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和浩特市高二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I)卷(模拟)_第1页](http://file1.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2/2020-6/20/2997545d-01b3-4573-ad95-3111ec3ac96d/2997545d-01b3-4573-ad95-3111ec3ac96d1.gif)
![呼和浩特市高二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I)卷(模拟)_第2页](http://file1.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2/2020-6/20/2997545d-01b3-4573-ad95-3111ec3ac96d/2997545d-01b3-4573-ad95-3111ec3ac96d2.gif)
![呼和浩特市高二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I)卷(模拟)_第3页](http://file1.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2/2020-6/20/2997545d-01b3-4573-ad95-3111ec3ac96d/2997545d-01b3-4573-ad95-3111ec3ac96d3.gif)
![呼和浩特市高二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I)卷(模拟)_第4页](http://file1.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2/2020-6/20/2997545d-01b3-4573-ad95-3111ec3ac96d/2997545d-01b3-4573-ad95-3111ec3ac96d4.gif)
![呼和浩特市高二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I)卷(模拟)_第5页](http://file1.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2/2020-6/20/2997545d-01b3-4573-ad95-3111ec3ac96d/2997545d-01b3-4573-ad95-3111ec3ac96d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呼和浩特市高二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I)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选择题 (共3题;共6分)1. (2分) 下列各选项中,划线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 . 英勇而机智的荆柯,筹划了一个有始有终的行动方案,为了吸引秦王嬴政上钩,就必须砍下樊於期的头颅,作为晋见时奉献的礼品。B . 有关部门整顿房地产市场,那些八字还没一撇就热热闹闹售房的开发商,终于尝到了自己酿造的苦酒。C . 文化领袖的形成,不只需要本人的天赋和努力,还需要一个让公众认同的过程。任凭一两件事,不足以积累起文化领袖所需的声望。D . 漫步万盛石林景区,石林、溶洞、飞瀑显露出鬼斧神工的魅力,浓郁淳朴的苗家风情及丰姿
2、绰约的民族歌舞增添了人文情趣。2. (2分) (2017高一下石柱月考)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 各地政府和监管部门,应加大隐患排查力度,督促企业落实好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坚决遏制类似事故不再发生。B . 目前我国的农产品保险主要以自然灾害险为主,而蔬菜价格险有助于减少市场价格波动给蔬菜种植户造成的经济损失。C . 生态文明建设是建设美丽中国的必然要求,对于满足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新期待、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D . 小天使少儿艺术团的孩子们日前走进北京市四季青敬老院,带去了精心编排的少儿舞蹈,老人们见到孩子们很开心,也演唱了红梅赞等革命歌曲
3、。3. (2分) (2019高三下长春开学考) 下面语言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 A . 值张老师的令郎结婚之际,我们办公室全体人员集体制作了一段视频,向他全家表达了诚挚的祝福。B . 淮海路上一家手机经销店正在搞让利促销,我过去垂询了一下几款名牌智能手机的价格,发现并没有便宜多少。C . 刚刚接到出版社寄来的论著样书,我匆匆打开,看到扉页上印着几位编者的姓名,我的名字也忝列其中。D . 李教授出院了,小王在电话里对他说:“欣闻您康复出院,特表示衷心祝贺,不知您何时来上班?”二、 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28分)4. (6分) (2017高三上佛山期末) 阅读下面论述文,完成下面小题。当前的中国
4、文学有两种不同的发展指向,一是横向地借鉴西方的现代主义文学,一是纵向地继承中国的传统文学。作为繁荣文学的手段,在某一特定的时期内或强调横向借鉴,或注重纵向继承,或兼而有之,都是必要的。因为没有借鉴和继承,文学就无法发展。如果把借鉴或继承视为目的、视为文学的发展方向,那就错了。因为它不仅无补于文学的发展,而会将文学引入歧途。中国文学进入新时期以来,在横向借鉴上取得了一些成效,诸如:借鉴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技巧与手法,使我国文学传统表现手法有了很大的突破,为新内容的表现开拓了新的领域;从现代主义的哲学思想和理论体系中,借鉴了某些有益的东西。但是,要看到,由于某些人误将手段当目的,因而在横向借鉴中出现
5、了一些错误倾向。诸如:一味强调文学创作上的“表现自我”,鄙薄文学的社会功用性,耻于谈作家的使命感、责任感;一味强调时代精神的“淡化”,鼓吹文学“面向自我,背对现实”,与现实生活“保持距离”;用现代主义文学模式来度量社会主义的文学,认为文学的崇高感和英雄主义已不复存在。这种试图以西方现代主义文学取代中国社会主义文学趋向,决不是中国社会主义文学的本质和方向。新时期文学在纵向继承上,也取得了引人瞩目的成绩,具体表现为:“建立社会主义的乡土文学”主张的提出和一大批乡土文学作品的出现;通俗文学的兴起;文学“寻根”问题的提出及“寻根”文学作品的出现。总之,文学的纵向继承,使文学的视野扩大到了文学历史的深层
6、结构里去,使文学在反映现实生活时有了更充分的历史纵深感。但也应看到它带来的消极因素。诸如:在文学传统中流连忘返,不愿回到现实生活中来;醉心于已与时代不符的风俗民情的描绘,沉溺于封建伦理道德的宣扬,致使作品格调不高,缺乏时代气息。实践证明,靠借鉴西方现代主义文学或靠继承中国传统文学来发展中国文学,都是不可能的,因为它们都不能代表中国新时期文学的本质和方向。只有横向与纵向两股文学潮流的汇合,才能代表中国文学今后的发展方向。而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则是横向与纵向两股文学潮流唯一正确的汇合点,未来的中国文学将在这个汇合点上健康地、持续地发展。(摘自毛磊、石光荣、郝侠君中西500年比较)(1) 下
7、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当前的中国文学要有所发展,就必然要在横向借鉴与纵向继承中作出取舍。B . 西方现代主义文学因为过于强调表现自我而否认文学的崇高感与英雄主义。C . 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某些技巧与手法,丰富了新时期中国文学的表现手法。D . 文学的纵向继承,彻底解决了新时期中国文学创作缺乏历史纵深感的难题。(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章从横向借鉴与纵向继承两个角度,对当前中国文学现状作了具体阐述。B . 文章在论证过程中列举了大量的典型现象,有力地证明了观点,说服力强。C . 文章对中国新时期文学的本质作了充分的论述,为
8、文学的发展指明了方向。D . 文章在具体分析横向借鉴与纵向继承时,均先肯定其成绩,再指出其不足。(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通过横向借鉴和纵向继承来繁荣中国文学,只有在特定的背景下才能完成。B . 如果借鉴西方现代主义文学技巧与手法,就能开拓出我国文学内容新领域。C . 如果坚持中国社会主义文学的方向,就有可能增强作家的使命感、责任感。D . 如果想中国文学走向繁荣,就需要汇合横向借鉴与纵向继承两股文学潮流。5. (13分) (2018高三下黄陵开学考)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狼杀(一)刘老汉除了种地,还在西山埋了不少捕兽夹子。村里很多人都把这当作副业。只是这两年已
9、很难在西山捕到野猪和狼了,它们差不多都快绝迹了。这天,刘老汉在山顶意外发现了一只被兽夹困住的小狼。刘老汉见狼皮已受损,且又是一只幼狼,便一脚踩住小狼的脑袋,抽出随身的匕首,冲小狼的脖子上一抹。血流尽,刘老汉便蹲下身,三下两下剥了小狼的皮,割断它的两条后腿,清理出两副狼骨。听说用小狼的腿骨泡烧酒,可疗治经年不愈的风湿性关节炎。那天晚上,西山上有只母狼整整哀号了一夜。(二)刘老汉翻身起床,隔壁竹床上的儿子,睡得正香。他想了想,决定不喊他。日未出,天未醒,林子里的老鸹子还在叫。东边山头只有一丝麻麻亮。刘老汉提着镰刀,踩着露水,深一步,浅一步,径直赶往西山脚的那块油麦地。他想趁天亮前把地里熟透的麦子收
10、割掉。山风沁凉,刘老汉站在田埂上紧了紧黑布褂,心想,等把这茬麦子卖了,娃儿明年娶媳妇的钱就不用愁了。忽然,刘老汉觉得身后有动静,扭头一看,扑面来的竟是一张龇着獠牙的血盆大口!刘小山起床时,满屋子都是毛茸茸的太阳光了。昨晚的梦好美咧,他梦见自己跟陆家庄的李晓燕成亲了。隔壁床是空的,爹已经下地干活了。起得这么迟,爹肯定要骂我咧!刘小山一骨碌从床上跳下来,飞也似的奔向西山脚的油麦地。然而,油麦地里没有爹。刘小山只在田埂边看到爹的镰刀。地上有斑斑的血迹。刘小山的头皮噌的一下就麻了。最后,在山顶的一块苔痕斑驳的石头上,刘小山看到了一个面目全非的头颅。刘小山抱着头颅号啕大哭,从早上一直哭到晚上,哭到眼泪都
11、干了时,他对头颅说,爹,孩儿一定替你报仇!(三)雾起。日隐。天地笼着一抹浑浊的灰白。一阵腥风扫过,他知道,它来了。追了它三天三夜。他已精疲力竭。本打算找个草窝随便躺一下,但就在这时,它出现了,像幽灵一样无声无息,从峡谷的纵深处,它是一头灰色的母狼,额角一块疤痕,壮硕如小牛。踩着碎石,朝这边一步步紧逼过来。但雾掩藏不住它嗜血的死神的气息。正如雾也掩饰不了他熊熊的仇恨的火焰。它知道这将是一场无可避免的血战。眼前这个人身形消瘦,看起来疲弱不堪,但他的眼神却和他手中的刀一样,杀气腾腾。它低吼着,压低前肢,龇出尖利的獠牙,趁对方眼神稍一游离,纵身一跃,瞅准喉管,闪电般直扑过去。他深知狼的奸猾,故意拿眼瞟
12、了下别处。他知道它一定会发起攻击。只是,他没想到它的速度会那么快,快到像一阵风,快到像一道电,他差点被扑了个措手不及。一道青白的光倏地划过。它落地一个踉跄,差点摔倒,左后腿火辣辣的,被刀切开一道深已见骨的伤口,血汩汩地流。他捂着肚腹,血水顺着指缝漫溢而出,滴滴答答,溅落在被雾打湿的碎石和青草上。他喘息着,忍着剧痛,举起镰刀冲上去,决计给受伤的狼最后一击。刀锋直奔狼首。它拖着沉重的后腿,躲过了呼啸而来的刀锋。瞅准机会,反身跳到他的后背上,两只前爪死死地插进他的双肩。牙死死地咬着他的脖子,刀深深地扎在它的肚腹上。(四)刘小山七岁那年,在西山脚放牛时发现一只额角有道疤痕的“小狗”。小东西瘦骨嶙峋,好
13、像有很多天没吃东西了,看起来很可怜。刘小山便丢了几颗油炒花生给它。吃完了花生,“小狗”走过来舔了舔刘小山的手,像是表示感激。刘小山想抱下它,它却跳开了,并冲刘小山龇出了两颗小獠牙。刘小山冲它摆手,示意它不要怕,那“小狗”却头也不回地窜进了山林。它的尾巴一直是拖着的。此时,刘小山才反应过来,那是一只狼。但刘小山并没感到害怕,而是冲小狼逃去的方向笑出了声。心想,那只狼以后说不定会怀念油炒花生米咧。太阳落山时,刘小山骑在牛背上,跟同村的小伙伴们炫耀着他与一只小狼的神奇邂逅。夕阳很美。那时的西山安静得就像一幅画。(1)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 A . 刘老汉杀死了
14、小狼是因为自己的风湿性关节炎经年不愈,听说要用小狼的腿骨泡烧酒来治疗,而且现在在西山已经很难捕捉到狼了。B . 小说描写刘老汉杀死小狼,虽用语不多,但非常形象,一“踩”一“抽”一“抹”,三个动词充分展现了刘老汉捕杀猎物的娴熟技艺。C . 刘老汉对儿子的怜爱、儿子成亲的美梦、温暖的阳光与獠牙、血盆大口、斑斑血迹、面目全非的头颅,一喜一悲展现了人生的无常。D . 刘小山与母狼的生死搏斗是小说的高潮部分,叙事角度在人狼之间不断切换,营造了让人窒息的紧张气氛,突显了人狼之间的仇恨。E . 小说最后的环境描写“夕阳很美。那时的西山安静得就像一幅画”渲染了宁静的氛围,象征了人和狼(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相处
15、。(2) 小说以“狼杀”为标题有什么用意?请结合小说简要分析。 (3) 小说最后一部分写到刘小山“与一只小狼的神奇邂逅”,这样刻意地营造一种情节上的巧合,你觉得好吗?请结合小说,谈谈你的理解。 6. (9分) (2019高三上邢台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苏绣起源于何时?由于文献与实物资料的限制,现在尚难断言。刺绣是在织物上进行再加工的手工艺品。工艺美术界一般认为刺绣的出现略迟于纺织的出现,是随着缝纫而产生,发展的。从20世纪50年代吴地发现的新石器时代的织物与骨针等实物来看,早在上古时期吴地就可能有刺绣了。关于苏绣的最早记载,见于西汉刘向说苑正谏中关于吴人迎送外交使节排
16、场的记述:“晋平公使叔向聘于吴,吴人拭舟以逆之,左五百人,右五百人,有绣衣而豹装者,有锦衣而狐裘者。”晋平公在位时间为公元前557年至公元前532年,可见早在2500年前,吴地“断发文身”的习俗就已被披锦饰绣的衣服所代替。吴越春秋夫差传中也有记载:“吴王临欲伏剑,顾谓左右曰,吾生既惭,死亦愧矣死必连繴组以罩吾目,恐其不蔽,愿复重罗绣三幅,以为掩明。”这也可说明吴地早期刺绣是以绣衣,绣帕等重实用的绣品为主的。从上古时期到春秋战国时期,是吴地苏绣的初创时期。(摘编自孙佩兰吴地苏绣)材料二:苏绣讲求“顺”,强调丝理对表达物体凹凸转折、阴阳向背的重要作用。任何事物都有丝理,若对此缺乏正确认知,很难使绣
17、品获得应有的艺术效果。但关于这一问题,前人没有文字记录,全靠今人在实践中摸索。一个偶然的机会,苏绣艺术大师李娥媖发现一朵在墙角含苞待放的深红色月季花,她由花叶上放射形的纤维组织,特别是合抱形花瓣的姿态,联想到刺绣的丝理,顿生灵感,后在艺术实践中逐步总结出丝理规律,即刺绣丝理必须与植物纤维组织及动物毛丝生长方向一致,并随它们姿态的不同和变化灵活运用。如绣花卉,宜用散套针。该针法线条组织灵活,丝理转折自如,可使镶色、接色和顺,适宜表现花卉娇艳多姿、五彩缤纷的特点。又如绣猫,宜用施针,因为施针的线条是稀铺后分批逐层施密的,线条略有交叉,适合表现小猫遍身柔和松软的茸毛。乱针则以似乱非乱的线交叉掺和绣面
18、,使作品生动逼真。按丝理规律刺绣,可使花儿迎风争艳,金鱼游姿优美,鸟儿枝头跳跃,小猫呼之欲出,其艺术效果远胜图画。这项创造性发现,成为苏绣技艺的一大特色。(摘编自李明苏绣)材料三:如今,苏绣大师们可以轻而易举地模仿任何一种绘画效果,苏绣似乎发展到了尽头,再也变不出新花样了。姚惠芬开始思索:苏绣区别于绘画的媒介特性是什么?毫无疑问是针法,针法构成了苏绣的艺术语言。但眼下,一些传统针法尤其是衣饰上使用的实用针法,正被人们渐渐淡忘。于是,姚惠芬决心回到更早的传统里,去寻找新的可能性。她从刚开始的别扭、不习惯到最后的从心所欲不逾矩,进入了自由、自觉的创作状态,能自主地决定每个局部采取何种针法。姚惠芬的
19、骷髅幻戏图系列刺绣作品,亮点不在于用刺绣去模仿绘画,而在于借绘画去展现针法:每一块城砖,每一个局部,都由不同的,矛盾的针法构成。如果说过去的重点是“绣什么”,现在则变成了“怎么绣”。针法上的自觉使苏绣变得纯粹了,摆脱了形似而变得抽象了,类似于格林伯格所说的现代主义绘画对写实绘画,叙事绘画的超越,充满了对媒介特性的自我批判。由此,苏绣在向古老传统的创造性回归中,完成了华丽的蜕变。(摘编自陈岸瑛从苏绣能否成为当代艺术谈起)(1) 下列对材料中“苏绣”的相关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 依据说苑吴越春秋等文献,我们可以推断出,苏绣起源于2500年前的吴地,早期以绣衣、绣帕等重实用的绣品为主。B
20、. 苏绣独树一帜相当程度上得益于丝理规律的发现和运用,而丝理规律的要核在于刺绣丝理与物体丝理的一致。C . 苏绣讲求“顺”,强调丝理对表达物体凹凸转折、阴阳向背的作用,这使所绣之物有接近图画的效果。D . 苏绣的出路不在于“绣什么”,而在于“怎么绣”,即加强针法上的自觉性,努力回归到过去使用实用针法的古老传统中去。(2)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苏绣源远流长,上古时期吴地可能就有刺绣。而刺绣是在织物上进行再加工的,所以一般来说纺织的出现要略早些。B . 李娥姨在前辈大师的指点下,由一朵深红色月季花,悟得花叶上的纤维组织与刺绣丝理的关联,总结出了丝理规律。C
21、 . 按丝理规律绣一朵牡丹,最好用散套针,因为该针法线条组织灵活,丝理转折自如,有利于表现牡丹的突出特点。D . 针法是苏绣区别于绘画的媒介特性。创造性地运用针法,苏绣突破了形似的艺术藩篱,完成华丽的蜕变。(3) 根据上述材料,简要概括苏绣的历史渊源,技艺亮点和蜕变路径。 三、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9分)7. (9分) (2017高一上安阳月考) 阅读下面文言文赤壁赋,完成下列小题。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
22、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
23、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食。”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籍。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1) 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壬戌之秋”中的“壬戌”是古代纪年法中的干支纪年,文中指宋神宗元
24、丰五年。B . “七月既望”中的“既望”是指农历的每月十五。C . “徘徊于斗牛之间”中的“斗牛”指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D . 曹孟德,即曹操,“孟德”是他的字。(2) 下列对第三段文字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 这段文字借客人之口高度称赞曹操为英雄,是为了衬托赤壁之战中周郎非凡的表现,委婉地抒发自己怀才不遇,功业无成的伤感。B . “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等句,流露出了对于人生的渺小和短暂的苦恼与无可奈何之情。C . 这段文字用主客问答的形式来写。主客问答是赋的传统手法,作者往往借客人的话道出自己的思想感情。D . 这段文字怀古伤今,实质上是苏轼贬谪生活中苦闷心绪的流露。但
25、从全文来看,苏轼并没有沉浸在这种苦闷之中。(3) 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四、 诗歌鉴赏 (共1题;共8分)8. (8分) (2017高三上葫芦岛期末)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州桥王安石州桥踏月想山椒 , 回首哀湍未觉遥。今夜重闻旧鸣咽,却看山月话州桥。【注】州桥:在汴京。这首诗是王安石晚年退居金陵时,回想旧游汴京所作。山椒:山顶。这里指离王安石在金陵的住宅不远的钟山。(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 . 诗的起句扣题,承句进一步阐释。诗的前两句写诗人当年在州桥赏月,想念自己在金陵的家
26、。B . 诗的后两句写诗人在金陵赏月,听着泉水呜咽,看着明月,又想起在州桥赏月的那晚。C . 前两句实写了州桥和溪流,后两句州桥是虚写,溪流是实写。时空不同,虚实也就不同。D . 本诗两次写到明丽动人的月色,以乐景写哀情,通过人事的变迁,表现诗人复杂的情感。E . 本诗通过时空的切换或剪辑,以跳跃幅度很大的意象联结,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难以言传的情怀。(2) 读这首诗,很容易使人想起李商隐的夜雨寄北。请从内容和感情基调方面,简要分析两者的不同之处。 五、 情景默写 (共1题;共12分)9. (12分) (2017高一下柳州期末)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_,_”两句,既概括了赤壁雄奇的景色,又引起了对历史人物的缅怀 (2) 雨霖铃中描写与心上人分别时难舍难分情景的句子是:“_,_。” (3) 琵琶行中点明秋夜送别友人并渲染出悲凉气氛的诗句是:_,_。 (4) 师说中韩愈认为“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理由是“_,_。” (5) 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中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基于超分子大环芳烃的吸附分离材料
- 2025年方位分罗经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分析报告
- 2025年中国GF和GFRP复合材料行业投资研究分析及发展前景预测报告
- 初发2型糖尿病强化治疗后不同降糖方案对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
- 2020-2025年中国坐便器行业发展趋势预测及投资战略咨询报告
- 既有公共建筑BJMZ饭店加固改造工程成本控制研究
- 2025年电缆检测仪市场环境分析
- 电子商务物流配送发展趋势与挑战
- 短视频与网络直播行业的市场交叉分析
- 高模量玻璃纤维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申请报告
- 诗经楚辞文学常识单选题100道及答案
- 2 爆破工试题及答案
- AI辅助的慢性病监测与管理系统
- 电路基础知到智慧树章节测试课后答案2024年秋江西职业技术大学
- 2025年小学蛇年寒假特色作业
- Unit 6 Is he your grandpa 第一课时 (教学实录) -2024-2025学年译林版(三起)(2024)英语三年级上册
- 湖北省十一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化学试题 含解析
- 开题报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学校教育研究
- 《个人所得税法解读》课件
- 电脑维修合同三篇
- 康复治疗技术-言语康复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