是从上下左右来找连带关系。他用丰富的想象力,在别人看着没有关系的地方探究出其中的关系,使得各个领域能够相互联系、互相启发,相得益彰。饶宗颐治学勇于否定自己,不断修正,自我改进。他曾经参加顾颉刚主持的禹贡学会,在古史地方面进行自己的研究,引起了顾颉刚的重视。顾颉刚请他编古史辨第八册,饶宗颐为此做了很多扎实的工作,

17、后来日本入侵,编撰工作耽搁下来,有些材料也在抗战期间遗失,有趣的是抗战胜利以后,饶宗颐的个人史学思想发生了变化,认为古史辨的某些地方比较草率,尤其是辨伪方法不成熟,有些提法不准确,所以古史辨第八册也就没继续编下去,他因此成了顾颉刚先生的“叛徒”。饶宗颐认为怀疑精神是做学问的基本条件之一,学术上就要敢于怀疑。季羡林先生评论饶宗颐说:他最能发现问题,最能提出问题。饶宗颐严格要求自己,他写出来的东西不愿意马上发表,一般要先压一压,他的许多文章是几年前写的,有的甚至有十几年、二十几年都不发表。比如郭子奇年谱是饶宗颐20岁写的文章,50年以后才拿出来发表。饶宗颐知古而不泥古,深植中华文化的沃土而能超越民

18、族文化的局限,从世界人类文化的高度审视本民族文化及其与各民族文化的关系。他走的是中国知识分子的传统道路,采用的治学方法却有异于传统,因而才取得超越前人的成就。他史识广博,了解西方和东方一些国家的历史文化,能在古今中外文化的交汇比照中,互动认知,不断发明,提出和解答中国历史文化的新问题,想他人所未想,道他人所未道,具有很大开创性。而一旦公布,便成人所共想,其观点便为世所公认。“天地大观入吾眼,文章浩气起太初”,饶先生这幅大气磅礴的对联深刻地说明了他开阔的视野和博大的胸襟。饶宗颐的学问好像与世事没有关联,读他的诗文,古风习习,俨然魏晋风范。其实这正是他的傲人之处,是大学问也。饶宗颐预言21世纪是我

19、们国家文艺复兴的时代。如何才能实现文艺复兴呢?饶先生坚持认为重新塑造“新经学”。他说,经书是我们的文化精华和宝库,是先哲道德关怀与睿智的核心精义;经书体现着国民思维模式,影响着知识含蕴基础。饶先生把整理古典文献上升到“弘扬我们的民族精神和先进文化的光辉,培养我们对过去知识的新的理解”的高度去认识。他说,我们对古代文献不是不批判,而是要推陈出新,与现代接轨,对前人保留在历史记忆中的生命点滴和宝贵经历予以新的诠释。饶先生说从洋务运动以来,国人对自己的传统文化失去了信心,外来的冲击使得许多知识分子不惜放弃本土文化,向外追逐驰骛,已经动摇了国本,现在应该是反求诸己的时候了。香港大学修建了“饶宗颐学术馆

20、”;潮州市政府也在其家乡修建了“饶宗颐学术馆”;饶宗颐担任香港中文大学、南京大学等校名誉教授。2013年3月第五届世界中国学论坛在上海展览中心举行,饶宗颐被授予“世界中国学贡献奖”。季羡林生前赞叹饶宗颐:“近年来,国内出现各式各样的大师,而我季羡林心目中的大师就是饶宗颐。”在国际文化交流中,饶宗颐为国际汉学界及海内海外弘扬中华文化,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有删改)(1) 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 . 饶宗颐集经学、佛学、史学、考古、文学、书画、音律、梵语于一身而蜚声中外,其学识、成就超过了钱钟书、季羡林。B . 本文以朴实无华的笔触,展示了大师饶宗颐的文化贡献和

21、独特文化思想,全面表现了他的人格魅力和学术影响力。C . 饶宗颐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研究方向,从早期的治地方史志到晚年探求中国精神史,每个方向都有成就,学问既博且深。D . 顾颉刚请饶宗颐编写古史辨第八册,但因两人在观点及辨伪方法等方面有分歧,使得古史辨第八册的编写被迫终止。E . 饶宗颐能进行古今文化的交汇比照,视野开阔,胸襟博大;同时他还看到了放弃本土文化的危机,提出应该反求诸己的观点。(2) 饶宗颐做学问有哪些特点?请简要概括。(3) 为什么说饶宗颐是“大师中的大师”?请简要分析。(4) 饶宗颐认为实现国家文艺复兴应该重新塑造“新经学”,你赞同吗?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三、 诗歌鉴赏

22、(共1题;共8分)7. (8分) (2017高二下友谊期中)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小题。玉楼春欧阳修雪云乍变春云簇,渐觉年华堪送目。北枝梅蕊犯寒开,南浦波纹如酒绿。芳菲次第还相续,不奈情多无处足。尊前百计得喜归,莫为伤春歌黛蹙。【注】这首词作于词人被贬离京,任职颍州(今安徽阜阳)期间。尊:通“樽”。(1) 下列对这首词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恰当的两项是( ) A . 第二句紧承首句所见之景,转而写心中所感:看到冬春景象的变化,词人渐觉年华似水,无声无息地流逝,不禁生发出人生虚度不堪回首的感慨。B . 第一句写冬去春来的物候变化,天空中漠漠的冬云不觉间已变成了簇簇的春云,对云彩形

23、态的细致描写,体现了词人对春的信息的关切和感知的细腻敏锐。C . 第五、六句以高度概括之笔写春天的万千姹紫嫣红相继开落,面对这仿佛永不谢幕的美景,词人的心也被永不满足永不尽兴的激情陶醉着激荡着。D . “南浦”句典出南朝文学家江淹的别赋中“春草碧色,春水绿渡。送君南浦,伤如之何”句,借以表达作者谪居贬地远离亲友的伤别之情。E . 第七句中的“尊”即酒樽,表明词人曾为有酒无花而千思万想期盼春天快快到来,八句则表达了要好好享受眼前春光,不为春的短暂而感伤的心愿。(2) 词的三,四句是怎样写景和抒情的?请具体分析。 四、 情景默写 (共1题;共5分)8. (5分) (2017高二下唐山期中)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 诗经氓中,“_,_”两句,运用比兴手法暗示诗中女子容颜憔悴衰老。(2) 庄子逍遥游中,作者用“_,_”说明宋荣子豁达面对社会的赞誉和责难。(3) 苏轼赤壁赋中,客人以眼前的山川形势发问“_”,紧接着,追述了曹操破荆州、迫使刘琮投降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