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宿州市省市示范高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1页
安徽省宿州市省市示范高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2页
安徽省宿州市省市示范高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3页
安徽省宿州市省市示范高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4页
安徽省宿州市省市示范高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中学名校试题PAGEPAGE1安徽省宿州市省市示范高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人们把村落誉为文化的宝库、乡村艺术的宝库。研究村落里的艺术,我们首先要知道村落里有哪些可以称为艺术的东西,如村落景观,是由特色民居、村落形态、田园风光、山水林田路等景观共同构成的诗意乡村。还有生产场景,从牛耕田到联合收割机田间作业,从对农产品的粗加工到美食制作,再到乡村手艺,都充满着丰富的艺术内涵,给人们美的享受。理解乡村艺术要注意其三个特点:第一,乡村艺术的乡土性。乡土性首先指乡村艺术的内容是乡土的,它直接来源于老百姓的生产和生活,牛耕田、花海,园艺、农艺、手工艺等都是乡村艺术的重要内容。乡土性同时也指艺术的形式是乡土的,最接近老百姓的劳动和生活习惯,农业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本身就具有艺术价值,像年画、剪纸、评书、对歌等都是来源于生活。第二,乡村艺术制作材料的自然性。如民居就地取材,黄土高原的窑洞、夯土墙,太行山区的石头墙、石板房,海南的竹楼等建筑,无不如此。手工艺也是这样,竹编、荆条编,制茶、酿酒、做粉条等,都是利用当地自然资源和条件,取于自然归于自然。第三,乡村艺术资源利用的综合性。一方面,乡村艺术体现在乡村整体,包括典礼、习俗与娱乐等,农业劳作和生活方式本身都是乡村艺术的重要资源和构成要素,另一方面,很多乡村艺术品使用农产品的副产品作为制作材料,如利用麦秆制作出草帽,用玉米皮编制生活用品、工艺品等,体现了废物利用和综合利用理念。乡村艺术还表现为融合特征,一是生产与生活的融合。在乡村,生产与生活不可分割,大多数情况下,生产就是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手工艺品的制作既是生产活动也是生活的艺术创作活动。二是形式与内容的融合。乡村艺术或是由形式推及内容,或是由内容寻找形式,这在农产品的寓意文化中体现得特别突出,诸如“事事如意(柿子)”“多子多福(石榴)”等;形式与内容的关系在乡村艺术中更多的是反映形式背后的优秀品质和生存智慧。比如我们欣赏水车、水磨、耧犁以及其他传统农具,能引起大家感慨的主要不是农具的外观造型,而是其中所蕴含的利用自然的生存智慧。三是抽象与实用的融合。乡村艺术大都是以实用为基础的艺术创作,门窗图案的设计、房屋的样式是为了使用而存在的,如徽派建筑的马头墙具有防火功能,编织的筐筐篓篓也是为了生产与生活的实用。那些被认为是纯粹艺术的剪纸、春联、年画,其内容也饱含着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和强烈的教化意义,四是自然与人文的融合。乡村是离大自然最近且与大自然融合程度最深的人类居住空间,如梯田艺术、田园牧歌、列入和未列入文化遗产的耕作制度与栽培方式等,都是大自然与人文要素融合的典范。(摘编自朱启臻《乡村艺术有乡村艺术的规律》,有删减)材料二:墙绘,是艺术助力乡村建设中一种常见的方式。不同主题、不同风格的墙绘作品,帮助村庄旧貌换新颜,为村庄增添了艺术性与故事性。比如,中央美术学院壁画系师生耗时五年为北京市怀柔区大水峪村打造的上千平方米墙绘作品,以中国传统吉祥题材中的“鱼”为主线,既取村名谐音,又充满美好寓意,配合墙绘,大水峪村还举办了“首届街画艺术节”等多场文化活动,不仅使村子成为京郊一道亮丽的风景,还帮助其实现了特色文化与旅游经济双提升。校园改造,是艺术助力乡村建设中一种暖心的方式。经过设计师精心改造后的校舍,一方面为孩子们搭建起一个村落式的视觉新世界、一个拥抱自然的精神家园,另一方面可以更好地与周围环境、地域文化相融。广东省梅州市五华县的金坑小学办学环境简陋,广州美术学院师生帮助学校设计搭建运动设施、改造厕所、建设小学艺术长廊……在整洁舒适的学习环境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艺术素养均得到提升。艺术课堂,是艺术助力乡村建设中一种长效的方式。玩泥巴、编稻草、染布、剪纸……在传统美术课或田野大课堂上,美术院校师生充分利用当地工艺资源,聚焦留守儿童的心理纾解等难题,引导孩子们关注周边环境和生活,帮助他们发现美、表现美。近年来,中国美术学院研究生支教团坚持在云南省普洱市景东彝族自治县的中小学、儿童福利院等地,开展一系列美育公益课堂,帮助孩子们拓展知识视野,丰富课余生活。在乡村艺术课堂上,中央美术学院师生借助短视频与直播手段,释放艺术与科技结合所产生的巨大能量,使孩子们放飞想象力与创造力,在快乐学习中积累审美经验。(摘编自赵力《探寻艺术助力乡村建设的新空间》)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特色民居、村落形态、山水林田路、村落景观等共同构成诗意乡村,是乡村艺术的宝库。B.乡村艺术都是以实用为基础艺术创作,门窗房屋的设计样式是为了使用而存在的。C.乡村中的梯田艺术、田园牧歌、列入文化遗产的耕作制度与栽培方式等,都是大自然与人文要素融合的典范。D.中央美术学院师生借助短视频与直播等科技手段,产生巨大能量,让孩子们快乐学习,积累审美经验。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对农产品的粗加工到美食制作体现了生产与生活的融合,属于乡村艺术宝库的一种。B.年画、剪纸、评书等乡村艺术都来源于生活,无论内容还是形式都是乡土的。C.“柿子(事事如意)”“石榴(多子多福)”,这些农产品的寓意文化体现乡村艺术抽象与实用相融合的特征。D.广州美术学院师生的校园改造使金坑小学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艺术素养均得到提升,值得全面推广。3.下列选项,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关于艺术是助力乡村建设的方式的观点的一项是()A.邀请专业艺术家或有艺术背景的人士到乡村进行授课和指导,提高乡村居民的艺术水平和创作能力。B.做好村民调查问卷工作,通过收集村民对乡村振兴的参与意愿、相关意见建议等,分析村民对乡村振兴工作的支持度,并整理出符合民意的解决措施。C.乡村学校是城乡振兴发展的重要一环。截至目前,泉州市已累计完成乡村温馨校园改造467所。D.一墙一风景,一墙一阵地。一面面图文并茂的乡村文化墙将彩绘作为文明传递的有效载体,让乡村处处充满浓郁的文化气息。4.根据材料一的内容,下列图片不能体现乡村艺术融合特征的一项是()A.用荆条编制的背筐

B.徽派建筑的马头墙

C.废弃易拉罐改造小花盆

D.有“节节高升”寓意的甘蔗

5.材料二中谈了三种艺术助力乡村建设的方式,你还能想到哪些方式?请结合当前乡村建设的实际情况,简要介绍并分析。【答案】1.D2.A3.B4.C5.①艺术设计与乡村旅游的结合。乡村旅游是当前乡村振兴的重要方式之一,艺术设计可以为乡村旅游注入新的元素和动力。通过艺术设计,可以打造出具有地域特色和文化内涵的景区、民宿、餐饮等产品,以吸引更多的游客。②艺术设计与农产品包装的结合。农产品是乡村振兴中重要的产业之一,而包装是农产品销售中不可或缺的环节。艺术设计可以为农产品包装注入新的创意和美感,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③艺术设计与农村环境美化的结合。农村环境美化是乡村振兴中的重要任务之一,艺术设计可以为农村环境美化注入新的元素和灵感。通过艺术设计,可以打造出具有地域特色和文化内涵的公共设施、市容景观等产品,提高农民生活品质和城乡环境协调发展。【解析】【1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辨析信息的能力。A.“特色民居、村落形态、山水林田路、村落景观等共同构成诗意乡村”错误。据材料一第一段“如村落景观,是由特色民居、村落形态、田园风光、山水林田路等景观共同构成的诗意乡村”可知“村落景观”与其他三项属于包含关系,不是并列关系。B.“都是以实用为基础的艺术创作”错误。据材料一第三段“乡村艺术大都是以实用为基础的艺术创作,门窗图案的设计、房屋的样式是为了使用而存在的”可知,选项少了一个“大”字,范围扩大。C.“乡村中的梯田艺术、田园牧歌、列入文化遗产的耕作制度与栽培方式等”错误。据材料一第三段末尾“乡村是离大自然最近且与大自然融合程度最深的人类居住空间,如梯田艺术、田园牧歌、列入和未列入文化遗产的耕作制度与栽培方式等,都是大自然与人文要素融合的典范”可知,选项缺少“未列入”的内容。故选D。【2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B.“无论内容还是形式都是乡土的”错误。据材料一第二段“乡土性同时也指艺术的形式是乡土的,最接近老百姓的劳动和生活习惯,农业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本身就具有艺术价值,像年画、剪纸、评书、对歌等都是来源于生活”可知,年画、剪纸、唢呐、快板、评书等都来源于生活,只是艺术的形式是乡土的,不包括内容。C.“体现乡村艺术抽象与实用相融合的特征”错误。据材料一第三段“乡村艺术或是由形式推及内容,或是由内容寻找形式,这在农产品的寓意文化中体现得特别突出,诸如‘事事如意(柿子)’‘多子多福(石榴)’等”可知,柿子与石榴等农产品的寓意文化,体现的是乡村艺术形式与内容的融合,而不是抽象与实用的融合。D.“值得全面推广”错误。据材料二第二段“广州美术学院师生帮助学校设计搭建运动设施、改造厕所、建设小学艺术长廊……在整洁舒适的学习环境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艺术素养均得到提升”可知,“值得全面推广”于文无据。故选A。【3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A.符合“艺术课堂”助力乡村建设。B.不属于“艺术”助力乡村建设范畴。C.符合“校园改造”助力乡村建设。D.符合“墙绘”艺术助力多村建设。故选B。【4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文本内容进行判断、推理的能力。C.废弃易拉罐改造的小花盆不属于乡村艺术。故选C。【5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材料二中谈的三种艺术助力乡村建设的方式是墙绘、校园改造、艺术课堂,用艺术助力乡村建设,要遵循乡村艺术的规律。据材料一“人们把村落誉为文化的宝库、乡村艺术的宝库”一段可知,要知道村落里有哪些可以称为艺术的东西,才能看如何用艺术助力乡村建设。由第一段介绍的村落景观、生产场景可得到启示,将艺术设计与乡村旅游相结合。乡村旅游是当前乡村振兴的重要方式之一,艺术设计可以为乡村旅游注入新的元素和动力。通过艺术设计,可以打造出具有地域特色和文化内涵的景区、民宿、餐饮等产品,以吸引更多的游客。据材料一第二段,乡村艺术的三个特点“乡村艺术的乡土性”“乡村艺术制作材料的自然性”“乡村艺术资源利用的综合性”可知,应该做到就地取材,物尽其用,充分利用当地自然资源和条件,特别是农产品的副产品。由此可得到启示,将艺术设计与农产品包装相结合。农产品是乡村振兴中重要的产业之一,而包装是农产品销售中不可或缺的环节。艺术设计可以为农产品包装注入新的创意和美感,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据材料一第三段,乡村艺术的融合特征“生产与生活的融合”“形式与内容的融合”“抽象与实用的融合”“自然与人文的融合”可知,立足生产,以实用为先,乡村艺术品要兼具艺术价值和使用价值,助力乡村生产生活,要借助中国传统文化,挖掘乡村独特的艺术内涵,实现特色文化与经济建设水平的提升。由此可得到启示,将艺术设计与农村环境美化相结合。农村环境美化是乡村振兴中的重要任务之一,艺术设计可以为农村环境美化注入新的元素和灵感。通过艺术设计,可以打造出具有地域特色和文化内涵的公共设施、市容景观等产品,提高农民生活品质和城乡环境协调发展。(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粒儿冯骥才粒儿是刘八的闺女。刘八,因说话磕巴,人称刘磕巴,他老婆没了,和闺女粒儿相依为命,他在三岔河口开个小吃铺,只卖一种吃的——嘎巴菜。粒儿打小眼睛刚看见桌面时,就帮她爹端碗扫地,搬凳挪桌,张罗客人,一直忙到了十九,还在忙。现在忙还为了一件事,为了自己的嫁妆。邻家一位教私塾的郭先生,看粒儿这姑娘好,能干、乖巧又实在,要给儿子娶过来当媳妇。郭先生知道刘八的家境差,不叫刘八花钱,可嫁闺女哪能没有陪嫁?这就得拼力气干活,多赚点钱。嘎巴菜不过是把煎饼切碎煮了,上边放些佐料,可天津人做小吃很用脑子,东西不贵却好吃解馋。刘八这小吃店虽然连个名号也没有,整天人来人去很少闲着。河边都是船工脚夫,饿了就来要一碗,热热乎乎,连嚼带喝,有滋有味,吃饱便走。一天,来了两个穿长衫的人,这种小摊小铺很少来这种打扮的客人,衣衫讲究,细皮嫩肉,举手投足都斯文,斯文是学不来的,尤其那略高略瘦的一位,眉清目朗,脸上带笑,还向四边看个不停,看什么都新鲜好奇。瘦高这位,手里拿着一把折扇,时而打开,时而合上,檀木扇骨,丝线穗子,一面题诗,一面有画,挺讲究。两人进了店铺择了靠外的一张桌,粒儿立刻像只小鸟飞至桌前,问他们吃什么吃多少。执扇这人抬眼一看粒儿,眼睛一亮。粒儿是人见人喜欢的姑娘,别看不是大家闺秀,不是金枝玉叶,不擦胭脂抹粉,没有千娇百媚和花容月貌,却清纯得如小花小树,小兔小鸟。看这姑娘的长相,应是地道天津的闺女,惟有弯弯眼角,鼻儿微翘,下巴略尖,透出一点江南模样。人说粒儿她娘是扬州人。两位客人刚点了吃的,粒儿即刻把嘎巴菜送来。执扇那人问她:“姑娘,我看你这儿人来人去,每人要的东西不同,你都记得一清二楚,不会乱吗?”“我爹说,用心就乱不了。”粒儿说。执扇人点头说:“这话说得好。”顺口一吃,便说,“你家这嘎巴菜味道特殊,比我上次在城里吃的好得多。”“是我爹做得细心。米浆要熬得稀稠合度,煎饼要烤得只焦不糊,葱花、菜叶、辣椒,都是我爹精选的,你们要吃着哪点不对口,我去跟我爹说。”粒儿说“难怪你爹,这点小吃还这么用心用力。”“我爹说,东西不贵,口味就更不能差,差了就等于骗人家钱。”粒儿说完,一笑便去,却叫这执扇人十分感叹。真正的好人原来都在民间。一会儿两人吃完,执扇人叫同来的人掏出二十个铜子儿码在桌上。粒儿来收碗敛钱,一看这么多钱,是两碗嘎巴菜的十倍,慌忙摇着两只又厚又红的小手,连说不能要。执扇人执意要给,转身就要走了。粒儿只好把爹叫来。刘八来了也是摇手不要。他是磕巴,愈急愈想说,就愈说不出话来。执扇人忽问刘八:“粒儿这名字特别,为什么叫粒儿呢?”粒儿眉头皱起来,似有难言之隐,但对方诚心问,她还是说了出来。原来她娘生她时是难产,肚子没食,身子没劲,眼看要憋死在她娘肚子里。多亏她爹从锅底抠下一些饭粒,塞在她娘嘴里,才把她生出来。完事她娘力尽气绝。她爹感谢那些救她一命的饭粒,便给她取名粒儿。粒儿说到这儿,已哽咽无声,流下眼泪。执扇人动了性情,便对刘八说:“我喜欢这孩子,收她做干闺女了。以后你们碰到什么难处,自管来找我。我住在京城,找到台阶最高的房子就找到我。门口的要是不让你进去,你拿这把扇子给他们看——”他把手中那把金贵的扇子递给了粒儿。一年后,粒儿没嫁,还没凑上嫁妆。爷俩再三合计后便去了京城,终于数到一座台阶最高的深宅大院。门口站着不少执枪挎刀的兵弁,刘八望着这房子,倒吸一口气说:“妈呀,这别,别,别是皇上住的地方吧。”粒儿不怕,找干爹有嘛可怕?她走过去对兵弁说,她要见她干爹。她说的事听起来,好似有鼻子有眼儿,又似没头没脑。人家听不明白,可她拿出来的折扇却是实实在在。守门的官兵收了折扇,问清她在京城的住处,叫她回去听信。爷俩在小客栈等到第三天的晌午,还是没信儿,出门吃饭回来,客栈老板却迎上来问他们在京城惹了嘛事。再一说,原来刚刚来了四个官差寻他们,嘛事没说,可样子挺凶。爷俩从没惹过官,一听不好,浑身发凉。本来去年那个认干闺女的事就来得蹊跷,别出什么祸事。爷俩一合计,赶紧退房回津。到家听邻居说,头一天县衙门也来人找他们,还说不论谁见到他们,都要赶紧告官。刘八觉得好像官府在通缉他们。眼下情形吓人,还是三十六计走为上。刘八说,一个人好躲,两个人难藏,粒儿姑姑家有个表姐出家在西城外一个小尼姑庵里,便把粒儿送到那里躲一躲,自己藏身到芦台镇一个远亲家中。据说一天忽然来一帮官家的人,打鼓敲锣,来到西城外小尼姑庵,在门前竖起梯子给小庙挂匾,木匾青底金字:皇姑庵。嘛叫皇姑,皇上的姐妹吧。这帮人还抬来一个轿子,一位官差嚷着说当今皇上要接粒儿进京。庙门“吱呀”一开,打里边走出一个剃度过的姑子,四十多岁,穿一件素色袈裟,她说那个叫粒儿的姑娘在这里借宿几天,便被她爹接走,去了哪里,只有天知地知。从此这小尼姑庵倒有了“皇姑庵”一名。(摘编自短篇小说集《俗世奇人》,有删减)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刘八和粒儿本可以不备嫁妆,却为此拼命赚钱,既体现了这爷俩的自尊要强,也为下文情节埋下伏笔。B.粒儿清秀健康,纯真天然,热情能干,乖巧实在,身世悲惨,这些都是执扇人要认其为干女儿的原因。C.执扇人认粒儿为干女儿,下文却说“嘛叫皇姑,皇上的姐妹吧。”结合扇子送进去第三天午饭后官府才有动静,可见皇帝可能已经换了。D.客栈老板说官差“嘛事没说,可样子挺凶”,这句口语既有时代特色,也有地域特色,还写出了世人的冷漠。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开头介绍了粒儿的身份和从事的职业,交代了故事的缘起和叙述对象,引发了读者强烈的阅读兴趣。B.作者善用天津方言,常把“什么”说成“嘛”,如“惹了嘛事”。既本色朴素,又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C.作者很注重文字的功力,绝不一写一大片,本文便多用短句,也讲究单个字的表现力,如“多亏她爹从锅底抠下一些饭粒,塞在她娘嘴里”中的“抠”和“塞”。D.执扇人斯文,看什么都新鲜好奇,扇子讲究,都暗示了他的身份,情节上这种“意料之外情理之中”、遥相呼应的特点,《装在套子里的人》也多处体现。8.粒儿本可以改变命运,却逃之夭夭,你认为原因有哪些?9.本文是冯骥才《俗世奇人》系列中的一篇,有人认为体现了该系列既俗且奇的特色,试结合作品谈谈你的理解。【答案】6.D7.D8.①执扇人信息留得含蓄;②粒儿爷俩是底层小百姓,胆小怕官,皇帝认亲太超出其认知,爷俩觉得蹊跷也不敢询问别人;③寻亲时官府反应慢,态度凶,又不明言。9.俗:粒儿父女是俗世底层小生意人,开着简陋的小铺子,卖着大众小吃。奇:①故事情节出乎常理:高高在上的皇帝来小铺吃民间小吃,认底层女孩儿粒儿作干女儿等情节充满传奇色彩;②人物形象极具传奇特点:穷苦却自强的粒儿、磕巴却实诚的父亲、微服且近民的皇帝等底层与上层人物,同时在一起,具有传奇性;③小说结局出人意料,具有传奇色彩:本可以改变命运的粒儿去向不明,只留下“皇姑庵”的结局让人唏嘘。【解析】【6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D.“还写出了世人的冷漠”错,原文“嘛事没说,可样子挺凶”这句话是客栈老板所说,通过语言描写体现出他对住客的关心,没有表现出世人的冷漠。故选D。【7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D.“《装在套子里的人》也多处体现”错,《装在套子里的人》在开头部分直接介绍了别里科夫具有封闭保守等性格特点,接下来通过“漫画事件”“自行车风波”“吵架事件”来刻画别里科夫的形象,按照“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情节发展顺序展开,情节上并没有体现“意料之外情理之中”、遥相呼应的特点。故选D。【8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1)从执扇人“我住在京城,找到台阶最高的房子就找到我。门口的要是不让你进去,你拿这把扇子给他们看——”的语言可知,他仅仅用“台阶最高的房子”作为寻找他的线索,信息含蓄;(2)从文章“刘八,因说话磕巴,人称刘磕巴,他老婆没了,和闺女粒儿相依为命,他在三岔河口开个小吃铺,只卖一种吃的——嘎巴菜。粒儿打小眼睛刚看见桌面时,就帮她爹端碗扫地,搬凳挪桌,张罗客人,一直忙到了十九,还在忙”等内容可知,刘八只是小店铺的老板,和女儿相依为命,他们都是底层劳动人民;从刘八看到皇宫的反应“妈呀,这别,别,别是皇上住的地方吧”和“爷俩从没惹过官,一听不好,浑身发凉。本来去年那个认干闺女的事就来得蹊跷,别出什么祸事”可知,刘八和粒儿胆小怕官,不敢相信粒儿认下的干爹是皇帝,爷俩觉得蹊跷也不敢询问别人;(3)从“爷俩在小客栈等到第三天的晌午,还是没信儿”可知,粒儿在认亲时官兵反应极慢;从“嘛事没说,可样子挺凶”和“到家听邻居说,头一天县衙门也来人找他们,还说不论谁见到他们,都要赶紧告官”可知,官兵态度凶,并且没有说明寻找刘八和粒儿的原因。【9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俗:文章所刻画的主要人物是刘八和粒儿,从文章可知,他们靠开小吃铺维持生计,是最典型的普通劳动人民。因此,这篇小说非常贴近生活,是俗的。奇:①从情节上来看,皇帝微服私访,来到民间的小吃摊吃嘎巴菜,遇到出身贫苦、清纯善良的底层百姓家女孩子,因为赞赏女孩子的善良和同情她的身世,将她认作干女儿,并把金贵的折扇交给她作信物,让她“以后你们碰到什么难处,自管来找我,找到台阶最高的房子就找到我”,不符合当时的社会背景,在现实中不会发生这样的事,充满传奇色彩。②从人物上来看,磕巴却实诚的父亲和穷苦却自强的粒儿都是底层人民,本应该接触不到皇帝这样的上层人物,但底层人物却和皇族中人在民间小吃摊结识。作者将本来不会有交集的人物一同描写,具有传奇性。③从结局上来看,粒儿作为民间百姓家的女孩儿,被皇帝认作干女儿,而且父女俩也按照皇帝的指示,“再三合计后便去了京城,终于数到一座台阶最高的深宅大院。门口站着不少执枪挎刀的兵弁。守门的官兵收了折扇,问清她在京城的住处,叫她回去听信”,让读者推测粒儿最后会顺利认亲,改变命运,但是结局却是粒儿去向不明,只留下“皇姑庵”这样一个名字,非常出人意料。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离骚经》者,屈原之所作也。屈原仕于怀王,为三闾大夫,入则与王图议政事,决定嫌疑;出则监察群下,应对诸侯,王甚珍之。同列大夫上官、靳尚妒害其能,共谮毁之。王乃疏屈原。屈原执履忠贞,而被谗邪,忧心烦乱,乃作《离骚经》。言以放逐离别,中心愁思,犹依道径,以风谏君也。冀君觉悟,反于正道而还己也。是时,秦昭王使张仪谲诈怀王令绝齐交又使诱楚请与俱会武关。遂胁与俱归,卒客死于秦。其子襄王复用谗言,迁屈原于江南。屈原放在草野,复作《九章》,以自证明,终不见省。不忍以清白久居浊世,遂赴汨渊,自沉而死。《离骚》之文,依《诗》取兴,引类譬喻。其辞温而雅,其义皎而朗,凡百君子,莫不慕其清高,嘉其文采,哀其不遇,而愍其志焉。(节选自王逸《离骚经序》,有删减)材料二:昔在孝武,博览古文,淮南王安《叙离骚传》,以“《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若《离骚》者,可谓兼之,蝉蜕浊秽之中,浮游尘埃之外,皭然泥而不滓,推此志,与日月争光可也”。斯论似过其真。故博采经书传记本文,以为之解。且君子道穷,命矣,故潜龙不见,是而无闷。故《大雅》曰:“既明且哲,以保其身。”斯为贵矣。今若屈原,露才扬己,竞乎危国群小之间,以离谗贼。然责数怀王,忿怼不容,沈江而死,亦贬洁狂狷景行之士。文多虚无之语,皆非法度之政、经义所载。谓之兼《诗》风、雅,而与日月争光,过矣!然其文弘博丽雅,为辞赋宗,后世莫不斟酌其英华,则象其从容。虽非明智之器,可谓妙才者也。(节选自班固《离骚序》,有删减)10.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秦昭王使张仪A谲诈B怀王C令绝D齐交E又使诱F楚G请与俱H会武关。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迁,文中指流放、放逐,与《氓》中“以尔车来,以我贿迁”中的“迁”意思不同。B.见,文中指被,与《孔雀东南飞》中“府吏见丁宁”中“见”意思不同。C.穷,文中指走到尽头、无路可走,与《离骚》中“吾独穷困乎此时也”中“穷”意思不同。D.从容,文中指委婉含蓄,与《屈原列传》中“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中“从容”意思相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屈原创作《离骚》是用国风的方式劝谏国君,希望国君能够觉悟,返回到正道上,并让自己回到朝廷。B.王逸认为屈原的《离骚》依《诗经》起兴,援引不同的物类作比,词语温厚典雅,意旨纯洁明朗。C.淮南王刘安在《叙离骚传》中认为,《离骚》兼具《国风》和《小雅》的优点,并且博览群书,来给《离骚》作注释。D.班固在《离骚序》中认为君子怀才不遇是天命,即使得不到重用,也不会闷闷不乐。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同列大夫上官、靳尚妒害其能,共谮毁之。(2)今若屈原,露才扬己,竞乎危国群小之间,以离谗贼。14.王逸、刘安、班固对屈原各有怎样的评价?请简要概括。【答案】10.CEG11.C12.C13.(1)同他一起担任大夫的上官和靳尚嫉妒他的才能,一起进谗言诋毁他。(2)如今像他这样,显露才能张扬自己,抗争在混乱的国度和一群小人之中,才遭受谗言的伤害。14.①王逸认为屈原忠君爱国、尽职尽责,志向高洁。②刘安认为屈原出淤泥而不染,其高洁志向可与日月争光。③班固认为屈原显露才能张扬自己,不能明哲保身,虽非明智之人,却是有高妙文才的人。【解析】【10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秦昭王派张仪欺诈怀王,让怀王断绝与齐国的交往,又让张仪诱骗怀王,请他与秦王一起在武关会盟。“楚怀王”“张仪”“怀王”都是名词,“使”是使令性动词,“使”的宾语是“张仪”,“张仪”又做“谲诈怀王”的主语,“秦昭王使张仪谲诈怀王”是兼语句,结构完整,A处不能断开,C处断开。“令绝齐交”是“令怀王绝齐交”,“绝”的对象是“齐交”,D处不能断开,E处断开。“又使诱楚”,“诱”的对象是“楚”,F处不能断开,G处断开。故选CEG。【11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的理解能力。A.正确。流放、放逐。/迁移、搬移。句意:把屈原放逐到江南。/把你的车子赶过来,把我的嫁妆搬移过去。B.正确。被。/用在动词前面表示对我怎么样,可译为“我”。句意:却最终不能被明察。/府吏嘱咐我。C.错误。均为“走到尽头、无路可走”的意思。句意:况且君子能明白怀才不遇走到尽头,那是天命。/现在孤独穷困不得志多么艰难。D.正确。均为“委婉含蓄”的意思。句意:效法他的委婉含蓄的文风。/但他们都效法屈原辞令委婉含蓄的一面。故选C。【12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C.“淮南王刘安……并且博览群书,来给《离骚》作注释”错误。据材料二“昔在孝武,博览古文,淮南王安《叙离骚传》……”“故博采经书传记本文,以为之解”可知,博览群书,给《离骚》作注释的是班固。故选C。【13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害”,嫉妒;“谮”,说坏话诬陷别人;“毁”,毁谤、诋毁。(2)“若”,像;“竞”,竞争、抗争;“离”,通“罹”,遭受;“乎”,相当于“于”,在;“贼”,伤害。【14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评价探究文中思想观点的能力。由原文“《离骚》之文,依诗取兴,引类譬喻。……其辞温而雅,其义皎而朗,凡百君子,莫不慕其清高,嘉其文彩,哀其不遇,而愍其志焉”可知,王逸对《离骚》是全面肯定、赞扬,认为屈原忠君爱国、尽职尽责,志向高洁。由原文“淮南王安《叙离骚传》,以‘《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若《离骚》者,可谓兼之,蝉蜕浊秽之中,浮游尘埃之外,皭然泥而不滓,推此志,与日月争光可也’”可知,刘安认为屈原出淤泥而不染,其高洁志向可与日月争光。由原文“故《大雅》曰:‘既明且哲,以保其身。’斯为贵矣。今若屈原,露才扬己,竞乎危国群小之间,以离谗贼。然责数怀王,忿怼不容,沈江而死,亦贬洁狂狷景行之士”可知,班固认为屈原显露才能张扬自己,不能明哲保身。由原文“虽非明智之器,可谓妙才者也”可知,班固还认为屈原虽非明智之人,却是有高妙文才的人。参考译文:材料一:《离骚经》,是屈原所作。屈原在楚怀王时做官,当的是三闾大夫,屈原在朝廷内与怀王谋划讨论国家大事,处理疑难事务;在朝廷外监察群臣的言行,应对各诸侯国的来访,因而怀王非常器重他。同他一起担任大夫的上官和靳尚嫉妒他的才能,一起进言诋毁他。怀王于是疏远了屈原。屈原忠心耿耿却遭到小人谗言陷害,心情忧愁烦乱,不知该向谁倾诉,于是写出了《离骚经》。这三个字的意思是已被流放而离开朝廷,虽心中忧虑,却仍沿着正道前行,用国风的方式劝谏国君。希望国君能够觉悟过来,返回到正道上并让自己回到朝廷。这时候,秦昭王派张仪欺诈怀王,让怀王断绝与齐国的交往,又让张仪诱骗怀王,请他与秦王一起在武关会盟。趁势就胁迫怀王与秦王一起到了秦国,怀王最终客死在秦国。怀王的儿子顷襄王又听信谗言,把屈原放逐到江南。屈原被流放在荒远地区,又作了《九章》,援引圣王来证明自己的冤屈,却最终不能被明察。他又不能容忍以自己的清白之身长久地生活在污浊的世上,于是投汨罗江自沉而死。《离骚》的行文,依照《诗》来起兴,援引不同的物类作比喻。文章的词语温厚而典雅,文章的意旨纯洁而明朗,大凡所有的君子,没有不仰慕他的清高,赞赏他的文才,哀伤他的怀才不遇,而同情他的志向的。(节选自王逸《离骚经序》,有删减)材料二:从前在汉武帝时期,我博览群书,淮南王刘安在《叙离骚传》中,认为“《国风》追求逸乐却不过度,《小雅》怨愤郁闷,然而却不过激,而《离骚》,可以说能把二者的长处兼而有之,就如同在混浊污秽的环境中蜕变的蝉,终能飘然远离于尘埃之外,出污泥而洁白不染,要论他的这种思想,足能与日月同辉”。他的这番议论似乎有些言过其实了。所以我才广泛采纳经书的内容,来做此传记,以便做一些解释。况且君子能明白怀才不遇走到尽头,那是天命。所以潜藏的龙不出现在世间(贤才得不到重用)也不感到憋闷。所以《大雅》说:“要明哲,才能保身。”这才是可推崇的。而像屈原这样,显露才能张扬自己,抗争在混乱的国度和一群小人之中,而遭受谗言的伤害。然而他指责楚怀王,在悲愤交加不能自拔的情况下,最终沉江而死,这也贬损了自己洁身自好光明磊落的形象。《离骚》中多有荒诞不经的话,这些都不是法律规则所倡导,经典道义所能记载的。说《离骚》兼有《诗经》风、雅的风格,可与日月同辉,是过誉了!然而他的文采恢弘典雅,可为辞赋的一代宗师,后世的人无不研究他的文章精髓,效法他的委婉含蓄的文风。他虽不是明智之人,但可以说是有着高妙文才的人。(节选自班固《离骚序》,有删减)(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送王元龙②赴泗州秦观①子猷③风味最诸王,试吏聊怀筦库章。鹄峙碧桐初振羽,珠遗沧海渐腾光。淮山暮眺千峰擢,洛水秋输万鹢翔。顾我行为大梁④役,一卮薄酒话愁肠。〖备注〗①元祐五年秋,秦观得推荐自蔡州调至汴京,进入秘书省,本诗写于秦观已接到调令,但尚未入京期间,早前秦观因党争而黯然离京。②王元龙,当时正被派任前往泗州管粮库。③子猷(yóu),王徽之,王羲之第五子。④大梁,汴京,北宋的都城,现位于河南省的开封市。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诗人以王徽之比王元龙,并提及王徽之出任官吏时所担任的职位是管理仓库。B.颔联诗人认为王元龙本身就非常优秀,在历经磨难以后前途将一片光明。C.颈联中“千峰”“万鹢”等意象,营造了一种欣欣向荣的意境。D.面对着友人的离去,诗人豁然开朗,消解了忧愁,对自己的前途命运充满了信心。16.本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答案】15.D16.①对王元龙才学的赞赏:首联中“子猷风味最诸王”提及王徽之是王氏家族最具风采的人,诗人以王徽之比王元龙,且在颔联中称其为“鹄”“珠”,表现出诗人对王元龙才学的赞赏。②在仕途方面,诗人对王元龙给予了鼓励;此前王元龙因吕慧卿大兴党狱而获罪,颔联诗人将其比作“鹄”“珠”,意指其在历经磨难后前途将一片光明,诗人对于王元龙的仕途给予了期许和鼓励,并通过颈联欣欣向荣的景象表达了出来。③对自己前途命运的担忧:尾联“顾我行为大梁役,一卮薄酒话愁肠”,诗人自蔡州调至汴京,感觉自己要去担任杂役了,心中无比苦闷,于是只能举起一杯酒,对着王元龙发发牢骚。【解析】【15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D.“诗人豁然开朗,消解了忧愁,对自己的前途命运充满了信心”错误。由“顾我行为大梁役,一卮薄酒话愁肠”可知,诗人对前途命运充满了担心,并未豁然开朗,也未消解忧愁。故选D。【16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思想情感的能力。本诗写于秦观已接到调令,但尚未入京期间,为送王元龙赴泗州上任而作。首联中“子猷风味最诸王”是说王徽之是王氏家族最具风采的人,“试吏聊怀筦库章”中“试吏”指出任官吏,“筦”同“管”,王徽之才华出众,做大司马桓温的参军管理过马匹仓库。在此诗人以王徽之比王元龙,表现出诗人对王元龙才学的赞赏。颔联用的是比喻修辞,把王元龙比作“鹄”“珠”,是进一步称赞他的才学,用鹄初振羽、珠渐腾光,意指其在历经磨难后才学不会被埋没,在仕途方面,前途将一片光明,表达了对王元龙被派任前往泗州管粮库的劝勉之意。颈联是写景,傍晚眺望淮山可见千峰挺拔,洛水秋深许许多多的翔鸟水上飞翔,给人以山高水远、生机盎然之感,为友人出行营造了一种旷远阔大、欣欣向荣的意境,在颔联基础上,又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于王元龙的仕途给予的期许和鼓励。尾联“顾我行为大梁役,一卮薄酒话愁肠”,意思是看我自蔡州调至汴京,感觉自己要去担任杂役了,心中无比苦闷,于是只能举起一杯酒,诉说愁肠。联系注释可见,诗人借送别友人也表达了对自己前途命运的担忧。(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李白《蜀道难》中,用善飞的鸟和善攀的猿反衬蜀道之高的句子是“______,______”。(2)屈原在《离骚》中,写到“______,______”,与司马迁在《屈原列传》中提到的“争宠而心害其能”照应。(3)阳春三月,杜甫满怀心绪地来到成都城外武侯祠,只见“苔痕上阶绿”,只听“林间幽鸟自相语”,但朋友圈的配文却是“______,______”。【答案】(1)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2)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3)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2024年,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注定写下A的一笔——新中国75周年华诞,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与此同时,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迎来成立70周年,人民政协迎来成立75周年。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B,谋篇布局。①从来之不易的成就谈到弥足珍贵的经验,强调:“②不要光在那儿批评、指手画脚,而是真正行动,解决一点是一点。”③“只要看到我们是在往前走着,就要保持定力。”④展望新的征程,的话C:“要继续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提振全社会发展信心,党员干部首先要坚定信心、真抓实干。要抓住一切有利时机,利用一切有利条件,看准了就抓紧干,把各方面的干劲带起来。”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19.下列句子中破折号与文中破折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A.“可慌哩!比什么也慌,比过新年,娶新——也没有见他这么慌过!”么B.很白很亮的一堆洋钱!而且是他的——现在不见了!C.这里也可以看到某人新得到的奇珍——一个出土的玉扇坠儿,或三彩的鼻壶。D.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柳永《望海湖》。20.“风物长宜放眼量。”这句诗出现的位置,最恰当的是()A.①处 B.②处 C.③处 D.④处【答案】18.A浓墨重彩B登高望远C催人奋进19.C20.B【解析】【18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成语、熟语)的能力。A.根据后面的破折号可知,“一笔”指的是“新中国75周年华诞”,所以此处成语应体现2024年新中国75周年华诞的重要影响,所以此处可填“浓墨重彩”。浓墨重彩:形容着力叙述或描写。也形容醒目突出,分量重。B.根据前文“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和后文“谋篇布局”,可知此处强调在新的起点对未来进行谋划,所以此处可填“登高望远”。登高望远:形容眼界开阔,目光远大。C.根据前文“展望新的征程”和后文“要抓住一切有利时机,利用一切有利条件,看准了就抓紧干,把各方面的干劲带起来”,可知此处强调话让人对未来充满信心,所以此处可填“催人奋进”。催人奋进:某种事物促发、鼓舞人奋勇前进。【19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文中破折号表示解释说明。A.表示说话中断。B.表示意思转折。C.表示解释说明。D.表示标明作者出处。故选C。【20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语句复位的能力。“风物长宜放眼量”意思是对一切风光景物要放开眼界去衡量,以更宽广的胸怀和更长远的视角来面对生活和社会中的各种挑战。而下文“不要光在那儿批评、指手画脚,而是真正行动,解决一点是一点”强调的是要用行动解决问题,用行动战胜各种挑战。所以此句放在②处衔接更紧密。故选B。(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科罗拉多大峡谷是世界上最宏伟壮观的峡谷之一,长约446000米,最宽达29000米,深达1600米,但它不仅仅是地表的一个大洞。大峡谷是成千上万种生物的栖息地。与顶部相比,它的底部更加炎热干燥。因此,在峡谷的不同高度,①。生物的多样性来源于峡谷的地形。它崎岖的地形,尤其是它巨大的深度,对峡谷中的气候有重大的影响,海拔越低,②。往峡谷深处徒步,就好比是在数小时内从加拿大的森林走到了墨西哥的沙漠。大峡谷有世界罕见的、不可思议的岩层序列。这些岩石的年龄跨越15亿年。地质学家通过研究这些岩层,深入了解这个地区的地质历史,他们就像侦探一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