颐和园教学设计_第1页
颐和园教学设计_第2页
颐和园教学设计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颐和园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并掌握新单词和短语,能够感性地阅读课文,背诵你喜欢的部分,积累优美的语言;2.感受颐和园的美景和文字的优美语言,激发探索中国“世界遗产”的兴趣。3、初步掌握按游览顺序抓住风景特色的写作方法。教学重点和难点:要点:引导学生从语言上感受颐和园的美景,并受情感的影响;难点: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写作方法,并将其运用到自己的练习中。教学方法:阅读、视觉课件欣赏、想象和理解教学准备:课件、颐和园资料、学生课前预习和检索资料教学时间:2小时教学过程:第一节课首先,看图片并介绍主题。1.展示幻灯片上的三幅图片,并问:男孩和女孩,你们知道风景在哪里吗?(板书:颐和园18号)在“易”

2、的左边有一个小开口,用来指导写作。3.颐和园建在哪里?看这幅画上画的是什么。你怎么知道的?第二,先读课文,播放课件,感受风景之美。1.读课文,想一想:颐和园有哪些景点?你最喜欢哪里,想想原因。2.阅读新单词,理解大意。关键词:宋体、体、体、在、体、时等。应区分平调和升调,并应注意“di”不能理解为t;“廊,栽”等字样应注意引导笔画顺序。3.交换自读信息:(1)颐和园给作者留下了什么印象?你怎么知道的?第一段和第二段直接写的是颐和园的美丽。这是什么写作风格?(重复开头和结尾)动情地一起读这两段。(2)交流自己喜欢的景点,解释原因。(老师用相机展示了相关的图片和课件,引导学生欣赏美丽的风景,并选择

3、了一两个自然的段落来阅读,带着最初的情感阅读文本,感受到作者的赞美。)(3)欣赏完课件后,学生谈论自己的感受。(板书:美国和大连)第三,重读课文,理清课文路径,领会结构之美。1.阅读自然短文25,课后讨论主题:作者以什么顺序访问,在文章中可以看到哪些句子?(1)请用“”画出显示游览顺序的句子。讨论交流,指关于作者的游览顺序的句子。(板书:长寿山长廊昆明湖(十七孔桥)2.学生们开始画旅游草图。告诉我他们为什么这样做。告诉我课本中三幅图的相应段落。3.再读一遍这些过渡句子,掌握动词,理解场景的移动步和过渡连接的表达。四、阅读全文,整体感知,引导分割。一起读整篇课文,并提醒学生文章是以“先合计,再分

4、成合计”的方式写的,这样我们可以把课文分成三段。5.家庭作业:1。抄写新单词,给他们三个单词。2.通读课文,找出图片,感受风景之美。第二课时首先,复习新单词和短语,并复习整篇课文的顺序。第二,精读课文,分析景物特征,感受语言之美。1.学习第二个自然段落。(1)名读名想:当作者来到走廊时,他描述了走廊的什么特征?作者如何观察走廊?(2)长走廊的特点是什么?你知道哪些句子?(黑板书写:又长又漂亮)(3)展示图片和句子,理解描述方法。“绿色油漆柱子,红色油漆栏杆,一眼就看不到。这条走廊有700多米长,分为273个房间。”哪个单词告诉我们走廊的长度?使用了什么解释?(列出数字)像这样写作有什么好处?“

5、每个房间的窗台上都有彩色的画,描绘人物|、花草和风景。成千上万幅画中没有两幅是一样的。”问题:看图片,告诉我们图片里有什么“走廊的两边都长满了花草树木。在谢过这种花之前,那种花又开花了。左边昆明湖吹来的微风让人神清气爽。”问题: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你看到了哪些词?(这句话“栽满了,谢了,开了”显示了走廊两边繁花似锦、繁花似锦、景色宜人的特点,以及从侧面看走廊的美丽。)“左边昆明湖吹来的微风让人神清气爽。”指出长廊位于昆明湖的右侧。(4)将整段感情用事地读一遍,并根据提示分层。首先写如何到达走廊,并从外面介绍走廊的长度。从里面介绍走廊的美丽。走廊两边有许多花。(一楼,第一句和第二句;第二层是第三句

6、。第三层是第四和第五句。)(5)总结写作风格,提出自主学习的要求:先通读整篇文章,整体感受;再说,风景的特点;根据相关图片和句子,作者掌握了景物的特点,从不同的角度观察景物,并采用不同的描写方法。最后,我按顺序一层层地学习了它。我们还将自学以下三段。2.再读一遍课文,思考每个场景的特点,告诉我们它们的美是什么,以及它们使用什么样的描述方法。3.体验成功,独立学习。(a)交流学习万寿山部分(自然第3和第4段):(1)谈论风景的特点,找出最能反映风景之美的句子。万寿山脚下:佛香阁高(高耸)(抬头)宏伟(八角宝塔形三层闪亮)排云堂又大又多(一排排)杰出的(向下看)树很茂盛.万寿山:(正前方)昆明湖安

7、静而绿色(像.喜欢.)(向东看)白塔是古老的(2)重点交流:正前方,昆明湖如镜般宁静,如碧玉般碧绿。游船和原始船只慢慢滑过湖面,留下一点痕迹。你能填空吗?找出比喻句。这个句子将昆明湖与()和()进行比较,写出()和()昆明湖的特点。“几乎”是指()。使用“幻灯片”一词是因为()。这两句话,默默地移动着,进一步突出了昆明湖的()性。学生们还可以讨论是否将单词“slide”改为“stroke”?(3)利用课件引导大家欣赏万寿山的美景。(2)交流研究“昆明湖”部分(自然第5段)。(1)作者在昆明湖看到了什么风景?(2)作者关注什么风景?17洞桥是什么样的?(板书:桥洞有许多石柱、许多狮子和各种姿势)(3)想象一下不同姿势的幼狮会是什么样子?上面写了什么?解释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能。)(4)再读课文,想象昆明湖的美景。(5)课件再次展示了昆明湖的美丽景色。第三,总结全文并应用你所学的知识。这篇文章描绘了北京颐和园的美丽景色。全文上下文清晰,前后呼应。它是按照一步一个场景的顺序叙述的。作者利用风景的特点,采用不同的描写方法,再现了三个景点的美景,供我们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