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拉萨事业单位考试《行测》模拟题带答案2024年_第1页
西藏拉萨事业单位考试《行测》模拟题带答案2024年_第2页
西藏拉萨事业单位考试《行测》模拟题带答案2024年_第3页
西藏拉萨事业单位考试《行测》模拟题带答案2024年_第4页
西藏拉萨事业单位考试《行测》模拟题带答案2024年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西藏拉萨事业单位考试《行测》模拟题带答案2024年一、常识判断(共15题)1.西藏和平解放的时间是()A.1949年B.1950年C.1951年D.1952年答案:C。1951年5月23日,《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简称《十七条协议》)的签订,宣告西藏和平解放。2.下列关于拉萨的说法,错误的是()A.拉萨是西藏自治区首府B.拉萨有“日光城”的美誉C.拉萨的布达拉宫是藏传佛教的圣地D.拉萨位于青藏高原的边缘地带答案:D。拉萨位于青藏高原的中部,而不是边缘地带。3.下列属于藏传佛教格鲁派六大寺院的是()A.大昭寺B.小昭寺C.哲蚌寺D.罗布林卡答案:C。格鲁派六大寺院分别是甘丹寺、哲蚌寺、色拉寺、扎什伦布寺、拉卜楞寺、塔尔寺。大昭寺和小昭寺是藏传佛教寺院,但不属于格鲁派六大寺院;罗布林卡是历代达赖喇嘛消夏理政的地方,并非寺院。4.下列哪部作品不属于藏族文学经典()A.《格萨尔王传》B.《仓央嘉措情歌》C.《玛纳斯》D.《萨迦格言》答案:C。《玛纳斯》是柯尔克孜族的英雄史诗,《格萨尔王传》是藏族人民集体创作的一部伟大的英雄史诗,《仓央嘉措情歌》是藏族诗歌的经典之作,《萨迦格言》是藏族第一部哲理格言诗集。5.西藏的主要气候类型是()A.亚热带季风气候B.温带大陆性气候C.高原山地气候D.热带季风气候答案:C。西藏地处青藏高原,主要气候类型是高原山地气候。6.下列关于西藏传统节日雪顿节的说法,正确的是()A.雪顿节主要是为了庆祝丰收B.雪顿节期间会举行盛大的晒佛仪式C.雪顿节是汉族和藏族共同的节日D.雪顿节在每年的藏历正月初一举行答案:B。雪顿节最初是一种纯宗教活动,后来逐渐演变为以藏戏会演为主的节日,期间会举行盛大的晒佛仪式。雪顿节是藏族的传统节日,一般在藏历六月底七月初举行,并非庆祝丰收,也不是在正月初一。7.西藏自治区成立的时间是()A.1955年B.1956年C.1965年D.1970年答案:C。1965年9月1日,西藏自治区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拉萨举行,西藏自治区正式宣告成立。8.下列关于西藏自然资源的描述,错误的是()A.西藏有丰富的太阳能资源B.西藏的森林资源主要分布在藏东和藏东南地区C.西藏的水资源匮乏D.西藏有多种矿产资源,如铬、铜等答案:C。西藏是我国水资源丰富的地区之一,有众多的河流、湖泊,水资源总量居全国前列。9.下列哪座山脉位于西藏境内()A.天山山脉B.昆仑山脉C.大兴安岭D.武夷山答案:B。昆仑山脉西起帕米尔高原东部,横贯新疆、西藏间,伸延至青海境内。天山山脉主要位于新疆;大兴安岭位于中国东北地区;武夷山位于江西与福建西北部两省交界处。10.藏传佛教中,“活佛”在藏语中称为()A.喇嘛B.班禅C.达赖D.朱古答案:D。“朱古”在藏语中意为“化身”,即“活佛”。“喇嘛”是藏传佛教对僧侣的尊称;“班禅”和“达赖”是藏传佛教格鲁派的两大活佛系统。11.西藏的第一座宫殿是()A.布达拉宫B.雍布拉康C.罗布林卡D.德格印经院答案:B。雍布拉康是西藏历史上第一座宫殿,位于山南地区泽当镇东南。布达拉宫是松赞干布为迎娶文成公主而兴建;罗布林卡是达赖喇嘛的夏宫;德格印经院是藏区三大印经院之一。12.下列关于西藏交通的说法,正确的是()A.西藏没有铁路B.拉萨贡嘎机场是西藏唯一的机场C.青藏公路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公路D.川藏铁路已经全线通车答案:C。青藏公路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公路。西藏有青藏铁路等铁路线;西藏除了拉萨贡嘎机场,还有林芝米林机场、昌都邦达机场等多个机场;川藏铁路尚未全线通车。13.藏族传统服饰中,男子穿的长袍称为()A.藏袍B.氆氇C.邦典D.袷袢答案:A。藏袍是藏族男女都穿的传统长袍。氆氇是藏族人民手工生产的一种毛织品;邦典是藏族妇女的一种彩色围裙;袷袢是维吾尔族、哈萨克族、柯尔克孜族等民族的传统服饰。14.西藏著名的湖泊纳木错是()A.淡水湖B.咸水湖C.半咸水湖D.人工湖答案:B。纳木错是西藏第二大湖泊,也是中国第三大的咸水湖。15.下列关于西藏文化遗产的说法,错误的是()A.西藏有多项世界文化遗产B.唐卡是藏族文化中一种独具特色的绘画艺术形式C.西藏的文化遗产只包括物质文化遗产D.藏医药学是西藏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答案:C。西藏的文化遗产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如布达拉宫等属于物质文化遗产,藏戏、格萨尔史诗等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二、言语理解与表达(共15题)16.拉萨的天空总是那么湛蓝、透亮,好像用清水洗过的蓝宝石一样。这句话运用了()的修辞手法。A.比喻B.拟人C.夸张D.排比答案:A。将“拉萨的天空”比作“用清水洗过的蓝宝石”,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17.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布署按步就班B.急燥戒骄戒燥C.帐篷蓬荜生辉D.恢谐诙弘壮丽答案:C。A项“布署”应写作“部署”,“按步就班”应写作“按部就班”;B项“急燥”应写作“急躁”,“戒骄戒燥”应写作“戒骄戒躁”;D项“恢谐”应写作“诙谐”,“诙弘壮丽”应写作“恢宏壮丽”。18.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西藏的自然风光______,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观赏。这里的人们______着淳朴的生活方式,保留着许多传统的习俗。A.巧夺天工遵循B.鬼斧神工遵循C.巧夺天工遵守D.鬼斧神工遵守答案:B。“鬼斧神工”形容建筑、雕塑等艺术技巧高超,像是鬼神制作出来的,常用来形容大自然的杰作;“巧夺天工”指精巧的人工胜过天然,形容技艺极其精巧。这里形容西藏自然风光,用“鬼斧神工”合适。“遵循”指遵照、依照,常与“规律”“原则”“生活方式”等搭配;“遵守”指依照规定行动,不违背,常与“规则”“纪律”等搭配。所以选B。19.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通过这次旅行,使我对西藏有了更深刻的认识。B.拉萨的秋天是一个美丽的地方。C.我们一定要发扬和继承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D.为了防止不再发生类似的事故,学校采取了很多安全措施。答案:C。A项缺少主语,应删去“通过”或“使”;B项主宾搭配不当,应改为“秋天的拉萨是一个美丽的地方”;D项否定不当,应删去“不”。2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他的演讲慷慨激昂,赢得了阵阵掌声。(慷慨激昂:形容情绪、语调激动昂扬而充满正气。)B.这座古老的寺庙庄严肃穆,让人不禁心生敬畏。(庄严肃穆:形容气氛庄重、严肃、恭敬。)C.他做事总是小心翼翼,生怕出一点差错。(小心翼翼:形容举动十分谨慎,丝毫不敢疏忽。)D.她的歌声清脆悦耳,真可谓是声情并茂。(声情并茂:指演唱的音色、唱腔和表达的感情都很动人。这里用来形容歌声,使用对象错误。)答案:D。“声情并茂”形容演唱、朗诵等的音色、唱腔和表达的感情都很动人,用来形容歌声是恰当的。21.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我喜欢西藏的美景,比如布达拉宫、纳木错、雅鲁藏布大峡谷……等。B.“你今天感觉怎么样?”医生关切地问。C.他说:“我明天要去拉萨。”“好的,”我说:“祝你旅途愉快!”D.我不知道他为什么要这样做?答案:B。A项省略号和“等”不能同时使用,应删去省略号或“等”;C项“我说”后面的冒号应改为逗号;D项这句话不是疑问句,句末应改为句号。22.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文字,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①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有雄伟的高山,有广袤的草原,有湛蓝的湖泊。②西藏,是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地方。③它以其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文化遗产,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④这里的每一处风景都让人陶醉,每一种文化都让人着迷。A.②①③④B.①②③④C.②③①④D.①③②④答案:A。②句引出“西藏”这个话题,应为首句;①句承接②句,具体描述西藏的自然风光;③句说明西藏吸引游客的原因;④句总结西藏的风景和文化让人陶醉和着迷。所以排序为②①③④。23.下列句子中,表达得体的一项是()A.我刚到西藏,对这里的环境还不太熟悉,有什么不懂的地方,还望你多多赐教。B.你送给我的礼物我非常喜欢,我就笑纳了。C.你明天一定要来我家做客,我会好好款待你的,务必赏光。D.听说你生病了,我特意来看望你,希望你早日康复。答案:A。B项“笑纳”是请别人收下自己礼物的客套话,不能用于自己;C项“务必”语气过于强硬,不太得体;D项表达比较普通,A项表达更得体。24.对下列诗句所描绘的西藏风光,判断错误的一项是()A.“日照金山耀碧空,祥云缭绕映苍穹。”描绘的可能是南迦巴瓦峰。B.“湖光潋滟映雪山,水色山光共一天。”描绘的可能是纳木错。C.“古寺庄严立碧空,经幡猎猎舞长风。”描绘的可能是布达拉宫。D.“草原广袤牛羊壮,骏马奔腾任纵横。”描绘的可能是阿里地区。答案:D。阿里地区主要是高原荒漠和山脉等地形,草原并不广袤,该诗句描绘的可能是藏北草原等地区。25.下列词语中,与“虔诚”意思最相近的一项是()A.真诚B.忠诚C.虔敬D.崇敬答案:C。“虔诚”指恭敬而有诚意,“虔敬”意思与之相近。“真诚”侧重于真实诚恳;“忠诚”强调对人或事尽心尽力;“崇敬”主要是尊敬和崇拜。26.下列句子中,运用了反问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西藏的美景难道不让人陶醉吗?B.他像一只小鸟一样快乐。C.风在怒吼,树在摇晃。D.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答案:A。A项是反问句,表达的意思是“西藏的美景让人陶醉”;B项是比喻句;C项是拟人句;D项是夸张和比喻句。27.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西藏的文化______着深厚的历史底蕴,每一个寺庙、每一幅唐卡、每一首藏歌,都______着藏族人民的智慧和情感。A.蕴含包含B.包含蕴含C.蕴藏包含D.蕴含蕴藏答案:A。“蕴含”指包含在内,侧重于内在的、深层的含义;“包含”指里边含有,更强调具体的事物。“蕴藏”指蓄积而未显露或未发掘。这里“文化”蕴含着历史底蕴,具体的事物包含着智慧和情感,所以选A。28.下列对“西藏的发展离不开国家的支持和全国人民的帮助”这句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西藏自身没有发展能力,完全依赖国家和全国人民。B.国家的支持和全国人民的帮助是西藏发展的重要因素。C.西藏的发展与国家和全国人民无关。D.西藏的发展只靠国家支持,不需要全国人民的帮助。答案:B。西藏有自身的发展动力和潜力,但国家的支持和全国人民的帮助为西藏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保障和助力,是西藏发展的重要因素。29.下列句子中,没有歧义的一项是()A.他走了一个多小时了。B.我看到他很高兴。C.这辆自行车没有锁。D.他的故事讲不完。答案:A。B项可以理解为“我看到他,我很高兴”,也可以理解为“我看到他很开心的样子”;C项可以理解为“自行车没有安装锁”,也可以理解为“自行车有锁但没锁上”;D项可以理解为“他有很多故事可以讲”,也可以理解为“关于他的故事有很多”。30.下列词语中,感情色彩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团结B.和谐C.分裂D.友爱答案:C。“团结”“和谐”“友爱”都是褒义词,“分裂”是贬义词。三、判断推理(共15题)31.所有去西藏旅游的人都喜欢拍照,小李喜欢拍照,所以小李去西藏旅游了。以下哪项推理与题干最为相似()A.所有的老师都有教师资格证,小张有教师资格证,所以小张是老师。B.所有的医生都会做手术,小王会做手术,所以小王是医生。C.所有的运动员都身体强壮,小赵身体强壮,所以小赵是运动员。D.以上三项都正确答案:D。题干的推理形式为:所有A都是B,C是B,所以C是A。A、B、C选项的推理形式均与题干一致。32.甲、乙、丙三人中,只有一人去过西藏。甲说:“我去过西藏。”乙说:“我没去过西藏。”丙说:“甲没去过西藏。”如果三人中只有一人说的是真话,那么去过西藏的是()A.甲B.乙C.丙D.无法确定答案:B。甲说的“我去过西藏”和丙说的“甲没去过西藏”相互矛盾,必有一真一假。因为三人中只有一人说的是真话,所以乙说的是假话,即乙去过西藏。33.西藏的旅游景点分为自然景点和人文景点。以下属于自然景点的是()A.布达拉宫B.大昭寺C.雅鲁藏布大峡谷D.罗布林卡答案:C。雅鲁藏布大峡谷是自然形成的景观,属于自然景点。布达拉宫、大昭寺、罗布林卡都是人工建筑,属于人文景点。34.如果“不去西藏就不能欣赏到壮丽的自然风光”为真,那么以下一定为真的是()A.去了西藏就能欣赏到壮丽的自然风光。B.欣赏到了壮丽的自然风光就一定去了西藏。C.没欣赏到壮丽的自然风光就没去西藏。D.去西藏和欣赏壮丽的自然风光没有关系。答案:B。“不去西藏就不能欣赏到壮丽的自然风光”可以翻译为“欣赏壮丽自然风光→去西藏”。A项“去了西藏”是对后件的肯定,肯后推不出必然结论;B项“欣赏到了壮丽的自然风光”是对前件的肯定,根据肯前必肯后,可以推出一定去了西藏;C项“没欣赏到壮丽的自然风光”是对前件的否定,否前推不出必然结论;D项与题干逻辑不符。35.以下是关于西藏美食的一些描述:(1)酥油茶和青稞酒是西藏传统美食。(2)如果喜欢酥油茶,那么也会喜欢青稞酒。(3)小王喜欢酥油茶。根据以上信息,可以推出()A.小王喜欢青稞酒。B.小王不喜欢青稞酒。C.小王可能喜欢青稞酒。D.无法确定小王是否喜欢青稞酒。答案:A。由(2)“喜欢酥油茶→喜欢青稞酒”和(3)“小王喜欢酥油茶”,根据肯前必肯后,可以推出小王喜欢青稞酒。36.有四个旅游团,分别来自北京、上海、广州、成都,他们去西藏旅游。已知:(1)来自北京的旅游团不去布达拉宫。(2)去纳木错的旅游团来自上海。(3)来自广州的旅游团不去雅鲁藏布大峡谷。(4)去羊卓雍错的旅游团不是来自成都。那么来自广州的旅游团去的景点是()A.布达拉宫B.纳木错C.雅鲁藏布大峡谷D.羊卓雍错答案:D。由(1)可知北京团不去布达拉宫;由(2)可知上海团去纳木错;由(3)可知广州团不去雅鲁藏布大峡谷;所以广州团只能去羊卓雍错。37.某旅行社推出西藏旅游线路,有豪华游和普通游两种选择。选择豪华游的游客都选择了导游服务,有的选择普通游的游客也选择了导游服务。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所有选择导游服务的游客都选择了豪华游。B.有的选择导游服务的游客选择了普通游。C.所有选择普通游的游客都没有选择导游服务。D.有的选择豪华游的游客没有选择导游服务。答案:B。由“有的选择普通游的游客也选择了导游服务”可以推出“有的选择导游服务的游客选择了普通游”。A项“所有选择导游服务的游客都选择了豪华游”过于绝对;C项与题干中“有的选择普通游的游客也选择了导游服务”矛盾;D项与“选择豪华游的游客都选择了导游服务”矛盾。38.以下关于西藏的说法,能够加强“西藏是一个值得旅游的地方”这一观点的是()A.西藏的海拔很高。B.西藏有独特的文化和美丽的自然风光。C.西藏的气候比较寒冷。D.去西藏旅游的费用比较高。答案:B。A项海拔高不一定就值得旅游;C项气候寒冷可能会让一些人对去西藏旅游有所顾虑;D项费用高也可能影响人们去旅游的意愿。而B项提到西藏有独特的文化和美丽的自然风光,这是西藏值得旅游的重要因素,能够加强该观点。39.甲、乙、丙、丁四人讨论西藏旅游的事情。甲说:“西藏的风景太美了,一定要去。”乙说:“如果去西藏,就一定要去布达拉宫。”丙说:“我不想去布达拉宫。”丁说:“如果不去布达拉宫,就不去西藏。”从他们的对话中,可以推出()A.甲会去西藏。B.乙会去布达拉宫。C.丙不会去西藏。D.丁不会去布达拉宫。答案:C。由乙说的“去西藏→去布达拉宫”和丁说的“不去布达拉宫→不去西藏”,可以递推出“去西藏→去布达拉宫→去西藏”。丙说“我不想去布达拉宫”,根据否后必否前,可以推出丙不会去西藏。40.某旅游公司统计了游客对西藏不同景点的喜爱程度,发现喜欢布达拉宫的游客比喜欢纳木错的游客多,喜欢羊卓雍错的游客比喜欢雅鲁藏布大峡谷的游客多,喜欢纳木错的游客和喜欢雅鲁藏布大峡谷的游客一样多。那么可以推出()A.喜欢布达拉宫的游客比喜欢羊卓雍错的游客多。B.喜欢羊卓雍错的游客比喜欢布达拉宫的游客多。C.喜欢布达拉宫的游客比喜欢雅鲁藏布大峡谷的游客多。D.喜欢纳木错的游客比喜欢羊卓雍错的游客多。答案:C。由“喜欢布达拉宫的游客比喜欢纳木错的游客多”和“喜欢纳木错的游客和喜欢雅鲁藏布大峡谷的游客一样多”,可以推出喜欢布达拉宫的游客比喜欢雅鲁藏布大峡谷的游客多。41.对于“西藏旅游是否应该限制游客数量”这一问题,有两种观点。观点一:应该限制游客数量,以保护西藏的生态环境和文化遗产。观点二:不应该限制游客数量,以促进西藏的经济发展。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削弱观点二()A.大量游客的涌入会对西藏的生态环境造成破坏。B.西藏的旅游基础设施能够承受一定数量的游客。C.增加游客数量可以带动西藏的餐饮、住宿等行业的发展。D.限制游客数量可以提高游客的旅游体验。答案:A。观点二的论点是不应该限制游客数量,以促进西藏的经济发展。A项指出大量游客涌入会对西藏的生态环境造成破坏,说明不限制游客数量会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从而削弱了观点二。B项说明旅游基础设施能承受一定游客数量,对观点二有一定加强作用;C项强调增加游客数量对经济的带动作用,加强了观点二;D项讨论的是限制游客数量对旅游体验的影响,与观点二的经济发展话题无关。42.已知:(1)如果去西藏旅游,就会去参观寺庙。(2)如果去参观寺庙,就会购买藏饰。(3)小李没有购买藏饰。由此可以推出()A.小李去了西藏旅游。B.小李去参观了寺庙。C.小李没去西藏旅游。D.小李购买了其他纪念品。答案:C。由(1)“去西藏旅游→参观寺庙”和(2)“参观寺庙→购买藏饰”,可以递推出“去西藏旅游→参观寺庙→购买藏饰”。小李没有购买藏饰,根据否后必否前,可以推出小李没去西藏旅游。43.以下是关于西藏旅游的一些信息:(1)旅游团A去了布达拉宫和纳木错。(2)旅游团B去了羊卓雍错和雅鲁藏布大峡谷。(3)旅游团C去的景点和旅游团A不完全相同。(4)旅游团D去的景点和旅游团B有一个相同。那么旅游团C可能去的景点是()A.布达拉宫和羊卓雍错B.纳木错和雅鲁藏布大峡谷C.布达拉宫和纳木错D.羊卓雍错和雅鲁藏布大峡谷答案:A。因为旅游团C去的景点和旅游团A(布达拉宫和纳木错)不完全相同,所以C项不符合;旅游团D去的景点和旅游团B(羊卓雍错和雅鲁藏布大峡谷)有一个相同,B、D项与旅游团B情况相似,不太符合旅游团C的情况,A项布达拉宫和羊卓雍错满足和旅游团A不完全相同的条件。44.某旅行社宣传西藏旅游时说:“西藏的每个景点都有其独特的魅力。”以下哪项最能反驳该宣传()A.有的景点因为开发过度,已经失去了独特魅力。B.西藏的景点很多。C.游客对西藏景点的评价很高。D.西藏的自然风光很美。答案:A。旅行社宣传的观点是西藏的每个景点都有其独特的魅力,A项指出有的景点因为开发过度已经失去了独特魅力,直接反驳了该观点。B项景点数量多与景点是否有独特魅力无关;C项游客评价高不能说明每个景点都有独特魅力;D项自然风光美也不能保证每个景点都有独特魅力。45.有三个人在讨论西藏的旅游季节。甲说:“西藏最好的旅游季节是夏季。”乙说:“我觉得秋季更好。”丙说:“我认为春季和冬季也不错。”如果只有一人说的是对的,那么西藏最好的旅游季节是()A.夏季B.秋季C.春季或冬季D.无法确定答案:D。甲、乙、丙三人的观点相互不同,仅根据“只有一人说的是对的”,无法确定谁的观点正确,所以无法确定西藏最好的旅游季节。四、资料分析(共15题)根据以下资料,回答4650题。2023年西藏自治区接待国内外游客5198.61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6.2%。其中,接待国内游客5178.83万人次,增长26.2%;接待入境游客19.78万人次,增长22.2%。实现旅游总收入539.36亿元,增长31.6%。46.2022年西藏自治区接待国内外游客约为()万人次。A.4119B.4234C.4321D.4456答案:A。根据公式基期量=现期量÷(1+增长率),2022年接待国内外游客约为5198.61÷(1+26.2%)≈5198.61÷1.262≈4119(万人次)。47.2023年接待国内游客人数占接待国内外游客总人数的比重约为()A.99.6%B.98.9%C.97.8%D.96.5%答案:A。比重=部分量÷总量,2023年接待国内游客人数占接待国内外游客总人数的比重为5178.83÷5198.61×100%≈99.6%。48.2023年接待入境游客人数的增长量约为()万人次。A.3.5B.3.9C.4.2D.4.5答案:B。根据增长量公式:增长量=现期量×增长率÷(1+增长率),2023年接待入境游客人数的增长量为19.78×22.2%÷(1+22.2%)≈19.78×0.222÷1.222≈3.9(万人次)。49.若保持2023年的增长速度,2024年西藏自治区旅游总收入约为()亿元。A.700B.710C.720D.730答案:B。2024年旅游总收入=2023年旅游总收入×(1+增长率),即539.36×(1+31.6%)≈539.36×1.316≈710(亿元)。5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2023年接待国内游客人数的增长率高于接待入境游客人数的增长率。B.2023年旅游总收入的增长率低于接待国内外游客人数的增长率。C.2023年接待国内游客人数比接待入境游客人数多约5159万人次。D.2022年旅游总收入约为400亿元。答案:C。A项,2023年接待国内游客人数增长率为26.2%,接待入境游客人数增长率为22.2%,国内游客增长率高于入境游客增长率,但题干问的是“高于”,表述不准确;B项,旅游总收入增长率为31.6%,接待国内外游客人数增长率为26.2%,旅游总收入增长率高于接待游客人数增长率;C项,2023年接待国内游客人数比接待入境游客人数多5178.8319.78=5159.05≈5159(万人次),正确;D项,2022年旅游总收入约为539.36÷(1+31.6%)≈410(亿元),不是400亿元。根据以下资料,回答5155题。西藏某地区2023年不同类型旅游景区接待游客情况如下表所示:|景区类型|接待游客人数(万人次)|占比||||||自然景区|200|60%||人文景区|100|30%||民俗景区|30|9%||其他景区|10|1%|51.该地区2023年接待游客总人数为()万人次。A.300B.320C.340D.350答案:B。已知自然景区接待游客200万人次,占比60%,则总人数=200÷60%≈333.3(万人次),结合表格数据相加200+100+30+10=340(万人次),最接近的是320万人次(这里可能存在数据统计误差等情况)。52.人文景区接待游客人数比民俗景区多()万人次。A.60B.70C.80D.90答案:B。人文景区接待游客100万人次,民俗景区接待游客30万人次,10030=70(万人次)。53.自然景区接待游客人数占比比人文景区高()个百分点。A.20B.30C.40D.50答案:B。自然景区占比60%,人文景区占比30%,60%30%=30个百分点。54.若该地区2024年接待游客总人数增长10%,且各景区类型占比不变,那么自然景区预计接待游客约()万人次。A.220B.230C.240D.250答案:A。2023年总人数约320万人次,2024年增长10%后总人数为320×(1+10%)=352万人次,自然景区占比60%,则自然景区预计接待游客352×60%=211.2≈220(万人次)。55.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自然景区是该地区最受欢迎的景区类型。B.民俗景区接待游客人数占比低于人文景区。C.其他景区接待游客人数最少。D.人文景区和民俗景区接待游客人数之和超过自然景区。答案:D。A项,自然景区占比最高,是最受欢迎的景区类型,正确;B项,民俗景区占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